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社区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69669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慧社区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智慧社区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智慧社区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智慧社区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智慧社区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智慧社区实施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智慧社区实施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智慧社区实施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智慧社区实施方案.docx

《智慧社区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慧社区实施方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智慧社区实施方案.docx

智慧社区实施方案

智慧社区实施方案

导读:

本文智慧社区实施方案,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与分享。

  智慧社区就就是连接互联网,把社区的与互联网服务整合在一起,可以更加方便快捷的管理。

下面就是精心为大家整理的“智慧社区实施方案”,优秀的文章尽在,欢迎大家阅读,内容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智慧社区实施方案

(一)  为积极稳步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工作,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与原则

  

(一)工作目标。

以“惠民、兴业、善政”为目标,以“互联网+”为创新引擎,以促进信息与资源共享为重点,着力构建便捷高效的社区管理与民生服务体系。

到20XX年,全市初步建成以一套系统(社区服务综合信息系统)、两个支撑平台(社区事务一口式办理平台、社区网格管理服务平台)为基础,三项服务体系(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商业服务)相互促进融合,市、区县(市)、街道、社区四级信息服务网络互联互通的社区智慧管理与服务体系,确保“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难事妥善解决”。

在政府引导下,引进社会力量与资本,建立智能化社会服务模式,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社区治理体系与较为完善的社区服务体系,初步实现全市社区的智慧化。

  

(二)工作原则。

  1、统一规划、多级负责。

市级负责顶层设计,并承担全市基础性项目;各地区、各相关部门负责本地区与本领域的应用推广与拓展性建设任务。

  2、科学设计、分步实施。

在遵循顶层设计的前提下,广泛调研论证,合理设计,科学试点,分步实施,稳步推进。

  3、整合资源、信息共享。

最大限度整合各部门、各层级的社区服务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效率,实现各类服务信息共享与有效对接。

  4、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从社区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的需求出发,确定最符合社区实际与特点的建设模式,并科学有序推进。

  5、政府主导、多方参与。

发挥政府在智慧社区建设中的引导作用,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扩大社会合作,探索互利共赢的建设与运营模式。

  6、务实创新、安全可控。

鼓励有关部门与企业树立“互联网+”与智慧社区建设相融合的创新思维,推动传统领域通过互联网与社区有效结合。

同时,增强安全意识,强化安全管理与防护,保障数据与系统安全。

  二、工作任务

  

(一)推进智慧社区基础设施建设。

  1、加快推进智慧社区网络设施建设。

各有关部门要对各区、县(市)及其组成部门、街道与社区的网络设施建设统一布局、加快推进,到20XX年年底,将社区办公场所的网络整合到市电子政务外网,社区网络宽度接入能力不小于10M,逐步扩大社区公共区域WIFI无线网络覆盖率。

(牵头部门:

市民政局、大数据局及各区、县(市)政府;配合部门:

市财政局)

  2、加快推进智慧社区硬件设施建设。

根据社区规模与实际,为社区工作人员配备一定数量的电脑、打印机、扫描仪、身份证读卡器等标准化办公配套设备,方便社区居民办事。

进一步发挥社区“一厅一校”的作用,配备一定数量的电脑,为有需求的社区居民提供上网服务。

(牵头部门:

市民政局;配合部门:

市财政局及各区、县(市)政府)

  3、加快推进社区便民服务终端建设。

通过政府与企业协同投入的方式,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

根据社区规模,逐步为社区配备电子信息显示屏、缴费与公共服务信息查询一体机,方便社区居民缴纳各种费用与查询各类公共服务信息。

在社区养老、医疗等领域提供电子辅助终端,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信息化服务支持;在广电、传媒等领域探索高清交互数字终端进入家庭,开设智慧社区专区(频道)。

(牵头部门:

市民政局、服务业委;配合部门:

市财政局及各区、县(市)政府)

  

(二)完善社区管理体系建设。

  1、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基层社会管理创新。

以推进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建立新型社区治理与服务体系为目标,健全完善社区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自治体系,增强社区自治与服务功能,实施创新驱动。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对于确需通过社区受理的便民服务事项,要精简手续、优化流程,强化协同办理,提高行政效能。

进一步落实社区办理事项准入制度,公开具体事项名称、设立依据、内容、申报材料、程序与办理时限,实行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等,强化流程监督。

积极推行社区“全科社工”工作模式,逐步形成“开放式办公、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分工协同”的服务模式。

开展全程委托代理、全年无休假等便民服务,打通市民办事的“最后一公里”。

(牵头部门:

市民政局;配合部门:

市政务服务办、大数据局)

  2、整合社区政务与公共服务信息资源,搭建社区事务一口式办理平台。

社区事务一口式办理平台作为智慧社区的业务支撑,兼具政务事项办理与基础信息采集功能。

加快统筹社区公共服务网络与信息资源,凡涉及社区居民的政务与公共服务事项,逐步纳入社区事务一口式办理平台集中办理。

加快社区信息系统集约化建设,推动部署在不同层级、不同部门、分散孤立、用途单一的各类社区信息系统向社区一口式办理平台迁移或集成,最大限度整合基层业务应用系统、服务终端与管理台帐,增强部门协同服务能力,实现社区服务事项的全人群覆盖、全口径集成与全区域通办,提升社区居民的使用率与满意度。

(牵头部门:

市民政局;配合部门:

市大数据局、财政局等相关部门及各区、县(市)政府)

  3、推进网格化社区服务管理,搭建市级社区网格管理服务平台。

社区网格管理服务平台作为智慧社区的数据支撑,将社区划分为若干网格,对人、地、物、组织、事件等各种资源信息进行全面采集、动态管理、及时发布,实行定向网格化管理,为社区居民、企业与政府提供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动态大数据服务与应用。

各地区以市级社区网格管理服务平台为基础与依托,对本行政区域内公共服务资源与信息网络进行整合,搭建区、县(市)级政府公共服务信息平台,整合公共服务、基础数据、经济商务、绩效考评等功能,并延伸至街道、社区。

(牵头部门:

市民政局;配合部门:

市大数据局、财政局等相关部门及各区、县(市)政府)

  (三)完善与提升社区服务体系建设。

  1、创新以民生需求为导向的社区服务工作机制。

积极推进以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治安、医疗卫生、计划生育、文化、教育、体育为主的政府公共服务覆盖到社区,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推动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居民自治”的社区服务创新模式。

支持驻社区单位与社区居民开展邻里互助等群众性自我服务活动,为低收入人群、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等提供各种服务。

鼓励各类组织、企业与个人兴办与社区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城乡社区服务业,推进社区商业服务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鼓励企业以连锁经营、品牌加盟等服务业态进社区。

(牵头部门:

市民政局、服务业委;配合部门:

市大数据局等相关部门及各区、县(市)政府)

  2、完善“沈阳新社区”政务服务平台。

在微信服务平台运营所形成的社区服务、党政服务、媒体服务、便民服务等功能需求的基础上,构建整体服务框架,进一步开发基于移动端的手机应用,按照智慧沈阳建设要求,打造最贴近社区居民的媒体服务、政务服务与民生服务的平台;同步拓展“社区智慧屋”线上到线下服务模式,到2017年建成300个智慧屋,并以智慧屋为节点,实现“沈阳新社区”政务服务平台的社区安全、智慧家居、便民服务等线上功能的线下落地与体验。

(牵头部门:

市网信办;配合部门:

市民政局、大数据局等相关部门)

  3、加快社区服务综合信息系统建设。

以社区事务一口式办理平台与社区网格管理服务平台为支撑,建设统一的集社区政务、公共与商业服务为一体的综合信息系统。

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整合网上服务、服务热线、移动终端、网络电视、自助服务终端、电子显示屏等服务渠道,充分利用“沈阳新社区”、“我的沈阳”智能门户等资源,为社区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商业服务提供统一应用与可扩展支撑,作为各类智慧信息系统的统一入口与信息发布的统一出口,为市民提供“实时在线”的个性化服务,为大数据应用与服务提供社区数据支撑。

加快电子政务向基层延伸,将政务公开、事项预约、查询咨询代办等服务推送给社区居民。

结合“智慧沈阳”重点工程,对养老、就业创业、气象、卫生、文化、教育等社区公共服务进行信息整合、个性化信息推送与智能服务。

以社区养老服务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模式为切入点,逐步拓展各类社区服务与智慧社区的融合。

(牵头部门:

市民政局;配合部门:

市大数据局等相关部门及各区、县(市)政府)

  三、实施步骤

  

(一)夯实基础阶段(20XX年1月-8月)。

在全市选择部分社区作为智慧社区试点。

以推进重点项目试点运行为主要目标,梳理各类数据与业务,制定智慧社区建设方案与建设标准体系。

初步建成社区事务一口式办理平台,率先实现民政、残疾事业、就业创业类事项的一口式办理。

通过“沈阳新社区”政务服务平台发布各类标准化社区事务事项。

初步完成试点社区的一口式办理标准化改造与基础信息化设备配套。

初步完成市级社区网格管理服务平台建设,采集试点社区网格基础数据。

  

(二)完善与试点阶段(20XX年9月-20XX年5月)。

进一步扩大智慧社区试点范围,在全市网络基础设施完善的社区逐步推广社区事务一口式办理。

完善市级社区网格管理服务平台,加大网格化数据采集力度。

建成社区服务综合信息系统,探索引进社区商业服务。

  (三)提升与推广阶段(20XX年6月-12月)。

在全市推广智慧社区试点成果。

社区所有政务与公共事务进入社区事务一口式办理平台,实现跨区域通办。

在条件较好的地区探索大数据应用。

通过社区服务综合信息平台与健康、卫生、体育、教育等其她智慧系统互联互通,在养老、家政、生活服务等领域与线下实体对接,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商业服务体系建设,推出多种品牌社区服务。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市智慧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形成跨部门的市级协调管理机制,市民政局、网信办、大数据局负责具体实施,共同推进智慧社区建设。

其中,市民政局负责智慧社区重点项目的建设与组织实施,市网信办负责“沈阳新社区”政务服务平台的资源整合与推广使用,市大数据局负责协调推进智慧社区应用平台建设与基础数据的采集共享。

各地区也要建立由各相关职能部门参与的智慧社区建设工作协调管理机制。

  

(二)完善政策体系。

推动政府引导支持与市场有序参与的有机结合。

拓展社区服务范围,在养老、餐饮、娱乐、家政等领域培育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社区服务新模式。

市、区县(市)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与支持企业与社会组织参与智慧社区建设。

同时,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将推进智慧社区建设纳入本地区、本部门推进智慧沈阳建设所承担任务中统筹考虑,制定智慧社区具体建设措施。

市、区县(市)政府绩效考评部门要将智慧社区建设工作纳入年度政府绩效考评体系。

  (三)建立长效机制。

将智慧社区建设中需政府投入的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加大社区基础信息化专项经费保障,确保社区网络、数据采集、硬件与耗材等专项经费及时到位。

完善区县(市)、街道、社区的智慧社区应用考核体制。

加大对社区工作者的培训力度,将“全科社工”纳入年度培训计划,每名社区工作者全年接受智慧社区有关培训不少于30学时。

社区内各类平台、系统与网络实行准入机制。

加强社区的数据管理,确保社区信息资源的开放性与安全性。

  智慧社区实施方案

(二)  根据《关于加快智慧南京建设的意见》、《深化街道与社区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南京市智慧社区建设实施方案》、《高淳区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现就我区智慧社区建设提出实施方案如下:

  一、建设目标

  在“智慧城市”整体框架下,紧扣全区社区体制改革方向,以居民为中心、以服务为导向,将各部门延伸到社区的业务系统进行整合,着力构建覆盖全区、分级管理、上下衔接、基本功能与特色应用相结合的社区综合管理与服务系统,全力拓展便民服务内容与领域,改进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方式,重构社区管理与服务的形态与流程,为广大居民提供政府服务协同化、社区管理智能化、居民生活便捷化的生活环境,切实有效提升社区居民幸福感与满意度。

  二、建设原则

  一就是统筹规划,分级负责。

区主管部门负责顶层设计、统筹推进,区有关部门、镇与社区负责推广应用并根据实际完善功能。

  二就是资源整合、条块联动。

整合共享全区各级网络、信息资源,纵向实现区、镇、社区所有管理服务事项联通办理,横向实现各部门、各镇信息系统数据交换与共享。

  三就是先行试点,逐步推广。

选择典型社区先行试点,完善实施路径与方法,形成长效运营管理机制,加快推广应用覆盖全区。

  四就是政府引导,社会参与。

建立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推进体系,发挥政府在规划建设、运行管理与经费保障方面的引导作用,鼓励社会组织与企业参与建设。

  三、任务分工

  

(一)提升社区信息化基础支撑能力

  1、完成社区信息基础设施。

整合社区网络,结合政务外网提升扩容工程,实现区、镇、社区(村)三级联网。

提高社区用户互联网宽带,加快推进公益免费WIFI网络建设,部署信息显示屏等自助设备。

(牵头单位:

区智慧办、区工信局、区发改局;责任单位:

区委组织部、区民政局、区人社局、区农工委、区气象局、区科协、各镇等。

完成时间:

20XX年12月)

  2、整合共享社区信息资源。

完善社区基础信息采集交换平台,融合智慧高淳公共信息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社区基础数据共享交换标准与流程。

结合各部门延伸至社区的工作需求,推广应用低保核对、不动产登记等业务模块,建立社区信息动态交换机制。

(牵头单位:

区智慧办、区民政局、区发改局;责任单位:

区住建局、区人社局、区计生局、区残联、区公安分局、区司法局、区城管局、各镇。

完成时间:

20XX年12月)

  

(二)建设智慧社区综合信息管理服务平台

  3、建设镇级政务服务系统。

实现数据接轨承接,以及系统推广应用,畅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并以“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分工协同”为原则,整合各部门业务系统,优化办事流程,实现公共事务通办、联接联办。

(牵头单位:

区政务中心、区智慧办、区民政局;责任单位:

区人社局、区计生局、区残联、区住建局、区公安分局、区司法局、各镇。

完成时间:

20XX年12月)

  4、建设社区事务支持系统。

建设智慧党建,规范综治三级信息化平台建设,完善社区事务协商(投票)、社区志愿者管理服务、社区事务跟踪管理、社区内部协同工作平台及社区日志、台账等应用系统,整合社区党建、综治等业务系统。

构建网格化管理体系,实现对社区人员、部件与事件信息的三维、可视、动态管理。

(牵头单位:

区民政局、区智慧办;责任单位:

区委组织部、区综治办、区人社局、区计生局、区残联、区公安分局、区城管局、团区委、区妇联、各镇。

完成时间:

20XX年12月)

  5、建设社工工作量化考评系统。

依托镇、社区各类系统产生的业务、服务数据,推广应用社工工作考评系统,形成社工管理与服务工作全面、准确、量化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牵头单位:

区民政局;责任单位:

各有关单位、各镇。

完成时间:

20XX年12月)

  (三)深入推进社区信息惠民服务应用

  6、拓展社区信息惠民综合应用。

根据社区居民需求,应用如拼车、二手物品交换等符合社区特点的居民互助信息服务。

建设社区公益捐助系统,组织与引导针对社区内受灾家庭、弱势群体的公益慈善服务,推进新型社区邻里关系形成。

实施社区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建设标准化社区文化活动室与星级农家书屋。

(牵头单位:

区民政局、区智慧办、区文广局;责任单位:

各有关单位、各镇。

完成时间:

20XX年12月)

  7、提高物业管理智能化水平。

推进社区安防应急体系建设,综合运用信息化手段发布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避难场所、民防设施地理位置等方面信息。

推进社区车辆智能化管理、水电气远程抄表、有毒有害气体检测预警、电梯安全监测等系统建设。

(牵头单位:

区住房中心;责任单位:

区城管局、区民政局、区公安分局、区气象局、区住建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各镇。

完成时间:

20XX年12月)

  8、推进社区商业增值服务。

围绕社区居民生活需求,规范引导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开发建设生活信息发布、搜索、交易平台,提供家政、配送、教育、健康等增值服务,进一步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

(牵头单位:

区民政局、区智慧办;责任单位:

各镇。

完成时间:

20XX年12月)

  四、组织实施

  

(一)推进计划

  1、调研启动阶段:

20XX年5月至20XX年6月。

完成对现有社区业务系统与资源的详细梳理,开展建设方案深化设计工作,对接南京已有的统一平台技术标准。

  2、试点推进阶段:

20XX年7月至20XX年8月。

选择信息化基础较好、具有代表性的2个城市社区与2个农村社区进行智慧社区试点运行工作。

  3、应用推广阶段:

20XX年8月至20XX年12月,根据试点情况对平台进行整改与完善工作,并逐步在全区所有社区的推广应用。

  4、持续完善阶段:

20XX年1月以后,在继续完善社区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鼓励支持社区及相关服务组织创新应用,进一步拓展公共服务与增值服务。

  

(二)保障机制

  1、加强组织领导。

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各镇、各相关部门分工协作,保障智慧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队伍,形成智慧社区建设长效协调推进机制。

针对相关工作任务,加快推进智慧社区综合信息管理与服务平台建设,确保平台尽快上线并推广应用。

  2、落实资金保障。

各镇、各相关职能部门安排专项资金并建立动态保障机制,落实智慧社区建设与维护相关经费。

同时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积极探索政府搭台、企业运作、社会参与的多方投入机制。

  3、营造创新氛围。

各镇、各相关部门加强对全区智慧社区建设宣传与普及工作,鼓励支持探索创新特色功能,充分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完善社区便民应用,因地制宜推动智慧社区建设向纵深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