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T生物知识点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5371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93 大小:801.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WAT生物知识点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WAT生物知识点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WAT生物知识点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WAT生物知识点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WAT生物知识点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WAT生物知识点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3页
WAT生物知识点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3页
WAT生物知识点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3页
WAT生物知识点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3页
WAT生物知识点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3页
WAT生物知识点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3页
WAT生物知识点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3页
WAT生物知识点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3页
WAT生物知识点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3页
WAT生物知识点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3页
WAT生物知识点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3页
WAT生物知识点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3页
WAT生物知识点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3页
WAT生物知识点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3页
WAT生物知识点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3页
亲,该文档总共9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WAT生物知识点1.docx

《WAT生物知识点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WAT生物知识点1.docx(9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WAT生物知识点1.docx

WAT生物知识点1

第一单元认识生物

第一章奇妙的生物现象

一、生物的基本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摄取营养物质)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反射)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从小长大和产生下一代)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二、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1、生物学常用的研究方法有:

实验法、测量法、观察法、调查法。

2、科学探究的环节: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

探究成功的前提:

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

探究成功的关键:

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

注意:

探究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可能有很多失败、挫折,需要不断在探究过程中修正计划,才能成功。

第二章严整的生命结构

一、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1.显微镜的构造(P13)

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取镜和安放;右握左托(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

(2)对光:

升、转、看、调

(3)观察:

放、压、降、看、升、看、调

(4)整理和存放

取镜和安放:

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7cm左右处,略偏左。

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对光: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cm距离)。

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

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

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观察:

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

双眼睁开,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整理:

实验完毕,应该把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把物镜偏转到两旁,目镜放回镜头盒,把镜筒缓慢下降到最低处,再把显微镜放入镜箱内。

3.几点重要的结论:

(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

(2)显微镜物象和实物是上下左右都相反(从目镜内看到的物象是倒像)

(3)要将视野中的某个方向的物象移到视野的中央,玻片就往那个方向移动(例如:

要将视野中左上角的物象移到视野的中央,玻片就往左上角移动),如果是将视野中央的物象移向某个方向,就将玻片往相反的方向移动。

(4)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看到细胞数目越多,物象越小,光线越亮;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看到细胞数目越少,物象越大,光线越暗。

(5)目镜长度与放大倍数成“反比”,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物镜长度与放大倍数成“正比”,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6)视野中的污点有三种情况:

物镜上,目镜上,装片上。

移动目镜,如果污点随之移动,则污点在目镜上;移动玻片标本,污点随之移动,则污点在玻片标本上;如果前两次都不能移动污点,则污点在物镜上。

(7)光线依次要通过反光镜、光圈、通光孔、玻片标本、物镜、镜筒、目镜,才能进入到人的眼睛。

(8)低倍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清晰,换上高倍物镜后物像模糊不清,应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节。

(9)转换物镜时,应转动转换器的边缘,而不能直接用手扳动物镜。

(10)镜头脏了,只能用擦镜纸擦拭。

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一)、模仿制作临时装片

1.重要的注意事项:

材料要薄而透明;盖盖玻片时要一边先接触水滴,再缓慢放下,避免出现气泡。

2.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1)准备:

擦、滴(清水)

(2)制片:

撕、展、盖(不能产生气泡)

(3)染色:

滴(稀碘液,如果要观察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则不需要染色)、吸

3.制作动物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

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

(1)准备:

擦、滴(生理盐水)

(2)制片:

刮、涂、盖(不能产生气泡)

(3)染色:

滴(稀碘液)、吸

4.常见的玻片标本

切片:

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的。

如:

叶的横切面切片

涂片:

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涂抹制成的。

如:

血涂片

装片:

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或直接用个体微小的生物制成的。

如:

草履虫装片

例题:

2、(09济南5)图l是显微镜视野中的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B)

A.据图可知,刮取的口腔上皮细胞在生理盐水滴中是均匀涂抹的

B.图中口腔上皮细胞不清楚,可能是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造成的

C.视野中可观察到口腔上皮细胞的细胞壁等结构

D.视野中光线过强应调节反光镜和光圈

(二)细胞学说

1、提出者:

施来登和施旺【德国】

2、内容:

(1)除病毒外,所有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

(2)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细胞是生物结构的基本单位

(1)单细胞生物:

生物的整个身体都是由一个细胞构成,如草履虫、衣藻等。

多细胞生物:

绝大多数的生物体都是由许多细胞构成,如玉米、熊猫、人等。

注:

细胞十分微小,必须借助显微镜进行观察。

(2)细胞的结构

植物、动物和人体都是由许多细胞构成的。

a.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各部分结构的作用:

(见课本p22图1.2--13)

细胞壁:

透明,保护和支持细胞

细胞膜:

保护细胞,控制物质出入细胞

细胞质:

含有大量的物质,里面有叶绿体、液泡,液泡中充满细胞液

能流动,从而加速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

细胞核:

含有遗传物质

植物相邻细胞通过胞间连丝相联系,互相交流营养物质。

 

b.动物细胞的结构

细胞膜:

保护细胞,控制物质出入细胞

细胞质:

能流动,可以加速与外界的物质交流

细胞核:

含有遗传物质

c.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相同点

都有细胞核、细胞膜、细胞质

不同点

有细胞壁和液泡,绿色部分的细胞内有叶绿体

没有细胞壁和液泡,也没有叶绿体

(1)植物细胞比动物细胞多了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2)植物细胞的液泡中含有细胞液,细胞液的成分有水、无机盐、糖分、色素等。

4、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1)单细胞生物:

一个细胞就是一个生命体,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

说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A、单细胞生物:

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

B、大多数单细胞生物生活在水域环境中

C、一个细胞就可以完成获得营养、气体交换、排出废物等各种生命活动

D、生活中的单细胞生物:

细菌、单细胞真菌(如:

酵母菌)

单细胞动物(如:

草履虫、眼虫、变形虫)

单细胞藻类植物(如:

衣藻)等

E、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和生活

观察草履虫:

a、将载玻片擦拭干净,吸取表层的(氧气丰富)培养液一滴,滴在在玻片上

b、在在玻片中的培养液中放几丝棉花(限制草履虫运动,便于观察),再盖上盖玻片

c、草履虫的结构图

d、草履虫的应激性

(2)多细胞生物:

1958年【美】斯图尔德用胡萝卜单细胞成功培育了一棵完整的植物体(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多细胞生物体的一个细胞能发育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说明细胞中的各种结构都担任着一定得功能,他们相互紧密联系,协调一致,使细胞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能够正常的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细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细胞是动、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补】克隆羊多莉的培育过程:

 

(三)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1、意义:

细胞的分裂和分化是生物体由小到大、有简单到复杂、由幼体到成熟的基础。

2、分裂:

(1)分裂的过程:

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使细胞数目增多。

分裂时,细胞核先分裂,然后质分裂(植物:

在原来细胞的中部,逐渐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动物:

细胞中部的细胞膜向内凹陷,缢裂成两个);

细胞的生长表现为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逐渐长大,使细胞体积增大,(植物)生长时先出现很多小液泡,最终合并为一个大液泡。

(2)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是:

先加倍再减半,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

(3)生物体的生长表现在:

细胞生长(体积增大)和细胞分裂(数目增多)

3、细胞的分化:

(1)概念:

在正常情况下,经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其形态、结构、功能随着细胞的的生长出现了差异,这就是细胞分化。

(2)组织:

A、由许多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起来在一起而形成的细胞群。

B、组织的形成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4、识别人体的几种基本组织

名称

组成

功能

举例

上皮组织

由上皮细胞构成

保护、分泌

人的口腔上皮、腺体

结缔组织

分布广泛

连接、支持、保护、营养等

骨组织、血液、肌腱

肌肉组织

由肌细胞构成

收缩、舒张

骨骼肌、心肌、平滑肌

神经组织

神经细胞

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5、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

(1).保护组织:

由表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内部柔嫩部分的功能(例:

洋葱鳞片叶表面)

(2).营养组织:

细胞壁薄,液泡较大,有储藏营养物质的功能;含有叶绿体的营养组织还能进行光合作用(例:

番茄果肉)

(3).分生组织:

由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构成。

其细胞的特点是:

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的细胞,再由这些细胞分化形成其他组织。

(4).输导组织:

导管和筛管,导管能够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能够自下而上运输有机物。

6、癌细胞(恶性肿瘤细胞)

(1)细胞分裂受遗传物质的控制。

(2)正常情况下,分裂产生大的细胞按照一定的规律,循序渐进的分化,不久就变为成熟细胞,不再进行分裂。

(3)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细胞的分裂失去细胞核的控制成为不断分化而不分化的组织。

例题:

3、(08潍坊8)有关细胞分裂、分化、癌变等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d)

A.无论哪种形式的细胞分裂,所产生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不会改变

B.细胞分化可导致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C.恶性肿瘤是癌细胞不断分裂、分化形成的

D.某些已分化的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重新发育成完整的生物个体

(四)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生物体结构的层次性:

组成

分化组成植物体

细胞组织器官组成组成

系统动物体

动物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2.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的结构层次

(1).绿开花植物即被子植物,生长发育是从受精卵开始的。

(2).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进而形成植物体。

(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细胞:

植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组织:

分生组织、保护组织、疏导组织、营养组织、机械组织

器官:

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

如:

营养器官:

根、茎、叶;

生殖器官:

花、果实、种子

(3).绿色开花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

3.人体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的结构层次

(1).人体的生长发育也是从受精卵开始的。

(2).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系统,进而形成人体。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细胞:

动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组织:

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器官:

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

以某种组织为主。

如:

心脏、肝脏、脾脏、大脑、肱二头肌

系统:

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并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的多个器官的总和。

例如:

人体的八大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下,八大系统协调配合,共同完成人体复杂的生命活动。

(3).动物比植物多了“系统”这一结构层次。

例题:

4、(09潍坊4)下列结构属于组织的是(d)

A.皮肤B.神经纤维C.肌腱D.唾液腺

第三章生物生活的环境

一、生物圈与栖息地

(一)生物圈

1.生物圈的范围:

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以海平面为准,上达10千米,下达10千米。

2.生物圈中的生物:

a.大气圈中主要有能够飞翔的昆虫和鸟类,以及细菌等微小生物

b.水圈中的生物大多数生活在水面150米以内

c.岩石圈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3.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的条件:

营养物质、水、空气、阳光、适宜的温度、

一定的生存空间

4.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5.保护生物圈,人人有责。

(二)栖息地

1、概念:

在生物圈内,我们把生物实际居住的场所。

2、栖息地的种类:

林地、草地、岩岸、沙滩、淡水溪涧等。

(如孔雀的栖息地、野大豆的栖息地)

3、栖息地的特征:

不同的土壤类型、温度、湿度等。

4、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的主要因素是全球人口数量剧增、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及不合理利用。

二、环境对生物的作用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光、温度、水分、空气等等。

(1)植物和人体内各种物质的运输需要水

(2)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在光下进行,并需要水、二氧化碳作原料

(3)动物、植物的呼吸作用都需要空气中的氧气,也需要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当环境中的几个或者一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就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4)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其他生物的影响。

生物之间的关系:

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生物影响环境,蚯蚓使土壤更加疏松和肥沃。

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应和谐发展。

第二单元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

第一章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一、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

(一)、藻类植物

1、生活环境:

一般生活在水中,只有少数生活在陆地上阴暗潮湿的地方。

2、常见种类:

紫菜、海带、鹿角菜、石莼、马尾藻、裙带菜、石花菜等。

3、主要特征:

(1)结构简单,大多为单细胞个体,少数为多细胞生物;

(2)(多细胞个体)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属于低等植物;

(3)细胞内含有叶绿素、藻红素等多种色素,使得植物体呈绿色、红色、褐色等多种色彩。

(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4)、用单细胞的孢子或配子进行繁殖的低等植物。

4、与人类的关系:

(1)浮游生物和某些鱼类的饵料;

(2)大气中氧气(90%来源于藻类植物)的主要来源;

(3)、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二)苔藓植物

1、生活环境:

大多适于生活在阴湿环境。

2、常见种类:

葫芦藓、地钱等。

3、主要特征:

(1)叶状体,有的已有假根和类似茎、叶的分化,茎、叶和假根中均无输导组织;

(2)用孢子进行繁殖的低等植物。

(三)蕨类植物

1、生活环境:

山间阴暗的地方

2、常见种类:

肾蕨、卷柏、满江红等。

3、主要特征:

(1)有真正的根茎叶,而且分化出了能水分和养料的输导组织,所以体型较大,适应陆地

生活的能力较强。

(2)用孢子繁殖。

4、与人类的关系:

(1)作为绿色食品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如紫萁、蕨等;

(2)作为药用植物,如贯众、卷柏、凤尾蕨等;

(3)作为家禽饲料和无污染、成本低廉的绿肥;

(4)作为指示植物,如芒萁强酸性土壤的指示植物;

(5)作为观赏植物,如卷柏、肾蕨、鹿角蕨等。

(四)种子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特征:

绝大多数依靠种子繁殖,

1、裸子植物:

(1)形态结构特点:

a、种子裸露,只有种子没有果实,故称为裸子植物;

b、个体一般比较高大,根、茎、叶内都有非常发达的输导组织;

c、多年生木本植物,大多数为高大乔木;

d、叶多呈针状或鳞片状,根特别发达,适于干旱环境生活;

(2)常见种类:

松、杉、柏、银杏、铁树等。

(3)与人类的关系:

a、作为药用植物,如银杏等;

b、作为观赏植物,如雪松、铁树等。

2、被子植物:

(1)形态结构特点:

a、种子有果皮包被,故称为被子植物或绿色开花植物;

b、具有真正的花和果实;

(2)常见种类:

李树、桃树、玉米、小麦等。

(3)分布:

生物圈中最高等的植物类群,适应性最强,种类最多,分布极为广泛。

(4)与人类的关系:

a、为人类提供了粮食、蔬菜、水果、花卉、药品、木材等;

b、为人类营造了舒适的生活环境;

c、对于绿化、净化、美化环境,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1.蒸腾作用:

使大量的水分散失

(1)概念:

水分以气体状态从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

(2)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

表皮表皮细胞:

外有角质层,起保护作用

保卫细胞(成对的半月形,内有叶绿体):

控制气孔(气体进出的门户)的开闭

叶肉:

细胞内含叶绿体,叶绿体内有叶绿素

叶脉支持作用

运输作用:

导管输送水和无机盐,筛管运送有机物

(3)场所:

主要通过叶的气孔散失,叶柄和幼嫩的茎上也有少量进行

气孔是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根毛根、茎、叶内的导管气孔

(4)过程:

土壤中的水分根内叶肉细胞大气

(5)意义:

1)降低植物体的温度;

2)促使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

3)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2.植物的蒸腾量:

植物靠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来的水分,绝大多数要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去。

例如:

一株玉米从出苗到结实的一生中,大约要从土壤中吸收200千克的水,但1%真正用于各种生理过程和保留在植物体内,99%的水被蒸腾掉了。

3、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

暗处理目的:

让叶片内的有机物耗尽

遮光照射在黑暗处进行,上下两面要同时遮盖,遮光和不遮光处形成对比

(1)方法步骤摘下叶片

酒精褪色隔水加热,溶解叶绿素,叶片变成黄白色

漂洗干净,滴加碘液,观察结果:

叶片见光的部分遇碘变蓝

(2)结论: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淀粉

2、光合作用

(1)概念: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

(实验(教科书P63--68)

光照

(2)反应式: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

叶绿体

(3)原料:

二氧化碳、水

(4)产物:

有机物(储存着能量)(如:

淀粉)、氧气

(5)场所:

叶绿体

(6)条件:

(7)实质物质的转化:

简单的有机物复杂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

能量的转化:

光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8)意义:

1)为植物自身生长、发育、繁殖提供有机物

2)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基本的食物来源

3)有机物为动植物及人类生活提供所必需的能量来源

4)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超过了自身对氧的需要),维持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3、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间作套种、合理密植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太阳能。

4、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1.概念:

植物体吸收空气中的氧,将体内的有机物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的过程。

2.反应式:

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3.场所:

植物体内所有的活细胞(主要在线粒体内)

4.意义:

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满足生命活动需要,一部分以热的形式散放出去。

5.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粮食储藏、中耕松土、及时排涝

6.外界条件对呼吸作用的影响:

外界条件

影响

生产措施

温度

随温度升高而加强,过高又减弱

储藏蔬菜、水果、粮食时保持低温

水分

随植物含水量的增加而加强

粮食在入仓以前一定要晒干

氧气

在一定浓度内随氧的浓度增加而加强

储藏水果、蔬菜时降低含氧量(如充加氮气)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浓度大时,受到抑制

充加二氧化碳延长水果、蔬菜的储藏时间

7.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的特征。

8、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区别

场所

含叶绿体的细胞

所有活细胞

条件

在光下才能进行

有光无光都能进行

原料

二氧化碳和水

有机物和氧气

产物

有机物和氧气

二氧化碳和水

物质转化

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有机物

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能量转化

将光能转化成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

将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

联系

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物质基础

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

五、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绿色的“能量转化器”

2、自动的“空气净化器”(净化作用见课本p75)

绿色植物不断进行着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又以气体的形式进入大气,这样就使生物圈的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简称碳--氧平衡。

3、天然的“蓄水池”

第二章生物圈中的动物

一、动物的主要类群(环节动物、节肢动物、鱼类、鸟类、哺乳类)

(一)环节动物

1、概念:

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的动物。

2、生活环境:

潮湿的土壤或水中。

3、代表动物:

蚯蚓

4、主要特征:

(1)体形:

长圆柱形,两端尖细,可减少土中钻动时的阻力,适于穴居钻行生活;

(2)身体由许多体节组成;

(3)环带:

靠近身体前端有一节特别大,颜色较浅,且光滑,指环状,是区别蚯蚓前后端的标志。

(4)刚毛:

协助运动;

(5)湿润的体壁:

进行气体交换,完成呼吸。

5、其他代表动物:

水蛭、沙蚕等。

6、与人类的关系:

(1)蚯蚓能疏松土壤,处理有机废物,提高土壤肥力,还是优质的蛋白饲料和食品;

(2)沙蚕是鱼、虾、蟹的饵料。

(二)节肢动物

1、生活环境:

大多数生活在陆地上,少数在海中。

2、代表动物:

蝗虫

3、蝗虫的主要特征:

(1)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

(2)蝗虫的足分为前足、中足、后足,均分节;后足发达,适于跳跃。

(3)蝗虫有前翅和后翅各一对。

前翅革质、狭长,覆盖在后翅上起保护作用;后翅薄膜状,柔软而宽大,适于飞翔。

(4)蝗虫的触角是感觉器官,分节。

4、蝗虫各部分的作用:

(1)蝗虫的触角,具有灵敏的嗅觉和触觉作用。

(2)蝗虫的触角、足和翅的特点,有利于觅食、避敌、觅偶、寻找栖息地等,可以扩大其分布和生活空间,对其生存和繁衍有重要意义。

(3)蝗虫的外骨骼,既保护和支持了内部结构,又能有效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适应陆地生活的原因)。

(4)蝗虫的气门是气体出入身体的门户。

5、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身体分部,躯体、足和触角均分节,体表有外骨骼。

6、其他代表动物:

蜜蜂、虾、蜘蛛、蜈蚣和蝉等。

(3)鱼类

1、生活环境:

有的生活在淡水中,有的生活在海水中。

2、代表动物:

鲫鱼

3、鲫鱼的主要特征:

(1)鲫鱼身体的背面为深灰色,腹面白色,不易被上面和下面的敌害发现,是一种保护色。

(2)身体呈梭形,能减少鱼在水中游动时的阻力。

(3)鲫鱼用鳃呼吸(鳃的结构)。

(4)鲫鱼的脊柱由许多块脊椎骨组成。

(5)鲫鱼有七个鳍;胸鳍、腹鳍各两个,背鳍、尾鳍、臀鳍各一个。

4、鲫鱼鳍的作用:

胸鳍和腹鳍有保持鱼体左右方向平衡的作用;胸鳍还有转换方向的作用;背鳍有保持竖直方向平衡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