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期中检测卷含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55255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4.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期中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教科版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期中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教科版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期中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教科版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期中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教科版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期中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教科版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期中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教科版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期中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教科版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期中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教科版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期中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教科版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期中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教科版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期中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教科版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期中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教科版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期中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教科版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期中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教科版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期中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教科版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期中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教科版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期中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教科版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期中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教科版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期中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教科版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期中检测卷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版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期中检测卷含答案.docx

《教科版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期中检测卷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期中检测卷含答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科版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期中检测卷含答案.docx

教科版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期中检测卷含答案

2018-2019学年上学期三年级期中检测卷

班级:

姓名:

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

90分钟

题序

总分

得分

一、读拼音,写词语。

(6分)

zhīfáng zǔtīng qiánbì

(    )(    )(    )

dǎnliànglántiānyòuxiǎo

(    )(    )(    )

2、给下面的多音字注音。

(6分)

薄()荷华()山相差()

薄()片华()丽出差()

三、反义词对对碰。

(8分)

玲珑剔透—(    )

如愿以偿—(    )

趋炎附势—(    )

颗粒无收—(    )

四、按要求写词语。

(9分)

1.含有反义词的四字词语写三个:

2.含有动物名称的四字词语写三个:

3.AABB式的词语写出三个:

     、     、     

五、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把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里。

(5分)

A.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B.自强不息

C.健步如飞 D.千恩万谢

E.顶天立地 F.奋发向上

1.饥民见黔敖施舍稀粥,对他(  )。

2.面对困难与挫折,我们要(  ),(  ),争取最后的胜利。

3.李爷爷快六旬了,走路依然(  )。

4.爸爸就是一棵(  )的大树,为我们挡风遮雨。

5.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仁人志士,(  ),为人类的正义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六、选择合适的关联词,把它们填在横线上。

(8分)

一……就……  虽然……但是……

不仅……也…… 没有……哪有……

1.铃声  响,同学们  立马就跑出了教室。

2.如果  李时珍跋涉山水,尝遍草药,  药学著作《本草纲目》的问世。

3.他  在校是个好学生,在家   是个孝顺父母的好孩子。

4.她  是全班第一,  一点儿也不骄傲。

七、填空。

(10分)

1.但使龙城飞将在,         。

2.       ,千秋尚凛然。

3.万爱千恩百苦,      。

4.天下兴亡,      。

  

5.王师北定中原日,         。

八、课内阅读。

(6分)

彼得欠他的母亲如下款项:

在她家里的10年幸福生活0芬尼

他10年中的吃喝0芬尼

在他生病时的护理0芬尼

他一直有个慈爱的母亲0芬尼

共计:

0芬尼

小彼得读着读着,感到羞愧万分!

过了一会儿,他怀着一颗怦怦直跳的心,蹑手蹑脚地走近母亲,将小脸蛋藏进了妈妈的怀里,小心翼翼地把那60芬尼塞进了妈妈的围裙口袋里。

1.在括号里填上和合适的词语。

(6分)

例:

(慈爱)的母亲

(    )的母亲 (    )的母亲

(    )的母亲

2.妈妈给小彼得开账单的原因是(  )(2分)

A.跟小彼得开个玩笑。

B.想跟小彼得要报酬。

C.只是想要小彼得明白:

他做的都是应尽的职责,不该索取报酬。

3.文中哪些词体现了小彼得的羞愧、后悔?

请抄在下面。

(4分)

4.小彼得为什么在看完母亲的账单之后,会“蹑手蹑脚地走近母亲,将小脸蛋藏进了妈妈的怀里,小心翼翼地把那60芬尼塞进了妈妈的围裙口袋里”呢?

(4分)

九、课外阅读。

(12分)

小鹿的减法

小鹿住在河边,他要到对岸去,就得走很远的路,从水浅的地方过河。

獐子住在半山腰,他要下山,就得花很多时间才能绕到山脚下。

小鹿想造桥,獐子想铺路。

可是一想,完成这些工作得花整整一年的时间,他们都退却了。

有一天,小鹿终于下定决心,开始造桥了。

他从太阳升起一直忙到月亮出来,累得浑身汗淋淋的。

獐子见了,劝他说:

“别干了,这要花整整一年的时间呢!

小鹿抹抹汗说:

“不,不到一年了,只剩下三百六十四天了!

“可是,我看不出三百六十四天和三百六十五天有多大的区别呀?

”獐子不解地问。

“区别大着呢!

从今天开始,我要坚持做减法了,减去一天,就向成功靠近一步!

”小鹿很坚定地回答。

獐子摇摇头走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小鹿的减法做完了。

他的门前有了一座结实的桥,可以很方便地过河了。

獐子呢,随着岁月的流逝,他感到下山越来越费力了。

“铺路吧!

”獐子有时想,但想到得花一年的时间,他又发愁了。

1.文中画线的句子告诉我们小鹿    (2分)。

2.小鹿开始造桥后一天到晚会做哪些事儿呢?

想一想,写下来。

(3分)

3.“从今天开始,我要坚持做减法,减去一天,就向成功靠近一步!

”这句话中,小鹿说“减去一天”是因为他        ,只要减去      他就成功了。

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只        的小鹿。

(3分)

4.假如造完桥的小鹿和发愁的獐子来到了我们身边,你想对他们分别说些什么呢?

认真想一想,然后把你说想的话写下来。

(4分)

小鹿,

獐子,

十、习作。

(20分)

你喜欢什么成语故事,用自己的话把它写出来和大家共享吧!

参考答案

一、脂肪 祖厅 钱币 胆量 蓝天 幼小

二、bò bó  huà huá  chà chāi

三、呆头呆脑 事与愿违 刚直不阿 五谷丰更

四、1.惊天动地 半信半疑 九死一生

2.狐假虎威 亡羊补牢 如鱼得水

3.安安静静 大大小小 平平安安

五、1.D 2.B F 3.C 4.E 5.A

六、1.一……就…… 2.没有……哪有…… 3.不仅……也…… 4.虽然……但是……

七、1.不教胡马度阴山

2.天地英雄气

3.疼我孰知父母

4.匹夫有责

5.家祭无忘告乃翁

八、1.伟大 无私 慈祥 2.C

3.怦怦直跳 蹑手蹑脚 藏进 小心翼翼 塞进

4.提示:

他感到很羞愧,体会到了妈妈的爱,希望得到妈妈的谅解。

九、1.很辛苦 2.找石头 和水泥 运土 铺桥

3.坚持做减法 惰性 勤勤恳恳、有决心

4.示例:

小鹿,你坚持做减法,终于造好了桥,令人佩服。

獐子,你每天都害怕困难,结果只能一事无成。

十、提示:

先想一想自己知道的成语故事有哪些,选择一个印象最深的理清故事发展脉络,再写下来。

写作要有条理,语句要连贯。

课时达标34

一、(2018·江西师大附中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没文化

[俄]安德烈·马卡罗夫

科利亚·瑟罗耶戈夫继承了一套两居室的房子。

半年前,他的姑妈去世了。

“这是上帝赏给我们的,”妻子说,“因为我们受的折磨。

“你胡说什么!

”科利亚顶了妻子一句,“我们受了什么折磨?

是上帝收去了。

“上帝把她收去了,”妻子也不甘示弱,“可赏赐了我们,就是那套房子,以示公平。

一家三口共居一室,难道不是一种折磨?

”科利亚没有再争辩,公平就公平吧。

半年过去了,失去亲人的哀痛渐渐淡忘,现在科利亚在这套房子里来来回回地踱步,四处打量着,手里拿着一串钥匙,脸上是灿烂的笑容,嘴角都快咧到耳根上去了。

姑妈一生从教,是一个非常有文化修养的女人,仅书就摆满了五个古旧的大书橱。

可她生活非常清贫,只有一个老式圆角冰箱、一台电子管电视机和一台单缸半自动洗衣机。

现在他们要把这些宝贝当垃圾扔掉。

妻子想把这些书也一块扔了,但科利亚没同意。

“我要在整面墙上定做一个漂亮的书柜,”科利亚说,“这样我们家也有藏书了,也有文化气息了,终于像个书香门第了。

他说完,像个孩子似的坐在了这堆书旁。

“没有带图的。

”妻子调侃了一句,就去厨房了。

怎么没有!

科利亚真的找到了几本图画书,小时候姑妈亲自给他读过,有《一只小灰鸭》《小红帽》《一个士兵》等。

这几本书薄薄的,没多少页码。

科利亚突然笑了起来,想起了故事里那个士兵是怎么在一个吝啬的老太太家里用锤子煮粥的。

科利亚把这几本书摞在了一起,心想,给儿子讲是晚了,孙子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有呢。

他挪了挪身子,又翻弄起各种文学典籍。

他拿起一本涅克拉索夫的诗集使劲儿回忆了半天,也就记得在中学教学大纲中有那首《大门前的沉思》。

普希金的诗还算强点儿,《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他零零碎碎地记得几个片段,可也都是两三行而已。

科利亚着实埋怨了一番自己没文化,刚要潜心阅读,填补一下大脑的空白,妻子就喊他把那台洗衣机先拖走扔掉。

他们举家迁入后,科利亚立刻叫来了一位师傅,让他测量了一下墙上要定做的书柜的尺寸,计算了定做费用。

那位师傅很快就给出了预算,但科利亚家的第一笔支出买的却是一台新电视机。

他们选的那台电视机大得简直就像一块电影银幕,于是这些书暂时被挪到另一面墙边去了。

一个月后,妻子又买了一套床具,那套床具实在太宽太大了,这些书只好又换了地方。

又过了一个月,妻子偶然在一个展销会上买到了一套壁柜,带梳妆台,梳妆台镜子上方还安装着一盏镜前灯。

“儿子,”科利亚恳求道,“把书放在你的房间里吧,能占一整面墙,看着多有文化。

“什么?

”儿子把一只耳塞从耳朵里拿出来说,“不行,我这整面墙上就挂一辆自行车。

你还是给我买电子书吧,最好是一部新款的iPad。

儿子说完又把耳塞塞进耳朵,伴着音乐迈着舞步走了。

“怎么搞的!

”科利亚把这些书一摞摞地塞进了电视机对面的角落里,百思不得其解。

“原来我们一家三口在一个房间里都住得下,可现在一整套房子竟然连一本书都放不下了。

老婆!

”他怒吼道,“我们家就不能有点儿文化吗?

“那就看第五频道的文化台吧!

”妻子回敬道。

后来科利亚出差了两个星期。

他回来时,姑妈的那些书已经没了踪影。

他出差的时候,妻子发了一则启事:

“藏书出售,传世经典。

”书当天就被人运走了,而卖书的钱妻子则买了一只小转角沙发,正好摆在了电视机对面。

科利亚只有三本书幸免于难,这三本书一直在他床底下放着,他从来没拿出来过,但名字似乎还记得。

第一本是《鼠疫》,很有哲理,但非常枯燥,一看就犯困,而且作者的名字也很可笑,叫加缪,像白兰地的名字,所以他记住了。

还有一本是爱伦坡的,一位美国作家。

他的故事适合夜里读,比任何一部恐怖片都纯净。

最后一本是幽默作品,叫《三十只狗崽》,是一个叫米哈伊尔的人写的,里面的故事很有意思,但是关于狗的话一句也没有,写的都是形形色色的野蛮人,史前的。

这不难理解,不管是电视,还是互联网,作者写这本书的时候都没有,只有带着一个圆圆的小喇叭的收音机。

科利亚难过了一段时间后又像从前一样该怎么过就怎么过了,不再想什么文化。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在科利亚的妻子看来,他们能够继承姑妈的一套房子是上天给予的补偿,而与姑妈没有任何关系,由此可知她是一个不知感恩的人。

B.小说中的“姑妈”是次要人物,但也是线索人物,她一生从教,是一个非常有文化修养的人,和科利亚夫妇形成鲜明对比。

C.科利亚想把姑妈的书放到儿子的房间,但遭到了儿子的拒绝,儿子追求的是流行,他对传统的纸质书籍是排斥、抵触的。

D.科利亚的妻子最终还是把姑妈留下的书卖掉了,因为在她看来,这些书是没有用的东西,这照应了文章的标题“没文化”。

解析 小说中的“姑妈”不是线索人物。

2.科利亚和他妻子“没文化”体现在哪些方面?

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回答。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作答本题,需从文中找出对科利亚和他妻子“没文化”的相关描写进行整合,如他妻子的调侃“没有带图的”,他“使劲儿回忆了半天……可也都是两三行而已”“书当天就被人运走了”等。

答案 ①从妻子调侃“没有带图的”可知,科利亚平时可能只看一些图画书或书中的插图。

②科利亚拿着诗集回忆了半天也就记得以前上学时学过的一些零碎的片段。

③他家中添了很多家具,却没有地方放一个书柜。

④他们最终把书卖掉了。

★3.本文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

请结合文本并联系现实,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认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从标题“没文化”就可以看出来,文章是在讽刺或批判“不读书,没有文化”的现象。

关于对这种现象的认识,可以先对文章相关内容进行概述,然后联系社会现状进行分析,最后可以结合现实提出希望等。

答案 ①本文反映了社会上的一些人不爱读书、排斥读书、没有文化的现象。

②科利亚家中添置了不少家具,却没有地方放置书柜,最终把继承的书全部卖掉,可见在他们的心中,书是没有价值的东西。

③在当今社会中,很多人是浮躁的,他们静不下心来读书,他们认为读书不能带来经济效益,轻视读书。

这是一种很危险的现象。

要想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就要做有文化的人,就应该爱惜书籍,静下心来多读书。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爱心如同韭菜

余显斌

娘打来电话,问他现在在哪儿。

他轻声说:

“在医院。

娘说:

“知道,听你爹说的。

”娘接着哽咽着说,“儿啊,你怎么能那样,怎么能捐献骨……髓啊?

”显然,娘不理解什么是骨髓,说到这儿,明显地顿了一下。

他忙说:

“娘,没啥。

娘威胁说:

“你不听娘的,娘就死去。

他急了,忙告诉娘,自己不是捐献骨髓,爹听错了,自己是想找人给自己捐献骨髓,自己有病。

娘一听更急了,问清了他所在的医院,和爹当天就打了车,匆匆赶去,在医院看见了他。

他坐在病床上,护士在给他量着血压。

娘一见吓了一跳,问道:

“儿呀,你怎么啦?

他说:

“白血病。

娘不懂什么是白血病,望着他。

他告诉娘,患白血病很难治的。

看娘身子一颤,他忙说,不过,有骨髓配型成功的人愿捐骨髓,自己就有救了。

娘忙说:

“配啊,砸锅卖铁也配啊。

他叹口气,说:

“哪有那么容易的?

两万多人中才有一对配型成功的。

娘坐在那儿,眼睛直了。

他忙摇着手道,不过,自己很幸运,和一个女孩配型成功。

娘眼睛一亮:

“真的?

他再次垂下头,告诉娘,可是对方不愿捐献骨髓。

娘一脸灰白,许久,点点头道:

“是啊,身上的东西,哪一件不是跟眼睛鼻子一样,哪有多余的啊?

多余的也不会长啊,谁又愿捐啊?

爹在旁边嘀咕一声:

“听说,捐骨髓没事的啊!

他沮丧地摇摇头,告诉他们,那个女孩就是不愿捐。

娘试探着问:

“真没事吗?

他说:

“可能是吧,不过,这得问问医生。

正说着,一个医生从旁边匆匆经过,娘忙一把拉住,如抓住救命稻草一般,可怜巴巴地问:

“医生,捐献骨髓对捐献的人有伤害吗?

”医生望望娘摇了摇头。

看娘有些不懂,医生打比方说:

“骨髓就像韭菜,捐了又会长出来的。

”农村里,韭菜不少,剪后生得更快更肥更多。

娘懂了,娘脸上的灰白颜色没了,她想了想,仍拉着医生的手不放:

娘有一个请求,希望医生能帮自己给那个女孩说说。

医生一笑,点头答应了。

四人去了另一间病房,见到了那个女孩。

娘走过去,一把拉住女孩的手。

娘说:

“娃啊,大婶求你了。

娘指着他说:

“我就这一个儿,请你救救他啊。

见女孩不说话,娘猛地想起什么似的,指着医生说:

“医生说了,对你没损害。

如果有损害,这个要求大婶也说不出口啊。

女孩雪白的脸上流下两行泪,望望她,仍没有说话。

娘急了,说:

“娃啊,大婶跪下了。

娘说着,准备跪下来。

女孩忙一把拉住,流着泪说:

“大婶,我才是病人,这位大哥是捐献者啊。

”说着,女孩指指他,对娘说,“求大婶了,救救我。

娘站在那儿,愣住了。

不过,娘马上就明白了怎么回事。

娘拉住女孩的手,打量着女孩毫无血色的脸,许久许久,眼眶红了,对他说:

“去吧,娘不拦你。

娘说:

“出来了,娘煮鸡蛋给你补补身子。

他“哎”了一声,笑着望了医生和女孩一眼,忙向手术室走去。

他知道,他的方法成功了,善良的娘,一旦知道捐献骨髓是怎么回事,一定不会拦他的。

他猜对了。

六个小时后,他捐献了骨髓,走了出来。

爹娘迎上来,仔细打量着他,见他没事,爹一笑,得意地道:

“小子,你答应了爹的,我劝你娘来,你回去可得陪爹喝几盅的。

他一笑,手指一弹,嗒地一响。

娘这才知道,自己被骗来,是他和老头子商量好的,回头瞪了老伴一眼道:

“啥出息?

几盅酒,就让儿子收买了。

”说完,拍着他的手笑笑,得意地道,“我儿捐了骨髓,救了一条人命,救了一个家,娘受一回骗,值啊!

他望着爹娘笑了。

他想,有时,爱心也像韭菜,付出越多,播撒越快越广,不但能传及家人,甚至能传及世界,让每一个人心中都一片碧绿、一片阳光。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D )

A.小说虽只用较少的笔墨来写爹,但爹对情节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爹支持儿子捐献骨髓,为了和儿子喝几盅,还与儿子一起隐瞒真相,骗了娘一回。

B.小说以医生的话“爱心如同韭菜”为题目,不仅形象贴切,通俗易懂,也彰显了本文播撒爱心的主题。

C.小说开头就交代了他在医院,说明他有用装病来让母亲理解他的想法,表明他已决定为患白血病的女孩捐献骨髓。

D.文章在写娘和女孩时都写到了脸色,写娘脸色由“灰白”到“灰白颜色没了”是为了表现娘由失望到希望的心理变化,写女孩脸色主要是表现白血病病症。

解析 A项,“为了和儿子喝几盅,还与儿子一起隐瞒真相”分析不当。

B项,“小说以医生的话‘爱心如同韭菜’为题目”分析不当,这不是医生的话,医生说的是“骨髓就像韭菜,捐了又会长出来的”。

C项,他在医院并不是一开始就要装病,而是后来母亲以死相逼不让他捐骨髓,他才不得不装病。

5.小说中的娘有哪些形象特征?

请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作答本题,要抓住文中对“娘”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来进行分析。

如“配啊,砸锅卖铁也配啊”“娘说着,准备跪下来”,表现了“娘”对儿子的爱;“娘一脸灰白,许久,点点头道:

‘是啊,身上的东西,哪一件不是跟眼睛鼻子一样,哪有多余的啊?

多余的也不会长啊,谁又愿捐啊?

’”“娘拉住女孩的手,打量着女孩毫无血色的脸,许久许久,眼眶红了,对他说:

‘去吧,娘不拦你’”表现了“娘”的善良、通情达理;等等。

答案 ①爱子情深。

怕儿子捐骨髓影响身体;得知儿子“有病”当天打车到医院,砸锅卖铁也要救儿子;为救儿子准备下跪求女孩“捐骨髓”。

②善良淳朴。

知道捐献骨髓没什么损害,才求女孩给儿子“捐骨髓”;得知真相后,看到女孩脸上毫无血色,病情严重,同意儿子捐骨髓。

③通情达理。

知道捐献骨髓是怎么回事,就不阻拦儿子捐献;虽然自己被骗,也不怪丈夫和儿子。

★6.作为儿子的“他”为捐献骨髓对娘采用了欺骗的方式,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作答本题,要回到文本语境,就儿子的“欺骗”行为的目的和结果进行分析探究。

如果认为“不应该”,可从“欺骗”会造成的伤害入手进行分析。

如果认为“欺骗”是善意的,可从“欺骗”的原因的角度来分析。

答案 观点一:

作为儿子的“他”,不应该欺骗娘。

①欺骗说明儿子对母亲不真诚。

②娘为人善良,可以把实情直接告知她,她会同意捐献的。

③欺骗会使母亲误解或因过于担心儿子而着急。

观点二:

作为儿子的“他”,欺骗娘是有原因的。

①母亲不懂捐献骨髓是怎么回事,不能明说。

②儿子担心母亲会坚决反对自己捐献骨髓。

③儿子考虑到母亲的情绪,才采用了欺骗的方式。

第一部分 专题一 考点三

备考必记仓储

易造成误用的近义实词

1.安置:

安放、安排,使人或事物有着落。

着重指使工作、生活等有适当的位置。

安顿:

着重指安排妥当,使有确实的着落。

2.摆脱:

脱离(牵制、束缚、困难等不利的情况)。

解脱:

①佛教用语,摆脱烦恼,得到自在。

②摆脱。

③开脱。

3.包含:

里边含有。

包涵:

客套话,请人原谅。

4.暴发:

①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贬义),如“暴发户”。

②突然发作,如“山洪暴发、流行病暴发、雪崩暴发”。

爆发:

①火山内部的岩浆突然冲破地壳,向四处迸出,如“火山爆发”。

②突然发作;(事变)突然发生,如“爆发革命、爆发战争”。

5.必须:

副词,后跟动词,表示“一定要”。

必需:

动词,表示“一定要有,不可少”。

①可作谓语,如“日用必需品”。

②多作定语,如“必需的素质”,后跟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6.编辑:

主要指对资料或现成的作品进行整理、加工。

编撰:

编纂,撰写。

编纂:

编辑(多指资料较多、篇幅较大的著作)。

7.变换:

指事物的一种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

变幻:

指不规则地改变(多指抽象、概括性事物)。

8.辨别:

根据不同事物的特点,在认识上加以区别,可指具体事物,也可指抽象事物。

鉴别:

侧重于从实际上审定真伪与好坏,使用范围较小,多指具体事物。

9.不力:

不尽力,如“措施不力”。

不利:

没有好处,不顺利,如“出师不利”。

10.不日:

指过不了几天,侧重表示具体日期不确定。

即日:

指当天、近日,最近几天,强调日程已定,语气肯定。

11.长年:

一年到头,整年,如“长年劳作”。

常年:

①终年、长期,如“常年坚持体育活动”。

②平常的年份,如“常年产量不过200斤”。

12.陈规:

过时的、不适用的规章制度,如“陈规陋习”。

成规:

现行或行之已久的规则、方法,如“墨守成规”。

13.出身:

人的早期经历或身份,如“出身于干部家庭”。

出生:

生下来,侧重于自然属性,如“出生于20世纪初”。

14.处世:

泛指在社会上的活动和人际交往,如“处世稳健”“为人处世”。

处事:

指处理事务,如“处事认真,从不马虎”。

15.次序:

先后顺序。

秩序:

有条理、不混乱的情况。

16.伺候:

可用于人,不分地位高低;也可用于牲畜等。

侍候:

服侍,用于对长辈或地位高者。

17.窜改:

指文字上的改动,即对文本、文件、古籍等的改动。

中性词。

篡改:

指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经典、理论、政策等。

贬义词。

 

18.大事:

①重大的事件,重要的事情。

②大力从事。

大势:

事情发展的趋势。

大肆:

毫无顾忌地,多指做坏事。

19.堵塞:

侧重于“堵”,使原来通畅的变得不通畅。

阻塞:

侧重于“阻”,使原来流动的或可以通过的水流、气流、人流、车流等被阻挡住。

20.度过:

用于指时间,如“度过假期”。

渡过:

指由此岸到彼岸,通过,如“渡过大渡河”“渡过难关”。

21.法治:

表示要根据法律来治理国家,如“实行法治”。

法制:

指有关的法律制度,如“健全法制”。

22.反映:

①反射。

②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

③把情况或意见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

反应:

①机体受到刺激而引起的相应活动,如“药物反应”。

②物质相互作用引起的变化,如“化学反应”。

③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为,如“反应如此之快”。

23.妨害:

使受损害,如“妨害健康”“妨害生长”。

妨碍:

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如“妨碍交通”“妨碍政策的实施”。

24.防备:

为应付攻击或避免受害预先做好准备。

防范:

戒备,防备。

25.分辩:

辩白,解释,如“不由分辩”“不和你分辩”。

分辨:

区分,辨别。

26.肤浅:

(学识)浅,(理解)不深。

浮浅:

(思想作风、文章风格)浅薄。

27.扶养:

扶助供养。

晚辈对长辈,或平辈之间,或对残疾人,只能用“扶养”。

抚养:

对年幼者的抚育教养。

28.废止:

指废除,停止实行(法令、制度等)。

废置:

指搁置起来不用。

29.腐败:

指(有机物)腐烂变质,(人)腐化堕落,(社会、制度、机构等)黑暗、混乱。

可指社会行为。

腐化:

指思想行为变坏(多指贪图享乐、生活糜烂),也指使腐化堕落。

强调行为的过程,多指个人行为。

30.功夫:

耗费的时间或精力,一般说的是本领、造诣,也指武术,如“这幅字功夫很深”。

工夫:

一般用来指占用的时间或空闲时间,如“没闲工夫”“我上小学那工夫”。

31.功效:

指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