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4471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1.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docx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docx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

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

微观经济学英文名称:

MicroEconomics课程类别:

专业选修课学分:

4学时:

64适用对象:

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生考核方式:

考试;平时30%;期末70%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政治经济学

二、课程简介中文简介微观经济学是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二百多年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一般抽象和概括。

它所涉及的原理、定律和理论,是对现代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系统反映和描述,是其它相关专业经济理论精华的浓缩,它集实证理论分析和规范理论分析为一体。

微观经济学也是现代理论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采用个量分析的方法,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运行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微观经济学是财经类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其他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微观经济学侧重于有关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基本理论的教学,使学生对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一般原理和规范行为等方面的内容有详尽的了解,并能运用一些基本的经济分析方法和工具,对有关理论和模型进行一些实证性的描述和分析,并最终明确西方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是社会资源如何得以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这一问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在掌握微观经济学基本理论内容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了解某些西方经济理论对我国当前的经济改革和开放的借鉴作用,帮助学生理解当今经济生活中的各种现象,特别是认识政府各项微观经济政策的理论背景,提高预见这些政策的现实影响的能力,为后续课程和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导论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

2.掌握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含义;

3.掌握微观经济学中的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4.了解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掌握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微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1.主要内容微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经济学产生的原因:

资源稀缺与人类需要欲望的矛盾。

经济学的定义:

选择、资源配置、资源利用与经济学的关系。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经济学产生的原因及经济学的定义。

第二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主要内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均衡分析与非均衡分析,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个量分析与总量分析,边际分析,抽象分析,经济模型分析。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经济学常用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主要内容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微观经济学的假设前提;微观经济学鸟瞰图;微观经济学中心思想—“看不见的手”原理;微观经济学的体系构成和基本内容。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内容。

第四节微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1.主要内容微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经济学的萌芽与形成时期:

古典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建立时期:

新古典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的发展。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了解微观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三)课后练习

1、怎样把握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简述机会成本及其意义。

3、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的区别与联系?

4、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

5、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6、如何理解微观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设?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讲授法,辅助手段为课堂讨论

第二章需求和供给的一般分析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需求的含义与需求定理;

2.掌握需求变动与需求量变动的区别;

3.掌握供给的含义与供给定理;

4.掌握供给变动与供给量变动的区别;

5.会分析市场均衡价格和产量的决定和变动;

6.会计算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7.了解支持价格与限制价格。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需求理论

1.主要内容

需求理论。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需求、需求表、需求曲线;影响需求的因素与需求函数;需求定理;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理解需求与需求量变动的区别。

第二节供给理论

1.主要内容

供给理论。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供给、供给表、供给曲线;影响供给的因素与供给函数;供给定理;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理解供给与供给量变动的区别

第三节价格理论

1.主要内容

价格理论。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市场机制的作用;均衡价格的形成;需求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供求定理;支持价格;限制价格。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均衡是如何决定的?

需求和供给的变动又是如何影响均衡状态的。

第四节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1.主要内容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弧弹性和点弹性;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需求的交叉弹性;供给弹性。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理解弹性的含义。

三)课后练习

1、需求的含义和影响需求的因素。

2、供给的含义和影响供给的因素。

3、怎样理解均衡价格的形成及其对经济的调节?

4、需求价格弹性与销售收入的关系如何?

5、均衡价格理论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何意义?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讲授法,辅助手段为课堂讨论

第三章效用论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效用、总效用、边际效用的含义;

2.会用图形描述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

3.理解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含义;

4.掌握消费者均衡的公式,并会进行推导和证明;

5.了解无差异曲线的含义与特征;

6.了解消费者预算线的含义;

7.会用图形说明如何达到消费者均衡,以及计算消费者均衡;

8.会从消费者的均衡条件推导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9.掌握什么是替代和收入效应,并会用图形表示正常商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基数效用理论

1.主要内容基数效用理论。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效用和边际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者均衡及对需求曲线的推导。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理解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第二节序数效用理论

1.主要内容序数效用理论。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消费者偏好;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商品的边际替代率;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消费者的预算约束和预算线;消费者均衡。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无差异曲线有哪些特征?

理解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第三节收入和价格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

1.主要内容

收入和价格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收入变化对预算线的影响;收入—消费曲线;恩格尔曲线;价格变化对预算线的影响;价格—消费曲线;价格需求曲线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理解收入—消费曲线与价格—消费曲线的推导过程。

第四节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1.主要内容

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低档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吉芬商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当某商品价格下降时,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对消费者选择有什么影响?

第五节不确定性条件下的消费选择

1.主要内容不确定性条件下的消费选择。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不确定性;不确定性与彩票;期望效用与期望值的效用;消费者的风险态度;风险与保险。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根据消费者对风险的态度对消费者进行分类。

三)课后练习

1、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它们各采取何种分析方法?

2、举例说明什么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3、简述实现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4、用序数效用理论说明正常物品的需求曲线为什么斜率为负?

5、试说明恩格尔曲线的经济含义。

6、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理论说明正常物品的需求曲线为什么向下倾斜。

7、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理论说明吉芬商品的需求曲线为什么斜率为正。

8、说明风险回避者、风险爱好者和风险中立者的判断条件。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讲授法,辅助手段为课堂讨论。

第四章生产理论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什么是生产函数,具体到了解什么是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和两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

2.掌握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3.掌握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关系图,以及生产的三个阶段和哪个阶段是要素的合理投产区;

4.掌握规模经济的含义与原因;

5.掌握等产量线、脊线的含义与特征,以及什么是边际技术替代率及递减规律;

6.掌握等成本线的含义;

7.会结合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推导两种生产要素的最佳投入组合。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生产函数1.主要内容生产函数。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生产函数;技术约束和生产集;短期生产函数和长期生产函数;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其它生产函数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生产集是什么?

技术效率又是什么?

第二节一种投入要素可变的生产函数

1.主要内容

一种投入要素可变的生产函数。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含义;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关系;生产的三个阶段;生产的合理投入区。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企业在生产的三个阶段是怎样选择的?

第三节两种投入要素可变的生产函数

1.主要内容

两种投入要素可变的生产函数。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投入要素比例可变条件下的等产量线;要素完全替代和要素比例不变条件下的等产量线;要素替代与边际技术替代率;生产的经济区域。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理解边际技术替代率的含义,并指出它的变化规律。

第四节生产要素的最优投入组合

1.主要内容

生产要素的最优投入组合。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等成本线;要素的最优投入组合;生产扩张线;生产要素的价格变化与替代弹性。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比较技术效率和经济效率。

第五节规模报酬

1.主要内容规模报酬。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规模报酬的三种情况内在经济与外在经济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规模报酬的有哪三种情况,并举实例说明。

三)课后练习

1、在只有一种生产要素可变的条件下,厂商应如何选择合理投入区?

2、什么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解释这一规律存在的原因。

3、在两种生产要素可变的条件下,厂商应如何选择生产的经济区域?

4、为什么边际技术替代率会出现递减?

5、什么是规模收益?

怎样判定规模收益的类型?

6、作图说明厂商在既定成本条件下是如何实现最大产量的最优组合的

7、作图说明厂商在既定产量条件下是如何实现最小成本的最优组合的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讲授法,辅助手段为课堂讨论。

第五章成本理论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成本的概念,包括什么是机会成本、显成本、隐成本以及相应的利润;

2.理解短期与长期的含义与区别;

3.掌握短期成本分类与变动规律;

4.掌握长期成本分类与变动规律;

5.会用图形从短期成本曲线推导长期成本曲线,并掌握短期成本曲线和长期成本曲线的综合关系;

6.了解利润最大化的基本原则。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成本概念1.主要内容成本概念。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机会成本与经济成本;会计利润与经济利润。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理解经济成本的内涵。

第二节短期成本

1.主要内容短期成本。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总成本、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平均成本、平均可变成本与平均固定成本;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理解短期中各种成本的关系,短期成本曲线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

第三节长期成本

1.主要内容

长期成本。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长期总成本;长期平均成本;长期边际成本;生产规模的选择。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长期成本曲线的位置关系如何?

第四节收益函数

1.主要内容收益函数。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总收益曲线;平均收益曲线;边际收益曲线;边际收益与需求弹性的关系。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收益曲线的位置。

第五节利润函数与利润最大化

1.主要内容利润函数与利润最大化。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利润和利润函数;利润最大化假设;利润最大化的条件。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通过收益曲线来分析企业利润最大化条件。

三)课后练习

1、简述机会成本与会计成本、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私人成本与会计成本、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的区别。

2、试说明短期总产量曲线与短期总成本曲线的关系。

3、试说明总成本曲线、总变动成本曲线、平均成本曲线、平均变动成本曲线、边际成本曲线的关系。

4、长期总成本曲线、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和长期边际成本曲线是怎样导出的?

5、简述规模经济、规模不经济和适度规模的含义及确定适度规模的原则。

6、影响长期平均成本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7、试说明当平均收益曲线的斜率为负时,边际收益曲线为什么位于它的下方并且具有两倍的斜率?

8、为什么说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是厂商利润最大化的条件?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讲授法,辅助手段为课堂讨论

第六章市场结构理论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完全竞争市场的含义与条件;

2.会画出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3.掌握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及其条件:

厂商实现最大利润的均衡条件;

4.掌握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5.会推导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分为成本递增行业,成本递减行业和成本不变行业;

6.了解完全垄断的含义与条件;

7.会画出完全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8.掌握完全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及供给曲线;

9.会推导完全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

10.了解垄断竞争的含义与条件;

11.会画出垄断竞争市场上厂商的需求曲线;

12.掌握垄断竞争市场上的短期均衡;

13.会推导垄断竞争市场上的长期均衡;

14.了解寡头垄断的含义与特征;

15.掌握古诺模型和斯威齐模型中价格和产量的决定。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完全竞争市场1.主要内容完全竞争市场。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及收益曲线;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及供给曲线;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及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完全竞争市场的评价。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理解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完全竞争市场情况下厂商的均衡条件?

第二节完全垄断市场

1.主要内容

完全垄断市场。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完全垄断市场的特征和形成原因;完全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及收

益曲线;完全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完全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价格歧视;完全垄断市场的评价。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指出完全垄断情况下的短期与长期均衡的实现条件。

*第三节垄断竞争(选学)

1.主要内容

垄断竞争。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垄断竞争市场特征;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及收益曲线;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垄断竞争市场的评价。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指出垄断竞争情况下的短期与长期均衡的实现条件。

*第四节寡头市场(选学)

1.主要内容寡头市场。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寡头垄断市场的含义和特征;寡头厂商实现厂商均衡的特殊性;古诺模型、威斯齐模型;寡头垄断市场的评价。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指出寡头垄断情况下均衡的特殊性。

三)课后练习

1、为什么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平均收益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是重合的?

2、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和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是如何得到的?

3、简述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的短期和长期均衡。

4、试评述完全垄断的市场。

5、垄断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与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有什么不同?

6、简述古诺模型。

7、斯威齐模型是如何对寡头垄断市场上价格的较少变动作出解释的?

8、试比较不同市场结构的经济效率。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教学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讲授法,辅助手段为课堂讨论。

第七章生产要素市场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什么是引致需求;

2.掌握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3.会画出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

4.会推导市场的要素的需求曲线;

5.了解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及其最大化行为问题;

6.掌握要素供给原则和效用最大化条件;

7.会用无差异曲线分析要素的供给原则;

8.掌握生产要素均衡价格的决定;

9.了解劳动和闲暇,会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分析劳动的供给曲线的形状;

10.了解土地、土地供给和土地价格的概念;会解释土地供给曲线的形状为什么是垂直的以及地租的决定因素;掌握租金、准租金与经济租的概念;

11.了解资本的供给曲线。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生产要素市场的需求和供给1.主要内容

生产要素市场的需求和供给。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需求和引致需求;需求的相互依赖性;边际收益产品;从边际产品价值导出需求曲线;要素需求的最优条件;要素所有者及其行为目标;要素供给的原则或最优条件;要素供给曲线;供给和需求决定要素价格。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要素的需求和供给是怎样决定的?

要素价格又是怎样决定的?

第二节竞争性的生产要素市场1.主要内容竞争性的生产要素市场。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竞争性生产要素市场的特征;竞争性厂商对要素的需求和要素的市场需求;劳动的供给曲线和工资率的决定;土地的供给曲线和地租率的决定;资本的供给曲线和利息率的决定;竞争性生产要素市场的均衡;经济租和准租。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竞争性生产要素市场均衡在什么条件下实现。

*第三节垄断性的生产要素市场(选学)1.主要内容

垄断性的生产要素市场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垄断性生产要素市场的特点;卖方垄断的生产要素市场;买方垄断的生产要素市场;双边垄断的生产要素市场。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垄断性生产要素市场的特点。

三)课后练习

1、生产要素需求的性质是什么?

影响生产要素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2、要素需求和要素供给的最优条件是什么?

3、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是如何得到的?

不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与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有何不同?

4、劳动的供给有何特殊性?

试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理论加以说明。

5、西方经济学家是如何论述利息收入的合理性的?

6、在生产要素市场上,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什么?

7、试述存在完全竞争和垄断、存在行业调整和不存在行业调整等各种情况下厂商和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

8、试说明分配理论在微观经济学中的地位。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教学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讲授法,辅助手段为课堂讨论。

第八章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选学)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什么是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

2.了解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模型的四个方程;

3.掌握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生产的帕累托最优,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4.会解释为什么完全竞争经济中实现了帕累托最优状态;

5.了解效用可能性曲线和社会福利函数的基本内容;

6.了解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一般均衡分析

1.主要内容

一般均衡分析。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一般均衡的含义;

两部门一般均衡模型。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一般均衡与局部均衡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第二节福利经济学基础

1.主要内容

福利经济学基础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福利经济学概述;

效率与公平。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中国经济在效率与公平的天平。

第三节帕累托最优与福利

1.主要内容

帕累托最优与福利。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帕累托最优;累托最优条件;完全竞争与帕累托最优;非完全竞争的福利损失。

第四节洛伦茨曲线与基尼系数

1.主要内容

洛伦茨曲线与基尼系数。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洛伦茨曲线;基尼系数。

三)课后练习

1、简述瓦尔拉斯一般均衡论的基本思想。

2、如何理解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

3、什么是交换的一般均衡?

实现交换的一般均衡条件是什么?

4、什么是生产的一般均衡?

实现生产的一般均衡条件是什么?

5、什么是帕累托标准?

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经济机制和条件是什么?

6、你怎样看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7、什么是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其作用和意义是什么?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教学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讲授法,辅助手段为课堂讨论。

第九章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选学)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垄断如何产生了低效率;

2.了解对垄断的公共管制;

3.掌握外部影响及其分类;

4.了解有关外部影响的政策,重点掌握科斯定理;

5.了解什么是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怎样确定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最优数量,会用成本—收益分析公共物品的生产。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信息不对称的市场

1.主要内容信息不对称的市场。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信息不对称和市场失灵;逆向选择及其后果;道德风险及其后果;委托-代理问题和激励;劳动市场的不对称信息;效率工资。

第二节外部性

1.主要内容外部性。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外部性及其特征;外部性与资源配置效率;对外部性的一般控制方法。

第三节公共物品的供给

1.主要内容公共物品的供给。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公共物品的有效产出和效率条件;公共物品供给的效率和市场失灵;公共物品的偏好和公共选择理论;政府在公共物品供给中的作用。

三)课后练习

1、导致市场失灵的因素有哪些?

2、非对称信息为什么会导致市场失灵?

3、为什么会出现逆向选择?

可以用哪些措施解决逆向选择问题?

4、委托—代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怎样解决委托—代理问题?

5、试述外部性对经济效率的影响及消除外部性的对策。

6、什么是科斯定理?

通过明晰产权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吗?

为什么?

7、公共物品为什么不能由市场来提供?

8、政府在公共物品的供给方面应当发挥什么作用?

9、你怎样理解人们常说的“大市场”和“小政府”?

政府在微观经济领域中的作用是什么?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教学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讲授法,辅助手段为课堂讨论。

五、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教学环节

教学时数

课程内容

习题课

实验

其他教

学环节

氏U第一早

3

3

第二早

5

1

6

第三章

6

6

第四章

5

1

6

第五早

5

1

6

第六章

7

2

9

第七章

6

6

第八章

5

1

6

第九章

4

2

6

合计

46

1

7

5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