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策略.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69414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7.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地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策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初中地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策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初中地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策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初中地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策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初中地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策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初中地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策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初中地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策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初中地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策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初中地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策略.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初中地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策略.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初中地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策略.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初中地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策略.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地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策略.docx

《初中地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地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策略.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地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策略.docx

初中地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策略

专题讲座

初中地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策略

徐立松北京市第109中学

一、可持续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教育

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1992年,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发展战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正式提出,并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

2002年,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的“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强化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并将社会、环境与经济确立为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

2005年3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于2005年——2014年推进《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国际实施计划》(简称《十年计划》)。

该计划依据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会议提出的社会、环境与经济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对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概念突破了过去以环境保护为主的理念,突出了教育肩负为可持续发展服务的更大责任。

二、在中小学进行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教育是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国内改革开放,尤其是跨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国内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三(2009年),“中国制造”遍布世界各地,百姓生活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然而,在这辉煌的背后,我们也看到一系列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发展不够协调、区域差距扩大、资源短缺、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持续发展的能力弱……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现今中国可选择的唯一发展道路。

环境问题是否能得到解决,可持续发展能否持续下去,取决于政府的决策和全社会的参与。

如果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够正确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能自觉地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合理使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能自觉地在生活和消费过程中做到物尽其用、杜绝浪费,中国就能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因此,我们需要从学生时代就开始进行有效的教育,将可持续发展思想贯穿到教育教学之中,从思想和行为上影响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消费者。

所以,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紧迫的任务。

三、中学地理课程是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

1.地理学科的课程性质决定了地理课堂应是中学阶段实施“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要舞台。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中将地理课程的性质描述为: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

”而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则规定:

“课程内容的设计应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为重点。

如图1“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中所呈现的,正是我们地理学科教学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的概括。

谈环境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环境;谈环境保护,我们首先要爱环境、尊重环境。

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地形地貌、天气气候、河流湖海、土壤植被等)和人文环境(城市、乡村、农田、工厂等)都是地理学科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和获取一切物质和能量的源地。

因此,当我们带领学生认识地理环境的各个组成部分、或分析不同地理环境的差异时,虽不都是直接涉及可持续发展问题,但我们的确是在进行可持续发展价值观的教育,为之后的探究可持续发展之路做重要铺垫。

谈发展问题,我们首先要认识人类社会是如何发展;谈可持续发展,我们首先要了解人类社会目前的发展出现了哪些问题。

人类社会(包括人口增长、经济生产、文化差异等)也是地理学科要学习的主要内容,而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也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周围的地理环境。

因此,当进行人文地理部分的教学时,我们也能直接或间接进行着可持续发展教育。

最为显著和利于直接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部分,是涉及人类的发展与资源和环境间的相互关系的内容。

归根结底,人类社会与环境的主要关系可以简单概括成“人类社会从环境中获取资源(或者说是物质和能量),在人类社会中经过生产或消费活动后,人类将废弃物还给环境。

”可见,这是一个单方向、不可逆的发展过程。

人类从环境中获取越多的资源,就会还给环境越多的废弃物。

这样的发展必然会破坏环境,是不可持续的。

那么,在这种单向、不可逆的过程中,如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呢?

由于许多自然资源可循环利用或具有再生能力,而环境对于废弃物也有一定的自净能力。

所以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当人类获取资源的数量和速度不超出资源的再生能力、人类排放的废弃物的数量和速度不超出环境的自净能力时,这样的发展就是可持续的。

也就是说,人类必须严格控制从环境中获取的资源和排放到环境中的废弃物的数量。

然而如今世界人口已经超过70亿,人类生产和消费的规模空前巨大,如何才能在如此有限的资源供给和废弃物排放的条件下维持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呢?

唯一的途径就是:

控制人类社会的规模(包括人口增长、经济生产等各方面),并且让资源在人类社会中被利用的机会多一些、被浪费的少一些,让废弃物产生的数量少一些,再回收利用的机会多一些。

所以,可持续发展的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应该是下面的模式(见图2)。

由此可见,地理课程绝大部分内容的教学,都是在进行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教育,中学地理课堂就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最重要的舞台,进行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教育是中学地理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2.人教版的初中地理教材有丰富的利于直接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教学内容

七年级:

主题

课题/内容

天气与气候

多变的天气:

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世界的气候:

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气候变暖)

居民与聚落

人口与人种:

人口问题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发展与合作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国际合作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人文环境:

人口最多的大洲(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压力)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印度:

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

中东:

长期的热点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匮乏的水资源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人口、粮食与环境

西半球的国家

美国:

资源消耗大国

巴西:

热带雨林的危机;城市化问题

极地地区

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

八年级:

主题

课题/内容

从世界看中国

众多的人口: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中国的自然环境

地势和地形:

山区面积广大(山区的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灾害性天气

河流和湖泊:

黄河的治理;长江的开发

中国的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资源与我们;资源丰富、人均不足

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的利用;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水资源:

水是宝贵的资源;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中国的经济发展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认识省级区域

北京:

建设现代化大都市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高山、荒漠和绿洲;富有特色的绿洲农业;潜力巨大的能源开发

认识省内区域

珠江三角洲:

外向型经济;城镇的发展

西双版纳:

丰富的旅游资源;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认识跨省区域

黄土高原:

严重的水土流失;脆弱的生态环境;生态建设

长江沿江地带:

生态问题及其治理保护

走向世界的中国

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在世界中求发展

 

四、目前初中地理课堂进行“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中的一些误区

1.认为“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教育”是只有在涉及环境、资源或发展问题的相关教学内容时才能进行的价值观教育。

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本质是价值观的教育,其核心是尊重:

尊重他人,包括现代和未来的人们,尊重差异与多样性,尊重环境,尊重地球资源。

因此,当我们在地理课上和学生们一起欣赏着优美神奇的自然风景、或品味着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时,也许谁也没有想到“可持续发展”这个概念,但是我们的确是在进行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教育了。

我们欣赏不同的自然环境和地方文化,我们尊重差异与多样性,尊重环境。

2.对“可持续发展”理解一元化,只从环境角度考虑可持续发展,缺少从经济、社会、文化等角度看待“可持续发展”思想。

许多老师在教学中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简单而片面地理解为“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往往把“生态环境的破坏”归罪于“人口增长过快或掠夺式的开发”,然后再简单地将解决问题的办法落在“控制人口增长或退耕还林、停止开发”等治标不治本的方面,而忽略了从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角度看问题,所以往往提出的保护环境的建议不切实际,根本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例如在七年级第八章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中有关“人口、粮食与环境”的课文中提到:

“由于人口增长过快,需要更多的粮食和肉类,于是人们砍伐森林,开垦草原,以扩大耕地面积,或在草原地区放牧过多的牲畜。

这些做法导致了土地肥力丧失、草原退化,加剧了土地荒漠化,使生态环境逐步恶化。

如果不带领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学生往往就会认为: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贫穷而恶劣的生存环境的根源就是人口增长过快;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就是过垦过牧;解决问题的措施就是控制人口、退耕退牧。

事实上,历史上长期的殖民统治以及目前非常贫穷落后且复杂的社会现状下,对于目不识丁、食不果腹的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民而言,“生存才是硬道理”!

,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这些问题他们是顾不上的。

所以我们想当然认为只要“控制人口、退耕退牧”就能解决的那里环境问题,却是异常难以实现的。

因此结合教材后面的“活动3”进行思考和探究很重要,既要考虑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也要考虑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再如七年级第九章第二节《巴西》中有关“热带雨林的危机”中,教材列举了亚马孙流域的热带雨林对全球而言具有巨大的环境意义,然后又历数了巴西在开发亚马孙地区造成的诸多环境问题。

如果教师引导不当很容易使学生产生这样的想法:

亚马孙的热带雨林应是全球人类共同的财富,巴西人民没有保护好“地球之肺”,巴西必须停止开发亚马孙的热带雨林。

这样的想法又是只从环境的角度看可持续发展,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例子一样,我们忘了“消除贫困”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是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

3.教学方式单一,仍然以讲授为主,探究式学习的活动较少。

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本质是可持续发展价值观的教育。

教师们都知道,“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是绝对不可能仅靠说教式的讲授就能达到的。

尽量使学生深入了解、深刻体会、亲自参与、亲身感受,这样的教学活动才能更利于学生形成某种情感、态度或价值观。

探究式学习是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有效方法。

探究式学习是这样一个过程:

教师提供适当的情境,让学生面临或从中产生或发现问题,鼓励学生通过探究和调查,获得关于有关问题的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解释和评价,从而获得问题的解决。

下面我们就以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中部分教学内容为例,设计一些探究式的学习活动,以渗透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

五、初中地理课程中实施“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几个案例

1.《与同学们谈地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许多老师不太重视起始课《与同学们谈地理》部分的教学。

然而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只有在这部分真正直接涉及“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所以在起始课的教学中,教师们可以增加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学习。

(如果怕学生能力较差不能很好地理解,也可以在学完世界区域地理,学生认识了许多地区间发展的问题、资源和环境问题之后,再增加有关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学习。

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是在必修下的第八章才学习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此时的学生已经积累了很多有关环境、资源或发展问题的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能比较容易地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涵义。

但现在我们想在初中的起始课上使学生初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如何能达到此目标呢?

我们从小标题“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出发,利用一个小软件带领学生做一个“捕鱼”小游戏。

游戏情境:

假设我们是某个湖畔以捕鱼为生的渔民(不养鱼),先输入你认为湖中可能存活的鱼儿数量,点“确定”开始游戏,每年捕捞的鱼儿数量自己定,以5年为限,看谁能捕捞到最多的鱼,成为最富有的渔民?

记录下每一年捕鱼的情况: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第四年

第五年

合计

渔夫甲

 

 

 

 

 

 

渔夫乙

 

 

 

 

 

 

渔夫丙

 

 

 

 

 

 

渔夫丁

 

 

 

 

 

 

……

 

 

 

 

 

 

探索问题:

A.湖中最多能存活多少条鱼,想一想,为什么鱼的数量是有限的?

B.如何捕到更多的鱼,使生活更加美好?

活动过程和结果:

随机选取几名学生,在全班同学的关注下依次进行游戏。

先“捕鱼”同学的经验能被后“捕鱼”的同学所利用。

由于最先进行游戏的学生不知道湖中可能存活的鱼数量,也不知道鱼儿每年的繁殖率。

所以,有的因为贪心捕多了,鱼儿越来越少;有的不敢多捕,捕鱼总量较低……逐渐地,学生发现了一些规律,如湖中的鱼儿最多能存活24条,鱼儿每年最多增加一倍……最终学生找到了能够持续捕捞到最多鱼儿的方法。

当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思考“探索问题”,并说明:

“湖”就好比是某一地理环境;湖中“最多能存活的鱼儿数量”就好比地理环境中的资源是有限的;“鱼儿每年最多能增加一倍”就好比自然资源的再生能力也是有限的;“当捕鱼的数量超过了鱼儿的繁殖速度使鱼儿越来越少甚至绝迹”就好比人类对资源的开发超出了其再生的能力而会面临资源危机。

这时,讲授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学生就能够很好地理解了。

2.《巴西》“热带雨林的危机”

如前面提到过的,许多老师在对该部分的教学中,往往只强调了亚马孙雨林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和环境意义,不考虑巴西作为一个发展很不平衡的发展中国家如何能既保护了热带雨林又能解决贫困的雨林地区的发展问题。

因此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材料,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引导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探究亚马孙雨林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问题情境:

巴西北部的亚马孙河流域郁郁葱葱地覆盖着地球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然而这里也是巴西发展最落后和贫穷的地区。

在雨林地区垦荒的贫苦农民大多数都是文盲,并且还在采用刀耕火种的方法来进行农业生产。

(展示“热带雨林地区原始的迁移农业”图片)某雨林地区的地方政府为了消除贫困、促进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打算召开一个地方发展大会。

大会上不仅当地百姓积极参与,也吸引了一些木材投资开发商,此外还有几位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成员到场。

木材投资开发商提出了愿意投资木材加工工厂,然而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成员却提出了反对意见,贫苦的农民也希望能在发展大会中找到能改善自己生活的机会,地方政府究竟采纳什么样的意见才能符合各方面的意见实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呢?

活动安排:

请三组同学分别扮演木材投资开发商、世界自然基金会成员以及当地农民,各自从不同角色的不同角度陈述其观点(根据对资料的理解提出看法),其他同学则从地方政府官员的角度在听取了各方意见后,参考资料中的信息讨论和协商究竟应该如何合理地开发雨林地区?

资料:

(所有资料均共享)

木材投资开发商的资料:

巴西是世界上森林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森林总面积为4.24亿hm2,居世界第2位,森林覆盖率为49.8%。

其中巴西北部的亚马孙河流域覆盖着地球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其总面积约为3.4亿hm2,占全世界热带雨林的36%,林木总蓄积量约为479.45亿m3。

亚马孙雨林有乔木树种2100多个,400种具有商业价值,采伐量大的有24种,供出口的7种。

林业产业每年可为巴西提供60万个直接就业机会,还有100万就业人员从事与林业有关的工作。

世界自然基金会成员的资料:

亚马孙热带雨林占世界现存热带雨林的1/3,是世界上物种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拥有世界近1/3的动物和植物物种,高等植物有4万多种,其中1.2万种为特有物种,仅是亚马孙河中就生存着至少3000种淡水鱼。

亚马孙河两岸充沛的雨水、湿热的气候和长时间的强烈日照,给亚马孙河流域的植物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热带雨林像一个巨大的吞吐机,每年“吞”掉大量的二氧化碳,“吐”出大量的氧气。

亚马孙热带雨林制造的氧气至少可占全球氧气总量的30%,因此有“地球之肺”和“绿色心脏”的美誉。

热带雨林又像一个巨大的抽水机,从土壤中汲取大量的水分,通过蒸腾作用,把水分蒸发到大气中。

森林土壤有良好的渗透性,能吸收和滞留大量的降水。

巴西地方官员的资料:

巴西木材加工工业严重滞后。

从全国来看,林产工业中高附加值工业水平低,除了在南部的制浆造纸工业在世界上具有示范作用外,锯材、人造板和家具工业与其资源拥有量不相称。

此外,林业科研教育投资不足,缺乏高级科技人员,科研设备落后。

巴西有非常丰富的热带林资源和发展人工林的生态环境,理应成为世界上林业发达国家,但其实未然,这主要表现在始终没有从政策和实践中很好解决森林保护问题,特别是亚马孙森林保护和发展的问题。

人工林发展虽然很快,但全国各地区发展又不平衡,它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东南部工业发达地区,主要发展制浆造纸工业的原料基地;林产品工业发展与世界发达国家有很大的距离。

当地农民:

(贫穷而没有文化)

活动结果:

扮演“木材投资开发商”的学生在“大会”上始终以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为出发点申述自己的观点,劝说“地方官员们”允许建设木材加工厂。

扮演“世界自然基金会成员”的学生则努力强调亚马孙雨林的环境和生态意义,劝说“地方官员们”阻止砍伐热带雨林。

“贫困的农民”则希望有机会解决就业问题、使自己的生活更好一些。

扮演“当地政府官员”的同学们在听取了多方意见,并参考了有关巴西林业及木材加工业的发展现状后,最终制定出了一些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如:

保护天然的亚马孙热带雨林,大力发展人工林,发展高附加值的木材加工工业,加强林业研究,发展教育等。

3.计算你的生态足迹

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是为了培养未来能够进行可持续发展生产的建设着,更重要的是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价值观的消费者。

因为不是每一个人都会成为“生产者”,但每一个人绝对都是“消费者”。

消费增长必然导致生产规模的扩大和资源能源消耗量的增加。

消费问题已经是影响全球社会可持续发展进程的重大问题,“可持续消费”正在世界范围内兴起并迅速发展和普及。

“可持续经济”、“低碳经济”也许离初中的学生还有点远,“可持续消费”、“低碳消费”却是可以从现在就开始实施的最贴近学生生活的“可持续发展”。

建议方便上网的学校,可以带领学生登录世界自然基金会的网站,让每个人计算一下自己的生态足迹。

比一比谁更“低碳”?

谁占用的地球资源更多?

不仅如此,在计算的每一个步骤中,学生也具体了解到了生活中哪些行为、哪些消费会影响生态足迹和碳足迹的大小。

而每当填写到某些特定项目时,屏幕上还会跳出一些相应的环保提示,教你一些节约资源和能源的具体方法。

这的确是一个受学生喜爱的可持续发展教育活动。

小结:

就像前面强调过的,进行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教育,是中学地理学科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学地理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地理教师在每一部分内容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都应该将可持续发展作为指导思想。

不必拘泥于教材的具体内容,需要时你能想办法增加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信息;也不必有统一的教学模式,角色扮演、问题解决、社会调查、探究实践、讨论交流等等都可以。

此外,可持续发展价值观的形成可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是需要长时间耐心地一点一滴渗透。

不仅在课堂上让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也需要带领学生将可持续发展付诸行动,从我做起,从小处做起,从随手关灯、节约用水、回收废纸等小事做起。

让我们努力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消费者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者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视频讲堂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