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25规划设计基础复习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58657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68.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6225规划设计基础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06225规划设计基础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06225规划设计基础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06225规划设计基础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06225规划设计基础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06225规划设计基础复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06225规划设计基础复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06225规划设计基础复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06225规划设计基础复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06225规划设计基础复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06225规划设计基础复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06225规划设计基础复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06225规划设计基础复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06225规划设计基础复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06225规划设计基础复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06225规划设计基础复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06225规划设计基础复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06225规划设计基础复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6225规划设计基础复习题.docx

《06225规划设计基础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6225规划设计基础复习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06225规划设计基础复习题.docx

06225规划设计基础复习题

规划设计基础(06225)复习题

考试题型及题量:

1.

单项选择题:

1X10=10分

2.

多项选择题:

2X5=10分

3.

判断改错题:

2X5=10分

4.

简答题:

5X2=10分

5.

实作题:

1X60=60分

不考

早节:

第四早、

第七章

一般考核章节:

第六章、第九章其余重点考核章节

一、单项选择题:

1、(A)是一个城市中住房集中,并设有一定数量及相应规模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公用设施的地区,是一个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为居民提供居住、游憩和日常生活服务的社区。

A、居住区B、居住小区C、居住组团D、住宅街坊

2、(B)指由城市道路或自然界线(河流等)划分的、具有一定规模并不为城市交通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地段,小区内设有整套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基层服务设施和公共绿地。

A、居住区B、居住小区C、居住组团D、住宅街坊

3、(B)由若干居住组团组成,是构成居住区的一个单位。

A、居住区B、居住小区C、居住组团D、住宅街坊

4、(C)指由若干栋住宅组合而成的,并不为小区道路穿越的地块,内设为居民服务的最基本的管理服务设施和庭院。

A、居住区B、居住小区C、居住组团D、住宅街坊

5、(C)是构成居住小区的基本单位

A、居住区B、居住小区C、居住组团D、住宅街坊

6(D)是由城市道路或居住区道路划分,用地大小不定,无固定规模的住

8、(A)规模介于单栋住宅和居住小区之间,服务设施则因规模和环境而异,是一种适合于现有城市道路网(特别是旧城区)的住宅区形式。

A、住宅群落B、居住小区C、居住组团D、住宅街坊

9、居住区、居住小区和居住组团的用地规模主要是以一般的(D)为基础来确定的。

A、人口规模B、土地面积C、容积率D、多层住宅区

10、(A)是居住区、居住小区和居住组团划分以及各类设施配套的重要依据。

A、人口规模B、土地面积C、容积率D、多层住宅区

11、高层高密度的住宅区的用地规模将分别相应地(A),低层低密度的住宅

A、频率和人口规模B、效果和人口数量C、配置水平和人口素质D、方向

分布和人口

15、邻里关系是一种以(A)为基础,包括文化、价值观念等的社会关系

A、社会道德B、小区规划要求C、地缘关系D、相互交往

16、邻里单位形成的基础是(B)

、相互交往

D、居民生活需求

A、社会道德B、邻里关系C、地缘关系D

17、邻里单位提出的原则是对(D)的反映。

A、社会道德B、小区规划要求C、地缘关系

18、住宅分别以不同的(A)规模要求配置相应等级的服务、通路、绿地与场地设施。

A、居住人口B、人口密度C、容积率D、建筑面积

19、按通路的空间位置和服务人口以及相应的道路宽度,住宅区道路可分为(C)级。

A、二B、三C、四D、五

20、住宅区的公共建筑以及相应的公共服务设施均与其所(C)相对应。

A、建筑面积B、占地面积C、服务的人口D、地理位置

21、住宅区的公共建筑以及相应的公共服务设施要求按“(B)”设置与布局,即所谓的“公建配建”。

A、分片B、分级C、分区D、分档

22、现代社区应该从(B)出发,全方位地改善和提高住区的可居住性。

A、生活品味B、生活品质C、生活方便D、生活成本

23、(D)是社区维持维护和改善发展的基础。

A、社区生活保障系统B、社区育才与就业系统C、社区交流与参与系统D、社区运营系统

24、社区运营系统存在的基础在于住户和管理者的(A)。

A、互利B、互助C、互惠D、沟通

25、(A)是社区运营系统的核心问题。

A、经济问题B、财务问题C、社会问题D、发展问题

26、在住宅区规划中充分地考虑如何(A)是社区发展原则的基本核心内容。

A、适应与满足人的需求B、建设社区文明C、发展社区文化D、建立完

善的服务

27、(A)是住宅区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

A、适应与满足人的需求B、建设社区文明C、发展社区文化D、建立完善的服务

28、美国社会学家马斯洛在《机动与个性》一书中提出了“需求等级”学说,把人的需要由低级到高级分成(C)层次。

A、三个B、四个C、五个D、六个

29、从(A)出发,住宅区规划应该充分考虑居住环境的适居性、识别性与归属性以及营造具有文化与活力的人文环境。

A、满足人的需求B、建设社区文明C、发展社区文化D、建立完善的服务

30、居住环境具备识别性与归属感的两个重要要素是(B)。

A、场所与空间B、场所与特征C、分区与特征D、分区与空间

31、住宅区的生态优化原则提出的背景是全球化的(B)战略。

A、科教兴国B、可持续发展C、跨越式发展D、生态经济

32、共享要求住宅区规划设计应该在设施选择上注意类型、项目、标准和消费费用的(A)。

A、大众化B、普通化C、个性化D、一体化

33、共享要求住宅区规划设计应该在设施布局上注意(A)。

A、均衡性与选择性B、均衡性与整体性C、选择性与整体性D、整体性与到位程度

34、共享要求住宅区规划设计应该在服务方式与管理机制上注意(D)。

A、均衡性与选择性B、均衡性与整体性C、选择性与整体性D、整体性与到位程度

35、(A)是实现社区景象共享原则的重要前提,()是实现社区景象共享原则的目的。

C、“组景”、“取景”D、“取景”、

A、“组景”、“入景”B、“入景”、“组景”“入景”

36、公众参与是住宅区全体居民共同参与(A)的保证机制和重要过程。

A、社区事务B、社区安全C、社区文明D、社区卫生

37、住宅区规划设计的过程是一个力求不断实现规划目标的过程,其间决定是否能够或有效地实现规划目标的重要因素是(B)。

A、规划的布局B、规划的结构C、规划的整体化D、规划的可转换性

38、在住宅区规划考虑的基本因素中,(A)是一项重要的量化控制指标,它对居住环境的品质以及规划结构的空间与布局形态有着根本的影响。

A、居住密度B、人口密度C、建筑面积密度D、建筑密度

39、一般而言,越接近市中心的住宅区其居住密度(A),土地资源越紧张的

城市其住宅区的居住密度(A),环境质量标准越高的住宅区其居住密度(A)。

A、越高、越高、越小B、越小、越高、越高C、越高、越小、越小D越小、越小、越高

40、在居住密度较高的住宅区其住宅用地的比重应该相对(),在居住密度较小的住宅区其住宅用地的比重可以相对(C)。

A、较小、较小B、较大、较大C、较小、较大D、

较大、较小

41.我国住宅建筑日照标准是以作为计算起点是(C)

A.底层地面B•顶层屋顶C•底层窗台D•顶屋阳台

42、住宅区的生活空间可以划分为(C)个层次。

A、二B、三C、四D、五

43、(A)是人对空间产生归属认同性的基本心理反映,也是住宅区生活空间层次划分的基础。

A、领域感B、层次感C、立体感D、区域感

44、在住宅区规划结构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由规划的基本要求表现出来的结构的(A)。

A、规律性和可转换性B、规律性与整体性C、整体性与可转换性D、可转换性与系统性

45.在住宅区规划中充分地考虑如何(A)是社区发展原则的基本核心内容。

A、适应与满足人的需求B、建设社区文明C、发展社区文化D建立完善的服务

46、(A)要求对象的内容或元素完整全面。

A、整体性B、系统性C、规律性D、可转换性

47、(B)要求对象的内容或元素在整体上具有相互的关联。

A、整体性B、系统性C、规律性D、可转换性

48、(C)要求系统间具有相互作用的基本关系。

A、整体性B、系统性C、规律性D、可转换性

49、(D)要求在基本关系的作用下具有构成各种具体结构的机能。

A、整体性B、系统性C、规律性D、可转换性

50、(B)则要求能够用图形、图表或公式来表现出研究对象的结构特征和内在关系。

A、整体性B、图式表现性C、规律性D、可转换性

51、住宅区规划设计所考虑的空间问题,主要侧重于研究(A),研究如何通

过()的构筑营造一个适居的居住环境。

A、外部空间、外部空间B、内部空间、内部空间C、外部空间、内部空间D、内部空间、外部空间

52、下列不属于外部空间的形成的限定方式的是(D)。

A、围合B、占领C、占领间的联系D、延展

53、在住宅区的外部空间中,(A)是采用最多的限定和形成外部空间的方式。

A、围合B、占领C、占领间的联系D、延展

54、下列不属于规划设计着意塑造的、供居民活动使用的积极空间是(D)。

A、住宅院落空间B、住宅群落空间C住宅区公共街区空间D住宅区边缘空间

55、(D)是一些在某些情况下不可避免地形成的消极空间。

A、住宅院落空间B、住宅群落空间C、住宅区公共街区空间D、住宅区边缘空间

56、一般情况下,在住宅院落空间的构筑上较多地运用(A)的空间限定方式。

A、围合B、实体占领空间的扩张联系C、占领D、延展

57、在住宅群落空间和由点状或塔状住宅限定的住宅院落空间的构筑中,较多地运用(B)来进行空间限定。

A、围合B、实体占领空间的扩张联系C、占领D、延展

58、围合空间形成的关键在(B)。

A、立体B、平面C、点D、线

59、在立体上,围合空间的比例则关系到空间的心理感受,(A)的D/H会

而(A)的D/H会使

使人感觉不稳定甚至失去空间在平面上构筑的围合性,人压抑。

60、越是完整的空间形态其围合感(A)。

A、越强B、越弱C、不变D、没关系

61、一般来说,住宅区的外部空间的D/H在(B)之间为宜

A、1至2B、1至3C、2至3D、2至4

62、下列属于住宅建设强度方面的指标是(D)

A.住宅区绿化率B.住宅质量标准C.土地级差地租D.住宅区容积63、衡量居住区绿化标准的是(D)

A.每居民平均占有多少平方米绿地面积和整个居住区用地的绿化覆盖率

B.每居民平均占有多少平方米绿地面积

C.整个居住区用地的绿化覆盖率

D.整个居住区绿地占总用地面积的百分比二、多项选择题

1、住宅区是城市中在空间上相对独立的各种类型和各种规模的生活居住用地的统称,它包括(ABCDE)等。

A、居住区B、居住小区C、居住组团D、住宅街坊E、住宅群落

2、住宅区的组成内容包括(ABCDE)。

A、住宅B、相关的通路、绿地C、相关的商业、服务、教育、活动、道路

D居民相互间的邻里关系E、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

3、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提出的形成社区的条件包括(ABCD)。

A、有一定的社会关系B、在一定地域内相对独立C、有比较完善的公共

服务设施D、有相近的文化、价值认同感E、较亲密的地缘关系

4、住宅区一般均由(ABCD)几大用地组成。

A、住宅用地B、公共服务设施用地C、道路停车用地D、公共绿地E、场地

5、住宅区一般均由(ABCDE)几大系统组成。

A、住宅B、公共建筑C、道路交通设施D、绿地E、场地

6、按通路的空间位置和服务人口以及相应的道路宽度,住宅区道路可分为

(ABCD)。

A、宅间路E、组团路C、小区路D、居住区道路E、过境

道路

7、住宅区的绿地系统包括(ABCDE)等。

A、公共绿地B、宅间宅旁绿地C、道路绿地D、专用绿地E、防护绿地

8、住宅区的户外活动场地包括(ABC)等。

A、幼儿和儿童游戏场地B、青少年活动场地C、老人健身与活动场地D、停车场E、道路

9、社区的构成系统可分为(ABCD)几大系统。

A、生活保障B、育才就业C、交流参与D、运营E、社会活

10、生活保障系统包含有(ABCD日以及基础设施供应保障等。

A、基本服务保证B、通行条件保证C、义务教育保障D、住房保障E、环卫保障

11、住宅区规划设计应该遵循(ABC)的总体原则。

A、社区发展B、生态优化C、共享社区D、适居性E、安全性

12、住宅区规划设计中需要考虑的主要内容有(ABCDE)。

A、适应与满足人的需求B、建设社区文明C、发展社区文化

D建立完善的服务E、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

13、美国社会学家马斯洛在《机动与个性》一书中提出了“需求等级”学说,把人的需要由低级到高级分成(ABCDE)。

A、生理的需要B、安全的需要C、爱与归属的需要D尊重的需要E、自我实现的需要

14、从满足人的需求出发,住宅区规划应该充分考虑居住环境的(ABCE)。

A、适居性B、识别性C、归属性D、方便性E、营造具有文化与活力的人文环境

15、(ABCD)是住宅区适居性的基本物质性内容。

A、快捷B、卫生C、安全D、方便E、舒适

16、在住宅区物质空间环境的识别性方面,可以考虑的要素有(ABCDE)等。

A、建筑的风格B、空间的尺度C、绿化的配置D、街道的线型E、空间的格局

17、住宅区规划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全体居民对住宅区的财富的公平共享,包括

(ABCD)。

A、共享设施B、共享服务C、共享景象D、公平参与E、公平分担

18、公众参与包括(ABCD)等社区事务内容。

A、居民参与社区管理B、社区发展决策C社区后续建设D社区信息交流E、

社区卫生

19、结构的基本性质包括(ABCDE)。

A、整体性B、系统性C、规律性D、可转换性E、图

式表现性

20、一般情况下,将住宅区的构成要素划归为(ABCD)。

A、用地B、设施C、空间D、景观E、

配置

21、用地配置包含(ABCDE)几部分的数量以及比例,它反映了一个住宅区的某些重要的特征。

A、住宅建筑用地B、公共服务设施用地C、道路与停车设施用地D、公共绿

地E、其他用地

22、一个具体的住宅区用地配置的确定应该考虑住宅区的(ABCDE)等多方面

的因素。

A、职能侧重B、居住密度C、土地利用方式和效益D、社区生活E、户外环境质量和地方特点

23、住宅区规划考虑的基本因素有(ABCDE)。

A、居住密度B、人口密度C、人均用地D、建筑密度E、建

筑面积密度

24影响住宅朝向的因素有(ABCDE)

A.日照时间B.太阳辐射强度C.日照间距D.常年主导风向E•地形

25、住宅区的设施包括(ABCDE和市政设施六大类。

A、公共服务设施B、道路与停车设施C、教育设施D绿地与户外活动场地E、

管理设施

26、衡量居住密度的指标有(ABCDE)

A、人口密度B、人均用地C、建筑密度D、建筑面积密度E、容积率27、围合空间根据其平面上围合的程度可分为(ABC)几类。

A、强围合B、部分围合C、弱围合D、全围合E、界限围合

28、外部空间的构成要素可分为(AB)构成要素。

A、基本B、辅助C、基础D、全围合E、界限围合

29、住宅区居民的生活活动一般可分为(ABC)。

A、个性B、社会性C、必要性D、群体性E、生活性

30、(AB)是构筑有层次的空间的关键。

A、空间的围合程度B、各层次空间的衔接点的处理C、必要性D、社会性E、个性

31、交通方式按采用的交通工具分为(ABC)三种。

A.机动车交通B.非机动车交通C.步行交通D.其他交通工具

32.居住区公共绿地是指居住区内居民公共使用的绿化用地,包含(BD)

A.小学绿地B.林荫道C.各种道路的行道树D.居住区公园E.宅旁宅间绿

33、下列属于住宅区环境指标的有(BE)

A.绿地率B.人均绿化面积C.户室比D.人口密度E.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34.住宅区的绿地具有哪几种主要功能(ACD)

A.使用功能B.美化功能C.生态功能D.景观功能E.隔离功能

三、判断题

1、住宅区的各类系统不是一个孤立的系统。

V

2、居住组团是构成居住小区的基本单位。

V

3、住宅区是城市中生活居住用地的总称。

X住宅区是城市中在空间上相对独立的各种类型和各种规模的生活居住用地的

统称。

4、邻里关系是一种包括文化、价值观念等的社会关系。

V

5、住宅群落规模介于单栋住宅和居住小区之间。

V

6社区指一定地域内人们相互间的一种亲密的社会关系(即人际关系)°V

7、“组景”是实现社区景象共享原则的重要前提,“入景”是实现社区景象共享原则的目的。

V

8、共享既要求大众化,又要求适居性。

V

9、社区的信息交流是公众参与的重要条件。

V

10、住宅区规划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全体居民对住宅区的财富的公平共享。

V

11、住宅区的生态优化原则提出的背景是全球化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V

12、场所与特征是居住环境具备识别性与归属感的两个重要因素。

V

13、居住密度的高低取决于土地价值和土地资源的状况,生活环境质量的定位以及对城市型生活氛围的营造。

V

14、住宅区的空间可分为户内空间、户外空间。

V

15、整体性要求对象的内容或元素完整全面。

V

16、系统性要求对象的内容或元素在整体上具有相互的关联。

V

17、规律性要求系统间具有相互作用的基本关系。

V

18、可转换性要求在基本关系的作用下具有构成各种具体结构的机能。

V

19、图式表现性则要求能够用图形、图表或公式来表现出研究对象的结构特征和内在关系。

V

20、一般认为,一种使人感到亲切舒适并适宜生活的街道空间的D/H为1。

V

21、一般认为D/H大于4的空间会使人感觉是一个广场或庭院。

V

22、在传统的街道中,D/H为1的街道空间比例一般均属于住宅街区中的生活性街道。

V

23、一般一个城市感觉亲切的外部空间距离为20—25米。

V

24、一个能够观察人行为的最大距离一般是150—200米,所以,住宅区中低等级的街道(或道路)其直线段一般也不宜大于这个距离。

V

25、整体空间组织首先应以住宅区整体的空间与景观规划结构为基础。

V

26、住宅区公共建筑及其群体的布局应更多地考虑住宅区重点区域和节点的形

成。

V

27.住宅区的景观体系主要由住宅与住宅群体景观、公共绿地和场地空间系统、道路景观几部分组成。

X

住宅区的景观体系主要由住宅和住宅群体景观、公共建筑与公共建筑群体景观、绿地景观和道路景观组成

28、各个住宅群落的布局应该以构筑住宅区的开放空间和景观体系为原则。

V

四、简答题

1、何谓邻里单位?

它分为那几个层次?

邻里关系是一种以社会道德为基础,包括文化、价值观念等的社会关系。

它不同于亲缘或血缘关系。

邻里关系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

邻里间知姓名和家庭概况,每天碰面接触的自觉帮助型;第二层次:

邻里间见面打招呼,但不一定知其姓名和愿意帮助型;第三层次:

住户彼此偶尔见面但认为他或他们是属于自己社区一部分的应该帮助型。

2、何谓邻里关系?

形成邻里关系的原则有哪些?

邻里单位是社区的一种类型,一定意义上说邻里单位是社区的一个最小单位。

邻里单位形成的基础是邻里关系,提出的原则是对居民生活需求的反映。

形成邻里单位的原则有:

(1)城市交通不穿越邻里单位,内部车行、人行道路分开设置;

(2)保证充分的绿化,使各类住宅都有充分的日照、通风和庭院;(3)设置日常生活必须的服务设施,每个邻里单位有一所小学;(4)保持原有地形地貌和自然景色,建筑物自由布置。

3、怎样布局公共服务设施?

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宜根据其设置规模、服务对象、服务时间和服务内容等方面的服务特性在平面上或空间上组合布置。

商业设施和服务设施宜相对集中布置在住宅区的出入口处,文化娱乐设施宜分散布置在住宅区内或集中布置在住宅区的中心,为老人和住宅区居民进行综合性社区活动的设施宜安排在住宅区内较为

重要与近便的位置。

4、怎样布局教育设施?

各类教育设施应安排在住宅区内部,与住宅区的步行和绿地系统相联系,并宜接近住宅区的中心位置。

中小学的位置应考虑噪声影响、服务范围以及出入口位置等因素,避免对住宅区内居民的日常生活和正常通行带来干扰。

5、怎样布局绿地?

住宅区绿地的布局应以达到环境与景观共享、自然与人工共融为目标,充分考虑住宅区生态建设方面的要求,充分考虑保持和利用自然的地形地貌,发挥其最大的效益。

住宅区的绿地布局系统宜贯通整个住宅区的各个具有相应公共性质的户外空间,并尽可能地通达至住宅。

绿地布局应与住宅区的步行游憩布局结合并将住宅区的户外活动场地纳入其中。

绿地系统不宜被车行道路过多地分隔或穿越,也不宜与车行系统重合。

6、怎样布局户外活动场?

各类户外活动场地应与住宅区的步行和绿地系统紧密联系或结合,其位置和通路应具有良好的通达性。

幼儿和儿童活动场地应接近住宅并易于监护,青少年活动场地应避免其对居民正常生活的影响,老人活动场地宜相对集中。

7、怎样布局停车设施?

各类停车设施的布局既应依据居民出行的方便程度进行安排,也应该从保证住宅区的安静安全和生态环境的角度来考虑。

居民的非机动车停车宜尽可能的安排在室内,并接近自家单元,可以以一个住宅组群、250-300辆为单位集中设置。

居民的机动车停车宜考虑以安排在室内为主,并在相对集中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接近自家单元;晚间路边停车的方式可以考虑作为居民私车停放的辅助方式之一。

公交站点应接近住宅区的人行主要出入口。

8、围合空间有何特点?

围合的空间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1)围合的空间具有很强的地段感和私密性;

(2)围合的空间易于限定空间界限和提供监视;(3)围合的空间可以减少破坏行为;(4)围合的空间可以增进居民之间的交往和提供户外活动场所。

9、住宅建筑群体空间组合应该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住宅建筑群体空间组合应该考虑三方面的因素:

(1)构筑适宜在其中进行各类户外生活活动的空间环境;

(2)满足住户户内的基本生理和物理要求,满足住宅间基本的安全和心理要求;(3)形成良好而富有特征的景观。

10、住宅区噪声的防治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进行?

答:

住宅区噪声的防治可以从住宅区的选址、区内外道路与交通的合理组织、区内噪声源相对集中以及通过绿化和建筑的合理布置等方面来进行

11、建筑自然通风效果有关的因素有哪些?

与建筑自然通风效果有关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于建筑本身而言,

有建筑的高度、进深、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