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水库地质实习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48215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一水库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七一水库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七一水库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七一水库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七一水库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七一水库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七一水库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七一水库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七一水库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七一水库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七一水库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七一水库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七一水库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七一水库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七一水库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七一水库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七一水库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七一水库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七一水库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七一水库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一水库地质实习报告.docx

《七一水库地质实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一水库地质实习报告.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一水库地质实习报告.docx

七一水库地质实习报告

姓名:

陈福来

学号:

2009011026

班级:

09水利水电建筑工程

(2)班

指导老师:

杨普济

唐春

一、实习目的

学会对工程地质的基本判别方法,了解断层、岩层,了解岩石种类及其物理性质,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学会用地质罗盘测量岩层的产状,野外勘察、绘制地层剖面图、分析岩层之间的关系,识别各种地质作用和地质现象。

二、实习地区概况

玉山县七一水库位于县城东北,信江上游主要支流之一金沙溪中游,距城16公里。

地理坐标:

东经118度16分,北纬28度49分。

东为少华棠梨山、茗坞村、东坑村,南与双明乡徐村毗邻,西为陶家山,北邻紫湖乡。

实习地区为低山区和中部平原丘陵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

上游接近北部怀玉山,三清山区,低湿多雾,昼夜温差大,高山气候较突出。

中游一带气候温凉湿润,下游与中部平原丘陵区相接,气候温和,光热充足。

降水以亚热带锋面气旋雨为主,为典型的江南梅雨。

七一水库控制流域面积324平方公里,流域地形多山,东北高,西南低,山区性气候显著。

库区地质:

老虎滩以上为奥陶纪、志留纪不透水岩石组成,其下分水岭两侧虽有卡斯特(石灰岩)现象,但多被不透水砂、页岩截断联系,成为库水向邻谷渗透的屏障,地下水均高于库水位。

金沙溪源于三清山东北麓平家源,属于山溪性河流,上、中游两岸崇山峻岭,溪流纵横,坡陡流急,河床多为卵石和砂,少数河段有岩石出露,河床较稳定,为峡谷河道,少有开阔的河谷滩地。

坝址以下河床较平缓,两岸广有开阔平原,是玉山主要粮食地区之一。

三、实习地区工程地质条件

(1)主坝地条件坝址处于西峡谷最后段两岸地形较对称,且覆盖物不厚。

组成岩石为下石炭纪砂砾岩与紫红色泥质砂质页岩互层及中石炭纪砂砾岩,石英砂岩与泥质,炭质页岩为互层出现。

其中砂砾岩,砾岩为硅质胶结,性坚硬,力学性佳,而下中石炭纪之页岩性软,劈理发育,岩石多呈片状剥落。

露于地表之页岩性更差,在河床及河漫滩部位之坝基址由5—7米之砂卵砾石组成,左岸面地段上部为粘土及砂卵砾石充填粘土,下部为砂砾石层,为该坝段的主要持力层。

(2)坝基地质构造虽有卡斯特现象,然岩石之抗压强度能满足土坝要求。

同时,地层中无软弱夹层,而岩基之页岩,也因其与坚硬砂岩互层,被砂岩所阻,且倾向上游,风化层较薄,压缩系数少,不会形成软弱滑动面。

因此,主坝基础是稳定的。

(3)副坝地质条件坝址地层因F逆掩断层影响,使之倒超复在中石炭系地层之上,地基组成岩石,主要为志留系灰白,微红色砂岩,粉砂岩,页岩及中石炭系砂砾岩,页岩,部分坝段落于2-3米厚有淤泥粘土层土。

坝基和坝肩岩性软弱,风化破碎极为严重,风化层厚,力学性差。

在构造上,位于倒转向斜南翼中,次一级为背斜之转折端稍偏南翼,岩层倾向下游,坝址落在F在逆掩层上段,且沿垭口有断层通过,并延伸至库内少华山左侧。

四、实习准备

外业工作:

实习开始首先由教师介绍实习地区的地质概要,布置实习内容及地质路线的具体安排,结合边讲课、边实习的现场教学方法,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紧密结合实地、实物进行教学实习,逐步培养同学的独立工作能力,为此,实习期间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以教师多讲解,同学观察认识为主阶段;教师少讲解,多提出问题,同学多思考的独立工作阶段;以同学观察分析为主,教师答疑小结,独立工作的阶段。

外业工作有如下几方面的主要内容。

地质路线观测

主要是通过几条地质现象比较丰富的典型路线,使同学观察到主要的地质现象,其内容包括:

①实习地区不同地质时代地层的岩石性质和特征,地层的接触关系,风化情况和工程特性等。

②主要的地质构造现象:

如褶皱、断层、节理等。

测定岩层的产状、确定褶皱的类型,研究断层和节理的性质、分布及发育规律等。

③第四纪沉积层的成因、岩性及分布;本区的地貌特征(山形,阶地、河曲等),查明河谷纵、横剖面情况,研究河谷阶地及其性质,以及新构造运动的特征等。

④物理地质现象:

如喀斯特、滑坡、冲沟、崩塌等的分布,形成条件和发育规律,以及对工程建筑的影响等。

⑤水文地质:

通过井、泉的调查,了解本区不同岩层的透水性和地下水位,查明地下水补给、运动和排泄条件,以及地下水与河水的水力联系的关系等。

地质点的观测与描述

地质点的选择、位置的确定、地层时代、岩性特征、产状要素的测定、地质构造特征、地质现象观察、地质图的使用,绘示意剖面图及素描图,标本的采集及记录描述等

工程地质条件分析与问题评价

结合实习地区的建筑物进行参观;对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观测、分析与评价。

主要有:

①水库区的工程地质条件与问题;

②坝(闸)两岸及河床的工程地质条件与问题;

③引水隧洞及泄水建筑的工程地质条件与问题;

④电站、厂房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与问题;

内业工作:

为了进一步巩固与提高野外实习效果,对收集的实际地质资料,应及时进行分析整理,以便得到全面系统的深入认识。

配合外业主要有以下内业工作安排:

①野外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记录及标本的整理,地质现象的分析,工程地质问题的讨论;节理统计图、实测地质剖面图、地层柱状图的绘制;

②区域地质概要及有关资料的阅读;

③勘测及试验工作的有关资料;

④参观水工等建筑物时记录的有关单位介绍的资料的整理;

⑤按时完成实习作业及阶段小结,做好实习总结报告。

四、七一水库基本情况介绍:

玉山县七一水库位于县城东北,信江上游主要支流之一金沙溪中游,距城16公里。

地理坐标:

东经118度16分,北纬28度49分。

东为少华乡棠梨山、茗坞村、东坑村,南与双明乡大徐村毗邻,西为陶家山,北临紫湖乡。

实习地区为低山区和中部平原丘陵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

上游接近北部怀玉山,三清山区,低湿多雾,昼夜温差大,高山气候较突出。

中游一带气候温凉湿润,下游与中部平原丘陵区相接,气候温和,光热充足。

降水以亚热带锋面气旋雨为主,为典型的江南梅雨。

七一水库控制流域面积324平方公里,流域地形多山,东北高,西南低,山区性气候显著。

库区地质:

老虎滩以上为奥陶纪、志留纪不透水岩石组成,其下分水岭两侧虽有卡斯特(石灰岩)现象,但多被不透水砂、页岩截断联系,成为库水向邻谷渗透的屏障,地下水均高于库水位。

金沙溪源于三清山东北麓平家源,属于山溪性河流,上、中游两岸崇山峻岭,溪流纵横,坡陡流急,河床多为卵石和砂,少数河段有岩石出露,河床较稳定,为峡谷河道,少有开阔的河谷滩地。

坝址以下河床较平缓,两岸广有开阔平原,是玉山主要粮食地区之一。

七一水库管理局坐落棠梨山脚,具体管理水库运行、生产、经营和职工生活。

地形地貌

一、流域地形

流域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河源分水岭高程搭1200米以上,河口高程仅为100米左右(均为黄海高程)。

坝址以上流域形状为叶形,平均宽度为7公里,最大宽度为12公里。

上游紫湖口至河源段,崇山峻岭,河谷两岸悬崖陡壁,相对高程150—400米,坡度60—75度;流域中游贲口至紫湖口段为浅山区,河谷两岸有断续平原,山脉走向零乱,相对高度50—200米,坡度约50—65度;坝址以下河谷显著开阔,两岸多为平原,有山脉也有高丘陵,相对高度在100米以内,坡度约为20—40度。

流域上游土层浅薄,多为紫色土,林木茂盛,植被良好,耕地甚少。

中游多为沙壤土,植被稍次于上游。

下游以冲击土为主,耕地较多,是玉山县粮食地区之一。

二、流域地貌

坝址以上,河床狭窄,呈“V”型,两岸台地不对称发育,为一壮年期河谷。

坝址以下,河床开阔平坦,漫滩和台地均很发育。

按成因类型及山的标高,本流域分为3个地貌单元:

(1)侵蚀低山区坝址以上,山峰毗连,绝对标高200—900米,相对标高150—500米。

山脉之分水岭走向:

北西—南东向,山坡高度一般40度左右。

坚硬岩石分布地区,坡度角达60度以上,常形成高山峰和陡岩峭壁,区内冲沟发育,一般冲沟垂直河流与构造吻合,且多呈“V”型。

本区石灰岩自北东—南西向,呈条带状不连续分布,喀斯特地貌颇为发育。

根据其出露形态,可分为两种类型:

一是地表型,主要以溶洞漏斗、幽谷、天生桥及喀斯特、洼地等形式出现;二是地下型,主要有溶洞及地下暗河两种形式。

溶洞内常有钟乳石和石笋出现。

老虎滩以上树木茂盛,植被良好,老虎滩至坝址一带树木稀疏,基岩出露良好,山顶及山坡均有残坡积层覆盖。

(2)侵蚀丘陵区主要分布于坝址以下,山丘低矮,山坡平缓。

绝对高程在200米以下,相对高程30—50米。

植被不佳,基岩裸露,极易风化和侵蚀,山顶光秃浑圆,水土流失严重。

(3)侵蚀堆积区主要有漫滩、台地洪积和冰水期堆积扇等形式,分布于沿河两岸反冲出口处,漫滩有沙砾石组成,高出枯水面0—1.0米。

台地分一级台地和二级台地,一级台地,台面平坦,微倾河床,上部为亚粘土,下部为沙砾石,高出正常水面3—6米,主要为农田分布地区;二级台地仅见于伯力坞西山坡附近,台面高出水面7—8米,与一级台地组成内迭台地。

三、山脉与水系

(1)山脉

金沙溪流域分布诸山,均属怀玉山脉。

怀玉山脉,发脉于三清山,横贯县境西北部,是赣,浙,皖三省的天然屏障。

其支脉向东,南走向,沿库区分屹于金沙溪东、西两侧。

三清山位于县城东北,与怀玉一脉相连。

主峰玉京峰,海拔1816.9米,为怀玉山脉最高峰,因与玉华、玉虚峰“三峰峻拔,如三清列坐其巅”,故名。

东、西、南三面分属玉山县三清,紫湖,南山诸乡境内,北麓与德兴皈大乡上分水,下分水,蜈蚣岭三个自然村交界。

大桥头岭三清山东南,紫湖乡大桥头(现为川桥村)之西,海拔高程553米,岭南有公路通往浙江省开化县境。

凰岗岭三清山东南,海拔高程720米,南通紫湖乡凤叶,北连紫湖乡川桥,程村。

葛仙公山又名石拂山,葛胜山,三清山之南,海拔919米,与毛坞尖对峙。

南接南山乡中蓬村,白石桥村,北连紫湖乡干坑,仓坂村。

太甲山三清山之南,海拔966.7米,东至七一水库,西尽横街乡峡口,横跨20

余公里,为怀玉山脉主要支脉之一。

据清乾隆《玉山县志》载,“伊尹奉太甲巡于此”,故名。

箬皮尖少华乡东面,海拔702米,因山产箬竹而名,东与浙江省常山县接壤。

少华山太甲山之东,少华乡驻地西北,海拔564米。

一山有少华寺而名。

棠梨山又名鹰背岗,太甲山之东,少华乡所在地,海拔293米,山下为七一水库管理局驻地。

(2)水系

流域主要河流为金沙溪。

金沙溪,又名“上干溪”,源于怀玉山脉主峰三清山东北麓的平家源,是玉山县境内五大河流之一,信江上游主要支流。

流域位置县城东北,地理坐标;东经118度02分—118度21分,北纬28度4分—28度59分。

流域西北以怀玉山脉与饶河流域相隔,东面以海拔901.4米的猴古尖与浙江省常山县分界,西面与武安山,玉琊溪毗邻,流域总面积501平方公里,县内流域面积457.3平方公里,七一水库坝址以上控制流域324平方公里,占全流域总面积的64.8%。

支流金沙溪源头及流域一带,山多峡谷,溪流纵横,水源丰富,主要支流有:

冰山洞水,源于三清山东麓,南流至金沙,注入金沙溪。

清乾隆《玉山县志》载为金沙溪之源。

贵人坑水,一源小横坑,一源中山源,北向南流,经干坑口流进大湾而入金沙溪。

柘坑水,源于源头,北向南流,经下柘坑,田棚至建设村注入金沙溪。

仓坂水,源出有三;北源八仙洞,称坪溪水;南源小葛岭北麓,经田坑源水。

八仙洞水北向南流至双溪口,与西向东流的坪溪水相汇后,东流经提坞至仓坂,又与南向北流的田坑源水汇合,再东流至张岭,注入库中。

干坑水,源出石佛山,西向东流,经干坑,大叶。

注入库中。

凤叶水,源出凤叶村龙潭,北向南流,经小叶至颜家,注入库中。

洞岩水,源出观音山,西南向东北流,经漏底至洞口,注入库中。

张源水,源出源头,北向南流,经张源,注入库中。

金沙溪水出七一水库后的主要支流有:

球川水,源出浙江省常山县球川,北向南流入玉山县境,经道塘至喻村,注入金沙溪下游。

竹枧水,源出常山县后弄,东向西流,入玉山县境,经梨园,沙岗洲,和尚亭,竹枧至外山,注入金沙溪下游。

樟木水,源出樟水,北向南流,经樟木,外出,注入金沙溪下游。

大岭脚水,源出太甲山,西北向东南流,经大岭脚,山塘,范家,注入金沙溪下游。

大塘水,源出范家,西北向东南流,大塘,大路边,注入金沙溪下游。

流向金沙溪自源头出谷后,由西北向东南流,经金沙,建设,紫湖口,该向南流,经张岭注入七一水库。

出库后,向南流经双明,喻村,外山,四股桥,十七都,至东津桥附近与甘溪(又名“古城溪”)汇合改向西流,在山头淤汇沧溪(又名“八都溪”)而入冰溪。

冰溪由东向西,沿县城流至十里山,与西向东流的玉琊溪汇合,同入信江。

全长66.5公里,主坝坝址以上46.4公里。

特征金沙溪自河源至紫湖口为上游,紫湖口至主坝坝址为中游,坝址以下为下游。

该河属山溪性河流,坡陡流急,平均坡降为3.78%,坝址以上平均坡降为5.87%。

河床多为卵石和砂,上中游少数河段有岩石出露,河床较为稳定,多为峡谷河道,河宽20—60米,少有开阔的河谷滩地,河流蓄水能力较差。

坝址以下河床较平缓,河宽40—100米。

五、实习内容和过程

实习第一天5月9日

那天一大早就起床踏上了去玉山的旅途,经过近五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到达了目的地。

收拾了一下行李便出去熟悉了一下当地情况。

第一映像就是:

人不是很多,但是总觉得安静不下来。

中午吃了顿大锅饭就将就睡了。

下午三点就开始了工程地质实习的第一站—七一水库,没一会儿我们就到达了坝址,站在那不知道有多少级台阶面前,我就蒙了。

唐老师在出发前说过谁打破了一分钟登上坝顶的记录就直接给90分。

我大概爬到一半的时候就有点难受了。

在第二个马道时老师让我们停下,让我们拿出罗盘,老师是要教我们怎么使用罗盘来测岩层产状。

测量方法按我理解是这样:

测量某物体的方位,再定点时,首先要做的就是测量观察点位于某地形或地物的方位。

测量时打开罗盘盖,放松制动螺丝,让磁针自由转动。

当被测量的物体较高大时,把罗盘放在胸前,罗盘的长水准器对准被测物体,然后转动反光镜,使物体及长瞄准器都映入反光镜,并且使物体、长瞄准器上的短瞄准器的尖及反光镜的中线位于一条直线上,同时保持罗盘水平(圆水准器的气泡居中),当磁针停止摆动时,即可直接读出磁针所指圆刻度盘上的读数,也可按下制动螺丝再读数。

测量岩层产状要素,岩层产状要素包括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岩层走向是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延伸方向。

岩层倾向是岩层面上的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指方向。

倾角是倾斜线与水平面的夹角。

测量岩层走向时,将罗盘的长边(与罗盘上标有N—S相平行的边)的一条棱线与层面紧贴,见图1,然后缓慢转动罗盘(注意:

在转动过程中,罗盘紧靠层面的那条棱的任何一点都不能离开层面)。

使圆水准器的气泡居中,磁针停止摆动,这时读出磁针所指的读数即为岩层之走向。

读北针或南针都可以,因为岩层走向是朝向两个方向延伸的,相差180°。

测量岩层的倾向时,罗盘如图1放置,将罗盘南端(标有S)的一条棱紧靠岩层面,这时长瞄准器指向与岩层的倾向一致,并转动罗盘,转动方法及原则同上。

当罗盘水平、磁针不摆动时,就可读数。

如图1放置罗盘,应读磁北针所指的读数。

当测量完倾向后,不要让罗盘离开岩层面,马上把罗盘转90°,(罗盘直立),如图1放置,使罗盘的长边紧靠岩层面,并与倾斜线重合,然后转动罗盘底面的手把,使测斜器上的水准器(长水准器)气泡居中,这时测斜器上的游标所指半圆刻度盘的读数即为倾角。

在测量地层产状时,一般只需测量地层的倾向和倾角,而走向可通过倾向的数字加或减90°得到测量倾向和倾角时,必须先测倾向,后测倾角。

若被测量的岩层表面凹凸不平,可把记录本平放在岩层面上当作层面,以便提高测量提高测量的准确和代表性,如果岩层出露很不完整时,这时要找岩层的断面,找到属于同一层面的三个点(一般在两个相交的断面易找到),再用记录把这三个点连成一平面(相当于岩层面),这时测量记录本的平面即可。

图1岩层产状的测定方法

当场老师就让我们测一下我们所处的层面的产状,当时测得结果是走向:

251,248,倾向:

157,154,倾角:

63,18。

接着老师带我们来到大坝右岸的一块紫红色岩石区让我们看看,那是典型的页岩。

页岩:

是一种沉积岩,成分复杂,但都具有薄页状或薄片层状的节理,主要是由黏土沉积经压力和温度形成的岩石,但其中混杂有石英、长石的碎屑以及其他化学物质,根据其混入物的成分,可分为:

  钙质页岩、铁质页岩、硅质页岩、炭质页岩、黑色页岩、油母页岩等其中铁质页岩可能成为铁矿石,油母页岩可以提炼石油,黑色页岩可以作为石油的指示地层。

页岩形成于静水的环境中,泥沙经过长时间的沉积,所以经常存在于湖泊、河流三角洲地带,在海洋大陆架中也有页岩的形成,页岩中也经常包含有古代动植物的化石。

有时也有动物的足迹化石,甚至古代雨滴的痕迹都可能在页岩中保存下来。

  由黏土物质硬化形成的微小颗粒易裂碎,很容易分裂成为明显的岩层。

粘土岩的一种。

成分复杂,除粘土矿物(如高岭石、蒙脱石、水云母、拜来石等)外,还含有许多碎屑矿物(如石英、长石、云母等)和自生矿物(如铁、铝、锰的氧化物与氢氧化物等)。

具页状或薄片状层理。

用硬物击打易裂成碎片。

是由粘土物质经压实作用、脱水作用、重结晶作用后形成。

由极细的粘土、泥质,经过紧压固结、脱水、重结晶后形成的,具有薄页状层理构造的粘土岩,称为页岩。

(页理是鳞片状的粘土矿物在压紧过程中,平行排列而成的)页岩致密,硬度低,表面光泽暗淡。

含有机质的呈灰黑。

含铁的呈褐红、棕红等色,还有黄色、绿色等多种颜色。

页岩抗风化力弱,在地形上常形成低山低谷。

页岩不透水,往往成为不透水层或隔水层。

它遇水易软化的粘土矿物,易崩塌,是节理裂隙极其发育的一种矿物。

这里有很显著的复层现象,砂页岩复层,即一层砂岩一层页岩,力学性质弱,所以不宜建工程,建时,必须做支护,因为他易掉块,一定要边开挖边支护,甚至超前支护,以保安全。

此水库为平稳逆断层两岸层性相同,右岸低左岸高坝肩岩性早石炭:

紫红色的页岩砂岩砾岩;中石炭;灰,白色;二叠:

石灰岩;白垩纪:

凝灰岩,石灰质角砾岩,黏土炭。

大坝中间有一间大断裂:

F-17,左右坝肩有一百多条断裂右坝肩为向斜构造。

然后老师带着我们来到右肩一处岩层处,让我们观察,上面是砂岩,下面是页岩,但有明显的错断,老师告诉我们这是断层,断面的岩石有火烧得感觉。

实习第二天5月10日

我们走至河漫滩地带,唐老师停下来为我们讲解了一下什么叫河漫滩,即平水期不被淹没、洪水期可能被淹没的平坦的谷底部分。

平原区宽阔的河漫滩亦称泛滥平原。

一般高出河面数米,较低的河漫滩可被常年洪水淹没,较高的河漫滩只在特大洪水时才被淹没。

山地河谷的河漫滩比高一般较大。

河漫滩的形成是河床不断侧向移动和河水周期性泛滥的结果。

在河流作用下,河床常常一岸受到侧蚀,另一岸发生堆积,于是河床不断发生位移。

受到堆积的一岸,由河床堆积物形成边滩,随着河床的侧移,边滩不断扩大。

洪水期间,水流漫到河床以外的滩面,由于水深变浅,流速减慢,便将悬移的细粒物质沉积下来,在滩面上留下一层细粒沉积。

河漫滩就是这样形成的,其上部由洪水泛滥时沉积下来的细粒物质组成,下部由河床侧向移动过程中沉积下来的粗粒物质组成。

这种下粗上细的沉积物结构,称二元相结构。

上部的细粒物质称河漫滩相沉积,多为亚砂土或亚粘土;下部的粗粒物质称河床相沉积,多为砂、砾。

有些坡陡流急的山区河流,侵蚀作用较强,河床两侧常常没有沉积物保留,只有狭窄的石质漫滩,或者只有粗大的砾石组成的漫滩。

一般只在宽阔的河谷或平原地区的河漫滩,才有较厚的二元相沉积。

河漫滩的地面大多比较平缓。

在平原区比较顺直的河床两侧,常有自然堤发育,堤外地势一般比较低洼。

在弯曲河床的两侧常有迂回扇发育,地面出现鬃岗与岗间洼地相间分布的现象。

在河曲发育的河漫滩上,由于河流裁弯取直,还可能留下许多牛轭湖或废弃河道。

还告诉我们七一水库有个国内数一数二的水库调洪系统,用于发洪水时期和处险加固时期。

然后是一段崎岖的山路的跋涉,奥特曼前面开路,我们穿过橘子园,历经千辛万苦到达了溢洪道河道,老师带我们来这里是为了让我们看一个滑坡体,斜坡产生滑动之后,形成环状后壁、台阶、垅状前缘等特殊的滑坡地貌,外表看去很象一只倒扣过来的贝壳。

滑坡的发生通常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酝酿阶段或蠕动变形阶段。

首先山坡上部出现裂缝,接着裂缝下侧的土体发生缓慢位移,每月仅数厘米。

这一阶段历时较长,有的达数年、数十年甚至上百年,常常伴随出现各种异常现象,如地下水增多、山坡坡脚土体变形,以及出现震感和响声等。

二是突变阶段或剧烈滑动阶段。

当软弱岩层被完全剪断,滑动面或滑动带形成之后,位移速度加快,一般每小时数米至数百米,有时可达数千米,在少数情况下甚至发生急剧快速的滑动。

在突变之前,常见泉水变浊,坡脚局部坍塌或掉落土块。

三是残余变形或渐趋稳定阶段。

这是在突变阶段之后发生的,位移速度减慢,各块间变形逐步停止,滑带在压密下排水而固结,地表无裂缝、沉陷发生,最后完全稳定下来。

也有的科学工作者将滑坡的发生划分为六个或四个阶段,对于最后两个阶段(剧烈滑坡和稳定压密),不同的划分大同小异,主要差别在于对蠕动变形阶段的划分。

划分四个阶段的人把蠕动变形阶段分为蠕动挤压和滑动两个阶段,在蠕动挤压阶段,滑体只有蠕动变形并受到挤压,没有明显移动,而滑动阶段滑体已有明显位移,滑体上裂缝纵横交错,滑舌出水并发生坍塌。

为了正确地识别滑坡,判定斜坡上有没有滑坡的存在,首先需要知道组成滑坡的不同要素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和位置。

一个发育比较典型的滑坡,通常由滑坡体、滑动面、滑坡裂缝、滑坡壁、滑坡台阶、滑坡台阶、滑坡舌、滑坡鼓丘等要素所组成。

滑坡体斜坡边缘与山体(母体)脱离并且向下滑动的那部分土石体,称为滑坡体,或简称滑体。

滑坡体上的土石松动破碎,表面起伏不平,裂缝纵横,有些洼地积水成沼泽,长着喜水植物。

不同滑坡体的体积差别很大,小型滑坡只有十几到几十立方米,大型滑坡体可达几百万至几千万立方米,特大型的甚至可达几亿立方米或更大。

滑坡周界滑坡体与其紧挨着的周围不动土石体(母体)的分界线,称为滑坡周界,有些滑坡周界明显,有的周界很不明显。

只要确定了滑坡周界,滑坡的范围也就圈定了。

滑坡壁滑坡体后部与母体脱离开的分界面露出在外面的部分,在平面上多呈圈椅状或其它形状,其高度视滑动量与滑体大小而定,从数米至数百米不等。

陡度多在30°-70°间,似壁状,称滑坡壁或滑坡后壁。

一般在新的滑坡壁上,都可以找到滑动擦痕,擦痕的方向即表示滑体滑动的方向。

滑坡台阶由于滑坡体上下各段各块的滑动时间、滑动速度常常不一致,在滑坡体表面往往形成一些错台、陡壁,这种微小的地貌称为滑坡台阶或台坎,而宽大平缓的台面则称做滑坡平台或滑坡台地。

滑动面、滑动带和滑坡床在滑坡体移动时,它与不动体(母体)之间形成一个界面并沿其下滑,这个面就叫做滑动面,简称滑面。

滑动面以上揉皱的、厚数厘米至数米的扰动地带,称为滑动带,简称滑带。

滑动面以下的不动体(母体),叫做滑坡床。

有些滑坡并没有明显的滑动面,在滑坡床之上就是软塑状的滑动带。

滑坡舌滑坡体前面延伸至沟堑或河谷中的那部分舌状滑体,称为滑坡舌,也叫做滑坡前缘、滑坡头部或滑坡鼓丘。

在河谷中的滑坡舌,往往被河水冲刷而仅仅残留下一些孤石。

称做滑坡鼓丘时,常常是由于滑坡体向前滑动过程中受到阻碍而形成了隆起的小丘。

主滑线滑坡体滑动速度最快的纵向线叫做主滑线,也叫滑坡轴。

主滑线代表着一个滑坡整体滑动的方向,它位于滑坡体上推力最大、滑坡床凹槽最深的纵断面上,是滑坡体最厚的部分。

主滑线或为直线,或为曲线、折线,主要取决于滑坡床顶面的形状。

滑坡裂缝滑坡在滑动之前和在滑动过程中,由于受力状况不同,滑动速度不同,会产生许许多多裂缝,这些裂缝一般可以分为四种:

一是拉张裂缝,分布于滑坡体上部的地面,因滑坡体向下滑动或蠕动,产生拉张作用,形成若干条长十多米到数百米的张口裂缝;多呈弧形,其方向与滑坡壁大致吻合或平行,位于最外面的一条拉张裂缝,即与滑坡壁重合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