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专题04地表形态的塑造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50698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6.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专题04地表形态的塑造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三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专题04地表形态的塑造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三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专题04地表形态的塑造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三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专题04地表形态的塑造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三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专题04地表形态的塑造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三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专题04地表形态的塑造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1页
三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专题04地表形态的塑造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1页
三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专题04地表形态的塑造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1页
三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专题04地表形态的塑造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1页
三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专题04地表形态的塑造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1页
三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专题04地表形态的塑造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1页
三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专题04地表形态的塑造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1页
三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专题04地表形态的塑造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1页
三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专题04地表形态的塑造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1页
三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专题04地表形态的塑造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1页
三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专题04地表形态的塑造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1页
三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专题04地表形态的塑造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1页
三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专题04地表形态的塑造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1页
三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专题04地表形态的塑造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1页
三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专题04地表形态的塑造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1页
亲,该文档总共6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专题04地表形态的塑造Word版含答案.docx

《三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专题04地表形态的塑造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专题04地表形态的塑造Word版含答案.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专题04地表形态的塑造Word版含答案.docx

三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解析专题04地表形态的塑造Word版含答案

三年(2016-2018)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

专题4地表形态的塑造

【2018年高考题】

(2018·新课标Ⅰ卷)图2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

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

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

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

据此完成6–8题。

6.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A.T0B.T1C.T2D.T3

7.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A.T3形成时期B.T2形成时期C.T1形成时期D.T0形成时期

8.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A.持续下降B.持续抬升C.间歇性下降D.间歇性抬升

【答案】6.A7.A8.D

【解析】

精准分析:

8.阶地的形成经历两个过程,一是河流侵蚀作用,然后在上面堆积,二是地壳抬升,使已经形成的阶地向上移动。

据图可知,四个阶地的高度位置不同,故地壳抬升是间歇性抬升。

考点定位:

该题考查河流的地貌形成过程和成因。

【试题点评】

举一反三:

沉积物颗粒的大小与流速关系密切。

一般来说,河流上、中游因坡降大,流速快,沉积物颗粒大;下游坡降和流速均小,沉积物颗粒细小。

河流中心流速大,岸边流速小(特别是凸岸),岸边的沉积物颗粒较中心的小。

在时间上,洪水期间因流速大,沉积的物质颗粒粗大;平水期流速小,沉积的物质颗粒细小,结果表现在沉积物垂直剖面中,粗、细沉积物成层分布。

(2018·新课标Ⅲ卷)贝加尔湖(图2)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

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

据此完成第6题。

6.贝加尔湖形成于

A.地壳断陷集水B.火山口集水C.河流改道D.滑坡阻断河流

【答案】6.A

【解析】

精准分析:

考点定位:

该本题组以贝加尔湖为背景材料,通过贝加尔湖的形成原因。

(2018·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3—4题。

3.依据图3中信息判断,造成甲、乙、丙三地地貌类型不同的最主要原因是

A.年降水量的差异B.地质构造部位不同

C.植被覆盖率不同D.地表岩石种类不同

古河床沉积物是某地质历史时期河流位置的标志。

在乙地不同高度上分布着两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河床沉积物。

4.这反映了自古河床形成以来,该地区地壳经历过

A.间歇性抬升B.持续性抬升

C.间歇性沉降D.持续性沉降

【答案】3.D4.A

【解析】

精准分析:

考点定位:

该题组考查河流地貌的发育及综合应用。

【试题点评】

思路点拨:

通过图例读出地貌岩石的差异,图示显示出河流阶地的特征和组成物的不同,推知河流阶地是地壳间歇性抬升形成的,根据地貌形态结合所学分析出图示地貌的形成过程是解答关键。

(2018·北京卷)图2为地的地质平面示意图,读图,回答第4题。

4.图中

A.甲处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B.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后

C.岩浆侵入可能导致乙处岩石变质D.丙处的溶洞景观由岩浆活动造成

【答案】C

【解析】

精准分析:

考点定位:

该题考查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试题点评】

举一反三:

判定岩层的新老关系的方法:

(1)如果是岩浆岩地层,则应先判定是侵入岩还是喷出岩。

如果是侵入岩,则其与其它地层的关系是侵入与被侵入的关系,则被侵入的地层应先于侵入地层存在。

如果是喷出岩,则判断时应分析其起点和终点,该喷出岩应晚于起点和终点之间的地层。

(2)如果是沉积岩地层,一般我们按照沉积规律:

老的在下,新的在上,即先形成的在下,晚形成的在上。

(3)如果是变质岩地层,先观察变质岩地层的存在位置,分析产生变质的原因,一般地,变质岩所需求的高温、高压条件往往是岩浆活动中提供的。

故变质岩地层应晚于相应岩浆岩形成。

(2018·海南卷)图4为某区域的地质剖面图。

该区域由地表平坦的X区和地表略有起伏的Y区组成。

X区的玄武岩岩层较厚,Y区的玄武岩岩层较薄。

据此完成14~15题。

14.导致该区域分异为X区和Y区的主要原因是

A.流水侵蚀B.岩层褶皱

C.风沙侵蚀D.岩层断裂

15.X区和Y区的玄武岩厚度存在差异是因为

A.喷发物质差异B.冷凝环境差异

C.外力侵蚀差异D.地壳运动差异

【答案】14.D15.C

【解析】

精准分析:

考点定位:

该题组考查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和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2018·江苏卷)图3为“某区域地质简图”。

该区沉积地层有Q、P、C、D、S2、S1,其年代依次变老。

读图回答5~6题。

5.从甲地到乙地的地形地质剖面示意图是

6.为揭示深部地质状况,在丙处垂直钻探取芯,可能发现的地层是

A.志留系B.石炭系C.二叠系D.第四系

【答案】5.A6.A

【解析】

精准分析:

考点定位:

该题考查地质剖面图的判断和地质构造的判断。

【试题点评】

思路点拨:

地质构造的判断

1.向斜:

岩层向下弯曲,中间新,两翼老。

2.背斜:

岩层向上弯曲,中间老,两翼新。

3.断层:

岩层发生错误,从而显得不连续。

【2017年高考题】

(2017•新课标Ⅰ卷)图2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

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6—8题。

图2

6.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A.远大于2000毫米B.约为2000毫米

C.约为210毫米D.远小于210毫米

7.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A.坡面B.洪积扇C.河谷D.湖盆

8.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A.湖盆蒸发量增多B.盐湖面积缩小

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D.湖水盐度增大

【答案】6.C7.A8.B

7.此题需要区别理论蒸发量和实际蒸发量,理论蒸发量大小与气温关系密切,实际蒸发量与下垫面关系密切。

从图中可以看出,坡面地势最高,坡度最大,下渗少,也最不利于截留地表水,地下水少,地表水向低处流走,故坡面地表水也最少,因此实际蒸发量最小;且由于该流域气候干旱,坡面没有植被生长,缺乏植物蒸腾。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坡面坡度大,岩性硬,地表与地下水储存条件差,下渗少,地下水埋藏深,此处的实际蒸发量最小。

8.耐旱植物只能在坡面、洪积扇和河谷三地种植,不论在哪种植均会拦截到达盐湖的水量,破坏原有平衡,使湖水减少,但由于此湖水盐度已成饱和状态(材料中有关键信息:

盐度饱和),所在湖水盐度并不会增高,只能使湖面缩小。

而湖水富营养化与氮磷物质相关。

故正确选项为B。

考点:

影响蒸发的因素农作物种植对环境的影响

【点睛】由于气温高,理论上可蒸发量很大,但实际上,受到下界面影响,如岩性硬,地表水少,地下水埋藏深,实际蒸发量可能远远小于理论上的可蒸发量。

从该流域看,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说明该流域多年实际蒸发量与该流域降水量相差不大。

(2017•新课标Ⅱ卷)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

图3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

据此完成9—11题。

图3

9.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

A.坡度和缓B.岩石裸露

C.河流、沟谷众多D.降水集中

10.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是

①降水较少②山地相对高度较小

③河流较长④风化物粒径较小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1.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较高B.土层浅薄C.光照不足D.水源缺乏

【答案】9.C10.B11.B

【解析】

小,流域内地势起伏小,水流速度较缓,河流的侵蚀、搬运能力弱,所以在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

故选B。

11.从题干材料中可知,贺兰山东麓洪积扇中,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故以砾石为主的冲积扇土层浅薄,耕地条件差,耕地较少。

故选B。

考点:

外力作用及地表形态。

【点睛】解答此题关键是要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不少考生重图轻文字,只是千方百计想从图上获取信息,忽视了文字材料。

文字材料中有“图3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一段话,从中明显可以看出,大多数洪积扇的堆积物以砾石为主,土层薄,耕种条件差。

(2017•天津卷)读图3,回答第3题。

A.岩浆岩、褶皱B.沉积岩、褶皱C.岩浆岩、断层D.沉积岩、断层

【答案】B

【答案】B

考点:

三大岩石的分类和特征,地质构造与地貌。

【点睛】本题以甘肃省张掖某地区地貌景观图为背景,考查三大岩石的判断、地质构造与地貌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的读图分析能力,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解决该题需要明确以下知识点:

岩石按照其形成原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其中沉积岩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且有可能含有化石;山地按照其形成原因分为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三大类,其中褶皱山的岩层受到水平挤压作用发生拱起和凹陷,断块山具有明显的断层存在,火山明显的特点是有火山口。

(2017•江苏卷)图3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5.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甲乙丙B.乙丙甲C.丙乙甲D.丙甲乙

6.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

A.1B.2C.3D.4

【答案】5.B6.B

【解析】

考点:

地质作用和地质构造。

【点睛】地质构造包括褶皱和断层。

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思路:

(1)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的规律是岩层年龄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年龄越新其位置越靠上(接近地表);

(2)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3)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多受岩浆活动的影响,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

【2016年高考题】

(2016•海南卷)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等的作用下,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岩石化学成分的作用叫物理风化作用。

通常情况下,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

据此完成19~20题。

19.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物理风化作用最强的坡向是

A.东北坡B.西北坡C.东南坡D.西南坡

20.地球表面物理风化作用最弱的自然带是

A.温带荒漠带B.温带草原带C.热带雨林带D.亚寒带针叶林带

【答案】19.D20.C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

风化作用。

【名师点睛】该题组难度较大,关键理解“通常情况下,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第19题,需要理解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物理风化作用最强,只需要从气温、气温日较差大分析,其它降水、风向等不需要考虑。

(2016•江苏卷)中国山水画家多师法自然,其作品往往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图1为我国四幅山水画作品。

读图回答1-2题。

1.画中描绘江南丘陵景观的是

A.①B.②C.③D.⑤

2.画③中描绘的地貌类型形成原因是

A.冰川作用、风力作用B.流水作用、冰川作用

C.风力作用、流水作用D.生物作用、流水作用

【答案】1.D2.C

【解析】

试题分析:

1.江南丘陵地形属于丘陵地形,从图中可以①地形崎岖,相对高度很大,属于山地地形;②远处有石林,在我国有名的属桂林山水,属于喀斯特地貌;③沟谷发育比较好的地形,在我国以黄土高原流水作用最突出;④地形有一定的起伏,但是相对高度不是很大,属于丘陵地形。

D正确。

2.③沟谷发育比较好的地形,属于我国的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早期是风从西北地区吹来的尘埃沉积而形成的高原,后来的沟谷主要是植被受到破坏,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C正确。

考点:

我国主要地形区,外力作用与地貌的形成关系。

【名师点睛】地形即地表的形态。

分为:

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六等。

中国的高山主要分布在第一阶梯的青藏高原,中山主要分布在第二阶梯的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周围、黄土高原周围。

东西走向的山脉主要有三列:

最北的一列是天山—阴山,中间的一列是昆仑山—秦岭,最南的一列就是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多分布在东部,山势较低,这种走向的山脉主要也有三列:

最西的一列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武陵山—雪峰山,即前面提到的第二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中间的一列包括长白山、辽东丘陵、山东丘陵和浙闽一带的东南丘陵山地;最东的一列则是崛起于海上的台湾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多分布于西部,由北而南依次为阿尔泰山、祁连山和喜马拉雅山。

南北走向的山脉纵贯中国中部,主要包括贺兰山、六盘山和横断山脉。

喀斯特(KARST)即岩溶,是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石膏、岩盐等)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流水的冲蚀、潜蚀和崩塌等机械作用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这些作用所产生的现象的总称。

由喀斯特作用所造成地貌,称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

“喀斯特”(Karst)原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上的石灰岩高原的地名,那里有发育典型的岩溶地貌。

中国喀斯特地貌分布之广泛,类型之多,为世界所罕见,主要集中在云贵高原和四川西南部。

以桂林喀斯特(广西)、施秉喀斯特(贵州)、金佛山喀斯特(重庆)和环江喀斯特(广西)组成的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二期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16•上海卷)(五)火山是地球奉献给人类的最伟大奇观之一。

9.2016年,日本九州南部的樱岛活火山频频喷发。

该火山形成于板块的消亡边界。

下列火山中,同样形成于消亡边界的是

A.南美大陆西部圣何塞火山B.大西洋中脊上的冰岛海克拉火山

C.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火山D.东非大裂谷中的乞力马扎罗火山

10.樱岛火山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岩石类似于

A.黑色玄武岩B.灰色石灰岩C.褐色沉积砂岩D.肉红色花岗岩

【答案】9、A10、A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

考查地壳运动及地壳物质组成。

【名师点晴】这组题考查板块边界类型和地壳组成物质。

板块的生长边界多是大洋中脊、东非裂谷带;两大板块交界处,多是板块消亡边界。

岩石按成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岩浆岩因侵入作用形成的是侵入岩,如花岗岩,因火山喷发形成的是喷出岩,如玄武岩;沉积岩是各类岩石经外力作用形成的,如石灰岩、砂岩;变质岩是各类岩石经变质作用形成的,如大理岩。

(2016•江苏卷)图10为地球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21~22题。

21.关于图中①、②、③、④所示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A.①指化学沉积作用B.②指搬运作用

C.③指成岩作用D.④指火山喷发作用

22.地球内部圈层与大气圈的关系是

A.生物圈是大气中的碳进入内部圈层的纽带

B.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C.火山活动使地球内部的碳释放到大气圈

D.大气圈吸收太阳能使地球内部不断增温

【答案】21.AD22.AC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

物质循环和能源转换

【名师点睛】地壳物质循环

一.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图及其变式图

地壳物质循环各环节的判断,岩浆是“岩石之本”,岩石圈物质循环起于岩浆,因此正确判断出岩浆是解读岩石圈物质循环模式图的关键。

在三大类岩石中,只有沉积岩含有化石和具有层理构造,并且是由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等外力作用形成的。

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图。

图中的③即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作用,④为固结成岩作用。

凡指向岩浆的箭头,即为高温重熔再生作用;指向变质岩的箭头表示高温和高压条件下的变质作用。

各类岩石均可经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各类岩石均可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

二.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变式图形较多,我们可以归纳比较如下,同学们注意辨别。

(2016•天津卷)阅读图文材料,回答1-4题。

在天津市南部地区发现的贝壳堤,是贝壳及碎屑物受潮水搬运,在海边经较长时期堆积而形成的垄岗,可以作为当时海岸线的标志。

1.图1所示古海岸线分布地区地势的总体变化趋势是

A.由东北向西南倾斜B.由西向东倾斜

C.由西北向东南倾斜D.由北向南倾斜

2.该地区5000年来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反映了

A.海平面间歇性下降B.气候持续性变暖

C.海滨泥沙不断淤积D.地壳阶段性下沉

【答案】1.C2.A

【解析】

试题分析:

【名师点睛】该题组是以天津市古海岸线、气温和降水分布图为材料,通过古海岸线分布特点判断天津市地势变化趋势,根据贝壳堤的形成条件来推断该地区5000年来海岸线位置的变化特点。

第2题难度较大,要求学生充分理解贝壳堤的形成过程。

(2016•北京卷)图3示意平顶海山的形成过程。

读图,回答第4题。

4.平顶海山

A.为褶皱山B.由沉积岩构成

C.顶部形态由内力作用塑造D.随着板块的移动没入水下

【答案】4.D

【解析】

试题分析:

仔细读图,此山地是岩浆喷发而形成的火山,随岩石圈下降,山地顶部没入水下,受外力作用而慢慢形成平顶火山。

答案选D。

考点:

地壳物质循环。

【名师点睛】从图中读取岩浆涌出和岩石圈运动箭头信息,就可以解决问题。

(2016•浙江卷)下图为某河谷地址、地貌剖面图,图中地层年代由①到③变老。

图中阶地(用T表示,数字下标表示阶地的级数)指由河流作用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

此河段阶地主要由于地壳抬升形成。

完成第5、6题。

5.对河谷处的地质构造类型两侧地壳抬升幅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A.向斜东侧大B.背斜东侧小C.向斜西侧大D.背斜西侧小

6.矿产调查发现,在此河段的河床沙中有某种贵重金属矿产,但由于河水深不宜开采。

图中所示地点可能找到这种贵重金属矿物的是

A.甲B.乙C.丙D.丁

【答案】5.C6.B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

地质构造判断,地表形态成因分析,外力作用表现。

【名师点睛】从题干和图表中获取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提取地质构造判读依据及地表形态内外力作用的知识原理,进行综合分析,根据岩层新老关系判断地质构造类型,根据“在此河段的河床沙中有某种贵重金属矿产”的提示,对比图中四地的位置和沉积物,推出可能找到这种贵重金属矿物的地点。

(2016•新课标Ⅰ卷)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图1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

据此完成7-9题。

7.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A.向陆地方向推进B.向海洋方向推进C.位置稳定D.反复进退

8.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

由此

A.形成新的贝壳堤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C.形成河口三角洲D.迫使河流改道

9.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

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

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

【答案】7.C8.B9.D

【解析】

试题分析:

9.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出现海岸线多次位置变动,同时河流带来的泥沙沉积也大,从而形成多条贝壳堤。

考点:

堆积地貌形成条件和过程。

【名师点睛】该题组是选择题部分难度最大的一组题,围绕“贝壳堤”这个主题,考查了河流堆积作用、海浪侵蚀及堆积作用,要求学生对有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原理,较强分析推理能力。

第7题,学生容易被图中几条贝壳堤干扰,考虑几条贝壳堤形成的动态过程,认为海岸线向海洋方向推进,而错选B,这就要求学生审题一定要准确,抓住“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的关键词“任一条贝壳堤”和“形成过程中”。

第8题,该题从动态的角度探究海岸线是如何远离贝壳堤的,主要是由于海水的堆积作用造成的。

第9题,该题从动态的角度揭示了多条贝壳堤的形成与河流入海口的变动及携带泥沙情况,主要考查了河流泥沙的沉积作用对海岸带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年(2016-2018)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

专题2地球上的大气

【2018年高考题】

(2018·新课标Ⅰ卷)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图3所示。

据此完成9—11题。

9.乙路段和丁路段平均限速均较低的原因可能是这两条路段

A.车流量大B.平均坡度大C.雾霾天多D.两侧村庄多

10.小明若从重庆出发乘长途汽车经遵义至毕节,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以下出发时间和座位较好的是

A.6:

00出发,左侧靠窗B.8:

00出发,右侧靠窗

C.10:

00出发,左侧靠窗D.12:

00出发,右侧靠窗

11.避暑是小明此次旅游的目的之一。

导致7月毕节气温较重庆低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B.纬度位置C.海陆位置D.大气环流

【答案】9.B10.B11.A

【解析】

精准分析:

10.7月份,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此时除极昼极夜区外,各地均为东北日出西北方日落,四个选项均为上午时段,太阳位于东方,客车向南行驶,即太阳位于客车的左侧,题干要求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因此应右侧靠窗,AC排除;据图可知,从重庆到遵义里程240千米,时速80的话,也需要3个小时,若12:

00出发,则当客车开到遵义到毕节这段时,时间已经是下午3点之后了,太阳会出现在西北方,位于客车右侧会被太阳照射,所以,B正确、D错误。

11.影响气温的因素有纬度、地形、洋流、海陆位置等。

重庆地处四川盆地,盆地地形不易散热,毕节纬度低,但由于其地处云贵高原,海拔较高,因此气温较低,故选A。

两地都是位于内陆,海陆位置是一致的,两地大气环流影响相似,不是影响气温主导因素。

考点定位:

该题组考查中国地形区、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和影响气温的因素。

【试题点评】

易错提醒:

该题重点考查了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结合图例进行分析,也属于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很好地考查了学生运用地理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首先是要掌握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即7月份图示区域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再结合客车向南行驶,要向欣赏风景,需靠右侧坐;其次要结合图例信息,从重庆到遵义240km,限速是80,即最少需要3小时,从遵义到毕节205km,限速100,即最少需要2.05小时,即全程最少需要5.05个小时,即只有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