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72319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74.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书.docx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书.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书.docx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书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屋面为不上人屋面,屋面活荷载标准值为0.5kN/m2;设计时取楼面活荷载、横向及纵向的柱网尺寸为设计参数,其中:

根据该工厂的使用要求,楼面活荷为4.0kN/m2,横向柱网尺寸取为:

6.6m,纵向柱网尺寸与横向柱网相同。

1.2设计条件:

1.2.1结构类型:

砌体结构

1.2.2建筑材料:

1.2.2.1屋面做法:

(自上而下)

1:

2.5水泥砂浆砌膨胀珍珠岩单拱隔热板40mm厚(重度不大于14kN/mm3);陶粒混凝土找坡(坡度2%,最薄处20mm厚、重度不大于14kN/mm2)1:

2.5水凝砂浆找平20mm厚(重度20kN/m3)现浇钢筋混凝土板,板底抹灰15mm厚(重度17kN/m3)

1.2.2.2楼面做法:

(自上而下)10mm厚耐磨地砖(重度22kN/m3);1:

3水泥砂浆找平20mm厚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板底混合砂浆抹灰20mm厚

1.2.2.3

2.楼盖的结构平面布置:

主梁沿横向布置,次梁沿纵向布置。

主梁跨度为6.6m,次梁的跨度为6.6m,主梁每跨内布置两根次梁,板的跨度为2.2m,lo2/lo1=6.6/2.2=3,因此按单向板设计。

按跨高比条件,要求板厚h2200/40=55mm,对工业建筑的楼盖板,要求h70mm,取板厚h=80mm。

次梁截面高度应满足h=lo/18~lo/12=6600/18~6600/12=367~550mm。

考虑到楼面可变荷载比较大,取h=500mm。

截面宽度取b=200mm主梁截面高度应满足h=lo/15~lo/10=6600/15~6600/10=440~650mm。

截面宽度为b=300mm

楼盖板结构平面布置图

3.板的设计

3.1楼盖板的设计

已如前述,轴线①~②、⑤~⑥的板属于端区格单向板;轴线②~⑤的板属于中间区格单向板。

3.1.1

荷载板的永久荷载标准值10mm厚耐磨地砖80mm现浇钢筋混凝土板20mm:

13水泥砂浆找平20mm板底混合砂浆抹灰

小计2.96kN/m2

板的可变标准荷载值4kN/m2

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取1.2或1.35,因楼面可变荷载标准值等于4.0kN/m2,所以可变荷载分项系数应取1.4。

于是板的

荷载总计算值

①q=Ggk+Qqk=1.35×2.96+0.7×1.4×4=7.916kN/m2

②q=Ggk+Qqk=1.2×2.96+1.4×4=9.152kN/m2

由于②>①,所以取②q=9.152kN/m2,近似取q=9kN/m2

3.1.2计算简图

次梁截面为200mm×500mm,现浇板在墙上的支承长度不小于100mm,取板在墙上的支承长度为120mm。

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板的计算跨度:

边跨lo=ln+h/2=2200-100-120+80/2=2020mm<1.025ln=2030mm,取lo=2020mm

g+q=9kN/m^

中间跨lo=ln=2200-200=2000mm

因跨度相差小于10%,可按等跨连续板计算。

取1m宽板带作为计算单元,计算简图如图所示

3.1.3弯矩计算值

由表11-1可查得,板的弯矩系数am分别为:

边跨中,1/11;离端第二支座,-1/11;中跨中,1/16;中间支座,-1/14。

M1=-MB=(g+q)l021/11=9.2×2.022/11=3.34kN·m

22

MC=-(g+q)l021/14=-9.2×2.02/14=-2.57kN·m

M3=M2=(g+q)l021/16=9.2×2.02/16=2.25kN·m这是对端区单向板而言的,对于中间区格单向板,其MC和M2应乘以0.8,

MC=0.8×-2.57=-2.06kN·m;M2=0.8×2.25=1.80kN·m

3.1.4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环境类别为一级,C30混凝土,板的最小保护层厚度c=15mm。

板厚80mm,ho=80-20=60mm;板宽b=1000mm。

C30混凝土,a1=1.0,fc=14.3kN/m2;HPB235钢筋,fy=210N/m2。

板配筋计算的过程于下表。

楼面板的配筋计算

截面

1

B

2或3

C

弯矩设计值(kN·m)

3.34

-3.34

2.25

-2.57

as=M/(a1fcbh20)

0.065

0.065

0.044

0.050

=1-1-2as

0.067

0.067

0.045

0.051

轴线①~②、⑤~⑥

计算配筋(mm2)

As=bhoa1fc/fy

273.7

273.7

183.9

208.4

实际配筋(mm2)

Φ8@160

As=314.0

Φ8@160

As=314.0

Φ6/8@160

As=246.0

Φ6/8@160

As=246.0

轴线

②~⑤

计算配筋(mm2)

As=bhoa1fc/fy

273.7

273.7

147.1

166.7

实际配筋(mm2)

Φ8@160

As=314.0

Φ8@160

As=314.0

Φ6/8@160

As=246.0

Φ6/8@160

As=246.0

*对轴线②~⑤间的板带,其跨内截面2、3和支座截面的弯矩设计值都可折减20%。

为了方

便,近似对钢筋面积乘以0.8.

计算结果表明,支座截面的均小于0.35,符合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原则;As/bh=246/(1000×80)=0.308%,此值大于0.45ft/fy=0.45×1.43/210=0.306%,同时大于0.2%,满足最小配筋率。

3.2屋面板的设计

3.2.1荷载板的永久荷载标准值40mm:

12.5水泥砂浆砌膨胀珍珠岩单拱隔热板0.04×14=0.56kN/m2

≥20mm陶粒混凝土找坡(0.02+0.02+0.02×19.82)×12×14=1.666kN/m220mm:

12.5水泥砂浆找平0.02×20=0.4kN/m2

 

小计4.881kN/m2板的可变荷载标准值0.5kN/m2荷载总计算值

①q=γGgk+ψγQqk=1.35×4.881+0.7×1.4×0.5=7.079kN/m2

②q=γGgk+γQqk=1.2×4.881+1.4×0.5=6.557kN/m2

由于①>②,所以取①q=7.079kN/m2,近似取q=7kN/m2

3.2.2计算简图

次梁截面为200mm×500mm,现浇板在墙上的支承长度不小于100mm,取板在墙上的支承长度为120mm。

按弹性计算,板

的计算跨度:

边跨lo=1.025ln1+b/2=1.025

g+q=7kN/m^

2200

2200

2120

A1

2120

B2

2200

C3

C2

B1

屋面板的计算简图

 

(2200-100-120)+200/2=2130mm>ln1+hb=2120mm,取lo=2120mm

n12o

中间跨lo=ln=2200mm

因跨度相差小于10%,可按等跨连续板计算。

取1m宽板带作为计算单元,计算简图如图所示

3.2.3弯矩计算值

由表11-1可查得,板的弯矩系k1k2故

22

M1=0.078×6.589×2.122+0.100×0.49×2.122=2.53kN·m

M2=0.033×6.589×2.22+0.079×0.49×2.22=1.24kN·m22

M3=0.046×6.589×2.22+0.085×0.49×2.22=1.67kN·m22

MB=-0.105×6.589×2.122-0.119×0.49×2.122=-3.39kN·m22

MC=-0.079×6.589×2.22-0.111×0.49×2.22=-2.78kN·m

3.2.4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环境类别为二级a类,C30混凝土,板的最小保护层厚度c=20mm。

板厚80mm,ho=80-25=55mm;板宽b=1000mm。

C30混凝土,a1=1.0,fc=14.3N/mm2;HPB235钢筋,fy=210N/mm2。

板配筋计算的过程于下表。

屋面板的配筋计算

截面

1

B

2

C

3

弯矩设计值(kN·m)

2.53

-3.39

1.24

-2.78

1.67

2

as=M/(a1fcbh02)

0.058

0.078

0.029

0.064

0.039

=1-1-2as

0.060

0.081

0.029

0.066

0.040

轴线

①~⑥

计算配筋(mm2)As=bhoa1fc/fy

224.7

303.4

108.6

247.2

149.8

实际配筋(mm2)

Φ6/8@160

As=246.0

Φ8@160

As=314.0

Φ6/8@160

As=246.0

Φ8@160

As=314.0

Φ6/8@160

As=246.0

计算结果表明,支座截面的均小于0.35;As/bh=246/(1000×80)=0.308%,此值大于0.45ft/fy=0.45×1.43/210=0.306%,同时大于0.2%,满足最小配筋率。

4.次梁设计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

根据本车间楼盖的实际使用情况,楼盖的次梁和主梁的可变和在不考虑梁从属面积的荷载折减。

4.1荷载

永久荷载设计值

板传来永久荷载

3.522×2.2=7.81kN/m

次梁自重

0.2

×(0.5-0.08)×25×1.2=2.52kN/m

次梁粉刷

0.02

×(0.5-0.08)×2×17×1.2=0.34kN/m

小计

可变荷载设计值荷载总设计值

4.1.2计算简图次梁在砖墙上的支承长度为

g=10.67kN/m

q=5.6×2.2=12.32kN/m

g+q=22.99kN/m

240mm。

主梁截面为300mm×650mm。

计算跨度:

边跨lo=ln+a/2=6600-120-300/2+240/2=6450mm<1.025ln=6488mm,取

lo=6450mm

A

1

B

2

C

3

C

2

B

1

6450

6300

6300

6300

6450

g+q=22.99kN/m

A

次梁计算简图

中间跨lo=ln=6600-300=6300mm因跨度相差小于10%,可按等跨连续梁计算。

次梁计算简图如图所示。

4.2内力计算由表11-1、表11-3可分表查得弯矩系数和剪力系数。

弯矩设计值:

M1=-MB=(g+q)l02/11=22.99×6.452/11=86.95kN·m

MC=-(g+q)l02/14=-22.99×6.32/14=-65.18kN·m

M2=(g+q)l02/16=22.99×6.32/16=57.03kN·m剪力设计值:

VA=0.45(g+q)ln1=0.45×22.99×6.33=65.49kN

VBl=0.60(g+q)ln1=0.60×22.99×6.33=87.32kN

VBr=VC=0.55(g+q)ln2=0.55×22.99×6.3=79.66kN

4.3承载力计算

4.3.1正截面受弯承载力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时,跨内按T形截面计算,翼缘宽度去b'f=l/3=6600/3=2200mm;又b'f=b+sn=200+2000=2200。

故取b'f=2200mm。

除B截面纵向钢筋排两排布置外。

其余截面均布置一排。

环境类别为一级,C30混凝土,梁的最小保护厚度c=25mm,一排纵向钢筋ho=500-35=465mm二排纵向钢筋ho=5000-60=440mm。

C30混凝土,a1=1.0,fc=14.3N/mm2,ft=1.43N/mm2;纵向钢筋采用HRB335钢,fy=300N/mm2,箍筋采用HPB235钢,fyv=210N/mm2。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过程列于下表。

经判别跨内截面均属于第一类T形截面。

次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截面

1

B

2

C

弯矩设计值(kN·m)

86.95

-86.95

57.03

-65.18

as=M/(a1fcbh20)或

'2

as=M/(a1fcb'fh20)

6

86.95106

6

86.95106

6

57.03106

6

65.18106

114.322004652

=0.013

2

114.32004402=0.157

2

114.322004652=0.008

114.32004652

=0.105

=1-1-2as

0.013

0.172〈0.35

0.008

0.111

As=bhoa1fc/fy或As=b'fhoa1fc/fy

633.9

721.5

390.1

492.1

选配钢筋(mm2)

218+114弯As=622.9

220+112弯As=741.1

214+112弯

As=421.1

216+112弯As=515.1

计算结果表明,支座截面的均小于0.35;As/bh=421.1/(200×500)=0.42%,此值大于0.45ft/fy=0.45×1.43/300=0.21%,满足最小配筋率。

4.3.2斜截面受剪承载力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包括:

截面尺寸的复核、腹筋计算和最小配筋率验算。

验算截面尺寸:

hw=ho-h'f=465-80=385mm,因hw/b=385/200=1.925<4,截面按下式验算:

0.25βcfcbho=0.25×1×14.3×200×465=332.48×103N>Vmax=87.32×103N,截面满足要求。

验算是否需要按计算配置箍筋

0.7ftbho=0.7×1.43×200×465=93.093×103N>Vc=87.32×103N构造配

筋,选用Φ6@160

采用Φ6双支箍筋,计算支座B左侧截面。

调幅后受剪承载力应加强梁局部范围内将计算的箍筋面积增加20%或箍筋间

距减小20%。

现调整箍筋间距s=0.8×160=128mm最后取箍筋间距s=130mm。

为了方便施工,沿梁长度不变。

验算配筋率下限值:

弯矩弯矩调幅时要求的配筋率下限为:

0.3ftfyv=0.3×14.3/210=0.20%实际配筋率sv=nAsv1bs=56.6/(200×130)=0.22%>0.20%满足要求。

5.主梁设计主梁按弹性方法设计

5.1荷载设计值

为了简化计算将主梁自重等效为集中荷载。

次梁传来的永久荷载10.67×6.6=70.42kN

主梁自重(含粉刷)[(0.65-0.08)×0.3×2.2×25+0.02×(0.65-0.08)×2×2.2×17)]×1.2=12.31kN

永久荷载设计值G=70.42+12.31=82.73kN取G=83kN

可变荷载设计值Q=12.31×6.6=81.31kN取Q=81kN

5.2计算简图

主梁按连续梁计算,端部支承在砖墙上,支承长度为370mm,中间支承在400mm×400mm的混凝土柱上,其计算跨度

边跨ln=6600-200-120=6280mm因0.025ln=157mm

取l0=1.025ln+b/2=1.025×6280+400/2=6637mm近似取l0=6640mm

中跨l0=6600mm

主梁的计算简图如下,因跨度相差不超过10%,故可利用附表6-2计算内力

GGGGGG

A1B2C3D664066006640

主梁的计算简图

5.3内力设计值及包络图

5.3.1弯矩设计值

弯矩M=k1Gl0+k2Ql0式中系数k1、k2由附表6-2相应栏内查得

M1,max=0.244×83×6.64+0.289×81×6.64=134.47+155.44=289.91kN·m

MB,max=-0.267×83×6.64-0.311×81×6.64=-147.15-167.27=-314.42kN·m

M2,max=0.067×83×6.60+0.200×81×6.64=36.70+107.57=144.27kN·m

5.3.2剪力设计值

剪力V=k3G+k4Q式中系数k3、k4由附表6-2相应栏内查得

VA,max=0.733×83+0.866×81=60.84+70.15=130.99kN

VBl,max=-1.267×83-1.311×81=-105.16-106.19=-211.35kN

VBr,max=1.0×83+1.222×81=83+98.98=181.98kN

5.3.3弯矩、剪力包络图

弯矩包络图:

1第1、3跨有可变荷载,第2跨没有可变荷载。

由附表6-2知支座B或C的弯矩值为

MB=MC=-0.267×83×6.64-0.133×81×6.64=-218.68kN·m在第1跨内以支座弯矩MA=0,MB=-218.68kN·m的连线为基线。

作G=83kN,Q=81kN的简支梁弯矩图,得第1个集中荷载和第2个集中荷载作用点弯矩值分别为:

1(G+Q)l0+MB=1(83+81)×6.64-218.68=290.09kN·m(与前面计算

30333

的M1,max=289.91kN·m接近)

1(G+Q)l0+2MB=(83+81)×6.64-218.68=217.2kN·m

30333

在第2跨内以支座弯矩MB=-218.68kN·m,MC=-218.68kN·m的连线作为基线,作G=83kN,Q=0的简支弯矩图,得集中荷载作用点处的弯矩值:

11

1Gl0+MB=1×83×6.60-218.68=-36.08kN·m33

2第1、2跨有可变荷载,第3跨没有可变荷载

第1跨内:

在第1跨内以支座弯矩MA=0,MB=-314.42kN·m的连线为基线。

作G=83kN,Q=81kN的简支梁弯矩图,得第1个集中荷载和第2个集中荷载作用点弯矩值分别为:

1314.42

1(83+81)×6.64-314.42=258.18kN·m33

12314.42(83+81)×6.64-=153.37kN·m

33

在第2跨内:

MC=-0.267×83×6.64-0.089×81×6.64=-195.02kN·m以支座弯矩MB=-314.42kN·m,MC=-195.02kN·m的连线为基线,作G=83kN,Q=81kN的简支梁弯矩图,得

1212(G+Q)l0+MC+(MB-MC)=(83+81)×6.64-195.02+

30C3BC33(-314.42+195.02)=88.37kN·m

1111(G+Q)l0+MC+(MB-MC)=(83+81)×6.64-195.02+

30C3BC33(-314.42+195.02)=128.17kN·m

3第2跨有可变荷载,第1、3跨没有可变荷载

MB=MC=-0.267×83×6.64-0.133×81×6.64=-218.68kN·m

第2跨两集中荷载作用点处可变弯矩分别为:

11

(G+Q)l0+MB=(83+81)×6.64-218.68=144.31kN·m(与前面计算的30B3

M2,max=144.27kN·m接近)

第1、3跨两集中荷载作用点处的弯矩分别为:

1111

1Gl0+MB=×83×6.64-×218.68=110.81kN·m

303B33

1212

(G+Q)l0+MB=×(83+81)×6.64-×218.68=201.07kN·m303B33在第2跨内以支座弯矩MB=-242.88kN·m,Mc=-123.48kN·m的连线作为

5.4承载力计算

5.4.1正面受弯承载力

跨内按T形截面计算,因b'fh0=80615=0.13>0.1。

翼缘计算宽度按

l3=6.6/3=2.2mm和b+sn=6m中较小值确定取b'f=2.2m

B支座边的弯矩设计值MB=MB,max-V0b/2=-314.42-164×0.4/2=-347.22kN·m。

纵向受力钢筋除B支座截面为2排外,其余均1排。

跨内截面经判别都属于第一类T形截面。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的计算过程列于下表。

截面

1

B

2

弯矩设计值(kN·m)

289.91

-314.42

144.27

-36.08

as=M/(a1fcbh20)或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