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635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剖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解剖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解剖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解剖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解剖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解剖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解剖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解剖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解剖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解剖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解剖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解剖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解剖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解剖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解剖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解剖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解剖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解剖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解剖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docx

《解剖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剖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解剖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docx

解剖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解剖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绪论

1.什么是解剖学标准姿势?

为了说明人体各部或各结构的位置关系,特规定身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两足并立,手掌和足尖向前的标准姿势为解剖学标准姿势。

  

第一篇细胞和基本组织

1.细胞的基本结构?

-7

细胞是一切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人体的细胞形态各异,大小不一,但它们都有共同的基本结构:

即细胞膜、细胞核和细胞质。

2.哈弗系统的定义是什么?

哈弗系统指的是哈弗骨板与哈弗管共同组成的系统。

哈弗骨板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是骨干密质骨的主要部分,它们以哈弗管为中心呈同心圆排列。

哈弗管内有血管、神经及少量的结缔组织。

3.什么是三联体?

骨骼肌肌膜向细胞内凹陷形成横小管,肌浆网即滑面内质网,其在两条横小管之间纵向分布形成纵小管,其在近横小管处膨大为终池。

横小管与它两侧的终池共同构成的结构称三联体。

4.上皮组织分为哪几类?

-16

根据功能上皮组织可分为被覆上皮和腺上皮。

被覆上皮:

根据上皮细胞排列层次和形态结构,被覆上皮分为单层上皮和复层上皮。

单层上皮又分为单层扁平上皮、单层立方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和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

复层上皮又分为复层扁平上皮、复层柱状上皮和变移上皮。

腺上皮:

由腺细胞构成的上皮称为腺上皮。

由腺上皮构成的结构称为腺。

人体的腺体分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两大类。

5.浆细胞的光、电镜结构和功能是什么?

浆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细胞核圆形,染色质多聚集在核周并呈辐射状排列,形似车轮状。

细胞质较多,嗜碱性,近细胞核处有一着色较浅而透明的区域。

电镜下可见细胞质内含大量的粗面内质网,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

浆细胞的功能是产生抗体,参与机体的体液免疫。

6.疏松结缔组织中的主要细胞成分以及结构特点和功能。

-24等

疏松结缔组织的细胞多种多样,包括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组织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和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其中成纤维细胞是主要的细胞。

疏松结缔组织具有支持连接、防御保护和营养、修复的功能。

7.骨组织及其各种细胞结构的光、电镜结构。

-31

骨组织是坚硬的结缔组织,是构成全身各骨的主要成分。

骨组织是由细胞和钙化的细胞间质(骨质)组成。

骨组织的细胞包括骨原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和破骨细胞。

骨原细胞为骨组织的干细胞,位于骨膜贴近骨质处。

细胞呈梭形,较小,胞质少,核椭圆形或细长形。

成骨细胞分布在骨组织表面,呈椭圆形或柱状,通常单层排列,相邻成骨细胞突起之间以及与骨细胞突起之间有缝隙连接。

核圆形,位于远离骨表面的细胞一端;胞质嗜碱性,电镜下可见大量的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

骨细胞呈扁圆形,为一种多突起的细胞,单个分散于骨板内或骨板之间。

胞体所在的腔隙称骨陷窝,突起所在的腔隙称骨小管。

电镜下,骨细胞的细胞质同含少量的线粒体、高尔基复合体和散在的粗面内质网。

破骨细胞是一种多核巨细胞,数量少,分布于骨组织表面,在紧贴骨质的一侧有纹状缘。

破骨细胞细胞直径30~100µm,核6~50个。

电镜下,纹状缘是由许多不规则的微绒毛组成。

胞质内细胞器丰富,尤以溶酶体和线粒体居多。

8.红细胞、白细胞的纹状体形态特点、正常值和功能?

-3645

(1)红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正常值及其功能。

成熟红细胞呈双凹圆盘状,直径7.5μm。

无细胞核,也无任何细胞器。

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具有结合与运输O2和CO2的功能。

红细胞具有形态的可变性,当它们通过小于自身直径的毛细血管时,可改变形状。

红细胞膜上有一种镶嵌蛋白质,即血型抗原A和(或)血型抗原B,构成人类的ABO血型抗原系统,在临床输血中具有重要意义。

正常值:

男:

(4.0~5.5)×1012/L,HB,120~150g/L。

女:

(3.5~5.0)×1012/L,HB,110~140/L。

(2)白细胞的形态特点、正常值和功能。

白细胞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中性粒细胞约占白细胞总数的50~70%,细胞直径10~12μm,核呈分叶状。

一般2~5叶,正常人2~3叶居多。

当机体受细菌严重感染时,大量新生细胞从骨髓进入血液,杆状核与2叶核细胞增多,称为核左移;若4~5叶核的细胞增多,称为核右移,表明骨髓的造血功能发生障碍。

中性粒细胞的胞质呈极浅的粉红色,含有许多细小颗粒,其中浅紫色的为嗜天青颗粒,浅红色的为特殊颗粒。

嗜天青颗粒约占20%,含酸性磷酸酶、髓过氧化物酶和多种酸性水解酶。

特殊颗粒约占80%,含溶菌酶、吞噬素等。

功能:

很强的趋化作用和吞噬功能,其吞噬对象以细菌为主。

中性粒细胞在吞噬、处理了大量细菌后,自身也死亡,成为脓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直径10~15µm,胞质充满均匀、粗大的嗜酸性颗粒,细胞核常为2叶,具有抗过敏和杀灭寄生虫的作用。

嗜碱性粒细胞数量最少,直径10~12µm。

胞质含有大量大小不等、分布不均的紫蓝色嗜碱性颗粒,核分叶状或S形或不规则形,着色较浅、轮廓不清,参与机体的过敏反应。

      

淋巴细胞大小不等,直径6~8µm为小淋巴细胞,9~12µm为中淋巴细胞,13~20µm为大淋巴细胞;血液中的淋巴细胞,大部分为小淋巴细胞。

细胞核圆形,一侧常有浅凹,核染色质致密呈块状,染色深。

胞质很少,在核周成一窄带,呈嗜碱性(蔚蓝色)。

淋巴细胞参与机体的免疫功能。

单核细胞约占白细胞总数的3~8%,体积最大,直径14~20μm。

核呈肾形、马蹄铁形或扭曲折叠的不规则形,着色浅。

胞质丰富,因弱嗜碱性而呈灰蓝色,内含许多细小的嗜天青颗粒,即溶酶体。

在血液中停留12~48小时,然后进入结缔组织或其它组织,分化为巨噬细胞等具有吞噬功能的细胞。

9.骨骼肌纤维的电镜结构和骨骼肌纤维收缩原理?

-50

(1)骨骼肌纤维的超微结构(肌原纤维、横小管、肌浆网)

肌原纤维:

肌原纤维由粗、细两种肌丝沿肌原纤维的长轴并按特定的空间排布规律平行排列组成,明、暗带即为这两种肌丝规律排列的结果。

两种肌丝在肌节内的这种规律排列以及它们的特殊分子结构,是肌纤维收缩功能的主要基础。

粗肌丝位于肌节中部,两端游离,中央借M线固定。

细肌丝位于肌节两侧,一端附着于Z线,另一端伸至粗肌丝之间,与之平行走行,其末端游离,止于H带的外侧。

明带由细肌丝构成,H带由粗肌丝构成,H带两侧的暗带由两种肌丝共同构成。

细肌丝由肌动蛋白、原肌球蛋自和肌钙蛋白组成。

粗肌丝长由肌球蛋白分子组成。

后者形如豆芽,分头和杆两部分,在头和杆的连接点及杆上有两处类似关节的结构,可以屈动。

分子尾朝向M线,头朝向Z线,并突出于粗肌丝表面,形成电镜下可见的横桥。

肌球蛋白的头部具有ATP酶活性。

当头部与细肌丝的肌动蛋白接触时,ATP酶被激活,分解ATP并释放能量,使横桥屈动。

横小管:

简称T小管,是肌膜向肌浆内凹陷形成的小管网,其走向与肌纤维长轴垂直,位于暗带与明带交界处。

同一平面上的横小管分支吻合,环绕每条肌原纤维,横小管可将肌膜的兴奋迅速传导至肌纤维内部。

肌浆网:

是肌纤维中特化的滑面内质网,位于横小管之间。

其中部纵行包绕每条肌原纤维,称纵小管;两端扩大呈扁囊状,称终池。

每条横小管与两侧的终地组成三联体,此部位能将兴奋从肌膜传递到肌浆网膜。

肌浆网膜上有丰富的钙泵和钙通道。

钙泵能逆浓度差把肌浆中的Ca2+泵入肌浆网内贮存,使其内的Ca2+浓度为肌浆中的上千倍。

当肌浆网膜接受兴奋后,钙通道开放,大量Ca2+涌入肌浆。

(2)骨骼肌纤维收缩原理

目前公认的骨骼肌纤维收缩原理是“肌丝滑动学说”。

当神经冲动传到肌纤维时,兴奋经横小管传至三联体,引起肌浆网释放Ca2+进入肌浆,肌原蛋白与Ca2+结合后引起构型变化,使原肌球蛋白陷入肌动蛋白的螺旋沟内,肌动蛋白的位点暴露,粗肌丝上横桥与肌动蛋白位点接触,ATP酶被激活,分解ATP而释放能量,使横桥向M线方向转动,并将细肌丝拉向M线。

结果导致H带和I带变窄,甚至消失,A带宽度不变,Z线靠近,肌节缩短、即肌纤维收缩。

10.什么是尼氏体?

什么是轴丘?

-55

尼氏体是分布于神经元胞体和树突中的嗜碱性团块,呈颗粒状或虎斑状,电镜下为密集排列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基地。

神经元胞体发出轴突的部位常呈圆锥形,称轴丘。

轴丘内和轴突内均无尼氏体。

11.化学性突触的电镜结构。

-5758

突触是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细胞(肌细胞或腺细胞)之间的特化的细胞连接。

分为电突触和化学性突触两类。

光镜下:

在神经元之间的连接中,最常见的是上一级神经元的末端膨大形成扣状或球状与下一级神经元的树突、树突棘或细胞体形成接触点。

 电镜下:

可分为突触前成分、突触后成分、突触间隙三部分。

突触前成分一般是前一个神经元的轴突终末膨大部分,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与下一个神经元接触部位的细胞膜为突触前膜。

突触后成分是后一神经元或效应细胞与突触前成分相对应的局部区域。

该处的细胞膜增厚,为突触后膜,含有能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的受体。

突触间隙是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的狭窄间隙,约15~20nm,含有糖蛋白和丝状物。

12.神经末梢的分类和功能有哪些?

-6162

神经末梢是周围神经纤维的终末部分,分为感觉神经末梢和运动神经末梢。

感觉神经末梢的功能是接受刺激,传导冲动至中枢神经系统;运动神经末梢与分布区的肌组织或腺细胞共同构成效应器,支配肌纤维的收缩或的分泌活动。

13.什么是血脑屏障?

血脑屏障指的是脑毛细血管阻止某些物质(多半是有害的)进入脑循环血的结构,它存在于血液与脑、脊髓的神经细胞之间。

血脑屏障由三层组织构成即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基底膜和胶质膜。

与其他组织器官的毛细血管相比,脑毛细血管具有以下特点:

①脑毛细血管缺少一般毛细血管所具有的孔,或者这些孔既少且小。

②内皮细胞彼此重叠覆盖,而且连接紧密。

内皮细胞还被一层连续不断的基底膜包围着。

③基底膜之外更有许多星形胶质细胞的血管周足(终足)把大部分脑毛细血管的表面包围起来。

这就形成了脑毛细血管的多层膜性结构,构成了脑组织的防护性屏障。

14.什么是高尔基复合体?

高尔基体是由许多扁平的囊泡构成的以分泌为主要功能的细胞器。

15.什么是毛乳头?

毛球底部凹陷,结缔组织突入其中,内含毛细血管和神经,具有营养作用,称为毛乳头。

毛乳头对毛发的生长起诱导作用。

16.内质网的分类、电镜结构和主要功能是怎样的?

内质网可分为滑面内质网和粗面内质网。

电镜下,内质网是由单位膜构成的扁囊(池)和小管,并互相通连。

粗面内质网由扁囊和附着在其外表面的核糖体构成,表面粗糙,细胞核周围的粗面内质网可与核膜外层通连。

主要功能是合成分泌蛋白质。

滑面内质网表面光滑无核糖体附着,主要参与类固醇、脂类的合成与运输,糖代谢及激素的灭活等。

17.比较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并说出网织红细胞的正常值和临床意义。

成熟红细胞呈双凹扁圆形,中央较薄,周边较厚,直径约7-8µm。

细胞质内无细胞核和其它细胞器,充满了血红蛋白。

网织红细胞是未成熟的红细胞,它比成熟红细胞略大。

煌焦油蓝染色,可见细胞内有蓝色的细网或颗粒,电镜下为残留的核糖体。

1-3天后该细胞可发育成熟。

临床上网织红细胞的计数可作为贫血等某些血液性疾病临床诊断、疗效判断和预后估计的指标之一。

  

第二篇运动系统

1.椎间盘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77

椎间盘是位于相邻两个椎体之间的纤维软骨盘。

盘的中央为髓核,是富有弹性的胶状物,血的周围是纤维环,由多层交错排列的纤维软骨组成。

椎间盘的主要功能是牢固连结椎体,同时可以缓冲压力和震动。

2.椎间盘突出是指什么?

它是指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后髓核突出压迫脊神经根。

3.肩关节是如何构成的?

有何结构特点?

肩关节由肱骨头和肩胛骨的关节盂构成。

特点:

肱骨头大,关节盂小,关节囊薄而松驰,其下壁薄弱。

4.膝关节是如何构成的?

有何辅助结构?

-99

膝关节由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髌骨构成。

主要辅助结构有:

髌韧带、胫侧副韧带、腓侧副韧带、膝交叉韧带(前、后交叉韧带)、内侧半月板、外侧半月板,髌上囊、髌下深囊等。

5.鼻腔外侧壁有哪些结构?

-93

鼻腔外侧壁有上、中、下三个鼻甲及各鼻甲下方的上、中、下三个鼻道和蝶筛隐窝。

6.腹肌的名称、层次?

-103104105

腹肌包括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

腹直肌位于前壁正中线的两旁,腹外斜肌位于腹前外侧部的浅层,腹内斜肌位于腹外斜肌的深面,腹横肌位于腹内斜深面。

7.腹前外侧壁的肌肉有哪些?

各肌肌纤维方向如何走行?

腹前外侧壁肌有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

腹外斜肌的肌纤维由外上斜向前下;腹内斜肌的肌纤维与腹外斜肌相反斜向内上;腹横肌的肌纤维横行。

8.试述腹股沟管的各壁的构成及通行结构-105115

腹股沟管位于腹前壁下部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肌和腱之间的裂隙。

前壁:

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

后壁:

腹横筋膜和腹股沟镰。

上壁:

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

下壁:

腹股沟韧带。

通行结构:

男性为精索,女性为子宫圆韧带。

9.阑尾炎手术时需寻找阑尾,试述手术由浅至深经过的层次和结构。

-115

手术由浅至深经过层次为:

皮肤、浅筋膜、深筋膜、肌层(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

10.膈的位置、形态和作用?

膈上有哪些裂孔?

各裂孔通过的结构为何?

-102

11.什么是关节囊?

关节囊是由结缔组织构成的膜性囊,附着于关节面周缘的骨面上,可分内、外两层。

外层称纤维膜,厚而坚韧,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内层称滑膜,薄而柔软,能产生滑液。

滑液具有润滑关节和营养关节软骨等作用。

第三篇内脏学

1.空肠与回肠在形态上有何区别?

空肠比回肠的管径粗管壁厚,粘膜颜色红、环状皱襞和绒毛密而高,血管比较丰富。

另外,空肠有孤立淋巴滤泡,而回肠除有孤立淋巴滤泡外,还有集合淋巴滤泡。

2.唾液腺有几对?

各位于何处?

腮腺:

在外耳道的前下方咽肌后缘和下颌后窝处,为三角楔形,开口正对上颌第二磨牙冠的颊粘膜。

下颌下腺:

位于下颌下角内,卵圆形,开口于舌下、鼻。

舌下腺:

深位于舌的下方,舌下襞深面,呈条状,开口于舌下阜、舌下襞。

3.梨状隐窝是异物易停留的部位吗?

-121

梨状隐窝指的是喉咽部前壁上部喉口两侧各有一个深窝,是异物易停留的部位。

4.组成胃底腺的细胞有哪些?

-125126

组成胃底腺的细胞主要有壁细胞,主细胞(胃酶细胞),颈粘液细胞和内分泌细胞。

5.男性尿道的三个狭窄位于何处?

男性尿道的两个弯曲是什么?

男性尿道全长共有三个狭窄处,分别位于尿道内口、膜部和尿道外口。

尿道结石常停留于这些狭窄部位。

男性尿道在行程中形成两个弯曲:

一个弯曲在耻骨联合的下方(耻骨下弯),凹向上,此弯曲是不能改变的;另一个弯曲在耻骨联合的前下方(耻骨前弯),凹向下,如将阴茎向上拉,此弯曲即消失。

临床上向男性尿道插入导尿管或其它检查器械时,应注意尿道的狭窄及弯曲的部位,以免损伤尿道。

(建议学习参考教材第三篇第五章的相关内容)

6.肾单位的定义、组成及分类?

-174~179

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每个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组成。

肾小体又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

根据肾小体在皮质内的位置,肾单位又分为表浅肾单位(皮质肾单位)和髓旁肾单位。

表浅肾单位髓袢短,仅达髓质外带;髓旁肾单位的髓袢长,可伸达乳头。

从数量上看,前者为后者的7倍。

7.什么是大网膜?

大网膜是连于胃大弯和横结肠之间的四层腹膜。

呈“围裙”状悬挂于横结肠和小肠之前。

大网膜内含有脂肪、血管、淋巴管等,活动度比较大,有限制炎症蔓延的作用。

8.咽喉?

咽是前后略扁的漏斗状肌性管道,位于颈椎前方,上起颅底,下至第6颈椎下缘水平续于食管。

喉既是呼吸的管道又是发音的器官,位于颈前部正中,咽腔喉部的前方。

第四篇脉管学

1.毛细血管在电镜下的分类、结构及分布如何?

电镜下,毛细血管分为连续毛细血管、有孔毛细血管、窦状毛细血管。

连续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胞质内吞饮小泡丰富,细胞连续,细胞间有紧密连接,基膜完整,主要分布在结缔组织、肌组织、肺和中枢神经系统。

有孔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吞饮小泡较少,有许多贯穿全厚的孔,孔上有或无隔膜封闭,细胞间有紧密连接,基膜完整,主要分布在胃肠粘膜、某些内分泌腺、肾血管球等处。

窦状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上有或无窗孔,细胞间隙较大,基膜不完整或缺如,主要分布在肝、脾、骨髓和一些内分泌腺。

2.什么是体循环和肺循环?

-221222

血液由心室射出,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再回到心脏,如此循环往复。

根据其具体循环途径不同,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个循环同步进行。

(1)体循环(又称大循环)

由左心室射血入主动脉,经各级动脉分支最后送到身体各部的毛细血管。

血液通过毛细血管壁与其周围的组织细胞进行物质和气体交换后,经各级静脉最后经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

体循环途径:

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分支→毛细血管→各级静脉→右心房

(2)肺循环(又称小循环)

由右心室射血入肺动脉,经肺门入肺,再经各级分支进入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通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血液与肺泡内的空气进行气体交换,排出二氧化碳,吸入氧气,最后血液经肺静脉出肺,进入左心房。

肺循环途径:

右心室→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及其分支→肺泡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3.心腔的形态结构?

-222~224

心腔分为左半心和右半心两部分,左半心分为左心房和左心室,右半心分为右心房和右心室,两半心由房间隔和室间隔分开,互不相通,左半心内流动的是动脉血,右半心内流动的是静脉血,心房与心室经房室口相通。

4.心脏内防止血液逆流的结构有哪些?

心脏内防止血液逆流的结构包括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等瓣膜以及相应的乳头肌和腱索。

其中二尖瓣和三尖瓣分别附在左、右房室口,在心室收缩时,有防止血液逆流回心房的作用;肺动脉瓣和主动脉瓣分别附在肺动脉口和主动脉口,在心室舒张时,有防止血液逆流回心室的作用。

(建议参考教材224~225页的内容及图片)

5.左冠状动脉的起始、走行、分支及分布。

-253

左冠状动脉起始于升主动脉,分为前室间支和旋支。

前室间支沿前室间沟下行至心尖,旋支沿冠状沟至心隔面。

左冠状动脉主要分支分布于左心房、左心室、右室前壁的一部分和室间隔前三分之二部。

6.肝内血液循环及胆汁排泄途径是什么?

肝脏接受肝门静脉和肝固有动脉双重血液供应:

(1)肝门静脉,为肝的功能性血管。

肝门静脉入肝后,反复分支形成小叶间静脉,终末分支进入肝血窦。

(2)肝固有动脉,为肝的营养性血管。

肝固有动脉入肝后,反复分支形成小叶间动脉,终末分支进入肝血窦。

肝血窦内的血液,穿过窦壁进入窦周间隙,与肝细胞充分接触,进行交换后汇入中央静脉,再汇入到小叶下静脉,最后汇合成肝静脉出肝。

胆汁的产生部位是肝细胞。

胆汁的排出途径如下:

(1)未进食时:

肝细胞分泌胆汁→胆小管→左、右肝管→肝总管→胆囊管→胆囊储存与浓缩

(2)进食时:

胆囊内胆汁→胆囊管→胆总管→肝胰壶腹→十二指肠大乳头→十二指肠降部

7.门静脉的侧支循环是怎样形成的?

-244245

肝门静脉系与上、下腔静脉系之间存在丰富的吻合,在肝门静脉因病变而回流受阻时,通过这些吻合可产生侧支循环途径,因此,肝门静脉与上、下腔静脉的吻合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其主要吻合部位如下:

①通过食管下段粘膜下层内的食管静脉丛使肝门静脉系的胃左静脉属支与上腔静脉系中奇静脉的属支间相互吻合交通。

②通过直肠下段粘膜下层内的直肠静脉丛使肝门静脉系的肠系膜下静脉属支与下腔静脉系髂内静脉的属支之间相互吻合交通。

③通过脐周围皮下组织内的脐周围静脉网使肝门静脉系的附脐静脉与上腔静脉系的腹壁上静脉和胸腹壁静脉间相吻合;或者与下腔静脉系的腹壁下静脉和腹壁浅静脉间相吻合。

8.肝门静脉与上下腔动脉的吻合部位有哪些?

-244245

9.肝门静脉收集哪些器官的静脉血?

-253

门静脉由肠系膜上静脉与脾静脉在胰腺颈部后方汇合而成,收集自胃、十二指肠到直肠,以及脾脏、胰腺、胆囊的静脉血。

10.供应胃的动脉有哪些?

它们分别来源于何动脉?

-232234

供应胃的动脉主要有胃左动脉、胃右动脉、胃网膜左动脉、胃网膜右动脉、胃短动脉。

胃左动脉,来源于腹腔干;胃右动脉,来源于肝总动脉;胃网膜左动脉,来源于脾动脉;胃网膜右动脉,来源于肝总动脉;胃短动脉,来源于脾动脉。

 11.全身有几条淋巴干?

全身共有9条淋巴干,即左右颈干、左右锁骨下干、左右支气管纵隔干、左右腰干和一条肠干。

12.什么是静脉角?

同侧的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在胸锁关节的后方汇合,汇合处的夹角称静脉角。

第五篇感觉器

1.外界光线经过哪些结构投射到视网膜上?

 -280

光线穿角膜→前房水→瞳孔→后房水→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内层→视网膜外层。

2.眼球外肌有哪些?

眼球外肌共有7条,即提上睑肌、内直肌、外直肌、上直肌、下直肌、上斜肌、下斜肌。

3.运动眼球的肌肉有哪些?

各有什么作用?

-280

运动眼球的肌肉共有六条,包括四条直肌和两条斜肌。

它们的名称和作用如下:

内直肌使瞳孔转向内方;外直肌使瞳孔转向外方;上直肌使瞳孔转向上内方;下直肌使瞳孔转向下内方。

上斜肌使瞳孔转向下外方;下斜肌使瞳孔转向上外方。

眼球完成正常的运动,要依靠各眼肌的协同作用。

4.叙述房水的产生部位、循环途径和作用。

-280

房水是由睫状体产生的无色透明液体,充满眼房内。

房水产生后,由眼后房经瞳孔入眼前房,然后由虹膜角膜角入巩膜静脉窦,借睫前静脉最后汇入眼静脉。

房水除有屈光作用外,还具有营养角膜和晶状体以及维持眼内压的作用。

5.中耳鼓室6个壁的组成及内含结构。

-283

(1)上壁又称盖壁,由鼓室盖构成,分隔鼓室与颅中窝。

中耳疾患可能侵犯此壁,引起耳源性颅内并发症。

(2)下壁为颈静脉壁,仅为一薄层骨板,分隔鼓室和颈静脉起始部。

(3)前壁为动脉壁,即颈动脉管的后壁,分隔鼓室和颈内动脉。

其上部有咽鼓管的开口。

(4)后壁为乳突壁,上部有乳突窦的入口,向后通入乳突内的乳突小房。

中耳炎易侵入乳突小房而引起乳突炎。

(5)内侧壁为迷路壁,是内耳前庭部的外侧壁。

中部有圆形隆起,称岬。

岬的后上方有前庭窗(或卵圆窗)。

在活体上,被镫骨底及其周缘的韧带所封闭。

岬的后下方有蜗窗(或圆窗),在活体被第二鼓膜封闭。

在鼓膜穿孔时,此鼓膜可以直接受到声波的振动。

在前庭窗后上方有面神经管凸,内藏面神经,中耳的炎症或手术易伤及面神经。

(6)外侧壁又名鼓膜壁,大部分由鼓膜构成。

在鼓膜上方为骨性部,即鼓室上隐窝。

第六篇神经系统

1.脑干由哪几部分组成?

-320

脑干由延髓、桥脑、中脑三部分组成

2.大脑皮质的视区位于什么部位?

―326

位于枕叶距状沟两侧的皮质。

(建议参考教材327页图6-3-17)

3.内脏神经与躯体神经有什么区别?

-311

区别之处

神经

效应器

到达效应器的方式

纤维成分及分布形式

内脏运动神经

心肌、平滑肌、腺体

低级中枢发出后→内脏神经节内换神经元→所支配的器官。

位于脑干和脊髓内的低级中枢的神经元发出的神经纤维被称为节前纤维;位于神经节内的神经元发出的纤维被称为节后纤维。

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以神经丛的形式分布。

躯体神经

骨骼肌

自中枢发出后直接支配骨骼肌的运动。

单一纤维成分,以神经干的形式分布

4.上运动神经元由哪两部分组成?

上运动神经元由位于大脑皮质躯体运动区的锥体细胞,以及细胞发出的下行锥体束组成。

5.臂丛主要有哪些分支?

臂丛由第5~8颈神经的前支和第1胸神经前支的大部分组成,其主要分支有:

尺神经和正中神经:

支配前臂屈肌、手肌及皮肤。

桡神经:

支配上臂(肱三头肌)和前臂的全部伸肌及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