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勘察设计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50193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勘察设计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青岛勘察设计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青岛勘察设计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青岛勘察设计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青岛勘察设计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青岛勘察设计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青岛勘察设计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青岛勘察设计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青岛勘察设计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青岛勘察设计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青岛勘察设计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勘察设计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docx

《青岛勘察设计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勘察设计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青岛勘察设计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docx

青岛勘察设计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

青岛市勘察设计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

工程勘察设计是工程建设领域的先导和灵魂,是贯彻落实国家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促进先进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关键环节,也是提高建设项目投资效益、社会效益和保障工程质量安全的重要保证。

作为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工程勘察设计行业既是国民经济发展传统基础产业之一,也是现代高端服务业、高新科技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二五”期间,青岛市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紧紧围绕“加快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城市发展战略目标,积极贯彻实施蓝色引领、全域统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精心开展勘察设计,扎实服务城乡建设,对保障工程质量安全和提高工程项目的投资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发挥了基础性、关键性作用,对促进城乡协调科学发展、传承优秀历史文化、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也是青岛全域统筹的发展格局全面拉开、转型升级发展的关键时期。

为推进青岛市勘察设计行业在“十三五”期间健康持续发展、更好地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特编制本规划,在剖析全市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发展背景、环境和形势的基础上,明确未来五年行业发展总体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并提出相应保障措施。

一、“十二五”发展回顾

(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发展的主要成就

1.行业经济指标增幅明显,总体实力显著增强。

全市现有工程勘察设计企业226家,企业数量比2010年增加48.7%。

2011年至2015年,勘察设计行业完成合同产值分别为70.51亿元、110.39亿元、134.14亿元、147.89亿元、140.47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9.8%;行业完成利税分别为3.44亿元、5.29亿元、5.55亿元、6.86亿元、7.97亿元。

2.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企业改革走在全省前列。

我市勘察设计企业中,甲级(或一级)勘察设计企业78家,乙级(或二级)勘察设计企业126家,丙级(或三级)勘察设计企业22家。

人员队伍结构不断优化,至2015年末,全市勘察设计单位从业人员总数达到18203人,比2010年增长56.8%;各类执业注册人员合计1763人,比2010年增长54.3%,占全省注册人员总数的11.7%,总数仅低于济南市。

全市99%的勘察设计单位顺利完成改企,并逐步建立起了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组织模式和产权结构呈现多元化格局,部分企业率先进入资本市场。

3.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升,勘察设计市场秩序更加规范。

积极落实国家简政放权、放管结合的要求,先后将资质审批、抗震审查、初步设计审查和合同备案等业务纳入行政审批大厅集中办理,优化了办事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认真贯彻执行《山东省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出台了相应的地方规范性文件,行业管理制度体系日趋完善。

进一步开放勘察设计市场,率先开展行业诚信建设,强化动态监管,不断加强市场管理力度。

积极推行行业自律,充分调动和发挥市场的自我调节作用,积极营造良性竞争的市场大环境。

4.勘察设计质量水平稳步提高,质量体系日益完善。

全市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质量监管力度不断加强,监管措施不断创新,坚持开展专项质量检查,充分发挥施工图审查、初步设计审查等勘察设计关键环节的质量控制作用。

深入贯彻开展建设工程质量专项治理两年行动,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提升建筑质量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勘察设计质量要求。

勘察设计企业质量意识不断强化,质量保证体系日益完善,全市半数以上企业进行了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认证或通过了ISO系列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5.健康科学的设计理念牢固树立,创新创优能力不断提升。

通过积极搭建学术平台、强化学术引导,在全行业牢固树立“坚固安全、舒适便利、美观大方、节能环保”设计原则及“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的设计理念。

2011年至2015年间,持续组织开展年度勘察设计评优,共评选一等奖192项,二等奖310项;积极鼓励企业及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优,“十二五”期间全市勘察设计行业共获得省部以上专业技术奖项一等奖24项,二等奖32项。

6.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加强,信息化技术普遍应用。

积极探索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资相结合的行业技术创新体系,大力扶持企业自主科技研发投入,在化工石化医药、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环境工程设计、消防设施工程设计领域具备较为领先的技术水平,绿色建筑、建筑产业化等先进技术逐步得到深入应用。

信息技术支撑作用进一步显现,信息化应用水平不断提升,计算机辅助设计普遍应用,多数企业建立了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协同设计、三维辅助设计、建筑信息模型技术(BIM)虚拟现实技术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应用。

(二)行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行业总体实力较弱。

行业发展过程中“规模弱小、资质单薄、业务单一、后劲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缺少把握核心技术、具备较强市场竞争实力的大院、强院,尚无企业进入全国勘察设计营业收入百强。

全市平均每家企业从业人员80人,虽高于全省平均的69人,但明显低于先进省市每家企业的120人左右的规模水平。

2.高端人才较为缺乏。

我市目前仅有5位省级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尚无国家级勘察设计大师,与城市总体发展水平不相匹配。

优秀人才流动频繁,设计原创力较弱,创新创优水平不足,在高端建设项目的竞争中缺乏优势。

3.企业的市场竞争意识亟需进一步提高。

部分企业对“让市场配置资源”内涵领会不深,“等、靠、要”的消极心态和小富即安的落后观念还一定程度的存在,对新技术、新趋势、新业态缺乏主动深入研究,危机意识还没有真正形成,大多数企业在经营战略、人才、技术等方面缺乏系统科学的发展规划。

4.行业管理科学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面对行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新局面,政府的帮扶引导政策还不够精准,尤其在争优创先激励、吸引留驻人才、提升行业地位、信息化应用指导、科技研发扶持、产业集群建设、融资投资引导和“走出去”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制定,缺乏更富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执行细则。

二、“十三五”面临形势分析

“十三五”是国家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开放市场、创新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是国民经济增长模式重大变革期。

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新的转折时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趋缓,大规模工程项目建设量也将随之持续减少。

国家经济发展模式逐步从过去依靠规模扩张、低价劳动成本、低价土地政策、低价环保成本发展向依靠质量提高效益型转变。

“十二五”末期以来,包括放开设计取费、资质管理改革、招投标改革、统一市场建设等与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政策密集出台,极大地影响和改变着行业内生产要素、竞争特点和基本生态,充分体现国家在推进市场化进程中“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改革力度,随之而来的客户需求多元化和市场竞争的激烈化,将推动和加剧勘察设计行业的震荡、分化、整合、跨界、重组,甚至转岗、分立、裂变和剥离。

未来五年,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将进入经济新常态的发展阶段,勘察设计行业企业将进入结构调整和增长转型的阵痛期,面临着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的倒逼,需要加快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真正把“转方式、调结构、防风险、促升级”贯彻落实到行业管理中,保持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我国当前还处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绿色建筑、新型建筑工业化、住宅产业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一带一路、经济自贸区、“互联网+”和“中国工业2025”的时代进程中,我省以及我市也将继续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和新型城镇化工作,国家和地方加大投资力度,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也为勘察设计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

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勘察设计行业的发展呈现出市场化、产业化、资本化、国际化、信息化等方面的趋势,具体体现在:

行业监管体制改革朝着市场化方向进一步深化,行业企业更加关注建筑产业化、产业链后端延伸、技术产品化等方面的探索,更加关注对上市、登陆新三板以及PPP模式等对接资本的探索,更加关注国内市场的精耕细作、国际市场的深度拓展,更加关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等方面信息技术的融合。

未来五年,我市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发展机遇和危机并存,行业创新改革、转型发展迫在眉睫。

特别是随着国家基础建设投资政策调整,市场深度开放和竞争加剧,行业诚信体系进一步健全,“诚信激励、失信惩戒”的优胜劣汰机制加快形成,要求企业必须紧跟形势,以提升市场竞争力为核心,规范自身行为,做好战略规划,重新架构经营管理模式,加快实现企业管理水平升级。

同时应密切结合新型城镇化推进中对勘察设计质量、绿色环保、资源集约等方面提出的技术要求,以及建筑产业化、BIM技术及“互联网+”技术在工程领域推广应用,积极推进新兴技术的研究实践,加快行业企业转型升级步伐,实现健康科学发展。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全省、全市城乡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依托、质量为核心、管理为基础、人才为根本、效益为目的,加快实现行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稳健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城乡建设事业,助推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1.质量第一原则。

牢固树立质量红线意识,始终把质量安全放在首位,全面落实勘察设计多方主体责任,精心勘察、精心设计,确保工程质量安全。

2.市场导向原则。

深刻掌握“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深刻内涵和现代服务业的本质,根据市场需求科学探索行业、企业在专业领域拓展、精细化设计、产业链延伸、产业融合等方面的战略发展规划,提升服务水平。

3.创新驱动原则。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升行业技术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推动行业管理创新、科技创新和业态创新,加快实现行业转型发展。

4.绿色生态原则。

坚持绿色低碳、生态环保的勘察设计原则,加强“四节”(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四新”(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技术广泛应用,实现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5.文化传承原则。

坚持世界眼光,瞄准国际标准,发挥本土优势,深入挖掘齐鲁文化内涵,突出青岛建筑特色,打造独具特色的建筑形态,彰显文化自信与自觉。

6.人才兴业原则。

积极培养、引进优秀勘察设计人才,切实加强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行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三)发展目标

“十三五”期间,深入开展“青岛勘察”和“青岛设计”两个品牌建设,创新打造行业的运行管理体系、组织结构体系、经营服务体系,全面提升行业技术装备水平,努力把我市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建设成为区域领先、辐射全国的现代化高端服务业。

1.行业发展目标。

保持行业和城乡建设、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全行业产值保持年均递增6%的增长速度,到2020年达到188亿元。

积极鼓励、引导行业内资源优化重组,推动企业做大最强、做专做精,优化企业队伍结构,到“十三五”期末,甲级资质设计院的比例比2015年提高10个百分点,达到45%,力争突破半数。

2.人才建设目标。

不断完善人才扶持政策,构建行业高端人才聚集地,培育和引进一批满足工程建设需要的专业技术高级人才,特别是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十三五”期末,全行业执业注册技术人员达到3000人,力争吸收、培养5名以上国家级或省级设计大师,引进和培育1-2个院士(大师)工作室,着力打造一支由高端人才领衔、人才结构梯次分布合理的知识密集型人才队伍。

3.质量安全目标。

建立工程质量安全长效监管机制,全面落实新建项目负责人的勘察设计全过程成果质量负责制,实现100%的勘察设计企业构建“责任到人”的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力争“十三五”期间不出现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勘察设计成果合格率达到100%,有效提高客户满意度,减少勘察设计质量投诉。

4.技术创新目标。

力争每年获得省部级专业技术奖项达到15项;加快绿色建筑、建筑产业化技术、BIM技术等的推广应用进程,建立新技术研发或示范基地1个。

推动企业规模发展和差异化竞争,培养特色化和专业化企业,实施“青岛设计”品牌建设,力争“十三五”末取得较大突破。

5.经营创新目标。

鼓励创新理念观念,发展多维业态模式,积极扶持企业探索延伸产业链,引导推行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策划+工程咨询+项目管理、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建筑设计→智能家居(智能建筑、智慧城市)等业务模式创新;积极探索尝试“勘察设计+资本运作”、“互联网+勘察设计”等跨界融合的行业发展模式。

6.信息化建设目标。

完善行业诚信评价管理信息化考核办法,实现行业诚信评价及管理信息系统与省、市建设领域一体化平台的深度对接,加强信息资源共享;进一步探索、试行数字化出图、审图;引导和鼓励企业积极应用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探索开展行业云计算、大数据应用。

四、主要任务

(一)营造健康市场环境

1.严格勘察设计市场监管。

坚持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勘察设计市场;加强企业准入后的监管;严厉查处围标串标、转包挂靠、出卖图章、违法分包等违法违规行为;强化质量安全管理,杜绝质量安全事故。

2.完善行政管理制度建设。

按照国家、部省及全市关于简政放权的有关要求,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改进审批方式,提高行政效能。

深入贯彻“两个条例”,不断完善行政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强化市场行为和质量行为的动态监管。

3.深入施行诚信评价体系。

完善诚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构建全覆盖的企业、人员及项目基础数据库;实现行业诚信系统与社会诚信管理系统的对接,消除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发挥信息效用,逐步建立“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信用环境。

4.提高行业自我管理水平。

进一步完善我市勘察设计市场中“以政府监管与行业协会协调、企业自律与行业自律结合,资质管理、注册管理、质量管理、市场管理、诚信管理有机联动”的工程勘察设计市场综合监管模式,积极探索开展行业自律,提高行业自我管理水平,推动市场秩序不断规范。

(二)强化质量安全管理

1.强化质量监管,优化常态机制。

强化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制度,完善施工图审查的质量信息上报制度,不断加强对施工图审查机构的检查力度和审查结果的抽查力度,确保施工图审查质量;继续发挥初步设计审查、抗震专项审查等技术审查环节的质量保障作用;加强勘察作业现场管理,建立勘察、设计项目负责人对勘察、设计全过程成果质量负责制度;进一步研究和完善重大设计变更管理制度。

2.强化企业质量安全意识,发挥质量主体作用。

引导强化企业质量安全意识,推动企业完善自身质量管理体系,强化质量管控能力;建立以项目负责人为最重要责任主体的产品质量负责制,严格落实校审制度,确保勘察设计成果质量;加强质量安全培训教育工作,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强全员安全培训,培养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和综合素质,建立保障质量安全的长效机制;强化设计企业现场服务质量。

引导企业建立完善的设计后期服务机制;坚持开展年度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评选工作,促进提高勘察设计质量。

3.建立健全保险、担保配套制度,落实质量责任制。

积极稳妥地构建完善勘察设计责任保险工作和工程担保制度,努力建立“事前预防、事中监管、事后应对”机制,增强勘察设计企业和从业人员抗风险能力,保证工程建设项目投资安全及质量安全。

(三)推进企业转型创新发展

1.强化政策引导扶持作用,构建高效的产业支撑平台。

不断优化提升政府服务水平,完善政策服务体系,为行业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撑平台。

研究制定促进勘察设计行业总部经济发展的扶持政策,探索开展勘察设计产业园区建设,鼓励勘察设计企业积极参与,打造集聚效应明显的产业聚集区。

2.引导和鼓励资源优化重组,促进大型企业做大做强,多元化发展。

支持重点勘察设计企业不断提高研发生产和市场拓展能力,打造一批拥有先进技术、自主知名品牌和较强发展实力的领军企业;二是加强相关课题研究,引导企业转变经营发展模式,向产业链“两头延伸”,鼓励采用全过程、全周期的工程服务模式;支持企业实施“走出国门”战略,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化市场竞争。

3.鼓励中小勘察设计企业向专业化、特色化和精细化发展。

在勘察设计细分行业里树立标杆,推出拳头产品和特色服务品种,逐步强化细分领域之间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积极培育及开拓新兴细分产业,把握先进适用技术,不断促进自身发展和行业进步。

4.引导企业开展企业发展战略研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积极搭建勘察设计企业管理交流平台,引导企业学习及掌握国家有关政策规定,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宏观决策能力和管理运营水平,促进理念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指导开展企业发展战略研究,推动行业由单纯的“人才+技术”模式,向“人才+技术+管理”、“人才+技术+管理+资本”等复合发展模式转变。

(四)大力实施人才兴业战略

1.营造行业人才集聚的良好氛围。

研究制定行业发展急需的高端人才引进和培养以及大师、院士工作室的相关制度,吸引高端设计人才在我市设立工作室,开展学术交流和技术攻关;探索开展优秀设计师的评优工作,设立优秀设计师奖项,加大宣传工作力度,进一步激发企业和设计人员科技创新、精品创作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行业评优在勘察设计工作中的导向和引领作用。

2.强化企业在人才工作中的主体作用。

在人才队伍建设上,采取外部引进与自我培养并举的策略,通过完善扶持政策,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人才引进、培养的工作力度和积极性,鼓励企业通过培训进修、项目合作和人才交流等方式,强化“自我造血”功能,加快人才培育及成长速度;探索建立股权激励机制,将人才资源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参与企业收益合理分配,实现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化;加大骨干型、复合型、创新型和特色型人才的培养及激励力度。

3.发挥行业协会在人才队伍建设中的补充作用。

鼓励行业自发开展优秀人才激励的工作机制,积极开展专业培训、学术交流活动,支持开展跨境学术交流活动;引导行业协会探索开展行业人才规划编制以及人才评价、人才代理服务等工作;探索建立人才信息互联共享平台,建立全市行业人才技术档案库,大幅降低人才交流成本,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五)强化科技创新,提升专业技术水平

1.大力引导企业提升自我创新能力。

完善科技创新的扶持激励机制,研究出台勘察设计企业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对于在科技创新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勘察设计企业,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

鼓励勘察设计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加强科技创新工作考核力度,把科技进步情况列入到经营业绩考核中,建立有效激励机制。

积极开展勘察设计优秀论文和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评选等,促进建设科技提升和创新发展。

2.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及应用。

建立技术研究应用与标准制定有效衔接的机制,完善以工法和专有技术成果、试点示范工程等为抓手的技术转移与推广机制;探索建立建筑创意创作自主知识产权保护和有偿转让制度,维护创新企业的合法权益;完善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体系,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加大推广应用的宣传力度和政策激励力度,促进行业技术创新。

3.探索建立创新技术中心和交流平台。

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建立完善以企业为主要承载体的技术研发设计、创新体系及运行机制,打造技术研发中心和科研实践基地。

4.强化在全省乃至全国的标准制定参与程度。

制定激励机制,鼓励青岛勘察设计单位独立或联合承担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鼓励重点领域参数化设计研究投入,形成一批标准设计软件及产品包并产业化,推动形成新的发展增长点。

(六)大力推进行业信息化应用水平

1.完善电子政务建设。

健全、完善行业管理信息系统,修改完善勘察设计诚信考核管理办法,发挥好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一体化平台的在企业信用建设中的作用,实现行业管理全面化、智能化和动态化。

2.引导企业信息化建设。

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协同勘察设计和企业管理,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和云平台,建立数字化的图档管理、知识管理、技术质量管理、科研管理、市场经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办公自动化、项目管理和协同设计等集成应用系统,提升企业管理运作水平。

3.推进BIM技术应用推广。

借鉴外地先进经验,探索建立BIM应用技术标准体系和管理流程操作指南,吸纳和培养一批BIM应用高级人才,培育一批具有BIM应用创新能力的勘察设计技术服务型企业,打造一批BIM应用示范工程项目。

(七)强化行业宣传,扩大品牌影响

1.积极搭建交流合作平台。

探索建立与先进地市的勘察设计交流合作制度,推动政府、行业协会、企业间沟通交流和信息共享;鼓励勘察设计企业之间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协作与互动,在方案创作、创意碰撞、人才培养、技术研发和学术交流等方面进行合作。

2.加强国际间学术交流和项目合作。

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合作,继续举办好“走近大师”、“为青岛而设计”等系列活动,充分借鉴国外先进勘察、设计理念,提升本市本行业国际化水平。

3.充分运用行业宣传媒介。

运用网站、会刊、年鉴、报纸和电视等传统媒介,以及微信、微博、公众号等新媒体,通过举办各种展览、论坛、讲座、交流会、推介会等,总结及展示勘察设计行业在城乡建设事业中所起作用和所获成果,大力宣传和推介“青岛勘察”、“青岛设计”品牌以及本市知名企业、优秀专业技术人才。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明确分工协作

进一步完善政府、企业、行业协会之间的沟通渠道和协调工作机制,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明确任务分工,细化主要任务及具体指标;加大行业宣传推动力度,形成行业舆论氛围,共同推进行业创新改革发展工作。

(二)突出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

勘察设计企业作为本规划实施的重要主体和具体承担者,应当根据本规划总体部署,结合企业各自实际情况,秉持“合法经营,守规履约、诚信从业、优质服务”的基本理念,注重企业科学管理和科技创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自身变革及创新驱动发展,勇于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促进规划落地实施。

(三)不断强化行业协会功能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实现“政、社、企”三方互联互动,扎实规范开展课题研究、学术交流、评比评优、培训宣贯等行业服务工作,积极收集及反映行业诉求,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