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三轮选择题专题燃料及其利用精练精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68242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995.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三轮选择题专题燃料及其利用精练精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中考化学三轮选择题专题燃料及其利用精练精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中考化学三轮选择题专题燃料及其利用精练精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中考化学三轮选择题专题燃料及其利用精练精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中考化学三轮选择题专题燃料及其利用精练精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中考化学三轮选择题专题燃料及其利用精练精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3页
中考化学三轮选择题专题燃料及其利用精练精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3页
中考化学三轮选择题专题燃料及其利用精练精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3页
中考化学三轮选择题专题燃料及其利用精练精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3页
中考化学三轮选择题专题燃料及其利用精练精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3页
中考化学三轮选择题专题燃料及其利用精练精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3页
中考化学三轮选择题专题燃料及其利用精练精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3页
中考化学三轮选择题专题燃料及其利用精练精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3页
中考化学三轮选择题专题燃料及其利用精练精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3页
中考化学三轮选择题专题燃料及其利用精练精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3页
中考化学三轮选择题专题燃料及其利用精练精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3页
中考化学三轮选择题专题燃料及其利用精练精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3页
中考化学三轮选择题专题燃料及其利用精练精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3页
中考化学三轮选择题专题燃料及其利用精练精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3页
中考化学三轮选择题专题燃料及其利用精练精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3页
亲,该文档总共6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三轮选择题专题燃料及其利用精练精析.docx

《中考化学三轮选择题专题燃料及其利用精练精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三轮选择题专题燃料及其利用精练精析.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化学三轮选择题专题燃料及其利用精练精析.docx

中考化学三轮选择题专题燃料及其利用精练精析

2019-2020年中考化学三轮选择题专题燃料及其利用精练精析

1.实验室中,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在桌上燃烧起来,合理简单的灭火措施是()

A.用水冲灭B.用嘴吹灭C.用泡沫灭火器扑灭D.用湿抹布扑灭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灭火的方法是:

隔绝氧气或移走可燃物或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用湿抹布扑灭是通过隔绝氧气而灭火。

考点:

灭火的方法

2.学好化学,就要学会归纳和总结,下列总结有错误的一组是()

A

安全常识

B

生活知识

瓦斯爆炸──天然气引起

煤气中毒──CO引起

硬水──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含量高

蜂窝煤易于燃烧──与空气充分接触

C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D

物质分类

H2作高能燃料──可燃性

N2作保护气──化学性质不活泼

空气──混合物

河水──氧化物

A.AB.BC.CD.D

【答案】D

【解析】A、瓦斯爆炸是甲烷引起的,一氧化碳是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种有毒的气体,故A说法正确;

B、硬水中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量高,蜂窝煤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故B说法正确;

C、氢气燃烧的发热量高,能用于高能燃料,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保护气,故C说法正确;

D、空气中含有多种成分,河水中含有多种成分,都属于混合物,故D错误;

故选D.

3.如图往容器内吹入一定量的空气,发生燃爆现象:

硬纸板随热气流冲高,蜡烛熄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发生燃爆后体系的温度升高,氧气耗尽蜡烛熄灭

B.蜡烛熄灭时因为蜡烛的着火点改变了

C.在有限的作业空间,可燃性粉尘遇明火一定会发生燃爆

D.实验用的容器可用废旧矿泉水瓶,但不能用玻璃瓶

【答案】BC

【解析】A、发生爆炸时有大量的热量聚集,故温度升高,由于消耗大量的氧气,故蜡烛会熄灭,正确;

B、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属性,不会降低,错误;

C、任何可燃性气体或可燃性的粉尘,如果跟空气充分混合遇火都可能发生爆炸,不是一定会发生燃爆,错误;

D、实验要发生爆炸,故不能使用玻璃瓶,正确;

故选BC.

4.根据下列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图1比较Zn和Fe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B.图2探究铁钉生锈时O2是否参与反应

C.图3比较红磷和白磷的着火点

D.图4测定空气中O2的含量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图1没有控制变量,所加溶液中盐酸的质量分数不同,故A错误。

C.如果比较红磷和白磷的着火点,白磷和红磷应该都放在薄铜片上,故C错误。

D.木炭与氧气反应生成气体,影响氧气的测定,故D错误。

考点:

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装置

5.2016年4月15日是我国首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煤矿的矿井要加强通风,防止发生爆炸

B.酒精能破坏蛋白质结构,可用于杀菌消毒

C.厨房天然气泄露,可打开抽油烟机排气

D.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要做灯火实验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煤矿的矿井可能含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煤矿的矿井要加强通风,防止发生爆炸,故A正确;B、酒精能使蛋白质变性,所以酒精能用于杀菌消毒,故B正确;C、天然气属于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厨房天然气泄露,不可打开抽油烟机排气,应该关闭阀门,并且开窗通风,故C错误;D、久未开启的地窖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可能过高,且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要做灯火实验,故D正确。

故选:

C。

考点:

防范爆炸的措施;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鉴别淀粉、葡萄糖的方法与蛋白质的性质

6.伏打电池(Voltaicpile)的照片和结构如图。

它用圆形的锌板、铜板间隔堆积而成。

所有的圆板之间夹放几层盐水泡过的布。

下列关于“伏打电池”能量形式转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C.太阳能转化为电能D.风能转化为电能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伏打电池”能量形式转化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故选A.

考点:

能量的转化

7.“火灾猛于虎”,恰当的安全措施能减少生命财产损失.下列事故处理措施正确的是()

A.高层住房内着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B.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扑灭

C.在火场的浓烟中逃生,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势前行

D.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的电源开关

【答案】C

【解析】A、高层住房着火,立即大开所有门窗,因为有了充足的氧气会使火势更猛,故A错误;

B、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扑灭,会使人触电,造成伤亡事故,故B错误;

C、在火场的浓烟中逃生,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势前行,故C正确;

D、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电源开关,会引起爆炸,故D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灭火的方法,解答时要结合燃烧的条件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找出正确的灭火方法.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燃是由缓慢氧化引发的B.爆炸一定是由燃烧引发的

C.剧烈燃烧必然导致爆炸D.缓慢氧化一定能引起自燃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自燃是由缓慢氧化引发的;爆炸不一定是由燃烧引发的,比如气球的爆炸;剧烈燃烧不一定导致爆炸,爆炸必须是在狭小的空间内;缓慢氧化不一定能引起自燃。

故选A.

考点:

基本概念和原理

9.实验室里,少量白磷常放在水里保存,而不直接放在空气里保存,据此对白磷性质作出的如下推测中,错误的是

A.它易与空气中的某些物质反应B.它遇水不反应

C.它难溶于水D.它的密度比水小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少量白磷常放在水里保存,而不直接放在空气里保存,可以推知白磷性质:

它易与空气中的某些物质反应、难溶于水、遇水不反应及密度比水大,故选D

考点:

根据物质的保存方法推知物质的性质

10.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物只有在空气中才能燃烧

B.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时可能发生爆炸

C.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

D.任何燃料完全燃烧时,一定会生成二氧化碳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可燃物不是只有在空气中才能燃烧,比如氢气可以在氯气中燃烧;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时可能发生爆炸;通过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当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就可以灭火;燃料完全燃烧时,不一定会生成二氧化碳,比如氢气。

故选B.

考点:

燃烧和灭火

11.(xx秋•林州市校级期末)鉴别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三种气体,可根据()

A.它们燃烧的现象不同B.它们的密度不同

C.它们的颜色和气味不同D.它们燃烧后的产物不同

【答案】D

【解析】氢气、一氧化碳都是无色气体,都有可燃性,但燃烧的产物不同,所以现象也一定不同.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

①甲烷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②氢气燃烧产生水;③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故可根据燃烧后的产物不同鉴别三种气体.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三种气体燃烧后的现象,学会用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的方法和技巧.

12.野炊结束后,同学们及时用沙土盖灭火堆,其主要灭火原理是

A.将可燃物与氧气隔离B.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D.撤离可燃物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一是要有可燃物,二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三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三个条件都能满足时,可燃物才能发生燃烧。

灭火的原理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用沙土盖灭火堆,其主要灭火原理是将可燃物与氧气隔离。

故选A。

考点:

灭火的原理

13.下列安全措施不正确的是

A.燃放烟花爆竹时,远离人群和可燃物

B.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C.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D.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立即用湿布盖灭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燃放烟花爆竹时,远离人群和可燃物,是正确的叙述,防止事故的发生;B.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是正确的叙述;C.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是错误的叙述,这样操作容易发生触电现象;D.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立即用湿布盖灭,是正确的叙述;故答案选择C

考点:

安全事故处理

14.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主要操作

A

用自来水制取蒸馏水

加热沸腾,水蒸气冷凝

B

区别化纤与羊毛面料

分别取样点燃,闻气味

C

除去氨气中混有的水蒸气

气体通入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中

D

探究酒精中是否含有碳元素

将燃烧产物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水的沸点低,加热时易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冷凝得到蒸馏水,故能达到实验目的;B、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灼烧会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而化纤没有,故能达到实验目的;C、氨气能够和浓硫酸反应,因此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故不能达到实验目的;D、碳元素燃烧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可以证明酒精中含有碳元素,故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项为:

C

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蒸发与蒸馏操作;气体的干燥(除水);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15.如图所示,把同样大小的滤纸和乒乓球碎片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下列实验现象或结论错误的是

A.实验中使用铜片,是利用了铜的导热性

B.铜片受热的一面变黑,是因为产生了氧化铜

C.实验过程中滤渣碎片先燃烧,乒乓球碎片后燃烧

D.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燃烧的条件。

该实验的现象是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滤纸碎片后燃烧。

故选C。

考点:

燃烧条件的探究

16.如图,往容器内吹入一定量的空气,发生燃爆现象:

硬纸板随热气流冲高,蜡烛熄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发生燃爆后体系的温度升高,氧气耗尽蜡烛熄灭

B.蜡烛熄灭时因为蜡烛的着火点改变了

C.在有限的作业空间,要谨防可燃性粉尘发生燃爆事故

D.实验用的容器可用废旧矿泉水瓶,但不能用玻璃瓶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发生爆炸时有大量的热量聚集,故温度升高,由于消耗大量的氧气,故蜡烛会熄灭,A正确;着火点是物质故有的属性,不会降低,B错误;在有限的作业空间,要谨防可燃性粉尘发生燃爆事故,C正确;实验要发生爆炸,故不能使用玻璃瓶,D正确。

故选B。

考点:

燃烧和爆炸实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7.在下列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或得出的结论,完全正确的是

①浓氨水中出现红色,说明氨分子很小且不断运动

②既能说明甲烷有可燃性,又能说明甲烷是由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

③既能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又能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④既能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

⑤铁钉表面无明显现象,能说明铁生锈的条件是要有氧气和水

A.2个B.3个C.4个D.5个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①浓氨水中出现红色,说明氨分子很小且不断运动;②既能说明甲烷有可燃性,又能说明甲烷是由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③既能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又能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④既能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⑤铁钉表面无明显现象,只能说明铁生锈的条件是要有水参加。

故选C.

考点:

基本概念和原理

18.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的结论的是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B实验目的是探究物质燃烧与物质的着火点有关;C实验目的是探究物质是否具有可燃性;D实验是探究物质燃烧与物质的着火点和与氧气接触有关。

故选A.

考点:

燃烧的条件

19.下列实验或设计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和温度要得到着火点,正确;B实验中塑料瓶会变瘪,只能说明二氧化碳溶于水,不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错误;C实验中一定时间中上面的集气瓶也变成了红棕色说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正确;D实验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即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正确。

故选B。

考点:

常见化学实验

20.(xx安徽)下列选项符合图示从属关系的是

A

B

C

D

X

金属

溶液

纯净物

化石燃料

Y

单质

乳浊液

化合物

石油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图示可知X包含在Y中.

金属属于单质,故A正确;

溶液和乳浊液是并列关系,B错误;

化合物属于纯净物,石油属于化石燃料,所以C、D中包含关系弄反了.

综上所述,故应选A.

考点:

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分类以及物质的分类中各种物质之间的关系的有关知识,能正确的对题中物质进行分类是解题的关键.

21.某无色气体可能由H2、CH4、CO、CO2中的几种组成。

将些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浑浊;将剩余气体导出,经干燥后点燃,罩在火焰上方的干燥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

该混合气体的组成不可能是

A.H2、CH4、COB.H2、CO2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O2

CO

将气体点燃

B

N2

O2

通过灼热的铜网

C

Cu

Zn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D

FeCl2

CuCl2

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C.CH4、CO2D.CH4、CO、H2、CO2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定含二氧化碳气体;能够点燃,罩在火焰上方的干燥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说明混合气体中含有氢元素,即有甲烷或氢气或甲烷和一氧化碳;所以原混合气体可能组成是H2、CO2或CH4、CO2或CH4、CO、CO2或CH4、CO、H2、CO2等。

A选项中不含二氧化碳,故符合题意。

考点:

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点评:

本题考查混合气体的组成判断,难度不大,做题时注意从物质反应的典型现象入手判断。

22.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目的是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将二氧化碳倒入盛水的塑料瓶中,拧紧瓶盖后瓶子变瘪,只能证明二氧化碳溶于水,不能证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应该通过加入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证明,故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所以可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能达到实验目的;

C.铜片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只能证明燃烧与温度是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有关,不能证明是否需要氧气,若在盛热水的烧杯里放适量的白磷,才能达到目的;

D.铁生锈是铁与水、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图示实验只能说明铁在水中不易生锈或者铁在无氧气时不易生锈,应补充一个铁钉在干燥的空气中的实验,故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考点:

实验设计与评价;

点评:

要熟记教材中的典型实验的实验目的、实验过程及结论,如水的电解实验、二氧化碳溶于水的实验、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实验、分子运动实验、燃烧条件的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等;注意对比实验的设计,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得出实验结论。

23.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的科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用钢丝球洗涮铝锅B.用燃烧法区别羊毛与棉花

C.用食盐水去除水垢D.用水浇灭着火的油锅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铝表面生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了反应的进行,所以铝在常温下不会锈蚀,但用钢丝球洗涮铝锅,容易除去表面致密的氧化膜,错误,B、羊毛是动物纤维,燃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棉花是植物纤维,燃烧有烧纸的气味,所以可用燃烧法区别羊毛与棉花,正确,C、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不能与氯化钠反应,所以用食盐水不能去除水垢,错误,D、油锅着火应直接用锅盖盖灭,而不能用水浇灭,故选B

考点:

金属铝的抗腐蚀性,动物纤维和植物纤维的鉴别,碳酸钙的性质,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24.归纳与反思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

下列各项归纳完全正确的是

A.性质与用途

B.能源与环境

氧气有助燃性——做燃料

熟石灰呈碱性——改良酸性土壤

使用氢能源——无污染

使用乙醇汽油——无污染

C.物质的鉴别

D.营养与健康

软水和硬水——肥皂水

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灼烧

人体缺铁——易患贫血

牛奶保鲜——加大量防腐剂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氧气有助燃性,没有可燃性,不可做燃料,故A错误;B.使用乙醇汽油也会产生有毒气体污染空气,是可以减少污染,并不是无污染,故B错误;C.软水和硬水的鉴别方法是使用肥皂水,泡沫多浮渣少的是软水,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灼烧时气味不同,可以鉴别,故C正确;D.牛奶保鲜不能加大量防腐剂,防腐剂多了不利于人体健康,故D错误.

考点:

氧气的用途;硬水与软水;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25.蜡烛(足量)在如下左图密闭的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下右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蜡烛燃烧前瓶内只有氧气

B.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C.过程中瓶内物质总质量不断减少

D.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通过坐标图,当反应时间为0的时候,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9%,说明燃烧前瓶内不只有氧气,错误,B、从图中看出,当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6%时,燃烧熄灭,说明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正确,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整个过程中瓶内物质总质量应不变,错误,D、蜡烛熄灭后瓶内除了有二氧化碳气体,还有剩余的氧气等,错误,故选B

考点:

燃烧的现象,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26.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氢氧化钠固体中加入水

有热量放出

氢氧化钠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

B

用导管分别对准浸没在热水和冷水中的白磷通氧气

热水中的白磷燃烧,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着火点

C

向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氧化铜

有大量气泡产生

氧化铜起催化作用

D

将两根打磨光亮的镁条分别伸入硫酸铜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中

两根镁条上均有固体附着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Mg>Cu>Ag

【答案】B

【解析】A向氢氧化钠固体中加入水时有热量放出是因为氢氧化钠溶解与水放热,没有发生了化学反应。

此项错误。

B用导管分别对准浸没在热水和冷水中的白磷通氧气,热水中的白磷燃烧,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说明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着火点。

此项正确。

C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叫做催化剂。

此项中不知道氧化铜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是否改变,所以无法说明氧化铜起催化作用。

D将两根打磨光亮的镁条分别伸入硫酸铜溶液和硝酸银溶液中,两根镁条上均有固体附着。

说明镁的活动性比铜和银都强,但无法比较铜和银的活动性。

此项错误。

考点:

实验方案的设计及评价

27.小刚同学设计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燃烧的条件,试验中观察到试管中的白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白烟,而水中的白磷和试管中的红磷不燃烧。

请分析这个实验装置中设计了哪几组对照试验,由此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什么?

装置中的气球有什么作用?

【答案】试管中的白磷和试管中的红磷是一组对照实验,试管中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是一组对照试验。

可以得出可燃物燃烧温度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需要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避免污染环境

【解析】

试题分析:

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一是要有可燃物,二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三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三个条件都能满足时,可燃物才能发生燃烧,且可燃物与氧气接触越充分,燃烧越完全、越剧烈。

试管中的红磷温度达不到着火点,水中的白磷没有氧气均不能燃烧;试管中的白磷燃烧会生成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套一气球可避免污染环境。

考点:

燃烧条件的探究

28.下列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方案是

A.探究反应物接触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B.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

C.探究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D.探究燃烧时温度是否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白磷着火点:

40℃)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探究反应物接触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图中都要用2mL10%的稀盐酸,故A错误;B.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图中两个试管中都有水,故B错误;C.探究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图中只有稀盐酸的浓度不同,所以可以探究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故选C;D.探究燃烧时温度是否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白磷着火点:

40℃),而两个烧杯中的温度都高于白磷的着火的,故D错误。

考点:

实验探究。

29.如图所示的“火三角”表示燃烧的条件,以下实验中能证明燃烧需要可燃物的是

A.用棉花分别蘸取酒精和水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B.将一小块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分别放在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

C.将燃着的蜡烛用烧杯倒扣到桌面上

D.汽油、柴油失火立即用水基型灭火器扑灭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燃烧的条件是:

具有可燃物、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

A、用棉花分别蘸取酒精和水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蘸取酒精的能够燃烧,蘸水的因为不是可燃物,而不能燃烧,可以证明燃烧需要可燃物,故符合题意;B、将一小块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分别放在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可以证明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故不符合题意;C、将燃着的蜡烛用烧杯倒扣到桌面上,证明燃烧需要氧气,故不符合题意;D、汽油、柴油失火立即用水基型灭火器扑灭,属于灭火的方法,不是说燃烧的,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

考点:

考查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30.在科学研究中,常常用到“对照”的科学方法,下列实验与这一科学方法不符合的是

A.

研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B.

研究蒸发快慢影响的因素

C.

研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

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答案】C

【解析】A.火柴头和火柴梗的着火点不同,此实验设计了火柴头和火柴梗燃烧温度的对比,探究了可燃物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B.此实验设计了加热和不加热两种实验对比,表明了升温能加快液体的蒸发;

C.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没有设计对比;

D.此实验中,通过设计种子只与空气接触、种子既与水接触又与空气接触、种子只与水接触三个对比试验,探究了种子萌发的条件.

31.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因为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B.因为化学反应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所以每个化学反应都要放出热量

C.因为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灭火也要同时控制这三个条件

D.因为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所以蜡烛组成里一定含有C和H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A.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其分子构成不同。

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相同。

此项错误。

B.有的化学反应会放出热量,有的化学反应吸收热量,有的化学即不放热也不吸热。

此项错误。

C.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灭火只要使燃烧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