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初二上北师大版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教学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61177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6.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初二上北师大版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教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历史初二上北师大版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教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历史初二上北师大版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教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历史初二上北师大版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教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历史初二上北师大版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教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历史初二上北师大版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教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历史初二上北师大版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教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历史初二上北师大版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教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历史初二上北师大版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教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历史初二上北师大版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教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历史初二上北师大版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教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历史初二上北师大版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教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历史初二上北师大版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教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历史初二上北师大版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教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历史初二上北师大版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教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历史初二上北师大版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教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历史初二上北师大版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教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历史初二上北师大版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教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初二上北师大版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教学案.docx

《历史初二上北师大版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教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初二上北师大版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教学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历史初二上北师大版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教学案.docx

历史初二上北师大版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教学案

历史初二上北师大版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教学案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探究预习习题:

1、设计“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简表”。

〔必做〕

2、请你为中国开药方。

〔选做〕

3、办小报:

“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选做〕

探究预习提纲:

讲述林那么徐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了解魏源、严复等人的主要思想。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鸦片走私对中国的危害,知道林那么徐广州禁烟的史实,讲述林那么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知道《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进而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知识拓展和迁移。

了解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主要思想及其作用。

过程与方法

收集有关毒品及其危害的文字、图片资料。

收集有关虎门销烟的信息,讲述林那么徐虎门销烟的故事。

初步了解香港问题的由来,对比香港被割让与香港回归。

设计“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简表”,学习用表格方式陈述历史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认识到毒品的危害,树立“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信念。

通过对虎门销烟的了解,认识到林那么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学习他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刚正不阿、坦荡无私的品质。

通过对比150多年前香港被割让与1997年香港回归,认识到弱国无外交的道理,感受到祖国今天的强大,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难点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教学准备〗

学生情况分析

八年级学生有的来自城镇,有的来自城乡结合部,有的来自农村,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

但通过一学年的学习,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较浓,对历史知识有强烈的求知欲,通过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有很大提高,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

教材分析

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

这一课在中国历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上承古代史,下启近代史。

经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铺垫,学生对近代西方列强的崛起和中国近代前夜的危机已有了一些感性认识。

但经过暑假后,学生对前面的知识难免有些遗忘。

为了便于本单元内容的学习,有必要用一课时的时间对相关内容进行简要复习,分析第一单元的前言,布置收集材料的任务和课前预习的问题。

教具准备

1、教师课前和学生一起收集有关毒品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

2、人民英雄纪念碑“虎门销烟浮雕图”;电影《林那么徐》片断。

3、香港回归的录像资料。

4、根据收集的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

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

【一】虎门销烟

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2、林那么徐广州禁烟

虎门销烟

【二】中英《南京条约》

1、中英鸦片战争

2、中英《南京条约》

割地:

香港岛――领土完整遭破坏

赔款:

2100万元――增加财政负担

五口通商: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自然经济被解体

关税协定――丧失主权

【三】魏源和《海国图志》

“师夷长技以制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毒品的文字、图片资料。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多渠道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资源共享,并解决少数学生缺乏资料来源的问题〕

学生根据资料介绍:

1、常见的毒品有哪些?

2、毒品有什么危害?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设计意图:

对学生进行远离毒品的思想教育〕

【一】虎门销烟

教师设疑:

鸦片等毒品严重损害人类的身心健康。

可是,150多年前,英国却向中国输入鸦片。

这是为什么?

学生合作探究:

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

〔设计意图:

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表达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生代表发言:

英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需要掠夺廉价的原料,还需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而清朝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英国工业品在中国的销售。

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设计意图: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教师设疑:

阅读以下材料,分析、讨论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多媒体课件展示以下材料:

材料一:

瘾至,其人涕泪交横,手足委顿不能举,即白刃加于前,豹虎逼于后,亦惟俯首受死,不能稍为运动也。

故久食鸦片者,肩耸项缩,颜色枯羸,奄奄假设病夫初起。

――俞蛟:

《梦厂杂著》

材料二:

当鸦片未盛大行之时,吸食者不过其身,故杖徙已足蔽辜;迨流毒于天下,那么为害甚巨。

假设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林那么徐

材料三:

〔鸦片〕槁人形骸,蛊人心志,丧人身家,实生命以来未有之大患,其祸烈于洪水猛兽。

――魏源

材料四:

不是吗,“奴隶贸易”比起“鸦片贸易”来,都要算是仁慈的。

我们没有毁灭非洲人的肉体,因为我们的直接利益要求保持他们的生命;我们没有败坏他们的品格、腐蚀他们的思想,也没有毁灭他们的灵魂。

可是,鸦片贩子在腐蚀、败坏和毁灭了不幸的罪人的精神存在以后,还杀害他们的肉体。

――〔英〕蒙哥马利?

马丁

学生合作探究并回答:

给国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伤害;大量白银外流,造成清朝的财政危机;官员吸食鸦片,愈加腐败;士兵吸食鸦片,丧失战斗力。

〔设计意图:

培养和提高学生多角度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师引导:

由此可见,鸦片走私给中国造成了严重后果。

如果你是清朝的统治者,会怎么做?

〔设计意图:

表达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突出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

学生:

禁止鸦片走私。

多媒体课件展示电影《林那么徐》片断:

林那么徐到广州查禁鸦片和虎门销烟。

教师过渡:

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

可是,英国却以此为借口,悍然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二】中英《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

多媒体课件展示“鸦片战争英军入侵路线图”,教师据图讲述鸦片战争的经过。

〔设计意图: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

中英《南京条约》

教师指导学生看书并归纳《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归纳能力,指导学生用关键词来记忆历史知识〕

学生回答《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多媒体课件展示《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割地:

香港岛

赔款:

2100万元

五口通商: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关税协定:

丧失主权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影响。

学生回答:

领土完整和主权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

〔设计意图:

指导学生通过《南京条约》的内容来分析鸦片战争的影响,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知识拓展和迁移,学会论从史出,防止死记硬背〕

学生回答的同时多媒体课件动态展示:

割地:

香港岛――领土完整遭破坏

赔款:

2100万元――财政负担增加

五口通商: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

关税协定――主权丧失

思维拓展:

鸦片战争给中国近代社会造成了哪些影响?

学生合作探究并各抒己见:

略。

教师引导、归纳:

鸦片战争前,中国在政治上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经济上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社会性质是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中国人民开始肩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革命任务。

因此,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教师设疑:

中国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

学生回答略。

思维拓展:

请为中国开一剂药方。

〔设计意图:

创设历史情境,拓展思维,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回答略。

教师讲授:

当时有一位开明的思想家叫魏源,就为中国开了一剂药方,写了一部书叫《海国图志》。

他提出的救国之策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

“师夷长技以制夷”。

教师提问:

“师夷长技以制夷”是什么意思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追问:

“师夷长技”能“制夷”吗?

为什么?

学生合作探究略。

教师总结:

由此可见,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落后挨打,被西方列强侵略的屈辱史,也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英勇抵御外来侵略的抗争史,又是不断寻找救国强国之路的探索史。

总结

1、教师简介香港问题的由来。

2、多媒体课件展示录像《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3、学生合作探究:

150年前中国在鸦片战争中的失败和香港重回祖国怀抱的强烈对比说明了什么道理?

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代中学生该怎么做?

〖教案点评〗

此教案大胆跳出教材,结合现实,以毒品的危害为切入点导入新课,引发学生对英国走私鸦片原因的探求欲,并进一步激起学生对罪恶的鸦片贸易的痛恨,对殖民者卑劣行径的痛恨,突出表达了历史学科情感和价值观教育的功能。

缩短了教材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探究本课知识的兴趣。

借助多媒体课件的现代教学手段,用形象生动的形式,直观表现虎门销烟的民族豪情,鸦片战争失败的民族耻辱,能激起学生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反思,引导学生形成适应社会变化,与时俱进、面向世界的人生态度。

既有血和泪的感性认识,又充满了理性的反思;既有教师的循循善诱,又有学生的合作探究;既有历史的沉重与悲伤,又有现实的光荣与自豪,还有对未来民族复兴的责任与梦想。

教学形式多种多样,重视对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表达了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注意突出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发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表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

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本节课的要求:

能讲述林那么徐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了解魏源、严复等人的主要思想。

依据此要求,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林那么徐广州禁烟的史实,讲述林那么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知道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进而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培养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知识迁移的能力。

了解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主要思想及作用。

过程与方法:

收集有关虎门销烟的信息,编写虎门销烟的故事讲稿,讲述虎门销烟的故事。

想象一下假如自己是林那么徐怎样禁烟最有效。

是否有历史责任感,做一名人民爱戴的民族英雄。

观察“鸦片战争形势图”中香港岛和五个通商口岸的位置特点,讨论导致这一位置特点〔位于东南沿海〕的原因;组织讨论这些地区的开放与今天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设计“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简表”,学习采用多种方式〔包括表格方式〕陈述历史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虎门销烟的史实的了解,认识林那么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学习其在禁烟中表现出来的刚正不阿、坦荡无私的品质。

通过学习,认识英国发动战争是无耻的、非正义的;受到战败求和的刺激,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开始开眼看世界,提出向西方学习主张,这是对闭关自守的传统观念挑战。

通过学习,认识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通过学习,培养适应社会变化,与时俱进,面向世界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虎门销烟的有关史实、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注重学生的阅读、语言表达、知识迁移等能力的得到提高。

难点:

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

学情分析:

学生大都看过电影《鸦片战争》、《林那么徐》或有关通俗读物对鸦片战争中的人物及主要故事情节都很熟悉,很容易进入历史情境。

初二学生在智力方面,形象思维仍起重要作用,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虽已显著地发展起来,但认识能力还不高,仍带有片面性和表面性;在个性方面,学生的自我意识有了迅速的发展,要求独立自主,有自我教育的要求。

学法和教法:

鉴于对《标准》的理解和对教材、学生等因素的分析,确定教师在本课文中的教学方式以启发、引导为主,课件演示为辅助手段,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的思维由集中到发散到集中;学生的活动形式以情景想象,故事表达,讨论等为主,给学生充分的发散思维空间,培养个性并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

学生课前准备:

编写林那么徐虎门销烟的故事讲稿。

带着以下问题预习课文:

〔1〕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

〔2〕鸦片走私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危害?

设计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的表格。

表格不仅可以是方形,还可以是圆形、三角形、梯形、树状等。

鼓励学生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收集有关鸦片的特性及有关鸦片对人类的危害,了解世界反毒斗争的资料。

可以上网查询,可以看书查找。

教材分析:

就世界史的范围来说,鸦片战争是当时已经完成产业革命的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对一个正处于封建主义迟暮中步履蹒跚的古老国家----中所发动的侵略战争;就中国史范围来说,它引起了中国社会一系列的变化,在历史上形成了一个从来不曾出现过的局面。

它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和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起点,也是整个中国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

教材的重组与选材:

从本节课内容看,基本表达了《课程标准》的要求,要求学生能够表达林那么虎门销烟的故事,使学生了解鸦片战争性质是英国发动的侵华战争,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正义战争,除了林那么徐,还有许多民族英雄,如:

关天培、陈化成、葛云飞等,须教师准备许多资料供学生参考,表达人民的反抗侵略的精神。

教材的重大变化。

新教材打破了旧教材的编年体描述历史的惯例,以主题的方式再现了历史,表达了课程改革的理念。

由于这一节内容几乎把旧教材两节课的内容都融入一节课文学,内容多了一些。

所以我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课前预习,学生有了一定知识储备,也就了有自信,就可以创设一种平等、和谐、互动的参与式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以平等身份参与教学活动,还给学生一个自由探索的空间。

教学方法:

谈话、讨论、演示、启发、阅读指导等综合教学方法。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本课要求

要求学生把准备的资料,设计的表格等内容贴在自己的展板上。

确定小组的序号,说明评比项目包括:

小组发言3分,资料准备充分,处理得当4分,故事表达流利,情节入情入理3分。

鼓励同学踊跃发言,为组挣分。

导入新课

师:

从今天开始,我们学习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抗争》,同学们阅读第一单元引言,阅后思考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什么样的历史?

学生:

活动略。

师:

1840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中国近代史。

中国社会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一部受尽侵略的屈辱史,也是一部表达人民反抗侵略的历史,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事件《鸦片战争的烽烟》。

讲授新课:

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

师:

引起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和借口是什么呢?

生:

回答略。

师:

对了,是林那么徐虎门销烟。

1、林那么徐虎门销烟

师:

林那么徐为什么销烟?

学生可能回答为:

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危害太大。

师:

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

生:

纷纷回答略。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

英国在17世纪中期,实现了资产阶级革命,18世纪60年代以开展了产业革命。

19世纪初,英国的工业,首先是棉纺织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到19世纪中期,机器大生产取代了手工业生产,生产效率和质量大大提高,强大的工业生产能需要寻找广阔的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

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正是英国理想的侵略对象。

起先,英国商人主要向中国输毛织品和印度棉花,而从中国输入茶、丝等物品。

由于中国社会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加上政府在对外贸易中实行限制和防范的闭关锁国政策,英国商人未能在中国为自己的商品打开市场,因而出现贸易逆差。

后来,英国商人发现鸦片可以获得比成本高得多的利润。

由于鸦片的激增,中英间的贸易逐渐发生了变化,英国由贸易逆差〔即入超〕变为顺差〔出超〕。

师:

鸦片有什么特性?

生:

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回答。

〔略〕

师:

阅读课本的大、小字部分有内容,进行分组讨论:

鸦片走私给中国社会造成什么危害?

生:

活动过程略。

师:

展示现代影片《中华之剑》,鸦片输入后当时有关图片,进行总结:

损害身心健康;吏治败坏,军队战斗力下降;白银大量外流,造成政府统治危机等。

正是因为鸦片私严重威胁到清政府的统治,所以,道光皇帝任命林那么徐去广州查禁鸦片。

假如你是林那么徐,想象一下你怎么禁烟最有效?

生:

活动过程略。

师:

禁海口,禁吸食的禁烟方法,都很难彻底禁绝鸦片泛滥。

经过调查研究,林那么徐决定从禁货源入手。

禁货源就是要把英国鸦片贩子囤积在广东海面趸船上的鸦片查缴,以彻底禁绝鸦片,这一禁烟方法无疑是最有效的,但也是最需要勇气和决心的。

学生:

在教师引导下用自己的语言对课文内容进行重组。

概述林那么徐广州禁烟的史实。

活动略。

师:

在学生概述后,总结为:

〔1〕决心坚定。

〔2〕措施有力。

查缴鸦片,严惩贩运,虎门销烟。

师:

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大家的语言表达能力,请同学们讲述林那么徐虎门销烟的故事,体会林那么徐爱国主义精神。

学生:

活动过程略。

师:

虎门销烟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林那么徐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

可是虎门销烟却成了英国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的借口。

中英《南京条约》

生:

在教师引导下自由讨论“鸦片战争的起因是什么?

师: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

虎门销烟是战争的直接原因和借口,根本原因在于英国看中了中国潜在而巨大的市场价值。

师:

利用多媒体演示“鸦片战争英军入侵路线图”对战争过程进行介绍。

从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广东海面战争爆发,到1840年8月英国舰队北上天津大沽口为第一阶段;1841年1至5月,从英国攻占香港岛开始到《广州和约》订立为第二阶段;1841年8月至1842年8月,英舰队从广东海面北上直至《南京条约》签订为第三阶段。

战争以中国战败求和签订屈辱的《南京条约》而告终。

有的学生可能问〔给学生质疑空间,迸撞智慧火花〕:

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原因?

教师:

鼓励学生讨论。

学生:

活动略。

师: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

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也是中华民族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

中国这场正义战争中战败受辱的原因主要有经济落后,政治腐败,武器落后,〔图示《装备齐全的清军》〕道光皇帝战和不定,举止失措等。

1842年8月,英军用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

现在大家互相看看展板,关注下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简表。

越有创新越好。

生:

分组评选优秀者在全班展示,评选时,注意表格形式的创新,表格内容的正确。

重点内容必须记忆。

师:

我做的表格供大家参考:

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简表

项目

主要内容

影响

割地

割香港岛给英国

中国的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香港岛成为以后英侵略中国的基地

中国社会开始性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赔款

赔款2100万银元

清政府财政更加困难

中国人民的负担大大增加

通商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中国经济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关税

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中国开始丧失关税主权

生:

在教师引导下,对《南京条约》内容的分析推理得出《南京条约》的影响。

活动略。

师:

《南京条约》中割让的是香港岛而不是香港地区,因为今天的香港地区包含香港岛、九龙司地方一区和新界地区三部分。

后两部分,英国分别在1860年割占和1898年租借。

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已成功收回香港主权。

大家结合“鸦片战争英军入侵路线图”观察《南京条约》中五个通商口岸和香港岛的位置特点,讨论这些地区的被迫开放今天这些地区经济发展有什么关系?

生:

活动过程略。

师:

五中通商口岸促进了这些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思想观念的更新对今天这些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有一定的意义。

学生可能问: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政治、社会经济、社会性质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

这是教师留给学生的质疑的空间,如果学生提出问题,教师那么按一定方式给学生答疑;如果学生没有提出这些问题,那么教师提出,然后引导学生解答或教师解答。

师:

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并形成结论。

生:

讨论后由代表简要归纳。

略。

师:

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的领土主权遭到破坏,经济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从此中国社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同时战败求和的刺激也使一些新的思想在中国出现。

魏源发愤编著《海国图志》

生:

理解正是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变化,促使爱国知识分子的觉醒,新思想萌发。

魏源是新思想的杰出的代表。

了解《海国图志》的主要内容及作用,魏源“师夷长技”的思想在当时中国的先进性。

在教师引导下,体会到国家和个人都要学会适应社会变化,与时俱进,否那么将导致落后,直到被淘汰出局。

师:

组织学生讨论:

怎么看魏源对“师夷长技”的说法。

生:

活动略。

师:

魏源的“师夷长技”是指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

在清政府落后守旧而又夜郎自大的社会背景下,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是非常进步的。

但是,魏源对“夷长技”的认识停留在科技层面上。

在腐朽落后的旧中国“师夷长技”是不可能“制夷”的。

〔四〕、小结:

鸦片战争的烽烟使中国蒙受了羞辱,中国历史发生了转折。

对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如领土完整被破坏,主权受损,市场被强占,资源被掠夺,人民负担日益严重等。

但我们也要正确认识到鸦片战争在客观上给中国社会带来的积极的变化,如五口通商使中国自然经济走向解体,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受鸦片战败求和的刺激,爱国主义知识分子开始睁眼看世界,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为中国早期的近代化作了思想准备等。

〔五〕课堂练习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结合本节课重点知识相互问答。

评价目标:

评价学生搜集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列表呈现历史问题的能力,讨论历史问题并形成正确认识的能力。

评价方法:

教师观察法,学生自评法,学生个人代表作品档案法。

评价过程:

评价重点关注如下内容:

讲述虎门销烟的故事、制作“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简表”、讨论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对魏源的“夷之长技”的看法等。

应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要师生共同倾听同学回答以下问题并做出公正的评价,共同努力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当然对学生的评价用语主要还是应以表扬和激励为主。

应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

实行个性化教学,从问题提出、回答过程中的启发引导,以及对回答的评价等都要注意区别对待。

同学合作评价各自做好的虎门销烟故事讲稿、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和影响简表,好的作品放入学生个人代表作品档案袋中。

评价总结:

从教育的角度观察、反思课堂教学进程并做记录,为教师增强课堂控制、实施因材施教等提供经验,也可以为教师的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