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第一次教研活动.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74379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语文第一次教研活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初一语文第一次教研活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初一语文第一次教研活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初一语文第一次教研活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初一语文第一次教研活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初一语文第一次教研活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初一语文第一次教研活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初一语文第一次教研活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初一语文第一次教研活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初一语文第一次教研活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初一语文第一次教研活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初一语文第一次教研活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初一语文第一次教研活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初一语文第一次教研活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初一语文第一次教研活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一语文第一次教研活动.docx

《初一语文第一次教研活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语文第一次教研活动.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一语文第一次教研活动.docx

初一语文第一次教研活动

语文组教研活动

(一)

时间:

9月3号

地点:

学校小会议室

参加人员:

语文组全体教师    

主题:

1、总结上学期工作   

 2、讨论本学期活动安排

⑴在继续坚持上学期“语感教学培养”的基础上,侧重教学常规工作和后进生的辅导工作;    

⑵主动申报校内教研课;    

⑶加强针对我校教学实际的理论学习;    

⑷积极参加区内校内的教研活动,力争展现自我风采;    

(5)每一学月上交优秀教学反思一份。

    

3、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

以年级为单位,制定好本年度教学计划,确定好重难点及突破的措施,确保本学期语文教学的顺利进行。

 

初一语文第一次教研活动

活动时间:

2009年9月3日

活动地点:

初一办公室

参加人:

张秀艳、张磊正

中心发言人:

张秀艳

教研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课本的教学

教研过程:

一、教学目的

1、练习朗读的技巧和方法,重点指导发音、停顿、重音、语调、速度和感情。

2、培养快速阅读的能力,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大意。

3、体会课文优美的语言和关键语句,学习表达技巧。

4、培养审美想象、审美情感、审美意识及灵气、悟性。

5、激发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愿望和热情。

6、利用复述、改写、扩写等方式,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发展创新思维。

7、理解课文内容,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思考人生的大问题;关爱生命,热爱生活,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走好每一步。

8、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阅读现代科技文的能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包括六个单元,分别精选了关于人生话题的美文、诗歌十篇,有关自然的美文、古诗五篇,关于科普作品五篇,关于家庭亲情的文章五篇,另外还有童话、神话、寓言故事等,这些精选美文分别从不同侧面讴歌了自然,展示我们这个多姿多彩温馨美妙的世界;六个综合性学习;十首课外古诗词背诵篇目;名著导读以及硬笔书法的知识。

三、本教材教学的重点:

1积累字词、佳句

2、美文赏读,通过体会重点优美的语句,体味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3、朗读能力的培养及快速默读能力的培养

4、培养审美想象、审美情感、审美意识及灵气、悟性。

5、理解课文内容,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思考人生的大问题;关爱生命,热爱生活,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走好每一步。

6、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阅读现代科技文的能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四、本教材教学的难点:

1、朗读能力的培养及快速默读能力的培养

2、培养审美想象、审美情感、审美意识及灵气、悟性。

3、理解课文内容,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思考人生的大问题;关爱生命,热爱生活,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走好每一步。

4、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阅读现代科技文的能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五、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

1、重视朗读教学,在朗读中品味文章主旨。

2、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

3、圈点勾画,写批注。

4、坚持写随笔。

六、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前三个阶段的学习,在语文学习的各个方面都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

认识常用汉字大约3000个,其中能写的大约2500个左右;阅读上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方法,包括说明文、记叙文的阅读技巧。

因此,本阶段的学习学生是有一定的学习基础的,在字词方面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掌握,教师只作一定的引导、督促即可。

本书的学习开始语文的第四个阶段,这时的学习由原来传统意义上的小学学习到现在的初中学习,其学习方式、学习习惯、学习内容都不同,这些应该给学生讲明,让学生有心理准备,并做好相应的转变。

七、教学方法:

以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注重学生的自我体验与感悟。

八、课时分配:

第一单元8课时+2课时写作

第二单元8课时+2课时写作

第三单元9课时+2课时写作

第四单元8课时+2课时写作

第五单元9课时+2课时写作

第六单元9课时+2课时写作

 

初一语文第二次教研活动

活动时间:

2009年9月3日

活动地点:

初一办公室

研究课题:

第一单元教学

参加人:

张秀艳、张磊正

中心发言人:

张磊正

教研过程: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五篇课文,可谓人生问题面面观,既谈理想,又谈奋斗;既写艰难历程,又写成功经验;既说到事业,又说到命运;既有痛苦,又有乐趣。

总之,本单元侧重于怎样面对人生的困难和不幸。

初一新生入校,是他们人生道路上新的起点。

集中阅读以人生为主题的课文,是十分必要的,他们可以从中受到很大的启迪,以便正确对待自己,从容地面对未来,准确地把握人生。

本单元入选的课文,以散文为主,又有诗歌;以当代作品为主,又有古代作品;以中国作品为主,又有外国作品。

形式多样,有助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学生分析

对本单元教学的要求不能太高太急,因本单元所面对的是初一新生,来自不同的学校,基础也参差不齐,所以,对学生的要求不宜此本单元的教学,无论在教学理念上,还是教学方法上,在起始阶段均有定位、定势的意义,影响深远,因此我们要开好头,打好基础。

三、单元知识结构

第一单元的五篇课文有古有今,有中有外;既谈理想,也谈生命;既有痛苦,也有乐趣;既言战胜困难的启示,也说遭遇不幸的达观。

五篇抒谈人生的憧憬、体验和感悟的精彩篇章给了我们很好的启迪,它们以不同的形式从不同的角度回答了怎样走好人生之路的问题。

《在山的那边》“山”和“海”象征意义的体会是本课学习的重点。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对自己人生经验的一种总结与升华。

《生命生命》从三种人们常见的生活现象入笔,抒写对人生理性的思考,表达了作者顽强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紫藤萝瀑布》一首遥远而熟悉的人性真善美的绝响,人木同性,全文由紫藤萝瀑布的辉煌、衰败,藤萝的命运,感悟到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一时的不幸,个人的不幸都不足畏;人生,应该是豁达的,乐观的,奋发的,进取的。

《童趣》化生活丑为艺术美的典范。

儿时丰富的想象力赋予生活以多彩多姿的色彩。

阅读本单元的课文将有助于我们正确地对待自己,从容地面对未来,更好地体味人生,关爱生命。

四、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抓好基础训练,努力培养学生积累知识的能力。

提高学生识字写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自主地、合作地、探究性地从事学习活动,逐渐养成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

教师对学生则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很好地起到组织引导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人文教育要贯穿与日常教学全过程,通过熏陶感染,收到潜移默化的功效。

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经历,体味感悟和理解教材中的思想感情,自相对照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五、单元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在朗读训练中品味揣摩语言,理解关键词含义。

单元教学难点

1、初步学会利用注释,读懂文言文

2、揣摩语言文学的表现力,畅谈对人生的理解。

3、探究性,多角度理解故事的蕴含的生活哲理。

六、单元教学策略

1、遵循新课标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究,亲身实践,开动脑筋,探求真知,感受学习语文的新途径,初尝自主学习的无穷乐趣,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喜欢这种方式并且乐于实践。

2、通过课文的例子,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掌握朗读的技巧,不仅能语音准确、停顿恰当地朗读课文,而且要能读出感情,悟出哲理,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文学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七、课时安排

《在山的那边》一课时

《走一步,再走一步》二课时

《短文两篇》一课时

《紫藤萝瀑布》二课时

《童趣》二课时

《综合性学习》二课时

语文教研组活动记录

(二)

时间:

9月16号

地点:

学校小会议室

参加人员:

语文组全体成员

内容:

评议郑玉莲老师的《故乡》一课

16号上午第二节郑玉莲老师上了《故乡》示范课。

在本次活动中,我校语文老师纷纷发表了自己对这堂课的看法,进行了认真评课。

刘欣凤点评《故乡》:

郑老师借助这部鲁迅的作品来帮助学生了解鲁迅的作品特点。

在课堂教学中,她自主开发教材,同时对《故乡》内容进行大胆取舍,准确制订了适合学生的教学目标。

在课堂中,她以“感受三变——了解三变原因——理解鲁迅描写三变意图——认识鲁迅作品特点”为主线,将整堂课至始至终置身于鲁迅文化这一大背景下。

通过《故乡》一部作品,感受鲁迅的《呐喊》,并通过别人对鲁迅作品的评价等拓展材料进而使学生认识鲁迅的作品特色。

张秀艳点评《故乡》:

大胆地自主开发资源,将《故乡》的赏析引入中学语文课堂。

面对没有教参,没有可以借鉴学习的教案,面对全由自己做主进行目标制定、内容确定的《故乡》,郑老师大胆尝试,勇于突破,给我们呈现了一堂精彩的课。

她立足文本又高于文本,将学生的视野引向更广阔的天地,使学生的阅读思考走向更加深刻,让学生的阅读情感变得更为丰富。

马明忠点评《故乡》:

郑老师的课呈现很多亮点:

亮点一:

将文本学习置于整个鲁迅文化语境。

亮点二:

目标意识特别强。

目标如何定位?

郑老师将目标定位置身在整个品牌创建和整个单元“阅读名著,走进鲁迅”要求中——通过《故乡》三个能比较的片段的赏析初步感受鲁迅作品特点应该是较适当的。

初一语文第三次教研活动

活动时间:

2009年9月19日

活动地点:

初一办公室

研究课题:

第二单元教学

参加人:

张秀艳、张磊正

中心发言人:

张秀艳

教研过程:

一、教材分析

人生,是个大话题。

上一单元侧重回答在人生路上遇到困难遭遇挫折怎么办,本单元侧重理想与信念,递进了一层。

《理想》是一首诗,《短文两篇》是短小的散文,《人生寓言》是现代寓言,《我的信念》是居里夫人的随笔,《论语》十则是文言语录。

这些文章既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又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本单元教学要求,与上一单元既有延续性,又有所提高。

教学中要求学生熟读课文,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继续练习朗读,并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一个单元的学习,对本阶段的学习特点、学习方法,对老师的教学方式和习惯有所了解,故本单元的教学可以把具体的学法指导方面的时间和精力转移到对知识的指导上去。

朗读方面,学生经过上单元的基本朗读技巧的学习,能够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故本单元的朗读训练可以在此基础上侧重对朗读的语气、语调、感情的把握。

三、单元知识结构

《理想》是一首哲理诗,打种种比方,用种种意向,阐述理想之于人生的决定意义。

《短文两篇》借行道树的形象表达无私奉献的人生信念。

《人生寓言》说明好事也可以变成坏事;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多愁善感的王子因落难而变得坚强起来。

居里夫人的《我的信念》,向世人敞开了自己的内心世界。

《论语》十则每一则都是经典型的话,每一则都是人生格言,有的谈求知态度,有的谈学习方法,有的谈修身做人。

四、单元教学目标

1、继续练习朗读,注重对发音、停顿、重音、语调、速度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练习,提高朗读水平。

2、体会课文优美的语言和关键性的词语,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

3、理解课文内容,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深入思索,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立足现实,放眼未来,树立远大理想,增强人生信念,并为之努力奋斗。

五、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能从关键处切入,寻找捷径整体把握或抓住文章主要内容。

2、养成积累语言材料的好习惯。

3、在阅读过程中联系自己的认识体验,深入理解作品寓意,并对自己的人生之路进行思考。

4、把握作品的象征意义,并理解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六、教学策略

本单元的主题与上一单元是一致的,故在教学上可以互相贯通,但本单元侧重的是理性的认识和思考,是对人生的理想与信念的思索。

七、课时安排

《理想》2课时

《短文两篇》2课时

《人生寓言》2课时

《我的信念》1课时

《论语》十则2课时

《综合性学习》1课时

 

语文教研组活动(三)

时间:

9月29号

地点:

学校小会议室

内容:

评议马明忠老师的《背影》一课

29号上午第二节语文组观摩了马明忠老师的《背影》一课,本次活动对马老师的课进行了评议。

郑玉莲评马老师的《背影》:

马老师所执教《背影》教学目的非常明确,即“体会文章蕴涵的父亲对儿子的真情挚爱,儿子对父亲的深深眷恋,启发学生感恩父母,激发学生的报德之心、报德之行。

”这一教学目的是从知识、能力、思想感情几方面来确立的,体现了其科学性,也体现了学生年龄段、单元教学的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知规律。

从目标达成来看,课堂教学目标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效果明显。

张爱国老师评马老师《背影》:

从马老师课堂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来看,《背影》的教学分为:

感受“背影”;审读“背影”;感恩“父亲”三个环节,脉络分明。

思路的独特性表现在教学设计层层深入,有独特性,如“审读‘背影’”环节,具有独创性,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

张秀艳老师评马老师《背影》:

马老师在教学中,感情深沉,以情感人,用富有激情的导入、范读、手势语、身势语等把感情传达出来,感染激发学生,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感氛围之中,这样,缩短了学生与课文遥远的时代背景的距离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

张磊正老师评马老师《背影》:

在“审读‘背影’”环节,作为课堂设计的重头戏,马老师根据一则消息——“朱自清《背影》将不能入选湖北省新编初中语文教材。

原因是在调查中发现,有七成多学生反对《背影》入选。

”设计以问题的讨论来贯穿全文中心,讨论“七成多学生”的三个理由。

A.现在时代变化了,我们家给我买的是电脑、钢琴,朱自清的父亲买的是小小的橘子,不值得小题大做的写成文章怀念。

B.“父亲”买橘子的过程很艰难,也很感人,但是,送行时的关心太琐屑、太平淡,节奏太慢,没有多大的意义。

C.“父亲”送行的衣着太陈旧,办事不果断,说话无激情,因而形象不够“酷”,不够潇洒。

这一环节,既体现了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创新的学习能力,又将本课重点贯穿其中,对学生情感的激发也达到最佳境界。

初一语文第四次教研活动

活动时间:

2009年10月9日

活动地点:

初一办公室

研究课题:

第三单元教学

参加人:

张秀艳、张磊正

中心发言人:

张秀艳

教研过程: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描写自然景物的古今诗文,都是文情并茂的优美篇章,多数出自名家之手,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如意境优美、构思精巧、语言精美、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等。

欣赏这几篇课文,既是提高读写听说能力的重要途径,又是一次美的巡礼;从中既可得到语文的滋养,又可得到审美的陶冶。

二、学生分析

在对春夏秋冬的描写方面,初一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本单元的学习应该不会有困难。

三、单元知识结构

本单元有散文,有诗歌;诗歌有古代诗歌,也有现代诗歌。

四、单元教学目标

1、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2、把握文章的行文思路;

3、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

4、领会诗歌意蕴。

五、单元教学重点

1、《春》借景抒情的手法;

2、《济南的冬天》情景交融的手法;

六、教学策略

诵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诵读能否过关,直接关系到我们能否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写作风格。

还直接关系到我们能否从文章中所受到美的熏陶。

并以此来达到提高听、说、写的能力。

七、课时安排

《春》2课时

《济南的冬天》2课时

《秋天》1课时

《山中访友》1课时

《古代诗歌五首》2课时

济南的冬天

时间:

10月15号

地点:

学校小会议室

内容:

评议张磊正老师的《济南的冬天》一课

15号上午第二节语文组观摩了张磊正老师的《济南的冬天》一课,本次活动对张老师的课进行了评议。

(一)郑玉莲:

今天有幸听了张老师的语文课,我觉得张老师的课思路清晰、语言准确而简练。

特别是他对每一位同学的发言都是在进行概括、提练的基础上加以表扬和鼓励,而不是简单的“对”与“不对”或“好”与“不好”,这种“功夫”不是模仿得来的,是经过多年“修炼”得来的。

(二)张秀艳:

有幸听了张老师的《济南的冬天》,深刻感受到张老师聆听于学生,随感于课堂的扎实功力:

从学生荐读的一篇小短文引出“收藏美丽”的感慨,再自然地引出《济南的冬天》;从学生对字词、比喻的品析到老师不同角度不同方式的评价与概括……诗意在课堂间漾然起伏,很好地营造出朴实浑厚的“本色语文”的氛围。

张老师对课文品析的立点很高,三个递进层次,从最适合概括“济南冬天”的特点的词和短语,到四个比喻中“你最能欣赏的是哪个”,再到对某段文字进行“画面命名”、全出贯穿全文的一个字,划分结构、说说这段文字的另一个美妙之处……一系列的活动将学生的动与老师的讲紧紧联系起来,不失传统,不失意蕴,美得很。

(三)刘欣凤:

听了张老师的课,我感到语文课有时候可以通过激情澎湃去感染学生,有时候也可以依靠娓娓道来的魅力去震撼学生,而显然,后者需要的是多年的积淀和深厚的功底,需要的是无穷的语言魅力。

张老师的课听上去似乎没什么,品析

(一)

(二)(三),三个问题,似乎这几个问题我们也曾经在教《济南的冬天》的时候都讲了,但是区别在哪里呢?

——合理的整合!

我们满足的是将问题 一个个抛出去,然后解决了就满足了,但是大师呢?

我想他必然用了更多的时间花在思考这些问题本身,然后研究,寻找统一性,再进行整合整理,并且在这样的过程中,完成对文章本身深化理解。

不妨回顾一下自己的备课呢?

差距似乎就不言而喻了吧。

问题不在于多少,在于精细,在于效率优先。

听评课总结

纸坊中学语文组

本次五节语文公开课都落实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着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堂开放而有活力。

具体表现如下:

一、学法迁移,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有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课堂中,几位老师都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

在张磊正老师讲《多一些宽容》时,他了解到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方法,因而把学法迁移。

让学生自由组合学习小组,经过小组讨论,最后由学生汇报学习结果。

整个过程都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而且增强了创新的意识和团结协助的精神。

二、情境营造,激发兴趣。

语文教学中的情境营造不仅在于提供刺激物,增强气氛,还在于语文学习需要熏陶感染。

刘新凤老师在教学一开始,就利用课件把学生带入情景,诱发学生追踪课文内容,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以情促读,读中感悟,加强读书方法指导。

语文新课标注重了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让学生充分地读。

在读中整体感受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老师不但注意指导学生朗读,还教给学生“初读想象画面——品读体会感情”这些读书方法,体现了新课杯“以人为本,着眼未来”的精神。

老师注重了学生自读自悟,摈弃另外传统的解析方法,通过品读,让学生体会文章的情感。

张秀艳老师在讲《木兰诗》这一课时,通过学生的朗读,老师的范读,指导学生的朗读,分析完课文后学生的配乐朗读。

让学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四、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师生配合默契。

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途径。

王玲老师对学生的正确回答给予适当的表扬,使学生都有跃跃欲试的冲动,老师的出色的范读,更赢得了学生的一片片热烈的掌声,把课堂气氛一步步推向了高潮。

五、教师对学生回答的问题点拨到位。

马明忠老师在讲《华南虎》这一课时,通过对重点词语诗句的分析体会作者的情感,老师能通过类比发挥学生的想象,或者通过词语的搭配,反面举例,启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能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综合以上情况,我们还提出几点建议:

1、语文课中读的形式比较多,但读的分量和深度还不够。

如品读时,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应抓住关键词语、句子让学生反复去品读,通过品读去体会情感。

有些课在突破重难点上,有的教师可能顾虑学生答不出来,所以还是带有一问一答的痕迹,教师应该放开手脚引导学生读。

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中华语言文字的魅力所在,从而更加热爱我们的民族文化。

2、教师的语言可以更规范些,自如些,课堂的提问还可以再准确些、简洁些,尽量杜绝无效提问

3、讨论要抓扎实,应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讨论有关的内容,这样收到的效果也许会更大。

4、讲完课后,给学生留些质疑的时间,让学生更全面地掌握本课的内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