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煤集团产品分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50525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20.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煤集团产品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煤集团产品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煤集团产品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煤集团产品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煤集团产品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中煤集团产品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中煤集团产品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中煤集团产品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中煤集团产品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煤集团产品分析.docx

《中煤集团产品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煤集团产品分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煤集团产品分析.docx

中煤集团产品分析

对中煤集团的产品分析

一、中煤集团的主业情况

中煤集团抓住机遇,实现了由单一贸易型企业向以煤炭生产、煤化工、煤机装备制造为核心业务的大型企业集团的战略转型,建成我国第二个亿吨级煤炭大企业,实现了持续健康发展。

其主要产品为:

1、煤炭生产与贸易总体概况  

 中煤集团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储量,共有全资、控股的生产煤矿21个,其中,露天矿3个,井工矿18个。

共8个矿区,分布在山西、江苏、黑龙江、陕西等省。

2007年完成原煤产量10503万吨,煤炭贸易量10180万吨,实现了产销量双过亿吨。

2、煤化工概况

以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能源集团为发展目标,中煤集团确定发展煤基醇醚燃料和煤焦精细化工的煤化工发展道路。

截止2007年底,中煤集团所属焦化公司、太原煤气化公司已形成620万吨焦炭生产能力,是国内最大的独立机焦生产企业之一,并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开发焦炉煤气用于城市供气、煤气发电、煤焦油深加工等。

  

3、煤层气开发概况

中联煤层气公司是中煤集团所属公司,专门从事煤层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和利用,开展了大规模的煤层气资源的勘探工作,形成产能5亿立方米,并成功应用国内领先煤层气羽状多水平井开发技术。

中联煤层气公司牵头组建国家煤层气开发利用中心,为我国煤层气开发技术创新提供保障。

4、坑口发电概况

中煤集团为提高煤炭综合利用水平,发挥产业链完整的优势,建设以燃烧煤矸石、煤泥、洗中煤为主的环保型坑口电厂,现有运营和在建矸石电厂6座,发电装机容量193.5万千瓦,年利用煤矸石、煤泥等洗精煤副产品近千万吨;投资建设焦炉煤气发电机组和瓦斯发电机组,实现焦炉尾气回收利用和矿井瓦斯先抽后采再利用。

所属矿区生产和生活废水经处理后全部得到复用,用于生产、绿化和道路洒水甚至生活用水,矿区废水实现零排放。

 5、煤矿建设概况

 中煤集团现有2家大型勘察设计企业和4家大型施工企业,创造了诸多国内乃至亚洲和世界煤炭建设记录。

全国大部分煤炭重点建设工程,均由中煤集团参与设计、承建,为我国煤炭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6、煤机制造及相关工程技术服务概况

 煤矿装备制造是中煤集团主业之一,中煤集团由所属中国煤矿机械装备有限责任公司负责运作煤矿机械装备业务,拥有北京煤机公司、张家口煤机公司、抚顺煤机公司、邯郸煤机公司、石家庄煤机公司、西安煤机公司等煤机装备制造企业。

中煤集团所属煤机企业生产的重型刮板输送机、液压支架、薄煤层刨煤机、矿用链等产品的技术水平和市场占有率居国内领先。

2007年高端液压支架、综采刮板运输机、矿用防爆机电市场占有率继续保持国内第一,分别达到35%、50%和70%。

综述,中煤集团在煤炭生产方面,充分发挥8个矿区、21座生产煤矿的作用,2007年煤炭产量突破亿吨,其中,平朔矿区已建设成为我国最大的煤炭生产单一矿区。

煤机制造方面,不断加大资金投入,高度重视自主创新,先后吸收并入张煤机公司、重组抚顺电机厂和石家庄煤机公司等,实现了重型刮板输送机和液压支架市场占有率行业领先,千万吨级综采工作面重型刮板输送机和液压支架性能达到国际先进,在国内市场居主导地位。

煤焦化工方面,焦炭生产能力达到620万吨,成为国内最大的独立机焦企业之一;积极开发焦炉煤气、煤焦油的深加工,吸收并入哈煤化公司,搭建了煤化工产业发展平台,进行煤化工技术储备,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合作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基醇醚燃料技术,为煤化工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支撑。

以资本为纽带控股、参股煤炭生产、物流、发电等相关企业,使中煤集团形成了以煤炭为主、产业链完整的最具特色的煤炭企业集团。

二、主要产品产销分析

1、产量情况

2003年至2007年,煤炭产量由4000多万吨增长到10503万吨,年均增产1500万吨;煤机产量由3万吨增长到20.2万吨,年均增长26.9%;焦炭产量由71万吨增长到517万吨,年均增长28.2%;

2008年前三季度,煤炭产量达到8,615.5万吨,同比增长8.7%;商品煤产量6,674.8万吨,同比增长10.3%。

焦炭和煤机两大产品的产量增长较快。

其中,焦炭产量447万吨,同比增长17.6%;煤矿机械产量16.5万吨,同比增长7%,主要煤机产品11,878台(套)。

2、销量情况

前三季度,集团煤炭贸易量完成7,763.6万吨,同比增长12.7%,其中内销6,541.8万吨,同比增长22.6%;实现出口1,219.8万吨。

 中煤集团煤炭、焦炭和煤机产销量均保持较快增长速度,2007年中煤集团实现营业收入577.2亿元,利润总额79.8亿元,煤炭产量10503万吨,成为我国第二个产量过亿吨的煤炭大集团。

中煤集团规划到2010年煤炭产量超过1.5亿吨。

安全高效矿井产量占总产量的80%以上,也是中煤集团的拳头产品。

中煤集团全员工效和安全生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煤焦化、煤机制造、煤矿建设等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市场份额也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中煤能源产品销售收入结构图

 

中煤能源煤炭业务销量结比表

营销体系分布图

 

  中煤集团矿区分布。

 

  中煤集团国内煤炭市场履盖16个省市,拥有国电、华能、粤电、浙能等50多家发电用户,拥有鞍钢、宝钢、首钢、上海焦化等近30家冶金、焦化用户,还拥有化工、石化、燃料公司等行业的用户。

 

  在秦皇岛、天津、日照、连云港等10多个口岸设有煤炭贸易机构。

从煤炭销售体系来看在我国沿海的秦皇岛、天津、日照、青岛、连云港等口岸设立了公司和办事机构,专门负责煤炭的储配、除杂、化验和装船等业务。

在香港、日本、澳大利亚等地设立境外机构,负责用户服务和商务工作,形成了完善的煤炭贸易营销体系。

三、客户特性 

中煤集团凭借丰富的市场经验、广泛的品牌认知度、稳定的煤炭供应、完善的运输设施和稳固的客户关系,其需求量随着当地经济的发展不断增加。

公司建立了国内最具实力的煤炭营销和客户服务网络,与多家国内外客户签订了3年以上的长期供应协议,商品煤长期合约销售比例高达90%以上。

如下例:

1、2008年8月7日,广东省与中煤能源集团公司“十一五”期间逐步实现年供应量1000万吨煤炭供应框架协议签字仪式,2006年,中煤集团在广东地区的销售量达750万吨,约占广东煤炭市场份额7%,为广东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能源保障。

2、2008年9月12日,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与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在华能集团签订中长期煤炭购销协议。

这是双方继2004年签署2005至2009年煤炭购销协议后的再次牵手,标志着煤、电企业深化合作又迈出了重要步伐。

四、资源、能力及核心竞争力分析   

资源、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是构成企业竞争优势的基础,中煤集团以煤为基础、多元发展是中国能源结构的基本方略,在发展战略中以逐步显现其竞争优势。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能源一体化

能源一体化就是指能源企业为减少市场交易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通过联合、重组、自行投资开发等方式,向前或向后延长产业链,形成纵向一体化的行为。

中煤集团以煤炭的生产、销售为主,向煤炭的深加工、煤化工、煤机装备制造及坑口发电为主的转化,延伸的能源一体化发展格局,使企业经济效益呈年快速增长。

一体化一般指以下三种典型的生产经营活动:

  1、后向一体化(backwardintegration);

  2、前向一体化(forwardintegration);

  3、水平一体化(horizontalintegration)。

 一体化并不是企业之间的简单联合,而是通过联合、重组、向延伸业务投资等手段,将以社会化形式存在的、具有独立性的、在生产过程中又有一定联系的市场行为,变为一定程度的内部交易行为,即实现资产的专有性。

资产专有性对降低生产成本的作用越大,人们就越愿意实行纵向一体化。

如中煤集团近期的一体化实例:

1、2008年9月11日,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简称中煤集团)与冀州市银海化肥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银海公司)合资建设煤化工项目在石家庄市签约。

正式成立中煤银海煤化工公司,双方将建设年产100万吨二甲醚和年产30万吨氨醇项目。

总投资120亿的项目将落户河北冀州。

这一项目的建设实施,将大大提升冀州三大战略支撑产业之一的化工产业的发展水平和档次,优化冀州的经济发展结构,打造冀州跨越发展的“航母”。

2、2008年9月11日,中国中煤集团公司与冀州市银海化肥有限公司在石家庄签署协议,合资建设30万吨氨醇联产及20万吨二甲醚项目。

这是河北省与中煤集团战略合作的又一重要成果,对加快河北煤炭工业发展、提升中煤集团综合竞争力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2008年8月19日,中煤集团与陕西煤业化工集团(陕煤化集团)在西安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和重组西安煤机公司协议。

根据双方签订的合同,中煤集团将在注资2.45亿元后,持有西安煤矿机械有限公司50%的股份。

西安煤矿机械有限公司是原国家煤炭部的八大煤矿机械厂之一,是我国采煤机设计制造的大型骨干企业,也是我国唯一的采煤机出口基地。

中煤集团可以借此延长和完善以煤炭为核心的产业链,提高国际竞争力。

4、2007年12月17日,中煤集团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双方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将进一步提升中央煤炭企业的影响力和带动力,实现中央企业与地方的互利双赢。

5、2007年6月6日,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与河北省人民政府在石家庄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中煤集团与河北省战略合作关系的确立,有利于双方加快焦化产业提升和企业强强联合步伐;有利于双方共同加速打造国内第一、世界领先的煤机装备制造产业;有利于双方在煤炭物流、市场开发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有利于建立畅通和有效的沟通机制,推进双方企业合作交流。

 6、2007年5月28日,中煤集团公司与黑龙江省政府在哈尔滨市签署建立和发展战略合作关系框架协议。

一是哈煤化公司的并入,为中煤集团快速搭建了煤化工产业平台,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和人才基础。

二是中煤集团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为煤化工产业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三是黑龙江省对中煤集团发展煤化工产业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和环境,为中煤集团在黑龙江省开发建设大型煤制甲醇、煤基烯烃项目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7、2007年5月18日,中煤集团公司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乌鲁木齐签署了《准东帐南东矿区开发战略合作协议》。

根据该协议,双方在国家有关政策及行业和区域规划的指导下,按照煤电化运一体化思路对准东帐南东矿区资源进行全面开发,建设大型煤化工基地。

(二)资源优势

中煤集团共有全资、控股的生产煤矿21个,其中,露天矿3个,井工矿18个。

共8个矿区,分布在山西、江苏、黑龙江、陕西等省。

以其下属上市子公司中煤能源股份公司的资料储备来看:

1、煤炭资源储量巨大

  中煤能源拥有煤炭资源量93.97亿吨,在全球煤炭上市公司排名第五、国内排名第二。

煤炭资源分布于5个矿区的12座煤矿,有4座年产千万吨特级安全高效矿井,其中安太堡露天矿和安家岭露天矿是我国最大的露天矿之一。

2、焦炭业务增长强劲

 中煤能源是中国最大的独立炼焦企业之一和重要的焦炭出口商,焦炭产能达450万吨。

3、煤矿装备制造规模最大

  中煤能源是全国最大的煤矿装备制造商。

其中,重型刮板运输机、液压支架、薄煤层刨煤机、矿用链等产品竞争力居国内领先,重型刮板输送机国内市场占有率达41%;高端液压支架国内市场占有率达28%。

公司注重科技创新,成功研制世界上功率最大的3?

000KW重型刮板输送机;成功研制全自动薄煤层刨煤机,填补国内空白并替代进口;成功向俄罗斯出口综采放顶煤成套设备和工艺,开创中国综采放顶煤成套设备和技术出口的先河。

公司积极寻求并购、重组、引进相关企业的新商机,重组抚顺电机厂,进入矿用电机制造领域;收购英国帕森斯公司的制链技术、设备和营销渠道,成为全球最大的重型矿用链条制造商和供应商。

(三)快速的物流运转是企业发展的保障

 2008年7月23日,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和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在上海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充分发挥各自行业优势,为切实保障煤炭运输,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健康发展而做出的重要举措。

(四)技术能力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1、中煤集团所属装备公司引进国际先进的机器人焊接技术,建成国内煤机行业首条矿用重型刮板机中部槽自动焊接生产线,标志着我国重大煤矿装备制造工艺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为今后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再创新积累了宝贵经验,也为我国高端煤矿装备国产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中煤集团煤矿建设企业再获七项国家级工法。

  3、2007年8月16日,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与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在京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双方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将充分发挥各自在技术、资金、人才、市场、矿产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在煤田勘探开发、煤化工、煤矿机械、煤矿安全、煤矿环保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

重点加强能源及煤化工技术研发合作,提高技术自主创新水平,推进新型能源及煤化工相关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提高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加强煤矿装备研发合作,推进大型采掘运支装备的国产化进程,在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市场开拓、品牌培养等方面,共同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对国内外煤机市场具有重要影响的综采工作面系列成套设备及大型露天矿剥采运等装备。

4、开展重大技术难题攻关,取得一批重要科技成果。

2007年获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10项、国家安监总局科技进步奖8项、煤炭行业工法8项、建设工程鲁班奖1项、国家工程银质奖1项。

(五)循环经济,资源利用率高

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节能减排、科技创新取得明显成效。

中煤集团2007年万元产值能耗为1.014吨标准煤,同比下降5.0%,较2005年降低9.0%;二氧化硫排放23062吨,同比下降2.2%,较2005年降低4.4%;化学需氧量排放同比下降9.4%,较2005年降低16.9%;露天矿资源回收率96.3%,井工煤矿采区回采率78.5%;原煤入洗率90%以上,矿井水利用率80%以上,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全集团现有4座煤矸石电厂,年利用煤矸石及劣质煤250万吨,相当于节约标准煤80万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