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概念汇总doc.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65963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6.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概念汇总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政治概念汇总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政治概念汇总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中政治概念汇总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中政治概念汇总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高中政治概念汇总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高中政治概念汇总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高中政治概念汇总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高中政治概念汇总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高中政治概念汇总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高中政治概念汇总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高中政治概念汇总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高中政治概念汇总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概念汇总doc.docx

《高中政治概念汇总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概念汇总doc.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政治概念汇总doc.docx

高中政治概念汇总doc

高中政治概念汇总

1、商品的含义: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概念:

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注意:

有使用价值不一定是商品,商品必须有使用价值。

(2)商品的价值: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注意:

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交换,是因为都耗费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3)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是商品,没有价值的东西也不是商品。

任何人不能同时兼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销售者是为了实现商品的价值。

(二)货币的本质。

1、货币的产生: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货币的含义和本质:

(1)含义: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的商品。

(2)货币的本质是:

一般等价物。

(一般等价物:

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商品。

)3、货币的职能

(1)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a、价值尺度职能

(1)含义:

就是以货币作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职能。

(原因:

货币之所以能成为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也是商品,也有价值。

(2)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所谓价格是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在其他因素不变情况下,商品价格与价值成正比。

(3)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是观念上的货币,不需要现实货币。

b、流通手段:

(1)含义: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

(2)要注意流通手段与商品流通的区别。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流通手段强调的是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商品流通强调的是商品如何交换。

(3)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

(2)货币在发展过程中又有了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4、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计算公式。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的价格总额(即待售商品的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这表明: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例,而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例。

)5、纸币的产生和发展:

(1)纸币是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而产生的。

(2)纸币的含义:

它必须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注意:

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它只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这里需要强调两点:

一是由国家或特定地区发行的。

二是国家强制使用的。

纸币没有价值,之所以能代替货币行使流通手段,最主要原因就在于国家的强制力。

)6、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1)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能任意发行任何数量的纸币。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为限度。

(2)通货膨胀指的是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

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或社会经济秩序。

(注意:

通货膨胀的产生原因很多,不仅仅与纸币的发行量太多有关,也与其他因素有关,如成本上升、总需求太大等。

)(3)通货紧缩是一种与通货膨胀相反的经济现象,表现为物价全面、持续的下跌的经济现象。

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

34567

2019-07-06

1、商品的含义: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概念:

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注意:

有使用价值不一定是商品,商品必须有使用价值。

(2)商品的价值: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注意:

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交换,是因为都耗费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3)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是商品,没有价值的东西也不是商品。

任何人不能同时兼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销售者是为了实现商品的价值。

(二)货币的本质。

1、货币的产生: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货币的含义和本质:

(1)含义: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的商品。

(2)货币的本质是:

一般等价物。

(一般等价物:

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商品。

)3、货币的职能

(1)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a、价值尺度职能

(1)含义:

就是以货币作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职能。

(原因:

货币之所以能成为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也是商品,也有价值。

(2)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所谓价格是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在其他因素不变情况下,商品价格与价值成正比。

(3)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是观念上的货币,不需要现实货币。

b、流通手段:

(1)含义: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

(2)要注意流通手段与商品流通的区别。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流通手段强调的是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商品流通强调的是商品如何交换。

(3)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

(2)货币在发展过程中又有了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4、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计算公式。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的价格总额(即待售商品的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这表明: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例,而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例。

)5、纸币的产生和发展:

(1)纸币是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而产生的。

(2)纸币的含义:

它必须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注意:

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它只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这里需要强调两点:

一是由国家或特定地区发行的。

二是国家强制使用的。

纸币没有价值,之所以能代替货币行使流通手段,最主要原因就在于国家的强制力。

)6、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1)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能任意发行任何数量的纸币。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为限度。

(2)通货膨胀指的是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

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或社会经济秩序。

(注意:

通货膨胀的产生原因很多,不仅仅与纸币的发行量太多有关,也与其他因素有关,如成本上升、总需求太大等。

)(3)通货紧缩是一种与通货膨胀相反的经济现象,表现为物价全面、持续的下跌的经济现象。

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

34567

2019-07-06

1、商品的含义: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概念:

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注意:

有使用价值不一定是商品,商品必须有使用价值。

(2)商品的价值: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注意:

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交换,是因为都耗费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3)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是商品,没有价值的东西也不是商品。

任何人不能同时兼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销售者是为了实现商品的价值。

(二)货币的本质。

1、货币的产生: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货币的含义和本质:

(1)含义: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的商品。

(2)货币的本质是:

一般等价物。

(一般等价物:

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商品。

)3、货币的职能

(1)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a、价值尺度职能

(1)含义:

就是以货币作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职能。

(原因:

货币之所以能成为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也是商品,也有价值。

(2)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所谓价格是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在其他因素不变情况下,商品价格与价值成正比。

(3)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是观念上的货币,不需要现实货币。

b、流通手段:

(1)含义: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

(2)要注意流通手段与商品流通的区别。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流通手段强调的是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商品流通强调的是商品如何交换。

(3)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

(2)货币在发展过程中又有了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4、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计算公式。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的价格总额(即待售商品的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这表明: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例,而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例。

)5、纸币的产生和发展:

(1)纸币是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而产生的。

(2)纸币的含义:

它必须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注意:

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它只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这里需要强调两点:

一是由国家或特定地区发行的。

二是国家强制使用的。

纸币没有价值,之所以能代替货币行使流通手段,最主要原因就在于国家的强制力。

)6、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1)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能任意发行任何数量的纸币。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为限度。

(2)通货膨胀指的是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

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或社会经济秩序。

(注意:

通货膨胀的产生原因很多,不仅仅与纸币的发行量太多有关,也与其他因素有关,如成本上升、总需求太大等。

)(3)通货紧缩是一种与通货膨胀相反的经济现象,表现为物价全面、持续的下跌的经济现象。

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

34567

2019-07-06

1、商品的含义: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概念:

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注意:

有使用价值不一定是商品,商品必须有使用价值。

(2)商品的价值: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注意:

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交换,是因为都耗费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3)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是商品,没有价值的东西也不是商品。

任何人不能同时兼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销售者是为了实现商品的价值。

(二)货币的本质。

1、货币的产生: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货币的含义和本质:

(1)含义: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的商品。

(2)货币的本质是:

一般等价物。

(一般等价物:

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商品。

)3、货币的职能

(1)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a、价值尺度职能

(1)含义:

就是以货币作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职能。

(原因:

货币之所以能成为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也是商品,也有价值。

(2)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所谓价格是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在其他因素不变情况下,商品价格与价值成正比。

(3)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是观念上的货币,不需要现实货币。

b、流通手段:

(1)含义: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

(2)要注意流通手段与商品流通的区别。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流通手段强调的是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商品流通强调的是商品如何交换。

(3)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

(2)货币在发展过程中又有了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4、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计算公式。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的价格总额(即待售商品的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这表明: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例,而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例。

)5、纸币的产生和发展:

(1)纸币是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而产生的。

(2)纸币的含义:

它必须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注意:

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它只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这里需要强调两点:

一是由国家或特定地区发行的。

二是国家强制使用的。

纸币没有价值,之所以能代替货币行使流通手段,最主要原因就在于国家的强制力。

)6、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1)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能任意发行任何数量的纸币。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为限度。

(2)通货膨胀指的是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

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或社会经济秩序。

(注意:

通货膨胀的产生原因很多,不仅仅与纸币的发行量太多有关,也与其他因素有关,如成本上升、总需求太大等。

)(3)通货紧缩是一种与通货膨胀相反的经济现象,表现为物价全面、持续的下跌的经济现象。

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

34567

2019-07-06

1、商品的含义: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概念:

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注意:

有使用价值不一定是商品,商品必须有使用价值。

(2)商品的价值: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注意:

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交换,是因为都耗费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3)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是商品,没有价值的东西也不是商品。

任何人不能同时兼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销售者是为了实现商品的价值。

(二)货币的本质。

1、货币的产生: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货币的含义和本质:

(1)含义: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的商品。

(2)货币的本质是:

一般等价物。

(一般等价物:

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商品。

)3、货币的职能

(1)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a、价值尺度职能

(1)含义:

就是以货币作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职能。

(原因:

货币之所以能成为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也是商品,也有价值。

(2)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所谓价格是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在其他因素不变情况下,商品价格与价值成正比。

(3)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是观念上的货币,不需要现实货币。

b、流通手段:

(1)含义: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

(2)要注意流通手段与商品流通的区别。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流通手段强调的是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商品流通强调的是商品如何交换。

(3)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

(2)货币在发展过程中又有了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4、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计算公式。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的价格总额(即待售商品的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这表明: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例,而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例。

)5、纸币的产生和发展:

(1)纸币是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而产生的。

(2)纸币的含义:

它必须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注意:

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它只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这里需要强调两点:

一是由国家或特定地区发行的。

二是国家强制使用的。

纸币没有价值,之所以能代替货币行使流通手段,最主要原因就在于国家的强制力。

)6、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1)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能任意发行任何数量的纸币。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为限度。

(2)通货膨胀指的是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

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或社会经济秩序。

(注意:

通货膨胀的产生原因很多,不仅仅与纸币的发行量太多有关,也与其他因素有关,如成本上升、总需求太大等。

)(3)通货紧缩是一种与通货膨胀相反的经济现象,表现为物价全面、持续的下跌的经济现象。

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

34567

2019-07-06

1、商品的含义: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概念:

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注意:

有使用价值不一定是商品,商品必须有使用价值。

(2)商品的价值: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注意:

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交换,是因为都耗费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3)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是商品,没有价值的东西也不是商品。

任何人不能同时兼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销售者是为了实现商品的价值。

(二)货币的本质。

1、货币的产生: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货币的含义和本质:

(1)含义: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的商品。

(2)货币的本质是:

一般等价物。

(一般等价物:

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商品。

)3、货币的职能

(1)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a、价值尺度职能

(1)含义:

就是以货币作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职能。

(原因:

货币之所以能成为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也是商品,也有价值。

(2)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所谓价格是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在其他因素不变情况下,商品价格与价值成正比。

(3)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是观念上的货币,不需要现实货币。

b、流通手段:

(1)含义: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

(2)要注意流通手段与商品流通的区别。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流通手段强调的是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商品流通强调的是商品如何交换。

(3)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

(2)货币在发展过程中又有了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4、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计算公式。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的价格总额(即待售商品的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这表明: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例,而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例。

)5、纸币的产生和发展:

(1)纸币是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而产生的。

(2)纸币的含义:

它必须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注意:

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它只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这里需要强调两点:

一是由国家或特定地区发行的。

二是国家强制使用的。

纸币没有价值,之所以能代替货币行使流通手段,最主要原因就在于国家的强制力。

)6、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1)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能任意发行任何数量的纸币。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为限度。

(2)通货膨胀指的是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

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或社会经济秩序。

(注意:

通货膨胀的产生原因很多,不仅仅与纸币的发行量太多有关,也与其他因素有关,如成本上升、总需求太大等。

)(3)通货紧缩是一种与通货膨胀相反的经济现象,表现为物价全面、持续的下跌的经济现象。

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

34567

2019-07-06

1、商品的含义: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概念:

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注意:

有使用价值不一定是商品,商品必须有使用价值。

(2)商品的价值: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注意:

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交换,是因为都耗费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3)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是商品,没有价值的东西也不是商品。

任何人不能同时兼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销售者是为了实现商品的价值。

(二)货币的本质。

1、货币的产生: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货币的含义和本质:

(1)含义: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的商品。

(2)货币的本质是:

一般等价物。

(一般等价物:

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商品。

)3、货币的职能

(1)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a、价值尺度职能

(1)含义:

就是以货币作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职能。

(原因:

货币之所以能成为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也是商品,也有价值。

(2)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所谓价格是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在其他因素不变情况下,商品价格与价值成正比。

(3)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是观念上的货币,不需要现实货币。

b、流通手段:

(1)含义: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

(2)要注意流通手段与商品流通的区别。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流通手段强调的是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商品流通强调的是商品如何交换。

(3)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

(2)货币在发展过程中又有了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4、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计算公式。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的价格总额(即待售商品的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这表明: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例,而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例。

)5、纸币的产生和发展:

(1)纸币是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而产生的。

(2)纸币的含义:

它必须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注意:

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它只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这里需要强调两点:

一是由国家或特定地区发行的。

二是国家强制使用的。

纸币没有价值,之所以能代替货币行使流通手段,最主要原因就在于国家的强制力。

)6、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1)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能任意发行任何数量的纸币。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为限度。

(2)通货膨胀指的是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

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或社会经济秩序。

(注意:

通货膨胀的产生原因很多,不仅仅与纸币的发行量太多有关,也与其他因素有关,如成本上升、总需求太大等。

)(3)通货紧缩是一种与通货膨胀相反的经济现象,表现为物价全面、持续的下跌的经济现象。

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

34567

2019-07-06

1、商品的含义: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概念:

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注意:

有使用价值不一定是商品,商品必须有使用价值。

(2)商品的价值: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注意:

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交换,是因为都耗费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3)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是商品,没有价值的东西也不是商品。

任何人不能同时兼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销售者是为了实现商品的价值。

(二)货币的本质。

1、货币的产生: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货币的含义和本质:

(1)含义: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的商品。

(2)货币的本质是:

一般等价物。

(一般等价物:

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商品。

)3、货币的职能

(1)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a、价值尺度职能

(1)含义:

就是以货币作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职能。

(原因:

货币之所以能成为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也是商品,也有价值。

(2)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所谓价格是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在其他因素不变情况下,商品价格与价值成正比。

(3)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是观念上的货币,不需要现实货币。

b、流通手段:

(1)含义: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

(2)要注意流通手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