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当代市场社会主义模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6942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节 当代市场社会主义模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二节 当代市场社会主义模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二节 当代市场社会主义模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二节 当代市场社会主义模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二节 当代市场社会主义模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二节 当代市场社会主义模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二节 当代市场社会主义模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二节 当代市场社会主义模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第二节 当代市场社会主义模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第二节 当代市场社会主义模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第二节 当代市场社会主义模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第二节 当代市场社会主义模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第二节 当代市场社会主义模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第二节 当代市场社会主义模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第二节 当代市场社会主义模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第二节 当代市场社会主义模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第二节 当代市场社会主义模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节 当代市场社会主义模式.docx

《第二节 当代市场社会主义模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节 当代市场社会主义模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二节 当代市场社会主义模式.docx

第二节当代市场社会主义模式

第二节当代市场社会主义模式

当代市场社会主义是指80年代以英国“工人自治型市场社会主义”模式为开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左翼理论家在“传统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双重困境下诞生的种种理论探讨的笼统称谓。

主要包括以英美等为主导西方国家的理论探讨模式,理论界也称之为“西方市场社会主义”;核心观点是通过市场实现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也被称为“市场主导型”市场社会主义。

主要包括“工人自治型”、“经理经营型”、“经济民主型”、“没有资本家的资本主义”等模式。

一、“工人自治型”市场社会主义模式

“工人自治型”市场社会主义模式是为了解决传统“工人自治模式”的缺陷而设计的一种模式,主要特点是在合作社内部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而不关注整个社会是否实行公有制;强调工人自我管理经营企业和民主经营;主张利用市场机制实现社会主义价值目标。

米勒的“合作制市场社会主义”模式是该模式的典型。

(一)“合作制市场社会主义”模式产生的背景

1983年,英国工党第二次在大选中败北且败绩创下了1918年以来最差纪录。

为了扭转工党的这种不利局面,工党的智囊机构——费边社邀请了一批著名的学者探讨工党失利的原因。

后来这些学者组成了一个“社会主义哲学”研究组,并开始定期召开会议。

在他们的第一次会议上,米勒教授提出“市场社会主义”的概念,在众多理论家的努力探索下,形成了“英国模式”的市场社会主义,也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指的“狭义”的市场社会主义模式。

(二)“合作制市场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观

第一,关于社会主义的特征。

关于社会主义的认同标准,米勒的理解与传统社会主义根本不同。

他认为,社会主义就是民主经营与社会所有制的结合。

他所谓的民主经营方式也就是指“合作社”,因此,把“合作制市场社会主义”当作理想的社会主义模式。

他提出:

“如果该合作社乃是以民主经营方式经营,其资产又由社会所有,它又怎么能不算社会主义呢?

”。

由此可见,米勒把合作制和社会所有制认同为社会主义的特征。

第二,社会主义必须利用市场机制。

米勒认为,资本主义条件下完全依赖市场机制,但由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使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相分离的事实,可能造成大多数人既要市场又反对资本主义。

而社会主义本来就是应该超越资本主义而不是否定资本主义的一切成果,因此社会主义就应该保留资本主义包括市场在内的某些有益的机制。

他提出:

马克思曾经认识到“问题的关键不是否定资本主义,而是超越资本主义。

超越资本主义即意味着继承和保留资本主义中有价值的成分,剔除资本主义中已经被历史淘汰的东西。

”由此,他认为社会主义必须利用市场机制,而且社会主义也有可能利用市场,因为市场同样能够满足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即能够提供更多的福利、自由、民主和平等。

他明确提出,自己设计的模式“就是要证明市场社会主义仍然忠实于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同时又把“市场的效率长处与社会主义的人道的和平等的目标结合起来”。

(三)“合作制市场社会主义”模式的主要特征

第一,企业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工人合作社。

合作社必须以民主方式管理,工人有参与企业管理的权力,企业的重大决策必须通过全体工人同意。

第二,合作社的资金来源依靠外部投资机构租用和借贷资本。

主要包括公有投资机构或私人银行。

第三,企业独立自主经营。

合作社企业具体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以及产品价格等具体事务由企业根据市场和自己的情况做出决定。

第四,国家宏观调控计划。

国家通过指导性计划对企业进行宏观管理而不干涉企业的具体事务。

总之,米勒的“合作制市场社会主义”模式肯定了市场社会主义需要市场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市场社会主义能够实现平等、自由和民主的价值目标,肯定了工人的自治管理机制和合作制企业经营模式。

但如何处理与资本主义的关系以及实现这种模式的途径方面仍然缺乏理论准备,仍然不能摆脱其乌托邦的性质。

但这种探讨社会主义的思路却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经理经营型”市场社会主义模式

“经理经营型”市场社会主义模式主要指利用经理经营管理企业以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主要特点是:

生产资本归全社会占有的社会所有制;公有制企业实行经理管理来实现利润最大化;坚持平等的分配原则;坚持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

主要包括罗默的“证券市场社会主义”模式、杨克的“实用社会主义”模式与巴德汉的“银行市场社会主义”模式等。

(一)罗默的“证券市场社会主义”模式

1993年,罗默在《社会主义的未来》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证券市场社会主义”模式。

1.“证券市场社会主义”模式的理论核心。

第一,反思苏联模式与资本主义的市场机制。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与美国资本主义市场机制是该模式提出的现实依据。

在《社会主义未来》一书中,他认为,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失败仅仅归咎于所谓的“委托—代理”问题不全面,缺乏革新的激励机制也是苏联模式败北的主要原因;“证券”也是苏联东欧变革时期用证券解决财产问题仿效;美国资本主义市场机制的部分优势是他提出该模式的主要借鉴。

按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该模式的目的是通过利用某些资本主义成功微观机制,设计出与发达资本义经济一样运行得有效率的社会主义机制来”,兼顾社会主义的公平与资本主义的效率。

第二,坚持“平等”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

罗默坚持认为,社会主义应该最大限度实现平等。

因此,他的理论模式都是以“平等”理念来理解社会主义,这既是这种社会主义模式的突出优点,也限制了该社会主义模式思路的拓宽。

他提出:

社会主义主要需要“自我实现福利、政治影响以及社会地位”三个方面的机会平等。

把福利机会平等作为目标,就会选择一种合理的福利导向。

他认为这三种目标同时最大化是不可能实现的,具体三者重要程度的先后应该根据不同个人的偏好。

实现机会平等的一个关键是教育机会的均等。

第三,坚持公共所有制。

根据马克思的“资本主义不公正在于剥削,而剥削的根源在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理解,罗默认为他的社会主义模式应该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但他又不同意把“国家所有制”当成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他认为所有制形式只是一个实现社会平等的手段。

因此,不管你使用什么样的所有制形式,只要能够实现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就可以作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应该根据社会主义的平等观去评价一种所有制。

他提出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就是社会所有制或公共所有制,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目标的最佳所有制形式。

第四,市场社会主义是一个短期目标。

罗默认为,苏联社会主义的失败只是社会主义个别实验的失败,并不能代表整个社会主义理念的失败。

因此,关于社会主义的长远目标还是要存在的,具体社会主义的长远目标如何理解,他认为还是需要从正义方面理解,社会主义的长远目标是“那些论述平等的正义理论的政治哲学家的工作。

”但他明确说明社会主义的短期目标应该“某种类型的市场社会主义。

”只有市场社会主义才能够实现“企业的利润在社会人口中进行非常平等的分配。

2.“证券市场社会主义”模式的特征。

第一,个人平等拥有财产的初始权。

他认为拥有财产平等初始权是实现社会平等的根本条件,为此他设计了一种利用证券实现财产初始平等的分配模式。

把所有国有资产以证券的形式平均分配给21岁以上的成年居民,居民可以凭证券去进行股票交易并籍此来获得有价证券赋予他们的红利,但股票不可以和现金相互交换,公民用证券去购买企业股票来参与本企业和其他企业的分红,居民逝世后应把证券上缴国家,避免贫富分化问题,实现公平;通过这种办法实现生产资料的公众控制。

第二,利用“银行——企业”的监督机制。

这种机制主要借鉴资本主义(如日本)的银行经营机制,保证企业高效率运转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

公共银行给企业提供贷款并负责监督企业的经营状况,当银行发现一个企业的证券股票价格下跌时,表明企业的经营状况不善,银行就要插手,密切监视企业的经营状况,确保企业的高效运行。

为了解决银行自身的监督问题,罗默认为,要通过立法确保银行独立于国家控制,实现银行的自主经营权,关注银行经理个人的名誉,激励机制作为银行薪金结构的重要部分,在银行投资前要有广为人知的事先协议,银行股份的重要部分应该由政府以外的公共机构如保险公司等拥有。

第三,国家的宏观管理。

在罗默的市场社会主义模式中,同样离不开国家的干预。

他认为:

国家的主要功能一方面是实施社会福利工程;另一方面国家要介入投资计划。

主要包括国家的直接投资和刺激企业或部门在某些特殊领域的投资。

诸如由于投资的积极外在因素能给社会带来效益但不能给投资个人带来效益的领域需要国家的干预,公益性事业投资如公路等,对不完全市场的补偿也需要国家的干预等。

国家影响投资方式的工具是市场利率的贴息和加息,这是兰格提出运用利率调节投资的进一步发展,即中央银行被授权贷款给企业,对各消费品生产部门实行一种特殊的利率贴息或加息,特殊部门能通过中央银行的特殊贴息或加息贷款,公民则以市场利率储蓄或借贷,通过利率的控制来实现对企业投资的控制。

总之,“证券市场社会主义”模式否定了“苏联模式”中国家所有制,用“证券模式”来实现公民对社会财富共同占有,平等分享企业利润实现社会公平,实现社会主义的目标;利用经理管理企业、银行和股票市场等市场资本主义成功微观机制,保证了市场对资源的配置、效率和公平结合等思路,对社会主义发展具有重大借鉴意义。

但由于单纯从经济角度考虑而忽视了其他要素,特别是与资本主义的关系问题,实质是对资本主义的一种改良。

(二)杨克的“实用市场社会主义”模式

1992年,杨克出版了《修正的现代化社会主义:

实用的市场社会主义方案》一书,提出了实用市场社会主义模式。

1.“实用市场社会主义”模式的理论基础。

第一,对兰格模式的质疑。

杨克认为,尽管兰格模式理论非常完善,但并非十全十美,兰格模式本身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矛盾。

因此,并不能充分说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从而也没有完全驳倒哈耶克等的挑战。

他认为,兰格模式没有解决中央计划局与企业的矛盾。

中央计划局通过模拟市场的方式制定出价格而同时又要求企业边际成本等于价格,这内在包含了矛盾即如果中央计划局的价格实现,企业就不一定能够按照边际成本等于价格的模式;如果企业按照边际成本等于价格的模式,就有可能出现“边际价格等于成本”原则决定价格的现象,中央计划局就有可能失灵。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优越性应该主要体现在“有效的资本管理机制”。

第二,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现实的批判。

杨克认为,传统资本主义模式主要是经济危机、宏观经济效率低下和收入分配的不公平等问题;但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已经摆脱了经济危机的困惑,宏观经济效率低下问题也有所改观,因此当代资本主义的主要问题是收入分配的不公。

因此,“市场社会主义”模式主要针对分配不公问题而设计,提出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与有效的资本管理机制,保留资本主义一样的经济效率,又能克服不公正问题,实现效率和公平统一。

2.“实用市场社会主义”模式的主要特征。

第一,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

他主张建立一个“公共财产管理局”,来管理全体人民的资产。

公共财产管理局的管理者不能拥有财产,但拥有某种特殊的管理权。

在管理公有资产方面应该遵循“资本管理职能最大化发挥”的原则。

第二,保留小型私有企业。

非公有资产的小型企业,其上缴的利税和公有的一起以社会红利的形式参与社会的再分配,社会成员的最终收入由分红和工资收入构成。

第三,公有企业拥有自主经营权。

他提出公有企业要有高度的自治权利,公有财产管理局不能干涉企业的自主经营,用来保障其最大效率。

杨克认为这种模式的最大优势是“它和资本主义具有相似性”,能够为大众容易接受向社会主义的演变,因此他称之为“实用市场社会主义”模式。

总之,这种模式从“资本管理”角度设计社会主义模式,而忽视了社会主义的其它优势,核心是在保持当代资本主义效率的同时消除不公平的现象。

由于缺乏具体实行公有化的措施与分配收入问题的可行性措施,因此,要么是一种不可实现的乌托邦,要么就是资本主义的变异。

但他能关注到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公平和社会资产管理问题,为探讨社会主义优越性和资产问题提供了思路。

(三)巴德汉的“银行中心市场社会主义”模式

1993年,帕比拉.巴德汉编辑出版《市场社会主义:

当前的争论》一书,系统提出以“银行为中心的市场社会主义”模式。

巴德汉和罗默的主张基本相近,都是为了解决企业经营效率和社会公平问题而设计的一种模式。

该模式的主要特征如下。

第一,以银行为中心的管理机制。

在巴德汉的“银行为中心的市场社会主义”模式中,设计了一个主银行为中心,很多企业围绕主银行组成企业集团的模式。

主银行为企业发展提供贷款资金,同时要负责监督各企业的经营状况。

银行与各个企业互相持有股份以达到利益一致的目的。

各个企业集团负责选出能够使企业利润最大化经营的经理,负责企业的生产与经营。

第二,“集中红利”与“分散红利”相结合的分配机制。

企业利润被分为两个部分即“集中红利”与“分散红利”。

所谓“集中红利”就是指企业应该上交国家的那部分利润,这部分利润通过国家在全体人民中间进行再分配。

所谓“分散红利”就是指上交国家后企业剩余的那部分利润,这部分利润通过企业之间再分配,成为各个股东和劳动者人员的收入。

通过两种红利的分配形式实现社会的分配公平原则。

第三,“银行监督与被监督”结合的机制。

中心银行与企业之间互相拥有对方的股份,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原则,就很容易形成互相监督的提制。

一方面,中心银行经常关心企业的经营状况,以保证银行资金能够及时回收,同时也实现银行利润最大化。

另一方面,各个企业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也会经常关心银行的经营状况,主要通过国家以外的其他资金机构如保险公司或投资公司等来与主银行争夺中心的地位,通过对银行的地位危机这种手段,促使银行经常关心自己的经营。

这样形成监督与被监督关系,较好解决了企业的“软预算约束”问题。

总之,巴德汉的这种模式对于解决企业的预算约束问题和竞争激励机制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也正是这种原因,各个企业和经理人员的互相竞争,会容易形成收入差距,那么他提出的社会主义的公平目标实现也会遇到一定的阻力,这一点还需要探讨,不过这种以银行为中心的监督与管理机制确实能很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不失为我们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一个很好的思路。

三、“经济民主型”市场社会主义模式

这种市场社会主义模式的特点是兼顾“工人管理型”与“经理经营型”两种市场社会主义模式的特点,既包括工人自治的管理又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按施韦卡特的话说就是:

“经济民主是一种除其他内容之外还包括工人自治的社会主义模式。

”这里他说的“工人自治”是指在“工人管理”的基础上实行工人自治,他认为这就是“经济民主”。

主要包括美国戴维.施威卡特的“经济民主型市场社会主义”模式、韦斯科普夫的“以民主企业为基础的市场社会主义”模式、法国福莱贝的“平等主义的民主经济模式”、澳大利亚阿彻的“经济民主模式”等。

(一)戴维.施威卡特的“经济民主型市场社会主义”模式

1993年,戴维.施威卡特在《反对资本主义》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经济民主的市场社会主义”模式。

1.“经济民主市场社会主义”模式的理论来源。

第一,对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缺陷的反思。

该模式是借鉴和扬弃了苏东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资本主义国家的现实提出的一种模式设计。

首先,借鉴南斯拉夫“工人自治市场社会主义”模式的内核即“工人自治”,结合资本主义国家的模式,但又不是两种模式的简单组合,而以“经济民主”为特色的一种市场社会主义模式。

施威卡特指出自己的社会主义模式“与南斯拉夫的社会主义、日本的资本主义及地处西班牙巴丝克地区的蒙德拉贡地区的合作社有共同之处,不是其中任何一种的翻版”,但是这三种模式的成功和失败为他的命题“提供了相对应的经验材料”。

他认为该模式与它们的最大区别是他称之为“工人自治”的经济民主,也是该模式的特色。

“经济民主的实质是与南斯拉夫社会主义理论或实践一样是一种工人自治的市场社会主义。

”与它不同的是以政治民主为前提。

由此可见南斯拉夫的市场社会主义为该模式的诞生提供了现实的基础。

其次,对苏联模式的反思。

他认为,苏联的计划经济有很多缺陷,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信息问题、激励机制问题、集权化倾向的问题和企业革新的问题”。

信息问题是指随着产品的复杂化,信息也就会多样化,没有市场机制就不可能解决复杂的信息问题。

如果一切生产都由中央计划决定,企业就不会努力生产市场需要的产品,必然会导致激励机制的不足,从而企业既没有动力,也没有应对的压力。

集权化的管理模式就会与民主管理发生矛盾,最后形成企业和计划局的脱节,企业也就没有革新探索新市场的动力。

第二,市场是实现社会主义的根本途径。

施威卡特明确提出,当代资本主义只有通过市场才能实现社会主义。

他总结市场社会主义的不同模式得出结论:

“所有市场社会主义的倡导者都同意这四个观点:

1.市场不应被等同于资本主义。

2.中央计划作为一种经济机制有极大的缺陷。

3.不存在任何可以替代市场社会主义的可行的、合乎要求的社会主义形式;这就是说,在短缺的情况下,市场是一种可行的、经济的、必不可少的(尽管不是完美的)机制。

4.市场社会主义的一些形式在经济上是可行的,并且远比资本主义更可取。

”我们不难看出,施威卡特认为市场是一种手段,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都可以应用。

因此,市场可以作为实现社会主义的途径;市场可以克服计划经济的上述的四个方面的缺陷;市场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的一种理想形式,并坚决肯定市场社会主义就是一种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市场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是优于现实资本主义的,因此市场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具有更大的优越性。

2.“经济民主市场社会主义”模式的基本特征。

施威卡特在《经济民主:

一种真正的和可以实现的社会主义》一文中把自己的模式概括为以下三个特征即企业的劳动者管理;日常经济的市场机制和投资的社会控制。

具体说来。

第一,每个企业由其劳动者管理。

企业的财产属于社会的集体财产,劳动者不能拥有生产资料的所有权。

但是劳动者拥有对企业的日常决策包括工作岗位的组织、纪律、生产技术、产品种类、利润分配等,这些决策都是按一人一票的原则民主地进行。

企业的领导或经理由企业工人选举出来,他们不要国家工资,也不是由行政挑选,主要通过工人选举的委员会选举和监督经理的事务。

第二,日常经济是市场经济。

施威卡特认为,至少在资本和消费资料的资源配置方面实行市场经济。

企业有权力自主决定自己的经济活动包括购买原材料和销售产品以及确定产品价格等。

价格很大程度上是自发的,同时配之以价格监督和价格补贴机制。

国家充分发挥调控作用,减少市场失灵的效应,增强国家的服务功能。

收入分配根据民主的方式按不同劳动者的工作情况和个人偏好确定,既保证公平又实现收入合理的差距,稀缺人才还会有适当的奖励。

第三,新投资的社会监督。

施威卡特认为,“经济民主市场社会主义”模式与日本的资本主义、蒙德拉贡的合作社、南斯拉夫的社会主义一样,对新投资的社会控制是决定性特征。

他提出,市场社会主义条件下,投资基金主要来源于企业缴纳的资本税而不依靠个人储蓄。

把企业、投资基金和个人联系在一起,可以促使企业经济使用资本,同时又可以把资金投向新的领域,而银行也不需向人支付利息和征收贷款利息,实质实现了三者的合理统一。

因此,如何使用基金的投资非常重要。

结合“日本银行模式”和“听之任之”的社会主义投资弊端,他提出了社会监督的投资体系。

即“中央政府收取资产税,然后通过地方银行网络向下分配,这些银行将这些基金分配给他们的加盟企业和一些新企业,使这些企业的利润和人员得以优化。

”具体说来。

首先,国家对每个企业征收资产税构成投资基金。

包括赢利性投资、合作社投资和公益性投资。

其次,通过相关计划和银行进行资金的发放。

由相应的民主机关在广泛听取人民意见的基础上,决定支持哪些投资计划以及投资基金的数量、性质及具体的事务。

最后,由国家立法机关根据上述程序向有利于国家的项目如铁路投资,其余的按人头比例分配给地区,地区的代表机关按照民主程序决定需要公共投资的项目,基金转给相应的地区机关,剩余的拨给地方行政部门,行政部门再进行有关地方公共投资的决定和项目。

总之,施威卡特认为经济民主市场社会主义是可行的,因为合作组织既能够提供更高的效率,又能够提供激励机制。

更重要的是它能够提供更多的平等和民主,又实现了资本的合理流动。

但他的模式的前提是设想有一个合理存在的社会主义国家。

因此,他的模式仍然具有乌托邦的性质,但社会控制资金和经济民主的管理方式还是有借鉴意义的。

(二)韦斯科普夫的“以民主企业为基础的市场社会主义”模式

托马斯.韦斯科普夫是美国密执安大学的经济学教授,著名的左派经济学家。

主要著作有:

《资本主义制度:

对美国社会的激进分析》(1972)、《超越废墟:

对经济衰退的一种民主选择》(1983)、《市场社会主义面临的挑战:

对批评者的回答》(1992)、《以民主企业为基础的市场社会主义》(1993)、《走向未来的社会主义》(1994)、《东方的市场社会主义》(1995)等。

1.“以民主企业为基础的市场社会主义”模式的理论来源。

该模式主要是结合“工人自治型”与“经理管理型”两大模式的优点提出的市场主义模式。

韦斯科普夫指出:

“我的计划是拆散与资本主义所有制企业相联系的控制权和收入权,它代表着市场社会主义的杂交形式,运用从自我管理的市场社会主义者那里吸取的观点分配控制权,运用从公共的市场社会主义者那里吸取的观点分配收入权。

第一,市场社会主义的分类。

韦斯科普夫根据企业管理的控制权和企业财产的收入权不同,把各种模式的市场社会主义归纳为两类即“公共的市场社会主义”和“自我管理的市场社会主义”。

所谓“公共的市场社会主义”是指“政治上公民组成的共同体拥有企业的控制权和收入权这两种权利,企业对政府机构(地方、地区或全国)负责的经理经营,政府机构对公民选民负责,企业的净剩余属于全体公民,并根据集体的需要分配。

”这种模式实际上就是我们所说的“经理经营型“市场社会主义。

所谓“自我管理的市场社会主义”就是指“企业的工人拥有控制权和收入权这两种权利,企业由对工人负责的经理(直接的或通过工人委员会)经营,企业的净收入(在支付劳动之外的投入要素后)属于企业的全体劳动者,并按他们的集体需要分配。

”这种模式就是我们所指的“工人自治”市场社会主义。

第二,“市场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

韦斯科普夫认为,“公共市场社会主义”通过把企业利润以社会红利的方式分配,可以更大程度地实现收入分配平等,进而实现政治领域的民主。

但是解决不了诸如效率问题、软预算约束问题和监督激励机制问题,尽管罗默等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但是效率与公平的矛盾仍然不能很好的处理。

“自我管理型“市场社会主义通过工人的自我管理,更好地实现管理民主的目标和企业微观层次发展的优化组合。

但这种模式解决不了诸如效率问题、消费——投资偏见问题、市场反映迟钝问题、劳动力配置不合理问题等。

他认为真正的市场社会主义模式,应该集结上述模式的优点,既能够实现工人的民主管理又能够解决效率问题,也就是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据此,韦斯科普夫提出了“以民主企业为基础的市场社会主义”模式。

2.“以民主企业为基础的市场社会主义”模式的主要特征。

第一,企业的民主管理。

韦斯科普夫认为,所有的企业(超过10以上)都应该实行民主自治的原则,即企业的重大决策性事务都应该通过民主原则进行管理。

企业根据“一人一票制”选举工人委员会,再由委员会负责企业经理的选举,经理通过对委员会直接负责的原则实现对全体工人负责。

根据民主的原则,企业经理有权处理有关企业经营的一些事务诸如用工、资源配置等问题,工人可以通过拥有企业股票的方式加入自治企业,也可以自由退出企业或者放弃自己的民主权利等。

企业资金主要通过借贷、租借和发行一些对外性股票等措施筹集资本。

这样股票持有者可以监督经理的管理,因为经理是对工人负责而不是对资本负责。

第二,企业收入分配社会化。

韦斯科普夫根据股票市场机制实现资本社会化原则。

他吸收“证券市场社会主义”模式的股票市场机制,设计两种有限制的股票市场。

一种是共同基金股票市场,所有拥有共同基金的公民都有权参加并可以获取一定的利益收入。

开始给予每个成年公民分配相同数量的共同基金股票,每个成年公民可以以此为基础获得企业收益,初次分配实现了公平。

拥有共同基金股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