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双赢生态产业园项目建议书向.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73591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71.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双赢生态产业园项目建议书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贵州双赢生态产业园项目建议书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贵州双赢生态产业园项目建议书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贵州双赢生态产业园项目建议书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贵州双赢生态产业园项目建议书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贵州双赢生态产业园项目建议书向.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2页
贵州双赢生态产业园项目建议书向.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2页
贵州双赢生态产业园项目建议书向.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2页
贵州双赢生态产业园项目建议书向.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2页
贵州双赢生态产业园项目建议书向.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2页
贵州双赢生态产业园项目建议书向.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2页
贵州双赢生态产业园项目建议书向.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2页
贵州双赢生态产业园项目建议书向.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2页
贵州双赢生态产业园项目建议书向.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2页
贵州双赢生态产业园项目建议书向.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2页
贵州双赢生态产业园项目建议书向.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2页
贵州双赢生态产业园项目建议书向.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2页
贵州双赢生态产业园项目建议书向.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2页
贵州双赢生态产业园项目建议书向.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2页
贵州双赢生态产业园项目建议书向.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2页
亲,该文档总共6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州双赢生态产业园项目建议书向.docx

《贵州双赢生态产业园项目建议书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双赢生态产业园项目建议书向.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贵州双赢生态产业园项目建议书向.docx

贵州双赢生态产业园项目建议书向

贵州双赢生态肥有限公司

贵州生态产业园项目

项目建议书

编号:

2012ZX25

编制负责人:

王华荣

总工程师:

刑挺

院长:

杜泽林

重庆化工设计研究院

工程咨询证书:

工咨甲12820070019

证书等级:

甲级

二O一二年二月于重庆

编制人员名单

 

1总论

1.1概述

1.2研究结论

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市场分析和预测

2.1产品市场分析

2.2竞争力分析

3建设规模和产品方案

3.1产品方案

3.2建设规模

3.3产品数量、规格及质量指标

4工艺技术方案

4.1磷酸装置工艺技术方案

4.2磷铵装置工艺技术方案

4.3供热系统技术方案

4.4液氨罐区

4.5硫酸罐区

4.6自动控制技术方案

5主要原料、辅助材料和燃料的供应

5.1主要原料的供应

5.2主要原料供应一览表

5.3燃料供应

6建厂条件和总图布置

6.1建厂条件和厂址

6.2总平面布置

7厂外工程

7.1磷石膏均化库

7.2磷石膏综合利用

8公用工程和辅助设施

8.1给水排水

8.2供电及电讯

8.3除盐水

8.4采暖通风

8.5空压站

8.6全厂维修

8.7分析化验

9组织机构与劳动定员

9.1工厂体制及组织结构

9.2生产班制和定员

10消防

10.1装置性质及火灾危险类别

10.2消防系统和投资估算

11环境保护与安全卫生

11.1环境保护

11.2安全卫生

12项目实施计划

12.1建设周期的规划

12.2实施进度计划

13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13.1投资估算

13.2资金筹措

14技术经济

14.1编制依据

14.2成本费用估算

14.3财务评价

15结论与建议

15.1综合评价

15.2结论

附表

1.总估算表

2.技术分析表

 

附件:

1、开阳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开阳县招商引资六条优惠政策》的通知宁党发【2008】24号

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同意贵阳市创建国家(磷煤化工)生态工业示范基地复函》环函【2004】418号

3、贵阳铁路局《关于久长至永温铁路双流镇站路发专有线立项的批复》筑发改交通字【2011】459号

4、贵阳市发改委《开阳县那卡河水库工程项目建议书》筑发改农经【2011】885号

5、贵阳市发改委《关于贵阳市开阳县高云-永温公路改造工程》筑发改农经【2011】885号

6、开阳化工公司的液氨采购意向书

 

第一章总论

1.1概述

1.1.1项目名称、主办单位名称

项目名称:

贵州双赢生态产业园项目

主办单位:

贵州双赢生态肥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

蓝森其

1.1.2编制的依据和原则

(1)贵州省开阳县人民政府-双赢集团有限公司“贵州双赢生态产业园项目”投资协议书;

(2)贵州双赢生态产业园项目建议书《委托书》。

(3)贵州双赢生态肥有限公司提供的建议书编制相关的设计基础资料。

1.1.3项目提出的背景

双赢集团有限公司是集化工、矿业、酒店、房地产为一体的跨区域企业集团,下属磷铵厂、磷肥厂、硫酸厂、氮肥厂、复合肥厂、磷矿、硫铁矿、煤矿、物流配送中心、酒店、房地产开发公司,分别位于重庆、四川、内蒙古、贵州、甘肃、福建等省市。

集团年化工产品、矿产品总量200余万吨,现有员工2500余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00余人。

是中国大型工业企业、中国化肥50强、重庆市工业企业50强、重庆市民营企业50强,拥有重庆市市级技术中心和重庆市生态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两大技术研发转化中心,分别被中国工商银行重庆分行、中国农业银行福建分行评为AAA级信用企业。

公司通过了ISO9001:

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双赢商标荣膺国家驰名商标,其主导产品“双赢”牌磷酸一铵、磷酸二铵荣获“国家免检产品”、“重庆名牌产品”称号,产品销售全国各地并出口越南、泰国、印度、尼泊尔等国家,深受海内外广大用户的欢迎和青睐。

目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环境安全”三大问题,因此加快生态、环保新型肥料的开发成为肥料发展的必由之路。

中国农科院与双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双赢集团)共同成立的“中国农科院·双赢集团生态肥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潜心研制成功生态缓释肥料。

双赢集团在研制过程中,拥有了生态缓释肥料相关自主知识产权及核心技术,获得国家专利十四项。

生态缓释肥料具有“钝化肥料及土壤中的有害重金属(砷、铅、镉、铬、汞);嫁接有益植物益生菌和活性物质;添加活性有机物质及中微量元素;经膜层包膜技术处理后具有长效、缓释”等特点。

同时具有“大幅度提高肥料利用率;大幅度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大幅度提升作物商品价值;大幅度减少农药施用量;改良土壤结构和大幅度减少肥料施用对环境的影响”等功效,是新型环保高科技肥料。

经双赢集团与中国农科院在河北、内蒙古、辽宁、黑龙江、重庆、福建等省份进行了大量田间和作物试验,取得明显效果。

产品上市以来,首批通过国家“环保生态产品”认证并深受广大经销商和农户的喜爱。

2011年11月12日在重庆召开的首届中国生态肥高峰论坛上,受到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李勇武会长、中国磷复肥协会武希彦会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唐华骏副院长等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双赢集团以“发展生态肥料,促进生态农业,共享生态食品”为已任,为大力发展生态缓释肥料,综合利用贵州磷、硫、煤等资源优势,双赢集团于2011年5月19日与贵州省开阳县人民政府签署投资协议,出资组建了贵州双赢生态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

公司属贵州省招商引资重点企业,其“生态产业园项目”属“渝黔全面战略合作”重点项目,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和国发【2012】2号文件规定的双重优惠政策。

项目选址贵州省开阳县双流镇白安营村——贵阳市开阳磷煤化工(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基地永温片区。

公司将走产、学、研结合之路,依托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自己的研发、孵化、推广中心,作为后续发展的技术支撑,并将“生态产业园”建设成为高新技术产业。

为尽快推进项目立项及开工建设,努力打造绿色、环保、生态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为此,双赢集团有限公司将充分利用当地液氨、磷矿资源优势,拟建设100万吨/年生态缓释肥项目,分二期建设完成。

一期先建设一套能力为12万吨/年磷酸,50万吨/年生态缓释肥及配套公用工程;二期再建设一套能力为12万吨/年磷酸及配套公用工程,50万吨/年生态缓释肥和10万吨工业磷酸(净化磷酸)及配套公用工程。

1.1.4投资的必要性和经济意义

项目主要产品之一生态缓释肥料是新型多功能肥料,兼具有机-无机肥、复合肥、微生物肥、配方肥的优点,还具有“钝化肥料及土壤中的有害重金属(砷、铅、镉、铬、汞);嫁接有益植物益生菌和活性物质;添加活性有机物质及中微量元素;经膜层包膜技术处理后具有长效、缓释”等特点,“大幅度提高肥料利用率;大幅度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大幅度提升作物商品价值;大幅度减少农药施用量;改良土壤结构和大幅度减少肥料施用对环境的影响”等功效,在国家即将制定的《肥料分级要求》标准中处于顶级——生态级,是化肥行业的发展方向;项目建设10万吨工业磷酸(净化磷酸)装置,实现磷资源的分级利用,同时,对湿法磷酸生产产生的工业废渣——磷石膏,采用国内先进的磷石膏制酸制水泥掺合料技术,实现硫资源的循环利用,还对磷矿中钙资源、氟资源及硫铁矿中铁资源的回收利用,因此,本项目符合国家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国发【2011】47号)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及化肥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

贵州省贵阳市开阳县地处区位优越,位于我国磷矿主产区之一——贵州省腹地,是著名的磷都,同时兖矿在项目所在地——贵阳市开阳磷煤化工(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基地建设50万吨合成氨装置,运输畅通便捷,具有丰富的资源优势,原料供给运距短,充足且长期有保证,与同行业比,产品成本低,使得企业竞争力、抗风险能力强,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拉运地方经济增长的效益。

1.1.5研究范围

本技术建议书的目的是研究选择先进、可靠的磷酸、磷铵生产工艺看主设备,生产出合格的产品,提高经济效益。

本项目分二期建设100万吨/年生态缓释肥项目,其中一期建设规模均为50万吨/年生态缓释肥装置,二期建设规模均50万吨/年生态缓释肥装置和10万吨/年工业磷酸装置。

一期工程,其工作范围包括:

(1)生产装置

包括6万吨/年磷酸、50万吨/年生态缓释肥装置、20万吨/年硫铁矿制硫酸装置、40万吨/年磷石膏综合利用(40万吨建筑石膏粉、2000万平方米普通纸面石膏板)等。

(2)全厂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

包括全厂总图运输、厂前区、循环水站、除盐水站、热电站、液氨罐区、变配电、空压站、地下管网、装置外管廊、硫酸罐区、成品包装及储运、环保及安全消防设施等。

二期工程,其工作范围包括:

(1)生产装置

包括18万吨/年磷酸、50万吨/年生态缓释肥装置、20万吨/年硫铁矿制硫酸装置、10万吨/年生态磷酸一铵装置、2×20万吨/年磷石膏制硫酸及20万吨/年水泥掺合料装置、10万吨/年工业磷酸装置等。

(2)全厂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

仅包括二期工程全厂总图运输、厂前区、循环水站、除盐水站、热电站、液氨罐区、变配电、空压站、地下管网、装置外管廊、硫酸罐区、成品包装及储运、环保及安全消防设施等。

总图布置要统筹考虑二期建设,为企业将来的发展留出充分的发展空间。

1.2研究的结论

综合研究结果显示,本项目具有以下优势:

(1)该项目的建设,符合贵州省的规划政策,也完全符合国家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国发【2011】47号)和化肥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及国发【2012】2号提出的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的方向和支持的重点,打造贵州省黔中地区重点磷煤化工生态工业示范基地。

项目建成投产后有利于调整我国的化肥产品结构;延伸了产业链,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布局合理。

(2)项目把资源分级开发和循环(硫)利用,能充分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利用当地丰富的磷、煤资源,把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交通运输十分方便,水、电供应落实可靠,建厂条件十分优越。

(3)建设规模经济、合理

本项目所选生产为大型规模,投资省、能耗低、技术经济指标先进,产品方案管式反应器+预中和法、干法常温包膜生产生态缓释肥料和三塔式循环萃取-反萃取生产工业磷酸;以及磷石膏制硫酸联产水泥掺合料工艺生产硫酸和水泥掺合料,使硫资源得到循环利用,且钙、硅资源已得到回收利用,既保护了环境,又资源利用最大化;同时,项目还考虑氟、铁资源的回收利用。

所以,项目所选方案是经济、合理的最佳方案。

(4)工艺技术先进、成熟、可靠

本项目生产装置技术先进、成熟、可靠,全部设备实现国产化。

既降低了工程投资,又为装置长周期稳定运行提供了保障。

(5)本项目由于采用了先进的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十分重视环境保护,“三废”治理措施有效,项目建设满足国家环保要求。

(6)本项目严格执行国家、地方和行业有关安全、卫生、消防的法律、规范、规定和要求,采取了必要的防范措施,建成投产后可保证人身安全和生产安全。

(7)根据市场预测,本项目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8)本项目财务评价表明,全部投资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前)13.54%,财务评价可行,并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

综上所述,本项目是可行的,投资是必要的。

 

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生产规模

1

磷酸装置

万t/a

24

其中:

一、二期各12万吨

2

生态缓释肥装置

万t/a

100

其中:

一、二期各50万吨

3

硫铁矿制硫酸装置

万t/a

40

其中:

一期20万吨

4

磷石膏制硫酸副产水泥掺合料装置

万t/a

40

其中:

二期40万吨

5

工业磷酸

万t/a

10

二期工程建设

6

生态磷酸一铵

万t/a

10

二期建设

7

磷石膏综合利用

万t/a

40

一期建设2000万平方米的纸面石膏板

产品主要规格

1

磷酸P2O5

%

48-50

其中,一期为22~28,二期48~54

2

生态缓释肥

%

15-15-15

符合GB15063-2009、GB/T23348-2009、GB/T23349-2009标准要求

3

硫酸(H2SO4)

%

98

符合GB/T534-2002一等品要求

4

工业磷酸(H3P4)

%

85

符合GB/T2091-2003要求

5

水泥掺合料

42.5R

符合GB175-1999要求

年操作日

d

300/330

其中硫铁矿制硫酸为330天

主要原材料、燃料用量

1

磷矿(30%P2O5)

万t/a

90

含水10%的磷精矿粉

2

硫铁矿(S≥35%)

万t/a

39.2

3

合成氨(99.%NH3)

万t/a

10.4

4

褐煤

万t/a

16.0

5

尿素

万t/a

14.4

6

钾肥

万t/a

25.3

7

焦炭

万t/a

4.0

8

包装袋(50㎏/袋)

万只/a

2010

公用工程、动力消耗

1

供水

万m3/a

700

2

年耗电量

万kwh

19850

3

煤炭

万t/a

28.4

三废排放

1

废气

万Nm3/h

62

2

工业废水

m3/a

25000

含氯

生活废水

m3/a

35000

送生态工业示范基地(园区)污水站处理

3

工业废渣(煤渣)

万t/a

2.2

内部循环利用

4

万t/a

1

运输量

1

运入量

万t/a

216.5

2

运出量

万t/a

192.0

新增定员

1000

新征土地

1000(总)

工程投资

万元

1

建设投资

万元

188644.79

2

建设期利息

万元

13594.79

3

铺底流动资金

万元

35000.00

4

报批项目总投资

万元

223644.79

十一

年销售收入

万元

460500

生产期平均(含税)

十二

年总成本费用

万元

378831.85

生产期平均

十三

年销售利润

万元

81668.15

生产期平均

十四

年税后利润

万元

68218.15

生产期平均

十五

贷款偿还年限

7.7

含建设期2年

十六

财务评价指标

1

投资回收年限

9.10

所得税后

2

投资利润率

%

9.33

3

投资利税率

%

12.25

4

全部投资内部收益率

%

13.54

所得税前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全部投资内部收益率

%

11.07

所得税后

5

净现值(FNPV)

万元

32334.31

所得税前ic=12%

净现值(FNPV)

万元

23985.19

所得税后ic=10%

 

第二章市场分析和预测

2.1产品市场分析

生态缓释肥料

生态缓释肥料(Ecologicalfertilizer)是有机固体物经微生物发酵、精炼、常温包膜等工艺制作而成的多功能新型复合肥料。

本项目是属于腐植酸类有机物固体经微生物发酵、精炼,通过公司开发的常温成插成膜技术生产的生态缓释肥。

生态缓释肥除含有作物所需的基本养分氮磷钾外,还含有适宜作物生长的微量元素、活性有机质、益生菌等,颗粒呈深银灰色、带有金属光泽,比重1.619,较易溶于水,溶解后固形物较少,不溶于乙醇,有一定吸湿性,在潮湿空气中易吸潮,水溶液呈弱碱性,pH=8.0,是一种高浓度的缓释肥料,适用于各种作物和土壤,作基肥或追肥均可,宜深施,尤其适合于干旱少雨的地区。

生态缓释肥料的特点:

生态缓释肥料营养元素齐全,富含多种功能性微生物和丰富的微量元素、活性有机物,可以改良土壤结构,对作物生长起到营养、调理和保健作用。

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强土壤保水、保肥、供肥的能力。

生态缓释肥料中的有益微生物进入土壤后与土壤中微生物形成相互间的共生增殖关系,抑制有害菌生长并转化为有益菌,相互作用,相互促进,起到群体的协同作用,有益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代谢产物,促使有机物的分解转化,能直接或间接为作物提供多种营养和刺激性物质,促进和调控作物生长。

提高土壤孔隙度、通透交换性及植物成活率、增加有益菌和土壤微生物及种群。

同时,在作物根系形成的优势有益菌群能抑制有害病原菌繁衍,增强作物抗逆抗病能力降低重茬作物的病情指数,连年施用可大大缓解连作障碍,减少环境污染,对人、畜、环境安全、无毒,是一种环保型肥料。

工业磷酸

化学式:

H3PO4

  英文名:

Orthophosphoric acid, Phosphoric (5) acid,商品名工业磷酸是无色透明粘稠状液体,纯磷酸为白色单斜晶体,相对密度1.88,熔点42.35摄氏度,于215摄氏度失去1/2H2O而成焦磷酸加热至300摄氏度则生成偏磷酸。

易溶于水,对皮肤有腐蚀性。

工业制备分为热法磷酸和湿法磷酸(净化磷酸)两大工艺。

本项目采用湿法磷酸,经萃取-反萃取,精炼等工艺净化所得。

2.1.2市场预测分析

2.1.2.1市场供应现状及预测

(1)化肥工业市场现状及预测

化肥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是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

经过多年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化肥生产和消费大国。

“十一五”期间,我国化肥行业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2000年以来,我国化肥产量由3186万吨增至2009年的6707万吨(折纯养分,下同),年均增长8.6%,自给率由不到80%转变为目前的整体自给有余。

2009年我国生产氮肥4864万吨,磷肥1480万吨,钾肥363万吨;生产合成氨5136万吨,尿素2932万吨。

化肥(实物量)进口392.1万吨,出口884.8万吨。

氮肥自给率104%,磷肥自给率110%,钾肥自给率76%。

总体上看,化肥工业基本满足了我国农业生产需要。

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化肥需求将进入稳定平台,刚性需求依然存在。

从市场运行情况来看,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

2010年,我国化肥总产量6619.8万吨(折纯),同比增长2.52%。

其中,磷肥产量1701.4万吨,同比增长20.2%;钾肥产量396.8万吨,同比增长12.7%;氮肥产量4521.1万吨,同比下降3.6%。

这其中,尿素产量(实物)仅5470.2万吨,同比大幅下降7.3%。

2010年我国化肥行业产品产量统计见表2-1。

表2-12010年中国石化工业有关化肥行业产品产量

序号

名称

2010年累计万t

2009年累计万t

同比

1

化肥总计(折纯)

6619.8

6456.8

2.5

2

氮肥(折N100%)

4521.1

4688.3

-3.6

3

尿素(折N100%)

2516.3

2715.4

-7.3

4

磷肥(折P2O5100%)

1701.4

1415.9

20.2

5

钾肥(折K2O100%)

396.8

352.1

12.7

化肥行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生产稳步发展,有力保障了我国农业生产:

自2000年以来,我国化肥产量由3186万吨(折纯养分,下同)增至2009年的6707万吨,自给率由76.8%提高至104.0%。

产品结构明显改善:

通过加大对化肥产业投入,我国化肥工业在产能稳步增长的同时,品种结构明显改善,高浓度化肥和复合肥比重显著提高,尿素、磷酸铵由大量进口转为自给有余,钾肥自给率迅速提高,复合肥料快速发展。

农用施肥需求保持较高水平:

农用化肥消费量从1980年的12690kt增加至2009年的50000kt,平均年增1300kt,化肥消费总量位居世界第一位;未来我国将长期采用较高的化肥投入以维持农业高产的基本策略。

目前,我国化肥产业“十二五”发展重点已确定,其中企业整合和重组将成为重中之重。

计划到“十二五”末,氮肥企业数量减少到200家以下,磷肥企业数量减少到150家以下。

未来,全球粮价和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国家直补等“惠农政策”继续实施等,将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增强农业种植积极性。

国内化肥行业未来5年的产量和产品结构目标是:

氮肥、磷肥自给率保持110%-120%,钾肥自给率60%以上,高浓度肥料维持合理比例。

产业结构目标是:

2015年,原料产地化肥产能比重提高到70%;能源产地,特别是具有能源优势的粮棉主产区实现尿素自给;云南、贵州、湖北、四川四省磷肥产能比重提高到70%;消费区域形成比较完善的复混肥料、缓控释肥料和掺混肥料加工、集散、分销和使用服务体系。

所有这些,都将有利于化肥工业外部环境的改善,有利于我国化肥工业的长远发展。

我国化肥行业预计发展目标如表2-2所示。

表2-2我国化肥行业产量和产品结构预测表

项目

2009年

2015年

2020年

能力

产量

能力

产量

能力

产量

化肥(折纯)

6256

5443

6378

5591

6600

5900

氮肥(折N)

4300

3810

4400

3830

4420

3980

磷肥(折P2O5)

1641

1386

1600

1400

1720

1550

钾肥(折K2O)

315

247

378

321

450

370

合成氨

5500

5135

5900

5300

5080

4580

尿素(折N)

2850

2553

3000

2680

3100

2790

磷铵(P2O5)

960

864

1100

950

1200

1100

(2)生态缓释肥市场现状及预测

随着近几年化肥用量的逐步增大,随之而来的食品安全、环境污染、肥料养分流失问题日益严重,大力发展生态缓释肥料是大势所趋。

生态缓释肥具有使用方便,节省投入,增加效益等优势,与施单一化肥或传统施肥相比,能有效提高作物产量10%~30%,减少施肥量20%左右,不但能减轻因过量使用化肥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而且能提高产品品质。

经过近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我国生态缓释肥料无论在研发、生产,还是在使用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且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但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为顺应农业可持续发展而研制的生态缓释肥料具有极其光明的应用前景,而由于其进入市场的时间较短,其功能的发挥还没有尽善尽美。

我国生态缓释肥料的发展现状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初步形成了生态缓释肥料产业雏形,具有一定的规模和水平。

目前,我国已有二三十家企业生产生态肥料,年产量近100万吨,工艺技术日趋成熟,但现有装置生产能力都在1~3万吨左右,无论是生产设备,还是生产工艺,都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

产品种类繁多。

生态肥料种类繁多,其研制方法也不尽相同,但大多采用天然物质经发酵或活化处理后,再适当添加氮、磷、钾及微量元素制成。

目前,我国已研制开发出一些绿色生态肥的品种,如氨基酸生态肥、粉煤灰固氮菌微生态复混肥、红霉素发酵菌渣新型生态肥、有益生物菌剂环保生态肥、颗粒有机生态肥、生态型磷肥等。

使用范围不断扩大,产品稳定性逐步提高。

经过多年的推广,各种生态肥料已经在绝大多数作物上得到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