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周邓纪念馆中文导游词 (1).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235038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4.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周邓纪念馆中文导游词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天津周邓纪念馆中文导游词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天津周邓纪念馆中文导游词 (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天津周邓纪念馆中文导游词 (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天津周邓纪念馆中文导游词 (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天津周邓纪念馆中文导游词 (1).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天津周邓纪念馆中文导游词 (1).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天津周邓纪念馆中文导游词 (1).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天津周邓纪念馆中文导游词 (1).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天津周邓纪念馆中文导游词 (1).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天津周邓纪念馆中文导游词 (1).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津周邓纪念馆中文导游词 (1).doc

《天津周邓纪念馆中文导游词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周邓纪念馆中文导游词 (1).doc(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天津周邓纪念馆中文导游词 (1).doc

.

天津周邓纪念馆中文导游词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天津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DAVID。

周恩来、邓颖超的青少年时代是在天津度过的,他们在天津相识、相知、相爱并共同走上革命道路。

两位伟人始终把天津作为第二故乡,临终前他们分别留下遗嘱将骨灰撒在祖国的山河大地,撒在天津海河。

为世世代代缅怀铭记周恩来邓颖超的丰功伟绩和高尚品德,天津市委、天津市人民经报请中央批准在天津建立了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1998年2月28日,正值周恩来百年华诞之际隆重开馆。

 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位于天津水上公园风景区,建于1998年2月28日,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廉政教育基地和国家一级博物馆。

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占地7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纪念馆基本陈列分为三大展区即主展厅、按1:

1比例仿建的北京中南海西花厅专题陈列厅和专机陈列厅。

主展厅内有:

周恩来生平展"人民总理周恩来"、邓颖超专题展"邓颖超-20世纪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西花厅专题陈列厅设有复原陈列和主题文物展"伟大的情怀";专机陈列厅陈列着苏联政府赠送给周恩来总理的伊尔-14型678号专机,为国家二级文物。

 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位于天津风景秀丽的水上公园北侧,占地面积7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是一座园林式的伟人纪念馆。

建筑高21.3米主体为三层,布局呈“工”字型,屋顶采取传统重檐形式并结合现代工艺,石材屋面,外檐镶嵌花岗石,色彩朴素淡雅。

馆外纪念广场、巨型花岗岩雕像《高山仰止》、不染亭、纪念林、草坪花卉与主建筑相互衬托,环境幽雅,气氛庄重。

馆内藏品丰富、文物价值弥足珍贵。

据有关资料显示,该馆已征集文物、文献、照片及其他资料8000余件,珍品达百余件。

  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现已成为天津市举行入党、入团、入队宣誓,成人仪式,新兵入伍,老兵退役和重大纪念日、节假日多种主题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特别是在周恩来、邓颖超的纪念日、清明节、"七.一"及"五.一"、"十.一"黄金周期间,来自各地的观众以各种形式来馆缅怀伟人,形成一个又一个参观。

  展厅介绍

  纪念馆展厅包括瞻仰厅、生平厅、情怀厅、专机厅以及竹刻楹联厅和书画艺术厅。

  瞻仰厅

  正面耸立着周恩来邓颖超的汉白玉雕像《情满江山》,大型壁毯《海阔云舒》作为背景,两侧浮雕墙镌刻出五四运动、南昌起义、红军长征、西安事变和开国大典、祖国建设等历史性画面。

  生平厅

    包括九个部分。

(一)风采:

展示周恩来、邓颖超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合影照片和代表性的手迹诗词。

(二)追求真理:

记述他们立志救国、领导爱国运动、从事建党活动的早期革命历程。

(三)拯救中华:

再现周恩来领导南昌起义、坚持白区斗争、参与指挥长征、推动全民抗战、指挥解放战争及建立新中国等革命实践活动。

(四)总理国务:

介绍周恩来出任0总理、擘画建设宏图、促进民族团结、坚持独立自主和为促进世界和平作出的不朽贡献。

(五)领导妇运:

展现邓颖超在领导妇女运动、增进与世界妇女交往中所做出的突出功绩。

(六)力挽狂澜:

反映周恩来在“文革”期间,坚持顾全大局、保护大批干部、战胜反党集团、重构四化蓝图的雄才大略。

(七)继承伟业:

回顾邓颖超晚年肩负党政要职、支持改革开放、增进国际友谊的卓越工作。

(八)英灵永驻:

追溯举国上下沉痛悼念敬爱的周恩来、邓颖超同志的情景,敬展先后敬放两位伟人灵骨的骨灰盒。

(九)遗愿化宏图:

表现中国人民继承周恩来和邓颖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遗志,以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生平展厅采用复原场景、微缩景观、灯箱图表、超宽银幕、背投式大屏幕、触摸式显示屏等现代科技手段和大量翔实的历史资料、珍贵的文献文物,全面展示一代伟人、两位楷模的风采。

  情怀厅

   情怀厅设在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二楼东西两侧的展厅内,为情怀一厅和情怀二厅两部分组成。

展线长120米,展地面积为500平方米,共展出文物、文献140余件。

情怀厅以情为主线,以大量文物来展示两位伟人的崇高品格和精神风范。

为了围绕主题营造氛围,两个展厅各安放一尊蜡像,和周围展线上的文物相互呼应。

以“革命伴侣公仆风范”为题的情怀—厅。

在大型油画“盛装迎主人”的背景前,一尊邓颖超“笑忆甘棠”的蜡像与展壁上的文物融为一体,在鲜艳、浓烈的海棠树映衬下,和蔼、慈祥的邓妈妈坐在院中的藤椅上,使人感到温暖和爱的贴近。

此厅介绍了周恩来、邓颖超的爱情和亲情,表现他们之间“互爱、互敬、互勉、互助、互信、互谅、互让、互慰”的夫妻情谊及他们对亲属的热情相助和严格要求,更突出展现了他们把众多战友后代和烈士子弟视为亲生子女的高尚品格。

四周展壁上展出的是周恩来、邓颖超在几十年艰苦斗争中遗留下来的生活用品和他们保存或赠送给亲属及烈士子弟的物品。

这里展出的1938年至1974年间周恩来和邓颖超的部分通信和他们的合影照片,大多为邓颖超精心保存下来的。

这些展品充分体现了他们艰苦朴素、廉洁奉公的美德,从而揭示了“革命伴侣公仆风范”这一主题。

  以“爱洒人间举世景仰”为题的情怀二厅,在以地球为主体的彩色喷绘背景上,点缀着不同民族文字的“为人民服务”字样。

一尊以意大利记者焦尔焦·洛蒂拍摄的周恩来晚年照片为原型雕塑的“鞠躬尽瘁”蜡像,安放其间,寓意着周恩来为世界和平和民族团结做出的贡献。

四周文物的衬托,让人感到周总理就在人民心中间。

周围展壁上以周恩来、邓颖超和各界友人的来往通信及互赠的礼品,以及他们逝世后中外人民对他们的各种形式的怀念,反映出他们善于团结各党派、各民族、各国家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和在中国乃至世界人民心目中树立的光辉形象。

还有周恩来逝世后各地群众和外国友人为了表达对周恩来的怀念和对邓颖超的崇敬送给邓颖超的礼品,如:

留美学生寄送邓颖超的母亲节贺卡、天津青年为邓颖超缝制的丝棉袄等,充分表达了他们注重友情、热爱人民、热爱和平,以及中国人民、世界人民对他们的衷心爱戴之情。

这些展品恰如其分地揭示了“爱洒人间举世景仰”的主题。

《同舟风雨路—周恩来邓颖超爱情书简解读》一书,展示了74封周恩来和邓颖超的通信,反映出这对革命家夫妻纯美优雅的精神世界。

  专机厅

  专机厅在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主体建筑东侧,绿茵丛中陈放着一架伊尔14型678号飞机。

周恩来总理专机陈列厅为钢球网架结构,两道弧型球网架粱交叉支撑,四周为敞开式弧状,顶部由蓝色半透明耐力板装饰,远远望去,仿佛是一只雄鹰在蔚蓝色的天空中翱翔,向人们展示周恩来青年时代的理想——“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

  周恩来总理的专机可以说是目前国内革命纪念馆所收藏、陈放的体积最大的一件文物,它是我国和平外交的象征,它凝结着伟人周恩来的崇高品德和人格精神。

与当今的飞机相比,这架飞机的机体看去不太大,且机型又显陈旧,然而它却有着一段不寻常的经历。

那是在新中国诞生不久的五十年代,国家百业待兴。

1957年4月,前苏联部长会议主席伏罗希洛夫访华,他得知周恩来总理没有专机,回国后立即精选了—架伊尔14型飞机,以国家的名义,赠送给周恩来总理。

同年8月2日上午,由苏联机组驾驶的这架飞机降落在北京西郊机场,飞机交接仪式就在这里隆重举行。

周总理参加了交接仪式并讲话,他说:

“这架飞机虽然是送给我的,但由中国民用航空局管理,我不坐时,供0领导人和0邀请的贵宾使用。

”于是,我国有了第一架专机。

  自从有了这架飞机,周恩来总理工作方便多了,他乘坐这架飞机,飞遍祖国大江南北。

为了寻求和平、友谊,他也乘坐这架飞机,多次出访印度、缅甸、柬埔寨、越南、朝鲜等国家;这架专机与其他同型号的飞机相比有所不同的是:

在它的机舱内多了二张小小的办公桌和一张单人床,但敬爱的周总理几乎没有在床上休息过,他把分分秒秒都用在了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之中。

为了保密起见,该机有两个编号:

即678号和600号,以确保周总理及其他领导人的安全。

  这架飞机除了供周恩来总理在国内考察和出国访问外,还担负着特殊使命,即接送来访的外国脑,如:

胡志明、金日成、西哈努克等。

刘少奇、朱德、陈云、邓小平、贺龙、陈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经常乘坐这架飞机。

六十年代中后期,我国引进前苏联新型号伊尔18型飞机,周总理不再乘坐伊尔14型678号飞机,中国民航第一飞机总队将它移交给第二飞机总队,先后在北京、天津、太原等地承担航测和航班任务,直至1993年在太原机场退役。

1998年2月28日,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正式开放,将这架飞机作为展品正式向游人展出。

  楹联厅和书画厅

    汇集并展示来自全国的知名人士和著名艺术家讴歌周恩来、邓颖超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

  的竹雕艺术品和书画作品。

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以多种功能来发挥其教育作用。

由中央文献研究室与纪念馆联合组建的周恩来邓颖超研究中心,将对周邓的生平、思想进行深入广泛的学术研究。

收藏与两位伟人有关的各种载体的中外出版物和文物文献资料。

该中心还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设置电子阅览室,为国内外研究人员提供资料信息。

纪念馆还设有影视厅、多功能厅、贵宾厅,影视厅主要放映有关周恩来、邓颖超文献资料影片;多功能厅用于举办有关学术报告,纪念性仪式和专题陈列等。

同时,纪念馆广场和园林区可供集体0和来宾游览。

  珍贵藏品

    骨灰盒 周恩来、邓颖超先后使用过。

1976年1月周恩来逝世后,他的骨灰就藏放在这个楠木深雕松鹤图案的骨灰盒。

遵照他的遗愿,骨灰撒入大海。

1992年7月邓颖超逝世后,工作人员按照她的遗愿,用这个骨灰盒盛放她的骨灰并将骨灰撒入海河。

  印刷机器 五四运动时期,天津学生联合会印刷《天津学生联合会报》时使用过的印刷机。

周恩来曾任《会报》主编,并亲自撰写稿件,参与报纸的印刷工作。

  艰难缔造旗 1945年8月1日南昌起义15周年之际,中央南方局部分工作人员用毛笔在红绸缎上写下了“艰难缔造”四个字并签名,送给周恩来作为他领导南昌起义的纪念。

  铜笔架 1913年~1917年周恩来在南开中学读书时使用。

  “十二系列”教育基地

    天津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与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员工思想教育基地”仪式在该馆举行。

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0文献研究会副会长陈晋,周恩来生前秘书、原武警指挥学院副院长纪东少将,0文献研究会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会会长廖心文等出席。

  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自1998年开馆以来,共接待国内外观众600万人次。

开展共建活动是纪念馆探索服务社会、发挥职能、延伸教育空间的一种有益方式,12年,周邓纪念馆与中央和地方的60多家单位建立了针对不同对象、独具特点的“十二系列”教育基地(国家公务员“思想教育基地”、爱国侨胞“华侨教育基地”、企事业单位“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员工思想教育基地”、天津市党政领导干部及公安干警“廉政教育基地”、部队官兵“军人理想信念教育基地”、天津市“国防教育基地”、社区居民“社区教育基地”、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基地”、“党员先进性教育基地”、“青年志愿者服务实践基地”、中小学生“青少年教育基地”)。

为探索免费开放后纪念馆开拓发展的新思路,周邓纪念馆发挥自身社会教育功能和资源优势,积极与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合作,通过各种共建形式,进一步深化对周恩来邓颖超思想内涵的研究、挖掘和整理,促进纪念馆服务功能的完善和事业发展。

  海油工程公司将周邓纪念馆确立为员工思想教育基地,进一步利用社会教育资源,丰富企业文化,推动企业坚持崇高革命精神同理性科学态度的高度统一,履行企业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

  教育意义

   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以多种功能来发挥其教育作用。

由中央文献研究室与纪念馆联合组建的周恩来邓颖超研究中心,将对周邓的生平、思想进行深入广泛的学术研究。

收藏与两位伟人有关的各种载体的中外出版物和文物文献资料。

该中心还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设置电子阅览室,为国内外研究人员提供资料信息。

  周恩来对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军事理论和实践作出了重要贡献。

自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到1941年发动太平洋战争,世界战争从序幕发展到0,战火燃遍亚、欧、非三大洲。

在遭受法西斯侵略的几十个国家中,大多数国家都沦亡了,连跻身于世界强国的法国也屈膝投降。

而中国虽是一个弱国,却敢于抵抗日本法西斯的侵略,直至取得最后的完全的伟大胜利。

其中一个较为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中国0促成并竭尽全力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而周恩来在维护这一伟大的统一战线的过程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审时度势,提出逼蒋抗日新思路,为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奠定思想基础;他相忍为党,以民族大义为重,竭诚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团结;他提醒全党记取教训,主张以斗争求团结,高度重视争取党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等等。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巩固、发展和壮大,处处烙下了周恩来同志的深深印记!

透过硝烟弥漫的战场和日敌散布的种种政治烟幕,周恩来高瞻远瞩,预见战争将是一场持久战,并提出持久制胜的战略思想。

1、只有全民起来抗战,抗战才能持久。

2、必须实施战略展开和发展敌战区的游击战争,抗战才能持久。

3、必须改造旧军和建立新的军备,抗战才能持久。

4、必须以马列主义理论为指导,创造性地解决游击战与根据地的关系,妥善处理在国民党正面战场作战中游击战与运动战、阵地战的关系。

所有这些,为抗日根据地的发展,为中国人民反败为胜,抗击日本法西斯指明斗争方向。

  1939年9月,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周恩来一面提醒人们认清日寇变单纯军事进攻为军事进攻和政治进攻的两面政策,同时洞察欧战风云。

1941年6月,周恩来从他领导下的从事国际情报工作的0秘密党员阎宝航处获悉6月21日德国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后,立即通过两种渠道通报苏联,使苏军得以在战前24小时进入战备,避免了更大的损失;1941年周恩来明察秋毫,预见太平洋战争将爆发;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及时提出正确的战略指导方针,并通览战争全局,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六个特点,阐述太平洋战争与世界战争的关系;他号召反侵略战争国家,连成一体,休戚与共,消灭世界法西斯。

太平洋战争的整个发展过程,也雄辩地证明周恩来的预测和判断非常英明正确,不愧为一个具有世界眼光的政治家和军事家;1944年夏,周恩来通过阎宝航获取日本在我国东北的详细布防图,并迅速通报苏联红军,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杰出贡献。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