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底盘构造原理实验指导书下.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47670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934.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底盘构造原理实验指导书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汽车底盘构造原理实验指导书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汽车底盘构造原理实验指导书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汽车底盘构造原理实验指导书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汽车底盘构造原理实验指导书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汽车底盘构造原理实验指导书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汽车底盘构造原理实验指导书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汽车底盘构造原理实验指导书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汽车底盘构造原理实验指导书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汽车底盘构造原理实验指导书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汽车底盘构造原理实验指导书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汽车底盘构造原理实验指导书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汽车底盘构造原理实验指导书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汽车底盘构造原理实验指导书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汽车底盘构造原理实验指导书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汽车底盘构造原理实验指导书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汽车底盘构造原理实验指导书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汽车底盘构造原理实验指导书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汽车底盘构造原理实验指导书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汽车底盘构造原理实验指导书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汽车底盘构造原理实验指导书下.docx

《汽车底盘构造原理实验指导书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底盘构造原理实验指导书下.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汽车底盘构造原理实验指导书下.docx

汽车底盘构造原理实验指导书下

《汽车底盘构造原理》

实验指导书

 

汽车与交通实验中心编

 

青岛理工大学汽车与交通学院

2007年8月8日

 

实验六:

汽车各种汽车车架、车身展示112

实验七:

汽车车桥和车轮结构的拆装、展示115

实验八:

不同结构形式的悬架的参观126

实验九:

汽车转向系的工作过程及结构参观132

实验十:

汽车制动系的工作过程演示及ABS制动系工作演示138

实验六:

汽车各种汽车车架、车身展示

实验类型:

演示

实验学时:

1

开出要求:

必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车身的结构形式

2.了解车身的制造工艺

3.了解车身的安全性、舒适性设计理念。

二、实验原理及说明

汽车车身结构从形式上说,主要分为非承载式和承载式两种。

  非承载式车身的汽车有刚性车架,又称底盘大梁架。

车身本体悬置于车架上,用弹性元件联接。

车架的振动通过弹性元件传到车身上,大部分振动被减弱或消除,发生碰撞时车架能吸收大部分冲击力,在坏路行驶时对车身起到保护作用,因此车厢变形小,平稳性和安全性好,而且厢内噪音低。

但这种非承载式车身比较笨重,质量大,汽车质心高,高速行驶稳

定性较差。

  承载式车身的汽车没有刚性车架,只是加强了车头,侧围,车尾,底板等部位,车身和

底架共同组成了车身本体的刚性空间结构。

这种承载式车身除了其固有的乘载功能外,还要直接承受各种负荷。

这种形式的车身具有较大的抗弯曲和抗扭转的刚度,质量小,高度低,汽车质心低,装配简单,高速行驶稳定性较好。

但由于道路负载会通过悬架装置直接传给车身本体,因此噪音和振动较大。

  还有一种介于非承载式车身和承载式车身之间的车身结构,被称为半承载式车身。

它的车身本体与底架用焊接或螺栓刚性连接,加强了部分车身底架而起到一部分车架的作用,例如发动机和悬架都安装在加固的车身底架上,车身与底架成为一体共同承受载荷。

这种形式实质上是一种无车架的承载式车身结构。

因此,通常人们只将汽车车身结构划分为非承载式车身和承载式车身。

  非承载式车身和承载式车身都有优缺点,使用在不同用途的汽车上。

一般而言,非承载式车身用在货车、客车和越野车上,承载式车身一般用在轿车上,现在一些客车也采用这种形式。

  

  非承载式车身和承载式车身按照有无刚性车架划分,什么叫车架,是首先要弄清楚的问题。

车架就是支承车身的基础构件,一般称为底盘大梁架。

发动机、变速器、转向器及车身部分都固定其上,它除了承受静载荷外还要承受汽车行驶时产生的动载荷,因此车架必须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保证汽车在正常使用时受到各种应力下不会破坏和变形。

  车架有边梁式、钢管式等形式,其中边梁式是采用最广泛的一种车架。

边梁式车架由两根长纵梁及若干根短横梁铆接或焊接成形,纵梁主要承负弯曲载荷,一般采用具有较大抗弯强度的槽形钢梁。

也有采用钢管,但多用于轻型车架上。

一般纵梁中部受力最大,因此设计者一般将纵梁中部的截面高度加大,两端的截面高度逐渐减少,这样一来可使应力分布均匀,同时也减轻了重量。

  横梁有槽形、管形或口形,以保证车架的扭转刚度和抗弯强度。

横梁还用以安装发动机、变速器、车身和燃油箱等。

为适应不同的车型,横梁布置有多种型式,如为了提高车架的扭转刚度采用X型布置的横梁。

边梁式结构简单,工艺要求低,制造容易,使用广泛。

但由于粗壮的大梁纵贯全车,影响整车布置和空间利用率,大梁的横截面高度使车厢离地距离加大,乘客上下车不方便,另外重量也大,整车行驶经济性变差。

这些缺点对小客车、轿车是缺点,对于越野车可能就是优点,因为越野车要求有很强的通过性,行驶崎岖路面时要有一定大的离地间隙,而非常颠簸的道路会令车体大幅扭动,只有带刚性车架的承载式车身结构才能抵御这种冲击力。

因此越野车上普遍采用非承载式车身。

三、实验仪器

包括仪器设备条件、物质条件、相关文献资料等

序号

名称

主要用途

1

载重车车身

2

承载式车身

3

非承载式车身

4

半承载式车身

5

各种底盘构架

6

挂图、课件、录像教学片等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

1.参观车身陈列室

2.参观车身解剖室

3.观看挂图、课件、录像教学片等

五、实验报告

1.写出车身、车架的种类及常见的运用方式

2.画出非承载、承载、半承载车身的简图,并说明

六、预习与思考题

七、参攷资料

实验七:

汽车车桥和车轮结构的拆装、展示

实验类型:

验证

实验学时:

1

开出要求:

必做

一、实验目的

1.明确车桥的功用和类型

2.了解车轮的组成和构造

3.了解轮胎的类型和功用

二、实验原理及说明

汽车车桥(又称车轴)通过悬架与车架(或承载式车身)相连接,其两端安装车轮。

其作用是:

传递车架(或承载式车身)与车轮之间的各种作用力及其力矩。

根据悬架的结构型式,车桥可分为断开式和整体式两种。

断开式车桥为活动关节式结构,它与独立悬架配合使用;整体式车桥的中部是刚性实心或空心梁。

它多配用非独立悬架。

按车轮的不同运动方式,车桥又可分为转向桥、驱动桥、转向驱动桥和支承桥四种类型。

其中,转向桥和支承桥均属于从动桥。

一般汽车的前桥多为转向桥,而后桥或中、后两桥多为驱动桥;越野汽车或大部分轿车的前桥既是转向桥也是驱动桥,故称为转向驱动桥;有些单桥驱动的三轴汽车(6×2)的中桥(或后桥)是驱动桥,则后桥(或中桥)都是支承桥。

车轮与轮胎的功用

1.支承整车的质量

2.缓和由路面传来的冲击力

3.产生驱动力和制动力

4.使车轮保持直线行驶的方向

5.承担越障提高通过性的作用

三、实验仪器

包括仪器设备条件、物质条件、相关文献资料等

序号

名称

主要用途

1

各种车桥

2

各种车轮、轮胎

3

关于车桥、轮胎的视频资料及挂图

4

工具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

(一)车桥

1.转向桥

1)功用

利用转向节的摆动使车轮偏转一定的角度以实现汽车的转向;

承受车轮与车架之间的垂直载荷,纵向的道路阻力,制动力和侧向力以及这些力所形成的力矩;

2)关键指标

由于路况复杂,车桥需要有一定的刚度和强度。

转向轮具有正确的定位角和合适的转向角。

尽量减少转向轮质量和传向传动件的摩擦阻力

 

3)组成:

前轴、转向节、主销和轮毂等。

a)前轴:

其断面一般是工字形,为提高抗扭强度,在接近两端各有一个加粗部分成拳形,其中有通孔,主销即插入此孔内,中部向下弯曲成凹形,其目的是使发动机位置得以降低,从而降低汽车质心;扩展驾驶员视野;减小传动轴与变速器输出轴之间的夹角。

b)转向节:

是车轮转向的铰链,它是一个叉形件。

上下两叉有安装主销的两个同轴孔,转向节轴颈用来安装车轮。

转向节上销孔的两耳通过主销与前轴两端的拳形部分相连,使前轮可绕主销偏转一定角度而使汽车转向。

c)主销:

作用是铰接前轴及转向节,使转向节绕着主销摆动以实现车轮的转向。

主销的中部切有凹槽,安装时用主销固定螺栓与它上面的凹槽配合,将主销固定在前轴的拳形孔中。

主销与转向节上的销孔是动配合,以便实现转向

d)轮毂:

车轮轮毂通过两个圆锥滚子轴承支承在转向节外端的轴颈上。

轴承的松紧度可用调整螺母(装于轴承外端)加以调整。

4)转向车轮定位

a)功用:

使汽车转向轻便、行驶平稳、减少机件磨损。

b)转向轮定位(前轮定位)指转向轮、转向节和前轴三者之间与车架必须保持一定的相对安装位置

c)前轮定位包括:

主销后倾、主销内倾、前轮外倾及前轮前束

5)主销后倾

a)定义:

主销装于前轴,上端向后倾斜倾。

在汽车纵向垂直平面内,主销轴线与垂线之间的夹角r叫主销后倾角。

b)主销后倾的作用:

主销后倾后,形成了绕主销的稳定力矩M=FL,其作用方向正好与车轮偏转方向相反,使车轮有恢复到原来中间位置的趋势。

即使在汽车直线行驶偶尔遇到阻力使车轮偏转时,也有此种作用。

由此可见,主销后倾的作用是保持汽车直线行驶的稳定性,并力图使转弯后的轮自动回正。

后倾角愈大,车速愈高,前轮的稳定性愈强,但后倾角过大会造成转向盘沉重,—般采用r<3°。

有些轿车和客车的轮胎气压较低,弹性较大,行驶时由于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中心向后移动,引起稳定力矩增加,故后倾角可以减小到接近于零,甚至为负值(即主销前倾)。

c)主销后倾产生方法:

前轴、钢板弹簧和车架三者装配在一起时,由于钢板前高后低,使前轴向后倾斜而形成。

在钢板后部加装鍥形垫片而形成后倾。

6)主销内倾

a)定义:

主销安装到前轴上后,其上端略向内倾斜,称为主销内倾

在汽车横向垂面内,主销轴线与垂线之间的夹角叫主销内倾角。

b)主销内倾的作用:

使车轮转向后能自动回正,且转向操纵轻便。

一般内倾角β在5°—8°之间。

主销内倾角是制造前轴时使主销孔轴线的上端向内倾斜而获得的。

在非独立悬架的转向桥上,主销内倾角是不能单独调整的。

c)主销后倾和主销内倾的作用关系

主销后倾和内倾都有使汽车转向后自动回正、保持汽车直线行驶的作用

主销后倾的回正作用与车速有关,而主销内倾的回正作用与车速无关。

高速时后倾的回正作用大,而低速时主要靠内倾的回正作用。

直线行驶时车轮偶尔遇到冲击而偏转时,也主要是依靠主销内倾起回正作用。

 

7)

车轮外倾

a)定义:

车轮旋转平面上方略向外倾斜,称为车轮外倾。

车轮旋转平面与汽车纵向前垂面之间的夹角称为车轮外倾角α。

b)车轮外倾的作用:

为了提高车轮行驶的安全性和转向操纵轻便性。

非独立悬架车轮外倾角是由转向节的结构确定的。

转向节安装到前轴后,其轴颈相对于水平面向下倾斜,从而使车轮安装后外倾,一般不能调整。

但使用独立悬架的转向桥大多可以调整。

车轮外倾角虽然对安全和操纵有利,但是过大的外倾角将使轮胎横向偏磨增加,油耗增多。

一般车轮外倾角为1°左右。

8)前轮前束

a)定义:

汽车两个前轮的旋转平面不平行,前端略向内收,这种现象叫做前轮前束。

两轮前端距离B,后端距离A,其差值即为前束值。

b)前轮前束的作用:

减小或消除汽车前进中因车轮外倾和纵向阻力致使车轮前端向外滚开所造成的滑移。

2.

转向驱动桥

1)功能:

具有转向和驱动两种功能。

既具有一般驱动桥的基本部件,还具有转向桥特有的主销等。

2)转向驱动桥的结构组成

既具有一般驱动桥所具有的主减速器、差速器及半轴;也具有一般转向桥所具有的转向节壳体、主销和轮毂等。

它与单独的驱动桥、转向桥相比,其不同之处是,由于转向所需要半轴被分为两段,分别叫内半轴(与差速器相连接)和外半轴(与轮毂连接),二者用等角速万向节连接起来。

同时,主销也因此分成上下两段,分别固定在万向节的球形支座上。

转向节轴颈做成空心,以便外半轴从中穿过。

转向节的连接叉是球状转向节壳体,既满足了转向的需要,又适应了转向节的传力。

转向驱动桥广泛地应用到全轮驱动的越野汽车上

3)转向驱动桥的工作过程

驱动:

桥的中部装有主减速器和差速器。

内半轴和外半轴通过等角速万向节连接在一起,外半轴的端部制有花健,它和半轴凸缘相啮合。

当前桥驱动时,转矩由主减速器、差速器传给内半轴、万向节、外半轴和半轴凸缘,最后传递到轮毂,驱使车轮旋转。

转向:

转向节由转向节轴颈和转向节外壳用螺栓连接成整体。

转向节轴颈上装有两个轮毂轴承,以支承轮毂;转向节轴颈内孔壁内压装有衬套,以支承外半轴。

在转向节外壳的上下两端分别装有上下两段主销的加粗部分,并用止动销止动,在转向节外壳上端装有转向节臂,在转向节外壳下端装有下盖。

润滑脂由上、下油嘴注入后,分别进入主销中心油道,再从两个侧孔出来进入主销与衬套之间,实现润滑。

汽车转向时,转向直拉杆拉动转向节臂带动转向节绕主销摆动,这时转向轮即可随之偏转,从而实现汽车的转向

3.支持桥

1.支持桥属于从动桥

2.单桥驱动的三轴汽车,后桥设计成支持桥

3.挂车上的车桥也是支持桥

4.发动机前置前驱动轿车的后桥也属于支持桥

(二)车轮和轮胎

1.车轮与轮胎的功用

1)支承整车的质量

2)缓和由路面传来的冲击力

3)产生驱动力和制动力

4)使车轮保持直线行驶的方向

5)承担越障提高通过性的作用

2.车轮

1)车轮的组成和构造

a)辐板式车轮:

车轮的轮辋与轮辐可以用铆钉连接,也可以制成一体。

轮辐的中心有一中心孔,用来将轮辐安装在轮毂上,螺栓内端呈锥形,与轮辐孔的锥面相适应。

轮辐靠近中心孔部分略向外鼓起,使得轮辐有些弹性而有助于螺栓的紧固防松。

 

b)辐条式车轮的构造:

这种车轮的轮幅是钢丝辐条或者是和轮毂铸造成一体的铸造辐条。

钢丝辐条价格昂贵、维修安装不便,仅用于赛车和某些高级轿车上。

铸造辐条式车轮主要应用于重型汽车上。

轮辋是用螺栓和特殊的衬块固定在辐条上,有配合锥面

c)轮辋:

按照轮辋结构的特点的不同,轮辋可分为深槽式、平底式和对开式(可拆式)等三种型式。

深式轮辋:

因中部有一条便于拆装轮胎的环形深凹槽而得名,代号为DC,凹槽两侧与轮胎配合的台肩称为轮胎座角。

特点:

结构简单,刚度大,质量较轻,适用于轻型车

平式轮辋:

底面呈平环状,一侧有凸缘,另一侧为可拆装挡圈货车轮胎尺寸较大,胎圈较硬,一般采用此种轮辋,便于轮胎的拆卸有些轮辋做成可拆开的两个部分

3.

轮胎

1)轮胎作用分类

a)轮胎的作用:

轮胎安装在轮辋上,直接与路面接触,其作用是:

支承汽车的总质量;与汽车悬架共同吸收和缓和汽车行驶时所受到的冲击和振动,以保证汽车具有良好乘坐舒适性和行驶平顺性;保证车轮与路面的良好附着而不致打滑,使汽车行驶平稳。

b)轮胎的类型:

汽车轮胎按其用途可分为轿车轮胎和载货汽车轮胎两种。

轿车轮胎主要用于轿车的充气轮胎;载货汽车轮胎主要用于载货汽车、客车及挂车上的充气轮胎。

汽车轮胎按胎体结构可分为充气轮胎和实心轮胎。

现代汽车绝大多数采用充气轮胎;而实心轮胎目前仅应用在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干线道路上行驶的低速汽车或重型挂车上。

就充气轮胎而言,按组成结构不同,可分为有内胎轮胎和无内胎轮胎两种;按胎内的工作压力大小,可分为高压胎、低压胎和超低压胎三种;按胎体中帘线排列方向不同,又可以分为普通斜交胎、带束斜交胎和子午线胎,按胎面花纹的不同,还可以分为普通花纹胎、混合花纹胎和越野花纹胎。

有内胎轮胎:

由外胎、内胎和垫带等组成。

垫带是一个环形橡胶带,安装在内胎与轮辋之间,防止内胎被轮辋及外胎的胎圈擦伤。

外胎是保护内胎不受外来损害的强度高而且有一定弹性的外壳,外胎可根据胎体内帘线排列方向的不同,分为普通斜线胎和子午线胎内胎内胎是一个环形橡胶管,上面装有气门嘴以便充入和排出空气。

为使内胎在充气状态下不产生皱折,其尺寸应小于外胎内壁尺寸

普通斜交胎:

由胎圈、缓冲层、胎面和帘布层等组成,帘布层是外胎的骨架,也称胎体,主要作用是承受载荷,保持外胎的形状和尺寸;缓冲层位于胎面和帘布层之间,作用是加强胎面和帘布层的结合,防止紧急制动时胎面从帘布层上脱离,缓和汽车行驶时路面对轮胎的冲击和振动。

胎面是外胎的表面,包括:

胎冠\胎肩和胎侧.胎冠与路面接触,直接承受冲击和磨损,保护帘布层和内胎免受机械损伤。

为使轮胎与路面之间有良好的附着性能,胎面上制有各种凸凹花纹,花纹分普通花纹、混合花纹和越野花纹。

胎圈的作用是使外胎牢固地装在车辋上。

子午线轮胎:

子午线轮胎帘布层的帘线排列方向与轮胎的子午断面一致,各层的帘线不相交,这种方式可使帘线的强度被充分利用,故它的帘布层数比普通轮胎可减少一半。

子午线轮胎切向变形小,但胎侧较软,易变形。

子午线轮胎的优点:

耐磨性好,使用寿命长,比普通轮胎长30%-50%;滚动阻力小,节约燃料;附着性好,承载能力大,缓冲能力强,不易被刺穿,并且质量较轻;子午线轮胎与普通轮胎使用相同的轮辋,但不能同车混装。

无内胎轮胎:

无内胎轮胎的构造外观上与有内胎轮胎近似,不同的是没有内胎及垫带,空气直接充入外胎内,由轮胎和车辋保证密封轮胎内壁上有一层硫化橡胶密封层,约2-3毫米在正对胎面的内壁上,还粘附一层未硫化橡胶的特殊混合物制成的自粘层在胎圈外侧有一层橡胶密封层,增加胎圈和轮辋的气密性轮辋底部倾斜且漆层均匀。

气门嘴直接固定在轮辋上,优点:

只有爆破时才失效,穿孔漏气缓慢,仍可行驶没有内胎,摩擦生热少,散热快,工作温度低,使用寿命长,适于于高速行驶,结构简单,质量轻,维修方便。

c)轮胎的规格

目前大多数国家包括我国在内均采用英制表示。

充气轮胎的尺寸标注见上图轮胎尺寸标注方法高压胎用D×B,高压胎在汽车上应用较少;低压胎亦用B–d;最新轮胎尺寸系列就是以高度比(H/B)作为轮胎分类基础的,称为“扁平率”。

子午线轮胎规格的表示方法是把标志子午胎字样的“R”置于断面宽与轮辋直径之间。

一汽捷达王轿车装用的子午线扁平轮胎的型号为185/60R14,其含义自左至右,第一个数字185表示轮胎宽度185mm,符号“/”后面的数字60,表示H/B×l00=60,即扁平率为60%,字母“R”表示该轮胎为子午线轮胎,最后一个数字表示轮辋的直径为14in(356mm)。

五、实验报告

六、预习与思考题

正文为宋体,五号字

七、参攷资料

 

实验八:

不同结构形式的悬架的参观

实验类型:

演示

实验学时:

2

开出要求:

必做

一、实验目的

1.正确认识汽车悬架的作用

2.了解汽车悬架的分类

3.明确汽车悬架的结构形式

4.明确汽车悬架中各部分所起的作用

二、实验原理及说明

悬架是汽车上的重要总成之一,它把车身和车轮弹性地连接在一起。

悬架的主要作用是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身之间的一切力和力矩,比如支撑力、制动力和驱动力等,并且缓和由不平路面传给车身的冲击载荷、衰减由此引起的振动、保证乘员的舒适性、减小货物和车辆本身的动载荷。

悬架与汽车的多种使用性能有关,为满足这些性能,悬架系统必须能满足这些性能的要求:

首先,悬架系统要保证汽车有良好的行驶平顺性,对以载人为主要目的的轿车来讲,乘员在车中承受的振动加速度不能超过国标规定的界限值。

其次,悬架要保证车身和车轮在共振区的振幅小,振动衰减快。

再次,要能保证汽车有良好的操纵稳定性,一方面悬架要保证车轮跳动时,车轮定位参数不发生很大的变化,另一方面要减小车轮的动载荷和车轮跳动量。

还有就是要保证车身在制动、转弯、加速时稳定,减小车身的俯仰和侧倾。

最后要保证悬架系统的可靠性,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和寿命。

所以,汽车悬架是保证乘坐舒适性的重要部件。

同时,汽车悬架做为车架(或车身)与车轴(或车轮)之间作连接的传力机件,又是保证汽车行驶安全的重要部件。

因此,汽车悬架往往列为重要部件编入轿车的技术规格表,作为衡量轿车质量的指标之一。

汽车悬架包括弹性元件,减振器和传力装置等三部分,这三部分分别起缓冲,减振和力的传递作用。

弹性元件用力传递垂向力,并缓和由路面不平度引起的冲击和振动。

减振器指液力减振器,是为了加速衰减车身的振动,它是悬架机构中最精密和复杂的机械件。

传力装置是指车架的上下摆臂等叉形刚架、转向节等元件,用来传递纵向力,侧向力及力矩,并保证车轮相对于车架(或车身)有确定的相对运动规律。

独立悬架的左右车轮不是用整体车桥相连接,而是通过悬架分别与车架(或车身)相连,每侧车轮可独立下下运动。

轿车和载重量1t以下的货车前悬架广为采用,轿车后悬架上采用也在增加。

越野车、矿用车和大客车的前轮也有一些采用独立悬架。

  根据导向机构不同的结构特点,独立悬架可分为:

双横臂,单横臂,纵臂式,单斜臂,多杆式及滑柱(杆)连杆(摆臂)式等等。

按目前采用较多的有以下三种形式:

(1)双横臂式,

(2)滑柱连杆式,(3)斜置单臂式。

按弹性元件采用不同分为:

螺旋弹簧式,钢板弹簧式,扭杆弹簧式,气体弹簧式。

采用更多的是螺旋弹簧。

1.双横臂式(双叉式)独立悬架 

如图1所示为双横臂式独立悬架。

上下两摆臂不等长,选择长度比例合适,可使车轮和主销的角度及轮距变化不大。

这种独立悬架被广泛应用在轿车前轮上。

双横臂的臂有做成A字形或V字形,如图2所示。

V形臂的上下2个V形摆臂以一定的距离,分别安装在车轮上,另一端安装在车架上。

图1:

双横臂式独立悬架

不等臂双横臂上臂比下臂短。

当汽车车轮上下运动时,上臂比下臂运动弧度小。

这将使轮胎上部轻微地内外移动,而底部影响很小。

这种结构有利于减少轮胎磨损,提高汽车行驶平顺性和方向稳定性。

图2

2.滑柱摆臂式独立悬架(麦弗逊式或叫支柱式等)

这种悬架目前在轿车中采用很多。

如图3所示。

滑柱摆臂式悬架将减振器作为引车轮跳动的滑柱,螺旋弹簧与其装于一体。

这种悬架将双横臂上臂去掉并以橡胶做支承,允许滑柱上端作少许角位移。

内侧空间大,有利于发动机布置,并降低车子的重心。

车轮上下运动时,主销轴线的角度会有变化,这是因为减振器下端支点随横摆臂摆动。

以上问题可通过调整杆系设计布置合理得到解决。

图3

一汽奥迪100型轿车前悬架。

筒式减振器装在滑柱桶内,滑柱桶与转向节刚性连接,螺旋弹簧安装在滑柱桶及转向节总成上端的支承座内,弹簧上端通过软垫支承在车身连接的前簧上座内,滑柱桶的下端通过球铰链与悬架的横摆臂相连。

当车轮上下运动时,滑柱桶及转向节总成沿减振器活塞运动轴线移动,同时,滑柱桶的下支点还随横摆臂摆动。

3.斜置单臂式独立悬架

这种悬架如图4所示。

这种悬架是单横臂和单纵臂(如下图所示)独立悬架的折衷方案。

其摆臂绕与汽车纵轴线具有一定交角的轴线摆动,选择合适的交角可以满足汽车操纵稳定性要求。

这种悬架适于做后悬架。

图4

4. 多杆式独立悬架

独立悬架中多采用螺旋弹簧,因而对于侧向力,垂直力以及纵向力需加设导向装置即采用杆件来承受和传递这些力。

因而一些轿车上为减轻车重和简化结构采用多杆式悬架。

如图5所示。

上连杆9用支架11与车身(或车架)相连,上连杆9外端与第三连杆7相连。

上杆9的两端都装有橡胶隔振套。

第三连杆7的下端通过重型止推轴承与转向节连接。

下连杆5与普通的下摆臂相同,下连杆5的内端通过橡胶隔振套与前横梁相连接。

球铰将下连杆5的外端与转向节相连。

多杆纱前悬架系统的主销轴线从下球铰延伸到上面的轴承,它与上连杆和第三连杆无关。

多杆悬架系统具有良好操纵稳定性,可减小轮胎摩损。

这种悬架减振器和螺旋弹簧不象麦弗逊悬架那样沿转向节转动。

如图5所示。

图5:

多杆前悬架系统

1-前悬架横梁2-前稳定杆3-拉杆支架4-粘滞式拉杆5-下连杆 6-轮毂转向节总成7-第三连杆8-减振器9-上连杆10-螺旋弹簧11-上连杆支架12-减振器隔振块

非独立式悬架:

两侧车轮安装于一根整体式车桥上,车桥通过悬挂与车架相连。

这种悬挂结构简单,传力可靠,但两轮受冲击震动时互相影响。

而且由于非悬挂质量较重,悬挂的缓冲性能较差,行驶时汽车振动,冲击较大。

该悬挂一般多用于载重汽车、普通客车和一些其他车辆上。

载重汽车前后桥均为非独立悬挂,某些车辆如轿车及客车等,后桥也采用非独立悬挂。

每一车轿的非独立悬挂由两组纵向布置的钢板弹簧组成。

钢板弹簧的中部固定于车桥,前端与车架或者车身铰接,后端则与车架或者车身通过吊耳铰接或者采用滑板联接。

减震器上端与车架较接,下端与车桥校接。

载重汽车的后桥多不设减震器。

三、实验仪器

包括仪器设备条件、物质条件、相关文献资料等

序号

名称

主要用途

1

各种独立悬架底盘

2

各种非独立悬架底盘

3

相关挂图、课件、录像教学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