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7201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5.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节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二节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二节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二节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二节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二节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二节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二节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第二节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第二节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第二节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第二节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第二节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第二节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第二节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节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docx

《第二节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节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二节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docx

第二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第二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第三课时氯气的特性

[课前预览]

1、氯气与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成的次氯酸能使有色物质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而次氯酸具有______________性。

答案:

Cl2+H2O=HCl+HClO;退色;次氯酸能破坏有色物质的有机色质;漂白性

2、氯气能与碱发生反应生成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氯气与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利用该反应可以制取漂白粉,漂白粉的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有效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__;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金属氯化物;次氯酸盐;2Cl2+2Ca(OH)2=NaCl+NaClO+2H2O;氯化钙和次氯酸钙;Cl2+2NaOH=NaCl+NaClO+H2O

3、

(1)假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各举出一个正、反例子:

①假说最终被证明是正确的,因而成为科学理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假说最终被证明是错误的,因而被否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模型一般分为和,它是对事物及其变化的简单模拟。

举出你所知道的一些模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讲练]

研究:

氯水的成分与性质

第一步:

观察氯水的外观。

氯水呈现______色,具有______气味,说明氯水中有______。

答案:

黄绿色;刺激性;氯气

第二步:

预测氯水的成分与性质。

假设一:

氯气与水不反应,则成分:

_______;假设二:

氯气与水会反应,则可能成分:

___________

答案:

氯气、水;Cl-、H+

第三步:

实验观察

探究一:

氯气与水是否反应?

[演示]第15页图1—2—11所示实验

通过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推知氯气与水反应,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红纸条退色;干燥的氯气不能使干燥的红纸条退色

探究二:

氯水中有无Cl-

(从第15页提供的试剂和仪器中选择并设计方案)

[学生活动]方案:

氯水与________反应;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

氯水中______。

答案:

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Cl-

探究二:

氯水中有无H+

(从第15页提供的试剂和仪器中选择并设计方案)

方案:

向氯水中插入用砂纸擦亮的镁条,现象:

________________,结论:

氯水中______。

答案:

有无色气体生成且氯水的颜色变浅;H+

[思考]实验现象告诉我们,氯气与水发生了反应,产物中确有Cl-

和H+

,所以在氯水中加石蕊想必会变红,事实真是如此吗?

[深度探究]氯水中滴加几滴石蕊试液。

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先变红后退色)

[结论]由图1-2-11所示实验现象和以前所学知识断定起漂白作用的不是____和____,而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另一物质(HClO)。

综合以上探究结论,写出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Cl2

;HCl;Cl2+H2O=HCl+HClO

知识点一:

氯水的成分及其应用

例1:

下列有关氯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氯气在常温下能与铁反应,故不能用铁罐存放液氯

B、液氯和氯水不是同一物质

C、点燃氢气和氯气的混合气体可以用来制取氯化氢

D、用氯气对生活用水进行消毒的原因是氯气本身能杀灭细菌

规律总结:

氯气、液氯、氯水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B

解析:

干燥的氯气

常温下不与Fe发生反应,所以铁罐可以存放液氯,所以A选项错误;点燃氢气和氯气的混合气体会发生爆炸,所以选项C错误;用氯气

对生活用水消毒是因为氯气

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具有强氧化性,能杀灭细菌,所以D错误。

规律:

氯水是混合物,主要溶质是氯气

;液氯和氯气成分相同,都是纯净物,只是状态不同。

变式训练1:

已知肥皂水呈弱碱性。

为防止吸进氯气中毒,可用浸有某种物质的水溶液的毛巾捂住口鼻,该物质可以是()

A、NaOHB、HClC、肥皂D、NaCl

答案:

C

解析:

肥皂水呈弱碱性,增大了氯气的溶解度,所以选项B正确;NaOH具有强的腐蚀性,所以A项错误;Cl2

在NaCl、HCl的溶液中溶解度后很小,所以D项错误。

2、关于氯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新制氯水的漂白性强于久置的氯水B、氯水用于漂白是由于HClO的作用

C、久置的氯水中,Cl-数目减少D.新制氯水的显酸性

答案:

C

解析:

氯水的漂白性是由于HClO的作用,久置后,HClO分解为氯化氢和氧气,酸性增强,氯离子数目增多。

3、用氯气消毒的自来水养金鱼时,将水注入鱼缸以前需在阳光下曝晒一段时间,目的是()

A、使水的硬度变小B、使水中的HClO分解

C、起到杀菌作用D、增加水中O2的含量

答案:

B

解析:

用氯气消毒的自来水中有HClO,不利于鱼的生存,在阳光下曝晒自来水一段时间后,HClO会分解而除去。

知识点二:

物质保存及实验安全:

例2:

自来水常用氯气来消毒。

用自来水配制下列物质的溶液时,药品不会变质的是()

A、AgNO

B、Na2

CO3

C、NaOHD、AlCl3

答案:

D

解析:

用氯气消毒的自来水中不仅残留有Cl2,还有HCl和HClO。

用它配制AgNO

溶液会生成AgCl沉淀;配制Na2

CO3溶液时,Na2

CO3

会与HCl等反应;配制NaOH溶液时,NaOH也会与Cl2、HCl、HClO等反应。

变式训练1:

自来水生产时,可用适量的Cl2

杀菌消毒。

市场上有一些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用自来水冒充纯净水出售,侵害消费者的利益。

为辨别真假,可用下列一种试剂来鉴别,该试剂是()

A、酚酞试液B、氯化钡溶液C、氢氧化钠溶液D、硝酸银溶液

答案:

D

解析:

用氯气消毒的自来水中有Cl-,硝酸银溶液可与之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

2、下列试剂保存方法不正确的是()

A、NaOH固体放在广口瓶中B、新制的氯水用棕色瓶保存

C、金属Na用一层水封后再密封保存D、漂白粉必须密封保存

答案:

C

解析:

固体药品用广口瓶贮存,液体药品用细口瓶贮存。

新制的氯水有HClO,易分解,所以新制的氯水用棕色瓶保存。

金属Na可与水反应,故而C是错误的。

漂白粉若不密封保存,其有效成分会与空气中的CO2、H2O反应而失效。

3、某化学实验的尾气中含有较多的氯气。

要吸收这些尾气,下列试剂中最合适的是()

A、烧碱溶液B、饱和石灰水C、自来水D、饱和食盐水

答案:

A

解析:

氯气要用碱性物质吸收,由于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即使饱和石灰水,其浓度也很小,不利于有效吸收氯气,故而用烧碱溶液更好。

知识点三:

氯气的用途

例3:

把石蕊试液加到新制的氯水中,出现的现象是()

A、溶液变红色B、溶液变蓝色

C、溶液变紫色D、溶液先变红色,后立即退色

答案:

D

解析:

氯水中有氢离子,溶液呈酸性,石蕊试液变红,但氯水中的次氯酸有漂白性又使红色溶液退色。

变式训练1:

如图所示,A处通入大量的湿润的Cl2

,关闭B阀时,C处干燥的红布条看不到明显现象;当打开B阀后,C处干燥的

红布条逐渐退色,则D瓶中装的是()

①浓H2

SO4

②NaOH溶液③H2

O④饱和NaCl溶液

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

答案:

B

解析:

关闭B阀时,通过浓H2

SO4

,Cl2

被干燥,干燥的Cl2

不能使有色物质退色。

通过NaOH溶液时,Cl2

被吸收,所以不再有漂白性。

通过H2

O和NaCl溶液时,依然是湿润的Cl2

,所以可使有色布条退色。

2、下列有关氯气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正确的是()

A、氯气在工业上是一种重要化工原料,可用于制备大量氯化钠

B、氯气可用于游泳池中水的消毒

C、用氯气制次氯酸,用做生活中常用的漂白剂

D、氯气有毒,所以不能作为自来水的消毒剂

答案:

B

解析:

海水中有大量的氯化钠,工业上不用制备。

次氯酸不稳定,不易储存,不能做生活中常用的漂白剂。

[课后巩固]

基础训练

1、下列物质中,存在氯离子的是()

A、氯酸钾溶液B、次氯酸钠溶液C、液氯D、氯水

答案:

D

2、下列物质中,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退色的是()

A、干燥的氯气B、潮湿的氯气C、液氯D、盐酸

答案:

B

解析:

潮湿的氯气中有次氯酸,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退色。

液氯是纯净的氯气,无漂白性。

3、在氯水中存在多种粒子,它们在不同的反应中表现出各自的性质。

下列实验现象和结论一致且正确的是()

A、加入有色布条,一会儿有色布条退色,说明溶液中有Cl-存在

B、溶液呈浅黄绿色,且有刺激性气味,说明有HCl分子存在

C、加入用稀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有Cl-

存在

D、加入NaOH溶液,氯水浅黄绿色消失,说明有HClO分子存在

答案:

C

解析:

氯水的漂白性是由于HClO的作用,溶液呈浅黄绿色,是由于溶解了氯气,加入NaOH溶液,氯水浅黄绿色消失,说明氯气已与NaOH溶液反应,所以选C。

4、下列各项叙述中,正确的是()

A、新制氯水中只有Cl2

和H2

O两种物质

B、新制氯水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先变红后退色

C、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氯化钙和次氯酸钙,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

D、漂白粉是用氯气与石灰水反应制得的

答案:

B

解析:

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钙和次氯酸钙,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故C项的说法是错误的。

由于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即使饱和石灰水,其浓度也很小,不利于有效吸收氯气,漂白粉是用氯气与石灰乳反应制得的。

5、下列有关氯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氯气可使湿润的红布条退色,所以氯气具有漂白性

B、氯气没有漂白性,但通入红色石蕊溶液中,溶液退色

C、在通常情况下,氯气可以和任何金属直接化合

D、闻氯气气味时,要小心地将集气瓶放在鼻孔下闻

答案:

B

解析:

干燥的氯气常温下不与金属反应,C项错误。

氯气有毒不能将集气瓶放在鼻孔下闻,D项错误。

6、可以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的干燥剂是()

A、碱石灰B、氢氧化钙C、浓硫酸D、固体烧碱

答案:

C

解析:

氯气可与碱性物质反应。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Cl2和Cl-都有毒

B、将AgNO3溶液滴入甲溶液中,若出现白色沉淀,则说明甲溶液中含有Cl-

C、将NaCl溶液滴入AgNO3溶液中或将Cl2

通入AgNO3溶液中均会出现白色沉淀

D、含Cl-的溶液和氯水均呈黄绿色

答案:

C

解析:

Cl-是无毒的。

Cl2

通入AgNO3溶液会产生Cl-也与AgNO3

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8、在新制氯水中分别滴加下列物质,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反应现象。

(1)紫色石蕊试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硝酸银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碳酸钠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氢氧化钠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溶液先变红,后退色

(2)AgNO3+HCl==AgCl↓+HNO3

,有白色沉淀生成;(3)Na2CO3

+2HCl==2NaCl+CO2↑+H2O,有气泡生成。

(4)2NaOH+HCl==NaCl+NaClO+H2O解析:

氯水中的成分有氯离子、氢离子、氯气、次氯酸等,以上物质可分别与这些离子反应。

挑战提高

9、制取氯水最好的方法是()

答案:

C

解析:

A、B装置制取氯水时有尾气污染,而D中Cl2被NaOH溶液吸收,不能制得氯水。

10、为了防止贮存液氯的钢瓶被腐蚀,钢瓶在装液氯之前必须()

A、除去铁锈B、放入铁粉C、清洗干净D、彻底干燥

答案:

D

解析:

干燥的氯气不与铁反应。

11、下列有关液氯和氯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液氯是纯净物,而氯水不是

B、液氯无酸性,而氯水也无酸性

C、液氯较氯水有较强的漂白性

D、液氯无色,氯水呈黄绿色

答案:

A

解析:

液氯是液态的氯气

,化学性质与气态氯气

相同,而氯水是氯气的水溶液,有氯化氢、氯气、次氯酸等,是混合物。

12、氯气是一种有毒气体,在运输与储存过程中必须防止泄漏。

一旦储存液氯的钢瓶发生泄漏,必须立即采取措施。

请分析下列各种措施合理的是()

A、将人群向低处疏散

B、将人群顺风向疏散

C、用蘸有NaOH溶液的毛巾捂住口鼻

D、向泄漏地点撒一些石灰

答案:

D

解析:

氯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人群应向高处疏散且逆风向疏散。

NaOH溶液虽能吸收氯气,但有腐蚀性,可改用碱性弱的溶液如肥皂水或碳酸钠溶液代替。

13、检验氯化氢气体中是否混有氯气可采用的方法是()

A、用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

B、用干燥的有色布条

C、通入AgNO3溶液

D、湿润的有色布条

答案:

D

解析: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可将湿润的有色布条退色。

14、“绿色化学实验”进课堂。

某化学教师为“氯气与金属钠反应”设计了如下图装置与操作以替代相关的课本实验。

实验操作:

钠与氯气反应的装置可作如图改进,将一根玻璃管与氯气发生器相连,玻璃管内放一块黄豆粒大的金属钠(已洗净煤油),玻璃管尾部塞一团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球。

先给钠预热,到钠熔成圆球时,撤火,通入氯气,即可见钠着火燃烧,生成大量白烟。

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反应生成的大量白烟是氯化钠晶体

B、玻璃管尾部塞一团浸有NaOH溶液的棉球是用于吸收过量的氯气,以免其污染空气

C、钠着火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

D、若在棉球外沿滴一滴紫色石蕊试液,可据其颜色变化判断氯气是否被碱液完全吸收

答案:

C

解析:

钠在氯气中燃烧有大量白烟产生,为NaCl固体,则A正确。

为防止空气污染,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氯气

2NaOH+Cl2

==NaCl+NaClO+H2O,则B正确。

D项滴入石蕊试液后,若颜色未变红,说明氯气被碱液完全吸收,故D也正确。

在Cl2中燃烧时产生黄色火焰,C错。

15、某同学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研究物质的性质,其中气体A的主要成分是氯气,杂质是空气和水蒸气。

回答下列问题:

(1)该项研究(实验)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浓硫酸作用是___________。

与研究目的直接相关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物质性质的方面来看,这样的实验设计还存在事故隐患,事故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

图中D处应放置________________。

(4)该实验涉及的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探究氯气是否有漂白性。

(2)吸收气体A中的水蒸气;B内的布条不退色,C内的布条退色。

(3)氯气污染空气;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

(4)实验法、观察法。

解析:

从B、C对比现象看出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氯气是否有漂白性。

从事故隐患看出尾气未吸收,应将剩余的氯气通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

16、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探究次氯酸性质的实验如下:

(1)把氯水滴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解释其中的原因(用必要的文字和化学方程式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稀的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为红色,再逐滴滴加新制氯水,溶液颜色逐渐变浅并退去。

退色的原因可能有两个:

原因①次氯酸遇到有色物质时,能破坏其中的有机色质使其退色。

原因②NaOH与氯水反应,溶液碱性逐渐减弱,甚至有可能不再呈碱性。

请回答:

a:

氯气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证明红色退去的原因是①2或者是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溶液先变为红色,然后退色:

Cl2+H2

O==HCl+HClO;HCl、HClO呈酸性,溶液变为红色;又因为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最后溶液退为无色。

(2)a:

Cl2+2OH==Cl-+ClO-+H2

O

b:

向退色后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中,若溶液仍然无色则原因①正确;若溶液又恢复红色则原因②正确。

解析:

氯水滴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可能有两种原因。

一种是氢氧化钠与氯气、氯化氢等反应,使溶液不再显碱性,酚酞试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另一种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有漂白性,可能将有机色质破坏,溶液不再是红色。

若是第一种情况虽然溶液显无色,但酚酞犹在,只需加入过量的NaOH,使溶液呈碱性,若溶液变红,则氯水表现的是反应后盐酸的酸性。

若溶液不变色,仍为无色,则氯水表现的是漂白性。

说明:

将【课堂学案】、【典型例题】、【课堂热身】合为一块,统称为[课堂讲练],【课堂学案】的内容保留,放在例题的前面,例题注意分知识点设计,将【课堂热身】的习题分别插到例题后的变式题中,这样既照顾到了知识的全面性,教师在上课的时候有选择的余地,又避免了模块太多,杂乱无章,教师不好使用。

当然,这只是参考方案,最后由你决定最终的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