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70069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8.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课时计划

第周第课(章、单元)第节第6课时年月日

课题

5、果实里的新生命

课型

新授

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

能力

了解果实的结构

过程与

方法

探究果实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材分析

重点

了解果实的结构。

难点

探究果实的作用。

教法

传授法

学法

探究法

教具

果实模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青葱的丝瓜架下,孩子们对着一个个刚结出来的小丝瓜感到很好奇:

小瓜是由花变成的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五课《果实里的新生命》(板书课题)。

二、新课

(一)观察结果的过程课本选择了几幅丝瓜开花结果过程典型阶段的图片,帮助学生观察植物从开花到结果的变化过程。

在观察图片的过程中,提示学生发现开花结果的现象:

花瓣、雄蕊在慢慢地枯萎,子房在不断长大,最后发育成果实。

把我的发现填写在p

三、“我的发现”里小结:

果实是由花的子房发育形成的。

教学过程(续):

(二)果实里藏着什么?

1)出示苹果或梨子的实物。

苹果属于植物的哪一类器官呢?

(苹果是果实。

2)你知道果实里面藏有什么呢?

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呢?

学生解剖苹果,并观察苹果的内部构造。

苹果的构造由哪些部分组成?

汇报和交流。

3)其他的果实也有相似的构造吗?

再解剖其它一些常见的果实。

汇报其它果实的构造。

4)归纳小结:

果实是由果皮与种子构成的。

板书设计:

果实里的新生命

果实是由果皮与种子构成的。

作业布置:

果皮和种子各有什么作用?

教学后记:

课时计划

第周第课(章、单元)第节第7课时年月日

课题

5、果实里的新生命

课型

新授

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

能力

了解果实的结构

过程与

方法

探究果实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材分析

重点

了解果实的结构。

难点

探究果实的作用。

教法

传授法

学法

探究法

教具

果实模型

教学过程:

(一)苹果的构造由哪些部分组成?

汇报和交流。

1)其他的果实也有相似的构造吗?

再解剖其它一些常见的果实。

汇报其它果实的构造。

2)归纳小结:

果实是由果皮与种子构成的。

(二)寻找植物园的果实在哪里可以找到植物的果实?

(社区或郊外)

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公园、郊外进行寻找植物的果实,并

做好观察记录。

让学生做好观察、解剖记录,以达到认识更多果实

的目的。

在观察后,可让学生描述一种最喜欢的果实,强调作出全

面的描述。

各组汇报计划,教师点评。

(三)讨论:

果皮和种子各有什么作用?

教学过程(续):

课本上出示的果实分别是:

四季豆、苹果、西瓜、板栗、柠檬果实包括果皮和种子两部分,其中主要的是果皮。

果皮有保护种子的作用,种子则起传宗接代的作用。

有些果实的果皮坚硬是为了更好地保护种子;有的果皮肥厚多汁,这是果实吸引动物食用,然后帮助它们传播种子的一种构造。

网上学:

有趣的果实以论坛交流的方式,用文字或图片展示一些有趣的果实,将自己知道的果实介绍给其他小朋友,并了解他们介绍的果实,拓宽对果实世界的了解,感受植物的多样性。

同时,通过寻找植物果实的活动,比较不同植物的果实,丰富学生对果实的认识,了解植物的果实是千姿百态的,体会生物的多样性。

板书设计:

果实里的新生命

作业布置:

将自己知道的果实介绍给其他小朋友,并了解他们介绍的果实。

教学后记:

课时计划

第周第课(章、单元)第节第8课时年月日

课题

5、果实里的新生命

课型

新授

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

能力

了解果实的结构

过程与

方法

探究果实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材分析

重点

了解果实的结构。

难点

探究果实的作用。

教法

传授法

学法

探究法

教具

果实模型

教学过程:

(一)寻找植物园的果实在哪里可以找到植物的果实?

(社区或郊外)

(二)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公园、郊外进行寻找植物的果实,并做好观察记录。

(三)让学生做好观察、解剖记录,以达到认识更多果实的目的。

在观察后,可让学生描述一种最喜欢的果实,强调作出全面的描述。

各组汇报计划,教师点评。

(四)讨论:

�6�7�6�7果皮和种子各有什么作用?

课本上出示的果实分别是:

四季豆、苹果、西瓜、板栗、柠檬果实包括果皮和种子两部分,其中主要的是果皮。

果皮有保护种子的作用,种子则起传宗接代的作用。

有些果实的果皮坚硬是为了更好地保护种子。

有的果皮肥厚多汁,这是果实吸引动物食用,然后帮助它们传播种子的一种构造。

(五)网上学:

有趣的果实以论坛交流的方式,用文字或图片展示一些有趣的果实,将自己知道的果实介绍给其他小朋友,并了解他们介绍的果实,拓宽对果实世界的了解,感受植物的多样性。

同时,通过寻找植物果实的活动,

教学过程(续):

比较不同植物的果实,丰富学生对果实的认识

(六)果实里藏着什么?

1)出示苹果或梨子的实物。

苹果属于植物的哪一类器官呢?

(苹果是果实。

2)你知道果实里面藏有什么呢?

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呢?

学生解剖苹果,并观察苹果的内部构造。

苹果的构造由哪些部分组成?

汇报和交流。

3)其他的果实也有相似的构造吗?

再解剖其它一些常见的果实。

汇报其它果实的构造。

4)归纳小结:

果实是由果皮与种子构成的。

(七)寻找植物园的果实在哪里可以找到植物的果实?

(社区或郊外)12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公园、郊外进行寻找植物的果实,并做好观察记录。

让学生做好观察、解剖记录,以达到认识更多果实的目的。

了解植物的果实是千姿百态的,体会生物的多样性。

板书设计:

果实里的新生命

作业布置:

了解植物的果实是千姿百态的,体会生物的多样性。

教学后记:

课时计划

第周第课(章、单元)第节第9课时年月日

课题

酸奶秘密

课型

新授

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

能力

能够尝试自己动手做酸奶;

过程与

方法

能够画出自己做酸奶的心情曲线并与同伴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细菌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可以为人类造福,另一方面又会给人类带来危害;

教材分析

重点

知道病毒也是微生物中的一类;

难点

了解病菌的一些传播途径。

教法

传授法

学法

探究法

教具

鲜牛奶、白糖、酸奶、勺子、保温杯等。

教学过程:

一、自己动手做酸奶

1.谈话:

你吃过酸奶吗?

知道酸奶是怎么做成的吗?

2.学生交流吃酸奶的感受并猜测酸奶是怎样做成的。

(让学生提出各种可能性,教师不做任何评价;提供给学生每组一份空的酸奶瓶,让学生观察酸奶瓶上的配料表,或许他们会有所发现)

3.学生自己动手做酸奶。

(1)介绍做酸奶的方法:

①教师为学生提供煮好的鲜牛奶若干。

(具体是:

在电饭锅里放入一些鲜牛奶,再加一些白糖,煮开几分钟,并将煮好的鲜牛奶分发给每个小组)②学生自带消毒过的保温杯和勺子。

(事先要用开水烫一烫)③待牛奶冷却到35℃—40℃的时候,把鲜牛奶倒入自消过毒的保温杯,并往里面加入适量的酸奶,仔细

教学过程(续):

搅匀,并盖上盖子。

④保温几个小时后,酸奶就做成了。

(2)学生自己制作酸奶。

①测一测:

我在制作酸奶时,放入的酸奶与鲜奶的比例是____:

____②教师讲述:

大约保温8个小时后,酸奶便制成了。

③提醒:

自制的酸奶不要存放太久。

不要吃变质的酸奶,否则会引起腹泻、消化不良,甚至中毒!

二、认识细菌,解释牛奶为什么会变成酸奶1.谈活:

做酸奶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制作酸奶时需要注意两个条件:

一是温度,保持在35℃—40℃左右;二是卫生,所有的器皿要进行消毒处理)2.提问:

为什么牛奶会变成酸奶?

3.学生思考回答,引出酸奶中的乳酸菌,从而引出细菌的概念。

4.学生交流课前收集来的有关细菌的资料,资源共享。

5.学生阅读教材第6页上的资料——细菌和酸奶。

6.教师小结:

细菌的基本形态特点及分布细菌的种类细菌的繁殖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板书设计:

酸奶秘密

作业布置:

阅读教材第6页上的资料。

教学后记:

课时计划

第周第课(章、单元)第节第10课时年月日

课题

认识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

课型

新授

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

能力

能够尝试自己动手做酸奶;

过程与

方法

能够画出自己做酸奶的心情曲线并与同伴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细菌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可以为人类造福,另一方面又会给人类带来危害;

教材分析

重点

知道病毒也是微生物中的一类;

难点

了解病菌的一些传播途径。

教法

传授法

学法

探究法

教具

鲜牛奶、白糖、酸奶、勺子、保温杯等。

教学过程:

1.讲述:

下面老师再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动物、植物和我们前面所研究过的微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你知道吗?

在微生物大家族中,还有一种没有细胞结构的成员,它就是病毒。

2.谈话:

你听说过“非典”和艾滋病吗?

它们都是由病毒引起的。

3.学生看教材插图认识形形色色的病毒。

4.提问:

你对哪种病毒比较熟悉?

不妨向同学介绍介绍。

5.学生交流。

6.提问:

你还知道哪些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

7.教师小结:

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和细菌叫病菌,许多传染病由病菌引起。

病菌会通过各种途径侵入人体。

教学过程(续):

四、了解病菌是如何通过皮肤接触传染的

1.提问:

病菌是通过什么途径侵入人体的呢?

2.学生猜测。

3.模拟病菌通过皮肤接触传染的活动:

一位同学用沾粉笔灰的手和第二位同学握手,依次传递下去,粉笔灰就传给了握过手的同学。

其实有些病菌的传播也是这个道理。

4.讨论:

还有什么其他途径会使病菌沾到你的手上?

我们应该怎么预防?

5.学生交流。

6.谈话:

除了皮肤接触以外,还有哪些途径会使病菌侵入人体?

7.教师补充介绍有关病菌传播途径的资料。

板书设计:

认识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

作业布置:

哪些途径会使病菌侵入人体?

教学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