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七下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10分钟达标练习解析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7598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2.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生物七下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10分钟达标练习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生物七下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10分钟达标练习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生物七下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10分钟达标练习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版生物七下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10分钟达标练习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版生物七下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10分钟达标练习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人教版生物七下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10分钟达标练习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人教版生物七下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10分钟达标练习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人教版生物七下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10分钟达标练习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人教版生物七下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10分钟达标练习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人教版生物七下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10分钟达标练习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人教版生物七下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10分钟达标练习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人教版生物七下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10分钟达标练习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人教版生物七下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10分钟达标练习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生物七下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10分钟达标练习解析版.docx

《人教版生物七下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10分钟达标练习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生物七下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10分钟达标练习解析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生物七下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10分钟达标练习解析版.docx

人教版生物七下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10分钟达标练习解析版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10分钟达标练习)

一.选择题(共17小题)

1.下列与排泄无关的器官或系统是(  )

A.泌尿系统B.小肠C.呼吸系统D.皮肤

【解答】人体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它们属于代谢终产物,它们排出体外过程称为排泄,其途径主要有三条:

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

呼吸系统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

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与排泄无关,故B符合题意。

故选:

B。

2.正常人每两次排尿之间总有较长的时间间隔,与其相关的器官是(  )

A.肾脏B.输尿管C.膀胱D.尿道

【解答】肾、输尿管、膀胱、尿道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泌尿系统。

肾中形成的尿液,经过肾盂流入输尿管,再流入膀胱,在膀胱内暂时储存。

膀胱内储存了一定的尿液后,膀胱就会绷紧,产生尿意。

在大脑的支配下,尿经尿道排出体外。

所以,尿的形成是连续的,但尿的排出是间歇的。

故选:

C。

3.关于人体泌尿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膀胱可以暂时贮存尿液B.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C.尿液形成和排出不耗氧D.对维持水和无机盐的平衡起重要作用

【解答】A、膀胱的主要功能是暂时储存尿液,A正确;B、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由肾小体、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肾小囊、肾小球组成。

B正确;C、尿液形成和排出需要消耗能量,因此需要消耗氧,C错误;D、排尿不仅可以排出废物,还对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有作用,D正确。

故选:

C。

4.肾脏就像“过滤器”,血液经过肾脏后,可以将废物从血液中分离出来,经过肾脏的过滤

后,血液中哪些废物成分少了(  )

A.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B.多余的水、蛋白质和葡萄糖

C.多余的水、血细胞和尿素D.多余的无机盐、葡萄糖和蛋白质

【解答】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不重吸收尿素,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由输尿管随排出。

因此血液流经肾脏后,血液成分发生明显的变化是尿素减少,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所以当血液流经肾脏后,血液中减少的成分是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

故选:

A。

5.下列过程不属于排泄的是(  )

A.排尿B.排汗C.呼出二氧化碳D.排便

【解答】A、绝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

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B、一部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的形式由皮肤排出。

属于排泄;C、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属于排泄;D、排便是排出体内的食物残渣,不属于排泄。

故选:

D。

6.人体的每个肾由100多万个肾单位组成。

如图为一个肾单位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

述正确的是(  )

A.[2]内流动的血液中与[3]比较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B.[4]内有大分子蛋白质、葡萄糖、尿素、水和无机盐等

C.[6]内流动的血液中与[1]比较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均减少

D.[5]肾小管能重吸收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

【解答】A、肾小球仅对血液进行过滤,没有发生气体交换,所以[2]内流动的血液与[3]比较气体含量无变化,A错误;B、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

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如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都可以过滤到4肾小囊的腔内,形成原尿。

原尿不含大分子蛋白质,B错误;C、[6]肾小静脉内流动的血液是经过过滤和重吸收之后的血液,是含尿素量最少的静脉血,所以[6]内流动的血液中与[1]比较氧气和代谢废物均减少,C错误;D、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D正确。

故选:

D。

7.图是肾单位结构示意图,据图可知尿液的形成主要包括A和B两个过程,A和B分别指

的是(  )

A.肾小球的重吸收和肾小管的滤过B.肾小球的重吸收和肾小管的分泌

C.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D.肾小球的分泌和肾小管的滤过

【解答】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

因此,尿液的形成包括A肾小球的滤过和B肾小管的重吸收两个过程。

故选:

C。

8.如图为肾单位结构模式图,图中1和2分别代表结构肾小球和肾小囊,3、4和5代表液

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的两端分别连接小动脉和小静脉

B.大分子蛋白质经1滤过到2中

C.3和5都含有水、无机盐、葡萄糖

D.3处重吸收回去的物质大部分是水、部分的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

【解答】A、1(肾小球)的两端分别连接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而不是小动脉和小静脉,A错误;B、当血液流经1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2肾小囊形成原尿,因此大分子蛋白质不能经1滤过到2中,B错误;C、当3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5尿液,因此5中没有葡萄糖,C错误;D、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3厨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D正确。

故选:

D。

9.研究某健康人的血浆、肾小管以及输尿管中的液体,里面A、B两种物质的浓度,如下

表所示,请指出A、B各是什么物质?

(  )

血浆

肾小管

输尿管

A

0.05%

0.05%

0.25%

B

0.12%

0.12%

0

A.A是尿素,B是葡萄糖B.A是葡萄糖,B是尿素

C.A是尿素,B是蛋白质D.A是葡萄糖,B是蛋白质

【解答】A、因为水被重新吸收,所以尿素进入输尿管后,尿素的浓度增大,则A是尿素正确;葡萄糖在肾小管处全部重吸收进肾小管处的毛细血管中,则输尿管中没有葡萄糖,则B是葡萄糖正确。

故A正确;B、因为葡萄糖在肾小管处被全部吸收进肾小管处的毛细血管中,所以输尿管中不会由葡萄糖,则A就不是葡萄糖;尿素在输尿管不会为0,则说B是尿素不正确。

故B错误;C、蛋白质在过滤作用时就没有进入肾小囊,所以肾小管中就不会有蛋白质,则B不是蛋白质。

故C错误;D、因为葡萄糖在肾小管处被全部吸收进肾小管处的毛细血管中,所以输尿管中不会由葡萄糖,则A不是葡萄糖;蛋白质在过滤作用时就没有进入肾小囊,所以肾小管中就不会有蛋白质,则B不是蛋白质。

故D错误。

故选:

A。

10.如图是泌尿系统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比较正确的是(  )

选项

比较内容

较高

较低

A

氧气浓度

B

二氧化碳浓度

C

葡萄糖浓度

D

尿素浓度

A.AB.BC.CD.D

【解答】AB、经过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后,动脉血变成静脉血,②肾动脉氧浓度较高,二氧化碳浓度较低,①肾静脉氧浓度较低,二氧化碳浓度较高,AB错误C、全部的葡萄糖被肾小管重吸收,③输尿管内没有葡萄糖,C错误D、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中的部分尿素和尿酸等废物随尿液排出,因此从肾静脉流出的血液中,尿素、尿酸等废物减少。

②肾动脉内的尿素浓度高低于③输尿管内的,①肾静脉中的尿素浓度较低,D正确

故选:

D。

11.下表为某医院化验室对甲、乙、丙三人尿液成分分析的结果(单位:

g/mL)。

请根据表

中的有关数据分析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成分

蛋白质

葡萄糖

无机盐

尿素

95

0.32

0

1.5

1.95

95

0

0

1.5

1.95

95

0

0.06

1.5

1.95

A.肾单位是尿液形成的基本结构单位B.甲可能是肾小球出现炎症

C.丙可能因肾脏的滤过作用有问题而患有糖尿病D.甲、乙、丙三个人的原尿中都有葡萄糖

【解答】A、肾脏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而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所以A说法正确。

B、甲里有蛋白质,乙、丙没有,所以甲的肾小球可能有病变,所以B说法正确。

C、尿液的形成主要与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有关。

肾小球的过滤使大分子蛋白质与血细胞留在了血液中,肾小管的重吸收又将原尿中的有用物质如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少量蛋白质等重新吸收回血液中,剩下的没用的物质少量水、无机盐、尿素等形成尿液,丙里面有葡萄糖,可以推测丙患者可能患有糖尿病,可能是肾脏的重吸收作用出现问题,故C说法不正确。

D、甲、乙、丙三个患者的原尿中都出现了葡萄糖,所以D说法正确。

故选:

C。

12.如图是形成尿液的过程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肾小体由②和④组成

B.血液经过③的滤过作用形成尿液

C.③内的液体与①内的液体相比,③内含有大分子蛋白质

D.⑤内的液体与①内的液体相比,⑤内尿素的含量明显减少

【解答】A、肾单位是组成肾脏的基本单位,肾小体由②肾小球和③肾小囊组成,A错误。

B、血液流经②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③肾小囊腔形成原尿,B错误。

C、③为肾小囊,里面的液体为原尿,①入球小动脉,二者相比,③肾小囊中的原尿中不含有大分子的蛋白质,C错误。

D、由于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发生了重吸收作用,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血液,而剩余的水、无机盐和没有被重吸收的尿素、尿酸等一起形成尿液,⑤肾静脉内的液体与①入球小动脉内的液体相比,⑤内尿素含量大大降低,D正确。

故选:

D。

13.如图是人体的泌尿系统结构图,箭头表示液体流向。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号①的血管内流动脉血B.标号⑤的器官的主要功能分泌黏液

C.标号③的器官的主要功能是形成尿液D.标号④的器官的主要功能是输送血液

【解答】如图是泌尿系统的组成图,泌尿系统是由①肾静脉、②肾动脉、③肾脏、④输尿管、⑤膀胱组成,①肾静脉流静脉血,②肾动脉内流动脉血,其中主要的器官是③肾脏,主要作用是形成尿液,④输尿管是输送尿液,⑤膀胱是暂时储存尿液,尿道是排出尿液。

故选:

C。

14.如图示健康人血液流经肾脏形成尿液的过程中,几种成分的百分含量的变化,字母表示

肾脏的有关结构。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曲线甲所示物质是尿素B.曲线乙所示物质是葡萄糖

C.D内的液体叫原尿D.B内的液体与A内相比,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解答】AB、由分析可知:

图中曲线甲和乙所示物质分别是尿素和葡萄糖。

AB正确;C、A肾小球内的液体是血液,B肾小囊内的液体是原尿,D收集管内的液体是尿液,C错误;D、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

由C分析可知:

B内的液体与A内相比,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D正确。

故选:

C。

15.肾脏的结构特点与功能相适应,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肾单位由肾小球和肾小囊构成B.肾小囊的外层囊壁与肾小管壁相连

C.血液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尿液D.正常情况下,原尿中部分葡萄糖被肾小管重吸收

【解答】A、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肾小球、肾小囊,A错误。

B、肾小囊壁分为内、外两壁,内层壁紧贴在肾小球外面,外层囊壁与肾小管壁相连,B正确;C、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形成原尿,因此当血液经过肾小球时,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C错误;D、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D错误。

故选:

B。

16.血液流经肾脏后,对其成分的变化,表述正确的是(  )

A.氧气增加B.葡萄糖增加

C.二氧化碳减少D.尿素减少

【解答】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不重吸收尿素,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由输尿管随排出。

因此血液流经肾脏后,血液成分发生明显的变化是尿素减少,葡萄糖减少,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故选:

D。

17.原尿与血浆相比,一般不含大分子蛋白质,这是由于(  )

A.肾小球的过滤作用B.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C.膀胱的储存作用D.输尿管的输送作用

【解答】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成分除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外的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和尿酸等物质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过滤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

因此正常人的原尿与血液相比较,原尿中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

故选:

A。

二.填空题

18.如图是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及肾单位结构示意图。

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  中的液体称为原尿,原尿主要是通过[]  的滤过作用形成的。

(2)当健康人的原尿流经[]  时,几乎不被重吸收的成分是  。

它和多余的水、无机盐一起形成尿液。

(3)尿液的生成是连续的。

可尿液的排出却是间歇的,这是因为[]  有暂时贮存尿液的作用。

(4)某同学认为二氧化碳没有从尿液排出,说明人体还有其他排泄途径。

代谢废物二氧化碳是通过  排除体外的。

【解答】

(1)尿的形成主要有两个过程,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6肾小囊腔形成原尿。

(2)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发生了重吸收作用,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血液,而剩余的水、无机盐和没有被重吸收的尿素、尿酸等一起形成尿液。

(3)膀胱是一个储尿器官。

在哺乳类,它是由平滑肌组成的一个囊形结构,位于骨盆内,其后端开口与尿道相通。

膀胱与尿道的交界处有括约肌,可以控制尿液的排出。

所以尿液的形成是连续的,而排出是间断的,是因为膀胱有暂时贮存尿液的作用。

(4)排泄是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终产物排出体外的生理过程,人体的排泄是指呼吸、排汗以及排尿,尿液中不含二氧化碳,而大部分的二氧化碳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排出体外。

故答案为:

(1)6肾小囊腔;5肾小球;

(2)7肾小管;尿素、尿酸;(3)3膀胱;(4)

呼吸。

19.如图为肾单位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肾单位的结构包括图中的 (填序号)。

(2)图中标号为③末端的液体与标号为②内的液体相比较,前者不含  。

(3)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有150L,这是由于图中标号  ,即  所起到的 滤过 作用;而实际排出的尿液只有1.5L,这是由于图中标号  所起到的  作用。

【解答】

(1)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③肾小管。

肾小体的核心是一个由毛细血管网组成的①肾小球,肾小球外有②肾小囊的包裹,肾小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图示如下:

(2)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被过滤进入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吸收,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形成了尿液。

所以图中标号为③肾小管末端的液体为尿液,与标号为②肾小囊内的液体为原尿,二者相比较尿液中不含有葡萄糖等。

(3)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有150升,是由于图中标号①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而实际排出的尿液只有1.5升,这是由于图中标号③即肾小管所起到的重吸收作用。

故答案为:

(1)①②③;

(2)葡萄糖;(3)①;肾小球;滤过;③;重吸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