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灾害应急救援预案征求意见稿doc.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62030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58.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事故灾害应急救援预案征求意见稿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事故灾害应急救援预案征求意见稿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事故灾害应急救援预案征求意见稿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事故灾害应急救援预案征求意见稿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事故灾害应急救援预案征求意见稿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事故灾害应急救援预案征求意见稿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事故灾害应急救援预案征求意见稿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事故灾害应急救援预案征求意见稿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事故灾害应急救援预案征求意见稿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事故灾害应急救援预案征求意见稿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事故灾害应急救援预案征求意见稿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事故灾害应急救援预案征求意见稿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事故灾害应急救援预案征求意见稿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事故灾害应急救援预案征求意见稿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事故灾害应急救援预案征求意见稿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事故灾害应急救援预案征求意见稿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事故灾害应急救援预案征求意见稿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事故灾害应急救援预案征求意见稿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事故灾害应急救援预案征求意见稿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事故灾害应急救援预案征求意见稿doc.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事故灾害应急救援预案征求意见稿doc.docx

《事故灾害应急救援预案征求意见稿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事故灾害应急救援预案征求意见稿doc.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事故灾害应急救援预案征求意见稿doc.docx

事故灾害应急救援预案征求意见稿doc

 

温州盛达矿业有限公司

驻中铝雷沟铝土矿项目部

事故灾害应急救援预案

 

温州盛达矿业有限公司

驻中铝雷沟铝土矿项目部

二零一零年五月

 

 

安全生产委员会

主任:

陈瑞江

副主任:

吴立疆白宗杰

安技组:

凌伟马进奎

后勤保障组:

倪志海南海留

现场管理组:

刘中武师光朝吴章清

 

事故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总指挥:

陈瑞江

副指挥:

吴立疆白宗杰

技术保障:

凌伟马进奎

后勤保障:

倪志海南海留

通信联络:

凌伟倪志海

救援领队:

刘中武吴章清

救援一队:

3#井施工队

救援二队:

2#井施工队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实施现场急救与安全转送伤员,避免和降低事故(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身心健康,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由于事故发生突然、扩散迅速、涉及范围广、危害大,应及时指导和组织群众采取措施进行自身保护,必要时迅速撤离危险区或可能受到危害区域。

在撤离过程中,应积极组织群众开展自救和互救工作。

第三条为了迅速控制事态,并对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检测,监测;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灾害性质及危害程度。

及时控制住造成事故的危险源是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任务,只有及时地控制住危险源,防止事故的继续扩展,才能及时有效进行救援。

特别是火灾,危险化学品等类型的事故。

第四条各子(控股)公司及各生产单位必须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遵守和执行国家公布的《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消防法》、《道路交通安全法》、《职业病防治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建筑法》、《特种设备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安全生产条件、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安全生产。

并结合实际,制定本单位的应急救援预案。

第五条各生产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灾害)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本单位负责人。

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灾害)报告后,应当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按国家有关规定立即如实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部门报告。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支持、配合事故抢救,并提供一切便利条件。

第六条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管理范围内的各子(控股)公司及和各生产单位适用本预案。

第七条定义

1、安全是指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

2、事故是指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损坏或其他损害的意外情况。

3、生产事故即在生产过程中发生造成的死亡、疾病(中毒)、伤害、损失或其损害的意外情况。

第二章事故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

第八条指挥系统及其职责

(一)指挥领导机构

1、成立以项目经理担任总指挥及有关领导组成的重大生产安全(或灾害)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

(其成员应注明后各通讯联络号并正式文件为准)。

2、根据二标段项目部生产单位的实际可相应成立各生产区域(或分厂、或车间)有关人员参加的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长由分队长)担任。

(其成员应注明各通讯联络号码,并以正式文件为准)。

3、根据人事变动情况,应及时调整应急救援指挥部及领导小组成员。

(二)应急救援指挥部或领导小组职责

日常职责:

1、负责“应急救援预案”的制订和完善工作。

2、负责组建应急救援队伍(以各单位下文为准)。

3、负责组织排险队、救援队、医护队的实际训练等工作。

4、负责建立通信与警报系统,储备抢险、救援、救护方面的装备、物资。

5、负责督促做好事故的预防工作和安全措施的定期检查工作。

尤其是汛期和台风雨期间必须派人进行24小时值班、巡查。

对查出的隐患,应及时处理。

加强防塌陷,滑坡的监测等安全管理工作。

应急时职责:

1、发生事故(灾害)时,应根据事故发展的态势及影响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信号。

按指挥人员、应急救援队的职责,立即组织应急救援。

2、向公司上级部门、业主、当地政府和友邻单位通报事故的情况。

3、必要时向当地政府和有关单位发出紧急救援请求。

4、负责事故(灾害)调查的组织工作。

5、负责总结事故的教训和应急救援经验。

(三)指挥部人员分工及相应政府有关部门、场外救援机构联络通讯(见下表)

序号

名称

应急工作分工

应急通讯

1

总指挥

负责组织本单位的应急救援指挥工作(并对事故发展态势及影响及时、果断组织指挥、决策)

2

副总指挥

协助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及时汇报现场应急救援情况。

3

安全部门负责人

及其成员

协助总指挥做好事故报警、情况通报及事故处置

4

保卫部门负责人及其成员

负责灭火、警戒、疏散、通路管制

5

生产调度室负责人及其成员

负责事故处理时设备和人员的调度工作,事故现场通讯联系和对外联系。

6

环保部门负责及成员

事故现场、影响边界、对食物、饮用水、卫生及水体、土壤、农作物及有害物资扩散区域内的监测和处理工作。

7

机电设备部门负责人及成员

协助总指挥负责工程抢险、抢修工作的现场指挥

 

第九条应急救援队伍(或矿山救护队任务职责)

1、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要求,各子(控股)公司、各生产单位必须组建应急救援(专业)队伍。

应急救援(专业)队应选择地点适中、交通方便的地方。

在建立应急救援(专业队)的同时,每个工程公司或每个生产区域(井下矿山每个中段的施工队)要建立应急救援小队。

应急救援人由排险人员、救援人员、医护人员等组成,设立队长(小队长)1名,副队长及各类专业人员不少于30人组成。

2、应急救援队职责

(1)应急救援专业队的管理要实行军事化,建立健全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牌板化。

(2)经常深入生产现场(采场或井下各中段)和地表重要危险源、危险部位,并检查了解其安全情况。

(3)做好各种工作和会议记录。

3、教育、训练与演练

(1)应对公众进行日常教育作出规定,尤其是位于重大危险源周边的人群,使其了解潜在危险的性质和健康危害,掌握必要的自救知识,了解预先指定的疏散路线和集合地点,了解各种警报的含义和应急救援工作的有关要求。

(2)基础培训与训练的目的是保证应急人员具备良好的体能、战斗意志和作风,明确各自的职责,熟悉本单位潜在重大危险的性质、救援的基本程序和要领,熟练掌握个人防护装备和通讯装备的使用等;专业训练关系到应急队伍的实战能力,主要包括专业常识、堵源技术、抢运及清消和现场急救等技术;战术训练是各项专业技术的综合运用,使各级指挥员和救援人员具备良好的组织指挥能力和应变能力;其他训练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开展如防化、气象、侦检技术、综合训练等项目的训练,以进一步提高救援队伍的救援水平。

(3)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针对危险源可能发生的事故(灾害)做好应急救援的技术、装备的维护和检查,应以多种形式的应急演练。

包括每年至少一次实战模拟综合演习。

 

4、应急救援技术装备清单(见下表)

类别

装备名称

性能

单位

数量

备注

运输类

矿山救护车

90HP以上

1

至少1部以上

氧气呼吸器

氧气呼吸器

自动苏生器

呼吸器校验仪

4小时

一小时

1

1

10

10

担架

氧气瓶

氧气瓶(或氧气化)

电工工具

急救箱

备件袋

铜顶斧

矿工斧

记录本

皮尺

卷尺

2升

1升

 

15m

3m

3

2

4

3

2

1

2

2

2

2

3

亚硝酸钠

硫代硫酸钠

小苏打

高锰酸钾

尼可米

盐酸山梗菜碱

5%葡萄糖

注射器等

溶液

溶液

干体

干体

3

3

3

3

3

5

自救器

胶靴

手套

毛巾

安全帽

矿灯

背包

联络绳

轻便胶鞋

 

长2m,两端带

簧钩

10

10

100

100

100

100

50

100

中倍数泡沫发

射器

干粉灭火器

水枪

水龙带

抗休克服

 

8千克

开花,直流2’’

1

30

4

200

3

抢险物资

编织袋

大于2000

锄头

200

木板

m2

500

潜水泵

2

漂白粉

20

硫代硫酸钠

6

运输工具或

工程机械

视规模、严重程度确定,按就近的原则立即调配。

5、应急救援队应急职责

一旦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或灾害),在指挥部的领导和指挥下,根据生产事故(或灾害)的性质、现场情况和应急救援技术要求,正确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与安全器具,迅速组织应急救护人员,采取有力措施,以最短的时间,最短的距离、最快的速度到达现场,按各自的任务及时有效地排除险情,控制并消灭事故,抢救伤员,做好应急救援工作。

第三章建立事故(灾害)应急救援的各种保障

第十条通讯保障。

由调度室负责、机电或有关部门配合支持,加强管理,使有线、无线、警报、协同通讯的组成、任务和有关信号规定,保证完好畅通,联络无误。

第十一条运输和工程机械保障

1、办公室、物资供应等部门,应把救护车、小车、正常运输车辆纳入应急救援运输保障系统,登记牌号,明确任务要求,做好日常的维护工作。

2、救护车驾驶员未经批准,不得离开驻地。

3、应急救援的工程机械按就近的原则进行调配,任何单位应无条件地服从调配进行抢险救灾。

第十二条抢险物资保障

物资供销部门负责对应急救援技术装备及物资(见第九条第4款)的采购储备工作,包括抢险抢救装备物资的种类、数量、编号等要求。

第十三条治安保障。

各子(控股)公司、各生产单位的保卫(保安)人员、派出所应根据发生事故(灾害)的现场情况必要时请求道路交通警察进行分工、重点警戒目标区的划分,保证道路交通的安全畅通,做好群众、员工的疏散工作。

第四章应急救援运行(响应)程序

第十四条接警与通知

(一)各生产分区单位发若发事故(灾害),发生事故单位的现场人员(或知情者)必须立即报告。

报告内容应包括将事故(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伤亡情况、规模及严重程度。

(二)各生产单位和各子(控股)公司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根据事故(灾害)的性质和规模等初始信息决定启动应急救援。

如通知应急有关人员、开通信息与通讯网络,通知调配救援所需的技术装备的物资,以采取相应的行动。

必要时向社会应急机构、政府发出事故救援通知。

(三)根据指挥人员和应急救援队的职责,在总指挥的指挥协调和决策下,对事故(灾害)进行初评始评估,确认紧急状态,迅速有效地进行应急响应决策,建立现场工作区域,确定重点保护区域和应急行动优先原则,指挥和协调现场队伍开展救援行动,合理高效地调配和使用应急资源。

第十五条应急救援体系响应程序(见图)

 

报警

N关闭

Y

Y

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响应程序

 

第十六条警报和信息传递

1、警报信号规定分为二类:

危险警报、解除警报

(1)危险警报:

鸣10秒,停10秒,反复六遍为一周期(时间2分钟)

(2)解除警报:

连续鸣两分

2、各分厂或车间、班组制定内部信息规定并用电铃传递。

3、指挥部或各区域负责人应将报警步骤通知所有员工或群众以确保能尽快采取措施,控制事故(灾害)的发展。

4、在规定区域警报鸣响后,指挥部、各区域负责人,应急救援队及有关人员立即按预案组织、安排参加抢险救援。

第十七条各单位气象站或有关人员应随时收集信息,及时向指挥部领导报告,以利决策。

第十八条应急期间,由于抢险和救援的需要的人员和设备,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顾全大局,服从指挥和调配。

第十九条应急期间,指挥部人员,各区域(单位)负责人,值班巡查人员,应急救援队成员的一切通讯工具不得关机,保持通讯畅通。

第五章现场恢复

第二十条现场恢复

1、现场恢复也叫紧急恢复。

事故被控制以后,应根据好各类事故的现场实际进一步消除潜在的危险(如余烬复燃、受损建筑倒塌、残留有毒物等),恢复到基本稳定状态。

在恢复过程中,应遵循各类事矿的现场处理知识,提供指导和建议。

对恢复工程(或还需进一步监测)时间较长的,应做好交接工作。

2、现场短期恢复完成后,并基本处于安全稳定状态,总指挥可以宣布应急救援工作结束,人员和设备正式安全撤离现场。

3、事故调查及后果评价。

第六章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

第二十一条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

1、应对预案的制定、修改、更新、批准和发布作出明确的管理规定,并保证定期演习,应急救援后对应急救援预案进行评审。

2、针对实际情况的变化以及预案中所暴露出的缺陷,不断地总结、补充、完善、更新和改进应急预案文件体系。

第七章各类事故(灾害)应急救援处理

第一节地质灾害防灾减灾预案

随着开采技术的不断发展,有效与合理开采深度不断增加,边坡(井下采空区)暴露的高度(深度)、面积及维持的时间也不断地增加。

由于边坡(井巷采空区)不稳定因素的影响,边坡(采空区)安全管理的不善,大气给水的侵入等,可能导致地表、边坡、工作面、堆浸场、排土场、发生滑动或坍塌或崩落或形成泥石流等事故(灾害),给矿山和当地人民的安全,国家财产带来严重的危害和损失。

(一)灾前防范内容及措施

(1)露天矿山应确定合理的台阶高度;正确选择台阶坡面角和最终边坡角;选用合理的开采顺序和推进方面;合理进行爆破作业,临近最终边坡时应实行控制或预裂爆破,减少爆破震动对边坡的影响。

(2)露天排土场、作业平台、选矿堆浸场应形成反坡、坡度应达1~3%,防止汇水进入排土场等工业设施并在排弃边缘按要求设立牢靠的车挡,以利工程机械作业安全。

(3)矿山必须建立健全采场、排土场、堆浸场等边坡管理,特别是汛期派专人值班制度。

当发现采场边坡、排土场、堆浸场上有裂陷可能滑落或大块浮石及伞檐悬在上部时,必须迅速处理。

处理时要有可靠的安全措施,受到威胁的作业人员和设备要撤到安全地点。

(4)矿山应派技术人员或有经验的工人专门负责边坡的管理工作,及时消除隐患,发现边坡有塌滑征兆时有权制止采剥、排弃、入堆等作业。

并立即向指挥部报告。

(5)对井下开采转为露天开采的矿山,必须设立专门机构,调查摸清原井下空区的状况,并设立地表、井下观测点,定期观测记录变化情况。

将变化情况随时提供给采矿部门,以利调整采剥工艺或采取相应对策。

(二)灾中防治内容和措施(应急处理措施)

1、当出现地质灾害迹象,发现(或现场)人员应立即向本单位(或本区域)地质灾害防治小组或总指挥部负责人报告。

接到报警后,立即询问清楚灾害的发展态势及规模,危害程度情况的同时,立即组织有关人员及抢险救援等人员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

2、指挥部和各区域负责人必须保持冷静,根据地质灾害的潜在危险、规模、影响程度进行预测或监测。

若危险性、规模和影响程度不大,在保证人员安全的情况下,采取工艺措施,把地质灾害消灭在萌芽状态。

3、若地质灾害潜在危险、规模和影响程度较大,或可能发生流石流,指挥部或各区域的负责人应必须采取“避”的原则,立即派出人员,使用一切通讯工具,通知下方并组织所有人员按“明白卡”、“避险卡”规定的撤退路线迅速“撤离”至安全地带,并清点记录到安全地点的人员。

(三)灾后防治与恢复

对地灾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今后防范措施及整改意见,及时修复被损毁的工程及其它设施。

第二节矿山冒顶事故的应急处理

冒顶事故是矿井中最常见最容易发生的事故。

发生冒顶事故有些属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有限,而更多的则是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造成。

其主要原因有思想不集中麻痹大意,地质构造不清、地压规律不明,支护质量不好、检查不及时等。

发生冒顶事故以后,抢救人员首先应以呼喊、敲打、使用地音探听器等与其联络,来确定遇难人员的位置和人数。

如果遇难人员所在地点通风不好,必须设法加强通风。

若因冒顶遇难人员被堵在里面,应利用压风管、水管及开掘巷道、打钻孔等方法,向遇难人员输送新鲜空气、饮料和食物。

在抢救中,必须时刻注意救护人员的安全。

如果觉察到有再次冒顶危险时,首先应加强支护,有准备地做好安全退路。

在冒落区工作时,要派专人观察周围顶板变化。

在清除冒落肝石时,要小心地使用工具,以免伤害遇难人员o在处理时,应根据冒顶事故的范围大小、地压情况等,采取不同的抢救方法;

顶板冒落范围不大时,如果遇难人员被大块岩石压住,可采用千斤顶等工具把其顶起,将人迅速救出;

顶板沿煤壁冒落,石干石块度比较破碎,遇难人员又靠近煤壁位置时,可采用沿煤壁由冒顶区从外向里掏小洞。

架设梯形棚子维护顶板,边支护边掏洞,直到把人救出;

较大范围顶板冒落,把人堵在巷道中,也可采用另开巷道的方法绕过冒落区将人救出。

第三节井下火灾事故的应急处理

根据热源不同,矿内火灾可分为两大类:

一是外因火灾,是由外来热源引起的;另一类是内因火灾,是矿物等可燃物本身受到某些化学或物理作用引起的。

这两类火灾,发生最多的是内因火灾。

内因火灾发生必须有三个条件:

即矿物有自燃倾向,有连续供氧的环境,热量易于积聚。

矿物的自燃倾向由矿物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所决定的,它决定矿物在常温在氧化的难易程度,是矿物自燃的外因,它和矿物的地质条件、采矿方法、通风方式有关。

处理井下火灾的技术要点为:

1.通风方法的正确与否时灭火工作的效果起着法定性的作用。

火灾时常用的通风方法有正常通风、增减风量、反风、风流短路、隔绝风流、停止风机运转等。

不论何种通风方法,都必须满足:

(1)不使瓦斯聚积,矿尘飞扬,造成爆炸;

(2)不危及井下人员的安全,(3)不使火源蔓延到瓦斯聚积的地域,也不使超限的瓦斯通过火源;(4)有助于阻止火灾扩大,压制火势,创造接近火源的条件;(5)防止再生火源的发生和火烟的逆退;(6)防止火风压的形成,造成风流逆转。

2.为接近火源,救人灭火,应及时把弥漫井巷的火烟排除。

3、扑灭井下火灾的方法有直接灭火法(用水灭火、惰气灭火、泡沫灭火等)、隔绝灭火法(封闭火区)、综合灭火法(注泥和注砂、均压、分段启封直接灭火等)。

用水灭火最方便有效。

要求有充足的水量,保证不间断供给;有正常的通风,使火烟和水汽顺利排出;灭火时应由火源边缘逐渐向中心喷射,以防产生大量水蒸汽而爆炸;要经常检查火区附近的瓦斯,防止引发爆炸。

惰气灭火是把不参与燃烧反应的窒息性气体利用一定的动力送入火区,使火区的氧含量降到抑燃值以下,从而抑制可燃物的燃烧和爆炸。

最常用的惰性气体是氮气。

当不能接近火源或用其它方法直接灭火具有很大危险或不能获得应有效果时可用惰气灭火。

惰性气体灭火的优点是既能使火区气体惰化,又能抑制瓦斯涌出,在火区内的抢险和恢复工作也很安全、迅速、设备损坏率小;惰性气体灭火的缺点是火势强时,灭火时间长且易复燃,其冷却火源的作用比水要小。

二氧化碳是一种窒息性气体,因为它无助燃和自燃性,因而注入火区后,也能起到降低氧含量,抑制燃烧和爆炸的作用。

干粉有冷却、窒息、隔绝、切断燃烧的化学作用和产生冲击波,打乱燃烧物的位置使其熄灭的物理作用。

因此也是井下灭火的较好物资。

高倍数泡沫能隔绝火源并覆盖燃烧拢,产生水蒸汽而本量吸热,阻止火场的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的作用,其灭火威力大,速度快,因而也被广泛应用于扑灭井下火灾。

隔绝灭火法是在通向火区的巷道中构筑密闭墙,断绝火区的供氧源,使火区中的氧含量逐渐减少,二氧化碳含量逐渐增高,使火灾自行熄灭的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难以接近火源,不能直接灭火或直接灭火无效时。

采用隔绝法灭火的密闭材料,取材广泛易于就地解决,便于建造也便于启封。

注浆防灭火是一种较简单的综合灭火方法。

它是利用地面和井下的高差产生的压力,加上泥浆本身的压力,把事先搅拌好的泥浆注入火区,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注浆灭火兼有直接灭火和隔绝灭火的优点,且取材方便,经济有效正因而在矿井中被普遍应用。

均压通风防灭火是通过改变通风系统的压力分布,降低漏风风路两端的风压差以减少漏风,通过降低火区供氧量来加速火灾的熄灭。

均压通风防灭火适用于火源位置不明确,人员难以接近,采用直接灭火或隔绝灭火都较困难的场合。

分段启封直接灭火是救护队经常采用的灭火方法。

当火源范围大,蔓延速度快而被封闭了的火区火势减弱之后,可采用逐段启封直接灭火的方法。

第四节井巷水灾事故的应急处理

当矿井水的水量超过矿井排水能力或发生井下突然涌水时,会造成水灾,轻者局部巷道被淹,重者全井充水,矿毁人亡。

矿井发生水灾后,常常有人被困在井下等待救助,这是救护工作的重点对象。

1.井下水灾应急处理的一般原则是:

(l)必须了解突水的地点、性质,估计突出水量,静止水位,突水后涌水量,影响范围,补给水源及有影响的地面水体。

(2)掌握灾区范围、事故前人员分布,矿井中有生存条件的地点,进入该地点的可能通道,以便迅速组织抢救。

(3)按积水量、涌水量组织强排水,同时堵塞地面补给水源。

(4)加强排水和抢救中的通风,切断灾区电源,防止将空区积聚的瓦斯引爆或突然涌出其它有毒气体。

(5)排水后侦察、抢险中,要防止冒顶、掉底和二次突水。

(6)搬运和抢救遇难者,要防止突然改变伤员已适应的环境和生存条件,造成不应有的伤亡。

2.抢救长期被困在井下的遇难人员时应注意:

(1)发现遇难人员时,严禁用头灯光束直射其眼睛,以免在强光刺射下瞳孔急剧收缩,造成眼目失明。

正确的方法是用衣片等罩住头灯,使光线减弱,或蒙住遇难人员眼睛,待瞳孔逐渐收缩直至恢复正常时,才可以见到强光。

(2)发现遇难人员时,不可立即抬运出井,应注意保护体温。

应在井下安全地点进行初步处置(如包扎、输液、注射等)并待其情绪稳定以后,才送到医院进行特别护理。

在治疗初期,避免亲友探视,以防过度兴奋影响遇难人员的健康或造成死亡。

(3)遇难人员长期不进食,消化系统功能极度减弱又急需补充营养,应以少量多餐的方法,以稀软的、高营养、高蛋白的食物为宜。

.第五节炮烟中毒应急处

爆破是矿山生产的主要作业之一。

现代各种工业炸药的爆破分解都是建立在可燃物质(碳、氢、氧等)气化的基础上。

当炸药爆炸时,除产生水蒸汽和氮外,还产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等有毒有害气体,统称为炮烟。

它会直接危害矿工的健康和安全,因此爆破后人员不能立即进入工作或随意进入废硐、废坑或通风不良的地方。

井下使用柴油动力的工程设备能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但必须消除柴油机排出的废气对矿工的危害。

因为柴油是由碳(按重量85%~86%)、氢(13%~14%)和硫(0.05%~0.7%)组成,柴油的燃烧一般不是理想的燃烧,产生很多局部氧化物不燃烧的物质。

所以,柴油机排出的废气是各种成分的混合物。

其中以氮氧化合物(NO、NO2)、一氧化碳、醛类和油烟等四类成分含量最高,毒性较大。

(一)一氧化碳(CO)

1、理化性质

一氧化碳为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比重0.967,微溶于水,易溶于氨水。

由于一氧化碳与空气重量相近,易均匀散布在空气中,特别是井下矿山的巷道中,若不用仪器测定很难察觉。

2、危险特性

一氧化碳是一种性质极毒的气体,在井下各种中毒事故中它所占的比例较大。

一氧化碳由呼吸道进入人体。

一氧化碳性质极毒是由于它和人体血红蛋白亲和力比氧大300倍,因此,当血液中一氧化碳达到饱和时,就完全失去输送氧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