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考试题分类汇编2人文地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69627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1.5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高考试题分类汇编2人文地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地理高考试题分类汇编2人文地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地理高考试题分类汇编2人文地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地理高考试题分类汇编2人文地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地理高考试题分类汇编2人文地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地理高考试题分类汇编2人文地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7页
地理高考试题分类汇编2人文地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7页
地理高考试题分类汇编2人文地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7页
地理高考试题分类汇编2人文地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7页
地理高考试题分类汇编2人文地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7页
地理高考试题分类汇编2人文地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7页
地理高考试题分类汇编2人文地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7页
地理高考试题分类汇编2人文地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7页
地理高考试题分类汇编2人文地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7页
地理高考试题分类汇编2人文地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7页
地理高考试题分类汇编2人文地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7页
地理高考试题分类汇编2人文地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7页
地理高考试题分类汇编2人文地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7页
地理高考试题分类汇编2人文地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7页
地理高考试题分类汇编2人文地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高考试题分类汇编2人文地理.docx

《地理高考试题分类汇编2人文地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高考试题分类汇编2人文地理.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理高考试题分类汇编2人文地理.docx

地理高考试题分类汇编2人文地理

2009年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2

人文地理

1.选择题

一、人口与环境

(09年全国卷文综Ⅰ第1,2题)

甲市2008年户籍人口出生9.67万人,出生率为0.699%;死亡10.7万人,死亡率为0.773%。

甲市户籍人口这种自然增长态势已持续14年。

图上显示四个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

 

1.甲市可能是

A.西宁B.延安C.上海D.广州

答案:

C

【解析】该题考查考生的基本能力----计算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题目中给出的有关信息,可以计算出该市的总人口和死亡率,可以发现该地死亡率高于出生率,人口负增长,从而可以判定应选----上海

2.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中,人口再生产与甲市处于同一类型的地区是

A.①B.②

C.③D.④

答案:

A

【解析】从上题可知甲市人口增长为现代型,图中四地为现代型的只有A

(09年全国卷文综Ⅱ第4,5题)

下图显示某国1951—2000年每10年的人口变化

4.则1951——2000年,该国

A.是人口净迁入国B.人口的迁入是维持人口增长的主要方式

C.人口的出生率一直高于死亡率D.人口增长了15.1%

答案:

A

5.据图示资料推测,该国

A.自20世纪70年代,人口再生产进入现代型

B.可能位于欧洲

C.1990年人口达到900万

D.20世纪末青壮年人口比重偏大

答案:

B

(09年天津文综第6,7题)

读某发达国家四城市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示意图(下图)

6.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受人口迁移影响明显的一组城市是

A.abcB.acdC.abdD.bcd

答案:

C

7.据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判断,文化教育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的是

A.aB.bC.cD.d.

答案:

B

(09年江苏地理第12,13题)

运用数据图表可以分析社会人口变化现象。

据图6、图7回答12~13题。

12.图6是某地区育龄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变化曲线图。

若图中所示变化趋势持续下去,最可能出现的是

A.人口素质下降B.人口老龄化C.就业压力加大D.劳动力成本下降

答案:

B

13.图7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四个不同时期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①②④③D.①③②④

答案:

D

【解析】:

本组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人口的变化、人口增长模式及人口统计图等相关知识

的掌握情况。

图6反映该地区育龄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不断减少,可能是实施计划生育,提高人口素质的结果。

所带来的可能影响是青壮劳动力不足、劳动力成本提高,老龄人口比例提升,人口出现老龄化。

故第12题选B。

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增长模式逐渐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出生率逐步下降,青少年人口比重逐步下降,故第13题顺序为①③④②,选D。

二、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09年北京文综第8题)

8.下图为北半球某热带海岛地质、地貌示意图,

 

岛内最大零售商业点位于甲村,主要形成原因是该村

①地形平坦,交通便利②商业从业人口多③商业组织形式复杂④人口数量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

B

解析:

(8)商业中心的形成因素:

地形平坦、开发历史早农业发达、交通便利、人口集中等。

(09年重庆文综第8,9题)

图4是某城镇用地布局规划方案示意图。

读图回答8-9题。

8.该方案突出优点是规划中的

A.居住区紧靠旧城、临近铁路

B.居住区环境好、建筑工程量小

C.工业区靠近水源、铁路交通方便

D.工业区地势平坦、位于主导风下风向

答案:

D

9.适合布局在防护带的是

A.停车场、日用品仓库 

B.幼儿园、日用品仓库

C.幼儿园、医院 

D.医院、停车场

答案:

A

(09年福建文综第7题)

近年来,苏州市沿江地带形成以冶金、能源、纺织、化工、粮油等基础产业为主的产业群体。

右图中的Ⅰ、Ⅱ、Ⅲ示意苏州市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走廊。

7.正确表述图中城市等级或服务范围的是

A.苏州市有4个城镇等级

B.昆山服务范围最广

C.常熟、张家港、大仓的服务范围层层嵌套

D.苏通大桥建成通车后,苏州市的服务范围扩大

答案:

D

(09年浙江文综第6,7,8,9题)

读图3,完成6-7题。

6.甲地有意引进一家造纸企业,正确的选项是

A.布局的甲域的工业区内。

B.布局在甲乙两域行政边界处。

C.布局在甲域盛行风下风向的西南郊。

D.不宜引进该企业。

答案:

D

7.乙域的最佳宅区和CBD应分别布局在

A.①处和⑤处B.①处和③处C.②处和⑤处D.③处和④处

答案:

A

东京市目前是日本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的核心城市,远郊出现许多星城。

读图4回答8-9题。

8.东京市城市化过程目前已处于

A.中期阶段B.加速发展阶段

C.高级阶段D.衰落阶段

答案:

C

9.东京市的空间扩张模式给城市规化带来的有益启示是

A.解决大城市交通拥堵的最好方法是规划放射状交通干道

B.中心区不保留绿化带,以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

C.在基础设施,土地利用等方面实现城乡统一规划

D.乡村—城市转型的的根本动力是大都市郊区的卫星城建设

答案:

C

(09年广东地理第24题)

24.某特大城市一专营多种高档商品的大型商厦位于远离商业中心的城郊地带,经营却获得

成功。

从区位因素看,主要是由于

A.地价便宜B.人流量大C.接近货源地D.道路通达性好

答案:

AD

(09年上海地理第八题)

(八)右下图是某城市从市中心到远郊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示意图。

17.该城市2000年与2007年地价变化反映了

①远郊地价升值幅度高于市中心②地价整体有所上涨

③中心城区范围扩大④城市规模扩大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答案:

C

18.在2007年地价变化曲线上,近郊区地价出现了两个峰值,根据城市功能分区理论模型推测该区可能建设了

①蔬菜种植基地②高新技术开发区③大学城④美术馆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

B

(09年广东文基第49题)

49.绿地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调节城市大气碳氧平衡B.有明显的增温降湿效应

C.减少城市地区日照时间D.消除城市大气酸雨污染

答案:

A

三、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09年广东地理第11题)

11.有人把自然资源丰富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低于自然资源匮乏国家的现象称为“资源诅咒”。

对于这种现象,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A.自然资源质量差B.资源开发成本过高

C.经济发展过分依赖资源输出D.资源收入主要用于社会福利

答案:

C

A.农业

(09年海南地理第19,20题)

1979--2000年,我国蔬菜种植规模和种植地区分布都发生了显著变化。

分析表1、表2,完成19~20题。

表1我国蔬菜种植面积、总产量

年份

种植面积(万h㎡)

总产量(万t)

1979

18.0

896.0

1980

360.6

16335.2

1999

1335.0

40513.5

2000

1523.7

42399.7

表2我国商品蔬菜种植面积的分布

区域

1980年

1999年

大城市郊区

70%

20%

其他农区

30%

80%

19.1979--2000年我国蔬菜

A.种植面积2000年比前一年增加最多

B.单位面积产量经历了高-低一高的变化

C.单位面积产量下降

D.城市郊区蔬菜种植面积减少

答案:

C

20.从1980--1999年商品蔬菜种植面积分布的变化,可以推断出

A.沿交通干线出现一批蔬菜种植基地B.农村地区蔬菜的商品率降低

C.粮食种植面积大幅度缩小D.通过大规模垦荒,增加了耕地面积

答案:

A

【解析】:

该题考查考生图表解读、分析;提取信息、分析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联考点: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农业区位的选择。

(19)各时间段种植面积的递变幅度:

79~80为342.6,99~2000为208.7;

各年份,总产量与种植面积的比值,简单计算,可得出单产量的变化。

由表2知:

城郊种植面积的比重减少,但实际面积是否减少,判断条件不充足。

(20)城郊蔬菜种植是基于城市这一市场需求,且靠近城郊,与市场的交通联系便利;因此,其他农区的此类农业生产活动也可以借助便捷的交通得以实现。

(09年全国卷文综Ⅱ第3题)

3.近期研制出利用玉米叶片加工、编织购物袋的技术,这种购物袋易分解且物美价廉,该种购物袋的生产原料在我国的最大产地是

A.河南省B.吉林省C.四川省D.吉林省

答案:

D

(09年重庆文综第5题)

读图2,回答

  5.甲、乙两地可能种植的主要经济作物分别是

  A.咖啡、甜菜 B.花生、咖啡

C.甜菜、亚麻 D.亚麻、花生

答案:

A

(09年山东文综第1,2题)

图I是世界某区域农业地带分布图。

读图回答1—2题

1.农业地带沿0°经线变化所反映出

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的基础是

A.水分B.热量

C.地形D.土壤

答案:

B

2.甲地区是世界上著名的棉花产

区,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光照B.热量

C.水源D.土壤

答案:

C

(09年四川文综第2题)

图1是亚热带欧亚大陆东部某地等高线分布图,读图回答

2.下列四地的农业生产活动,合理的是

A.甲——育用材林B.乙——培育橡胶

C.丙——种植棉花D.丁——发展茶园

答案:

D

(09年江苏地理第14,15,16题)

图8为欧洲四种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图9是该区域某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经营方式示意图。

读图回答14~16题。

 

14.面向城市市场,商品化和集约化程度最高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aB.bC.cD.d

答案:

C

15.若图9中箭头线q表示产品流量最大,则该经营方式对应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aB.bC.cD.d

答案:

B

16.m、n两地均盛产葡萄。

两地相比,m地的区位优势是

A.交通便捷B.市场广阔C.鲜果上市早D.技术条件好

答案:

C

【解析】:

本组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农业区位与农业地域类型的掌握情况。

图8中农业地域类型可以理解为:

a是地中海沿岸亚热带水果,b欧洲谷物与乳畜混合农业,c乳畜业,d林业。

面向城市市场,商品化和集约化程度最高的农业地域类型应该是乳畜业,在欧洲典型分布的国家有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等国。

故14题选C。

图9反映的农业类型可以理解为混合农业,q表示大量谷物供应到市场,可见当地的谷物农业商品率较高,因此在欧洲平原地区,适宜大规模发展,第15题选B。

西班牙m和法国n两地均盛产葡萄。

m纬度低,故鲜果上市早,第16题选C。

B.工业

(09年全国卷文综Ⅱ第1题)

1.近期研制出利用玉米叶片加工、编织购物袋的技术,这种购物袋易分解且物美价廉,该种购物袋的生产厂应该近

A.原料产地B.销售产地C.能原产地D.研发基地

答案:

A

(09年天津文综第8,9题)

读图文(下图)材料

葡萄酒用新鲜葡萄或葡萄汁酿造而成。

近年来,我国葡萄酒产量及消费量快速增长。

8.据图文材料分析,影响葡萄酒产业布局最主要的一组区位因素是

A.原料、劳动力B.原料、市场C.技术、市场D.交通、能源

答案:

B

9.对图中葡萄酒产业特点的描述,符合图文信息的是

A.以工业为基础,产业部门单一B.地域文化决定了葡萄酒的产量

C.工业产品间都有“上下游”联系D.产业结构体现了可持续发展观念

答案:

D

(09年福建文综第1,2,8题)

图1示意我国某企业集团型生态产业园区的生产联系。

完成1-2题。

1.影响该生态产业核心企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A.能源B.技术

C.原料D.市场

答案:

C

2.该生态产业园区中

A.企业的集聚避免了市场的竞争

B.技术协作带来了企业间的集聚

C.企业彼此间形成了生产工序上的联系

D.物质的循环利用形成了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联系

答案:

D

近年来,苏州市沿江地带形成以冶金、能源、纺织、化工、粮油等基础产业为主的产业群体。

下图中的Ⅰ、Ⅱ、Ⅲ示意苏州市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走廊。

 

8.与Ⅰ、Ⅱ走廊相比,Ⅲ走廊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A.当地市场广阔B.水运便利

C.科技实力强D.原有工业基础雄厚

答案:

B

(09年辽宁,宁夏文综第7,8题)

图2示意的甲、乙两国分别为传统、新兴的鲜切花生产国。

读图2,完成

7.与甲国相比,乙国发展鲜切花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①热量丰富②光照充足③地形平坦④水源丰富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

A

8.与乙国相比,甲国维持其在世界鲜切花市场竞争力的优势条件是

A.专业化、规模化生产,鲜切花价格较低

B.土地丰富,天然花卉品种较多

C.培植历史久,劳动力成本较低

D.技术含量高,鲜切花质量较优

答案:

D

【解析】:

本题以特定的区域图对比为切入点,通过定位、分析、判断,对各区域特征进行分析。

(7)地处热带地区的肯尼亚发展鲜切花的优势自然条件可从光、热角度分析(高原地形、草原气候不能成为对比后的优势)。

(8)A选项“价格较低”值得商榷(至少存在一个劳动力成本问题),B、C选项皆有明显描述性错误:

“土地丰富”、“劳动力成本低”。

(09年江苏地理第23,24题)

图12是美国新一代波音737飞机在中国的零部件生产地说明图。

读图回答23~24题。

23.图12反映出国际飞机制造业的

A.集聚现象B.分散现象C.产业升级现象D.产业转移现象

答案:

BD

24.此类合作,对我国区域发展的影响有

A.增大就业压力B.加快工业化进程C.促进技术创新D.改变能源政策

答案:

BC

【解析】:

本组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工业地域的形成及产业转移等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图12反映美国新一代波音737飞机在中国的零部件生产地涉及天津、成都、沈阳、廊坊等地,是美国企业将生产的部分转移到中国的产业转移(典型的工业分散)现象。

这样的产业转移,对于我国这样的产业转移对象国,可缓解就业压力,加快工业化进程,促进我国飞机生产技术革新的作用,而对于能源消费及政策的影响较小。

故第23题选BD,24题选BC。

(09年广东地理第14,15题)

企业的空间扩张受区位条件影响。

读图5,回答14-15题。

14.有关该企业的叙述,与图中不相符的是

A.生产基地布局在成本低廉的外地农村

B.销售部门布局在市场需求旺盛的农村

C.研发中心布局在科技发达的本地城市

D.公司总部布局在人才聚集的本地城市

答案:

A

15.按区位因素分,该企业的类型是

A.原料指向型B.市场指向型

C.技术指向型D.动力指向型

答案:

A

(09年海南地理第5,6题)

某跨国公司在中国某市投资建设自动化的食用油生产厂,用国际市场上的大豆为原料,生产食用油。

据此完成5~6题。

5.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建设食用油生产厂,主要是因为中国

A.消费市场广阔B.劳动力资源丰富

C.技术力量雄厚D.生产成本低廉

答案:

A

6.该食用油生产厂应靠近

A.商贸中心B.机场C.火车站D.港口

答案:

D

【解析】:

应用相关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是该题的考察落脚点。

关联考点:

工业的区位选择、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5)题干信息提取:

“跨国公司”、“国内建厂”、“高技术自动化”、“国外原料”;这些特点都明显反映出“两头在外(技术、资金、原料在外;产品市场在外)”的出口加工工业,故选项A、C是不合理的,选项B、D具有包含与被包含、笼统与具体的关联,即生产成本低廉包含了劳动力丰富且廉价,故B选项更具体、到位。

(6)出口加工工业的<区位选择需有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解决原料运进、产品运出。

需要注意:

原料为大豆、产品为食用油需真确取舍交通运输方式。

(09年上海文综第17题)

17.德国著名的经济学家韦伯,创立了工业区位理论。

该理论假定只考虑运输因素,则工厂应建于运费最低的区位。

右图中M1表示原料地,M2表示燃料地,C表示消费地,P表示生产地,则P最可能是

A.炼铝厂B.制糖厂C.纺织厂D.家具厂

答案:

B

(09年广东文基第45,46题)

读某大企业各部门区位指向示意图(图3),结合相关知识,回答45~46题。

45.图3中甲、乙、丙代表的部门分别是

A.核心生产部门、管理和研发部门、配套生产部门

B.管理和研发部门、核心生产部门、配套生产部门

C.配套生产部门、管理和研发部门、核心生产部门

D.配套生产部门、核心生产部门、管理和研发部门

答案:

A

46.关于该企业各部门布局的区位条件,下列对应关系最合理的是

A.甲——环境容量大B.乙——配套企业多

C.丙——土地成本低D.甲——接近能源地

答案:

C

四、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五、文化景观

(09年上海文综第13题)

13.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许多展馆设计体现了参展国的地域文化如①中国馆:

东方之冠——城市,让生活更美好;②丹麦馆:

梦想城市——小美人鱼、环形轨道;③西班牙馆:

柳条篮子——斗牛王国;④日本馆:

太空堡垒——节能环保。

按上述序号,下列展馆从左至右的正确排序是

A.②④①③B.①④②③C.④②①③D.③④①②

答案:

A

六、旅游活动与环境

七、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八、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09年全国卷文综Ⅰ第10题)

我国南水北调方案中涉及的某水源地总面积约94700km²,表1为该地区域部分土地覆盖类型面积构成,下图示意该区域部分土地覆盖类型的地形构成。

表1部分土地覆盖类型面积构成

类型

箭竹及灌丛

阔叶林

旱地

水田

石砾地、裸地

高山灌丛草甸

比重(%)

28.90

25.30

10.40

3.10

5.70

10.保护该水源地山地阳坡生态环境应采取的主要对策是

A.保护高山灌丛B.防止水土流失

C.维持林地的采育平衡D.扩大梯田面积

答案:

B

【解析】根据图表,阳坡水土流失较重,选B.

(09年全国卷文综Ⅱ第2题)

近期研制出利用玉米叶片加工、编织购物袋的技术,这种购物袋易分解且物美价廉,以该种购物袋替代目前广泛使用的同类产品,对环境保护的直接作用是

A.减轻大气污染B.减轻“白色污染”

C.促进生物多样性D.减轻酸雨危害

答案:

B

(09年北京文综第2,3题)

臭氧层保护是当今全球最重要的环保议题之一。

下图反映了9月份30°S~80°S平流层臭氧总量多年变化状况则随年份的推移,

2.臭氧总量

A.最大值所在位置南移

B.随维度的增高而递减

C.在高纬地区递减明显

D.随大气CO2浓度而增

答案:

C

3.平流层臭氧总量多年变化状况臭氧总量减少直接导致

A.太阳紫外线辐射减小B.平流层气温降低

C.酸雨区面积缩小D.地面辐射强度减弱

答案:

B

【解析】:

关联考点:

臭氧层保护、臭氧层破坏这一环境问题。

旨在综合考察考生读图、析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从已知的9月份臭氧层分布的坐标图中,提取:

臭氧层总量逐年减少;中高纬度减少幅度大;中纬度30~50左右,减少幅度较小;臭氧层总量最小值出现在极地地区且位置正逐渐北移;峰值出现位置也日趋北移。

(3)臭氧层减少的危害,分析典型环境问题的危害,立足于本质:

大气的保护作用、大气的选择性吸收。

(09年福建文综第9题)

近年来,苏州市沿江地带形成以冶金、能源、纺织、化工、粮油等基础产业为主的产业群体。

下图中的Ⅰ、Ⅱ、Ⅲ示意苏州市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走廊。

9.促进Ⅲ走廊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A.建设具有功能结构趋同的城市群

B.进一步推进原有单一的重化工业发展

C.加强重化工业与港口工业的新技术应用,促进产业升级

D.依托当地的矿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冶金与能源等产业

答案:

C

(09年浙江文综第2,3题)

专家认为,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等原因,预计到2100年全球平均增温

,这对地球环境将产生重大影响完成。

2-3题。

2.对全球变暖的环境响应,叙述正确的是

A.北半球热带地区降水减少;海平面上升

B.灾害性天气频繁,中国自然带北移

C.洋流发生变化;大部分动物栖息地发生根本性改变

D.北欧影响最大:

北半球亚热带地区降水增多

答案:

B

3在节能减排中,公众可参与有利于抑制全球变暖的行动是

A充分利用太阳能;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B采用节水措施;开发利用无污染能源

C多种水稻;充分利用风能

D维持能源消费结构现状;自备购物袋

答案:

A

(09年江苏地理第9,10,11,17,18题)

图5是某区域水资源循环利用模式示意图。

读图回答9—11题。

9.图中字母含义表述正确的是

A.a表示污水处理,b表示污水收集

B.a表示污水排放,b表示污水处理

C.a表示水的利用,b表示水的污染

D.a表示水的污染,b表示污水处理

答案:

A

10.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要求增大供水量,可采取的措施有

A.减少区内水体蒸发量B.增加区内降水量

C.提高区内水资源重复利用率D.增加地下水储量

答案:

C

11.如果区内某水体发生了富营养化,可行的治理措施是

A.增加来水量和增加出水量B.减少来水量和增加出水量

C.减少来水量和减少出水量D.增加来水量和减少出水量

答案:

A

【解析】:

本组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及对水域环境污染防控相关知识的掌握。

据图5,供水系统提供可利用水源,产出有用产品及通过b转化为废水,故b为污水收集;废水通过a可返回区内水体及供水系统,遵循水资源循环利用原则,a为污水处理。

故第9题选A。

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要求增大供水量,可采取的措施是对废水进行处理,回收循环利用,提高水的利用率。

故第10题选C。

区域内水体发生富营养化,治理的关键在于增强水体的流动性,要增加来水量和增加出水量,故第11题选择A。

2009上海国际车展上,展出的新能源车型和清洁能源车型比以往任何一届都多。

据此回答17-18题。

17.若新能源车被广泛使用,将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A.缓解城市交通压力B.减轻大气污染

C.促进经济快速发展D.提高能源利用率

答案:

B

18.若现阶段大量使用清洁能源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将会产生的影响是

A.缓解土地荒漠化B.加剧粮食供应紧张局面

C.减轻耕地压力D.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

答案:

B

【解析】:

本组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可持续发展及相关举措的认识和理解。

新能源车广泛使用,城市交通压力可能依旧乃至更为严重;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汽车消费的确可以促

进经济发展,拉动内需,但新能源车的推广主旨不在于此;新能源车的广泛使用主旨在于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减轻大气污染,在提高能源利用率方面一般不直接表现出极大优越性。

故第17题,选B。

现阶段大量使用清洁能源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势必加剧粮食供应紧张的局面;也可能引发农民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增加对耕地的压力,引发土地退化,在干旱地区造成土地荒漠化。

至于二氧化碳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