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医学教学大纲.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369467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诊医学教学大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急诊医学教学大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急诊医学教学大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急诊医学教学大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急诊医学教学大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急诊医学教学大纲.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急诊医学教学大纲.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急诊医学教学大纲.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急诊医学教学大纲.doc

《急诊医学教学大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诊医学教学大纲.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急诊医学教学大纲.doc

《急诊医学》教学大纲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

1.急诊医学的含义及急诊的发展概况。

2.急诊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及特点。

熟悉:

1.急诊抢救工作组织形式和抢救人员的素质。

[重点]

1.急诊医学的含义及急诊的发展概况。

2.急诊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及特点。

[难点]

[教学时数]1学时

[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

急救医学的概念,急诊医疗服务体系,急诊医学专业特点及观念。

2.重点讲解:

急救医学的概念,急诊医疗服务体系,急诊医学专业特点及观念。

3.一般讲解:

我国急诊医学发展阶段。

第二章心肺脑复苏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

1.心搏呼吸骤停的原因;心搏呼吸骤停的诊断;心肺复苏术。

2.脑缺氧病理生理,脑复苏疗效评价。

熟悉:

1.脑复苏的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

了解:

1.心肺复苏术的发展与特点;

2.死亡的诊断;

[重点]

心肺复苏术(初期复苏方法、要领、有效指标和后期复苏方法、步骤);

[教学时数]3学时

[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

心搏呼吸骤停的原因;心搏呼吸骤停的诊断;心肺复苏术。

2.重点讲解:

心搏呼吸骤停的原因;心搏呼吸骤停的诊断;心肺复苏术

脑复苏的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重点内容为降温和渗透疗法及维持血压问题)。

3.一般讲解:

脑缺氧病理生理,脑复苏疗效评价。

第三章休克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

1.休克的概念、分类、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2.低血容量休克病因、诊断、治疗。

3.感染性休克病因、诊断、治疗。

4.过敏性休克病因、诊断、治疗。

熟悉:

休克的概念、休克分类、休克的病理生理及低血容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的病因。

了解:

[重点]

1.休克的概念、分类;

2.休克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

休克的概念、分类。

2.重点讲解:

休克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3.一般讲解:

休克的病理生理及低血容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的病因。

第四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概念和临床特点。

熟悉: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病机制、诊断标准和治疗。

了解: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预后和预防。

[重点]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概念和临床特点。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详细讲解: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概念和临床特点。

重点讲解: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概念和临床特点。

一般讲解: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病机制、诊断标准和治疗。

第五章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

体液平衡的重要意义;体液平衡失调的综合防治方法。

熟悉:

三种缺水、低钾与高钾血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代谢性酸中毒和碱中毒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重点]

1.高渗性、低渗性和等渗性缺水的病因、表现、诊断和防治方法。

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的病因、表现、诊断和治疗。

2.代谢性酸中毒和碱中毒的病因、表现、诊断和治疗。

呼吸性酸中毒和碱中毒的病因、表现、诊断和治疗。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详细讲解:

1.外科病人水电解质失衡的特点。

2.外科病人酸碱失衡的特点

3.外科病人体液失衡的治疗

重点讲解:

1.外科病人水电解质失衡的特点。

2.外科病人酸碱失衡的特点。

3.外科病人体液失衡的治疗。

第六章急性中毒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

急性中毒的诊断和治疗原则,掌握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诊断和主要治疗措施。

熟悉:

熟悉急性一氧化碳中毒、镇静催眠剂中毒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急救治疗措施。

了解:

[重点]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表现、诊断和治疗。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

急性中毒总论、急性药物中毒、农药中毒、镇静催眠药中毒、一氧化碳中毒。

2.重点讲解:

有机磷农药中毒临床表现及急救治疗措施。

3,一般讲解:

常见毒物中毒的特征表现和特异性抢救措施。

第七章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

淹溺、中暑、烧烫伤和电击伤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主要治疗措施;

熟悉

中暑的病因及预防;

了解

中暑的发病机制。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讲授淹溺、中暑、烧烫伤和电击伤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主要治疗措施;

2、重点讲授淹溺、中暑、烧烫伤和电击伤急救措施;

3、讲授中暑的预后和预防

第八章创伤急救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

1.创伤的院前急救、创伤基本生命支持等基本临床技术。

2.特殊创伤急救,包括多发伤、复合伤的急救特点及治疗原则。

熟悉:

1.止血、搬运、包扎、固定等院前急救措施;

2.多发伤、复合伤的临床特征及诊断。

了解:

1.院前评分和分拣原则;

2.批量伤员现场分拣步骤;

[重点]

1.特殊创伤急救,包括多发伤、复合伤的急救特点及治疗原则;

2.特殊创伤急救,包括多发伤、复合伤的急救特点及治疗原则。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详细讲解:

特殊创伤急救,包括多发伤、复合伤的急救特点及治疗原则知识点。

重点讲解:

特殊创伤急救,包括多发伤、复合伤的急救特点及治疗原则知识点。

一般讲解:

院前评分和分拣原则知识点,批量伤员现场分拣步骤知识点。

第九章灾害事故急救(自学)

第十章发热(自学)

第十一章心悸(自学)

第十二章急性意识障碍(自学)

第十三章呼吸困难(自学)

第十四章出血(自学)

第十五章呕吐与腹泻(自学)

第十六章少尿与无尿(自学)

第十七章抽搐(自学)

第十八章精神行为异常(自学)

第十九章急诊危重症监护(自学)

第二十章急诊检查及治疗技术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

电除颤与电转复术、胸腔穿刺与胸腔闭式引流术和腹腔穿刺术的适应症及操作步骤;

熟悉:

1.气管内插管术和气管切开术适应症及操作步骤;

2.深静脉穿刺术和动脉穿刺与动脉插管术的基本操作步骤;

了解:

心脏临时起搏术、血液灌流术、消化道内镜检查与治疗技术、急诊介入技术和洗胃术等;

[重点]

1.电除颤与电转复术、胸腔穿刺与胸腔闭式引流术和腹腔穿刺术的适应症及操作步骤;

2.深静脉穿刺术和动脉穿刺与动脉插管术的基本操作步骤;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详细讲解:

电除颤与电转复术、胸腔穿刺与胸腔闭式引流术和腹腔穿刺术的适应症及操作步骤。

重点讲解:

深静脉穿刺术和动脉穿刺与动脉插管术的基本操作步骤;

一般讲解:

气管内插管术和气管切开术适应症及操作步骤;

《急诊医学》见习大纲

学时分配表

序号

实验项目

(10学时)

(一)

心肺复苏

2

(二)

止血、包扎、固定与搬运技术

4

(三)

石膏固定技术

2

(四)

急救操作技术

2

合计

10

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急诊医学》实验是理论与基本技术操作相结合的实践性很强的操作练习,通过对急诊病人处理的模拟练习,逐步掌握急诊医学的基本处理技术。

正确心肺复苏、包扎、石膏固定及小夹板固定技术等,都要认真学习和反复练习。

以期达到初步掌握急诊病人处理的基本技术操作并深刻理解这些操作的理论依据,为以后的临床实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学生进入实验室,应当和进入临床医院一样,要求严肃认真。

不能认为是实验而在思想上有所忽视,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和操作规则,为临床见习、实习最终培养成一个高素质的临床医生奠定基础。

每次实验内容,先有教师讲解师范,再有学生操作练习,并认真如实写好实验报告,交给带课老师。

实验一 心肺复苏

1.目的要求

(1)了解中心静脉和外周动脉穿刺置管术,以及有创性压力监测方法;

(2)熟悉并掌握心肺复苏的基本生命支持技术,了解体表电除颤的方法。

2.方法原理

重症监测治疗室是集中各有关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对重症病例进行生理功能的监测和积极治疗的专门单位。

心肺复苏的原理是针对呼吸和循环骤停所采取的抢救措施,以人工呼吸替代病人的自主呼吸,以心脏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诱发心脏的自主搏动。

电除颤是以一定的电流冲击心脏使室颤终止。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静脉穿刺管及穿刺包、动脉留置针、生命体征监测仪、面罩呼吸球手动呼吸器、非同步体表直流电除颤器。

4.掌握要点

掌握心肺复苏的基本生命支持技术。

5.实验内容:

(1)心跳呼吸骤停的判断;

主要根据

1.意识消失

2.呼吸停止

3.大动脉搏动消失

4.瞳孔散大

(2)心肺复苏的基本生命支持技术。

1.现场抢救

2.口对口人工呼吸

3.胸外按压技术(按压部位、深度、频率等)

实验二止血、包扎、固定与搬运技术

1.目的要求

掌握不同部位的包扎方法,了解包扎注意事项。

2.方法原理

利用纱布和绷带进行四肢,躯干不同部位的包扎。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纱布、绷带。

4.掌握要点

1.四肢的基本包扎技术

2.躯干的基本包扎技术

3.头部的基本包扎技术

5.实验内容:

(1)介绍绷带的型号;

(2)各种不同部位的包扎方法:

绷带的环形包扎法、螺旋形包扎法、螺旋返折包扎法、"8"字包扎法和返回包扎法;

(3)包扎注意事项。

实验三 石膏固定技术

1.目的要求

(1)掌握肢体石膏夹板固定的方法;

(2)了解肢体管形石膏固定。

2.方法原理

借助物理作用,运用绷带包扎机体的各个部位,达到固定与治疗患部的目的。

石膏绷带是一种脱水硫酸钙粉末,具有吸水性强、塑型性高、少弹性的特点,吸水后能还原成坚硬的固体,利用这一特点广泛用于骨外科外固定术。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普通绷带、石膏绷带、医用脱脂棉、胶布、自来水及盛水容器等。

4.掌握要点

肢体石膏夹板固定的方法。

5.实验内容:

(1)石膏绷带的组成、性能及石膏的浸泡;

(2)肢体石膏夹板固定法、肢体管形石膏固定法。

实验四 急救操作技术

1.目的要求

(1)掌握电除颤、胸腔穿刺与胸腔封闭式引流术和腹腔穿刺术及深静脉动脉穿刺与动动脉插管术;

(2)了解心脏临时起搏术、气管内插管术和气管切开术、血液灌流技术、消化道内镜检查与治疗技术、急诊介入技术、洗胃术超声诊断技术在急诊的应用和高压氧治疗。

2.方法原理

临床上比较实用急诊救治技术。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电除颤仪、洗胃机、医用脱脂棉、胶布等。

4.掌握要点

电除颤电极安放部位、能量大小,使用方法;胸腔穿刺部位、适应症;腹穿部位、适应症;深静脉穿刺及动脉穿刺部位及适应症等。

5.实验内容:

(1)电除颤电极安放部位、能量大小,使用方法;

(2)胸腔穿刺部位、适应症;

(3)腹穿部位、适应症;

(4)深静脉穿刺及动脉穿刺部位及适应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