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食堂食品安全卫生应急预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66869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食堂食品安全卫生应急预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医院食堂食品安全卫生应急预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医院食堂食品安全卫生应急预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医院食堂食品安全卫生应急预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医院食堂食品安全卫生应急预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医院食堂食品安全卫生应急预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医院食堂食品安全卫生应急预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医院食堂食品安全卫生应急预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医院食堂食品安全卫生应急预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院食堂食品安全卫生应急预案.docx

《医院食堂食品安全卫生应急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食堂食品安全卫生应急预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医院食堂食品安全卫生应急预案.docx

医院食堂食品安全卫生应急预案

 

医院食堂食品安全卫生应急预案

 

 

第一条:

编制目的

第二条:

编制依据

第三条:

适用范围 

第四条:

应急工作的原则

第五条:

组织机构及职责

第六条:

食物中毒预防

第七条:

食物中毒应急预案

第八条:

防止食物中毒的措施

第九条:

化学性食物中毒的预防

第十条:

火灾应急预案

第十一条:

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第十二条:

触电伤亡事故应急预案

第十三条:

机械人员伤亡事故预案

第十四条:

突发传染性疾病应急预案

第十五条:

应急结束

第十六条:

处理与改进

第十七条:

工作要求

 

第一条:

编制目的

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我院食堂范围内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预防和杜绝突发事件的发生,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及时、有效地组织救援,把损失减少到最小,保障全院患者、职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

本着“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原则,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第二条:

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卫生部《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AQ/T9002—2006)和有关部门的要求。

第三条: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呼伦贝尔市心脑血管病医院食堂食品安全卫生事故的应急处理 

第四条:

应急工作的原则

1、坚持“预防为主、常备不懈、救人第一”的方针,当发生或将要发生紧急事件时,启动本预案,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团结协作,遵循快速有效处置,要动用单位及科室所在地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紧急救援,防止事件范围扩大或升级。

2、应急组织机构部门要立即按职责分工进行紧急救援。

第五条:

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医院办公室。

电话:

具体分工如下:

1、组长负责对出现事故及紧急情况时的应急预案的实施;

2、安全科是安全应急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确定潜在的事故、事件和紧急情况,组织制定应急计划,并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3、办公室负责对食物中毒、事故现场紧急情况的处理;

4、企业文化科负责发生事故及紧急情况下的信息传递和报警工作;

5、医务科、护理部负责中毒、事故发生后的人员救治和人身伤害有关的善后处理工作。

第六条:

食物中毒预防

一、食堂从业人员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律、法规,制定各项食品卫生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二、加强食品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健康体检,持有效证件上岗。

三、采购食品严格执行索证制度,主要食品蔬菜定点采购,配备食品卫生安全检查人员及时进行安全检查、验收,把好进货质量关。

四、食品生熟分开,配备专门熟食间,确保卫生安全,保证原料新鲜。

对确实需过夜留存食物,做到冷藏保存。

五、食堂操作区内严禁外人(非工作人员)进入。

第七条:

食物中毒应急预案

一、发生食物中毒后,发现人有责任第一时间上报医院防保科,并向医院分管院长汇报。

如果相同病例发生三起以上,由防保科向食品卫生监督所汇报。

二、分管院长立即赶往现场组织、指挥抢救工作,并根据情况立即通知医院有关科室负责人和有关医务人员做好院内抢救准备工作,同时立即将中毒病人送医院相关科室抢救治疗。

三、停止供膳,保卫人员与食堂有关人员负责保护、封存造成食物中毒或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

四、食堂相关部门应按照卫生行政部门要求,采取其他措施,把事态控制在最小范围。

五、配合上级卫生部门做好食物中毒原因调查,按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

第八条:

防止食物中毒的措施

一、健全食物中毒报告制度。

食堂要认真贯彻执行卫生部食品卫生以及《食品中毒事故处理办法》的精神,积极采取防治措施。

二、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

1、必须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有关规定,认真遵守食品卫生“五四制”,严把“病从口入关”。

食堂必须两证齐全,工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同时加强对工作人员的食品卫生知识培训。

2、要严格执行食品卫生“五四制”,严禁购买、储存和销售过期、腐败变质食品。

切实保证炊具、用具的消毒,做到生熟分开、标记清楚。

必须保证餐料新鲜,用餐安全。

加工豆角、加工青菜时必须浸泡30分钟以上,豆角要炖熟炖透,并严禁加工凉拌菜。

3、食堂不许剩饭剩菜,特殊情况必须冷藏保存,下餐食用前必须彻底加热后食用。

4、加强防蝇、防尘冷藏设施建设,餐具、炊具要严格执行消毒制度,保证一餐一用一消毒,以保证用餐安全。

5、要加强卫生防疫宣传教育,在肠道病高发季节,每月要搞一次预防食物中毒和肠道传染病的板报宣传,以提高职工的防病意识,并对本单位食堂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巡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切实保证食品卫生安全万无一失。

6、加强灭鼠工作,预防鼠源性传染病的爆发流行,食堂库房要设防鼠板、毒耳站,要实行灭鼠、防鼠相结合,每年进行2-3次突击灭鼠。

第九条:

化学性食物中毒预案

一、化学物质与食用的面碱、淀粉、食盐等形状相似、以前常发生误用、误食而造成中毒,因此,要对有毒化学物质的部位加强管理,严格执行保管和领用制度,严禁把有毒化学物质带入食堂和食品加工场所。

二、加强绿化用植物杀虫剂及灭蝇药的管理和使用,要专库保管,不能与食物一起存放,防止污染食品。

并严格遵守有毒药物使用的有关规定。

三、包装或盛放有毒化学物质的容器,不能用来包装或盛放食品。

四、有毒动植物中毒的预防措施

有毒动植物与某些可食的食物相似,不加以识别而食用,就会引起中毒。

要加强宣传,提高对有毒或无毒动植物的识别能力、防止误购误食。

对不能识别的有毒动植物须经鉴定后确认无毒才能食用。

第十条:

火灾应急预案

一、当食堂发生火警时,值班人员接警后,须立即赶赴现场查看,确认发生火灾后,应立即通知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小组成员到事件现场,组织人员按火场岗位安排开展疏散、灭火、救援工作。

初起火灾,现场人员应就近取材,进行现场自救、扑救,控制火势蔓延。

必要时,应切断电源,防止触电。

二、自救、扑救火灾时,应区别不同情况、场所,使用不同的灭火器材。

1、扑灭电器火灾时,应使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严禁用水或泡沫灭火器,防止触电。

2、扑灭油类火灾时,应使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或泡沫灭火器。

3、遇有火势较大或人员受伤时,现场人员在组织自救的同时,应及时拔打火警电话“119”或公安指挥中心电话“110”求得外部支援;

4、值班人员及时向院办汇报火势情况,并按照院办的指示及时报警;

5、保证前、后门畅通,在控制闲杂人员进入的同时引领消防车靠近餐厅;

6、维修人员坚守岗位,作好泄水准备,配合消防人员启动相关消防联运设备;

7、义务消防队员引导相应人员疏散;

8、同时应立即组织义务消防队员准备疏散用湿毛巾送往火场,抢救贵重物资;

9、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小组成员组织本部门义务消防队员组成医疗后勤组,负责伤员护理、运送;

10、火灾扑灭后,食堂负责火灾现场保护,协助消防机构调查火灾原因;

11、由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小组出具事故报告,分析火灾原因,改善防火措施。

第十一条:

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当食堂受到水灾、雷击、暴风、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事故的侵袭时:

一、确认受灾范围:

1、当水灾、雷击、暴风、地震等自然灾害事故发生后,餐厅应马上确认受灾范围,并通知值班经理组织值班人员对部门辖区内的受灾情况进行清查。

2、值班人员通知办公室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小组其他成员赶到餐厅,成立救灾小组,指挥人员消除灾害,恢复生产。

二、应急处理,防止因自然灾害引发重大安全事故

1、食堂应对辖区内的电、气、油进行清查,防止出现泄漏引发火灾,发现存在隐患时应通知维修人员立即关闭,严防自然灾害事故引发火灾。

一旦出现火警,立即按“火警紧急操作流程”处理。

2、因灾害事故导致设施、设备严重受损时,若存在安全隐患,如:

幕墙或顶棚玻璃坠落、屋顶水池漏水等,应立即对可能出现安全事故的地面区域进行封锁,安排维修人员紧急抢修,排除二次灾害隐患,建筑外围20m区域内严禁车辆、行人通行;工程维修人员紧急抢修。

3、出现以上紧急情况,若需疏散人员,由救灾小组确定疏散路线并组织疏散。

4、事故报告:

在受灾清查、处理结束后,把情况汇总到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小组,由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小组出具事故报告。

第十二条:

触电伤亡事故应急预案

一、当发生人员触电事故时,现场人员应立即对触电人员按下列要求进行紧急挽救。

1、首先切断电源开关或用电工钳子、木把斧子将电线截断以断开电源;

2、距电源开关较近或断开电源有困难时,可用干燥的木辊、竹竿等挑开触电者身上的电线或带电体。

3、可用几层干燥的衣服将手裹住,或站在干燥的木板上,拉触电者的衣服,使其脱离电源。

二、当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应根据触电的轻重程度,采取不同的急救措施。

1、如果触电者受的伤害不严重,神志还清醒,或虽曾一度昏迷,但未失去知觉,要使之就地休息1-2小时,并严密注意观察;

2、如果触电者受的伤害较严重,无知觉,无呼吸,但心脏停止跳动时,应立急进行人工呼吸。

如有呼吸,但心脏停止跳动,则应采用胸外心脏挤压法。

3、如果触电者的伤害很严重,心脏和呼吸都已停止跳动,瞳孔放大,失去知觉,则必须同时采取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两种方法。

4、做人工呼吸要有耐心,并坚持抢救6小时以上,直到把人救活,或者确诊已经死亡为止。

5、如果需要送医院抢救,在途中不能中断急救工作。

6、对于与触电同时发生的外伤,应分别情况处理。

对于不危及生命的轻度外伤,可以放在触电急救之后处理。

对于严重的外伤,应于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法同时处理。

如伤口出血,应与止血。

为了防止伤口感染,应当与予以包扎。

7、可能对区域内外人群安全构成威胁时,必须对与事故救援无关的人员进行疏散。

8、事故发生后,应立即上报。

事故报告内容应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简要经过、伤亡人数和已采取的应急措施等。

9、应急信息的对外传递由办公室按照规定的上报程序执行。

第十三条:

机械人员伤亡事故预案

一、发生机械人员伤亡时,现场人员应立即对人员进行固定、包扎、止血、紧急救护等。

二、必要时,立即同急救中心取得联系,求得外部支援。

三、事故发生后,立即上报。

事故报告内容应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简要经过、伤亡人数和以采取的应急措施等。

四、应急信息的对外传递由办公室按照规定的上报程序执行。

第十四条:

突发传染性疾病应急预案

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传染性疾病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和施工秩序,制定本预案。

一、传染性疾病发生时,应立即采取措施对传染源进行隔离,同时逐级上报到急救援指挥中心。

二、应急指挥小组的统一指挥下,尽快确定传染源的传播范围并对有关人员就地实施隔离,确保可能感染人员处于严密监控中。

三、应急指挥小组应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有关规定,及时上报卫生行政部门,并在卫生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工作。

第十五条:

应急结束

处理突发事件工作结束后,严禁在场无关人员进入现场,确保现场的原始状态,并配合调查人员做好突发事件现场的调查工作,在小组的安排下做好抢修、恢复工作。

第十六条:

处理与改进

食堂在事故或事件发生后,应对发生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针对事故或事件发生的原因,成立责任部门采取纠正措施,并组织对应急预案和相关程序进行评审及修订,使其不断完善,提高应急应变能力。

第十七条:

工作要求

一、首先保持自我镇定,将突发事件迅速向上级汇报并与有关部门取得联系。

二、以确保人员安全为首要任务,保护好食堂的财产安全,并服从现场管理人员的指挥。

三、在采取抢救措施时,应本着“先救人后救物”的原则,抓紧时机进行抢救。

四、全体员工要在应急指挥小组的统一领导下,迅速按预案或指挥员的指令,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五、值班人员接到警报后,要立即组织力量赶赴现场进行抢救。

六、各部门及全体员工要互相协调,通过配合,尽快完成报警、扑救、疏散顾客、抢救伤员、保护现场等各项工作。

七、突发事件处理结束后,应由应急指挥小组下达各组人员撤离现场的命令,随后进入善后工作处理阶段。

八、突发事件结束后,视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如保护现场、通过公安机关、劳动部门、保险公司等进行相关勘查、裁定、理赔等或听从管理人员安排,回各自工作岗位清点物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