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平市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75003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南平市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福建省南平市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福建省南平市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福建省南平市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福建省南平市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福建省南平市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福建省南平市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福建省南平市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福建省南平市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福建省南平市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福建省南平市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福建省南平市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福建省南平市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福建省南平市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南平市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docx

《福建省南平市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南平市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福建省南平市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docx

福建省南平市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

福建省南平市2018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全卷共4页,23小题;完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2分)

(1)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______________。

(温庭筠《望江南》)

(2)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4)_____________,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

(5)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_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6)____________________,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7)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

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8)_______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

壮词以寄之》)

(9)《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的句子是:

“_________,。

(10)《沁园春·雪》中表达毛泽东雄心壮志和伟大抱负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陈涉世家》节选自《史记》,《史记》是司马迁用毕生精力著成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B、词又称“散曲”“曲子词”,也叫“绝句”“长短句”等。

C、《傅雷家书》的作者傅雷,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D、《敬业与乐业》是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梁启超写的一篇抒情性散文。

3.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答。

(6分)

这是睿智的微笑。

这微笑,我再说一遍.就是伏尔泰。

这微笑有时变成甲(A、莞尔一笑 B、放声大笑),但是,其中蕴hán①(A、涵B、含)有哲理的忧伤。

对于强者,他是嘲笑者;对于弱者,他是安抚者。

他使压迫者不安,使被压迫者安心。

以嘲笑对付权贵:

以怜悯②(A、mǐng B、mǐn)乙(A、安抚 B、安慰)百姓。

啊!

我们应把这微笑感动。

这微笑里含有黎明的曙光。

(1)根据①处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为文中②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

(2分)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2)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

(2分)

甲__________乙_________

(3)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2分)

原句:

我们应把这微笑感动。

这微笑里含有黎明的曙光。

修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完成4-5题。

(5分)

塞下秋来风景异,。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4.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主

要描写了塞下秋景之异;词的下片集中

抒情,主要抒发了征人思乡爱国之情。

B.词的上片中“长烟落日孤城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似。

C.词的下片“羌管悠悠霜满地”,以如霜的月光为背景,烘托了征人凄婉的愁思。

D.这首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是宋词中的精品。

5.“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景物?

(3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

(16分)

【甲】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陈胜曰:

“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

“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

”陈胜、吴广喜,念鬼,曰:

“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

“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节选自《陈涉世家》)

【乙】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

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

“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

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

”是时桓楚亡在泽中。

梁曰:

“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

”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

梁复入,与守坐,曰:

“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

”守曰:

“诺。

”梁召籍入。

须臾,梁眴(shùn)籍曰:

“可行矣!

”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

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shòu)①。

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

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

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

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

(节选自《项羽本纪》)

【注】①籍:

项籍。

项籍字羽,所以又称项羽。

②诫:

嘱咐的意思。

③眴(shùn):

使眼色。

④印绶:

指印。

绶是系在印纽上的丝绳。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

(1)失期,法皆斩:

__________

(2)扶苏以数谏故:

__________

(3)会稽守通谓梁曰:

__________ (4)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

__________

7.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会天/大雨,道/不通B、此教/我/先威众耳C、诫/籍持剑/居外待D、一府/中皆/慑伏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2分)

(2)是时桓楚亡在泽中。

(2分)

9.两段文字写的是陈胜、项梁起义的经过,但两次起义在策略上有所不同,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说明。

(5分)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0-14题。

(22分)

第一声喝彩

①我家附近有户带院子的普通住家,女主人拖儿带女,有点早衰。

她家的院子里种满了花,有时女主人就采些花插在一个水桶里在门口出售。

我曾在那儿买过大红的康乃馨、黄色的玫瑰,她把花束递过来时,我能看见她那双粗糙的手。

②有一天黄昏,我路过那儿,看见院子里有两株玫瑰开得实在灿烂。

它们的花瓣红得像点燃的火焰,我指着他们说想要。

女主人摇摇头,说每年最好的两朵玫瑰她都要采摘下来,寄给远方的两个女儿。

女主人的丈夫是个老实巴交的人,他絮絮叨叨地埋怨妻子太落伍,认为还不如卖掉实惠,寄一包玫瑰花瓣给女儿毫无意思。

可女主人执拗地摇摇头,眼里闪过与她年龄不相称的羞怯。

③翌日清早,我路过那个鲜花盛开的院子,女主人正守着那两枝出挑的红玫瑰,一脸的慈爱。

那种真情流露有一种晶莹剔透的美丽。

我忍不住告诉她:

我被感动了,我正在心里为她喝彩。

女主人很吃惊,______。

尔后,她再见到我时,眼里充满亲切的神情,一定要送我一束黄玫瑰,说:

“从来没人这么说过。

”我回家把玫瑰数了数,一共十朵,我把其中的一朵送给楼下的漂亮女孩,把另外九朵插入花瓶。

那九朵玫瑰代表着我内心的祈求:

让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地久天长的喝彩声。

因为我深知,第一声喝彩对一个人意味着什么。

④在生活的长河徜徉,谁都会有拿不准的时候,感觉自己没分量,快被命运冲走,若是此时传来一个震奋的声音,也许这个人

就会成为一座大山。

也有人将人生比作球赛,若两旁没有真诚的喝彩,这场球赛如何能精彩得了!

记得我在念初中时有过一个同桌,她牙齿长歪了,说话爱像男生那么骂骂咧咧,打蚊子像拍手鼓掌一样噼啪作响。

我不喜欢她的粗鲁,我们两个有过相互肩碰肩坐着却一连半个月没开口说话的纪录。

⑤在一次作文评比中,我的一篇精心之作没评上奖,名落孙山,我为此心灰意冷,带着一种挫折感把那篇作文撕成碎片。

这时,我那位假小子同桌忽然发出愤怒的声音:

“谁撕它谁是有眼无珠!

⑥她其实是在表示对我的喝彩。

那是我写作生涯中第一位喝彩者,那一声叫好等于是拉了我一把,记得当时我流出了泪水。

以后我又继续写作,参加各类作文竞赛了……

⑦那位同桌后来仍然常常带着好战的脾气,我俩也时常有口角,相互挑战,耿耿于怀。

然而我至今难忘这个人,因为她的第一声喝彩就像一瓢生命之水,使我心中差点枯萎的理想种子重新发芽、开花、结果。

而且,当我回首往事时,都会遗憾当时为何不待她更温和一些,因为她是我生活中的一道明媚的阳光。

⑧也时常有人跑来谢我,说是我的某一句肯定的话,使他眼前豁亮了。

其实,我早忘了曾为他喝过彩。

不过,那也无妨,当我们看到别人生命中的亮色,不妨就大声喝彩。

这样不仅使对方变得完美,生活充满爱,也使我们的心灵变得博大。

因为只有诚实而有热忱的人,才会由衷地为别人喝彩。

 

10.第②段画线句“它们的花瓣红得像点燃的火焰”运用的修辞方法是,其表达效果是。

(3分)

11.第⑤段画线句“谁撕它谁是有眼无珠!

”在文中的作用是。

(3分)

12.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表。

(6分)

比较点

具体内容

事件一:

+网]

事件二[

(1)

“同桌”为“我”喝彩

被喝彩者当时的反应

吃惊

(2)

被喝彩者事后的反应

(3)

继续写作,参加各类作文竞赛

喝彩的价值

(4)(用原文语句回答)

13.对本文写作意图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4分)

A.诠释“为别人喝彩,就能得到回报”的道理。

B.祈求每个人都能够得到别人地久天长的喝彩。

C.提倡要由衷地为“别人生命中的亮色”喝彩。

D.揭示“第一声喝彩”对被喝彩者的重要意义。

14.结合上下文,合理想象,从肖像、动作、语言描写中任选两种方法,补写第③段“女主人很吃惊”的情景。

(6分)

(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17题。

(12分)

读网,更要读书

①这是一个网络时代,读网已经成了很多人的习惯。

网络固然给生活带来种种方便与趣味,然而,如果将大量的时间倾注在虚拟空间,内心反而容易浮躁不安,难以沉静。

②与眼花缭乱的社交网络相比,读书不仅能够使人远离纷扰的环境,保持内一心的沉静,而且可以使人感受世界,体悟人生,获得启迪。

③因此,读网,更要读书。

④一谈起读书,我们总是抱怨太忙没时间,

但偏偏又能挤出时间刷微博、看视频。

读网是轻松的,可以一目十行,脑子里过一遍,不一定留下痕迹;读书是深沉的,要用心用脑去理解、体会、感悟。

所以,不是时间不够用,而是我们不愿意把时间用在“费脑子”的事情上。

⑤拒绝喧嚣的社交网络,腾出更多的时间读书,是需要勇气的。

去年,“网红”埃森娜在YouTube上发布了最后一条视频《为什么我要放弃社交媒体》,并彻底删除了自己的账号以及275万个订阅者。

为什么这么做?

埃森娜认为,社交媒体是不真实的,制作出的形象、编辑过的生活,虽然能获得关注,但也丧失了真正的自我

⑥我们生活在这个被屏幕统治的时代,时空被网络割裂,“碎片化”成为生活常态。

诚然,从网络获取信息很重要,彻底逃离网络几乎不可能。

但是,面对网络,我们可以做出有益的选择。

让我们放弃那些八卦消息和无聊视频,把更多的时间留给读书吧!

1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读网能给生活带来种种方便与趣味,但也容易让人浮躁不安,难以沉静。

B、读书能使人远离纷扰,内心沉静,也可使人感受世界,获得人生启迪。

C、由于时间不够用和读书“费脑子”,很多人不愿意把更多时间留给读书。

D、生活在这个被屏幕统治的“碎片化”时代,我们不可能彻底逃离网络。

16.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选文是针对什么现象提出中心论点的?

(3分)

17.请概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6分)

(五)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20题。

(10分)

材料一中华国学经典指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

专家疾呼“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中小学课堂”,“国家应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收入国家实验课程”。

不少地方中小学已开设国学教育课,每周1课时。

材料二目前,全世界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创办了400多所孔子学院。

有关部门选取《弟子规》《三字经》《孟子》等国学文化经典,编写出版了《中华传统文化视听读本》,让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18.从材料二中,你获得哪些信息?

(3分)

19.在中

小学开设国学教育课,有人肯定但也有人反对,你持什么观点?

请简述理由。

(3分)

20.南平三中开展学经典活动,要求每个学生至少要有一部国学经典著作,请你从《论语》《唐诗三百首》《水浒》《西游记》等四部作品中任选一部,拟写一句推荐语。

(4分)

示例:

《水浒》——从传奇的故事中感受栩栩如生、个性鲜明的英雄群像。

(六)名著阅读(5分)

21. 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3分)

(1)“

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地解脱。

”这是傅雷在信中劝慰孩子傅聪不要过分悲伤、消沉的一段话。

  (   )

(2)及时雨宋江,怒杀了阎婆惜后,怕官兵追捕,火急为燎雪夜奔向梁山。

  (   )

(3)《水浒》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塑造了100个英雄好汉的形象。

  (   )

22.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作答。

(2分)

鲁提辖回到下处,急急卷了些衣服盘缠,细软银两,但是旧衣粗重都弃了;提了一条齐眉短棒,奔出南门,一道烟走了。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鲁提辖急切的跑走?

请简述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60分)

不闯红灯,是对规则的承诺;走进经典,是对阅读的承诺;追求卓越,是对人生的承诺;关爱他人,是对社会的承诺……承诺是一份责任,也是一种素养。

在初中生活里,你有过哪些与承诺有关的经历

和感触呢?

请以“这就是我的承诺”为题目,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作文。

提示:

(1)自定立意,写出自己的经历、感悟、认识。

(2)大胆选择自己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

(4)不套作,不抄袭,不少于600字。

2017-2018学年南平三中九(上)第一次月考

语文答题卷

题号

总分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2分)

(1) 。

(2),

(3)。

(4),

(5)。

(6),

(7)。

(8),

(9),。

10),。

2.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3.

(1)只填序号。

①__________ ②__

________(2分)

(2)只填序号。

甲__________乙_________(2分)

(3)修改句:

 (2分)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完成4-5题。

(5分)

4.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5.

(3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

(16分)

6.

(1)__________

(2)(3)(4)(4分)

7.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3分)

8.

(1)

(2分)

(2)(2分)

9.

(5分)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0-14题。

(22分)

10.(3分)

11.(3分)

1

2.

(1)

(2)(3)

(4)(6分)

13.()(4分)

14.

(6分)

(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17题。

(12分)

15、()(3分)

16.

(3分)

17.

(6分)

(五)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20题。

(10分)

18.(3分)

19.(3分)

20.(4分)

(六)名著阅读(5分)

21.

(1)()

(2)()(3)()(3分)

22.

(2分)

三、写作(60分)

语文试题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12分)

(1)肠断白蘋洲 

(2)会挽雕弓如满月 (3)燕然未勒归无计 (4)物是人非事事休 

(5)衡阳雁去无留意 (6)只恐双溪舴艋舟 (7)赢得生前身后名 (8)八百里分麾下炙 

(9)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10)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2分)A

3.(6分)

(1)A B 

(2)B A

(3)我们应为这微笑感动。

这微笑里含有黎明的曙光。

(“我们应被这微笑感动。

”也可。

二、阅读(70分)

(一)(5分)

4.(2分)C

5.(3分)此句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

(意思答对即可。

(二)(16分)

6.(4分)

(1)依照法律 

(2)屡次 (3)对……说,告诉 (4)不

7.(3分)C

8.(4分)

(1)现在如果把我们的人冒充成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向天下发出倡导,应当很多响应的人

(2)当时桓楚正逃亡在草泽之中。

9.(5分)陈胜起义前注意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宣传发动,建立起威信;而项梁是借助武力征服人。

(答对两个要点得2分,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得3分,意思答对即可。

(三)(22分)

10.(3分)比喻(得1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玫瑰花瓣色彩红艳,表达“我”的喜爱之情(得2分)

11.(3分)同桌用反话赞美“我”作文写得棒(2分)为下文“我”继续写作做铺垫(1分)

12.(6分)

(1)“我”为女主人喝彩(1分)

(2)流泪(1分) (3)她待“我”亲切,(1分)送“我”一束玫瑰(1分)(4)不仅使对方变得完美,生活充满爱,也使我们的心灵变得博大(2分)

13.(4分)选C(得4分)选D(得2分)

14.(6分)略(要点:

有符合要求的描写得4分,表达得体得2分))

(四)(12分)

15.(3分)B

16.(3分)读网,更要读书。

这是一个网络时代要,读网已经成了很多人的习惯,人们将大量时间倾注在虚拟空间,内心浮躁不定,难以沉静。

(意思对即可)

17.(6分)首先针对读网现状提出“读网,更要读书”的观点,然后通过对比论证、举例论证加以具体阐述,最后归纳总结,强调“把更多的时间留给读书”的观点。

(意思答对即可。

(五)(10分)

18.(3分)中华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外国人也喜爱中国传统文化等,意思答对即可)

19.(3分)赞成,开设国学教育课,有助于我们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提高自身品德修养。

反对,开设国学教育课,会加重我们的学习负担。

(意思答对即可。

20.(4分)略

(六)(5分)

21.(3分)

(1) √

(2)× (3)×

22.(2分)答题要点:

①为了替金氏父女报仇②到郑屠肉铺来设计激怒郑屠,挑起打斗③三拳就把郑屠打死了,他知道打死人要吃官司,假称郑屠是假死,逃离了。

(意思答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