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师大附中届高三第八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72201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师大附中届高三第八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安徽省师大附中届高三第八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安徽省师大附中届高三第八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安徽省师大附中届高三第八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安徽省师大附中届高三第八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安徽省师大附中届高三第八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安徽省师大附中届高三第八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安徽省师大附中届高三第八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安徽省师大附中届高三第八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安徽省师大附中届高三第八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安徽省师大附中届高三第八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安徽省师大附中届高三第八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安徽省师大附中届高三第八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安徽省师大附中届高三第八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安徽省师大附中届高三第八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安徽省师大附中届高三第八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安徽省师大附中届高三第八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师大附中届高三第八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

《安徽省师大附中届高三第八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师大附中届高三第八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省师大附中届高三第八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

安徽省师大附中届高三第八次联考语文试题

安徽省师大附中2014届高三第八次联考语文试题

模拟

2014-08-0109:

42

安徽省师大附中2014届高三第八次联考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第I卷第1页至第6页,第Ⅱ卷第7页至第8页。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 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未来新闻的知识形态

王晨瑶

   ①毫无疑问,新闻首先得是“新”的。

在大多数语言中,新闻一词都有“新”(new)这样的基础性词义。

新闻如何才能是“新”的?

现代新闻业对此的回答是:

时间轴上的新近是新闻之所以“新”的首要考量,离“现在”越近,就越“新”。

陆定一所作的“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的定义精准地概括了现代新闻在知识形态上的本质特征,即新闻是在时间上关于现在的事实性知识。

   ②以时间性的“新近”作为新闻之为“新”的标准,看上去天经地义,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在知识形态上对“新”的界定是建构的产物。

为了向受众稳定地提供新闻产品,新闻界不得不以对线性时间的恪守来彰显“新”,即便有些事件在社会层面没有什么“新意”,但它是“新近”发生的,也就具有了成为新闻的合法性。

正如研究者Terhi Rantanen所说,“很有可能,事件有时是‘旧’的,但是出版商和叙述行为使得它‘新’了,成了新闻”。

新闻在时间上的紧迫性不仅塑造了现代新闻的文本形式,而且塑造了现代新闻业和新闻从业者的一些结构性特征。

   ③现代新闻在知识形态上与线性时间赛跑的特征,有可能在未来发生结构性的转变。

未来新闻中的时间将超越单一的线性时间标准,变成非线性时间。

首先,传播技术的进步,使得新闻可以轻松满足线性时间的要求。

在“直播”技术普及之后,新闻报道与事件在时间上同步已经不再是梦想。

仅以时间性为“新”,不能满足未来新闻的需要。

其次,受众的接受行为不再受制于线性时间。

对于受众来说,新闻从河流变成了海洋。

网络永远都“开着”,用户不再需要跟随广播或电视的播出时间或日报的发行时间,他们可以从任何时间开始阅读网络上的新闻。

新闻变得没有时间性了,因为它适用于所有的时间。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网络的海量空间和超文本链接,赋予了新闻超越线性时间的可能。

比如一起新近发生的校园投毒案可能会勾连起二十年前发生的另一起投毒案,并使后者成为新闻。

网络的非线性在于它更容易打捞那些已经成为历史的事件,更容易穿越时间并在事件与事件之间形成互文关系,这就使得未来新闻有能力把不同时间的事实性知识“结构”成新闻,以满足当下社会对真相的需要。

④当然,传统新闻并没有完全忽略这一点,但正如前所说,在与线性时间的赛跑中,很多新闻最终成了有头无尾的“断头新闻”。

新闻业不断产生热点,但对社会关于这一时代的事实性知识的需求反倒无法很好地满足,而超越了线性时间的未来新闻,在这一领域会有更大的作为。

(选自《新华文摘》2014年第3期,有删改)

1.联系上下文,对第②段画线句子意义与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出版商和叙述行为可以不受时间的限制,把陈年旧事当作新闻再次报道出来。

B.出版商出于商业考虑,叙述行为调整,都可能使社会意义不大的事件成为新闻。

C.本句紧承前句,论证现代新闻追求新闻发生时间的“新”,有时会忽略新闻的意义。

D.本句照应开头,论证现代新闻坚守时间性原则,更注重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

2.下列对未来新闻特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未来新闻超越了对线性时间的追逐,能更从容地提供时代所需要的事实性知识。

B.二十年前发生的投毒案同样能成为新闻,使得未来新闻可不受制于事件的“突发”。

C.由于线性时间不再制约受众的接受行为,未来新闻适用于受众的所有的时间。

D.网络的海量空间和超文本链接,使未来新闻能把不同时间发生的事件结构成新闻。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现代新闻讲究时效性,首要特征是“新”,时间轴上的新近是评价现代新闻质量的首要标准。

B.现代新闻在知识形态上是受到线性时间严格制约的事实性知识,它要恪守线性时间以彰显“新”。

C.新闻在时间上的紧迫性和现代新闻的文本形式塑造了现代新闻业和新闻从业者的一些结构性特征。

D.传统新闻忽略了不同时间发生的事件的关系,只一味跟随时间追踪热点,使得新闻缺乏连续性。

二、(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自突厥颉利破后,诸部落首领来降者,皆拜将军中郎将,布列朝廷,五品以上百余人,殆与朝士相半。

惟拓跋不至,又遣招慰之,使者相望于道。

凉州都督李大亮以为于事无益,徒费中国,上疏曰:

“臣闻欲绥远者必先安近。

中国百姓,天下根本,四夷之人,犹于枝叶,扰其根本以厚枝叶,而求久安,未之有也。

自古明王,化中国以信,驭夷狄以权。

故《春秋》云:

‘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

’自陛下君临区宇,深根固本,人逸兵强,九州殷富,四夷自服。

今者招致突厥,虽入提封①,臣愚稍觉劳费,未悟其有益也。

然河西民庶,镇御藩夷,州县萧条,户口鲜少,加因隋乱,减耗尤多,突厥未平之前,尚不安业,匈奴微弱以来,始就农亩,若即劳役,恐致妨损,以臣愚惑,请停招慰。

且谓之荒服者,故臣而不纳。

是以周室爱民攘狄,竟延八百之龄;秦王轻战事胡,故四十载而绝灭。

汉文养兵静守,天下安丰;孝武扬威远略,海内虚耗,虽悔轮台,追已不及。

至于隋室,早得伊吾,兼统鄯善,且既得之后,劳费日甚,虚内致外,竟损无益。

远寻秦、汉,近观隋室,动静安危,昭然备矣。

伊吾虽已臣附,远在藩碛,民非夏人,地多沙卤。

其自竖立称藩附庸者,请羁縻受之,使居塞外,必畏威怀德,永为藩臣,盖行虚惠而收实福矣。

近日突厥倾国入朝,既不能俘之江淮,以变其俗,乃置于内地,去京不远,虽则宽仁之义,亦非久安之计也。

每见一人初降,赐物五匹,袍一领,酋长悉授大官,禄厚位尊,理多糜费。

以中国之租赋,供积恶之凶虏,其众益多,非中国之利也。

”太宗不纳。

十三年,太宗幸九成宫。

突利可汗弟中郎将阿史那结社率阴结所部,并拥突利子贺罗鹘夜犯御营,事败,皆捕斩之。

太宗自是不直突厥,悔处其部众于中国,还其旧部于河北,建牙②于故定襄城,立李思摩为乙弥泥熟俟利苾可汗以主之。

因谓侍臣曰:

“中国百姓,实天下之根本,四夷之人,乃同枝叶,扰其根本以厚枝叶,而求久安,未之有也。

初不纳魏徵言,遂觉劳费日甚,几失久安之道。

(选自《贞观政要》)

【注】①提封:

指国内、四境之内。

②建牙:

建立官署。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臣闻欲绥远者必先安近                 绥:

击败

B.戎狄豺狼,不可厌也               厌:

厌倦

C.孝武扬威远略                     略:

谋略

D.并拥突利子贺罗鹘夜犯御营             犯:

侵犯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化中国以信                       斧斤以时入山林

B.未悟其有益也                     其孰能讥之乎

C.若即劳役,恐致妨损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D.因谓侍臣曰                      因之以饥馑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从突厥颉利可汗被打败后,有很多归降的部落首领在朝廷做官,五品以上官员的人数几乎达到了在朝官员的一半。

B.太宗派遣使者招降鲜卑拓跋氏,凉州都督李大亮认为这样做没有益处,上疏陈述理由,但太宗没有采纳他的奏言。

C.都督李大亮认为,招降突厥会耗费国家财力,妨碍百姓的耕作,引起百姓反感,百姓不能接纳他们,对中原没有益处。

D.贞观十三年,突利可汗的弟弟发动叛乱,最后兵败被杀。

太宗因此后悔以前的做法,就让突厥旧部回到黄河以北居住。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是以周室爱民攘狄,竟延八百之龄;秦王轻战事胡,故四十载而绝灭。

(6分)

                                                                     

(2)初不纳魏徵言,遂觉劳费日甚,几失久安之道。

(4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雨 后

﹝宋﹞裘万顷

秋事雨已毕,秋容晴为妍。

                         新香浮  稏①,馀润溢潺湲。

 机杼蛩②声里,犁锄鹭影边。

吾生一何幸,田里又丰年。

【注】①  稏(bàyà),稻名。

②蛩,古书上指蟋蟀。

8.诗的五六两句是从哪个角度描写景物的?

请作简要赏析。

(4分)

答:

                                                                      

9.诗人为什么发出“吾生一何幸”的感慨?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4分)

答: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

)(6分)

甲:

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①                ,②                  。

③                    ,④                   。

⑤                ,

⑥                    ;吾人咏歌,独惭康乐。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乙:

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羽扇纶巾,谈笑间,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③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④人生亦有命,                     ?

            (鲍照《拟行路难》)

⑤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何枝可依?

   (曹操《短歌行》)

⑥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韩愈《师说》)

三、(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梯的父辈

王朝闻

①24日天明之后,我们从澜田坝坐吉普车出发。

本来约好了到福宝镇吃早饭,因我常常要停车观赏风景和拍照,九点多钟才赶到福宝镇。

既然应当客随主便,岂可贪恋山水而不赶回城里参加座谈会。

②此行感受最深的印象之一,是越与实际接触越觉得自己的知识贫乏。

对于某些好像自己有一肚子墨水,随便一吐就能著书立说者来说,我的这种感受不免显得太拘谨了吧。

③当我们经过称为木厂而看不见木厂的地段,觉得不给那重重叠叠的瀑布拍照可能后悔。

下车要给它拍照时,觉得靠在石壁缝里的两根又长又直又亮堂的竹竿,是在和瀑布抢镜头的障碍。

如果不避开这条垂直线,以瀑布为对象的画面的完整性一定要被破坏。

当它引起简平①的注意,旅伴告诉她是梯子,是攀登陡壁的交通工具时,我就不再因为它碍眼而讨厌它了。

④这当然不是说,拍照可以让这个不甘当配角的配角进入画面,而是说,如果当作以民俗性特征为照相目的,它不只不应当受到破坏画面的形式美的指责,而且很有资格成为堂堂正正的主角。

⑤被称为梯的这两根并列和紧挨着的楠竹,完全没有一般被称为梯子所有的横档。

只在两根竹子之上,分别左右和高低,在约有尺把距离之间,挖出既可用手指去抓又可用脚掌去踩的小洞。

这虽是因地制宜的一种交通工具,如果也像浙江雁荡山那两峰之间的绳桥,让能者用双手当脚越过它,成为供人观赏的绝技表演,可能给人造成惊险的精神刺激。

如果福宝镇将来成了旅游区,陡壁登梯的表演也将是一种吸引游人的好节目。

至少,这种表演要比十三陵化装成太监的“监票员”、化装成宫女的讲解员不显得矫揉造作,更自然也更耐看得多。

苏东坡论文章之美,那“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当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说法,对这样的登梯表演也有适应性吧。

⑥如今这个没有人攀登的竹梯,仿佛有点寂寞之感。

从现代化的先进技术角度看来,它当然是很原始、很落后的。

不过,正如现代化的打火机,在风里使用远不及古老的火镰那么得心应手那样,简陋的东西未必一定比豪华的东西缺少优越性。

正如被动与主动、劣势与优势、困难与顺利之间,不只可以互相转化,而且双方之间没有绝对分明的界限那样,先进与落后的交通工具各自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发挥它们那不可被互相代替的优越性。

譬如说,如果我离休而能到合江山区居住,有急病要上医院去抢救,在那一尺多宽的石板路上不能开救护车时,多么先进的汽车,也代替不了滑竿、背带或手杖。

⑦谈竹梯特点而扯得这么远。

这是为什么?

如果用《增广》的“贤文”来说明我的心境,也许可以说是“流水下滩非有意,白云出岫本无心”。

(选自《王朝闻集·会见自己》,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

【注】①简平:

王朝闻的妻子,原名解驭珍。

11.文中重点介绍的竹梯有哪些特点?

请结合全文概括。

(6分)

   答:

                                                                      

12.解释下列画线句子的含义。

(4分)

(1)如果不避开这条垂直线,以瀑布为对象的画面的完整性一定要被破坏。

(2分)

 答:

                                                                      

(2)如今这个没有人攀登的竹梯,仿佛有点寂寞之感。

(2分)

   答:

                                                                      

13.在第⑥段中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表达感想?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14.自言“谈竹梯特点而扯得这么远”,请联系全文,探究的写作目的。

(8分)

答:

                                                                     

 

 

第Ⅱ卷(表达题 共84分)

四、(24分)

1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坐落/匮乏         偏袒/孺子牛          谄媚/甘败下风

   B.安详/宣泄        校勘/捉迷藏          暴躁/礼尚往来

   C.暮蔼/厮杀        作揖/活性炭          影碟/察言观色 

   D.惊蛰/陷阱         掂量/主弦律          精粹/势不两立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北京最牛违建业主自2007年起,就在天台上不断施工,建造“小别墅”,其他

业主不堪其扰,纷纷搬走,如今这栋楼已十室九空。

B.这组工艺精湛、细致复杂的模型只不过是用烹饪剩下的龙虾壳拼接而成的,惟妙惟肖的模型上甚至可以清楚地看到后视镜和车牌号。

C.一名合格的党员应具有四种品质:

时空磨砺后的执着、诱惑考验后的淳朴、大浪淘沙中的坚强品格、沧海横流中的英雄本色。

D.韩寒和郭敬明是80后作家群的翘楚,都拥有数量庞大的粉丝,其能量早已突破了文学的领域,我们不必求全责备他们某些过激言论。

17.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培养孩子就好比一场马拉松赛跑,比的是耐力,享受的是过程。

②马拉松比赛赢在起跑线上的运动员,往往由于没有保存体力,致使起个大早,赶了晚集。

③一些教育培训机构经常对家长说的一句话就是“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④有人说“赢在起跑线”上只适合短程竞赛,例如百米赛。

如果是马拉松那样的长跑,就不存在输在起跑线上的担忧。

⑤我们要尊重教育规律和孩子的成长规律,不要一味的拔苗助长,让我们的孩子不堪重负。

⑥一些家长由于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通过各种培训班给孩子进行各种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提高。

A.①③⑥④②⑤                            B.③①④⑥②⑤

C.①⑤③④⑥②                            D.③⑥④②①⑤

18.下面五个句子中四个有语病,请先写出有语病句子的序号,然后加以修改。

(4分)

①2014年3月22-23日,第三届世界核安全峰会在荷兰政治中心、西南部海岸城市海牙举行,来自世界各地两千多个新闻单位的编辑记者参与了此次报道工作。

②建立监督机制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企业对制度的出台、酝酿、执行到取得成效的每个环节如果都纳入监督的范围,就能切实有效地增强执行力。

③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建立,为我省经济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极佳的机遇,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去年底,示范区的GDP增速大约在18%以上。

④注重低碳环保,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不仅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而且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⑤针对上半年房地产销售疲软不景气、市场低迷,某些地方政府采取了一些违背中央精神的调控救市措施,结果政策刚刚出台就受到了上级部门的严厉批评。

序号

                 修    改   意   见

 

 

 

 

 

 

 

 

19.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一组句子,要求所写句子与示例使用修辞手法相同,句式基本一致。

(5分)

什么是最真挚的友谊?

是华美盛宴的觥筹交错,是形影不离的朝夕相守,是依依难舍的缠绵缱绻,还是困境中搀扶你一把的那双温暖的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某校学生会文艺部准备“五四”青年节上午8:

00在学校大礼堂举行一场大型文艺汇演,请你替这次活动拟一条简明的主题词,并以文艺部的名义出一份海报。

要求:

语言得体,内容详实,格式正确,100字左右。

(6分)

(1)主题词:

                                                                

  

(2)                            海报

                                                                            

五、(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①汽车大王福特早年去应聘工作,当他敲门走进董事长办公室时,发现门口地上有一张废纸,便弯腰捡了起来,把它扔进了废纸篓里。

董事长说:

“很好,很好!

福特先生,你已被我们录用了。

②华侨领袖陈嘉庚开始创业时开了一个小的米店,没有什么生意时他就在店门口挑拣出米里难免混进去的砂砾。

后来他的米店生意越来越好,再后来他又投资其他实业,成了亿万富翁。

③有个小弟在自行车车店当学徒,有人送来一部有故障的自行车,小弟除了将车修好,还把车子擦拭得干干净净,其他学徒笑他多此一举。

后来车主将自行车领回去的第二天,小弟就被挖到那位车主的公司上班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语文参考答案

一、(9分)

1.(3分)A(“不受时间的限制”错,受时间的限制;“陈年旧事”错,这里的“旧

指事件的社会意义旧,不是指过去发生的事。

2.(3分)B(强加因果,“二十年前发生的投毒案同样能成为新闻”只是一个例证。

3.(3分)B(A.“评价现代新闻质量”错,①段中间,是新闻之所以“新”的首要

考量;C.②段的结尾,“新闻在时间上的紧迫性不仅塑造了现代新闻的文本形式,而且

塑造了现代新闻业和新闻从业者的一些结构性特征”;D.④段开头,“并没有完全忽略

这一点”。

二、(33分)

4.(3分)D(A.绥,安抚;B.厌,满足;C.略,侵略。

5.(3分)C(A.用,介词/按照,介词;B.这种做法,代词/表示反问语气,副词;

C.如果,连词;D.于是,就,连词/接着,动词。

6.(3分)C(“引起百姓反感,百姓不能接纳他们”文中没有这样的内容。

7.(10分)

 ⑴(6分)所以周天子爱民而排除外族,就延续了八百年的帝业;秦始皇轻率发动

战争对付胡人,所以四十年便绝灭了。

 ⑵(4分)当初,我不采纳受魏徵的建议,终于感觉到烦劳破费一天比一天厉害,

几乎失去了长治久安的好方法。

8.(4分)

村妇的机杼声和蟋蟀的鸣叫声此起彼伏,一应一和;(1分)白鹭悠闲地在溪边田头

觅食,农人正在一边耕犁锄地。

(1分)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1分)描绘出一幅宁静和谐的乡村生活图景。

(1分)

9.(4分)①雨过天晴后秋天田园风光的美丽;②女织男耕劳动场景透着乡村生活的宁静;③田里连年丰收让诗人感到庆幸。

(答出1点,得1分;答出2点,得3分;答出3点,得4分)

10.(6分)

甲:

①况阳春召我以烟景  ②大块假我以文章 ③会桃花之芳园

④序天伦之乐事      ⑤群季俊秀       ⑥皆为惠连

乙:

①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②樯橹灰飞烟灭   ③长烟落日孤城闭

④绕树三匝          ⑤安能行叹复坐愁 ⑥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三、(24分)

11.(6分)

①竹梯由两根又长又直又亮堂的竹竿组成,(2分)②是一种因地制宜、攀登陡壁的原始交通工具。

(2分)③这种竹梯没有横档,只在左右两根竹子上挖出小洞,供攀援之用。

(2分)

12.(4分)

   ⑴(2分)①取重重叠叠的瀑布入景拍照,会得到一幅完整的自然山水美景;(1分)②靠在石壁缝里两根垂直的竹竿会对照相画面的完整性造成干扰。

(1分)

⑵(2分)现代技术已经很先进了,就攀登陡壁来说,原始的竹梯显然已经落伍,几乎没有用武之地了。

(2分)

13.(6分)

   ①运用了对比和类比的手法。

(2分)②拿这种竹梯与现代化交通工具作对比,拿古老的火镰在风里使用远比现代化打火机更顺手作类比,(2分)③说明原始、简陋的交通工具同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

(2分)

14.(8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参考示例一:

肯定、赞美民俗之美。

(2分)笔下的竹梯具有鲜明的民俗性特征,“很有资格成为”摄影画面中“堂堂正正的主角”。

(2分)

参考示例二:

喜爱、推崇自然之美。

(2分)认为让能者用这种楠竹梯表演攀登陡壁的绝技,朴实自然,不会给有人以矫揉造作之感。

(2分)

参考示例三:

表达社会发展的辩证思考。

(2分)认为所谓的落后的东西特定条件下也可能发挥优越性,不能对社会发展作简单化、概念化的理解。

(2分)

参考示例四:

表达对先民与传统的尊重。

(2分)触景生情,率性自然地记录旅途的见闻感受;眼中的竹梯是“梯的父辈”,代表了先民的智慧,也是古老传统的一部分。

(2分)

四、(24分)

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