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保健.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69592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4.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保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儿童保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儿童保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儿童保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儿童保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儿童保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儿童保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儿童保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儿童保健.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儿童保健.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儿童保健.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儿童保健.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儿童保健.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儿童保健.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儿童保健.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儿童保健.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儿童保健.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儿童保健.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儿童保健.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儿童保健.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儿童保健.docx

《儿童保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保健.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儿童保健.docx

儿童保健

儿童的保健要点

人的全面发展问题

WHO在其《宪章》中就指出: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使身体、心理、、社会功能三方面的完满状态。

儿童保健:

儿童期0~14岁,是生长发育最快的阶段,是奠定身心健康的基础阶段

儿童保健工作的目标

根据儿童生长发育特点,提供医疗、预防和保健服务,降低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促进儿童身体全面发展

我们的工作就是从生命初期开始,根据儿童青少年不同时期的生理、心理特点采取各种综合措施积极开展预防保健工作,具体包括:

实施科学育儿指导、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开展心理咨询、常见病和传染病的预防与管理等措施。

内容

■儿童体格生长和社会心理发育

■儿童营养

■儿童健康促进

■疾病预防与管理

儿童保健学属于临床儿科学和预防儿科学两者的交叉学科

儿保健学的任务:

主要研究小儿的生长

发童育规律、营养的促进、疾病的防治等。

儿童保健学的目的:

促进和保证小儿身

心健康的成长,防止成年期疾病的发生

第一节胎儿期保健

《格致余论·慈幼论》:

“儿之在胎,与母同体,得热则俱热,得寒则俱寒,病则俱病,安则俱安。

”汉《大戴礼记·保傅》关于“文王胎教”的记载《素问·奇病论》有“胎病”记载

v保健重点

Ø预防遗传性疾病和先天畸形充足营养

Ø良好的生活环境

Ø预防感染(TORCH筛查)

Ø避免妊娠合并症

Ø加强对高危新生儿的监护

一、古医家认识:

*北齐徐之才——逐月养胎法

*孙思邈——少小婴孺方:

重视阳光沐浴及锻炼

*曾世荣——七字歌诀,“两分饥与寒”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初生论、洗浴论、断脐论及小儿保健论

*陈文中——养子十法:

背腰腹要暖,头要凉,忍三分寒、吃七分饱

二、寒温调摄:

穿着问题、空气流通。

三、防感外邪:

病毒感染致畸形、死胎等。

四、避免外伤:

孕妇活动注意保护自己及胎儿,注意噪音、射线

五、劳逸结合:

动静相兼,前3后1静养、散步等,其余时间适当运动,忌大幅度运动、劳动。

六、调节情志。

七、谨慎用药:

无病不妄投药,有病谨慎用药。

3类药须慎用或禁用:

毒性药类、破血药类、攻逐药类。

“反应停”例。

《素问·藏气发誓论》: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景岳全书·小儿则》:

“小儿饮食有任意偏好者,无不致病”

《育婴秘诀》:

“小儿无知,见物即爱,岂能节之?

节之者,父母也。

父母不知,纵其所欲,如甜腻粑饼、瓜果生冷之类,无不与之,任其无度,以致生疾。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

二、起居活动:

睡眠、二便规律性、生活习惯(漱口);穿着问题;继续免疫接种等。

三、疾病预防:

活动范围增大,患病机会增加;卫生习惯、危险识别意识。

《育婴秘诀》:

“小儿玩弄嬉戏,……勿使之弄刀剑,含铜铁,近水火。

《素问·藏气发誓论》: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景岳全书·小儿则》:

“小儿饮食有任意偏好者,无不致病”

《育婴秘诀》:

“小儿无知,见物即爱,岂能节之?

节之者,父母也。

父母不知,纵其所欲,如甜腻粑饼、瓜果生冷之类,无不与之,任其无度,以致生疾。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

一、体格锻炼:

选择合适的锻炼项目,如跳绳、踢毽球、游泳、保健操等,注意多户外活动。

二、早期教育:

这期好奇心重,要因势利导,耐心培养,开发智力,不能强逼。

“遇物则教之”学习方法。

三、疾病预防:

加强锻炼、调摄寒温、讲究卫生、避免外伤、注重饮食调配

”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遗传因素:

小儿生长发育的特征、潜力、趋向、限度等受父母双方遗传因素的影响

■性别因素:

男女生长发育各有特点

■内分泌因素:

生长激素、甲状腺素、性激素

■环境因素:

孕母情况(宫内环境)、营养(出生后环境)、生活环境和心理因素、疾病、物理化学因素、气候和季节因素

第六节学龄期保健

保障身心健康,促进全面发展。

一、全面发展:

讲究教育方法,全方位进行教育,应给予自主空间,开发其思维和创造力。

二、疾病预防:

常见病(视力、蛀牙、肾病、紫癜、风湿热、哮喘等)以及交通安全意识

体格发育指标

3.增长规律年龄越小,增长越快

2个高峰:

出生至6个月、青春期

4.体重公式

1岁以内小儿前半年:

体重=出生体重(kg)+月龄×0.7

后半年:

体重=出生体重+6×0.7+(月龄-6)×0.4

2~12岁小儿:

体重=年龄×2+8

■身高:

头顶到足底的垂直长度(出生平均身长50cm)

■与身高相关的指标

上部量:

从头顶至耻骨联合上缘的长度,代表头及脊柱的生长

下部量:

自耻骨联合上缘至足底的长度,代表下肢长骨的生长

坐高:

头顶到坐骨结节的垂直长度,代表头和脊柱的生长

身高的增长规律与体重增长相似

■身长公式

1岁以内小儿前半年:

身长=出生身长(cm)+月龄×2.5

后半年:

身长=出生身长+6×2.5+(月龄-6)×1.5

2~12岁小儿:

身高=年龄×7+70

■头围:

自眉弓上方最突出经枕后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

出生平均头围34cm;前半年增长约8cm,至6个月42cm;后半年增长约4cm,至1周岁46cm;2周岁48cm;5周岁50cm;15周岁54~58cm

头围过大:

有无脑积水;

头围过小:

提示脑发育迟缓

■胸围:

乳头下缘经肩胛骨下缘一周的长度

出生时胸围小于头围;1周岁胸围等于头围,约46cm;以后胸围超过头围,差值约等于小儿岁数减1

■皮脂(褶)厚度

■骨骼的发育

颅骨:

颅缝,出生时可略微分开,3~4个月闭合;后囟,出生时已闭合或接近闭合,最迟出生后6~8周闭合;前囟(测量采用对边中点连线),1~1.5岁闭合,最迟不超过2岁

前囟早闭:

小头畸形

前囟晚闭:

脑积水、佝偻病、呆小病

■骨骼的发育

脊柱:

脊柱的增长反映椎骨的发育

发育规律:

新生儿的脊柱是直的,没有生理弯曲;3个月时出现第一个弯曲即颈部前凸;6个月时出现第二个弯曲-胸部脊柱后凸;1岁时出现第三个弯曲-腰部脊柱前凸;6~7岁时韧带发育完善,弯曲被固定

■骨化中心的发育

1.腕部骨化中心发育顺序:

3~4M:

头、钩骨

2~3y:

三角骨

3~5y:

月骨及大、小多角骨

5~6y:

舟骨

9~10y:

豆状骨

6~8y:

尺骨远端骨化中心

2.8岁以前腕部骨化中心数约为其岁数加1;骨龄为正常儿出现相应数目骨化中心的年龄

生长发育偏离

■肥胖症(单纯性、继发性)

■肥胖:

体重超过身高标准体重的20%

■轻度肥胖:

体重超过身高标准体重的20%~29%

■中度肥胖:

体重超过身高标准体重的30%~49%

■重度肥胖:

体重超过身高标准体重的50%

■矮身材

轻度矮身材:

年龄别身高在同龄儿身高中位数减1.3SD

中重度矮身材:

为中位数减2SD以下

■常见原因

遗传因素;宫内发育迟缓;内分泌疾病;长期营养缺乏等

主要发育里程

■6~9m

大运动:

独坐(6m)

细运动:

抓小物体,手掌举物

视力:

两手传递物体(6m),无斜视

语言:

无意识“爸爸、妈妈”

听力:

对声音转头(7m)

■1y

大运动:

扶走(9m)、独走(12m)

细运动:

捏物体(拇指、中指)

视力:

无斜视

语言:

理解“不、过来”,表达“爸、妈”单字

听力:

听力正常

社交行为:

用杯喝水(12m),用手指或用勺招手“再见”,对陌生人反应

■18~24m

大运动:

正常步态/踢球

细运动:

用笔乱涂,搭积木

视力:

18m时能区别各种形状,24m时双眼调节能力和凝视能力提高

语言:

用短语

听力:

正常

社交行为:

指出身体部位,用匙,洗手

■3~4y

大运动:

独足站(42m)

细运动:

握小物体,画图形,画人,积木搭桥

语言:

姓名,识别颜色(3y)

听力:

理解陌生人说话

社交行为:

叫朋友名字,洗手和刷牙,用刀叉,独自玩耍,与别的小朋友一起玩,具有同情心,听和讲故事

一、新生儿访视要点

■第1次访视:

新生儿出院后1周内,在新生儿家中进行。

•询问:

吃奶、睡眠、反应、二便、黄疸变化等情况

体检:

T、面色、黄疸、口腔、心肺、脐部、皮褶、会阴

•指导:

母乳喂养、护理(口腔、脐部。

会阴)、维生素D、疾病预防。

有危重情况,转诊。

•填写:

《访视记录》和《儿童保健手册》

■第2次访视:

新生儿满28天后,结合乙肝疫苗第二针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进行随访。

•询问:

吃奶、睡眠、二便、黄疸消退等情况

体格测量/检查:

身长、体重、皮肤、心肺、脐部、会阴。

•指导:

喂养、护理、维生素D、K的合理补充。

若体格评价低于2SD,或体重增长低于600克者,转诊。

二.1个月建档时检查、评估、指导与管理要点

■询问:

•出生到本次建档喂养、护理、婴儿活动情况和患病情况等。

•注意新生儿疾病筛查(含听筛)情况及结果。

■测量:

•身长、体重、头围,用《WHO儿童生长发育标准》进行体格评价,若体格评价低于2SD或或体重增长低于600克者,应寻找原因,原因不清或处理有困难者,转诊。

■体格检查:

•皮肤(湿疹、黄疸、皮褶擦烂)、囟门(前后、颅缝)、眼部(分泌物、斜视)、口腔(粘膜、腭裂)、颈部(斜颈)、心肺(心脏杂音)、脐部(脐疝、脐茸)、会阴(睾丸、阴囊、肛门)、四肢(对称性/肌张力、髋关节对称性、Ortolani征)。

■发育评估:

•对照《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进程》进行,重点是原始反射、大运动的评估。

•发育明显落后,转诊;进行神经运动专科检查,以明确有无脑损伤的存在。

■指导:

•喂养:

遵循WHO的建议鼓励母乳喂养婴儿;确实无法母乳喂养的尽量用配方奶喂养。

■溢奶:

注意婴儿体位、不要进食量过多、吃奶后拍背嗝气。

■消化不良:

母乳旺盛所致者,一般只要婴儿体重增加,精神状态很好就不用担心。

■便秘:

首先考虑是否母乳不足,看体重增加是否变缓,若是,应加配方奶。

若不是母乳不足引起,可考虑服用新鲜果汁。

•护理:

皮肤卫生(湿疹、擦烂)、哭闹处理、保温等。

•维生素K1肌注,也可服用新鲜果汁(注意适当稀释、由少到多、温度适宜)。

•维生素D的补充,满月起可经常带孩子户外活动。

•疫苗接种。

•认知:

开始出现头眼协调,神经发育需要大量的信息刺激;婴儿觉醒状态下可对周围的影像、声响产生无意注意。

■早期促进:

鼓励家长进行婴儿抚触和被动操。

■指导家长给予一定的信息刺激,促进神经运动发展。

•情绪/适应:

出生后就有满足、痛苦、愤怒、恐惧等基本情绪。

•气质:

平易型、难养型、启动缓慢型

■抚育方式:

多互动;情感温暖;忽视限制

■管理

1.告诉家长下次带婴儿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保健的时间(明确婴儿满3个月时的具体日期)。

2.对给出转诊建议的婴儿要在两周内电话随访,询问家长是否到上级医院就诊,并记录就诊结果。

三、3个月检查、评估、指导与管理要点

■询问:

•上次检查以来的情况,特别是喂养、护理、睡眠、患病情况等。

•特别注意佝偻病症状:

夜惊、多汗、烦躁等。

■测量:

•身长、体重、头围,用《WHO儿童生长发育标准》进行体格评价(数据比对、曲线图)。

•若体格评价低于2SD或增长幅度偏低,应寻找原因,进行针对性指导,2周后随访,连续三次随访体重仍然没有改善者,转诊。

■体格检查:

•皮肤、囟门、眼部、口腔、听力筛查、斜颈、心肺(心脏杂音)、脐部(脐疝)、会阴会阴(睾丸、阴囊)、四肢(对称性/肌张力、髋关节对称性、Ortolani征)。

•特别注意佝偻病体征:

颅骨软化、方颅、枕秃、肋串珠、肋外翻、肋软骨沟。

■发育评估:

•主要对照《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进程》进行。

•有条件的做“丹佛发育筛查量表(DDST)”测评。

•轻度落后者,给予干预指导,2-4周后再次评估。

•发育明显落后或再次评估落后、DDST异常者,转诊。

■指导:

•喂养:

遵循WHO的建议鼓励母乳喂养婴儿;确实无法母乳喂养的尽量用配方奶喂养。

■厌奶期:

厌食配方奶(过度喂养)

■辅食添加问题

•护理:

皮肤卫生(湿疹、擦烂)、哭闹、睡眠。

•维生素K、C的补充,可服用新鲜果汁(注意适当稀释、由少到多、温度适宜)。

维生素D的补充,满月起可经常带孩子户外活动。

四、6个月检查、评估、指导与管理要点

■询问:

•上次检查以来的情况,特别是喂养、护理、睡眠、亲子互动、患病情况等。

•特别注意佝偻病症状:

夜惊、多汗、烦躁等。

■测量:

•身长、体重、头围进行评价(数据比对、曲线图)。

•若体格评价低于2SD或增长幅度偏低,应寻找原因,进行针对性指导,2周后随访,连续三次随访体重仍然没有改善者,转诊

■体格检查:

•皮肤(贫血征)、囟门、眼部、口腔、颈部(斜颈)、心肺(心脏杂音)、脐部(脐疝)、会阴(睾丸、阴囊、斜疝)、四肢(对称性/肌张力、髋关节对称性、Ortolani征)。

•佝偻病体征:

颅骨方颅、枕秃、肋串珠、肋外翻、肋软骨沟、手镯征。

转诊:

佝偻病表现明显者。

•血常规检查。

微量元素?

转诊:

连续三次复查仍未改善;中、重度以上贫血者。

■发育评估:

•主要对照《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进程》进行。

■原始反射:

拥抱、握持、迷路、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等已经消失。

■视力:

开始分辨生人,出现手眼协调。

听力:

对变化的音调有反应,对母亲或带养人声音有清楚反应。

•有条件的做“DDST”测评。

•轻度落后者,干预指导,教给家长促进训练。

1月后再次评估。

•转诊:

(1)原始反射仍然存在者(提示存在脑部损害);

(2)发育若明显落后(3个月以上),或再次评估仍落后者。

■指导:

•喂养:

继续母乳喂养;开始添加辅食,预防营养素缺乏。

■强化米粉、蛋黄、稀粥、果泥、菜汁、菜泥;营养包。

•轻度贫血者:

食疗指导及/或进行药物治疗,一个月后复查。

恢复正常者继续服药4~6周。

•护理:

皮肤卫生、睡眠。

•维生素D的补充,户外活动。

•预防接种:

乙肝疫苗(第三剂)。

•认知:

5~6个月开始出现短暂的集中注意。

4~8个月已经有间隔2周的认识性记忆。

■早期促进:

鼓励家长进行主动操;促进婴儿能力的发展,如练习独坐等。

■指导家长给予丰富的信息刺激,促进神经运动发展。

•情绪/适应:

好奇、快乐、悲伤、惊讶次级情绪逐渐形成。

■气质:

平易型、难养型、启动缓慢型

■抚育方式:

多互动;接纳;回应/情感温暖、忽视/限制。

■管理

•记录发育评估状况,填写《检查记录表》和《儿童保健手册》。

•告诉家长下次带婴儿到卫生服务机构保健的时间(明确婴儿满8个月时的具体日期)。

•对给出转诊建议的婴儿要在两周内电话随访,询问家长是否到上级医院就诊,并记录就诊结果。

五、8个月检查、评估、指导与管理要点

■询问

•上次检查以来的情况,特别是喂养、护理、睡眠、亲子互动、患病情况等。

•特别注意佝偻病症状:

夜惊、多汗、烦躁等。

■测量:

•身长、体重、头围进行评价(数据比对、曲线图)。

•若体格评价低于2SD或增长幅度偏低,应寻找原因,进行针对性指导,2周后随访,连续三次随访体重仍然没有改善者,转诊。

■体格检查:

•皮肤(贫血征)、囟门、眼部、口腔(牙齿)、颈部、心肺(杂音)、脐部(脐疝)、会阴(睾丸、斜疝)、四肢(肌力/肌张力、髋关节对称性、Ortolani征)。

•佝偻病体征:

颅骨方颅、枕秃、肋串珠、肋外翻、肋软骨沟、手镯征、鸡胸。

转诊:

佝偻病表现明显者。

•血常规检查。

转诊:

连续三次复查仍未改善;中、重度以上贫血者。

■发育评估:

•主要对照《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进程》进行。

•轻度落后者,给予干预指导,教家长促进训练。

1月后再次评估。

•转诊:

(1)发育若明显落后(3个月以上);

(2)或再次评估仍落后者。

■指导:

•喂养:

继续母乳喂养;开始添加辅食。

■稠粥、软饭、蛋羹、肝泥、肉末、鱼泥;营养包。

•轻度贫血者:

食疗指导及/或进行药物治疗,一个月后复查。

恢复正常者继续服药4-6周。

•维生素D的补充,户外活动。

•预防接种:

麻疹疫苗(麻风疫苗)。

•认知:

黄斑中心完善,立体视觉开始形成;开始区别语言的意义;开始获得“客体永存”的概念,。

■早期促进:

练习主动操;如练习爬行、手的操控练习等。

■家长给予丰富的信息刺激,促进神经运动发展。

•情绪/适应:

7个月就已形成好奇、快乐、悲伤、惊讶等次级情绪;6-18个月是依恋形成的关键期,依恋对象作为探索环境的安全基地,鼓励和支撑儿童的探索活动。

■气质:

平易型、难养型、启动缓慢型。

■抚育方式:

多互动;接纳;回应/情感温暖、忽视/限制。

■管理

•记录发育评估状况,填写《检查记录表》和《儿童保健手册》。

•告诉家长下次带婴儿到卫生服务机构保健的时间(明确婴儿满12个月时的具体日期)。

同时告诉家长,期间如有情况,可及时前来检查、咨询。

•对给出转诊建议的婴儿要在两周内电话随访,询问家长是否到上级医院就诊,并记录就诊结果。

六、12个月检查、评估、指导与管理要点

■询问:

•上次检查以来的情况,特别是喂养、护理、睡眠、亲子互动、患病情况等。

•特别注意佝偻病症状:

夜惊、多汗、烦躁等。

■测量:

•身长、体重、头围进行评价(数据比对、曲线图)。

•若体格评价低于2SD或增长幅度偏低,应寻找原因,进行针对性指导,2周后随访,连续三次随访体重仍然没有改善者,转诊。

■体格检查:

•皮肤(贫血征)、囟门、眼部、口腔(牙齿)、颈部淋巴结、心肺(杂音)、会阴、四肢形态。

•佝偻病体征:

颅骨方颅、枕秃、肋串珠、肋外翻、肋软骨沟、手镯征、鸡胸。

转诊:

佝偻病表现明显者。

■发育评估:

•主要对照《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进程》进行。

•有条件的做“DDST”测评。

•轻度落后者,给予干预指导,教给家长如何给予婴儿相应的促进训练。

1月后再次评估。

•转诊:

(1)发育若明显落后(3个月以上),DDST异常;

(2)或再次评估仍落后者。

■指导:

•喂养:

继续母乳喂养,逐步过渡以饭菜为主,奶为辅。

如果难以继续母乳喂养的,可考虑断奶(继续用用配方奶)。

儿童练习用勺进食。

■面食、蛋糕、鱼、肉、饼干等。

•轻度贫血者:

食疗指导及/或进行药物治疗,一个月后复查。

恢复正常者继续服药4-6周。

•维生素D的补充,户外活动。

•疫苗接种的补漏。

•认知:

维持集中注意力15秒左右;“客体永存”的概念稳定;已有几天以上的再认;出现最原始的思维—直观行动思维。

■早期促进:

练习行走、在家长看护下手的精细动作练习。

■多进行语言读懂和刺激,促进语言发展。

•情绪/适应:

尴尬、内疚、嫉妒、骄傲等复杂情绪开始形成;依恋情感形成的关键时期。

■气质:

平易型、难养型、启动缓慢型。

■抚育方式:

多互动;接纳;回应/情感温暖、忽视/限制。

•管理

•记录发育评估状况,填写《检查记录表》和《儿童保健手册》。

•告诉家长下次带婴儿到卫生服务机构保健的时间(明确婴儿满18个月时的具体日期)。

同时告诉家长,期间如有情况,可及时前来检查、咨询。

•对给出转诊建议的婴儿要在两周内电话随访,询问家长是否到上级医院就诊,并记录就诊结果。

七、18个月检查、评估、指导与管理要点

■询问:

•上次检查以来的情况,特别是喂养、护理、睡眠、亲子互动、患病情况等。

•特别注意语言发育情况。

■测量:

•身长、体重、头围进行评价(数据比对、曲线图)。

•若体格评价低于2SD或增长幅度偏低,应寻找原因,进行针对性指导,2周后随访,连续三次随访体重仍然没有改善者,转诊。

■体格检查:

•皮肤(贫血征)、囟门、弱视/斜视、口腔(牙齿)、颈部淋巴结、心肺(杂音)、四肢形态,行走步态。

•佝偻病体征:

颅骨方颅、枕秃、肋串珠、肋外翻、肋软骨沟、手镯征、鸡胸、O型腿、X型腿。

转诊:

佝偻病表现明显者。

•血常规检查。

转诊:

连续三次复查仍未改善;中、重度以上贫血者。

■发育评估:

•主要对照《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进程》进行。

•轻度落后者,给予干预指导,教给家长如何给予婴儿相应的促进训练。

1月后再次评估。

•转诊:

(1)发育若明显落后(3个月以上);

(2)或再次评估仍落后者

■指导:

•喂养:

继续母乳喂养,过渡以饭菜为主,奶为辅。

如果难以继续母乳喂养的,可考虑断奶(继续用用配方奶)。

•轻度贫血者:

食疗指导及/或进行药物治疗,一个月后复查。

恢复正常者继续服药4-6周。

•维生素D的补充。

•户外活动,三浴锻炼。

•认知:

直观行动思维阶段。

■早期促进:

练习行走、手工等。

■指导家长给予丰富的信息刺激,促进神经运动发展。

•情绪/适应:

尴尬、内疚、嫉妒、骄傲等复杂情绪形成;依恋情感形成的分化时期。

■自理与行为习惯:

自主进食、卫生、进行如厕训练。

■抚育方式:

多互动;接纳;回应/情感温暖、忽视/限制。

■预防意外伤害。

■管理

•记录发育评估状况,填写《检查记录表》和《儿童保健手册》。

•告诉家长下次带婴儿到卫生服务机构保健的时间(明确婴儿满24个月时的具体日期)。

同时告诉家长,期间如有情况,可及时前来检查、咨询。

•对给出转诊建议的婴儿要在两周内电话随访,询问家长是否到上级医院就诊,并记录就诊结果。

八、24个月检查、评估、指导与管理要点

■询问:

•上次检查以来的情况,特别是喂养、护理、睡眠、亲子互动、患病情况等。

•特别注意人际互动、语言发育等情况。

■测量:

•身长、体重、头围进行评价(数据比对、曲线图)。

•若体格评价低于2SD或增长幅度偏低,应寻找原因,进行针对性指导,2周后随访,连续三次随访体重仍然没有改善者,转诊。

■体格检查:

•皮肤(贫血征)、囟门、弱视/斜视、口腔(牙齿)、颈部淋巴结、心肺(杂音)、四肢形态,行走步态。

•佝偻病体征:

颅骨方颅、枕秃、肋串珠、肋外翻、肋软骨沟、手镯征、鸡胸、O型腿、X型腿。

转诊:

佝偻病表现明显者。

■发育评估:

•主要对照《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进程》进行。

•有条件的做“DDST”测评。

•轻度落后者,给予干预指导,教给家长如何给予婴儿相应的促进训练。

1月后再次评估。

•转诊:

(1)发育若明显落后(3个月以上),DDST异常;

■指导:

•喂养:

停止母乳喂养,普通食物为主,配方奶作辅食(200-300毫升)。

•轻度贫血者:

食疗指导及/或进行药物治疗,一个月后复查。

恢复正常者继续服药4-6周。

•维生素D的补充。

•户外活动,三浴锻炼。

•认知:

可出现数天前的再现;借助具体表象和简单的符号表象进行思维—具体形象(意象)思维。

■早期促进:

绘画、手工等。

■给予丰富的语言互动与信息,促进语言、认知发展。

•社交/适应:

第一个反抗期的出现。

是语言和社交活动的高速发展阶段,如果儿童不愿讲话、不与人交流、行为显得古怪,要警惕特殊发育障碍的可能,必要时可作克氏量表筛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