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第七课蛇和庄稼汉语.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63644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45.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7第七课蛇和庄稼汉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07第七课蛇和庄稼汉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07第七课蛇和庄稼汉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07第七课蛇和庄稼汉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07第七课蛇和庄稼汉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07第七课蛇和庄稼汉语.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07第七课蛇和庄稼汉语.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07第七课蛇和庄稼汉语.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07第七课蛇和庄稼汉语.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07第七课蛇和庄稼汉语.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07第七课蛇和庄稼汉语.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07第七课蛇和庄稼汉语.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07第七课蛇和庄稼汉语.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07第七课蛇和庄稼汉语.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07第七课蛇和庄稼汉语.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07第七课蛇和庄稼汉语.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07第七课蛇和庄稼汉语.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07第七课蛇和庄稼汉语.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07第七课蛇和庄稼汉语.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07第七课蛇和庄稼汉语.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7第七课蛇和庄稼汉语.docx

《07第七课蛇和庄稼汉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7第七课蛇和庄稼汉语.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07第七课蛇和庄稼汉语.docx

07第七课蛇和庄稼汉语

第七课蛇和庄稼

教学目标:

知知识与能力:

1、学习本课学习提示中要求掌握的生字“繁、殖、规、肆、复、掌、雇、毙、踪、糟、载、魁”等生字,会读会写、理解意思,了解它们的写法和意义,会组成词语。

掌握“歹、系、见、厄、戊、复、手、户、比、足、米、戈、鬼”等偏旁部首,注意所学生字与一些形近字的细微差别。

2、学习本课学习提示中要求掌握的“规律、显而易见、风调雨顺、收成、放肆、呻吟、合、托、淹没、引起、起色、传播、复杂、掌握、锐减、勉强、片面”等常用词及词组,“批、随便、加以、抱、居然”等常用副词、介词等,了解其意义和使用特点,能够模仿课文中句型造句、句式造句。

3、学习本课学习提示中列出的“即使……也”“让……给”“因而……”“竟……”等句型句式,熟悉其中关联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能够模仿造句。

过程与方法:

4、能用普通话流利准确地朗读课文1、课文2及拓展阅读短文,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旨和基本内容,了解文章的基本写作方法,能够根据提纲陈述课文大意,回答根据课文内容提出的问题。

5、引导学生按照“学习提示”中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具备初步的自学能力。

6、重视习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能够联系生活实际,模仿课文文体范例进行不少于200字的习作。

7、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本课阅读拓展材料《19世纪的重大发现---细胞学说》,初步了解一些生物科学学习中等常用的知识和术语,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8、每周课外阅读字数应不少于2000字,同时应有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读后感。

情感与价值观:

9、通过对课文中事物之间的联系的认识,从而懂得只有掌握事物的规律,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受到初步的辨正唯物主义思想的启蒙教育。

初步了解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1、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会用生字词组词造句。

2、掌握课文的内容和理解课文所说科学道理。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了解知道事物之间存在着简单或复杂联系,懂得研究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很重要的道理。

2、丰富学生的词汇知识,能用所学过的词汇量发展社交能力

教学方法:

讲述法、激励法、演示法、交流法

教学用具:

课文图片、录音机、磁带、小黑板

教学课时:

6课时

课前准备(含预习布置):

教学过程

授课时间累计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内容:

检查课文一《蛇和庄稼》的词语学习

课时目标:

知知识与能力:

1、通过预习、检查、讲解,使学生熟练掌握本课的词语,特别是重点常用词语,要求会读、完全理解并运用。

过程与方法:

2、能用生字词组词造句。

情感与价值观:

3、通过词语学习,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与深层含义。

课时重点:

学习本课的词语,要求会读、理解意思。

重点掌握常用词语,要求会读、完全理解并运用。

课时难点: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会用生字词组词造句。

教学方法:

讲述法、激励法、演示法、交流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庄稼要想获得大丰收和什么有关呢?

(水、阳光、肥料、种子……)

说得对,这些都跟庄稼的丰收有密切的关系,但庄稼是否能丰收与蛇有没有关系呢?

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蛇与庄稼》就告诉了我们。

(板书:

蛇与庄稼)请同学们齐读三遍课题(齐读课题)。

二、新授课文

(一)下面请同学们小声地把课文读一遍。

要求:

1、边读边找出课文中不认识的生字词,并把它圈出来,做上标记。

2、想一想:

这篇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什么?

(二)教师范读课文。

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并且积极思考,初步感受文章的主要内容。

(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三、按不同的学习方式,检查词语预习情况。

1、抽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让一两名学生读词语。

2、(板书)词语。

3、老师范读,领读、齐读、抽读,老师及时纠正发音上的错误。

4、讲解词语同时,让学生口头造句

5、疑难生字

繁、殖、规、肆、复、掌

6、疑难词语

规律、显而易见、风调雨顺、收成、放肆、呻吟、合、托、淹没、引起、起色、传播、复杂、掌握、接连

(1)、分析词语的内部结构,从汉字意义来理解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意愿:

意,心愿;愿,愿望

放肆:

肆,不顾一切,任意乱说话乱做。

显而易见:

显,明显;易,容易。

2、对比旧词学习新词

捕捉:

捉,抓一般指抓住具体的东西。

糟蹋:

程度比“浪费、损坏”深指恶意地把物品完全毁坏或;浪费很多。

合:

符合;适合传播:

散步。

托:

委托;让。

“托”带有口语色彩。

词语

风调雨顺:

风雨适合农时。

海啸:

由海底地震或风暴引起的海水剧烈波动。

海水冲上陆地,造成灾害。

放肆:

(言行)轻率任意,毫无顾忌。

呻吟:

因痛苦而发出声音。

淹没:

(大水)漫过;盖过。

7、句型学习

1、即使风调雨顺,也不见起色。

表示退一步说的假设——结果的关系。

例如:

即使你同意,他也不见得就会走。

即使我们不去,班长他们也会按时完成任务。

2、老农把秘密说破了。

动词后面的词语表示说的结果。

例句:

他硬是把老师说动了,老师同意了我们的要求。

他把事情说穿了,矛盾也就会自然而然的解决了。

3、庄稼都让田鼠给糟蹋了。

例如:

班里打扫卫生的活儿都让他给干完了。

你让班长给老师说一说,就让我们去参加吧。

4、现在田里又有了蛇,大量的田鼠让蛇给吃掉了,因而庄家有得到了好收成。

例句:

他刻苦学习,因而考上了大学。

老师细心做学生的工作,因而得到了家长的信任。

5、猫的多少,竟和苜蓿的收获有密切的关系。

例句:

没想到老师竟答应你去了。

找了你半天,竟在这儿给碰上了。

四、检查步骤

1、听写词语或指定一两个学生朗读,其他人听写。

2、做练习一至四题。

3、造句练习:

分小组用学习提示二三四中出现的词语造句。

4、在小组中讨论不懂、不会运用的词语,由小组成员集体考虑如何运用,如有困难,由全班共同讨论解决。

5、各组挑出几个自己认为较难的词语让其他组造句,看哪个组用疑难词语造句又多又好。

五、分段并概括段意。

这是一篇说理性课文,事例典型,结构严谨。

首先让学生读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然后再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

讲蛇与庄稼的关系。

第二段(第2自然段):

讲猫和苜蓿的关系。

第三段(第3自然段):

讲事物之间的联系有简单的,也有复杂的。

启发人们研究它们,掌握它们的规律。

六、读一读,想一想。

(一)、熟读上节课学习过的词语。

(二)、速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

2、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

这篇课文通过介绍了蛇能保护庄稼,猫有利于苜蓿的生长,吐痰会使肺结核等疾病传播开来等事物之间互相联系,告诉我们必须不怕麻烦,研究事物之间的联系,掌握它们的规律,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得好些。

这篇课文通过介绍了蛇能保护庄稼,猫有利于苜蓿的生长,吐痰会使肺结核等疾病传播开来等事物之间互相联系,告诉我们必须不怕麻烦,研究事物之间的联系,掌握它们的规律,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得好些。

3、指名朗读课文,注意体会事物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自主参与。

4、学生快速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老师及时纠正学生在发音上存在的普遍性错误,使学生领会课文内容。

5、师生齐读、抽学生读,

6、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说说文中讲述了哪几种事物之间的关系?

七、朗读课文,画出相关的语句。

八、小结本课的学习,布置作业。

1、进一步熟读所以的词语,要能流利地读、写、运用。

2、生字词每个抄写三遍,用学习提示三、四重点词语造句。

课后反思:

 

 

 

一、词语积累

1.海啸:

由海底地震或风暴造成的海水剧烈的波动。

如:

海啸的破坏力很强。

2.风调雨顺:

调,调和;顺,适合需要。

形容风雨及时适量,对农作物生长很有利。

如:

农民期盼年年都能风调雨顺,使庄稼有好收成。

3.不见起色:

不见好转。

如:

他这次生病已服了三天的药,但仍不见起色。

4.肺结核:

慢性传染病,病原体是结核杆菌,症状是低热,夜间盗汗,咳嗽,多痰,消瘦,有时咯血。

如:

肺结核是一种传染病。

5.放肆:

言行轻率,毫不顾忌。

如:

小猴子在同学们面前表现得非常放肆。

6.规律:

事物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

这种联系决定着事物必然向某种趋势发展。

如:

办任何事情,只要你掌握了它的规律,就一定会很快办好。

二、近反义词

近义词:

麻烦--费事秘密--奥秘捕捉--捕获放肆--放纵糟蹋--破坏

反义词:

麻烦--方便糟蹋--爱惜风调雨顺--旱涝不均

 

授课时间累计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知识与能力:

1、通过自读理解、讨论交流、归纳完善,使每个学生都完全理解课文内容。

2、丰富学生的词汇知识,能用所学过的词汇量发展社交能力。

过程与方法:

2、把握课文的叙述次序和表达方式,理解疑难句型,并能模仿造句。

情感与价值观:

3、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旨和基本内容,了解文章的基本写作方法,能够回答根据课文内容提出的问题。

4、通过对课文中事物之间的联系的认识,从而懂得只有掌握事物的规律,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受到初步的辨正唯物主义思想的启蒙教育。

初步了解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

课时重点:

把握课文的叙述次序和表达方式,理解疑难句型,并能模仿造句。

课时难点:

通过自读理解、讨论交流、归纳完善,使每个学生都完全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方法:

讲述法、激励法、演示法、交流法

一、导入

天上下雨,(地面就湿);太阳出来,(东西就容易晒干);火(可以烧东西);水(可以灭火)。

这些事情显而易见,都很好懂。

一下子能看清楚,所以叫(简单联系)。

请同学们说说对“显而易见”一词的是什么意思。

(明显而容易看见)

二、组织自学、质疑问难。

1、重点突破,导学第一节。

指名读第一段,引导学生弄清蛇与庄稼的关系。

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这一段作者向我们讲了几层意思?

请同学们学在书中找一找、画一画,标出记号,然后回答。

提示:

发生海啸──出现怪事──放蛇丰收──说破秘密

 (这段分四层:

①交代了时间、地点、起因;②写农民遇到了奇怪的事;③写老农民想出一个办法;④老农民把秘密说破了。

⑴什么事使农民伯伯感到奇怪?

 (第一件:

洪水过后,接连几年庄稼总得不到好收成,即使风调雨顺也不见起色。

教师可出示小黑板或投影片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句的意思。

抓住重点词,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⑵“总”是什么意思?

(一直)

⑶“风调雨顺”是什么意思?

(“调”:

调和;“顺”:

适合需要,形容风雨及时适量,对农作物生长很有利。

⑷“不见起色”是什么意思?

(不见好转。

不管是灾年还是风调雨顺的年景,庄稼一直没有好收成。

(第二件怪事:

老农们买了一批蛇回来,放到田里,庄稼获得了大丰收。

为什么田里有了蛇,庄稼就能丰收呢?

⑸指导学生用书中的语句来回答。

学生通过默读课文,认识到庄稼收成不好的原因是田鼠糟蹋庄稼的结果,蛇的到来,把大量田鼠吃掉,才使庄稼又获丰收了。

⑹蛇与庄稼有什么联系呢?

请同桌同学互相说一说,然后请一名学生回答。

田鼠糟蹋庄稼,蛇吃田鼠,蛇间接地保护庄稼。

2、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并小结。

蛇是吃田鼠的,田鼠是吃庄稼的,田里没有了蛇,田鼠繁殖得越来越多,它们糟蹋庄稼也就越多,庄稼当然歉收并不奇怪。

3、根据理解画出三者关系图。

绘制蛇与庄稼的示意图。

借助画面理解蛇和庄稼的关系。

4、看图,用“因为……所以……”的关联词说说蛇、田鼠与庄稼三者间的关系。

5、学完了这一小节,你懂得了什么?

 (蛇与庄稼是通过田鼠发生联系的,是间接联系。

由此看来农民伯伯是根据田鼠、蛇、庄稼这三者之间的联系而想出的办法,

通过这个事例我们知道了蛇与庄稼有着密切的联系。

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还讲过猫和苜蓿的故事呢。

三、深入探究。

1、同学自己轻声朗读第二段课文。

想一想为什么看哪个村子猫的多少,就可以知道哪里的苜蓿长得怎么样?

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把有关句子画下来,然后再回答。

(因为苜蓿靠土蜂传播花粉,地里的田鼠太多,土蜂的活动就受到影响,村子里喂的猫多,田鼠就不能那么放肆了。

因此,知道哪个村子猫的多少,就可以知道哪里的苜蓿长得怎么样。

2、猫和苜蓿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请同学用因果句式来回答。

(因为苜蓿靠土蜂传播花粉,田鼠影响土蜂活动,猫吃田鼠,所以猫间接地保护土蜂和苜蓿。

3、根据同学的回答,教师归纳出板书:

这里告诉学生猫与田鼠,田鼠与土蜂,土蜂与苜蓿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直接相互影响的;而猫与土蜂,猫与苜蓿是间接的关系。

4、猫是动物,苜蓿是植物,看似两者毫无关系,猫的多少竟和苜蓿的收获有着密切的关系,这里的“竟”是什么意思?

(居然,出人意料)因为猫与苜蓿不是直接关系;由于猫与田鼠;田鼠与土蜂,土蜂与苜蓿的直接关系,使猫与土蜂,猫与苜蓿之间产生了间接而复杂的联系。

事物与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有复杂的联系,也有简单的联系,只要我们认真观察,勤于动脑,就会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

5、小组合作设计出猫和苜蓿之间关系的示意图。

6、展示学生设计美观,具有新意的设计图。

7、学生结合所画示意图讲解猫和苜蓿的关系。

8、讨论,引导推理:

因为猫养得多,所以()

因为田鼠不能放肆,所以()

因为蜜蜂活动不受影响,所以()

因此()

四、事物与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有复杂的联系,也有简单的联系,只要我们认真观察,勤于动脑,就会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

五、学习第三段。

请同学们默读第三段课文,想一想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例?

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请同学们拿笔画出有关的词句,然后回答。

1、出示自学提纲:

1)、本段讲了几层意思?

2)、课文讲了那些事物之间的简单联系?

为什么说这些联系是简单的?

3)、课文是怎样由简单联系过渡到复杂联系的?

4)、课文具了那些事物之间的复杂联系?

为什么说是复杂的联系?

5)、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3、讨论解答以上问题,小组合作学习。

全班交流。

学生发言,教师点拨。

4、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拨。

5、这些事物之间是简单联系,作者称之为显而易见的事。

什么是显而易见呢?

(是露在外面容易看出来的意思。

6、除了这些简单的联系之外,还有不少复杂的联系。

作者举了一个什么例子,它们之间是怎样联系的呢?

指名学生读有关句子,然后再找同学回答。

7、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

(人→吐痰→肺结核)

8、找出文中的反问句读一读,然后把它们变成陈述句。

 (反问句:

肺结核病人躺在床上呻吟的时候,他怎么会想到使他生病的就是那个在马路上随便吐痰的人呢?

陈述句:

肺结核病人躺在床上呻吟的时候,他不会想到使他生病的就是那个在马路上随便吐痰的人。

9、为什么他不会想到使他生病的就是马路上随便吐痰的人呢?

(“痰”与“肺结核”之间是复杂的联系,不易让人们一下子看清。

六、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布置作业。

1、课文小结,梳理前两段内容。

2、作业:

做练习二、三题。

板书第七课

 

(人→吐痰→肺结核)

课后反思:

 

 

 

 

授课时间:

总计课时:

第三课时

知知识与能力:

1、学习本课句型,要求能结合情景使用,能够模仿造句。

过程与方法:

2、能用普通话流利准确地朗读课文及拓展阅读短文,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旨和基本内容,了解文章的基本写作方法,能够根据提纲陈述课文大意,回答根据课文内容提出的问题。

情感与价值观:

3、通过对课文中事物之间的联系的认识,从而懂得只有掌握事物的规律,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受到初步的辨正唯物主义思想的启蒙教育。

初步了解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能用普通话流利准确地朗读课文及拓展阅读短文,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旨和基本内容,了解文章的基本写作方法,能够根据提纲陈述课文大意,回答根据课文内容提出的问题。

教学难点:

1、通过对课文中事物之间的联系的认识,从而懂得只有掌握事物的规律,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受到初步的辨正唯物主义思想的启蒙教育。

初步了解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

2、丰富学生的词汇知识,能用所学过的词汇量发展社交能力

教学方法:

讲述法、激励法、演示法、交流法

一、导入

齐读课文最后两句。

二、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1、我们如何弄清事物之间复杂的联系?

出示小黑板或投影片并读短句:

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是非常复杂的,咱们必须不怕麻烦,研究它们的规律。

这样,才能把事儿做得更合咱们的意愿。

这句话是文章的重点,也是难点。

要反复朗读,充分讨论,达到理解并掌握。

2、这句话与前面所学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老农在地里放蛇,使庄稼获得丰收,就是因为他们了解了事物之间的联系,掌握了它们的规律。

所以才想出了别人想不到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3、齐读最后两句话,说一说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点明文章中心)

4、请同学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一说事物之间的联系。

哪些是简单的,哪些是复杂的?

发散思维,加深对事物之间联系的认识。

如果有时间就多找几位同学讲一讲。

(①青蛙与庄稼。

②啄木鸟与树木。

③天不下雨,庄稼就要旱死;雨太大,庄稼就要淹死。

④吸烟影响自身健康。

喷出的烟雾污染空气,也使别人得病。

⑤乱捕滥杀动物,破坏了生态平衡,就会影响人类生存。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结合板书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四、指导反复读课文最后两句,在读中进一步感悟。

(如用学习习惯、精力、时间等各方面与学习成绩之间的联系来谈。

1、讨论话题:

事物之间的联系。

⑴事物之间存在的联系。

⑵事物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

⑶联系你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事例来说明。

五、真实交际。

情景1:

麻雀是我们常见的一种小鸟。

有人说麻雀吃害虫,有人说麻雀吃粮食,请查阅相关资料,与大家一起讨论,谈一谈你的看法。

情景2:

谈谈保护环境与改善人民生活的关系。

情景3:

谈谈讲究卫生与身体健朗的关系。

五、总结全文。

通过学习《蛇与庄稼》,我们知道了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我们要注意观察,认真分析研究,掌握事物之间的规律,这样我们做任何事就能做得更好些。

六、拓展阅读,自选朗读文章。

1、推荐阅读篇目。

2、提出文章朗读要求。

⑴自主阅读《挽救了澳大利亚的蝴蝶》、《为什么蛇在黑夜也能捉住老鼠?

》、《鹿和狼的故事》。

⑵确立朗读目标。

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进一步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的认识,从而懂得只有掌握事物的规律,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了解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

六、作业

1、熟读课文,背会生字词语。

2、做课后练习三。

3、写一段话:

用“事物之间的联系是非常复杂的”做总起句,举两个例子(其中一个用课文中的例子,另一个用课文以外的例子),最后用“所以咱们必须不怕麻烦,研究它们,掌握它们的规律。

这样才能把事儿做得更合咱们的意愿”作结尾。

4、预习课文二。

板书设计:

第七课蛇和庄稼

蛇——田鼠——庄稼

猫——苜蓿

吐痰——肺结核

(研究规律,把事办好)

课后反思:

 

 

挽救了澳大利亚的蝴蝶

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州有一座蝴蝶雕塑纪念碑,并建有一座蝴蝶纪念馆。

这是因为当地人将一种夜蝴蝶视为“澳大利亚的救星”,特意为它它修建的。

1860年,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州从美国、墨西哥引进了两种仙人掌,人们想用它作为牧场四周的绿篱栅的。

可万万没有想到,生命力极强的仙人掌一遇到澳洲极为适宜的温度和肥沃的土壤,便以惊人的速度繁殖蔓延开来,几棵仙人掌不用多久便成为一大片“带刺的丛林”。

只20年时间,3000多万公顷的土地全被这些多刺植物占领,并且以每年50万公顷的惊人速度向外扩展它的地盘,大片的沃土变成对畜牧业和农业毫无用处的荒野。

当地政府成立了专门委员会,展开了对仙人掌的大规模斗争。

人们用刀砍,用火烧,连根拔,但都收效甚微。

没等老的除尽,新的又生长起来。

用尽了各种方法之后,陷入困境的人们将眼光转向专吃仙人掌的昆虫。

一位昆虫学家发现阿根廷有一种专门在夜间活动的蝴蝶,它翅长4厘米左右,灰褐色,它只以仙人掌为食,而且胃口很大。

于是他将几千粒这种夜蝴蝶虫卵带回澳大利亚繁殖、放养。

果然,夜蝴蝶成为有效的仙人掌克星,它们所到之处,成片的仙人掌被吞噬、消灭。

到了1935年,3000万公顷的土地又重新成为丰沃的农耕地和牧场。

如今天澳大利亚虽还可常见仙人掌的踪影,但夜蝴蝶决不会给它们大量繁衍的机会。

虽然这种夜蝴蝶其貌不扬,远不如其他蝴蝶五彩缤纷,惹人喜爱,但是人们对它感恩不尽,怀有崇敬和感激之情。

大家知道,正是这些不起眼的夜蝴蝶在20世纪初从仙人掌的毁灭性灾害中拯救了澳洲大陆。

为什么蛇在黑夜也能捉住老鼠?

黑夜笼罩着大地,一只老鼠悄悄来到庄稼地里,突然一条蛇像黑色的闪电,一口将老鼠吞入口中。

大家知道,蛇眼的视力极差,那么它是靠身体上的什么器官在漆黑的夜里发现老鼠的呢?

原来,蛇靠的是一种特殊的定位装置来发现猎物的,人们又叫它“热眼”。

腹蛇的“热眼”长在眼睛和鼻孔之间叫做“颊窝”的地方,“热眼”很灵敏,它能察觉出千分之一摄氏度的温度变化,并且85毫秒就能作出反应(而人手在这种情况下很长时间也不会感觉到热)。

另外,由于“颊窝”的外室呈漏斗形,并且开口斜向前方,因此,它的作用范围是在蛇头前方一个呈扇形的区域(大约在水平线的上45度和下35度及蛇体纵向中轴线两侧的各10度之间)。

所以,即使在漆黑的夜晚,蛇也能“看”(感觉)到老鼠所在的位置,出其不意的扑过去,一口将它咬住。

 

课文二鹿和狼的故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课文生字。

积累若干个词语。

过程与方法: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3、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4、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和科学素养,培养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

情感与价值观:

5、引导学生明白这样一个科学道理:

地球上的生命是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任何违背自然规律的做法都可能是灾难性的。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认识课文生字。

积累若干个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1、引导学生明白这样一个科学道理:

地球上的生命是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任何违背自然规律的做法都可能是灾难性的。

教学方法:

讲述法、激励法、交流法

教学用具:

录音机、磁带、小黑板

教时准备:

两课时

授课时间:

总计课时: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课文生字。

积累若干个词语。

过程与方法: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3、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情感与价值观:

4、引导学生明白这样一个科学道理:

地球上的生命是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任何违背自然规律的做法都可能是灾难性的。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认识课文生字。

积累若干个词语。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

1、引导学生明白这样一个科学道理:

地球上的生命是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任何违背自然规律的做法都可能是灾难性的。

教法:

自主学习交流法、激励法

教学过程

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狼和小羊》、《大灰狼》的故事吗?

狼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

(凶残、狡猾。

2.你还了解狼的哪些知识吗?

(简介资料)

(狼:

哺乳动物,犬科,性格凶暴,平时单独或雌雄同居,冬季往往集合成群,袭击各种野生和家禽,是畜牧业的主要害兽之一。

有时也伤害人类,毛皮可以做成大衣、褥、帽等。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与狼有关的课文。

学习后,你可能对狼有一些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