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脱贫故事主题征文五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67558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的脱贫故事主题征文五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我的脱贫故事主题征文五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我的脱贫故事主题征文五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我的脱贫故事主题征文五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我的脱贫故事主题征文五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我的脱贫故事主题征文五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我的脱贫故事主题征文五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我的脱贫故事主题征文五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我的脱贫故事主题征文五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我的脱贫故事主题征文五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的脱贫故事主题征文五篇.docx

《我的脱贫故事主题征文五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的脱贫故事主题征文五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我的脱贫故事主题征文五篇.docx

我的脱贫故事主题征文五篇

我的脱贫故事主题征文五篇

  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全国上下都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作为一名基层工作人员,回望自己两年的扶贫路,有辛酸、有泪水、有感动、有幸福,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我的脱贫故事主题征文五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我的脱贫故事征文1

  春节假期一过,我就急匆匆从山东老家赶回任职所在村甘南县甘南镇富强村。

走在村间小道上,时不时和过往的村民打招呼,问候过年好,问问今年有什么规划;再去困难户家中走走,拜个年,问问还有啥困难;还去种植大户家坐坐,问下今年打算,除了种植玉米还种啥,看看种植结构调整政策是不是已深入民心。

  春节即将过去,村民又开始忙碌的一年,这一年也是考验扶贫工作成效的关键一年。

去年9月份到村里任第一书记,前期摸索村民村情,花费了一段时间,等心里有脱贫计划,又入了冬,天气已不允许实施脱贫计划,所以一定要抓住这关键的一年,把各项扶贫政策,脱贫计划落实到位,让贫困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扶贫效果和变化。

  富强村有650余户,2400余口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有386户,人口859人,贫困户数和贫困人口都占了总户数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这是一个相当大的数字,重重的压在我心头。

每时大脑都在转,都在思考有什么办法能让村民快速脱贫致富。

每天遇到人总想探讨下如何帮助村民脱贫致富。

每次去村民家走访我总会问对致富有啥想法,有啥困难需要解决。

随着时间的推移,思考的多了,入户多了,掌握的情况多了,慢慢摸清了村民致贫的原因,找到脱贫的方法。

通过走访发现两个重要问题:

一是村基础设施落后,村民怨言颇多。

二是村民致富欲望强烈,也很有想法和点子,但怕实践,不愿承担风险,总想着向上级政府要政策扶持,缺乏内生动力。

  找到问题就得想解决办法。

思考良久后个人认为应该把改善基础实施和扶贫扶志结合起来统一考虑。

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这就是有名的破窗效应。

如果任由基础设施落后下去,村民也会继续贫困下去,缺乏脱贫的志气,没有内生动力。

反过来讲,我们从基础设施入手,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再加以政策引导和扶持,会激发出村民致富意愿,做到扶贫扶志。

基于这一点,今年打算重点整治村基础设施,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环境,重点做好这两方面的工作:

一是结合整村推进200万资金,重点改善村生产基础设施:

预计打10眼左右抗旱井,休整生产路,维修桥洞和桥涵等。

二是协调和配合好美丽乡村工程,争取今年能够实施,把村内道路修建为高质量的五米宽板道,做好下水道,绿化带,安装太阳能路灯,从根本上改变村容村貌,改善村民居住环境。

  此外,再根据建档立卡情况,对贫困原因仔细甄别,细化脱贫措施。

对因病因残等情况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进行政策兜底,该进低保的进低保、该进五保的进五保等;其他原因致贫的有劳动能力的,再根据致贫原因,量身打造脱贫措施。

同时把种植养结构调整到位,向村民推荐些药材、杂粮、林蛙等经济动植物,并请农技专家举办种植、养殖技术培训班,联系企业进行订单式收购,让村民能够有技术有收成还能有收入。

  脱贫攻坚,时不我待。

要抓好有利时机,把各项扶贫政策落实下去,让贫困群众早点走出贫困,步入小康,这是我的责任也是我的使命,将责任和使命扛在肩上,与富强村民同行。

  我的脱贫故事征文2

  我的扶贫对象是__村五组的__,记得初识他时他因自己患腰肌劳损不能干重活赚不到钱养家糊口而满面愁容,看到我们进来赶紧站起身来相迎,不大的院子看起来有些破败,简单的询问后,得知__家里共有五口人;

  配偶、两个女儿还有年迈的母亲共同在一起生活,自己身体不好,一年下来挣不到什么钱,人均纯收入仅有两千五百多元。

其配偶也大字不识几个加之身患长期慢性病也并无工作收入,大女儿和小女儿均是在校生,__在跟我们说这些的时候,眼神透露出的无奈和对未来的彷徨,我现在依然印象深刻。

心里在想该做什么能帮助到他。

  了解这些情况后,__于20XX年10月份被评为__村的贫困户,驻村第一书记经常去看望和谈心,我们利用帮扶走访日给其宣讲扶贫政策,通过平常的沟通深度了解其目前最需要帮助的地方,20XX年先后到家里送风扇和面粉、食用油等一些日需品,并为其小女儿办理了教育营养餐;

  2018年给__推荐务工信息希望能增加其就业机会,并安排种植技术培训,掌握种植技术,18年中为其安排公益性岗位(农业保险协保员)的工作。

每季度有800元的额外收入,其配偶也到本村的扶贫车间参加来料加工的工作,到2018年__家的人均纯收入已能达到4887元,达到了脱贫标准,2019年人均纯收入达到7647元,现在__每次看到我们都笑呵呵的直说:

“党和国家的政策好,如果没有党政府给予的温暖,现在自己的家里根本过不上这样的好日子,连连说感谢党、感谢政府。

我们看到__一家人过上幸福的生活,女儿活泼爱学,真心的为他感到高兴,当时那个满面愁容的__不见了,现在是满面笑容,逢人就夸党和政府好的__!

  我的脱贫故事征文3

  20XX年初,我县精准扶贫工作在全县如火如荼的开展开来,“单位包村、党员干部包户”在我校也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

作为党员,我接到学校安排的对口帮扶__镇__村二组贫困户__的任务后,二话没说,抽没课的时候就迅速到__家“认亲”。

  我初次来到__大哥家,询问情况后,被他的家境情况所困惑。

目前家里仍然住在土墙房子里,从他那里了解到他出生于农历1960年7月,两个孩子一儿一女,在小的儿子两岁的时候,妻子因病逝世,自己一人带大两个小孩。

为了生存,孩子大点了,他就叫大点的女儿照顾小点的儿子在家里读书,自己出门打工。

真是祸不单行,__在__高速隧道内打工时,隧道顶上掉下一块石头,正砸中他的脑袋,造成重伤,经过几个月的抢救总算捡回一条命,但落下了终生残疾,家里也因此欠了许多外债。

现在女儿出嫁了,家里只有儿子和他相依为命,儿子从小也跟随别人在本县打工,学了油漆工,常年打零工,维持着家里的生活。

  回校的时候,我在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记了许多关于__的情况,心里也由此产生了怎样帮扶他的一些想法。

看到__厨房里没有一样成样的炊具时,又专程为他购置了厨房用品5件套;

  霜降的头一天,考虑到__过冬有问题,我又买了棉袄、被子等用品。

这年年底,为了让__能过一个好年,我为他送去了慰问金。

一有时间我就去探望他,和他一起研究和探讨脱贫的计划。

一年来,我先后花了2000元来帮助__,一份份爱心,一份关怀,拉拢了我们之间的感情,激发了__一家人的奋起直追摆脱贫困的勇气。

  扶贫要扶真贫。

__和儿子相依为命,为了生计,儿子长年在外打工;

  身体不好,还有头痛的病时不时的发作,病发时一睡就是一两天。

__家里的困难和身体的“痛”,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但他明白,每欢送去的这一点钱和东西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我通过分析发现,扶贫要做好,不能光给资金和把资金一发了事,一方面给__宣讲党的扶贫政策,另一方面帮助__设计致富思路,选好致富项目,这样才能挖掉“穷根”。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办法总比困难多。

针对__的家庭脱贫情况,我与__“策划”,在充分尊重其意愿后,达成切合实际的脱贫计划:

发挥父子俩的技术所长,郭大哥我给他联系到河北井径县隧道当监工的活,儿子郭胜南我给他联系到__进场打工,实现年纯均收于20000元以上。

经过连续两年的努力现在,__家的日子终于有了起色。

  对于自居土坯房、门前不通水泥路情况,我和__商量,选择了进城安置扶贫迁移项目等,20XX年冬郭大哥父子俩回到老屋,和我一起策划了购买新房的事,我给他写好了购房合同,房子就定在了长安小学旁边,首付了10万元,欠的房款郭大哥说和儿子一起努力,争取两年还清。

  “说话做事很实在,没有一点如识分子架子。

”__在村里逢人就说。

面对我对他的关心和帮助,精神面貌和家庭状况有所改观的__感激的说:

“你这样待我好,我咋感谢得起你呢?

”而我笑着说:

“你客气个啥,你就是我的老哥子,我们一起努力,争取早日脱贫。

  要确保2018年__村如期脱贫摘帽,这是我校一份庄严的承诺也是我个人的承诺,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有我这样用心的指导他,有__这样勤劳的父子两,我深信他们到达幸福的小康之路不会遥远……

  我的脱贫故事征文4

  2018年3月26日,我来到了__乡__村驻村扶贫。

驻村两年来,有着太多的故事,给我启发,令我感动,伴我成长,让我铭记。

  非贫困户态度的180度转变

  驻村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熟悉村情,走访农户。

我来到了__村的盘财满家。

与其他农户的热情相迎截然相反,他面无表情地看了看我,既不招呼我坐,也没一杯水,冷落了我一会,才用讽刺的口气对我说“我家又不是贫困户,你是不是走错了……”听出了他心有怨气,尽管如此,我自己还是端了张凳子在他旁边坐下,主动开始找话题跟他聊家常,咨询他的家庭情况。

不说还好,一说他激动了,滔滔不绝的讲了十多分钟,话中带着不满。

听他发泄完,我慢慢对他的情绪进行了疏导,跟他解释低保等政策,讲解贫困户纳入标准等,并赞扬他勤俭持家,勤劳致富等等。

交流了半个多小时,他的不满情绪慢慢疏缓,握着我的手,真诚地说:

“徐队长,谢谢你来我家!

以前的老一辈的干部跟老百姓走得近,熟得很。

我感觉,以前的好干部又回来了。

政策能享受就享受,不能享受就不享受。

你能来我家里,是看得起我,关心我们,我很感谢!

  入户宣传扶贫政策

  离开他家后,我在想,我为他做了什么呢,其实什么也没有,他提出的期望和要求,根据政策,我满足不了,就是听了他倾诉,安抚疏导了他的情绪,宣讲了党的政策。

但他在刚进门时和离开前对我的态度就有了180度的转变。

  这次走访给了我很大的触动。

作为组织派到农村基层的党员干部,要把自己当做联系群众的“纽带”,加强对群众的走访联系。

只要我们多了解民情民意,把党的政策宣传到群众中去,尽力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即使不尽如意,他们也会理解、支持的。

  2018年,黄南冲组贫困户邓礼奎在工作队的鼓励下发展养鸭产业。

第一批养了200只,鸭子出栏一个多月了只卖出40多只,还有150多只没有卖。

鸭子卖不出去,每天还要吃不少,邓礼奎很着急,产业发展的信心受到打击。

原本有些村民想跟着干的,也有了退缩的想法。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们必须想方设法帮他解决销售难题。

  __乡是山区,人口少,市场小,想在本乡销售很难。

联系了县里的鸡鸭批发商,但价格太低。

山区传统方式养殖,喂粗粮,生长周期长、成本高,按批发商给的价格利润太低,农户不愿意。

怎么办?

思来想去,我决定通过微信“朋友圈”尝试帮他销售。

  第一次销售鸡鸭是端午的前一天,买的人很多,订了27只。

有人订是高兴,但一下订那么多又让我们愁了。

27只,我们的私家车装不下,要怎么带下县城?

天气又热,会不会闷死?

我们又不是市场专门卖鸭子的,顾客买一只称一只,怎么区分哪只多重多少钱?

怎么配送给订了鸭子的人?

……很多细节要考虑。

最后,我让邓礼奎按4.8-5.3斤来抓,统一按5斤算,75元一只,装了两个大笼子,联系客车运到县城。

为方便大家提货,到了县城就放在中心地段人行道,一个个打电话让大家过来提,前前后后等了两个多小时才送完。

来来往往的人经过,看到我们完全就像是山里进城卖鸭子的,脸都被看红。

送完后,我都为当初的冲动后悔了,太麻烦、太繁琐,又累又羞,还自己垫运费,觉得以后还是不帮带了。

  过了两天进村,把卖鸭子的2000多元钱带给农户时,看到他接过钱时开心的和感激,我想,有需要的还是帮着带吧。

虽然麻烦,但能帮群众做一些实事,解决一些实际的困难,值!

  慢慢地,村里的土鸡、土鸭、蜂蜜、竹笋、茶油、鸡蛋等都上了我的微信“朋友圈”。

两年的时间里,通过微信“朋友圈”帮农户直接带售八万余元,协助销售近二十万元。

  邓礼奎信心满满地又喂养了600只土鸭;__组郑德安的蜂蜜由70一斤难以销售到现在120一斤都需提前订购,并带动了村里11户村民发展养蜂;杨春祥的油茶由60元一斤卖到了100元一斤,木源岔组的油茶种植从40亩发展到近300亩;一些农户零散养殖吃不完的土鸡换来了一些零花钱……

  一个游子的泪水

  脱贫攻坚是光荣艰巨的任务和使命。

只要用心用力用情去帮扶,带着感情去工作,就能赢得群众的真心相待,才会有真正的获得感。

  木源岔组赵恩荣儿子常年在外务工,平常家里就他孤孤单单的一个人。

我经常抽时间去看望他,聊聊天,坐一坐。

还特别记住他的生日,到生日那天我就买上水果,邀上村干部到他家吃饭,陪他过个热闹的生日。

  记忆深刻的是第一次陪赵恩荣过生日。

那天,我一大早就到他家,我问:

“赵叔,今天是不是你生日?

”我这突然一问让他意外了,他顿了一下说:

“不是,不是。

”我又问:

“你生日是十月初六吧?

”他说:

“是的。

”我接着说:

“今天就是十月初六啊,我晚上到你这吃饭帮你过生日。

”他表情憨厚略带掩饰的说:

“你不说我都忘了……”

  下午,我早早过来陪他做饭,晚上一桌人围在一起为他过生日,好不热闹。

我想他其实是知道自己生日的,只是这么多年孤孤单单的一个人,习惯了冷清。

山里通讯不稳定,儿子想打电话问候也收不到,总是自己躲着过了。

  回到住处有了信号之后,我把晚上吃饭的照片发给了他儿子。

很快,他儿子电话打了过来,说他今天打了几个电话想给父亲一个问候,但一直打不通,看到我发过来的照片,说不出的感激。

他说,母亲去世早,自己为了生活一直在外奔波,只有过年才回家,十多年都没有陪父亲过生日了……说着说着,他哽咽了,忍不住哭出了声。

我能体会他的无奈,请他趁放假带孩子回来看老人,并告诉他,以后每年他父亲生日我都会过来。

  一名扶贫工作队员的感动

  两年的驻村时间里,有过辛苦,有过疲惫,有过烦恼,有过压力,有过委屈,但更多的是,对这段时光心存感激。

相比那些付出,我收获的太多太多,农村工作的历炼,工作经验的丰富,还有村民们一份份真挚的感情。

他们给予许多感动,让我珍惜,让我一生难忘。

  对冲口组盘兰凤老奶奶看到桥头那边有个人在跟人聊天,觉得好像是徐雪斌,于是就做好了午饭,等徐雪斌经过时拦住他叫进屋吃饭,还煮了七个鸡蛋,说她不吃鸡蛋的,全是煮给他吃的。

  黄南冲组的邓启波看徐雪斌脚扭伤了两个多月走路还是有点带瘸的,花了一天功夫到山上找了二十多种草药,冲好,炒好,叫他过去敷。

  有一次走访木源岔组盘国英家时,碰到她正在磨豆腐,随意说了他喜欢吃豆花,之后她每一次磨豆腐都盛出一大碗豆花,打电话叫徐雪斌过去吃。

  大湾井组盘凤生因为帮他销售了几次鸭子,一直叫徐雪斌到他家吃饭,从夏天叫到了冬天,饭桌上他告诉徐雪斌,今年养的第四批鸭子已经开始卖了,今晚吃是第一批养的,已经有十个月了,他一直留了两只,等他们过去吃。

期间好多人来买鸭子时都想要抓这两只,他都不给。

  __村的村民对我点点滴滴的好,让我无比地感动。

有这么好的群众,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去帮扶!

即使扶贫工作结束离开__村,我的心也会一直留在这里,因为,我已经把__村当做了我的第二故乡,把自己当做了__村的一员。

  我的脱贫故事征文5

  __区__镇梅街村地处__市__区“南山片”,是__省“十三五”贫困村,村民都非常好客,只有一户例外,就是珠屋前的刘攸芳家庭,门牌号“珠屋前一号”,一年四季房门紧锁,与外人基本没有来往,让人感觉很是“另类”。

  油米不进,连吃“闭门羹”

  说是家庭,其实就刘攸芳和弟弟刘金石兄弟俩,刘攸芳63岁,刘金石48岁,“两条光棍”,村里20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之一。

因为兄弟俩的“另类”,不见外人,可苦了我们的扶贫干部__。

去年村里建结对帮扶联系卡时,要求有帮扶干部与贫困户的合影照片,__就跟我“倒苦水”:

“朱书记,我连他家的门都进不了,怎么合影呢?

”送他家的食油、大米,一概被拒之门外,“几天后去上户时还放在门口。

”兄弟俩也没有办理身份证,也没有存折,低保、耕地补贴等政策款无法打到折子上,也没有手机。

逢年过节的慰问品,村干部也送不进门。

  村里竟然有这样的贫困户?

不见人,不要物资,人长什么模样,紧锁的房门里是怎样的生活状况?

我和__一次又一次上门,一次又一次吃“闭门羹”。

邻居朱五秀大姐告诉我们,刘攸芳家的大门基本不开,有时会开后门,但一有什么风吹草动便会赶紧关上,这种情况已经有十多年了,“以前不会这样的。

  院子里杂草长得齐腰高,__用铲子帮除干净。

过段时间草又疯长起来,__干脆买来了除草剂,房前屋后喷洒了个遍。

面对扶贫干部的真心帮扶,邻居朱大姐对刘攸芳的“不开门”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使劲敲着大门:

“石生(刘攸芳的小名)、金石,人家干部是真的为你们好仂,打开门来呀!

  精诚所至,用心拉近距离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有意思的是,弟弟的名字就叫“刘金石”。

去年快过年时,我和__再一次来到了他家,发现有惊喜,后门打开来了!

我难抑心中的激动,轻推房门走进了屋里。

屋里,黑漆漆的,一股浓重的霉酸臭味熏得我往后倒了几步。

矿泉水瓶、摩托车轮胎、塑料袋等垃圾堆满了整个屋子。

“朱书记,金石应该就在这屋后不远,瞧,他就在竹林后边!

”邻居朱大姐惊叫起来,我顺着她手指的方向快步出了房门,朝竹林快步走去,终于见到真人了,一个背影。

“金石,金石,我们是扶贫干部,想跟你聊几句!

”我在后面追,金石在前面跑,我们俩在竹林里绕圈圈。

这是我和刘金石第一次“见面”获得的“珍贵礼物”,最后我也只好作罢。

  不面对面,哪能了解真实情况?

哪能开展精准扶贫?

不能因为兄弟俩的“另类”,就放弃帮扶,脱贫攻坚的道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

今年上半年的一个大清早,我“突袭”了“珠屋前1号”。

我把摩托车停在了山脚下,然后悄悄上山,为的就是少一点“风吹草动”。

  早6点,好巧,有人在家,大门开了!

一个壮汉祼着上身正在门口搓洗衣服,凭着我手头掌握的资料,他应该就是弟弟刘金石。

“刘师傅!

”我叫了一声,“嗯”,他抬头,见到我这个陌生人,很是吃惊。

我赶紧做了自我介绍,并指着墙上的第一书记公示牌,“这就是我呀!

”此时,一个年纪稍老的男子端米走出大门口,刘攸芳无疑!

从没照过正面的兄弟俩我终于终于见着了。

刘攸芳看着我,“哼哼、哼哼”傻笑着。

“这是朱书记,县里派来的书记!

”不知什么时候,邻居朱大姐过来了。

  这是我第二次走进这个家庭。

客家女出嫁有一个仪式去男方家“查家”,掌握最真实的家底子。

我也来了一次“查家”:

土砖房两层,楼下一大厅四个房间,哥哥刘攸芳住左前房,其它三个房间包括大厅堆垃圾;楼上左后房弟弟住,其它垃圾遍地,弟弟房间的蚊账上全是蜘蛛网,与屋瓦相连;厨房下,灶台歪歪斜斜的,“这个是我砌的!

”看来,刘金石还有些手艺。

  朱大姐说,兄弟俩人不懒,会下地种田割稻,也是扎扫把的好手,哥哥也曾娶过一老婆生了一女,后来老婆跑了,十多年前兄弟俩就开始“闭门谢客”了,“不知是受了什么刺激。

”灶堂里柴火正旺,锅里热汽升腾,一束阳光透过瓦面照了进来。

“家里还有米吗?

”我试探着问道。

“有的。

”哥哥刘攸芳领着我进了楼下右边房间,掀起一个陶罐,借着手机灯光,我见到雪白的大米平到了罐口。

“你家平时有肉吃吗?

”我问这话后,哥俩一时没作声,随后哥哥嘴里迸出几个字:

“三餐炆饭食!

”我听懂了,意思就是从来不炒菜,仅吃大米饭。

“想不想肉吃?

”我补问了一句,哥俩没有回答。

根据我的观察,兄弟俩身体、智力没有多大问题,最大的可能就是出了心理疾病。

临走时,我提了一个请求:

“平时有人在家时,打开门来,好吗?

”哥俩依旧没有回答,只是傻笑着。

  金石为开,门开了人笑了

  后来,我又上了几次门,兄弟俩没开门。

  不开门并不等于停止帮扶,根据贫困户脱贫“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标准,理出个性化负面清单“精准”完善。

今年六月,开始为兄弟俩装电。

电工上门后,打不开门,后来还是我们干部“软磨硬泡”给开的门。

几天后我们上门时,发现灯泡被下掉了,估计时怕会产生电费。

电灯重新安装后,我告诉兄弟俩:

“不要怕缴电费,我朱书记会负责,尽管用,知道吗?

”弟弟金石看着我,笑了。

两个月后,结合兄弟俩本人意愿,我们组织施工人员对他家的土房进行维修加固,硬化地面、阶沿、门口坪,粉墙,砌水沟,建卫生厕,塑灶台………

  十多天后,“新房”落成,左邻右舍、亲朋好友纷纷前来道贺,邻居刘强还送上了一套崭新的饭桌、凳。

“家里有没更好看了,更舒服了?

”“好,好!

”兄弟俩很是开心。

其实,在施工的过程中,也是一波三折:

不让进门,开工两、三天后又不同意。

后来,我们干脆“泡”在他家里,还买来饮料、面包等慰劳施工人员。

嘿嘿,慢慢的,兄弟俩也加入到了施工行列,哥哥挑沙浆,弟弟搬砖块。

我再次请求:

“住上新房子了,平时你们在家要打开来了,好吗?

”“好,好!

”虽然兄弟俩的声音不大,但这次跟上次真的不一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