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学目标体系征求意见稿.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67143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28 大小:63.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学目标体系征求意见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8页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学目标体系征求意见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8页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学目标体系征求意见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8页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学目标体系征求意见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8页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学目标体系征求意见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8页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学目标体系征求意见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8页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学目标体系征求意见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8页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学目标体系征求意见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8页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学目标体系征求意见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8页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学目标体系征求意见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8页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学目标体系征求意见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8页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学目标体系征求意见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8页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学目标体系征求意见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28页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学目标体系征求意见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28页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学目标体系征求意见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28页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学目标体系征求意见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28页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学目标体系征求意见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28页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学目标体系征求意见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28页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学目标体系征求意见稿.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28页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学目标体系征求意见稿.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28页
亲,该文档总共1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学目标体系征求意见稿.docx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学目标体系征求意见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学目标体系征求意见稿.docx(1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学目标体系征求意见稿.docx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学目标体系征求意见稿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学目标体系(征求意见稿)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教学目标体系

 

 

1.智能发展领域

1智能发展

1.1动作能力

1.1.1姿势控制:

维持一个姿势以完成活动

1.1.1.1能维持头颈部的姿势平衡以完成活动

1.1.1.2能维持坐姿平衡,并完成上肢活动

1.1.1.3能维持爬姿以完成活动

1.1.1.4能维持跪姿以完成活动

1.1.1.5能维持站姿以完成活动

1.1.1.6能维持蹲姿以完成活动

1.1.2移动能力:

转换姿势或移动身体,并能维持平衡

1.1.2.1能翻身,包括仰卧、俯卧、侧卧等姿势转换

1.1.2.2能由我自坐起来

1.1.2.3能四肢协调地向前爬行

1.1.2.4能四肢协调地向前跪行

1.1.2.5能由坐姿站立起

1.1.2.6能四肢协调地行走

1.1.2.7能四肢协调地跑步

1.1.2.8能独立上下楼

1.1.2.9能双脚完成跳跃动作

1.1.3运动技能:

从事日常活动的体力、动作、协调、平衡及技巧

1.1.3.1能有适当的肌力完成活动

1.1.3.2能有足够的肌耐力以完成活动

1.1.3.3能有适当的柔软度以完成活动

1.1.3.4能肢体协调地完成活动

1.1.3.5能有足够的爆发力启动日常活动的动作

1.1.3.6能有足够的平衡能力以完成活动

1.1.3.7能通过运动不断增强心肺功能

1.1.3.8能具备控制、操作个人辅具的动作技巧和姿势

1.1.3.9能有运动专长,并使其成为健身或参加特殊体育竞赛的选项

1.1.3.10能在攀爬或抛接物品时调整身体姿势与动作方式

1.1.3.11能有足够爆发力进行跳高、跳远、跳跃等动作

1.1.3.12能有足够的平衡能力进行蹬车、过独木桥等动作

1.1.3.13能有综合提高个人整体的运动技能

1.1.4手部动作:

双手的抓放、协调动作

1.1.4.1能自如地拿取物品

1.1.4.2能自如的摆放物品

1.1.4.3能自如地运用前三指去放小物品

1.1.4.4能自如地运用食指操作

1.1.4.5能自如地旋转腕部操作物品

1.1.4.6能双手过身体中线操作物品

1.1.4.7能双手朝各个方位操作

1.1.4.8能双手协调操作

1.1.5眼手协调:

能经由视觉的引导操作物品的能力。

(对于视觉功能障碍的儿童可藉由双手的运动完成原需眼手协调的活动)

1.1.5.1能对准目标取、放物品

1.1.5.2能对准目标按压物品

1.1.5.3能对准目标嵌插物品

1.1.5.4能对准目标堆叠物品

1.1.5.5能对准目标捏挤物品

1.1.5.6能对准目标推入拉出物品

1.1.5.7能对准目标撕剥物品

1.1.5.8能对准目标盛倒物品

1.1.5.9能对准目标穿串物品

1.1.5.10能对准目标旋拧物品

1.1.5.11能对准目标搓擦物品

1.1.5.12能对准目标折卷物品

1.1.5.13能依照样本进行涂色、拼贴、勾勒等

1.1.6使用工具:

双手藉由中介物操作物品的能力

1.1.6.1能使用舀铲类工具

1.1.6.2能使用敲击类工具

1.1.6.3能使用简单容器

1.1.6.4能使用粘贴类工具

1.1.6.5能使用夹取类工具

1.1.6.6能使用扫刷类工具

1.1.6.7能使用勾吊类工具

1.1.6.8能使用剪刀类工具

1.1.6.9能使用削切类工具

1.1.6.10能使用捆绑类工具

1.1.6.11能使用一般文具

1.1.6.12能使用笔类文具

1.1.6.13能使用遥控、鼠标类工具

1.1.6.14能使用个人的特殊辅具

1.2感知能力

1.2.1视觉:

感知外界物体的大小、明暗、颜色、动静,获得对机体生存具有重要意义的视觉信息的能力

1.2.1.1能有正常的视觉敏锐度

1.2.1.2能注视眼前或周围的人事物

1.2.1.3能追视人事物

1.2.1.4能辨别不同物品

1.2.1.5能辨别不同形状、大小、颜色、图片和文字

1.2.1.6能区分对象与背景物体

1.2.1.7能对空间位置有知觉能力

1.2.1.8能依据样本操作

1.2.1.9能识别原色、间色、复色等

1.2.2听觉:

能接受各种声音刺激并做出反应的能力

1.2.2.1能追寻声源

1.2.2.2能辨别不同的声音

1.2.2.3能辨别不同的语音

1.2.2.4能在复杂的声音背景中注意特定的声音

1.2.2.5能运用听觉做出正确的反应

1.2.2.6能辨别声音的强弱和高低

1.2.3触觉:

能感受接触、滑动、压觉等机械刺激并有反应的能力

1.2.3.1能有正常的触觉

1.2.3.2能对疼痛感觉做出适当的反应

1.2.3.3能对冷热感觉做出适当的反应

1.2.3.4能凭触觉辨别形状、大小、材质等不同的物品

1.2.3.5能通过触觉辨别危险,并做出迅速反应

1.2.4味觉:

能感受口腔内对味觉器官化学感受系统的刺激并产生反应的一种能力

1.2.4.1能有正常的味觉敏锐度

1.2.4.2能分辨基本味道

1.2.4.3能辨别危险味道并做出反应,如洗涤剂等

1.2.5嗅觉:

能通过长距离感受空气中的化学刺激并产生反应的能力

1.2.5.1能有正常的嗅觉

1.2.5.2能分辨各种气味

1.2.5.3能辨别危险气味并做出反应

1.2.6前庭觉:

内耳侦测身体重心的转移并做出平衡反应以维护头部在身体最高位置的能力

1.2.6.1能有正常的前庭感觉

1.2.6.2前庭觉与视觉的协调

1.2.6.3前庭觉与本体觉的协调

1.2.7本体觉:

能侦测个体位置、力量、方向和身体各部位的动作,统合触觉与前庭觉做出迅速反应的一种感觉,它来自肌肉、肌腱、关节、韧带、骨骼等深层组织的感觉

1.2.7.1能有正常的本体感觉

1.2.7.2能感觉到肢体的位置

1.2.7.3能感觉到移动中肢体的位置

1.2.7.4能辨别物体的轻重

1.2.7.5能在活动中能适当的用力

1.2.7.6能用适当的音量说话或唱歌

1.2.7.7能身体双侧协调地完成运动

1.2.7.8能整合各种感官知觉以完成活动的动作

1.2.8感觉统合:

感觉统合是指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指机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以不同的感觉通路从环境中获得信息输入大脑,大脑再对其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作出适合性反应的能力,简称“感统”。

1.2.8.1能调节动眼姿势

1.2.8.2能具有身体识别的能力

1.2.8.3能进行感觉调节

1.2.8.4能进行两侧性统合

1.2.8.5能进行身体动作计划

1.2.8.6能进行视动整合计划

1.3认知能力

13.1记忆:

在头脑中储存、积累、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13.1.1能有物体恒存的概念

1.3.1.2能再认刚刚感知过的物品

1.3.1.3能模仿刚听过的声音和节奏

1.3.1.4能回忆刚刚经历过的事件

1.3.1.5能再现刚刚做过的动作

1.3.1.6能回忆刚刚见过的人

1.3.1.7能有物品归属的长时记忆

1.3.1.8能对地点有长时记忆

1.3.1.9能对某项工作的操作程序有长时记忆

1.3.1.10能对接受过的信息有长时记忆

1.3.1.11能应用有效的记忆策略

1.3.1.12能根据样本进行临摹

1.3.2配对与分类:

依据一定条件将物品配对或分为不同的类别

1.3.2.1能把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

1.3.2.2能根据颜色进行物品配对分类

1.3.2.3能根据形状进行物品配对分类

1.3.2.4能根据大小进行物品配对分类

1.3.2.5能根据材质进行物品配对分类

1.3.2.6能根据两个以上的条件进行分类

1.3.2.7能把相同的图片放在一起

1.3.2.8能根据颜色进行图片配对分类

1.3.2.9能根据形状进行图片配对分类

1.3.2.10能根据大小进行图片配对分类

1.3.2.11能根据两个以上的条件进行图片分类

1.3.2.12能根据物品的功能进行分类

1.3.2.13能根据事物的关系进行分类

1.3.2.14能根据事物的性质、特征进行分类

1.3.2.15能依据符号进行分类

1.3.2.16能依条件进行较为复杂的分类

1.3.3排列:

按一定条件将物品分成不同的序列

1.3.3.1能依据外观进行分类

1.3.3.2能依据条件进行排序

1.3.3.3能依据事件发生的顺序进行排序

1.3.3.4能按指定顺序把某物放入适当的位置

1.3.3.5能依序完成活动或工作

1.3.4比较判断:

分辨对象的异同,并得出一定的结论

1.3.4.1能找出不同类的物品

1.3.4.2能比较物品的特征,判断物品的大小、多少、轻重等

1.3.4.3能比较物品的特征,做出正确的处理

1.3.4.4能以样本为标准,判断某事物与样本的异同

1.3.5概念形成:

个体掌握事物本质属性的过程

1.3.5.1能理解物品名称

1.3.5.2能描述个别对象的特征

1.3.5.3能描述某类物品的共同特征

1.3.5.4能为某类物品下操作性定义

1.3.5.5能说两类以上事物的上位概念

1.3.5.6能以一个简单的记号来代表某物

1.3.6推理:

从具体事物或现象中归纳出一般结论或根据一般原理推出结论的思维过程

1.3.6.1能做文字推理

1.3.6.2能依据某些原则推理

1.3.6.3能发现事物间的关系或规律

1.3.6.4推理时能具可逆性

1.3.7解决问题:

以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过程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1.3.7.1能依据自己的经验与记忆解决问题

1.3.7.2能用错误排除法解决问题

1.3.7.3能依据原理原则解决问题

1.3.7.4能发散思维解决问题

1.3.7.5能寻求帮助解决问题

1.3.7.6能在众多解决问题的方案中选择合理的方案

1.3.7.7能把解决问题的方法迁移到其他环境

1.3.7.8能根据主题进行创作

1.4语言沟通

1.4.1语言能力:

幼儿说出第一个字(有意义的音)前所应具备的能力,包括注意力、观察力、模仿能力等。

1.4.1.1能进行有意注意

1.4.1.2能对指定的刺激有探索的动机

1.4.1.3能静坐或等待至得到下一个指示

1.4.1.4能主动模仿动作

1.4.1.5能主动积极配合各项指示

1.4.2语用能力:

在特定语景中理解语言和生成语言的能力。

1.4.2.1愿意用语言表达需求

1.4.2.2能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思

1.4.2.3能结合情景理解语言或图片信息

1.4.2.4能使用合乎情境的语言

1.4.2.5能与人交谈

1.4.2.6能用适当的语音、语速和语调进行表达

1.4.2.7能与人维持交谈

1.4.2.8能围绕某一话题与人对话

1.4.2.9能把握沟通的时机

1.4.3非语言沟通:

以身体语言(非语言行为)作为载体,即通过人的目光、表情、动作和空间距离等来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往。

1.4.3.1能对他人的目光有反应

1.4.3.2能对他人的表情有反应

1.4.3.3能对他人的身体动作有反应

1.4.3.4能对他人发出的语音、语调有反应

1.4.3.5能对他人出示的图片有反应

1.4.3.6能用表情表达情绪和需求

1.4.3.7能用肢体语言表达需求

1.4.3.8能用语音、语调表达需求

1.4.3.9能用图片表达需求

1.4.3.10能使用沟通辅具与人沟通

1.4.4构音能力:

构音系统由口腔、鼻腔、咽腔及其附属器官所组成,其中最主要的构音器官是下颌、唇舌、软腭,它们各自的灵活运动以及它们之间的协调运动是产生清晰、有意义言语(语音)的必要条件。

1.4.4.1能建立正确的言语呼吸模式

1.4.4.2能提高言语呼吸支持能力

1.4.4.3能建立正常的呼吸与发音的协调模式

1.4.4.4能发音放松

1.4.4.5能建立正常的声音响度模式

1.4.4.6能建立正常的音调模式

1.4.4.7能建立正常的音质模式

1.4.4.8能建立正常的口腔共鸣模式

1.4.4.9能建立正常的口部运动模式

1.4.4.10能建立正确的构音运动模式

1.4.4.11能提高韵母构音清晰度

1.4.4.12能提高声母构音清晰度

1.4.4.13能增加(建立)语音切换能力

1.4.4.14能增强(建立)语音轮替能力

1.4.5言语理解:

能听懂别人的语言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1.4.5.1具有聆听能力

1.4.5.2能理解常用具体名词

1.4.5.3能理解抽象名词

1.4.5.4能理解代词

1.4.5.5能理解常用动词

1.4.5.6能理解抽象动词

1.4.5.7能理解形容词

1.4.5.8能理解副词

1.4.5.9能理解简单单句

1.4.5.10能理解禁止、否定的词句

1.4.5.11能理解常用疑问句

1.4.5.12能理解含有介词的句子

1.4.5.13能理解含有连词的句子

1.4.5.14能理解含有助词的句子

1.4.5.15能理解别人叙述的一段话

1.4.5.16能理解文学作品,获得语感和美感

1.4.6语言表达:

用口语表达信息和交流信息

1.4.6.1能模仿发音

1.4.6.2能说常见物品的名称

1.4.6.3能说抽象名词

1.4.6.4能说代词

1.4.6.5能说具体动词

1.4.6.6能说抽象动词

1.4.6.7能说含形容词、副词的短语

1.4.6.8能说陈述句

1.4.6.9能说否定句

1.4.6.10能说疑问句

1.4.6.11能说复杂句

1.4.6.12能说一段话

1.4.6.13能说与文学有关的语言

1.4.6.14能与他人进行对话、交谈、讨论

1.4.6.15能描述生活经验

1.4.6.16会说故事

1.4.6.17针对不同情境主题对象调整说话内容

1.4.6.18能说出文明的语言

1.4.7识字与阅读:

理解文字、图形或符号所代表的信息的能力

1.4.7.1前阅读能力

1.4.7.2能注意环境中的视觉信息

1.4.7.3能认识拼音

1.4.7.4会认读常用汉字

1.4.7.5能认读常用词汇

1.4.7.6能认读句子

1.4.7.7能朗读课文

1.4.7.8能认识常用标点符号

1.4.7.9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

1.4.7.10能阅读图文结合的文章

1.4.7.11能阅读记叙文

1.4.7.12能阅读说明文

1.4.7.13能阅读书信、海报、报纸等,提取关键信息

1.4.7.14能看懂应用文

1.4.7.15能使用字典、词典等工具

1.4.7.16能有良好的阅读习惯

1.4.8写字与习作:

用书面语言表达、交流信息的能力。

1.4.8.1写前准备

1.4.8.2能书写汉语拼音字母

1.4.8.3能写简单汉字

1.4.8.4能书写词语

1.4.8.5能写句子

1.4.8.6能写一段话

1.4.8.7能写一篇短文

1.4.8.8能填写简单表格

1.4.8.9能写常用的应用文

1.4.8.10能边听边记录下别人说的一句话

1.4.8.11能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1.5数理运用

1.5.1数前概念

1.5.1.1能区分有无、多少、大小、长短、高低、内外、上下、前后、中间与两边、相同与不同、同样多

1.5.1.2能区分轻重、宽窄、粗细、厚薄、远近、快慢、左右

1.5.2数的认识

1.5.2.1数的认识(数字、数序、大小)

1.5.2.2唱数

1.5.2.3点数

1.5.2.4能认识10以内的数

1.5.2.5能认识20以内的数

1.5.2.6能认识百以内的数

1.5.2.7能认识千以内的数

1.5.2.8嫩认识万以内的数

1.5.3运算

1.5.3.1加法的认识

1.5.3.25以内的加法

1.5.3.310以内的数的加法

1.5.3.420以内的数的加法

1.5.3.5百以内数的加法

1.5.3.6计算多位数加法

1.5.3.7加法应用题

1.5.3.8减法的认识

1.5.3.95以内数的减法

1.5.3.1010以内数的减法

1.5.3.1120以内数的减法

1.5.3.12百以内数的减法

1.5.3.13计算多位数减法

1.5.3.14减法应用题

1.5.3.15加减混合运算

1.5.3.16乘法的认识

1.5.3.17掌握表内乘法

1.5.3.18乘法的计算

1.5.3.19除法的认识

1.5.3.20依据乘法口诀口算除法

1.5.3.21除法的计算

1.5.3.22认识分数

1.5.3.23认识小数

1.5.4空间与图形

1.5.4.1能认识直线、线段、角

1.5.4.2能认识平面图形

1.5.4.3能认识立体图形

1.5.4.4能认识图形守恒概念

1.5.4.5能认识与辨别方位

1.5.4.6能认识与辨别东西南北等方向

1.5.5计量

1.5.5.1能认识长度与长度单位米、厘米、千米

1.5.5.2能测量长度

1.5.5.3能认识重量与重量单位克、千克(公斤)、斤、两

1.5.5.4能测量重量

1.5.5.5能认识容量与容量单位升、毫升

1.5.5.6能测量容量

1.5.5.7能认识温度与温度单位摄氏度

1.5.5.8能测量温度

1.5.5.9能认识面积与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厘米、平方千米

1.5.5.10能测量面积

1.5.5.11能认识速度与速度单位千米/小时

1.5.5.12能测量速度

1.5.6统计数据

1.5.6.1能搜集并整理数据

1.5.6.2能看懂并叙述统计图/表的内容

1.5.6.3能利用数据制成简单的统计图/表

1.5.7常见的量

1.5.7.1认识人民币

1.5.7.2认识圆角分

1.5.7.3认识钟表

1.5.7.4认识时、分、秒

1.5.7.5认识年、月、日

1.5.8生活中的数学

1.5.8.1能应用计算器读数、写数、计算

1.5.8.2能应用人民币购物付款

1.5.8.3能兑换不同面值人民币

1.5.8.4能使用各种银行卡

1.5.8.5能有模糊时间的概念

1.5.8.6能理解时间与生活的联系

1.5.8.7能估计活动持续时间

1.5.8.8能有倒计时的能力

1.5.8.9能依据作息时间表/日程表记事、做事

1.6自我引导

1.6.1自我认识:

能察觉自己的情感、思想与行为,自主地从事符合个人意愿的活动,以获致个人的最佳利益。

1.6.1.1能掌握自己的基本情况

1.6.1.2能认识自己的有点与不足

1.6.1.3能有积极参加学习活动的能力

1.6.1.4能积极主动的处理事物

1.6.1.5能尝试参与自己不擅长的事

1.6.1.6能对自己从事的事物有自己的想法与控制的能力

1.6.2需求表达:

能用于表达自己的需求和主张

1.6.2.1能恰当地表述自己的生理需求

1.6.2.2能恰当地表述自己的心理需求

1.6.2.3能恰当地表述自己的社会需求

1.6.2.4能对他人和事物发表意见

1.6.2.5能争取别人对自己所倡议事件的认同

1.6.3选择与决定:

当面对诸种选择能了解自己的期望,评估选项,思考选择的后果,做出决定

1.6.3.1能知道自己拥有选择的机会

1.6.3.2能了解自己所面对的选项的意义

1.6.3.3能了解不同选择的后果

1.6.3.4能在不同选择中选出符合自己的需求

1.6.3.5能坚持达成决定的事项

1.6.3.6能承担选择的后果

1.6.4生涯规划:

能对较长期的活动设定目标,制定计划,依计划执行,对自己的未来生活也能预先计划

1.6.4.1能确立活动目标

1.6.4.2能列出活动的要务

1.6.4.3能拟出活动的计划

1.6.4.4能执行计划

1.6.4.5能评估活动的成数

1.6.4.6能根据活动成效调整活动计划

1.6.4.7能规划日常生活

1.6.4.8能制定人生长期发展计划

1.6.4.9能规划人生各阶段的转衔准备

 

 

2.社会适应领域

2社会适应

2.1情绪情感

2.1.1情绪理解与识别:

能够通过内心体验理解自己的情绪,通过外部表情(面部表情、身体表情、手势、语调表情)识别他人的各种情绪。

2.1.1能通过表情认识各种情绪表现

2.1.1.2能体验(理解)自己的情绪状态

2.1.1.3能在情景中辨识他人情绪

2.1.2能够对情绪的表达与应对:

自己进行调节控制,从而保持稳定的情绪。

2.1.2.1能在情景中表达情绪

2.1.2.2能掌握情绪表达技巧

2.1.2.3能用积极情绪影响他人

2.1.3情绪调节:

能将自己的情绪用言语、肢体和文字的等形式表现出来,并能适当地应对他人情绪,能与他人情绪共鸣和相互影响(感染)。

2.1.3.1能意识到自己的过度情绪表现

2.1.3.2能调节自己的情绪表现与情境相符合

2.1.3.3能用有效的策略调节情绪

2.1.3.4能在日常生活中维持稳定的情绪

2.1.4积极情感:

悦纳自己,与建立友好情感,对生活、学习有信心,对社会保持积极的态度和情感。

2.1.4.1能对自己有积极情感

2.1.4.2能与他人建立友好情感

2.1.4.3能有学习的动机和热情

2.1.4.4能对社会生活抱有积极态度

2.1.4.5能对自然和社会社会事物产生审美情感

2.2人际关系

2.1.1.1角色认识:

能够认识各种角色及其关系、权利和义务。

2.2.1.1能认识自己在不同情景中的角色。

2.2.1.2能认识不同情景中他人的角色

2.2.1.3能认识各种角色的权利义务

2.2.1.4能认识各种角色间的关系

2.2.1.5能有角色的归属感

2.2.2角色扮演:

了解角色产生的方式,恰如其分地扮演自己担当的角色。

2.2.2.1能了解有关角色形成和产生的方式

2.2.2.2能掌握扮演各种角色的方式和方寸

2.2.2.3能进行角色转换

2.2.3交往礼仪:

能学会基本的日常交往礼仪。

2.2.3.1能使用礼貌的用语

2.2.3.2能表现礼貌的行为

2.2.4人际关系建立与保持:

能与自己生活中的各种类型的人建立恰当的关系,与周围生活有关的人进行良好互动,通过沟通协调解决面临的问题和可能的冲突。

2.2.4.1能与家人保护良好关系

2.2.4.2能与老师、同学建立友好关系

2.2.4.3能与朋友建立友好关系

2.2.4.4能与陌生人保持适当的关系

2.2.4.5能与他人分享资源

2.2.4.6能与他人平等互动和分工合作

2.2.4.7能主动与他人沟通、协调解决人际间的误解和冲突

2.2.4.8能建立自己的人脉资源

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