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石柱县秋小学语文六年级质量抽剖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63323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93.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石柱县秋小学语文六年级质量抽剖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重庆市石柱县秋小学语文六年级质量抽剖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重庆市石柱县秋小学语文六年级质量抽剖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重庆市石柱县秋小学语文六年级质量抽剖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重庆市石柱县秋小学语文六年级质量抽剖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重庆市石柱县秋小学语文六年级质量抽剖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重庆市石柱县秋小学语文六年级质量抽剖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重庆市石柱县秋小学语文六年级质量抽剖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重庆市石柱县秋小学语文六年级质量抽剖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重庆市石柱县秋小学语文六年级质量抽剖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重庆市石柱县秋小学语文六年级质量抽剖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重庆市石柱县秋小学语文六年级质量抽剖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重庆市石柱县秋小学语文六年级质量抽剖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重庆市石柱县秋小学语文六年级质量抽剖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市石柱县秋小学语文六年级质量抽剖析.docx

《重庆市石柱县秋小学语文六年级质量抽剖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石柱县秋小学语文六年级质量抽剖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重庆市石柱县秋小学语文六年级质量抽剖析.docx

重庆市石柱县秋小学语文六年级质量抽剖析

 

第246期

2010年7月13日

把脉教学质量转变教学行为

——石柱县小学三年级质量调研抽测试卷分析报告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课程改革,深化素质教育,及时发现并改进教学中的问题,有效提高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我县于2010年6月23日对全县小学三年级学生学业质量进行了调研抽测,现将语、数抽测结果分析如下:

石柱县2010年春小学三年级学业质量调研抽测

语文试卷分析

石柱县教委教研室马世卫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课程改革,深化素质教育,及时发现并改进教学中的问题,有效提高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我们于2010年6月23日对全县小学三年级学生学业质量进行了调研抽测,现将语文试卷及抽测结果作如下分析:

一、抽测对象:

全县小学三年级学生。

二、抽测内容:

按《语文课程标准》中段——三年级的要求,重点检测第六册的教学内容。

三、抽测形式:

统一限时(90分钟)笔答试卷。

四、试题特点:

本次抽测力求体现课程改革精神,落实学科教学新理念。

基本体现了“依据课标,紧扣教材,着重考核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命题原则,避免怪题、偏题,较难、较易、易三类层次的题之比为0.5︰1.5︰8。

体现重点:

要求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拼音、字词、句子是语文学习的基础,“语文大厦”的构建离不开这一砖一瓦;体现实践性:

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体现了学以致用的原则;体现开放性:

看拼音写词语、组词(填合适词、补充词语、近反义词)、改写句子、语文积累与趣味语文、诗词拓展鉴赏、阅读感悟、习作等都给学生一定的发挥空间;“课外阅读——《黑点白纸》”渗透了语文与学习生活及“理解与包容”的浅显的做人理念。

整卷力求以促进学生“双基”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为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给我县小学语文教学一个正确导向。

五、试题内容:

本试题由三大板块组成:

基础积累(53分)、阅读展示(17分)、快乐习作(30分)。

涵盖了拼音、字、词、句、篇的掌握和运用。

基础积累部分:

主要考察学生对拼音、字、词、句、课文内容、课内外诗词、名言的掌握理解及积累运用。

阅读展示部分:

主要考察学生课内阅读《荷花》的方法积累及深入与文本对话及课外阅读理解的能力。

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重点词句的感悟,初步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表达自己阅读后的感受,力求语文工具与人文的和谐统一。

快乐习作部分:

选择了难度适中、可供学生选择的2个题目:

“父母的爱”、“自由习作”,让学生有话可写,特别是自由习作给学生更多展示的空间。

六、抽测成绩:

全县三年级参加抽测的学生6350人,最高分98.5分,最低分1.5分。

人平得分73.9,及格率85.2%,优生率24.7%,综合指标70.95。

从整体指标上看,试卷的可信度、有效度、区分度较强。

 

 

九大教研片区100名抽样离散图

 

由图看出西沱、南宾、悦崃三片区学生相对集中在平均分线上,学生整体水平较好;沙子、下路离散明显,学生两极分化较严重,建议在以后教学中注重差生的关注与培养。

七、质量分析:

从这次抽测中我们欣喜地看到,我县的中段起始的三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有了一定进步,新课程理念已转化为师生的教学行为。

从试卷可以看出,学生不仅对双基有较好的掌握,而且各种能力得到较好的发展,特别是语感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明显的提升。

(一)积累与运用部分:

该部分共有六个大题,14个小题。

着重检测了选择看拼音写词语;多音、同音字掌握情况;辨字组词;比较近义词;选择成语或关联词语填空;修改病句;成语填空;按要求改写句子;填写恰当的古文诗词名句;根据积累填空。

这部分的得分率最高(85.9%),可以看出老师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比较重视双基的落实。

存在的问题:

少数学生写字多笔少划,如:

“骤然、缘故、荡漾、羡慕”这些词语失分较多。

知识的积累还需加强,如成语的运用,词语的辨析等。

改写句子时改变了句子的意思,写拟人句时写成了比喻句,对趣味语文这种新颖性、尝试性和题目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差(“其乐无穷”失分较多,“里应外合”失分较少)。

多数学生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不能运用恰当的古文诗、词、名句,重点词的理解能力较弱。

(二)阅读部分:

该部分有两个大题,课内阅读《荷花》和课外阅读短文《黑点白纸》。

第一题多数学生完成比较好,能正确的读懂文意,完成情境习题;短文阅读相对要差一点。

存在的问题:

少数学生没有认真读题,不按题目要求作答;部分学生缺乏创新意识,还没有掌握质疑提问的方法;阅读理解短文内容不准确,概括能力较差,写感悟(懂得的道理)偏离了主题。

阅读历来是小语考试的难点。

新课标特别强调“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中年级阅读教学重点:

朗读感悟(整体把握和词句段训练);积累运用。

从抽测的试卷可以看出,新课标中关于阅读方面的新理念、新要求正在有效地得以落实,但在教学中还要注重阅读习惯的训练,阅读方法的指导,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注重语言感悟与浅显的人文素养的提高。

(三)习作部分:

本次抽测的习作是一个命题作文,一个自由习作,从选材上有一定的灵活度,给学生留有较大的选择空间。

多数学生能认真阅读习作要求,根据要求选材,立意大胆,语句通顺连贯。

用词优美,文笔流畅,字迹工整,能正确使用标点,能抒发真情实感(特别是“父母的爱”)。

习作失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有部分学生不懂最起码的书写格式,如:

无题目;作文不分段;自然段开头不知道空两格;不能正确使用标点等。

二是审题不清,内容不符合要求。

三是三年级刚刚开始学习写作,大多数孩子内容雷同(个别班就是一个内容的习作)、空洞、平淡无味、语言表达不流畅,极小数同学照抄阅读的文章。

对于题目要求“把具体的过程写清楚”大部分人能够勉强达到。

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能够叙述清楚事件就已经不错了,也展现出一定数量有创意的习作。

四是卷面书写整体不容乐观,整洁度有待提高。

八、教学建议:

中年级语文教学是“腰”,是承前启后的学段,也是学生容易分化的学段。

新课标要求中段“开始学习默读→初步学会默读,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开始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从简单写话到习作:

不拘形式地写出见闻、感受和想象。

从抽测的情况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新课程思想、理念和《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语文教学已经向新课程改革的方向迈开了步伐,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针对本次调研抽测出现的主要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学习行为。

《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仍处在或者说将一直处在不断的修订和完善之中。

教师在教学中应紧扣课标要求,创造性使用教材,既可以为“课标”教材的完善提供依据,也是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有效途径。

教学中要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克服传统的教学惯性,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大胆创新,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习惯。

2、加强基础训练,培养实践能力。

新课标要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整合,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处理好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关系,切实提高学习质量。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重视对语言的理解、揣摩,更要注重对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将语文实践和生活实践有机结合。

3、强化学法指导,培养良好习惯。

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习惯的培养,还应重视读写方法的指导,重视积累的方法指导,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要树立大语文观,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加大课外阅读,力求达到中段“课外阅读总量5万字→40万字”、高段“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的课标要求,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次的趣味语文尝试题尽管分值不多,但失分率还是较高的)。

4、注重读写结合,拓展练笔渠道

要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就必须要拓宽学生练笔的各个渠道。

一是要加强读写结合。

一篇篇优美的课文不应该再是师生分析讨论的中心,而应该成为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的蓝本。

老师的责任就是借助于这些课文和语境,创设各种各样的语言训练的机会,让学生进行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训练。

要善于找准阅读教学的读写结合的切入点,做到“从读学写、以读促写、以写带读”,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效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二是要加大课后练笔。

如写日记、与单元有关的相应的摘抄,仿写、写读书笔记、写随笔,办手抄报……通过各种途径,使学生养成勤动笔的习惯,增加生活体验,丰富语言储备,提高写作能力。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更要不断地加强学习,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

我们相信:

只要坚定信心、发奋学习、锐意进取、自觉奉献,就能使我县小学语文教育质量再上一个台阶。

石柱教研室

二0一0年七月十日

2010年春小学三年级下册质量调研抽测

数学试卷分析

教委教研室方孝敏

一、基本情况

这次我们对全县三年级的6350名学生进行了抽测,此次质量检测的基本情况是:

①师生对本套试题的满意度较高;②全县的人平分80.8﹪,及格率89.4﹪,优生率55.1﹪,综合指标81.3﹪,有5﹪—10﹪左右的学生成绩偏下或较差;③各乡际、校际、班际之间学生的成绩存在着明显差异,全县最高分班级的平均成绩达95.27分,最低分班级的平均成绩只有45.65分,相差了49.62分,这一现象说明我县城乡教学现状的差异,④学生对不同类型试题的作答,存在着不同层次的差异,如对有的试题作答准确率高,而有的试题则失误较多,或理解不到位,失分率较高,这些问题是因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掌握不全面,不扎实,灵活性不够而造成的;现就本次试卷的作答情况简要分析如下。

二、试卷分析

1.试卷结构

本次试卷考试时间为:

60分钟,卷面总分为100分,共分七个大题。

2.本学学期期末检测试卷从“填空、选择、判断、计算、空间与图形,统计图和解决问题”七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了检测。

试题覆盖面广,试题题型多、考查角度灵活,涵盖六册教材的所有内容。

从整套试卷看唯一不足的是在填空题第9大题第二小题中有点表述不较准确。

为了进一步做好来期的教学指导工作,命制好检测题,根据全县小学数学三年级的检测情况,我们按城区小学、乡镇学校、农村中心校、村小分别随机抽取两所学校,每校分别抽取25份试卷,共计200份进行全面分析。

三、对学生答题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一)填空

试卷抽样统计:

学校类别

抽样人数

总分

得分

得分率

错题举例

城区学校

50人

1100

 959

 87.18﹪

 ①□37÷6,如果商是两位数,里最大能填(),如果商是三位数,□里最小应填()。

②小红的大姆指押盖的面积约()。

乡镇学校

50人

1100

 887

 80.64﹪

完全小学

50人

1100

 764

 69.45﹪

村小

50人

1100

 703

 63.90﹪

原因分析:

在这一大题中,涉及了位置,除法,面积以及年月日单元的知识。

整个题能够反映出一些基础知识的应用与实践。

有24时记时法和分段记时法的换算,也有生活实际联系的面积单位的正确选用,还有对笔算除法如何正确定商的填空题。

学生对笔算除法如何确定的商的位数的有关题错误多,对与生活实际联系的物体实际面积的大小不能正确选用单位,建议在今后的教学中,应重视估测能力的培养,这样才有助于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判断

试卷抽样统计:

学校类别

抽样人数

总分

得分

得分率

错题举例

城区学校

50人

250

 213

 85.20﹪

①周长是16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也是16厘米。

②如果○+△=480,○=△+△+△那么△=?

 

乡镇学校

50人

250

 204

 81.60﹪

完全小学

50人

250

 201

 80.40﹪

村小

50人

250

 172

 68.60﹪

原因分析:

抽卷分析:

从200份卷子中,出错的有119人,只有81人全做对了。

错题的重点在第3、5小题。

这两个题一个是计算同一个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时学生不能正确使用单位,也有少数学生可能是粗心大意出现的错误。

另一个是学生在学习了乘法的初步知识后,利用学生熟悉的简单图形代表某个数字。

学生出错的主要原因是不能用学过的知识用代换的方法拓展运用,不过这个题对大部分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三)选择

试卷抽样统计:

学校类别

抽样人数

总分

得分

得分率

错题举例

城区学校

50人

250

220

 88.00﹪

①下列年份中,2月份是29天的是()。

a..200b.1985c.2100

 

乡镇学校

50人

250

 216

 86.40﹪

完全小学

50人

250

198

 79.20﹪

村小

50人

250

 175

 70.00﹪

抽卷分析:

这大题学生完成得较好,从200份抽测试卷中,全对的就有96人,将近占了50﹪。

出题的目的主要是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检测,出现的形式也较灵活。

有余数的除法,也有元、角、分的化分,还有关于平年和闰年的知识以及面积和周长的概念。

错误率最高的是第4小题,主要原因是判断平年和闰年的方法没有掌握好,学生遇到整百年的时候不是除以400,而是去除以4了,以及于出现了错误。

(四)计算

试卷抽样统计

学校类别

抽样人数

总分

得分

得分率

错题举例

城区学校

50人

 1700

 1603

94.29﹪

 

乡镇学校

50人

 1700

 1574

92.58﹪

完全小学

50人

 1700

 1473

86.65﹪

村小

50人

 1700

 1397

82.18﹪

计算题是本册教材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本张试卷在计算题的处理上很不错,体现了新教材的理念。

难易适度,题量恰到好处,形式也很灵活。

没有出现计算很复杂的难题和偏题。

抽卷分析显示:

本题总分6400分,学生只丢失了337分,得分率有94.74﹪,学生完成非常满意,这在以往的测试中是从末遇到过的现象。

这充分说明现在广大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也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这是非常可喜的。

(五)空间与图形

试卷抽样统计

学校类别

抽样人数

总分

得分

得分率

错题举例

城区学校

50人

 400

 389

97.25﹪

面积:

2×4=8(厘米) 

乡镇学校

50人

 400

 364

91.00﹪

完全小学

50人

 400

 334

83.50﹪

村小

50人

 400

 326

81.50﹪

原因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体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

重点考察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理解和运用,学生完成得较好。

只有少部分学生出错的主要原因是对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单位与相应的长度单位之间的混淆,以及于计算是对了的,就是最后单位错了。

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一是加强不同大小面积单位之间的比较,二是加强面积单位与相应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辨析。

(六)统计

试卷抽样统计

学校类别

抽样人数

总分

得分

得分率

错题举例

城区学校

50人

 500

 470

94.00﹪

 

乡镇学校

50人

 500

 480

96.00﹪

完全小学

50人

 500

 386

77.20﹪

村小

50人

 500

 406

81.20﹪

统计是从一年级开始就渗透于各册教材中的,这题对教材的要求还是把握较准,题型和检测的方式很灵活。

学生完成得好。

只是少数学生对最后一个根据图中的相关数据提出问题并解答完成得不太好,错误的原因是学生提出了“平均过了多少辆车?

”,没有时间这个信息,无法解答出来。

说明学生对平均数的概念没有掌握。

(七)解决问题

试卷抽样统计

学校类别

抽样人数

总分

得分

得分率

错题举例

城区学校

50人

 800

 729

91.13﹪

第三题,学生出错是计算上的问题:

140×4=560(元)560÷80=70(元)

乡镇学校

50人

 800

 646

80.50﹪

完全小学

50人

 800

 586

73.25﹪

村小

50人

 800

 540

67.50﹪

原因分析:

本大题比较简单,较好地体现了本册中所学的解决问题的主要题型,难易合适,简单中不乏要求学生细心。

分值给予也很恰当。

出错都是在第三题的计算的错误,560÷80=70,主要原因是学生对除数是整十整百数的计算方法没有掌握。

四、对今后教学的建议

通过上述学生对各板块答题情况的具体分析,出现学生存在下面几种答题失误的情况:

一是粗心大意,不仔细读题,造成答题错误:

二是概念混淆,真假难辨造成答题错误,比如周长是16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也是16厘米。

“学生出错的最多;三是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实际脱节,不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填空中“旗杆高大约15米,小红的指押盖大约有1平方厘米。

”多数学生不会做,这些都是让学生实际操作才能完成的。

针对上面这些问题特提出如下建议:

五、教学建议与措施

1.各校领导和教师,要认真总结这次检测中的得与失,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完善教育教学方法,从薄弱环节入手,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强化课堂教学艺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切实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切实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学生实践操作,着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从课堂入手,加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注重开放性、变式性试题的训练,提高学生变式思维的能力。

4.要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

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书写能力、审题能力、推理能力、分析能力的培养。

还要加强对学生验算习惯的养成。

5.从学生答题出现的问题窥见到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方式,思维能力确实存在着很大问题。

校与校、班与班、生与生之间,在教学的理解能力。

数学审题能力,数学的表达能力等方面存在很大差距。

特别是有的乡镇学校,村小还存在的问题较为严重,应该要引起重视,并设法积极地加以改进。

石柱县教研室

二0一0年七月八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