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考试参考素质教育概论.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47228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2.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要考试参考素质教育概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重要考试参考素质教育概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重要考试参考素质教育概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重要考试参考素质教育概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重要考试参考素质教育概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重要考试参考素质教育概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重要考试参考素质教育概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重要考试参考素质教育概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重要考试参考素质教育概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重要考试参考素质教育概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重要考试参考素质教育概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重要考试参考素质教育概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重要考试参考素质教育概论.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重要考试参考素质教育概论.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重要考试参考素质教育概论.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重要考试参考素质教育概论.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重要考试参考素质教育概论.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重要考试参考素质教育概论.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重要考试参考素质教育概论.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重要考试参考素质教育概论.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要考试参考素质教育概论.docx

《重要考试参考素质教育概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要考试参考素质教育概论.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重要考试参考素质教育概论.docx

重要考试参考素质教育概论

《素质教育概论》复习题

一、名词:

(第一章)

1、狭义的素质:

是从生理学和心理学意义上的理解,是指人生来的就具有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神经系统,特别是脑的特征,以及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特点。

2、广义的素质:

是从社会学和教育学意义上的理解,它是指个人在先天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教育培养和个体对社会的积极参与而形成的顺利从事某种活动的多方面综合性的基本条件和基本品质。

3、素质教育:

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活动。

4、应试教育:

偏离了受教育者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选拔少数人升学为目的,以考试为主要手段,片面强调知识灌输和机械训练,以单一学业成绩作为评判学生发展水平,压抑学生创造性和个性发展的淘汰式教育。

5、个性教育:

是在重视人的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更注重开发人的潜能,尊重学生的人格、自尊、重视学生的需要、兴趣、爱好,培养和促进学生良好个性自由发展的教育。

6、知识经济:

即以高新技术为导向、以知识为基础的信息经济。

7、国民素质:

是指一个国家的人民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过程中所具有的体魄、智力、思想道德的总体水平。

8、教育现代化:

是指与社会现代化相适应,以教育观念、教育思想的现代化为先导,以促进人的现代化为目标,采用现代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不断提高教育发展水平和组织管理水平。

9、终身教育:

是指“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

10、终身学习:

是指“通过一个不断的支持过程来发挥人类的潜能,它激励并使人们有权利去获得他们终身所需要的全部知识、价值、技能与理解,并在任何任务、情况和环境中有信心、有创造性和愉快地应用它们。

(第二章)11、主体教育观念:

是现代学生观的一种具体体现。

指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是学习和自我教育的主体,教师要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现代教育思想。

(第三章)12、素质教育目标:

是通过学校教育使受教育者各方面素质应该达到的标准。

它是发展素质教育的首要环节,决定着素质教育的方向、内容、原则及规格,对学校教育具有巨大的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调节作用。

13、素质教育的目标体系:

即受教育者在教育影响下所要达到的各项素质目标的结构系统。

14、思想素质:

主要指学生在思想认识和思想方法方面的品质或特征,是素质结构体系中的灵魂。

15、世界观:

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是人们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观点体系。

16、政治素质:

主要指学生在立场、观点、态度、信念、理想等方面的品质或特性,它在素质结构体系中起统帅作用。

17、道德素质:

是学生在道德认识及其行为习惯方面内化的、较稳固的品质或特性。

18、科学文化素质教育:

是使受教育者具备作为公民在社会上立身行事所具有的文化修养和进一步工作或深造所应有较广博的科学知识。

19、技能:

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接近自动化的动作模式或智力活动模式。

一般分为两种:

一是动作技能,如实验操作、体育运动、写字、弹琴、绘画等。

二是心智活动技能。

如阅读、心算、解题、作文等。

20、身体素质:

是发展其他诸素质的物质基础。

身体素质可以分为:

①体态素质②体质素质③体能素质。

21、心理素质:

是指稳定体现个体心理品质与风貌,自我意识起核心作用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综合。

22、审美素质:

指个体在认识美、鉴赏美、创造美等方面相对稳定的品质与特性。

23、创新素质:

是一个人以知识为基础,在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品质与特性。

23、审美素质教育(美育):

即教育者运用自然的、艺术的、社会的等美的材料培养受教育者的完美观点和认识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第四章)24、教学反馈:

是指把教学的结果与教学目标对照,从而了解学习成果或发现问题,进而调整教学行为。

25、教学评价:

是依据现代教育评价理论,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按照规范化的评价程序,对教学活动的状态和价值所进行的判断。

26、广义的课程:

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获得的全部经验。

其中包括有目的、有计划的学科设置,教学活动,教学进程,课外活动以及学校环境和氛围的影响。

27、狭义的课程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及其目的、内容、范围、活动、进程等的总和,它主要体现在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中。

28、教学方法:

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29、教学方式:

是构成教学方法的细节,是靠教师和学生进行的个别智力活动或操作活动。

39、自主性:

就是尊重学生的自主地位,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能力等。

40、创新性:

指在教育过程中,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育和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第五章)30、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就是以启动学校内部活力,提高办学效益为目的,以劳动人事、分配制度为突破口,对学校管理诸要素,如思想原则、组织结构、重要制度等方面陈旧的部分,加以革新,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31、素质教育评价:

就是依据素质教育的目标,对素质教育实施的条件、过程及其结果做出的价值判断。

32、教育质量:

是指教育活动结果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它最终是通过学生的发展状况体现出来的。

33、创新意识:

是一种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意愿和态度。

34、教师教态:

专指教师教学时的衣着打扮、仪表风度、行为举止和感情态度等方面的表现。

35、教学后记:

是指每节课后教师要对授课情况进行追踪分析,要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找内容,从正和反两个角度去思考,把经验和教训记录下来,并简明扼要地分析其成败原因。

(怎么写教学后记?

一是要记教学中成功的做法。

二是记学生在课堂上反映的问题。

三是要记课后体会。

36、课外教育:

是在教学计划之外,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的各种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培养能力和兴趣的一切有意义的活动。

37、创新能力:

是指在前人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运用求异思维,创造新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给教育过程和社会带来新成果的能力。

(第六章)38、社区教育:

指的是,以一定地域为界,学校与社区具有共同的教育价值观和参与意识,并且双向服务,互惠互利,学校服务于社区,社区依赖于学校,旨在促进社区经济、文化和教育协调发展的一种组织体制。

社区教育的实质是教育的社会化与社会的教育化的统一。

二、填空单选:

(第一章)

1、广义的素质是先天素质条件和后天习得的“合金”。

广义的素质是素质教育研究的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

2、生理素质包括遗传素质和身体体质素质。

它处素质结构中的最低层次,具有先天遗传性,但又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性。

3、心理素质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它处于素质结构的中间层次。

4、人的素质结构表:

(层次、类别、特点):

①低层次—生理素质—先天因素②中层次—心理素质—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结合③高层次—社会素质—后天因素。

5、“从广义来说,强调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国民,使任何一名社会成员都享有受到正规或非正规的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

”这句话体现了素质教育全体性的特点。

从狭义来说,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适龄儿童。

6、素质教育选用的教育内容,具有基础性、普遍性和时代性特征.

7、素质是技能发展的基础,技能是素质的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

8、中小学阶段,其基本定位应是在“做人、求知”上为学生打下良好基础。

9、知识经济是指以高新技术为导向,以知识为基础的信息技术。

10、可持续发展最早是在1980年的《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中提出来的。

11、强调个性发展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著名的报告《学会生存》中提出来的。

12、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但其潜能的优势不同,反映了人的潜能的差异性;人人都有发展潜能的需要,人人都有自我实现的创造能力,反映了人的潜能的可开发性。

13、考试与素质教育的关系不是对立的,而是对应的。

14、国民素质是指一个国家的人民在改造自然和社会过程中所具有的体魄、智力、思想道德的总体水平。

15、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邓小平教育理论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教育理论发展是素质教育理论形成与发展的内动力;可持续发展战略是素质教育的外部条件。

(第二章)

16、亚里士多德在二千多年前就提出了智慧、德行、身体“和谐发展”的思想;17世纪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的教育观是“教育在发展健全的个人”;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主张教育要顺应儿童自然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19世纪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说:

“教育在使人的各项能力得到自然的、进步的与均衡地发展。

17、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提出: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认为人的本质属性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

18、高度发展的生产力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条件和基础;先进的社会制度是人获得全面发展的根本保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和唯一方法。

19、终身教育乃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教养的总和,保尔·朗格朗在1956年国际成人促进会议上以“终身教育”为题作了总结。

20、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素质的提高,取决于人具有持续发展的潜力和丰富的内在品质,这就要求教育自身的发展应是一种可持续发展。

(第三章)

21、素质教育目标是发展素质教育的首要环节。

22、素质结构体系中的灵魂是指思想素质;在素质结构体系中起统帅作用的是政治素质。

23、思想品德素质包括思想、政治、道德三方面。

培养共产主义信念属于政治素质目标。

24、为适应当前和未来社会飞速发展的需求,特别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观念、竞争观念、时间观念、效益观念,培养符合WTO自由、竞争、国际三特性的人才。

25、心理学从知、情、意、行的角度,将道德素质结构分为四个组成部分。

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

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内心体验是道德情感。

26、政治课与其它学科教学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基本渠道。

27、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道德建设的领导力量是党组织;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各种途径的枢纽的人是班主任。

28、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基础知识素质、基本技能素质和科学方法素质,还有基本智力素质;学习的自我调控属于科学方法素质。

29、就技能的实质而言,一般分为两种:

一是动作技能,二是心智活动技能。

30、学生学习活动赖以进行的基本功是学习技能;学生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部分就是兴趣。

31、身心素质,即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可以分为体态素质、体质素质和体能素质。

32、毛泽东早年在《体育之研究》中指出:

“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

33、智力因素即认知能力,主要由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像力、思维力等组成;非智力性因素主要由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价值观、态度、情感、意志、性格、气质等组成。

34、心理素质的意义:

心理素质对其他素质的形成具有操作和动力功能。

智力性心理素质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发挥操作功能;非智力性心理素质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发挥动力功能。

“勤能补拙”提示道理是非智力性心理素质可以弥补智力性心理素质的不足。

35、心理学家林崇德认为,学习有两种:

一种是重复性学习,另一种是创造性学习。

36、导行主要抓两点:

一是启发式导行,二是游泳式导行。

37、审美素质指个体在认识美、鉴赏美、创造美等方面相对稳定的品质与特性。

38、从学习时间的维度看,自我调控的学习者善于对学习时间进行计划和管理。

39、创新素质教育实施的开放性原则首先要求从教学内容上要体现“三个面向”的精神。

符合创新素质教育民主性原则的是:

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

40、启发式教学中,知识的学习不再是唯一目的,而是手段,强调手段性。

41、学校教育要树立的指导思想是健康第一。

42、创新精神对整个创新素质系统起动力与导向作用。

43、“爱护公物”属于社会公德;“爱岗敬业”属于社会主义职业道德。

44、当代学校德育的三个渠道是:

一是主渠道——学校德育教学活动;二是辅助性渠道——指导家庭教育、联系社区教育;三是隐性渠道——管理育人的道德环境。

(第四章)

45、实施素质教育教学的基本策略是树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理念。

46、主体性教学目标包括三个不同层次和方面:

认知掌握目标、技能达成目标、心理发展目标。

怎样使这些目标形成统一的整体,很好地融于课堂,是主体性教学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当然设立主体性教学目标的前提是要树立学生主体观。

47、学习方式不仅包括相对的学习方法及其关系,而且涉及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和心理品质。

48、发展性教学评价关注非预期目标的效应和效果。

是一种以“协商”为基础,评价者与评价对象共同建构评价过程的评价模式。

49、课程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获得的全部经验。

50、课程目标的总要求是知识、技能、情感统一。

51、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52、学校课程管理是相对于国家、地方课程管理而言的。

校本课程开发的范围不是学校中实施的全部课程,而只是上级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课程计划》中规定的“学校开发的课程”及国家课程中的“综合实践活动”部分。

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

校本课程开发的类型主要有三种:

选用、改编、新编。

53、设计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活动应着眼于:

选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采用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教学方法不仅包括教学采用的各种方式、方法,还包括各种方法之间的组合,同时也反映学生的学习方式。

4、教学方式是构成教学方法的细节,是靠教师和学生进行的个别智力活动或操作活动。

55、教学手段是师生教学互相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

(第五章)

56、实施素质教育的保障是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杠杆是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建立;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外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57、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就是以启动学校内部活力,提高办学效益为目的。

58、学校管理要以劳动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为切入点,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调动落聘教师的积极性,需以人事制度改革为切入点。

59、创新精神包括创新意识和创新动机。

60、我国现代教育史上最早提倡创造教育的教育家是陶行知。

61、创造力划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为初级创造力;第二层次为中级创造力;第三层次为高级创造力。

62、王国维《人间词话》以借喻方式表达了做学问的“三重境界”,这也是创造活动心理过程的具体反映。

这三个境界分别是:

①“思想”阶段。

即“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

②“苦索”阶段。

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③“顿悟”阶段。

即“众里寻他千XX,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63、教学环节要始终靠近每一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64、教学组织的序就是教学程序和课程结构;量是指课堂教学容量和课堂延伸量;度是指教学的深难度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

(第六章)

65、学校、家庭、社区三种教育力量结合,有利于对青少年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

66、学校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家庭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位教师,家长应正视独生子女的优、缺点,把做人教育放在首位;社区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社区教育的实质是教育的社会化与社会的教育化的统一。

67、社区教育大体上可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以社区为中心,二是以学校为中心。

68、基础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和中学教育。

学前教育是指初生到6岁前儿童的教育。

69、幼儿教育不等于幼儿园教育,唯有家园共育才能有效地提高幼儿素质。

三、多选:

1、素质的结构:

A、生理素质B、心理素质C、社会素质。

2、人的社会素质构成:

A、科学素质B、道德素质C、审美素质。

D、社会生存素质。

3、审美素质包括:

A、审美情趣B、美感C、艺术鉴赏能力D、美的创造能力。

4、社会生存素质包括:

A、社会适应能力B、交往能力C、竞争能力D、应变能力。

5、素质的基本特征源于素质的内在属性,包括:

A、内在性B、整体性C、差异性D、发展性。

6、素质教育的特点:

A、全体性B、主体性C、全面性D、层次性E、基础性F、发展性。

7、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其主要特征有:

A、评价的动态性B、评价主体的多元化C、评价内容的丰富性和灵活性D、评价手段和方法的多样化E、考试内容的改革

8、新的教育理念指:

A、知识经济理念B、国民教育理念C、教育现代化理念D、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理念E、教育个性化理念F、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理念。

9、潜能的特征:

A、丰富性B、差异性C、可开发性。

10、激励的方式:

A、鼓励B、表扬C、肯定D、鼓舞

11、主体教育观念的内容:

A、重视人的主体性B、重视自我教育。

12、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

A、学会认知B、学会做事C、学会共同生活D、学会发展。

13、发展教育观念的内容包括:

A、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B、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C、学生是独特的人。

14、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途径与方法有:

A、树立正确的观念B、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C、创设有利于创造力发展的心理环境D、克服消极文化的影响。

15、可持续发展包括:

A、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B、经济的持续发展C、社会的持续发展D、人类自身的持续发展。

16、可持续发展要求素质教育必须加强:

A、人文教育B、思想教育C、主体性教育D、终身教育E、优化学校内部环境。

17、加强思想教育应树立正确的:

A、生态观B、社会观C、发展观D、人生价值观。

18、优化学校内部环境包括:

A、学校物质环境的优化B、学校组织环境的优化C、学校规范环境的优化。

19、素质教育目标决定着决定着素质教育的:

A、方向B、内容C、原则D、规格。

20、思想品德素质包括:

A、思想B、政治C、道德。

21、思想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

A、世界观B、人生观C、价值观。

22、科学世界观体系包括:

A、道德观B、政治观C、价值观D、人生观E、社会观F、自然观G、思想观。

23、为适应当前和未来社会飞速发展的需求,特别要注重培养学生的:

A、信息观念B、竞争观念C、时间观念D、效益观念。

24、心理学从知、情、意、行的角度,将道德素质结构分为四个组成部分: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25、社会主义学校的道德教育应使学生具备如下素质:

A、社会公德B、社会主义道德C、社会主义职业道德D、家庭美德。

26、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有:

A、爱祖国B、爱人民C、爱劳动D、爱科学E、爱社会主义。

教师在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实践中探索出一些新方法,主要有:

A、体验教育法B、情境教育法C、讨论教育法D、明理激情法E、环境熏陶法F、榜样激励法G、师德垂范法H、集体互动法。

28、我国学者一般倾向于将科学文化素质分为四项:

A、基础知识素质B、基本技能素质C、科学方法素质D、基本智力素质。

29、中小学生科学方法素质应着重培养:

A、良好的学习习惯B、科学的学习方法。

30、学法指导可以概括为:

A、导心B、导法C、导趣D、导行。

31、心理素质的特点有三:

A、个体自我性。

B、相对稳定性。

C、内涵丰富性。

32、心理素质教育目标实施的原则(简):

A、针对性原则B、全体性原则C、关注个别原则D、参与性原则。

33、美的知识包括:

A、自然美B、社会美C、科学美D、艺术美。

34、创新思维的特征有:

A、积极的求异性B、敏锐的观察力C、创造性的想像D、独特的知识结构E、活跃的灵感。

35、实施创新素质的原则:

A、基础性原则B、示范性原则C、开放性原则D、民主性原则E、启发性原则。

36、完整的主体性教学机制包括:

A、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B、设立主体性教学目标C、教会学生学会学习D、引导学生自主学习E、完善教学反馈机制。

37、主体性教学目标包括:

A、认知掌握目标B、技能达成目标C、心理发展目标。

38、为照顾每一个学生,教学应立足的三个基点是:

A、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需要B、立足于每一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C、设立分层次的教学目标,适应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需要。

39、素质教育要求创设民主开放的教学运行体系包括:

A、教学民主B、教学开放。

40、学习方式包括:

A、学习方法B、学习习惯C、学习意识D、学习态度E、学习品质等。

41、发展性教学评价有别于传统的教学评价,主要表现在:

A、评价目的B、评价双方关系C、评价标准的确定D、评价周期。

42、发展性教学的基本程序是:

A、评价双方共同协商评价目标B、确定评价计划C、收集评价信息D、实施评价E、指导反馈。

43、几种基本的课程观有:

A、学科中心课程观B、经验中心课程观C、知识结构课程观。

44、课程结构调整的基本原则是:

A、均衡性B、综合性C、选择性。

45、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管理模式是:

A、国家课程B、地方课程C、校本课程。

46、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是:

A、整体性B、实践性C、开放性D、生成性E、自主性。

47、素质教育评价的作用:

A、导向作用B、激励作用C、发展作用D、主体作用。

48、素质教育评价的基本原则:

A、整体性原则B、科学性原则C、全面性原则D、激励性原则E、全员性原则。

49、素质教育评价的主体包括:

A、教师B、学校领导C、教育行政机关D、学生E、学生家长。

50、创造性教学模式主要有:

A、讲授—接受式B、示范—模仿式C、指导—自学式D、提问—讨论式E、引导—探究式。

51、“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

A、落实全体性。

B、体现全面性。

C、强化主体意识。

D、培养创新精神。

E、激发实践能力。

52、开辟课外教育有助于:

A、扩大学生的知识面B、发挥学生的特长C、陶冶学生的情操D、学生的健康发展。

53、课外教育的特点是:

A、参加学习的自愿性B、活动内容的多样性C、活动形式的灵活性D、学生的自主性。

54、课外教育的内容:

①思想教育活动②科学技术、文学艺术活动③学科活动④体育活动⑤公益劳动。

55、课外教育活动方式常见的有以下三类:

A、大型活动B、小组活动C、个人活动。

56、创新能力的基本特征是思维的:

A、灵活性B、独立性C、求异性D、深刻性E、坚韧性F、敏捷性G、广阔性H、果断性。

57、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侧重于:

A、增强信心B、提出要求C、教给方法。

58、信息化大趋势对人和素质的要求是:

A、智能化B、高速化C、多样化D、综合化E、最优化F、民主化。

59、世界化大趋势对人的素质的要求是:

A、学会学习B、学会合作C、学会创新。

60、家庭教育的特点:

A、基础性B、先入性C、导向性D、权威性E、渐进性F、持续性G、感染性H、陶冶性。

61、社区教育的特点:

A、丰富性B、多样性C、及时性D、补偿性。

62、教育制度体系包括:

A、人才选拔制度B、教育组织和结构分化制度C、教育分流制度D、教育筛选制度E、教学管理制度F、教育考试制度G、教育评价制度。

63、教育制度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包括:

A、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B、学校组织制度的改革C、考试制度的改革D、教育管理制度的改革。

64、邓小平关于考试的基本思想:

A、考试是一种重要的方法,B、不能迷信考试C、通过改进使之完善。

65、治理薄弱学校应该:

A、端正教育思想,改进管理做法。

B、对薄弱学校实行雪中送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