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手架架在楼板上计算书地下室顶板上及二层楼板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56309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75.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脚手架架在楼板上计算书地下室顶板上及二层楼板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脚手架架在楼板上计算书地下室顶板上及二层楼板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脚手架架在楼板上计算书地下室顶板上及二层楼板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脚手架架在楼板上计算书地下室顶板上及二层楼板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脚手架架在楼板上计算书地下室顶板上及二层楼板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脚手架架在楼板上计算书地下室顶板上及二层楼板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脚手架架在楼板上计算书地下室顶板上及二层楼板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脚手架架在楼板上计算书地下室顶板上及二层楼板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脚手架架在楼板上计算书地下室顶板上及二层楼板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脚手架架在楼板上计算书地下室顶板上及二层楼板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脚手架架在楼板上计算书地下室顶板上及二层楼板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脚手架架在楼板上计算书地下室顶板上及二层楼板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脚手架架在楼板上计算书地下室顶板上及二层楼板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脚手架架在楼板上计算书地下室顶板上及二层楼板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脚手架架在楼板上计算书地下室顶板上及二层楼板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脚手架架在楼板上计算书地下室顶板上及二层楼板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脚手架架在楼板上计算书地下室顶板上及二层楼板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脚手架架在楼板上计算书地下室顶板上及二层楼板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脚手架架在楼板上计算书地下室顶板上及二层楼板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脚手架架在楼板上计算书地下室顶板上及二层楼板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脚手架架在楼板上计算书地下室顶板上及二层楼板上.docx

《脚手架架在楼板上计算书地下室顶板上及二层楼板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脚手架架在楼板上计算书地下室顶板上及二层楼板上.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脚手架架在楼板上计算书地下室顶板上及二层楼板上.docx

脚手架架在楼板上计算书地下室顶板上及二层楼板上

脚手架搭设在地下室顶板上计算书

计算依据:

1、《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一、工程属性

脚手架基础所在楼层数

2

第2层混凝土楼板厚度h2(mm)

250

第1层层高H1(m)

3.8

第1层混凝土楼板厚度h1(mm)

400

楼板的计算单元长度Bl(m)

5.4

楼板的计算单元宽度BC(m)

4

楼盖板配筋信息表

楼层

钢筋位置

配筋量及等级

钢筋面积(mm2)

第2层

X向正筋

HRB400Ф12@150

ASX=753.6

Y向正筋

HRB400Ф12@150

ASY=753.6

X向负筋

HRB400Ф12@150

ASX,=753.6

Y向负筋

HRB400Ф12@150

ASY,=753.6

第1层

X向正筋

HRB400Ф14@150

ASX=1025.7

Y向正筋

HRB400Ф14@150

ASY=1025.7

X向负筋

HRB400Ф14@150

ASX,=1025.7

Y向负筋

HRB400Ф14@150

ASY,=1025.7

二、支架搭设参数

1、模板支架搭设参数

楼层

立杆的纵向间距La(m)

立杆横向间距Lb(m)

立杆步距h(m)

支座周长(m)

1

1.5

1.05

1.8

0.8

2、脚手架搭设参数

脚手架搭设方式

平行短边

脚手架内排立杆离楼板短边距离a1(m)

0.25

立杆排数N

2

立杆底部垫板尺寸(m)【a×b】

0.2×0.2

立杆纵、横向间距(m)【la×lb】

1.6×0.9

设计简图如下:

脚手架楼板_平面图

脚手架楼板_立面图

三、荷载参数

每根立杆传递荷载qk(kN)

30

板上活荷载标准值Qk(kN/m2)

1

钢筋混凝土自重标准值NG1K(kN/m3)

25.1

模板及支架自重标准值NG2K(kN/m2)

0.3

四、各楼层荷载计算

1、第2层荷载计算

钢筋弹性模量Es(N/mm2)

210000

砼弹性模量Ec(N/mm2)

28000

砼的龄期T(天)

28

砼的强度等级

C30

砼的实测抗压强度fc(N/mm2)

30

砼的实测抗拉强度ft(N/mm2)

1.43

脚手架立杆传递荷载标准值:

qk=30kN;

板的短边计算跨度:

l=Bc=4.00m

立杆荷载作用间距:

e=lb=0.90m

立杆底垫板作用面平行于板跨宽度:

bcx=btx+2s+h=a+2s+hi=0.20+0+0.25=0.45m

立杆底垫板作用面垂直于板跨宽度:

bcy=bty+2s+h=b+2s+hi=0.20+0+0.25=0.45m

s为垫板的厚度,此处忽略不计。

当bcx≥bcy,bcy≤0.6*l,bcx≤l时,b=bcy+0.7*l=0.45+0.7*4.00=3.25m

当局部荷载作用在板的非支承边附近,即d

当e

b,=min{b1,,b2,}=1.88m

得:

Mmax=42.00kN.m

板短边等效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

q1=8Mmax/(bl2)=8*42.00/(1.88×4.002)=11.20kN/m2

板的长边计算跨度:

l=Bl=5.4m

立杆荷载作用间距:

e=la=1.60m

立杆底垫板作用面平行于板跨宽度:

bcx=btx+2s+h=b+2s+hi=0.20+0+0.25=0.45m

立杆底垫板作用面垂直于板跨宽度:

bcy=bty+2s+h=a+2s+hi=0.20+0+0.25=0.45m

s为垫板的厚度,此处忽略不计。

当bcx≥bcy,bcy≤0.6*l,bcx≤l时,b=bcy+0.7*l=0.45+0.7*5.40=4.23m

当局部荷载作用在板的非支承边附近,即d

当e

b,=min{b1,,b2,}=1.60m

得:

Mmax=33.27fkN.m

板短边等效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

q2=8Mmax/(bl2)=8*33.27/(1.60×5.402)=5.71kN/m2

故楼板等效均布活荷载:

q=max{q1、q2}=11.20kN/m2

楼盖自重荷载标准值:

g2=h2/1000*NG1K=250/1000*25=6.28

板计算单元活荷载标准值:

q2=q+Qk=11.20+1.00=12.20

2、第1层荷载计算

钢筋弹性模量Es(N/mm2)

210000

砼弹性模量Ec(N/mm2)

28000

砼的龄期T(天)

28

砼的强度等级

C30

砼的实测抗压强度fc(N/mm2)

30

砼的实测抗拉强度ft(N/mm2)

1.43

立杆传递荷载标准值:

q1=NG2K=0.30kN/m2

楼盖自重荷载标准值:

g1=h1/1000*NG1K=400/1000*25=10.04kN/m2

3、各楼层荷载分配

假设层间支架刚度无穷大,则有各层挠度变形相等,即:

P1/(E1h13)=P2/(E2h23)=P3/(E3h33)……则有:

Pi‘=(Ei‘hi‘∑Pi)/(∑(Eihi3))

根据此假设,各层楼盖承受荷载经模板支架分配后的设计值为:

楼层

各楼层混凝土弹性模量Eci(MPa)

各楼层板厚hi(mm)

楼盖自重荷载标准值gi(kN/m2)

立杆传递荷载标准值qi(kN/m2)

分配后各楼层恒载的设计值Gi(kN/m2)

分配后各楼层活载的设计值Qi(kN/2)

2

28000.00

250

6.28

12.20

3.84

3.43

1

28000.00

400

10.04

0.30

15.74

14.07

Gi=1.2(Ecihi3/(Ecihi3+Eci-1hi-13+Eci-2hi-23))(gi+gi-1+gi-2)

Qi=1.4(Ecihi3/(Ecihi3+Eci-1hi-13+Eci-2hi-23))(qi+qi-1+qi-2)

五、板单元内力计算

1、第2层内力计算

脚手架楼板_第2层钢筋布置图

第2层板单元内力计算

板的支撑类型

四边固支

Bc/Bl=4000/5400=0.741

m1

0.03

m2

0.013

m1'

-0.071

m2'

-0.057

四边简支

Bc/Bl=4000/5400=0.741

mq1

0.063

mq2

0.031

第2层板内力计算

荷载组合设计值计算(kN/m2)

Gi

Qi

Gi'=Gi+Qi/2

Gq=Gi+Qi

Qi'=Qi/2

3.842

3.434

5.559

7.276

1.717

内力计算

m1

m2

m1'

m2'

mq1

mq2

ν

Bc

内力值(kN.m)

M1

0.03

0.013

0.063

0.031

0.2

4

4.805

M2

0.03

0.013

0.063

0.031

0.2

4

2.871

M1'

-0.071

0.2

4

-8.232

M2'

-0.057

0.2

4

-6.586

M1=(m1+νm2)Gi'BC2+(mq1+νmq2)Qi'BC2

M1=(m2+νm1)Gi'BC2+(mq2+νmq1)Qi'BC2

M1'=m1'GqBC2

M2'=m2'GqBC2

第2层板正截面承载力验算

依据《工程结构设计原理》板的正截面极限计算公式为:

公式类型

参数剖析

使用条件

Mu=α1αsfcbh02

Mu

板正截面极限承载弯矩

用于单筋截面

α1

截面最大正应力值与混凝土抗压强度fc的比值,低于C50混凝土α1取1.0

αs

截面抵抗矩系数

fc

混凝土抗压强度标准值,参照上述修正系数修改

h0

计算单元截面有效高度,短跨方向取h-20mm,长跨方向取h-30mm,其中h是板厚

Mu=α1αsfcbh02+fy'As'(h0-αs')

fy'

受压区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

用于双筋截面

As'

受压区钢筋总面积

αs'

纵向受压钢筋合力点至受压区边缘的距离默认取20mm

Mu=fyAs(h0-αs')

fy

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

用于双筋截面当χ<2αs'时

As

受拉钢筋总面积

ξ=Asfy/(fcα1bh0)

ξ

ξ---受压区相对高度,ξ=Asfy/(fcα1bh0)

χ=(fyAs-fy'As')/(α1fcb)

χ

混凝土受压区高度

矩形截面受压区高度

As(mm2)

fy(N/mm2)

h0=h-20(mm)

α1

fc(Mpa)

b(mm)

fy'(N/mm2)

As'(mm2)

χ(mm)

αs'

比较

753.982

360

230

1

30

1000

360

753.982

0

20

χ<2αs'

矩形截面相对受压区高度

As(mm2)

fy(N/mm2)

b(mm)

h0=h-20(mm)

fcm(N/mm2)

ζ

753.982

360

1000

230

30

0.039

753.982

360

1000

230

30

0.039

备注

ζ=Asfy/bh0fcm

Mui

α1

αs

fc(N/mm2)

b(mm)

h0(mm)

板正截面极限承载弯矩(kN.m)

Mi(kN.m)

Mu1

1

0.039

30

1000

230

61.893

4.805

Mu2

1

0.039

30

1000

230

61.893

2.871

比较

Mu1>m1

符合要求

Mu2>m2

符合要求

MUi'

fy(N/mm2)

As(mm2)

h0(mm)

αs'(mm)

板正截面极限承载弯矩(kN.m)

Mi'(kN.m)

Mu1'

360

753.982

230

20

-57.001

-8.232

Mu2'

360

753.982

230

20

-57.001

-6.586

比较

Mu1'>m1'

符合要求

Mu2'>m2'

符合要求

2、第1层内力计算

脚手架楼板_第1层钢筋布置图

第1层板单元内力计算

板的支撑类型

四边固支

Bc/Bl=4000/5400=0.741

m1

0.03

m2

0.013

m1'

-0.071

m2'

-0.057

四边简支

Bc/Bl=4000/5400=0.741

mq1

0.063

mq2

0.031

第1层板内力计算

荷载组合设计值计算(kN/m2)

Gi

Qi

Gi'=Gi+Qi/2

Gq=Gi+Qi

Qi'=Qi/2

15.736

14.066

22.769

29.802

7.033

内力计算

m1

m2

m1'

m2'

mq1

mq2

ν

Bc

内力值(kN.m)

M1

0.03

0.013

0.063

0.031

0.2

4

19.681

M2

0.03

0.013

0.063

0.031

0.2

4

11.758

M1'

-0.071

0.2

4

-33.717

M2'

-0.057

0.2

4

-26.974

M1=(m1+νm2)Gi'BC2+(mq1+νmq2)Qi'BC2

M1=(m2+νm1)Gi'BC2+(mq2+νmq1)Qi'BC2

M1'=m1'GqBC2

M2'=m2'GqBC2

第1层板正截面承载力验算

矩形截面受压区高度

As(mm2)

fy(N/mm2)

h0=h-20(mm)

α1

fc(Mpa)

b(mm)

fy'(N/mm2)

As'(mm2)

χ(mm)

αs'

比较

1026.254

360

380

1

30

1000

360

1026.254

0

20

χ<2αs'

矩形截面相对受压区高度

As(mm2)

fy(N/mm2)

b(mm)

h0=h-20(mm)

fcm(N/mm2)

ζ

1026.254

360

1000

380

30

0.032

1026.254

360

1000

380

30

0.032

备注

ζ=Asfy/bh0fcm

Mui

α1

αs

fc(N/mm2)

b(mm)

h0(mm)

板正截面极限承载弯矩(kN.m)

Mi(kN.m)

Mu1

1

0.03

30

1000

380

129.96

19.681

Mu2

1

0.03

30

1000

380

129.96

11.758

比较

Mu1>m1

符合要求

Mu2>m2

符合要求

MUi'

fy(N/mm2)

As(mm2)

h0(mm)

αs'(mm)

板正截面极限承载弯矩(kN.m)

Mi'(kN.m)

Mu1'

360

1026.254

380

20

-133.002

-33.717

Mu2'

360

1026.254

380

20

-133.002

-26.974

比较

Mu1'>m1'

符合要求

Mu2'>m2'

符合要求

六、楼板裂缝验算

1、本结构按压弯构件进行计算

公式

参数剖析

使用条件

ωmax=αcrψσsk[1.9c+0.08d/(νρte)]/Es

d

钢筋的直径

最大裂缝宽度验算

As

纵向受力拉钢筋的截面面积

Mk

按荷载短期效应组合计算的弯矩值

c

最外层纵向受拉钢筋外边缘至受拉区底边的距离(㎜):

当c<20时,取c=20,当c>65时,取c=65

ftk

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标准

αcr

构件的受力特征系数,综合了前述若干考虑,轴心受拉构件取2.7,受弯、偏心受压取2.1,偏心受拉取2.4;

ν

纵向受力钢筋表面特征系数,对于带肋钢筋取1.0,对于光面钢筋取0.7;

Es

钢筋的弹性模量

ρte=As/Ate

ρte

按有效受拉混凝土截面面积计算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

在最大裂缝宽度计算中,当ρte<0.01,时取ρte=0.01

ψ=1.1-0.65ftk/(ρteσsk)

ψ

裂缝间纵向受拉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在计算中,ψ<0.2时,取ψ=0.2;当ψ>1.0时,取ψ=1.0.对于直接承受重荷载的构件,取ψ=1.0

Ate=0.5bh+(bf–b)hf

Ate

有效受拉混凝土截面面积;对于轴心受拉构件,取构件截面面积

对于受弯、偏心受压和偏心受拉构件

Ate=0.5bh

矩形截面

σsk=Mk/(Asηh0),

h0=h-(c+d/2)

σsk

裂缝处钢筋应力

2、最大裂缝宽度计算

楼层

αcr

ψ

c(mm)

d(mm)

σsk

ν

ρte

Es(N/mm2)

ωmax(mm)

第2层

2.1

0.2

20

12

32.7

1

0.01

210000

0.009

第1层

2.1

0.2

20

14

59.096

1

0.01

210000

0.018

比较

第2层ωmax/0.3<1

符合要求

第1层ωmax/0.3<1

符合要求

七、楼板抗冲切验算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规定,受冲切承载力应满足下式

公式

参数剖析

F=(0.7βhft+0.15σpc,m)ηumh0

Fl

局部荷载设计值或集中反力设计值

βh

截面高度影响系数:

当h≤800mm时,取βh=1.0;当h≥2000mm时,取βh=0.9;中间线性插入取用。

ft

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

σpc,m

临界面周长上两个方向混凝土有效预压应力按长度的加权平均值,其值控制在1.0-3.5N/㎜2范围内

um

临界截面周长:

距离局部荷载或集中反力作用面积周边h0/2处板垂直截面的最不利周长。

h0

截面有效高度,取两个配筋方向的截面有效高度的平均值

η=min(η1,η2)

η1=0.4+1.2/βs,

η2=0.5+as×h0/4Um

η1

局部荷载或集中反力作用面积形状的影响系数

η2

临界截面周长与板截面有效高度之比的影响系数

βs

局部荷载或集中反力作用面积为矩形时的长边与短边尺寸比较,βs不宜大于4:

当βs<2时取βs=2,当面积为圆形时,取βs=2

as

板柱结构类型的影响系数:

对中柱,取as=40,对边柱,取as=30:

对角柱,取as=20

说明

在本工程计算中为了安全和简化计算起见,不考虑上式中σpc,m之值,将其取为0,作为板承载能力安全储备,

承载力计算

楼层

F=0.7βhftηumh0

F1

βh

ft

η

um

h0

F

第2层

1

1.43

1

0.8

230

184.184

10.477

第1层

1

1.43

1

0.8

380

304.304

46.938

比较

第2层F/F1≥1

符合要求

第1层F/F1≥1

符合要求

 

脚手架搭设在二层楼板上计算书

计算依据:

1、《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一、工程属性

脚手架基础所在楼层数

2

第2层混凝土楼板厚度h2(mm)

120

第1层层高H1(m)

3

第1层混凝土楼板厚度h1(mm)

800

楼板的计算单元长度Bl(m)

5.1

楼板的计算单元宽度BC(m)

4

楼盖板配筋信息表

楼层

钢筋位置

配筋量及等级

钢筋面积(mm2)

第2层

X向正筋

HRB400Ф10@150

ASX=523.3

Y向正筋

HRB400Ф8@150

ASY=334.9

X向负筋

HRB400Ф8@150

ASX,=334.9

Y向负筋

HRB400Ф8@150

ASY,=334.9

第1层

X向正筋

HRB400Ф18@100

ASX=2543.4

Y向正筋

HRB400Ф8@200

ASY=251.2

X向负筋

HRB400Ф18@100

ASX,=2543.4

Y向负筋

HRB400Ф8@200

ASY,=251.2

二、支架搭设参数

1、模板支架搭设参数

楼层

立杆的纵向间距La(m)

立杆横向间距Lb(m)

立杆步距h(m)

支座周长(m)

1

0.9

0.9

1.5

0.8

2、脚手架搭设参数

脚手架搭设方式

平行长边

脚手架内排立杆离楼板长边距离a1(m)

0.25

立杆排数N

2

立杆底部垫板尺寸(m)【a×b】

0.2×0.2

立杆纵、横向间距(m)【la×lb】

1.6×0.9

设计简图如下:

脚手架楼板_平面图

三、荷载参数

每根立杆传递荷载qk(kN)

30

板上活荷载标准值Qk(kN/m2)

1

钢筋混凝土自重标准值NG1K(kN/m3)

25.1

模板及支架自重标准值NG2K(kN/m2)

0.3

四、各楼层荷载计算

1、第2层荷载计算

钢筋弹性模量Es(N/mm2)

210000

砼弹性模量Ec(N/mm2)

28000

砼的龄期T(天)

28

砼的强度等级

C25

砼的实测抗压强度fc(N/mm2)

25

砼的实测抗拉强度ft(N/mm2)

1.27

脚手架立杆传递荷载标准值:

qk=30kN;

板的短边计算跨度:

l=Bc=4.00m

立杆荷载作用间距:

e=la=1.60m

立杆底垫板作用面平行于板跨宽度:

bcx=btx+2s+h=b+2s+hi=0.20+0+0.12=0.32m

立杆底垫板作用面垂直于板跨宽度:

bcy=bty+2s+h=a+2s+hi=0.20+0+0.12=0.32m

s为垫板的厚度,此处忽略不计。

当bcx≥bcy,bcy≤0.6*l,bcx≤l时,b=bcy+0.7*l=0.32+0.7*4.00=3.12m

当局部荷载作用在板的非支承边附近,即d

当e

b,=min{b1,,b2,}=1.60m

得:

Mmax=29.82kN.m

板短边等效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

q1=8Mmax/(bl2)=8*29.82/(1.60×4.002)=9.32kN/m2

板的长边计算跨度:

l=Bl=5.1m

立杆荷载作用间距:

e=lb=0.90m

立杆底垫板作用面平行于板跨宽度:

bcx=btx+2s+h=a+2s+hi=0.20+0+0.12=0.32m

立杆底垫板作用面垂直于板跨宽度:

bcy=bty+2s+h=b+2s+hi=0.20+0+0.12=0.32m

s为垫板的厚度,此处忽略不计。

当bcx≥bcy,bcy≤0.6*l,bcx≤l时,b=bcy+0.7*l=0.32+0.7*5.10=3.89m

当局部荷载作用在板的非支承边附近,即d

当e

b,=min{b1,,b2,}=2.20m

得:

Mmax=56.61fkN.m

板短边等效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

q2=8Mmax/(bl2)=8*56.61/(2.20×5.102)=7.93kN/m2

故楼板等效均布活荷载:

q=max{q1、q2}=9.32kN/m2

楼盖自重荷载标准值:

g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