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园林与风水.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58725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58.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徽州园林与风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徽州园林与风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徽州园林与风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徽州园林与风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徽州园林与风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徽州园林与风水.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徽州园林与风水.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徽州园林与风水.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徽州园林与风水.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徽州园林与风水.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徽州园林与风水.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徽州园林与风水.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徽州园林与风水.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徽州园林与风水.docx

《徽州园林与风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徽州园林与风水.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徽州园林与风水.docx

徽州园林与风水

徽州园林与风水

摘要:

“风水理论”的宗旨在于“审慎周密地考察自然环境,顺应自然,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而臻于天时、地利、人和诸吉咸备,达到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

关键词:

徽州风水园林徽商

一,关于风水

一,风水学说,是中国在东方世界的独创,是土生土长的一门学说,至今已远播西方,影响遍及全球。

它的理念方法涵盖所及,均非今天一般科技所比,其预测性和应验性所示的某种神奇性,并非一时之功,是以被西方视为神秘文化。

风水学并非现代科学概念的专科,而是集天文学,地理学,环境学,建筑学,规划学,园林学,伦理学,预测学,人体学,美学于一体,综合性极高的一门学问。

风水学堪称天地之学,也称“堪舆学”,涉及的范围很广。

风水学既是一种民族传统文化,也是一门严谨的科学,有其特有的规定和理论,有其特定的仪器和操作技术。

历代传统城市规划设计都有风水规范,各地聚落及民居,都可见风水的约定俗成,其中鲁班尺,门公尺,罗盘等仪器及理论口诀,皆承启作用。

中国历代县志编修,必有堪舆篇的章节。

然而对于风水学研究,历代各地观点,技法不尽一致,此类学术分支,技法分歧在所难免。

中国祖先凭着肉眼凡身的直觉,觉察到宇宙天地创造生灵,颐养万物有一种神秘力量,并将它称之为“气”。

风水的最高指导原则来源于《易经》,所以风水也称易学堪舆。

风水学研究路歧枝多,梳理匪易,如何接轨于现代科学并充实完善,摒弃糟粕,对现代建设做出贡献,为人民造福,这才应该是现代研究者的目的。

中国古代人居环境理论源于风水学:

中国社会从远古的茹毛饮血时代走进文明的夏商周“三代”,占卜文化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首先是官方的朝政大事,包括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以及外交活动中,必须先占卦问卜而后行,这是当时的一项国家礼仪制度。

其次,普通百姓在日常的一切活动中,包括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生老病死、农耕渔猎等等,都要占卜吉凶,无所不卦。

所以,占卜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文化。

居住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之一,人类进人文明时代以后,便十分关注居住条件和环境。

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在创造居住条件和选择居住环境时,不仅靠直观的感觉,而且依据占卜文化作指导,于是,便产生了风水学。

中华祖先从野蛮进人文明的过程中,居住质量的提高,往往是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在穴居、巢居阶段,处于为保证生存而选择有利居住的条件和环境的原始状态。

随着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提升,人们已不满足于以起码的生存需求为标准选择居住条件和环境,而是较自觉地选择并建造更有利于生活前景的居住条件与环境。

“八卦以象告,交象以情言,刚柔杂居,而吉凶可见矣。

”(《易经·系辞下》)因而,占卜文化中自然而然地分离出专属选择有利于生存和发展前景的居住场所的理论—风水学。

中国的风水学大约可以追溯到伏羲氏以“八卦定吉凶”(《易经·系辞上》)的时代。

但有文字或文物记载的风水学,最早见诸于殷商时期。

在中国历史上,风水学的称谓繁多,诸如地理、阴阳、卜宅、图宅、相宅、形法、青囊、青乌、堪舆等等。

阴阳,最早见于《易经》乾卦:

“潜龙勿用,阳气潜藏。

”(《易经·乾卦》)坤卦:

“象曰:

履霜坚冰,阴始凝也。

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易经·坤卦》)但这里说的“风水阴阳”,还只是普遍意义上的吉凶判断标准。

阴阳成为专指吉凶的术语,一般以为从《诗经》开始。

《诗经·大雅·公刘》曰:

“笃公刘,逝彼百泉,瞻彼溥原,乃险南冈,乃靓于京。

”“既溥既长,既景乃岗。

相其阴阳,观其流泉。

”而后来统称为风水,则始于晋代风水家郭璞所著《葬经》,强调选择居住环境或建造宫廷居室,聚气藏风为吉:

“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

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

”可见,风水学的主要功用,是按照“趋吉避凶”原则,对人居环境的选址定向提供依据。

尽管“趋吉避凶”主要体现人的心理取向,缺乏科学依据,有较浓的迷信成分,但却说明了风水说已经与居住环境相联系的事实。

在我国浩繁的文化典册中,有关风水学的书籍占有相当的比重,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风水学作为人居环境理论也伴随了我国古代文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成为中国古代选择和营造人居环境的主要理论根据和指导原则。

二、风水释意

风水学实际上是地理学,气象学,生态学,规划学和建筑学的一种综合的自然科学,亦是生者与死者之所处与宇宙气息中的地气相合的艺术。

今天人们所说的“风水”,一般认为语出晋人郭璞《葬经》谓:

“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

又云:

“深浅得乘,风水自成”。

具体说它是关于“理”,“数”,“气”,“形”的理论体系,即:

1.万物都处在一个天地相应的体系中,古代中国人很早就发现太阳,太阴(月亮),二十八星宿及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之规律。

在把天象当作世界的真实观念下,宋代的朱熹把其发展成为一套完整的哲学体系,制约万物的是“理”,它以一定的规则,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运动。

2.宇宙天体的存在和显现,时空交错,类型各异,它们能够和谐共存是由于处在适当的位置,有着一定的量和轨迹,使各种相互作用达到平衡,这被归结为“数”。

3.遵循“理”在一定“数”的平衡中,推动世界形成并作为一切存在物生命过程的能量,而且互相影响,这被称为“气”。

4.“理”,“数”,“气”都不是可以直接看到的,而大地上的一切事物则以其外在形象潜在的反映着理,数,气,通过天地的对应比较,可以发现其“形”,从中把握一定“理”和“数”之下的“气”的作用。

对自然平衡的破坏将受到“气”的报复

三、风水学说的特点

1.聚居地风水

对人类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聚居地的生活环境,其好坏对人类的体质和智力发展均有重大影响。

风水学非常注重这一点,如“阳宅十书”曰:

“卜其兆宅者,卜其地之美恶也,地之美者,则神灵安,子孙昌盛,若培其根而枝茂盛……择之不精,则必有水泉,蝼蚁,地风之属,以贼其内,使其形神不安,而

子孙亦有死类绝灭之忧!

”气候之好坏,水土的美恶,的确对人类各方面影响巨大。

所以自然条件好的地区“子孙昌盛”也在情理之中。

科学研究表明:

良好的环境可使大脑效率提高15%至35%。

譬如明代的江南地区,山明水色的自然景观,丰厚湿润的水土气候,孕育了众多的文人志士,这除了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因素,不能不与江南清秀的自然环境有关。

风水选择聚居地环境的方法,不外乎对于地形地貌,水源,水质,气候,土质,植被,景观氛围进行综合考虑,再加上社会方面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因素而载定。

对于其中的禁忌之说大多是附会而并不占主流。

2.住宅(阳宅)风水

住宅在风水学中分阳宅(活人居住的住宅)与阴宅(即陵墓,坟墓,为死人居住之所)。

现代统计的资料表明,人一生中有一半以上的时间是在住宅即家中度过,住宅本身及环境的好坏与人的日常生活和健康关系极大,所以自古以来,住宅便倍受人们的重视。

风水家认为:

“宅者,人之本。

人以宅为家,居若安,既家代昌盛。

若不安,则门族衰微。

”传统住宅设计受风水观念影响颇重,一方面表现在对取得好的日照,通风和布局,重视物质实利功能;另一方面则受九宫八卦,东西四宅等迷信的说法影响追求一种不健康的心理要求。

古为今鉴,如何创造现代住宅的各种有利条件,设计宜人的住宅为今人和后人造福是我们应当掌握的知识。

现在所说的住宅物质功能方面的问题恰是风水学对住宅影响最大的问题。

从风水学来说,住宅也有形法和理法两大系统。

阳宅形法的范围主要涉及以下四个方面:

(1)住宅室外环境;

(2)住宅外部形态;(3)住宅内部形态;(4)住宅尺度与比例。

阳宅“形法”上的基本观点,历代都没有太大的差异。

明清多用形法的主要依据,如:

《阳宅十书》,《阳宅全心集》,以及明代的《鲁班营造正式》和清代形法的《鲁班经》。

前者是有关选址和规划的书籍,为堪舆家所掌握和运用;后者多涉及建筑的构造及施工为匠师所用。

阳宅风水学说中既有科学内容又有文化糟粕。

传统风水应用于实践,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住宅设计之要求。

对待风水学中的科学成分,我们要继承,并把其纳入科学的设计方法之中;而对待糟粕,可谓茶余饭后之笑谈。

3.陵墓风水(阴宅风水)

墓葬,其源于灵魂观念的产生,这大约在原始社会中期就已经开始。

按风水的说法死人灵魂并不孤立存在,他们可以行鬼神之变,干预人间生活。

一家之主坟墓的风水,会影响一家人的命运;而一国之君的陵墓风水就会影响整个国家的命运。

《易经·灵辞》曰: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

葬之中野,不封不树。

”远古时代,殡葬简易,中国春秋时代,孔子大力提倡“孝道”。

厚葬之风大盛,从此,历代不衰,并逐渐

形成一套礼制。

古代的风水选址除了重视生态与实际功能外,还是一门艺术。

其对环境景观的组织也是十分重视的。

所以,在风水观中,也常常包含着一种追求优美的赏心悦目的自然和人为环境的思想。

由风水引起的中国陵墓选址环境的确是不但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也给予了人们精神方面的慰藉。

阴宅风水以帝王之陵墓风水最为讲究。

由于我国历史上封建社会时间长,加之风水的盛行,所以历代帝王的陵墓占地之大,建筑规模及耗费之巨达到了惊人的程度。

四、风水学说的借鉴与批判

对于风水学说之所以褒贬不一,流传数千年而不衰,都是因为其本身就具有科学与迷信二重性的缘故。

在古代中国,儒家思想一直是人们行为准则的主导思想,儒家排斥风水荫应之说,历史上一些进步思想家也对风水中的糟粕迷信进行了无情的抨击。

同样在今日我们重新评判风水学时,应本着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肯定和利用他的科学成分,批判和抛弃他的迷信成分,这才是一种正确对待风水学的态度。

风水学本身具有古代科学和封建迷信并存这一特点,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

一是风水学对古人建筑环境的选址和设计经验的总结具有科学性;二是堪舆术的礼制化为儒学所同化;三是有着以神学为基础的禁忌,荫护等迷信思想。

基于对自然环境的依赖和受哲学观念的支配,古人在城市,村落,寺观和住宅选址中取得了不少好的经验,为人们创造和获得富裕生活制定了物质条件,所以国人素有“人杰地灵”之说。

当然,风水学中也有不少禁忌迷信内容,过去也有许多从事堪舆风水的人,就是依靠玩弄阴阳把戏,利用人的心理骗取钱财的。

他们只不过是将原本朴素辨证学说,如阴阳五行,八卦九宫等中的附会类比为论断推理的依据,但简单的类比与推理并不是真理,急于寻找神秘心理的人,由于其心理已倾向神学观念,故往往忽略中计。

在古代由于科学水平尚不发达,在人们的观念中总习惯于用必然论来解释周围千百万化的事物成因,把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偶然关系看作为必然联系,这正是星相和面相,堪舆术所利用的方法之一。

古人在自然界神秘力量面前,总有一种畏惧的心理,对鬼神的畏惧和依赖心理,正是堪舆风水流行于民间的根本原因。

在科学如此发展的今天,我们既不能因其有科学成分就全部继承下来,也不能因其有迷信成分就完全加以排除,而应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分析评判,发扬光大它的科学成分,批判摒弃其迷信成分为今日研究,保护传统建筑文化遗产,古为今用,为提高人们的建筑科学认识水平做出有益的工作。

二,关于园林

  从迷信自然、索取自然开始,到破坏自然、保护自然,到回归自然的今天;从茹毛饮血、树栖穴息开始到捕鱼狩猎、采集聚落,直至建立了城市、公园的今天,人类经历了漫长悠久的岁月。

而作为世界文明古国的中国,在这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了璀璨的文化,谱写了光辉的史诗,也造就了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的中国自然式园林。

中国园林从殷周时期的“囿”起源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它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受到了来自博大的华夏传统文化多方面的影响。

中国园林“崇尚自然,师法自然”,以“乘物以游心”的方式,追求一种“天人合一”的意境。

它将建筑、山水、诗歌、绘画、雕刻等多种表现形式融为一体,以其悠远的意境,使人的心灵与自然相忘相化。

它融合了时间空间因素,让人在“咫尺之内,觉万里之遥”。

这种独特的创作风格,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徽州地处安徽南部,位于皖、浙、赣三省的交界处。

徽州人多地少,所以徽州人大都外出经商。

至明清时代,徽商称雄江南,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以及对生活休憩的较高要求使得徽商在客居地和徽州老家建造了大量的园林。

徽派园林在开始时有着较为明显的杭州园林的痕迹。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显现出自己的特点。

徽州园林的一大特色就是师法自然,即根据地理环境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依山者靠山采形,傍水者就水取势。

徽州园林的空间比较小,但徽州居民通常运用置于前庭、后院或者楼两侧的庭院巧妙地设置一些布局紧凑、充满诗情画意的庭园小品。

徽州园林大都处于偏远宁静的乡村之间,乡民们观赏着园林,品味着田园风光,有着“天人合一”的独特享受。

徽州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青松翠竹、花木山石、绿嶂遮目、碧水映帘,等为徽州所独有,园林中所借之景乃他方所绝无。

同时,因营造方法、造园材料、花木品种的不同以及生活习俗、文化风情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徽派园林艺术。

更由于徽商重视诗书礼仪,有着较高的文化水平和审美情趣,徽州园林在徽商的影响下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徽州园林显现了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浓郁的文化氛围。

徽州的山水美,为它师法自然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徽州文化的底蕴深厚,为徽派园林的构建提供了奇思妙想;徽商的经济实力强大,为徽派园林的构建提供了强大的经济后盾。

徽州园林的设计因借鉴于文学和绘画,景观富于诗情画意。

园林的布局构景,犹如诗歌的抑扬回转,具有节奏感。

从一个景区走向另一个景区,由封闭到开敞,再由峰回路转到柳暗花明;又如采用章回小说中的隐喻、一波三折等手法,引向主景高潮,又嘎然而止,使人产生一种余音绕梁的意境情趣。

徽州到处都富有园林化的意境,徽州园林建筑的外貌恬淡而清秀,有着非凡的审美趣味,无不在向世人展示着园林的意境美。

三,徽州园林与风水

园林作为人诗意栖居的载体,“相地”最为重要,只有“相地合宜”,才能“构园得体”,而风水则是园林相地的重要内容。

风水是在中国的土地上生长发育起来的一种传统文化,剔除其中的迷信成分,在一定意义上它反映了我国古人对地质地理、生态景观、建筑等领域的综合认识和传统观念,所以有的学者认为“风水术实际上是集地质地理学、生态学、景观学、建筑学、伦理学、美学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系统性很强的古代建筑规划设计理论。

“风水理论”的宗旨在于“审慎周密地考察自然环境,顺应自然,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而臻于天时、地利、人和诸吉咸备,达到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

”“风水理论中包含着显著的美学成分和深刻哲理,中国传统建筑同自然环境完美和谐地有机结合而美不胜收,皆可据以得到说明”。

风水理论作为对地质、水文、日照、风向、气候、景观等一系列自然环境因素评价的准绳,不仅直接影响到徽州古村落的选址、规划和建筑布局,其内涵的中国传统自然观、美学观深刻影响了徽派园林特别是徽派水口园林的的形成、营构。

一:

风水思想的理想环境观与徽州园林的理想环境的契合

风水视自然为有机的生命,注重人与自然的有机联系及交互感应,重视“水”、“土”、“风”、“气”。

风水思想中的理想的村落环境,应该有好的气场,“钟天地之灵气”、“感日月之精光”,追求“藏风”、“聚气”之地,其外化的表现就是发脉耸峙、起伏逶迤、重峦叠嶂、林壑优美、山环水抱、左侍右卫的“山川吉秀“之地。

徽州的古村落在选址和规划时,遵从风水思想,往往选择“枕山、环水、面屏”的理想模式。

徽州《弯里裴氏宗谱》中记载“鹤山之阳黟北之胜地也,面亭子而朝印山,美景胜致,目不给赏,前有溪,清波环其室,后有树,葱茏荫其居,悠然而虚,渊然而静,⋯⋯惟裴氏相其宜度其原,卜筑于是。

徽州人还将风水术用于庭院宅第。

例如作为徽州庭院重要组成部分的天井,在风水学说中就被认为与“财禄”紧密相关,《相宅经纂》卷三云:

“凡第宅内厅外厅,皆以天井为明堂、财禄之所……横阔一丈,则直长四、五尺乃宜也,深至五、六寸而又洁净乃宜也,房前天井太狭致黑,亦忌太阔散气。

宜聚合内栋之水,必从外栋天井中出,不然八字分流,谓之无神。

必会于吉方,总放出口,始不散乱。

”虽然天井主要起到采光、通风,延伸空间,沟通宅内外,蓄存积水的功用,但在徽州人的眼里,更多的还是将之视为财富蓄积不外流的象征。

天井明沟上的石板地漏图案雕成古钱形,寓意从地漏漏下的雨水全是财气之水,仍然留在家中。

直到今天,收藏界还将“古钱”雅称作“古泉”即为此理。

再如住宅的门也大有讲究,《相宅经纂》卷一曰:

“宅之吉凶全在大门……宅之受气于门,犹人之受气于口也。

”所以,我们看到徽商宅第大门一般不朝正南开,这是因为在“五行”说中,南向属火,火克金,不吉利。

而由于徽州地区群山环抱,只有西南山脉处有缺口,利于导纳吉气,故大门多数选择西南向。

此外,徽州明清时期所建民居,大多是大门朝北。

原来古徽人的居住习惯有许多禁忌。

汉代就流行着“商家门不宜南向,征家门不宜北向”的说法。

究其原因,据五行说法:

商属金,南方属火,火克金,不吉利;征属火,北方属水,水克火,也不吉利。

徽州明清时期,徽商鼎盛,他们一旦发了财,就回乡做屋,为图吉利,大门自不朝南,皆形成朝北居。

至今徽州仍保留有数以万计的朝北古民居。

不仅如此,徽州人对墓地阴宅的风水同样重视。

埋葬先人时,如吴翟《茗洲吴氏家典》卷五所云:

“既择年、月、日、时,又择山水形势,以为子孙贫富、贵贱、贤愚、寿夭尽系于此。

”理学大师朱熹也倍加强调墓地选址的重要性,认为“择之不精,地之不吉”,则“子孙亦有死亡灭绝之忧,甚可畏也”。

他与夫人的合葬地就是他生前亲自选定的,称“龙归后塘”。

他对婺源家乡的祖墓,也很重视其风水,一旦发现墓地“风”强,立即在周围种下二十株杉树。

二:

风水思想丰富了水口地带的空间景观要素

在风水思想的理想模式中,“水口”在村落的空间结构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水口”本意是指一村之水流入和流出的地方。

“山水之气以水而运”。

水不仅关系到气,更是财源和吉利的象征。

作为一村之水流入和流出的关隘的水口,特别是出水口,关系到整个村庄、整个宗族的财运,所以其形势尤为重要。

它在徽州村落建设中是一项重要设施,对绿化和生态环境优化有着典型意义。

风水思想丰富了水口地带的空间景观要素。

如绩溪县的冯村“自元代开族以来隅庐豹隐,尚未能大而光也。

后世奉堪舆之说,因地制宜,辟其墙围于安仁桥之上,像应天门;筑其台榭于理仁桥之下,像应地户。

非徒以便犁园,实为六厅(族分六支,支各有厅)关键之防也。

所以天门开,地户闭,上通奸国之德,下是泄漏之机。

其物阜而丁繁者,一时称极盛焉。

”这冯村的“天门”、“地户”之设,便界定了整个村落的外部区域,再衬以四周的龟、蛇、狮、象等几座山,狮象守天门,龟蛇守地户,极为强烈地烘托出村落的安全感。

是见水口在村落建设以及表达吉凶观念的风水理论中都是极为重要的。

它的建筑和对于在水口位置上进行绿化就有了

典型的“障空补缺”意义。

风水认为水即是财富之气,为了留住财气,在选中好的水口位置上,最常见的是以桥为主作“关锁”,辅以亭、堤、塘、树等镇物。

如休宁古林:

“……东流出水口桥,建亭其上以扼要冲,而下注方塘,以入大溪为村中一大水口,桥之东有长堤,绵亘里许,上有古松树十株。

四,徽州园林与徽商

一、徽州园林与徽商

园林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抒发情感、隐居城市最直接的精神场所,自然也就成为有着较高品位的徽商在经营生意赚取大量利润后所追慕的对象。

经济状况对园林发展的影响造园是一项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活动。

纵览园林发展史,不难发现园林兴盛的时代也是社会安定,经济发达的时代。

由于徽州所处地缘优势,明清时期徽商崛起,区域经济异常繁荣,文化教育发达,富商、地主、士绅云集,徽州表现出与其他偏僻农村异样情形。

有利的条件使山乡徽州易于向繁华城市学习,造园亦然。

只不过徽州园林在向苏杭扬都市园林学习时,依然保留了徽州园林的乡土个性,其突出特征就是村落水口园林和居室庭园。

徽州园林被称为是徽商的后花园和商人退休归隐的居住之处。

一方面,为了满足他们娱乐、休闲、居住、社交活动的需求,徽商大动土木,修建了许多著名园林。

他们借助这种无声的语言光宗耀祖、提高身价,实现自身价值;另一方面,基于商场交际应酬的需要,园林也成了不可或缺的交际舞台。

闲暇之时,徽商往往会在园林中举行诗文之会,自娱自乐。

园林成为反映徽商财力及人生观、价值观的有力物证。

有着浓厚乡土观念的徽商将很大一笔资金投入到家乡的建设之中,直接推动了徽州园林的兴盛。

可见,徽州园林的发展和徽商是密不可分的。

徽商有文化、有品位,又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更好的促进了文化的兴盛。

二、徽州园林依托徽州文化

历史悠久的徽州孕育出了灿烂的徽州文化。

徽州文化是徽州人民所创造出的一种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徽州文化在不同的层面和领域中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流派,如新安理学、徽派朴学、新安画

派、徽派版画、徽派篆刻、徽剧、徽商、徽派建筑、徽州"四雕"、徽州茶道、徽州方言等等,这些或多或少地对徽州园林的设计产生了一定影响,在一定条件下指导着徽州园林的发展。

也就是说,徽州园林是依托于徽州文化的。

(一)徽州园林与新安理学

在中国思想史上,理学曾起过重大的影响,在新安的传播和影响尤为深,世人称之为“新安理学”。

徽州作为“程朱桑梓之邦”,程朱所倡导的封建伦理道德便成为人们躬身力行的道德规范。

徽州园林的造园思想也受到理学观念的影响,融入了儒家伦理的有序、沉稳、静谧的精神。

徽州园林中的池塘多为半圆、矩形等几何形态,与宅第共有同一轴线,规矩、有法度;新安理学以伦理道德为哲学核心,注重教化功能,从书院园林的兴盛中就可以看出这一点;无论是庭园小院还是村落环境,其设计思想都是一样的,都是把万化之“形”统一到“天理”之中。

在徽州园林的建筑中也能感受到新安理学的气息门楣、窗棂以及家具上的木雕都表现出忠、孝、节、义的思想。

(二)徽州园林与新安画派

徽州文化中的新安画派影响了徽州园林的设计。

新安画派产生于明末清初时期,是一种由徽州籍画家为主的以黄山、白岳及徽州山水为创作主题的画派,这种画派的画风以清逸简淡为主,意境趋于悠远冷峻。

徽州园林在布局、造型、装饰和色彩的处理上也是按照新安画派的构图、用色来设计的。

新安画派构图的一个主要原则就是,讲究节奏的错落有致,在动静之间、远近之间、清晰与苍茫之间的相互关系上别具一格。

从渐江的一幅《秋柳孤棹图轴》中就可以看出这一点:

一座巨大的山石作为画面的主体,主峰居中,小山辅以左侧。

画家运用了三段式的构图法,画面下部的树很自然地向右偏出一角,就像一

个小女孩羞涩地用扇子遮住脸但又好奇地探头张望的样子,给原本沉寂而又呆板的画面增添了几分生动。

徽州园林的总体布局受到了此画派构图的影响,合理地安排了建筑物的位置;充分地利用了周围的山水,与周围的山川秋壑融为一体;合理地处理了山水以及山水和建筑物之间疏密的关系,各个实体单元之间疏密相称、错落有致、有较强的节奏感。

走进徽州园林就仿佛在欣赏着新安画派的作品。

(三)徽派版画中的园林图景

明代中期兴起于徽州的一个版画流派被称为徽派版画。

徽派版画来自于刻书,万历至清顺治年间为徽派版画的鼎盛时期。

徽派版画是以白描手法造型,显得典雅静穆,抒情气息浓厚。

《环翠堂园景图》在中国版画界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这幅版画是集徽派的版画、徽州的民俗与徽派园林为一体的经典之作。

它是根据汪廷讷的园子而

绘刻的。

汪廷讷是徽州休宁人,经商成功后在家乡建造了一座庞大的园林,称为“坐隐园”。

《翠堂园景图》就是按照这个园林创作出的版画。

版画共分45段,描绘了“坐隐园”正门前的外景、内景和后门的自然环境,还特意描绘了“坐隐园”的主建筑凭萝阁和环翠

堂,以及环翠堂后园的景色、主人亲朋好友的舒适生活;图中也有许多的路亭、花草树木、盆景等。

全图描绘了整个园林的全景以及园外附近的湖光山色、风土民情和徽州园林建筑,通过线条粗细、曲直、疏密的运用来表现景物的远近、体积、空间和质量的关系。

人在山中走,如在画中行,每时每刻都可以领略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