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专业实习报告精选.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2360200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8.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质专业实习报告精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地质专业实习报告精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地质专业实习报告精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地质专业实习报告精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地质专业实习报告精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地质专业实习报告精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地质专业实习报告精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地质专业实习报告精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地质专业实习报告精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地质专业实习报告精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地质专业实习报告精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地质专业实习报告精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地质专业实习报告精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地质专业实习报告精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地质专业实习报告精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地质专业实习报告精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地质专业实习报告精选.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地质专业实习报告精选.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地质专业实习报告精选.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地质专业实习报告精选.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质专业实习报告精选.docx

《地质专业实习报告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专业实习报告精选.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质专业实习报告精选.docx

地质专业实习报告七篇

  一、实习目的:

1.稳固课堂所学的根本理论,联系现场实际,验证和拓宽视野,培养和实际工作能力。

  2.掌握流水的地质作用对岩石的影响及冲刷形成河谷的过程。

  3.了解三大岩石的形成过程,区分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产生时代、结构、产状、形成原因及现象等。

  4.学习运用罗盘仪测岩石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5.用流水地质作用分析秀峰深谷和河谷地貌的形成过程。

并了解溶洞的形成原因。

  6.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掌握野外的操作技能和编写实习报告的能力,总结此次实习与我们所学专业的相关联系。

  二、实习内容:

这学期我们土木专业进行了为期两天半的庐山地质实习,第一天上午我们到达了那里并安排好了住宿,下午一点我们出发到秀峰观察其地质概况。

第二天上午到海汇镇水库观察其地质概况和沉积物,并学习罗盘的使用,下午便去三叠泉观察沉积岩的形成以及庐山的形成,最后一天沿路返回观察狮子洞的溶岩现象,然后去了采石场。

通过这次野外实习,我们进一步加固和加深了课堂里学过的理论知识,而且我们还能用工程地质观点分析实际问题和观察能力。

在实习中,观察分析褶皱、断裂特征,学会了识别分析河流地质作用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明确了工程地质的地位以及与工程建设紧密结合的治学思想。

  三、实习路线:

秀峰龙潭-秀峰卧龙桥-海汇镇水库-三叠泉-狮子洞-隘口马头山庄

  四、庐山及其概况:

庐山,雄峙于长江南岸,兀立于鄱阳湖西北。

庐山、长江、鄱阳湖三位一体的奇妙结合,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出具有突出价值的地质地貌景观。

在地貌学上,庐山称为“地垒式断块山〞。

它在10亿年前就开始了它的开展史,它记录了地球的地壳演变史,它承载过地球曾发生的那一次次惊心动魄的巨变。

  庐山是由北东——南西向断裂作用上升而成的断块山,平面形态呈肾形,中部宽而向东北和西南逐渐收窄,长20多公里,最宽10多公里,最顶峰为汉阳峰,高1474米。

山体内的褶皱、断层和单斜构造地貌都很明显。

此外,还有尚在争论中的第四纪山岳冰川地貌。

六十多年前,地质学家李四光经过反复考察和研究,认定庐山第四纪时发生屡次冰川,并命名为:

鄱阳冰期、鄱阳—大姑间冰期、大姑冰期、大姑—庐山间冰期、庐山冰期,为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学奠定了坚实的根底。

  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东经115度52分——116度零8分,北纬29度26分——29度41分,面积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500平方公里。

北濒一泻千里的长江,南襟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险峻与秀丽刚柔相济,素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

  在整个的庐山地区,存在着两大主要的断层:

泉断层〔鄱阳湖一带〕下降,形成盆地,即为鄱阳湖;莲花洞断层〔九江一带〕下降,形成了九江盆地。

鄱阳湖即为断陷盆地。

  〔一〕秀峰龙潭20xx年4月20日下午我们来到了整个实习的第一站——秀峰龙潭。

  老师告诉我们整个庐山以石英砂岩为主,但这里是火成岩中的花岗岩。

花岗岩后期被岩浆侵入形成的。

花岗岩,形成于株罗纪燕山运动的产物。

分布规律:

沿庐山东麓条带分布,北面海汇→秀峰→温泉,顺庐山东麓的一条断层带侵入上来的。

温泉断层是庐山和鄱阳湖向的断层。

上盘:

鄱阳湖平原下降。

下盘:

庐山上升。

五老峰断层崖。

花岗岩中剪切节理,暗色的为黑云母;浅色为石英和长石。

  下一站我们来到了青玉峡,它是典型v型沟谷,地壳上升强烈,流水侵蚀强烈。

山上升,水下切,即形成了光滑的磨石,冲石,和浴石等,也形成了现在的秀峰的深谷。

  卸荷裂隙〔发生在硬和脆的岩石当中〕:

平行斜坡坡面,沟谷回弹产生的。

  龙潭的形成是水流和地壳运动的综合作用结果。

水流的侵蚀、搬运、沉积按方向分可以分为向下和侧向,按成因有:

速度冲刷,细小颗粒磨蚀,可溶性岩的溶蚀。

下蚀使河床变深,一般在河流上游,侧蚀使河弯曲,一般在河流下游。

  在那我们还看到了张节理,由张力引起,裂面宽,不长,不光滑,不宽。

  〔二〕秀峰卧龙桥逆着秀峰的主溪流而上的,我们来到了卧龙桥。

由于有流水的作

  用冲击,使秀峰的内部岩石地貌展现在我们的眼前,通过老师的介绍,我们了解到卧龙桥处为火成岩中的花岗岩,它是由地下深处的岩浆以侵入岩石的形式在地下或地表形成的。

它由正长石,白石英和黑云母组成,东西走向长40km。

南北走向宽1km,在三叠纪时代重出海平面,并且伴随有断层的形成.正式形成于第四纪。

此处由于地幔岩浆的侵入形成断层,既南面凹线的鄱阳湖,正面下降形成现在的九江,所以说鄱阳湖盆地是个断裂盆地。

  此处的岩体比拟大,为伟晶花岗岩,他是由于花岗岩内部产生裂隙,岩浆二次侵入形成的,等粒结构、粒径大于5mm,颗粒径较大,这种形成主要与温度有关。

花岗岩是一种分布广泛的岩石,各个地质时代都有产出。

形态多为岩基、岩株、岩脉等,它是由深度变质和交代作用所引起的花岗岩化作用的结果。

即地下深处的岩浆以侵入岩石的形式在地下或地表形成的。

许多有色金属矿产如铜、铅、锌、钨、锡、铋、钼等,贵金属如金、银等,稀有金属如铌、钽、铍等,放射性元素如铀、钍等,都与花岗岩有关。

花岗岩结构均匀,质地坚硬,颜色美观,是优质建筑石料。

由于地下岩浆的作用,形成了拉应力作用的张节理。

我们还了解到在这样的岩脉和岩墙里,容易产生宝石(三)海汇镇水库4月21号,也就是实习的第二天我们来到了海汇镇水库,从河流中的岩石可以看出,自上游至下游,颗粒逐渐变细,这个特点称为分选性。

它是由于搬运途中,琐碎颗粒在运动中相碰撞,摩擦,带菱角的碎石被磨得浑圆,而且颗粒逐渐变细。

  在河床中沉积有粗大的巨砾,卵石,砾石和粗砂,河流下游那么为较细的砾石,沙子。

此区河床比拟粗大,在河流凸岸形成河漫滩,洪水时被水淹没,河漫滩下部有河床相的砂卵石,而上部是河漫滩相的细砂,粉沙或粘性土。

此地区区域为接纳变质,在动力压力的交替作用下形成冲击的石子为硅卡石。

它是由于地壳的阶梯上升,河床育出地面以上,地下基座上有基岩,与此同时水流下落加强,在水流的冲击,搬运,沉积等地质作用下,并在是水的不断侵蚀下,地面阶梯老化堆积而导致堆积物的形成。

  此处的源头为三叠泉,在水的冲击下,下游的石头粒径都比拟小,有的地方甚至成细砂状分布。

  继续向前,入口处的一块大岩石,能看到变质岩〔花岗片麻岩的一种〕、片麻构造、变晶结构。

岩石中有深色矿物的云母、角闪石和浅色矿石石英,长石成条状带状分布,相成黑白相间的断续带状构造。

  矿物有云母、绿泥石、滑石等片状矿物。

节理比拟完整,强度低,抗风化能力强,极易沿片理产生滑动。

  实习是每一个学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在实践中稳固知识;实习又是对每一位大学毕业生专业知识的一种检验,它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既开阔了视野,又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根底,也是我们走向工作岗位的第一步。

于是今年暑假学我来到了平煤地质工程勘探处勘探一队二号机进行了为期一月的实习。

  在钻探队实习了一月,其中可以说是苦中有甜,累中有乐,对自己的地质知识有了一个量变到质变的系统积累与考验,粗略的把握了地质钻探重要性和根本任务,钻孔的设计和结构以及钻孔的布置原那么等等,自己也从一个纸上谈兵的阶段稍微上前跨了一步,感谢老工人老师傅的不厌其烦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指导和教诲,钻探队领导的人文关心,俗话说: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变聪明。

这些知识和实习过程,足以使我受益终身了。

就我在实习过程中的感想与心得汇报如下。

  一、平安生产。

都说平安是天,可以前也并没有怎么在意,在实习期间才深刻的认识到平安生产的重要性和意义。

在这里领导和工人都严格的贯彻“平安第一预防为主〞的平安生产方针。

新工人来的第一课就是平安教育,我来的时候就首先的让我学习了

  平安生产的法规。

使我明白了什么叫“三不伤害〞;同时也增强了自我保护意识。

通过系统的学习使我明白了平安的重要性,所以在实习期间没有发生以外的事故,做到了平安生产。

  二、业务和技能。

这次我们打的是水文观测孔,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结合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以及老工人师傅的指导帮助。

  学会了判断岩层、操作机器、测量水位以及书写纪录。

使自己的业务水平有了一个质的提高。

同时也增强了自己动手操作水平。

期间主要对平砂岩做了一些细致调查研究:

砂岩是一种沉积岩,主要由砂粒胶结而成的,其中砂里粒含量要大于50%。

决大局部砂岩是由石英或长石组成的,石英和长石是组成地壳最常见的成分。

砂岩的颜色和沙子一样,可以是任何颜色,最常见的是棕色、黄色、红色、灰色和白色。

  地球上常见由砂岩相成的悬崖峭壁。

有的砂岩可以抵御风化,但又容易切割,所以经常被用于做建筑材料和铺路材料。

砂岩中的颗粒比拟均匀坚硬,所以砂岩也被经常用来做磨削工具。

砂岩由于透水性较好,外表含水层可以过滤掉污染物,比其他石材如石灰石更能抵御污染。

  我们这里钻探时主要遇到的困难是打平顶山砂岩,平顶山砂岩硬度高容易破碎在钻进过程中不容易钻进又容易掉块卡钻,所以在以后的学习中我要多注意加强这方面的学习。

  三、日长生活。

我们一般在野外作业,比拟枯燥乏味,许多配套设施也不到位。

不过在这一个月的实习中让我学会了许多以前不会的东西,也学会了在劳动中寻找快乐。

同时了增强了自己独立生活和判断问题的能力。

我想这将会成为让我一生都收益的财富。

  在这为期一月的实习生活中,我受益匪浅。

短短的30多天内,我不仅向老工人师傅学习了钻探根本方法和技巧,体会到应该如何跟和同事交流和相处,更被队里同志们的无私敬业精神所感动。

这不仅为我今后的理论学习打下了良好的根底,也使我今后从事钻探行业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最后,更加感谢学校和队领导给了我实习学习的时机,也多谢同事们多日来无私的照顾和关心,使我开心顺利的完成在队里的实习生活。

  报告章节如下:

第一章绪言,实习地区的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状况(附交通位置

  图)、实习的任务、目的、要求、人员的组成及实习时间等。

  第二章地层首先简述实习地区出露的地层及分布的特点,然后按地层时代自

  老至新进行地层描述。

分段描述各时代地层时应包括分布和发育概况、岩性和所含化石、与下伏地层的接触关系、厚度等(附素描图)。

  第三章岩石描述各种岩体的岩石特征、产状、形态、规模、出露地点、所在构造部位以及含矿情况(附剖面图、素描图)。

  第四章构造概述实习地区在大一级构造中的位置和总的构造特征,分别表达实习区的褶皱和断裂。

  褶皱:

褶皱名称(如玉皇山向斜),组成褶皱核部地层时代及两翼地层时代、产状、褶皱轴向、褶皱横剖面及纵剖面特征(附素描图、剖面图)断层:

断层名称、断层性质,上盘及下盘(或左右盘)地层时代,断层面的产状,断层证据(附素描图、剖面图)阐述褶皱与断裂在空间分布上的特点。

  第五章地质开展阶段简述根据地层的顺序、岩性特征、接触关系、构造运动情况、岩浆活动过程等说明本区地质历史上有那些阶段。

每阶段有那些事件和特征。

  第六章其它方面,包括外动力地质现象。

  后记,说明实习后的体会、感想、意见和要求。

  实习报告范文一:

指导思想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与健康行为。

  3.重视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身心健康开展为中心,充分发挥学

  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4.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都受益。

  二:

工作目标

  1、认真完成八年级和九年级体育教学任务,使学生掌握体育根

  底知识,根本技能,根本技术。

培养学生的兴趣。

  2、.认真完成上级领导安排的各种时令性工作和任务。

  

(1)带着训

  练队参加县级运动会

  

(2)配合领导组织开展第一届校运动会。

  3、每天带着学生晨练工作,同时每天早操催促学生认真做早操。

  4、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多组织一些与体育锻炼与体育比赛工程。

  如:

学生篮球赛,实习生排球赛

  5、好实习班主人工作;

  

(1)、指导班级日常的晨读,早读及晚自习,搞好教室和卫生区的

  卫生

  

(2)、了解他们的学习成绩,身体状况,性格特点及兴趣爱好等,

  (3)、管理好两操,加强学生的身体锻炼,劳逸结合,提高学习效率,增进身体健康

  三、措施认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学习和活动,认真记学习笔记,写学习心得,提高自己思想认识。

服从领导,听从分配,团结同志,关心保护学生。

在工作中时时处处以教师职业道德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忠于职守,为人师表。

  1、加大教育力度,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体育教学是整个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因此,上好体育可是重中之重,是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的重要手段,在这实习期间,我将按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努力探索新课程标准,积极改良自己的授课方式,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平。

在教学中严格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的上好体育课,学好体育知识,增强体质,使教学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

  2、进一步提高课外教学活动和运动竞赛水平,学校的体育工作除体育教学以外,还有课外体育活动和运动竞赛,这两项同样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生非常喜爱的活动形式,它即可以使学生对在体育课上学到的知识进行稳固,又可以发挥自己的能力去学习自己喜欢的运动工程。

基于这一点,对实习期间做好辅导,以保证课外体育活动顺利的开展。

  这段时间学到了不少学校里没有教的东西,感觉很不一样。

也许这就是社会吧。

给我感触最深的还是认真的态度。

不管做什么事都要认真对待,否那么一不小心就会出错。

  ?

煤矿地质学?

课程的认识实习是有关地质科学的野外实习,是提

  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也是加深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

这次实习是该课程课堂教学的继续,也是该课程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

  通过实习,能够使我们进一步稳固课堂上所学的地质学根底理论知识。

运用这些知识去观察、研究、分析和判断各种地质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锻炼我们吃苦耐劳,不畏艰险的地质精神。

树立热爱专业以及勤奋学习的思想和决心。

  实习的主要任务:

  先期形成的岩石在地壳中受高温、高压及外来物质深入的影响下,引起其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的改变,而形成的新岩石,称为变质岩。

变质岩的主要特征是这类岩石大多数具有结晶结构、定向构造(如片理、片麻理等)和由变质作用形成的特征变质矿物。

  首先感谢各位导师,感谢他们的辛勤付出和对我们的耐心指导。

  虽然天气很寒冷、环境比拟的恶劣,但是指导老师们耐心细致地为我们讲解,我感悟到了老师们的勤恳的治学精神、不怕吃苦的精神、诲人不倦的为师之道,让我非常的感动!

  第一章绪言:

实习地区的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状况(附交通位置图)、实习的任务、目的、要求、人员的组成及实习时间等。

  第二章:

地层首先简述实习地区出露的地层及分布的特点,然后按地层时代自老至新进行地层描述。

分段描述各时代地层时应包括分布和发育概况、岩性和所含化石、与下伏地层的接触关系、厚度等(附素描图)。

  第三章岩石描述各种岩体的岩石特征、产状、形态、规模、出露地点、所在

  构造部位以及含矿情况。

  第四章构造概述实习地区在大一级构造中的位置和总的构造特征,分别表达

  实习区的褶皱和断裂。

  褶皱:

褶皱名称(如玉皇山向斜),组成褶皱核部地层时代及两翼

  地层时代、产状、褶皱轴向、褶皱横剖面及纵剖面特征。

  断层:

断层名称、断层性质,上盘及下盘(或左右盘)地层时代,断层面的产状,断层。

  阐述褶皱与断裂在空间分布上的特点。

  第五章地质开展阶段简述根据地层的顺序、岩性特征、接触关系、构造运动情况、岩浆活

  动过程等说明本区地质历史上有那些阶段。

每阶段有那些事件和特征。

  第六章其它方面,包括外动力地质现象。

  后记,说明实习后的体会、感想、意见和要求。

  报告中文字要工整,图件要美观。

报告应有封面、题目、写作人

  专业、班级、姓名、写作日期等。

并进行装订。

  1、实习概况:

  20xx年10月,我们土木工程专业进行了工程地质实习,工程地

  质实习是整个工程地质学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实践环节,使学生在课程理论知识学习的根底上,通过对根本地质现象的野外实地考察和现场实践,获得感性知识并稳固和深化课程理论,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毕业以后的设计、施工中应用有关地质资料打下一定的根底。

  2、实习目的理解根本的地址概念,了解根本知识,学会根本技能。

通过简短的野外地址实习,稳固学过的?

工程地质?

内容,加深对课程有关内容的理解;此外,通过实习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情操,提高随地址科学的兴趣:

同时充分认识到地质实践对地质科学的重要性。

同时,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掌握实地操作技能和编写实习报告的能力,总结此次实习与我们所学专业的联系。

  3、实习内容:

昌乐火山口昌乐火山口,距今1800万年是新生代第三纪玄武岩火山口。

火山口呈圆锥形,石头呈红褐色,气势极为壮观,数万根六棱石柱,由山底到山顶,直插云天。

此火山口是火山筒内充填的玄武岩栓,经过200多万年的长期风化剥蚀,被剥露出地面,岩栓柱状节理发育,呈辐射状,向上收敛,向下散开,形象地记录了当时火山喷发的自然景观,展示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据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考证认定,该火山口为第三纪玄武岩火山口,距今约1800多万年,它的发现,对地求物理和地震科学研究都有很大参考介值。

一色的红褐圆棱柱石,竖指苍天,凡经开凿者皆显露出明显的喷发纹理,说明其成因于火山喷发,近百平方公里内的几十座山包构成了蔚为壮观的远古火山群。

山东山旺国家地质公园山东山旺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山东省临朐县城东约22公里处,面积约13平方公里。

地质公园地处鲁中隆起区中的临朐凹陷,公园内总体由两个次级小盆地组成,即解家河盆地和包家河盆地,其外围均为由玄武岩组成的低山丘陵,地形起伏较大。

为季节性河流。

地质公园以闻名世界的山旺古生物化石及反映其形成环境的火山地貌为特色。

公园内各种地质遗迹丰富,一是第三纪中新世时期距今1800万年山旺玛珥湖沉积岩层(科学上划分为山旺组地层---硅藻土),沉积厚度25米左右,具有标准的层型剖面,现已成为国际上中新世生物建阶的重要依据。

  由于层薄如纸,稍加风化即层层翘起,宛假设书页,被古人形象地比喻为"万卷书"。

  大量古生物化石含在其中。

尤其是山旺地层层型剖面所处位置,是由早期的牛山组玄武岩、第三纪中新世时期湖相沉积岩(山旺组)、第四纪黄土和晚期的火山岩浸入等地质现象组合而成。

二是新生代时期(距今XX万年)火山作用形成的古火山锥、熔岩流动特征等各种火山地质现象,如黄山、尧山、擦马山、灵山等都是典型的古火山口,因此亦是研究新生代火山岩区的理想场所。

特别是擦马山玄武岩柱状节理,直径近于80cm,规模宏大,气势壮观。

尧山西侧,火山作用形成了高高的台地,经长时间风化剥蚀,形成了自然景观,人们称之为"

  石楼"。

山旺组地层中的化石,形成于距今1800万年的第三纪中新世时期。

目前已发现的动、植物化石有10几个门类700多种,其中大局部是已绝灭的物种。

植物化石包括真菌、硅藻、苔藓、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及藻类。

动物化石有昆虫、鱼、两栖、爬行、鸟及哺乳动物。

特别是山旺山东鸟、齐鲁泰山鸟等鸟类化石的发现,填补了中新世时期的空白,山旺成为我国鸟化石丰富的产地之一,也是目前世界上发现鹿类化石最多、保存最完好的化石产地。

新发现的带胚胎的犀牛化石是世界上唯一的,在国际学术界引起了轰动。

植物化石枝叶最多,花、果实和种子也保存得非常完美。

  1、实习时间:

  20xx年11月9日至20xx年11月11日

  2、实习目的.:

  1、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2、认识土壤的地理分布规律及其野外观测技

  3、认识植被的地理分布规律和常见植物的识别

  4、认识常见地质现象和岩石、矿物的野外的识

  5、认识常见地貌类型,掌握其特征和形成的原因

  3、实习路线:

11月9日牿岭—飞来石—如琴湖—锦绣谷—天桥—仙人洞—龙首崖11月10日牯岭—女儿城—含鄱口—三逸乡冰窖—五老峰—庐山植物园11月11日牯岭——大月山水库——剪刀峡——好汉坡

  一、庐山概况:

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东经115度52分——116度零8分,北纬29度26分——29度41分,面积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500平方公里。

北濒一泻千里的长江,南襟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险峻与秀丽刚柔相济,素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

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

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温度

  16、9摄氏度,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摄氏度。

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

  庐山长约25公里,宽约20公里,最顶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牯岭街1167米,高出四周平原约1440米,属中山类型,。

庐山的地形成因是断裂隙起的断块山,周围断层颇多,特别是东南部和西北部,呈东北—西南走向的断层规模较大,由于这种断层块构造而形成的山体,故多奇峰峻岭,悬崖峭壁,千姿百态,山地的周围那么满布着断崖峭壁,峙谷幽深。

  庐山有独特的第四纪冰川遗迹,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种地貌类型,有地质公园之称。

庐山也是中国古代教育基地和宗教中心。

1996年12月江西庐山风景名胜区作为自然文化遗产被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

  庐山是中华十大名山之

  一、全国风景名胜区、世界遗产地——我国目前唯一的世界文化景观、我国首批世界地质公园,是世界级名山。

  风景区总面积302平方公里,山体面积282平方公里,由于它独特的地理位置,及亚热带山地气候特征,土壤和植被垂直分带明显等特征,也就成为了一个各高校都首选的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地点。

  二、庐山地质概况〔一〕庐山的形成庐山的形成经历了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山体也由时代不同的岩

  石组成。

它是一座崛起于平地的巍峨的孤立形山系。

但是在上升之前它曾经也经历过了沉降的过程。

  大约在10—23亿年前,即前震旦纪——二叠纪时,本区处于浅海至滨海环境,并发生缓慢的沉降,沉积物厚达5000米,沉积岩层有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沙砾岩、砾岩、石灰岩、页岩和凝灰岩等。

  当然在总的沉降过程中,也有几次的上升,过程如下:

前震旦纪——吕梁运动上升为陆地,——后下沉——晚奥陶世上升——后下沉——志留纪末至泥盆纪早期上升〔加里东运动〕——泥盆纪中期至二叠纪下沉。

  中生代燕山运动时,从上二叠纪至白垩纪庐山发生断裂上升而成为陆地——晚白垩纪庐山周围断裂下沉接受沉积,沉积物厚达数百米——第三纪历史地区微弱上升——第四纪直到现在强烈上升,并使庐山成为断块山,山体受到剥蚀,但是庐山周围相对下沉,而且产生鄱阳湖。

庐山断裂上升量最大是在山体的中南部,向东北方是西南方递减,所以庐山的高度也同样中南部喂最高。

  〔二〕庐山的地层本区地层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庐山主要由震旦纪及前震旦纪地层组成,山体中部出露最宽向东北部和西部收敛,以九奇峰,仰天坪一节为界,庐山地层分为南、北两部。

南部主要由出露前震旦纪双桥山群,庐山最顶峰汉阳峰为前震旦纪喷出交流纹岩组成,因受风化,故呈圆浑状,北部出露震旦系统南沱组。

  〔三〕庐山岩石的类型和特征庐山的岩石主要有两种类型:

沉积岩和变质岩。

  1、沉积岩:

沉积岩主要有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沙砾岩、砾岩、石灰岩、页岩和凝灰岩。

其中,砾岩最为常见。

在环湖路的芦林冰碛泥剖面中,砾岩居多,大小混杂,但磨圆度均较好。

其构造有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