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压轴冲刺复习检测9.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71555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9.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政治压轴冲刺复习检测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三政治压轴冲刺复习检测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三政治压轴冲刺复习检测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三政治压轴冲刺复习检测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三政治压轴冲刺复习检测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高三政治压轴冲刺复习检测9.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高三政治压轴冲刺复习检测9.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高三政治压轴冲刺复习检测9.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高三政治压轴冲刺复习检测9.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高三政治压轴冲刺复习检测9.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高三政治压轴冲刺复习检测9.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高三政治压轴冲刺复习检测9.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政治压轴冲刺复习检测9.docx

《高三政治压轴冲刺复习检测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政治压轴冲刺复习检测9.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政治压轴冲刺复习检测9.docx

高三政治压轴冲刺复习检测9

一、选择题:

本卷共12小题。

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5·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教学质量监测·12)假设W企业2013年生产的甲产品价格与价值一致,每小时生产的甲产品价格为200元。

2014年生产甲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不变,W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5%,在货币贬值20%的情况下,不考虑其他因素,W企业1小时生产甲产品的价格总额是()

A.200元B.250元C.192元D312.5元

2.(2015·广东省肇庆市二模·25)大数据(bigdata)是指数据规模巨大,类型多样且信息传播速度快的数据体系。

它在生产经营、日常消费、商务活动等诸多领域源源不断地产生、积累、变化和发展,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视作重要的生产要素。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有助于企业()

①及时掌握数据——避免激烈竞争——提高经济效益

②把握市场动向——定位消费需求——实现适销对路

③加强市场监管——提升服务质量——增强竞争优势

④制定营销战略——合理配置资源——调节生产规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15·贵州省八校联盟第二次联考·15)李克强总理曾多次亲自扮演中国高铁“推销员”的角色。

2014年10月23日,美国马萨诸塞州交通局已正式批准向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采购284辆地铁车辆,这是中国轨道交通装备企业在美国面向全球的招标中首次胜出。

上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国铁路装备企业就已经开始出口一些车辆给非洲和东欧国家,不过数量少,产品较低端。

现在,我国的高铁装备走向世界()

①提升了高端装备的技术水平②改变了中国对外开放总格局

③推动了中国产品的出口升级④促进了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变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4.(2015·安徽省江淮名校第二次联考·20)《关于促进农民工融人城市社区的意见》规定,在社区有合法固定住所、居住满一年以上、符合选民资格条件的农民工,由本人提出申请,经社区选举委员会同意,可以参加本社区居民委员会的选举。

这一规定()

A.赋予农民工参与国家管理的基本政治权利

B.保障农民工参与管理公共事务的民主权利

C.拓宽了农民工参与民主决策的渠道与方式

D.提高了农民工有序政治参与的意识与能力

5.(2015·安徽省江淮名校第二次联考·24)2014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省长王学军赴金寨县,蹲村驻户,走访农户,走进近30个农户家庭,与群众促膝交谈,面对面问计问需,零距离了解所思所盼,深入了解革命老区群众脱贫致富情况,主持召开抓金寨促全省扶贫开发座谈会,研究部署推动新形势下扶贫开发工作。

这体现了我国政府()

A.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B.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C.切实履行其职能,真抓实管D.依法行政,科学民主决策

6.(2015·黑龙江省二模·18)我国的宪法宣誓制度,规定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要公开向宪法宣誓。

万众瞩目之下庄严地就职宣誓,可以使宣示者本人和民众同时从神圣的仪式中经历神圣的体验。

实行宪法宣誓制度有利于()

①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明确权利是人民通过宪法所赋予的,增强责任感

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直接行使国家权利,监督宪法的实施

③培养广大人民群众的宪法意识和宪法情感,为依法治国提供根本保证

④形成维护宪法的权威和尊严的共识,营造建设政治文明的良好氛围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7.(2015·湖南省怀化市第二模·18)我国外交部针对菲律宾向联合国国际海洋法法庭递交所谓的南海主权仲裁案问题,重申中国不接受、不参与该仲裁的严正立场,并从法律角度全面阐述菲律宾提请仲裁的南海部分岛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中国依据公约提交了排除性声明,将海洋划界、领土争端和军事活动争端排除在司法和仲裁程序之外。

我国在这一问题上的态度是基于()

①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②我国正确行使自己的管辖权

③我国辩证看待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作用④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A.②④B.①③C.①④D.②③

8.(2015·安徽省安庆市二模·7)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下列名言中能够正确体现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有()

①人的完美需要在文化中实现(席勒)      

②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贤(老子) 

③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 

④世界因不同而精彩,交流因不同而必要,创新因交流而迸发(孙家正)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③④   

9.(2015·浙江省六校联考·29)右边的漫画《追捕》(作者:

吉俊明)启示我们要达到预期的目的必须()

①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

②在矛盾的对立中把握同一,促进事物变化发展

③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科学态度

④发挥关键部分的作用,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10.(2015·湖南省怀化市第二模·21)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

经济增长换档降速,从过去10%左右的高速增长转变为7%-8%的中高速,2011年为9.3%,2012年为7.8%,2013年为7.7%,2014年为7.4%。

这种经济增速下滑、风险凸显、以及红利转换的状况,究竟是后危机时代短期的不稳定性,还是意味着经济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学术界争议颇大。

学术界对我国经济新常态的争议表明()

①真理与谬误是相对的,彼此间没有绝对的界限②认识对象是复杂多变的,人们对一事物的正确认识要多次反复才能完成③由于主体的方法、看问题的角度等不同,认识具有差异性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因主体的实践经历而不同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1.(2015·北京市东城区综合练习

(一)·35)某电动自行车企业将电动自行车和手机终端连接起来,实现产品转型升级,使得电动自行车更加智能化、个性化,帮助骑行爱好者轻松享受骑行过程。

这说明()

A.事物的联系推动事物的发展

B.创新意识推动人类思维的发展

C.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建立新的联系

D.实践水平的提高有赖于认识水平的提高

12.(2015·广东省肇庆市二模·34)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该决定提出要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从哲学上看,其理论依据是()

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②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④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③④

二、简析题:

本大题共两题,每题26分,共计52分。

请运用所学知识对所提问题进行简明扼要的分析和说明。

13.(2015·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联考·39)2014年,中国经济、政治发展步入新常态。

某校高三学生对此进行探究,收集到以下信息。

信息一:

经济新常态

生产结构中的农业和制造业比重明显下降,服务业取代工业成为经济增长主要动力;需求结构中的投资率明显下降,消费率明显上升,消费成为需求增长的主体;政府大力简政放权,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增长动力结构中的人力、资源粗放投入明显下降,技术进步和创新成为决定成败的“胜负手”。

(1)结合信息一,简要指出经济新常态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变化。

信息二:

法治新常态

从反暴恐“新常态”,到司法环境保护“新常态”;从涉法涉诉信访“新常态”,到全民守法“新常态”……唯有法治,才是串连起2014年所有故事碎片的主线。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依法治国为主题,引领中国法治建设步入不同以往的“新常态”。

涵养法治新常态必须具有规矩守法意识、公开监督意识和法律至上意识。

(2)结合信息二,运用“我国的政党制度”知识阐述如何涵养法治建设新常态?

并从联系观的角度,说明材料蕴含的唯物辩证法道理。

14.(2015·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联考·38.)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

安徽省在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方面取得新

进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2-2014年安徽省33项民生工程投入

年份

总额

重点投向

2012年

540.3亿元

社会福利中心、校安工程、留守儿童之家、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家电下乡等

2013年

605亿元

建设美好乡村公共服务奖补、生活无着人员救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县级公立医院药品零差率补助、公共文化场馆开放、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补助

2014年

686.3亿元

保障学有所教、劳有所得、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病有所医以及“三农”投入等

(1)运用“收入与分配”的知识,结合材料一说明安徽财政资金持续向民生领域倾斜的经济意义。

材料二:

2014年安徽在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方面不断探索,着眼于科技进步给文化发展带来的革命性变化,研究制定符合我省地域特点的公共文化发展专项规划,促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激发文化创意产业的活力,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的有效对接,不断提升我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材料二中我省是怎样提升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

材料三:

安徽省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要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导向,不断完善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深入实施民生工程,把有限财力用到群众最期盼、最急迫的事情上,让全体人民分享发展红利,增强百姓生活幸福感。

(3)结合材料三,从“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角度,探究我省增强百姓生活幸福感的做法中蕴涵的哲理。

 

2015高考压轴冲刺卷·山东卷(五)

政治参考答案及解析

1.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货币贬值、价格总额。

【解析】2014年生产甲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不变,也就是说甲产品价格与价值仍为200元。

W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5%,1小时生产甲产品的价格总额是200X(1+25%)=250元;货币贬值20%,这时W企业1小时生产甲产品的价格总额是250/(1-20%)=312.5元。

【易错警示】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价值总额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2.C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企业经营战略。

【解析】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有助于企业把握市场动向,定位消费需求,制定正确的营销战略,调节生产规模,②④正确;①中的“避免”说法错误;③中的“市场监管”是政府,而不是企业。

3.C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解析】材料的信息主要反映了我国高铁装备技术水平提高后,能够出口美国,优化了铁路装备出口结构,从低端向高端转化,以质取胜,有利于促进我国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变,故选③④。

观点①不符合材料给出的信息,颠倒了两者的关系,观点②不符合实际,我国的高铁装备走向世界并没有改变中国对外开放总格局。

4.B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解析】《关于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社区的意见》让农民工可以在相关社区参与选举,保障了农民工管理基层公共事务的权利,B项符合题意。

农民工享有的管理国家的基本政治权利不是这一规定赋予的,是由我国宪法规定的,A项排除;农民工参与社区选举,是农民工参与民主管理,不是参与民主决策,C说法错误;材料与公民参与政治的有序性无关,D排除。

5.A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解析】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的具体要求包括:

政府工作人员在执行公务过程中,必须深入群众,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尊重民意等。

材料中省长王学军的做法体现了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A正确;BCD与题意不符。

6.C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宪法的有关知识。

【解析】万众瞩目之下庄严的就职宣誓,可以使宣誓者本人和民众同时从神圣的仪式中经历神圣的体验,①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角度谈宪法宣誓制度的意义,表述正确,入选;④从制度建设本身,谈对政治文明建设的意义,表述正确,入选。

②的表述错误,监督宪法的实施是人大的职权,排除;③从民众的角度谈宪法宣誓制度的意义,它可以培养广大人民群众的宪法意识和宪法情感,但不能为依法治国提供根本保证,表述错误,排除。

【知识拓展】2014年10月23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决定拟定我国的宪法宣誓制度,规定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要公开向宪法宣誓。

被任命者拥有权力后,宪法宣誓制度可以通过看得见的仪式,表示其会如何对待责任和职权,培养被任命者对法律的敬畏,强化被任命者对自己的约束。

同时宣誓本身也代表了宣誓人内心的认同和良心上的约束。

宣誓人也会因为想到表过态、宣过誓而提醒自己应该履行自己的誓言。

7.A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主权国家的权利和我国的国家利益。

【解析】我国外交部针对菲律宾向联合国国际海洋法法庭递交所谓的南海主权仲裁案问题,重申中国不接受、不参与该仲裁的严正立场,中国依据公约提交了排除性声明。

我国在这一问题上的态度是我国正确行使自己的管辖权,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②④正确;①说法错误,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目标;③材料未体现。

8.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文化多样性。

【解析】“人的完美需要在文化中实现。

”席勒的这一名言告诉我们,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人们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的熏陶,与尊重文化多样性无关,舍去①;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的含义是用天下最柔弱的东西,去驾驭天下最坚硬的东西,即柔弱可以战胜刚强的,与尊重文化多样性无关,舍去②;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基本含义是: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也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基本含义是:

不同民族应该相互尊重,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③符合题意;“世界因不同而精彩,交流因不同而必要,创新因交流而迸发”,强调的是文化的多样性,④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

9.B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矛盾的对立统一、发挥主观能动性。

【解析】漫画中的《追捕》各划各的,没有做到在对立中把握同一。

这启示我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科学态度,在矛盾的对立中把握同一,促进事物变化发展,②③正确;①④与漫画寓意不符。

10.B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认识的反复性。

【解析】学术界对我国经济“新常态”的争议说明受到条件的限制,认识具有反复性,差异性,②③正确;①说法错误,真理与谬误有严格的界限;④是对真理的错误认识。

11.A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联系与发展。

【解析】某电动自行车企业将电动自行车和手机终端连接起来,实现产品转型升级,这说明事物的联系推动了事物的发展,A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生产力,而不是思维,故排除B;C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D说法错误,实践决定认识。

12.B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社会意识的反作用。

【解析】材料强调的依法治国,是政治体制,排除①经济体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理论依据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②④正确;③材料未体现。

13.

(1)①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三大产业协调发展;(2分)②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持续拉动作用;③实施科学的宏观调控,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释放了市场活力;④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2)(20分)第一问:

①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涵养法治建设的新常态,需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②涵养法治建设的新常态,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准绳,进行民主协商、互相监督;③人民政协作为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围绕法治建设依法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第二问:

①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从反暴恐、到司法环境保护,从涉法涉诉信访、到全民守法,这些要素相互作用,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②联系是客观的。

用法治串起故事碎片,表明人能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③联系具有多样性。

必须具有三种意识,表明涵养法治新常态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④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

以依法治国为主题,推进中国的法治建设。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党的执政方式、政协的职能、联系观等。

【解析】第

(1)问属于意义类试题,做此题首先需要理解“经济新常态”的内涵,并指出经济新常态对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等的经济意义;第

(2)问属于分析说明类试题,第小问的限定知识是“我国的政党制度”,包括党和政协两方面;第小问的限定知识是联系观,注意结合材料进行分析,不可脱离材料。

14.

(1)①收入公平分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财政资金向民生倾斜,有利于再分配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②财政通过再分配,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等,有利于发挥财政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作用;③财政资金向民生倾斜,有利于刺激需求,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④财政资金向民生领域倾斜,有利于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加强和改善国家的宏观调控。

(2)①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提升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充分发挥科技在文化传承与发展中的作用;②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提升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要彰显安徽文化的地域特色;③实现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

激发文化创意产业的活力,充分发挥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④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提升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要关注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

(3)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提升百姓生活的幸福感。

②发挥正确价值观的促进作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百姓幸福感。

③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百姓幸福感;④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维护人民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让人民分享发展红利。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社会公平、财政的作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文化与经济的关系、人民群众的地位、正确价值观、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

【解析】第

(1)问是意义类试题,限定的知识是“收入与分配”,依据表格信息可知,侧重于考查收入分配公平和财政的作用等知识;第

(2)问是措施类试题,提升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发挥科技在文化传承与发展中的作用、重视文化与经济的关系、人民群众在文化创造中的主体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