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48841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79 大小:65.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电大《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电大《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电大《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电大《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电大《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9页
电大《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9页
电大《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9页
电大《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9页
电大《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9页
电大《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9页
电大《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9页
电大《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9页
电大《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9页
电大《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9页
电大《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9页
电大《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9页
电大《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9页
电大《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9页
电大《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9页
亲,该文档总共7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大《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docx

《电大《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docx(7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大《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docx

电大《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第一章

一、名称解释

1、行政法是指调整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以及对行政权进行规范和控制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行政法律关系是指行政行为所调整和规定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与义务内容的各种社会关系。

3、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是指参加行政法律关系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当事人。

4、行政法律关系客体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中当事人权利、义务所指的对象。

5、行政法律关系内容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6、行政法律事实是指由行政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行政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现象或事实。

7、行政法律关系的变更是指行政法律要素的变更包括主体变更、客体变更、内容变更。

8、行政法的法源是指行政法的外部表现形式。

二、问答题

1.行政法的概念

答案:

行政法是指调整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以及对行政权进行规范和控制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行政法的调整对象具体包含?

答案:

其中,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称为行政关系。

它是现代社会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

(1)行使行政权的行政机关或公共组织在对外进行管理过程中与管理相对方之间所发生的各种关系。

行使行政权的行政机关或公共组织可称为行政主体。

这种关系的特点是行政主体与管理相对方之间的地位不对等。

前者在关系中居于主导的优势地位,后者处于被动的服从的地位。

(对外关系)

(2)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包括上下级行政机关之间的关系,同级行政机关之间的关系,行政机关与国家公务员之间的关系,行政机关与法律授权的公共组织之间的关系等。

(对内关系)

(3)国家权力机关、司法机关、监察机关与行政主体之间所发生的关系。

行政主体处于一种被监督、被审查的地位。

(监督关系)

3.行政法律关系的概念

答案:

行政法律关系是指为行政法所调整和规定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与义务内容的各种社会关系。

4.行政法律关系的特点

答案:

(1)在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

(2)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由行政法律规范预先规定。

(3)行政法律关系具有不对等性。

(4)行政法律关系中的行政主体的权利与义务具有统一性。

(5)行政法律关系引起的争议,在解决方式及程序上有其特殊性。

5.行政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包括什么?

答案:

行政法律关系由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客体和内容三大要素构成。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即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也称行政法主体或行政法律主体,是指参加行政法律关系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当事人。

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包括物、行为和精神财富。

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间权利义务。

行政法律关系既然是一种权利义务关系,那么,由权利、义务构成的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也是行政法律关系不可缺少的要素。

6、行政法律事实概念

答案:

行政法律事实是指由行政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行政法律关系发生。

变更或消灭的客观现象或事实,简称法律事实。

行政法律事实可分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两大类:

7、法律事件

答案:

法律事件是指与当事人意志无关的那些法律事实,主要包括:

人的出生、死亡。

如人的出生、死亡会导致户口登记、注销等行政法律关系。

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

如战争可以导致兵役征集和财产征用等行政法律关系;自然灾害可以导致税收减免、社会救济等行政法律关系。

时间的流逝和物的灭失。

如物的灭失可能导致行政赔偿法律关系。

8、法律行为

答案:

法律行为是指当事人有意识的活动。

它可以是合法行为,也可以是违法行为。

导致行政法律关系发生的法律行为,主要是行政主体的行为,也可以为行政相对方的行为,如行政主体吊销相对方营业执照的行为;行政主体没收、征收财物的行为;行政相对方申请颁发营业执照的行为等。

9、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概念

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除了必须存在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和客体以外,还必须具有两个基本的条件:

具有相应的行政法律关系赖以发生的法律根据,即有行政法律规范的存在。

具有导致行政法律关系发生的法律事实。

行政法律关系的变更是指行政法律关系要素的变更,包括主体变更、客体变更和内容变更

行政法律关系的消灭,是指行政法律关系权利义务的消灭。

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方或双方当事人消灭,从而使原行政法律关系消灭。

行政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义务内容全部消灭,从而使原法律关系消灭。

第二章

一、名称解释

1、行政法的合法性原则是行政法治原则的核心内容是指行政权力的设立、行使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要求不能与法律相抵触。

2、行政法的合力性原则是指行政机关不仅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种类和幅度范围作出行政决定而且要求这种决定应符合法律的意图和精神负荷公平正义等法律理性。

二、填空题

1.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行政法治原则包括和合法性原则和合理性原则。

2.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具有普遍性、基础性和特殊性的特点。

3.行政法合法性原则主要解决合法问题,而行政合理性原则解决合理的问题。

三、问答题

1.简述行政合法性原则

答案:

行政合法性原则是行政法治的核心内容。

它是指行政权力的设立、行使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要求,不能与法律相抵触。

行政合法性原则要求行政主体必须严格遵行行政法律规范的要求,不得享有行政法规范以外的特权,超越法定权限的行为无效;违法行政行为依法应受到法律制裁,行政主体应对其行政违法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行政合法性原则包括实体合法和程序合法两方面的内容。

违反实体法和违反程序法都是对行政合法性原则的破坏。

实体法是指规定行政主体在行政管理活动中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行政法律规范。

程序法则通常是为保证行为程序公正,没有偏私,从而保障实体权利得以实现的法律规范。

行政程序合法包含三方面的内容:

(1)任何人不能成为审理自己案件的法官。

执行这一原则的制度是回避制度。

(2)行政机关在裁决行政纠纷时不能偏听偏信,应当给予当事人同等的辩论机会。

;(3)决定对当事人不利的事务时,应预先通知当事人并给其发表意见的机会。

2.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具体要求包括什么?

答案:

(1)任何行政职权都必须基于法律的授予才能存在

这是指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权限划分、行政专业部门与综合部门的权限划分、上级与下级的权限划分等都必须依据法律确立。

各部门不能超过法律赋予的职权范围,否则即构成违法。

(2)任何行政职权的行使应依据法律、遵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这就要求行使行政权力不仅应遵循实体法规范,而且应遵循程序法规范,两者不能偏废。

(3)任何行政职权的授予和委托及其运用都必须具有法律依据,符合法律宗旨。

3.简述行政合理性原则

答案:

行政合理性原则是指行政机关不仅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种类和幅度范围作出行政决定,而且要求这种决定应符合法律的意图和精神,符合公平正义等法律理性。

行政合理性原则是基于实际行政活动的需要而存在的。

任何法律都是有限度的,尤其是规范行政活动的法律。

主要表现在:

(1)法律不可能规范全部行政活动;

(2)法律对行政活动的规范,应留出一定的余地,以便使行政机关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

如果法律对行政活动规定得面面俱到,毫无裁量余地,则最终可能导致行政机关束手无策。

4.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具体要求包括什么?

答案:

(1)行政行为的动因应符合法律目的

(2)行政行为应建立在正当考虑的基础上,要有正当的动机

所谓正当考虑、正当动机,是指行政机关作出某一行政行为,在其最初的出发点和动机诱因上,不得违背社会公平观念或法律精神,必须客观、实事求是,而不是主观臆断,脱离实际,或存在法律动机以外的目的追求。

(3)行政行为的内容应合乎情理

所谓合乎情理指合乎事情的常规或规律。

第三章

一、名称解释

1.行政主体是指享有国家行政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从事行政管理活动并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

2.行政职权是国家政权的表现形式是行政主体实施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权能

3.行政职责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必须承担的法定义务

二、问答题

1.简述行政主体具有以下特征

答案:

(1)行政主体是享有国家行政权力,实施行政活动的组织这一特征将行政主体与其他国家机关、组织区别开来。

(2)行政主体是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的组织这主要是指行政主体应具有独立的法律人格,能独立地对外发布决定和命令,独立采取行政措施等。

(3)行政主体是能够独立对外承担其行为所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

2.简述行政主体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答案:

(1)行政主体与行政法律关系主体

行政主体不同于行政法律关系主体。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是指一切能够享有行政法上的权利、义务内容的主体,指行政法律关系的双方当事人,包括行政主体和行政管理相对方以及行政法制监督主体等。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范围要大于行政主体范围。

行政主体必定是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但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不仅仅包括行政主体,还包括相对方和行政法制监督主体等。

(2)行政主体与行政机关

行政主体与行政机关不能简单地等同。

在行政管理活动中,行政机关并不是惟一的行政主体。

行政机关以外的社会组织,如果得到法律、法规的授权,也会拥有一定的行政职权,享有与行政机关同样的法律地位,成为行政主体。

此外,并非所有的行政机关都能成为行政主体,如政府某些临时设置的机关只负责管理内部事务,并不对外行使职权,也不承担相应的责任,因此,不能成为行政主体。

行政机关也不是在任何场合都能成为行政主体。

当行政机关以。

机关法人"的身分从事民事活动而成为民事主体,如租用办公用房、购买办公用品等时,它就不是行政主体。

(3)行政主体与国家公务员

国家的行政管理活动虽然是通过各个公务员的公务行为得以实现的,但公务员并不是行政主体。

因为公务员所实施的公务行为是以国家机关的名义实施的,公务员只是具体的操作者;公务员的公务行为所产生的法律后果和责任,并不直接由公务员承担,而是由国家行政机关承担。

3.简述行政职权

答案:

行政职权是国家行政权的表现形式,是行政主体实施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权能。

行政职权只能由行政主体来行使,行政管理相对方不享有行政职权。

行政职权一般依其来源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固有职权。

固有职权通常由职权性行政主体来享有。

以行政主体的依法设立而产生,并随着行政主体的撤销而消灭。

固有职权主要由行政机关享有。

另一类是授予职权。

授权性行政主体所享有的职权为授予职权。

授予职权来源于法律、法规的授权,它既可以因授权的收回而消灭,也可因行政主体的撤销而消灭。

授予职权主要由行政机构和其它社会组织享有。

4.行政职权的种类包括什么?

答案:

行政职权主要有:

行政立法权;行政许可权;行政确认权;行政检查权;行政奖励权;行政物质帮助权;行政处罚权;行政强制执行权;行政合同的签订权;行政复议权。

此外,行政职权还包括行政指导权,行政裁决权等。

5.行政职权的特征包括什么?

答案:

(1)强制性

(2)不可处分性

(3)职权与职责的统一性

另外,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时,还享有行政优先权和行政受益权。

行政优先权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时所享有的种种职务上和行为上的优先条件。

行政优先权虽然不属于行政职权,但它与行政职权密切相关,是行政机关行使行政职权的保障条件。

行政优先权主要包括先行处置权、获得社会协助权和推定有效权。

行政受益权是指行政主体从国家所享受到的各种物质优益的条件。

为了保证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提高行政效率,国家必须向行政主体提供各种物质条件,如财政经费、办公条件、交通工具等。

6.行政职责其具体内容包括什么?

答案:

(1)行政主体必须按照法定职权,在法定的权限范围内履行职务,不得失职、越权或滥用

权力。

(2)行政主体实施的行政行为,必须严格遵守法定的程序,避免程序违法。

(3)行政主体还必须遵循合理、适当的原则,避免行政失当。

第四章

本章内容以及重、难点问题练习题

一、名称解释

1.国家行政机关是指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根据其统治意志依照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行使

国家权力组织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机关。

2.国家行政机关的结构是指构成国家行政机关各个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

3.首长负责制是指凡政府组织法定最高行政决策权力和责任赋予以人承担者。

4.委员会制是指政府组织法定的最高行政决策权力和责任赋予委员会集体承担者。

5.层次制是指政府纵向分为若干层次每个层次所管业务性质相同个对其上曾负责但其管辖范围随层级下降而缩小。

6.职能制是指政府组织平行划分为若干部门每个部门所管业务内容不同但所管范围大体相同。

二、问答题

1.简述行政机关的特征

(一)行使国家行政职权,管理国家行政事务;

(二)行政机关在组织体系上实行领导即从属制;

(三)行政机关在决策体制上一般实行首长负责制;

(四)行政机关行使职能通常是主动的、经常的和不间断的;

(五)行政机关最经常、最直接、最广泛地与个人、组织打交道

2、简述国家行政机关的设置原则

(1)适应需要原则适应需要,即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2)精简原则

(3)高效率原则

(4)依法设置的原则

3、简述国家行政机关的结构与体制。

(1)国家行政机关的结构国家行政机关的结构是指构成国家行政机关各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

研究行政机关的结构,可根据所研究问题的需要从不同角度加以选定。

这里只着重研究它的层次结构与部门结构。

行政机关的层次结构与部门结构,亦称纵向结构与横向结构。

从静态研究的观点看,构成行政组织的基本元素或细胞是工作职位和工作人员。

若干职位和人员适当组合,组成一个工作单位;若干工作单位适当组合,组成一个工作部门或工作机关;若干工作部门或工作机关适当组合,组成一级政府。

各级政府上下之间,每级政府各组成部门上下之间,构成领导与服从的主从关系,这种排列组合方式便是行政组织的纵向结构;同级政府相互之间和每级政府各组成部门之间,构成为协调的平行关系,这种排列组合方式便是行政机关的横向结构。

行政机关的纵向结构,决定纵向结构形式的有两个重要因素:

一是管理层次,一是管理幅度。

所谓管理层次是指纵向结构的等级层次,有多少等级层次,就有多少管理层次。

所谓管理幅度,是指一级行政机关或者是一个领导人直接领导和指挥的下级单位或人员的数目。

(2)国家行政机关的体制行政机关的体制,是根据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法定程序,将行政机关结构中各层次,各部门之间的行政关系制度化的表现形式。

它是保证国家行政管理整体效能的一个中心环节。

一般说,有如下几种形式:

首长制和委员会制,凡政府组织法定的最高行政决策权力和责任赋予一人承担者,称为首长负责制,简称首长制;而赋予委员会议集体承担者,称为委员会议负责制,简称委员会制。

层次制与职能制,层次制又叫层级制、分级制,是指政府组织纵向分为若干层次,每个层次所管业务性质相同,各对其上层负责,但其管辖范围随层级下降而缩小。

职能制又叫分职制,指政府组织平行划分为若干部门,每个部门所管业务内容不同,但所管范围大体相同。

集权制与分权制,集权制指行政权力集中于上级机关,下级机关没有或有自主权,一切均需按照上级机关的指示去办。

分权制指下级机关在其管辖范围内有自主决定权。

上级机关对其权限内决定的事项不加干涉。

4、能够作为行政主体的行政机关有哪些?

下列组织是行政主体,具备我们常说的“三有”可以作出行政主体而行政行为,如果违法应独立承担相应的责任,成为被申请人、被告和赔偿义务机关。

1.国务院

(从理论上将,应责、权相统一,但是根据现在法律规定,国务院当然可以作为行政主体,但是不可以作为被申请人、被告和赔偿义务机关。

2.国务院的组成部门

3.国务院的直属机关

4.国务院各部委管理的国家局

5.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6.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

(是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7.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

(虽然,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没有相应的人大,但是从法律规定上看,他们相当一级政府,所以,具有行政主体的资格)

8.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

(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一般而言,不具有行政主体的资格,但是,如果有法律、法规规定仍然,可以成为行政主体,例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九十一条治安管理处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决定;其中警告、五百元以下的罚款可以由公安派出所决定。

这就是法律授权而具有了行政主体的资格)

第五章本章内容以及重、难点问题练习题

一、名称解释

1.公务员是指在国家机关中依法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执行国家公务出公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

2.行政职务关系是指公务员基于行政职务而行政机关之间构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二、问答题

1.简述公务员的法律地位

答案:

公务员法律地位,便是指公务员在各种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综合表现。

公务员的法律地位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公务员依法享有的权利和必须承担的义务才是其实质内容。

作为公民的公务员在法律地位上有下列特点:

(1)他享受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各种权利,同时履行宪法和法律要求公民履行的各种义务;

(2)他可以以自己的名义从事个人行为,但不能以国家名义从事公务行为,否则就是另外一种身分了;(3)他的个人行为只代表他个人,不具有强制性,而且行为效果归属于他自己。

公务员首先是公民,因而享有自然人的法律地位。

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公民。

当公务员依法代表国家从事公务时,他就具有了其作为公务员的法律身分,从而享有公务员的法律地位。

由于自然人和公务员是两种不同的法律身分,二者所处的法律地位是不同的。

当其处于公务员法律地位时,便显示出其特点:

(1)公务员有资格作为国家的代表,以公务机关的名义从事公务行为;

(2)公务员享有行政职权,享有行政优益权,同时需要承担行政职责;(3)公务员的公务行为具有强制性,公务行为所引起的效果,由所属公务机关承受;(4)所属公务机关对公务员个人过错负连带责任。

2.简述行政职务关系的产生四种程序

答案:

在我国,行政职务的产生主要有四种程序。

(1)选任。

即由权力机关通过选举产生行政职务。

(2)委任。

即有权机关任命公民担任行政公职。

(3)调任。

政府部门的一般工作人员由人事部门直接调任。

(4)聘任。

即行政机关通过招聘渠道吸收工作人员。

3.简述行政职务关系的变更

答案:

行政职务关系因一定的法律事实而产生,同时也因一定的法律事实变更甚至消灭。

公务员在任职期间,因某种法律事实的出现而使职务关系的内容(职权、职责等)发生变化,此谓职务关系的变更。

行政职务关系的变更,主要发生于下列情况:

罢免、撤职、辞去领导职务、免职、调职、升职。

3.简述职务关系的消灭

答案:

是指由于发生某些事实或行为致使职务关系不能继续存在。

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死亡、丧失国籍、辞退、开除公职、被判刑罚、离休退休等。

第六章本章内容以及重、难点问题辅导练习题

一、名称解释

1.行政授权是指法律、法规将行政职权级行政职责的一部分或全部受给非行政机关的社会组织行使的法律行为。

2.行政委托是指国家行政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将某项行政职能委托给某一级管机构企事业单位其他社会组织办理的行为。

二、问答题

1、行政授权概念以及具有以下特征

答案:

行政授权是指法律、法规将行政职权及行政职责的一部或全部授给非行政机关的社会组织行使的法律行为。

具有特征:

(1)行政授权是依照法律和法规的有关规定作出的。

(2)行政授权引起职权和职责的同时转移,被授权的组织在接受职权的同时,也必须接受行政职责。

(3)被授权的组织在被授权范围内以自己的名义自主地行使行政职权。

3.行政委托概念以及特征

答案:

行政委托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将某项行政职能委托给某一机关、机构、企事业单位、其他社会组织办理的行为。

具有特征:

(1)行政委托的委托人必须是国家行政机关,其他非行政机关的委托不能称为行政委托。

(2)行政委托中的委托事项必须在行政机关的职权范围内,不能超出行政机关的行政职权范围。

(3)在行政委托中,被委托的对象可以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构,也可以为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社会组织。

4、被授权组织的法律地位。

答案:

被授权的组织在行政法上具有独立的行政主体的法律地位。

因为被授权的组织享有法律、法规所明确授予的行政职权,并能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行为,独立承担法律责任。

另外,我国行政诉讼法也明确规定,被授权组织所为行政行为被提起诉讼时,由被授权的组织作被告应诉,这实际上赋予了被授权的组织与行政机关相同的行政主体地位。

5、简述被委托组织的法律地位

答案:

被委托的组织必须在委托的职权范围内,行使行政职权,履行行政职责。

被委托的组织必须以委托的行政机关的名义实施行政管理活动,其后果由委托的行政机关承担。

被委托的组织应接受委托的行政机关的监督和指导,如果被委托的组织在行使职权,办理行政事务的过程中,有故意或重大过失,委托的行政机关可以按照法律规定先负责赔偿,然后行使求偿权,责令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被委托组织承担部分或全部赔偿费用。

另外,由于被委托组织的具体行政行为引起纠纷或者争议,行政管理相对方向人民法院起诉时,被委托组织不能以被告的身分应诉,而应由委托的行政机关作为被告出庭应诉,因而,被委托组织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第七章本章内容以及重、难点问题练习题

一、名称解释

行政相对方是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是其权益受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影响的个人或组织

二、问答题

2.简述行政相对方的分类

答案: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行政相对方进行不同的分类。

(1)"个人"相对方与"组织"相对方依据行政相对方是否为一定的组织为标准,可以分为个人相对方与组织相对方。

"个人"相对方主要包括公民、外国人和无国籍人。

"组织"相对方主要包括各种具有法人地位或非法人地位的中外企业组织、事业组织、社会团体等。

(2)直接相对方与间接相对方依据行政相对方与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的关系为标准,可以分为直接相对方与间接相对方。

直接相对方是行政行为直接作用的对象,其权益受到行政行为的直接影响。

间接相对方是行政行为间接作用的对象,其权益受到行政行为的间接影响。

(3)抽象相对方与具体相对方依据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所影响的对象是否特定为标准,可将行政相对方分为抽象相对方与具体相对方、抽象相对方是指行政行为所影响的对象是不特定的大多数人。

具体相对方是指行政行为所影响的对象是特定的人。

2、简述行政相对方的法律地位。

行政相对方的法律地位是通过其在行政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义务表现出来的。

1.行政相对方的权利

A.提出申请的权利

B.参与行政管理的权利

C.听证的权利

D.了解情况的权利

E.申请行政法上的救济的权利

2.行政相对方的义务

A.服从行政管理的义务

B.协助行政主体执行公务的义务

C.遵循法定程序要求的义务

第八章本章内容以及重、难点问题练习题

一、名称解释

行政法治监督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司法机关、上级行政机关、专门行政监督机关及国家机关体系以外的公民组织依法对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是否依法行使职权和是否遵守法纪所进行的监督

二、问答题

1、行政法制监督的构成。

答案:

行政法制监督是由主体、对象和内容三部分构成的。

行政法制监督的主体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司法机关、上级行政机关、专门行政监督机关以及国家机关体系以外的公民、组织。

其中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司法机关、上级行政机关和专门行政监督机关所进行的监督属于权力性监督,国家机关体系以外的公民、组织所进行的监督属于权利性监督,权力性监督主体一般能对被监督主体直接采取法律上的措施,产生法律效力。

而权利性监督主体则不能作出直接产生法律效果的监督行为,而只能通过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等方式向权力性监督主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