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头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77848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56.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头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开头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开头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开头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开头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开头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开头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开头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开头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开头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开头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开头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开头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开头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开头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开头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开头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开头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开头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开头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开头篇.docx

《开头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头篇.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开头篇.docx

开头篇

开头篇

·要点聚焦·

“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这是人们在长期生活中总结出来的一条规律。

做事如此,做人如此,作文更是如此。

1957年,心理学家洛钦斯做了一个十分有趣的实验。

他用两段文字,描写了一个名叫吉姆的学生的生活片段,两段文字描写的情况相反,一段把吉姆写得热情、外向,一段却写得冷淡而内向。

实验时,洛钦斯把两段文字作不同的排列:

一是把热情、外向的描写放在前面,冷淡、内向的文字放在后面;另一种则相反。

然后,让两组水平相当的中学生阅读,并请他们对吉姆的性格做出评价。

结果,阅读第一种组合材料的学生中有78%的人认为吉姆友好、热情;而阅读第二种组合材料的学生,有80%的学生认为吉姆孤独。

此后许多学者做过许多类似的实验,同样得出了“先入为主”的结论。

这就是心理学上有名的“首因效应”,这一心理学论断所揭示的心理规律,同样适用于阅读文章:

好的文章开头,对读者评价文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文章开头良好的“第一印象”自然会迁移到全篇文章,有时甚至使读者对文章的评价产生严重的偏见。

一位教师曾做过这样的实验:

将一篇一般的学生习作的开头,作较高的艺术加工,然后把加工前后的两组文章分别给两组年龄、学历、兴趣、性格相近的老师用同一评分标准批改。

结果是,被修改开头习作的平均得分比未修改的要高8分左右(100分制),重复做四次实验,结果均十分相近。

反过来,坏的开头一样对文章的整体评价有坏的迁移影响,正如吃花生第一颗便是烂的,后面怎么也提不起胃口。

因此,同学们应该重视作文的开头。

(一)开头的重要作用

文章的开头在全篇中的重要作用可以用三个比喻来说明:

1“揭序幕”——引人入胜

文章的开头要对读者产生强烈的吸引力,让读者带着强烈的兴趣读下去。

如果把全文比做一幕戏剧,那么“开头”就是全场戏的序幕。

因此,文章的开头写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读者爱不爱这篇文章,愿不愿意把这篇文章读完。

有些同学不明白这一点,只是为开头而开头,甚至胡乱地写一通,结果是语言平淡,老半天还写不到正题上来,别人看了,提不起兴趣,没看几句,就干脆扔下不看了。

要使读者怀着浓厚的兴趣阅读你的文章,就必须下功夫把文章的开头写好,给读者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激起读者浓厚的阅读兴趣。

从而使文章的开头真正收到“揭序幕”——引人入胜的效果。

2“定基调”——一锤定音

开头要定好调。

文章的开头在整个写作过程中,起着决定思路、确定基调的作用。

好比唱歌,一开始就要把调子定恰当,调子既不能高,也不能低,调子低了,这支歌就唱不好,调子高了,后面就唱不上去了。

只有起恰到好处,才能把这首歌唱完唱好。

写文章也是这样。

高尔基曾经说过:

“开头第一句的最困难的,好像在音乐里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很长的时间才能找到它。

”这说明文章开头难,难就难在给全文定调上。

一篇文章情调、风格,一落笔就要定下来,以便自然而顺畅地引出正文。

这就对所谓的一锤定音。

3“找线头”——有条不紊

开头要找准线头。

一篇文章的开头写得好不好,关系到这篇文章的整个写作进程。

文章开头要从纷繁复杂的材料中找到头绪辟开思路,就像理线团,找准了线头,抽出线来,整个线团的线就会有条不紊、连绵不断;如果没找准线头,整个线团就会越抽越乱,老是打结。

我们有些同学在动笔写作时,没有从纷繁复杂的材料中找到线团的线头,没有仔细琢磨文章从何出开头好,就胡乱地写起来,结果刚开头就无法写下去了,最后只好重写。

因此,同学们面对纷繁复杂的写作材料时,一定要找准线头,这样才能理顺思路,是全篇有条不紊地全面展开。

(二)小学生作文开头的常见毛病

一般说来,小学生作文开头常见的毛病有以下几种:

1.千篇一律

陈词滥调让人讨厌,这实际上是时代影响所造成的一种恶劣文风。

比如,以前一般人作文爱用“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开头。

新中国成立以来常用“解放以后……”开头。

十年内乱中,则用“红旗飘,战鼓擂”或者干脆引用“最高指示”开头。

文革结束后,又多用“粉碎四人帮以来”开头。

近年来又风行“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这样一种开头。

我们不是说这些话绝对不可写,问题是篇篇文章都这样写,用滥了,成了一种呆板的公式,只会让人一看就烦。

2.转弯抹角

有些同学作文开头喜欢兜圈子,不着边际地扯得很远,如有位同学写《记一次有趣的活动》,就犯了这类毛病:

在六年的小学生活中,哪个学校不搞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虽然内容不一样,但是都非常有意思。

我校几年来也搞过许多活动,如智力比赛、文艺演唱会、讲故事等。

我们班级也不例外,搞过的活动可多哩,你想知道吗?

那就让我向你介绍我们班的一次烹调活动吧。

这个开头,从各个学校写到本校,从本校写到本班,最后才点出文章要记的这次活动,转弯抹角,兜了半天圈子,写了很多废话。

其实,我们可以用“开门见山法”来改写这个开头:

小学五年级时,我们班举行了一次非常有趣的‘烹调’活动我至今记忆犹新。

3.解题不当

有些同学利用破题法开头时,先将题目的意思解释清楚的对的,但是他们不注意题目的特点,往往作些不必要的解题。

例如,有个同学写《快乐的星期天》一文时,开头不厌其烦地解释“快乐”是什么,这自然没有半点必要。

4.枯燥无味

有些同学的作文一开头平平淡淡,引不起读者的兴趣。

例如写人物:

“我的名字叫XXX,今年XX岁,长得不高不矮,不胖不瘦……”。

这样的开头平淡枯燥,让人读来索然无味。

5.喧宾夺主

例如,写《我的志愿》一文时应该把重点放在志愿的内容及实现志愿的想法上。

可有的同学却在开头大谈特谈立志的重要性,反而将《我的志愿》的中心内容挤到了次要地位,这就犯了喧宾夺主、本末倒置的毛病,导致原文偏离了主题。

6.空发议论

有一个同学写《看菊展》,是这样开头的:

你爱花,我爱花,他也爱花,可以这么说,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不爱花。

朋友,你说是吗?

我一点也不夸大吧。

花,能美化环境,给人以美的享受。

欣赏花能使人心情舒畅,种花能让人身心健康。

我爱花,因为生活中不能没有花。

今年中秋佳节,我参观了虹口公司的菊展,让我大开了眼界,增长了知识。

这是一篇参观菊展的文章,开头空发了一段议论,毫无意义。

不如把前面所有的话通通删去,只保留最后一句,反而干脆利索得多。

7.引用不当

采用“引用法”开头是为了借用人所共知的名言佳句来为自己的文章服务。

可有些同学不明白这个道理,为引用而引用。

例如,一个同学写《我的小表弟》是这样开头的: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用这句话来形容我的小表弟在家中的地位再好不过了。

显然,引用这样的俗语来介绍小表弟在家中的地位是很不恰当的。

8.弄巧成拙

有些同学为了把开头写得优美生动,或是想方设法从别的书上抄一些与正文无关的优美词句,或是为写景而写景。

有一个同学写《快乐的春节》是这样开头的:

早晨一起床,看见天空阴沉沉的,好像满脸愁容。

太阳不知躲到哪里去了,北风呜呜地哭泣着。

看看那四面山头,也灰蒙蒙的,深锁着眉头。

这时候,街上传来锣鼓声、鞭炮声,人们都在欢度春节,多么快乐的节日啊!

……

从全文看,小作者的原意是写过春节的欢乐,但这段写景,不但不能为中心服务,反而破坏了文章的欢乐气氛,和中心思想产生了矛盾,这就犯了弄巧成拙的毛病。

(三)开头的基本要求

那么,好的开头的标准是什么呢?

1.新颖

好的作文要尽量求异、求新。

俗语说,“一遍新,二遍厌,好曲不能听三遍。

”好的开头,不论是写景、抒情,还是描写、议论,都必须写出作者自己的独特的感受、独特的思想、独特的风格。

2.精练

宋代大文豪欧阳修当滁州太守时,曾写了一篇有名的《醉翁亭记》。

这篇文章的开头原来是这样写的:

“滁州四面皆山也,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总共用了几十个字。

修改后,只用了“环滁皆山也”五个字开头。

这样,不仅突出了“醉翁亭”周围环境的特色,而且收到了言简意赅的效果。

3.切题

再新颖,再有吸引力的开头,如果对文章的主题不起太大的作用或根本不起作用,那就不算是成功的开头了。

如文学家魏巍写的《我的老师》一文开头是这样的:

“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

”这个开头,简洁切题,短短的一句话概括地介绍了老师的性别、姓名以及她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给读者留下了鲜明的印象。

古人说,“文无定法”。

这就是说,同一个题目,同一种题材,写作的方法也常常因人而异,各人有他不同的表现方法。

我们当然不能抄袭或沿用人家的作法,但在初学阶段,应该全面学习各类文体范文的开头,从而逐步掌握开头的写法和技巧,这样,才会收到好的学习效果。

 

·技法点击·

根据写作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段等特点,我们将文章开头分为16种形式,每种形式后面配有范例评析和技法指导,供老师们教学和同学们写作时参考。

1.开门见山式开头法

1.什么是开门见山式开头法

“开门见山”是个比喻,“开门”,指的是文章的开篇;“山”,指的是文章的正题。

开门见山式开头法指的是文章一开篇,就直入正题,直接交代本文要写什么人、什么事,要讲一个什么样的道理等等。

“开门见山”是作文中最基本的一种开头方法。

它直截了当,简明扼要,一开篇就给读者一个鲜明、强烈的印象,吸引读者迫切地读下去。

对于初学写作的同学来说,不必为怎样开头多花时间,多动脑筋,是一种易懂好学的方法。

2.范例评析

妈妈的眼睛

最值得我回忆的就是妈妈的那双眼睛。

它曾经是那样温柔,那样诚挚,那样坚定。

它多少次给了我关怀,多少次给了我力量,多少次给了我爱。

然而我再也看不到它了,我永远地失去了它。

那是一个深夜,爸爸、妈妈在研究所里搞实验,为了这项实验,他们已经一个多星期没回家了。

失败,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并没有使他们退却,他们为了填补这项研究在我国的空白而奋斗着。

然而,那巨大的不幸就在那个夜晚发生了。

由于使用药剂过量,在进行第31次实验时,不幸发生了爆炸。

当时妈妈正拿着试剂瓶,随着爆炸声的响起,妈妈的双眼再也看不见东西了。

第二天,我得知了这个消息,心如刀绞,悲痛万分。

我当时在心里呼喊着:

“为什么不幸偏偏降临在我的妈妈身上?

”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朦胧中,我又看到了妈妈的目光。

记得我小的时候,在幼儿园参加演出,妈妈坐在台下观看,她的目光充满了温柔、爱怜之情;上小学的时候,我做错了事,妈妈教育我,她的目光充满了诚挚、信任之情;后来参加小学升初中的考试,妈妈鼓励我,她的目光充满了坚定、勉励之情。

多少次啊,她那双眼睛,她那充满了爱的眼睛,给了我希望,给了我信心。

这一次参加“中考”,妈妈用温柔的话语鼓励着我,然而我再也看不到她那双眼睛了。

对着妈妈那失明的眼睛,我多么怨恨那项实验!

但是妈妈却从不抱怨,她拉着我的手说:

“没有什么可抱怨的,为了科学献身的人太多了,我贡献一双眼睛又算得了什么呢?

要说抱怨,我只怨以后不能再进实验室了。

不过我可以改行,去做别的对别人有益的事。

泪水又一次充满了我的眼眶。

妈妈太好了!

她的心里只有别人,从不考虑自己。

虽然她失去了一双眼睛,可是,对未来,对生活,她仍然是那样充满信心。

而我呢,作为一个健全的人,难道不应该比妈妈更充满信心吗?

是的,我再也看不到妈妈的那双眼睛了,那双永远值得回忆的眼睛。

但是我不再抱怨什么了,因为我懂得了,妈妈是为了事业、为了祖国而牺牲了这双眼睛的,是值得骄傲的。

我难道仅仅是回忆吗?

不,我要向妈妈学习,像她那样,把我所学的知识全部奉献给人民,把我的青春、我的生命全部奉献给祖国。

我反复思考着,思考着,仿佛又一次看到了妈妈那双充满期待与爱抚的眼睛。

评析《妈妈的眼睛》一文开头,第一句话“最值得我回忆的就是妈妈的那双眼睛”既点题,又点出文章新颖的表现角度——妈妈的眼睛,同时还点明文章的题旨。

真是言简意赅。

接着作者深情地写道:

“它曾经是那样温柔,那样诚挚,那样坚定。

它多少次给了我关怀,多少次给了我力量,多少次给了我爱。

”这是一双温柔、诚挚、坚定的眼睛,是一双曾经给了我多少关怀、力量、爱的眼睛,是人世间最美最值得珍惜的眼睛!

这是对文章首句的延伸和发挥,把文章的情感推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为文章后面的叙述和抒情作了高起点的铺垫。

之后,作者笔锋一转:

“然而我再也看不到它了,永远地失去了它”。

失去了更知道珍惜!

这一笔,使文章波澜顿生,读者的心一下子紧了,读者的心一下子悬起来了!

《妈妈的眼睛》的开头既有分量,有新颖,具有很强的吸引力,的确是一例成功的开头。

3.技法指导

从以上的例子不难看出,开门见山式开头法是引人入胜的好方法。

但是,要用好开门见山式开头法,同学们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开头要简明扼要。

“简明扼要”指的是用的字数少,表达的意思明白完整。

这是开门见山法的最基本的要求。

如《我学当老师》开头:

“一个晴朗的星期天,我在家复习功课,觉得无聊,就找来几个邻居家的小朋友,办起了‘幼儿班’。

老师嘛,当然是我了。

”这个开头,小作者运用的文字不多,简明扼要,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

星期天;地点:

家里;人物:

我和邻居的小朋友;事件:

玩办“幼儿班”的游戏。

叙事的“四要素”都交代得清清楚楚,是一个比较好的开头。

(2)开头应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

因此,在动笔之前安排文章的结构时就应考虑好开头。

如《梅雨潭》的开头:

“我第二次到仙岩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这个开头抓住了一个“绿”字,而且强调的是使我“惊诧”的“绿”。

这就为下文写“绿”,写“绿”的令人诧异之处,定下了中心,成为全文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开头应紧扣文章的中心。

这是衡量“开门见山”法运用得好坏的一个标准。

如《趵突泉》的开头:

“千佛山、大明湖和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现在单讲趵突泉。

”这个开头直截了当点明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本文单讲趵突泉,不讲千佛山和大明湖。

虽然提到了三大名胜,但一个“单讲”把读者的注意力集中到了趵突泉上来了。

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这正是:

“开门见山”法要求做到的。

(4)开头应有助于文章的展开。

古人曾说:

“开门见山者,言见远山耳。

”“远山”才不会挡路,倘若一开门就撞到大山上,那就毫无意思了。

文章一开头就把内容一语道尽,无法再去展开了,这就是“近山”。

“远山”并不把内容说尽,只是显出“山”来,把人的目光引过去,最后才把“山”的全貌看清楚。

如上例《梅雨潭》的开头:

“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只是告诉读者那“绿”是令人“惊诧”的,将人吸引住就够了,至于到底是什么样子,要由后文细细描述,慢慢展开。

无“山”和“近山”都难引起人的兴趣,惟有“远山”能引人入胜。

要设置好“远山”不认真考虑是做不到的。

有些同学以为“开门见山”法很容易,从以上介绍,你了解到用好这一方法并不是轻而易举、信手拈来的吧。

但是,同学们只要认真学习范文的开头,细心领会这些开头的妙处,再加上刻苦的练习,就一定能逐步掌握这种方法。

2介绍背景式开头法

1.什么是介绍背景式开头法

介绍背景式开头法常见于说明性和记叙性文体。

它是在开篇时交代一些有关的背景材料。

我们知道,事件的发生离不开一定的场景,人物活动离不开一定的时间、空间,这些场景是文章展开的必要条件。

有了它,故事才能产生、发展,人物才会有用武之地。

因此,介绍背景,交代环境,有利于表现人物的性格,有利于安排故事的情节,有利于创造环境的气氛。

当然,这种开头法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因文章的体裁不同而有所差异。

记叙性文体使用这种开头是为了对介绍的时间、环境、人物等进行强调,以便引起读者的重视。

说明性文体使用这种方法开头是为了读者对所要说明的事物有一个总体的印象,以便了解写作本文的目的及意义,弄清说明的顺序及作者的思路。

2.范例评析

我当上了鸭司令

我家住在河边,清澈的河水从我家的阳台下缓缓流过。

每天清晨,我在阳台上吹哨子,我家的那十几只麻鸭便像是答应主人的召唤似的,“呀——呀——呀——”地叫着,拍打着翅膀,争先恐后地游到阳台下面,争吃我抛下的稻谷。

傍晚夕阳的余晖把河水染红时,我又走到阳台上,哨子一声长鸣,那十几只麻鸭又叫唤着游向河边,蹒跚地走上岸来,扑梭扑梭地拍打着翅膀。

它们抖掉了身上的水珠后,便沿着河边的小路大摇大摆地回到爸爸为它们盖的“鸭房子”里去。

我打心里喜欢这群听指挥的麻鸭。

邻居都说我家的麻鸭会听口哨声,真是一件新鲜事。

小伙伴们也说我是“鸭司令”。

他们好奇地问我掌握了什么秘诀,其实,这不是什么秘诀。

我家刚买来四只鸭时,爸爸看我每天都涉水才能把鸭赶回家,便告诉我一个办法:

每天喂食的时候,在阳台上吹哨子。

傍晚,哥哥下河赶鸭回家时,我站在阳台上吹哨子。

经过一个星期的训练,便见效果了。

早晨,只要我把哨子一吹,鸭子就会从老远的地方游来吃食;傍晚,我再站在阳台上一吹哨子,它们又都游回来。

我还把爸爸告诉我的道理告诉小伙伴们:

这叫条件反射。

鸭子吃食或傍晚回来时,都有哨声信号伴着,鸭子的脑子里就把哨声和吃食、回家联系在一起,形成了条件反射。

时间长了,鸭子一听到哨声就会游来吃食,知道该回家了。

小伙伴听了,都觉得茅塞顿开,又增加了知识,所以大家都夸我是“科学鸭司令”。

评析本文开头两句的自然环境交代是非常必要的:

“我家住在河边”,才有养麻鸭的可能;“清澈的河水从我家阳台下缓缓流过”,“我”才能在阳台上喂食、吹哨子训练麻鸭,使十几只麻鸭听从指挥。

可以说,没有开头两句的环境交代,就没有后面行文中用哨声训练、指挥麻鸭的场景。

3.技法指导

使用介绍背景式开头法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介绍的内容要与文章中心内容密切相关。

主题是文章的灵魂,作者在构思文章的过程中,无论是材料取舍,还是布局谋篇都必须为文章的中心内容服务。

(2)介绍的内容避免面面俱到,该详则详,该略则略,详略得当,一切服从于主题的需要。

作者开头介绍的内容,往往不是作者描写的重点,而是通过它或与之相关的事物,表现一个鲜明的主题。

如果介绍的内容偏细偏多,就势必影响到主题的表达,文章也会显得拖沓亢长,主次不分,中心不明。

(3)语言生动、形象、优美并富有文采。

文章的开头就像人的脸面,能让人产生第一印象,开头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读者的阅读心理。

因此,介绍开头的语言是否优美、生动、形象、富有文采,尤其显得重要。

(4)介绍式开头同时运用于说明文和记叙文当中,既有共同之处,又有所差别。

说明文中介绍式开头一般只介绍所要说明的事物的现状、用途或类别,在按一定的顺序分层次地说明;而记叙性文体的介绍开头,可选取不同角度和侧面,但都要服从于表达主题的需要。

3.描写景物式开头法

1.什么是描写景物式开头法

描写景物式开头法,通常在文章开头时对自然景物进行描写。

当然,这里所描写的自然景物必须与文章中所写的人物、事件有一定的联系。

自然景物是美丽多姿的,画家用色彩来表现它,文学家用语言来描绘它。

同学们作文开头时,常常要写到自然景物。

这种开头方法益处很多,最突出的是以下两点:

一是衬托人物的心情。

感情是人的内心活动,而人的内心活动往往是曲折微妙的。

因此,作者往往借助景物描写从不同的侧面把人物的心情衬托出来,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文章的中心。

二是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自然景物吸引着我们的情趣,使我们产生一定的思想感情,为了表达这种思想感情,我们自然而然会去描写这些自然景物。

如有的同学写“可爱的家乡”,把家乡的景物、风貌写得生动形象,充满着诗情画意,洋溢着热爱家乡的真挚感情。

有的同学写游记,描写春景、秋景、雨景、雪景等景物,饱含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这就是人们通常说的“景因情设”、“情景交融”。

2.范例评析

记一件不幸的事

那天,天灰蒙蒙的,又是风又是雪。

下午太阳终于露出半边脸,但没多久,又将笑容收敛了。

傍晚,我正在写当天的作业。

妈妈带回一个可怕的消息——十里堡出车祸了,我们民航医院宿舍的张璐、李含被一辆拉石子的卡车撞了,张璐还没脱离危险。

“什么?

”我放下手中的笔连招呼都没打,就飞快地跑到我们医院急诊室。

我刚要进去,李崇智一把拉住我说:

“你别去,特吓人,现在不让见!

”我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心几乎要跳出嗓子眼儿,便转身回到楼道里,透过急诊室的玻璃窗,看见大夫、护士都在忙碌着:

有的推着心电图机,有的扶着氧气瓶,有的拿着血浆瓶……这时李崇智叫我:

“陶峥,快来!

”我走过去一看,原来是李含的姐姐抱着李含,只见她右脚包着绷带,上面浸染着斑斑血迹,她被裹得严严实实,虽然没有呻吟,但是可以看出她很痛苦,听说整个脚面的皮都掀起来了,起码要缝四十多针呢!

望着她那苍白的脸,平时能说会道的我竟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觉得心里憋得慌,不知是什么滋味。

李含的姐姐把她抱走了,我真为她捏着一把汗。

我正在楼道间踱步,“吱扭”一声急诊室的门开了。

“于阿姨,于阿姨,张璐怎么样了?

”我瞪着眼睛问参加抢救的于大夫,她眼圈红了,对我说:

“小璐璐真可怜!

骨盆都碎了,刚来时心脏都没血了,打进去的是药,抽出的还是药……我们正在竭力抢救,你先回家去吧!

我难过地回家了。

心里七上八下的。

唉!

小璐璐撞得那么重,她要是真……我不敢再想了,心里很慌,这时妈妈从厨房走出来说:

“快吃饭吧!

你不是爱吃阳春面吗?

”我来到饭桌前,觉得肚子里塞了好多东西,什么也不想吃,爸爸吃完出去散步了。

过了一会儿回来说:

“张璐已经死了,她妈都昏过去了。

”我的头“嗡”的一下,眼泪夺眶而出。

我想:

她们头戴小黄帽,手拿安全旗,又是从人行道走向便道,怎么会被车撞上呢?

车祸多么可怕呀!

一个美好的幸福的家庭被车祸无情拆散,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被车祸夺去生命。

我不禁愤愤地说:

“那个酒后开车、不遵守交通法规的司机多么可恨!

多么无情!

”我要大声疾呼:

“司机叔叔们,为了您和他人的幸福,请你们千万不要酒后开车呀!

评析本文开头描写坏天气的作用是很明显的。

第一,烘托了不幸的车祸事件,渲染了气氛,把读者带进沉痛的氛围中。

第二,巧妙地衬托出小作者、家长和周围的人的痛苦心境。

如同人们沉痛的心情一样,天也阴沉了脸——“灰蒙蒙的”,下午终于露出半边脸的太阳也收敛了笑容。

这种借景抒情的开头,获得的效果是直接抒情无法比拟的。

3.技法指导

怎样才能用好描写景物式开头法呢?

(1)写出景物的特点。

天下的景和物,千差万别,各具特点。

比如水,有的汹涌澎湃,有的平静如镜,有的流水潺潺,有的水波粼粼。

紧紧抓住这些特点进行描述,同时注意景物的变化,使它的静态和动态跃然纸上,这是景物式开头法的重要一环。

当然,景物描写首先要服务于文章主题,这是不言而喻的。

(2)写出景物的自然美。

大家知道,大自然是美的。

我们笔下的自然景象,也都有其独特的自然美。

在作文开头时运用景物描写,其自然美表现得越充分、越鲜明,就越有魅力。

(3)写出景物的动态美。

精彩的景物描写,一般都离不开对动态美的刻画。

其原因是与静态美相比,动态总是显得更生动、更丰富,能给人以更强的形象感和立体感。

要想写出动态美,所写景物一定得活起来、动起来。

这就需要在描写景物时,对景物的动态特征给予特别的注意,努力挖掘那些能够表现动态的各种材料,比如风雨雷电对景物的影响,人类活动对景物所起的各种变化等。

4.描写外貌式开头法

1.什么是描写外貌式开头法

把对人物长相、身材和衣着打扮等的描写作为文章的开头,这种开头法叫做描写外貌式开头法。

这是写人记叙文常用的一种方法。

人们认识一个人物往往是从外貌开始的。

因此,文章开头描写人物就给读者留下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可以收到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

开头描写人物外貌是为表现人物性格和精神品质服务的。

好的外貌描写能使人物跃然纸上,以形传神,给人一种呼之欲出的感觉。

为此,描写外貌一定要抓住人物的特点,真实、具体地描写。

如小学语文中《少年闰土》一文便是这样开头的: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刺去。

那猹却将身子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寥寥数语,一个活泼、勇敢、机智、能干的农村少年形象跃然于读者的面前,既有当时当地的风俗特点——给珍爱的孩子项上戴银项圈,又有人物性格特点——勇敢、机智。

从这外貌中,我们看到家人很喜爱闰土,也看到少年闰土为生活所迫,不得不过早负起家庭生活的担子——看瓜。

这种外貌描写,使读者开始便会想到许多。

外貌描写虽然是一种很好的开头方法,但许多同学却写不出人物外貌的特点,往往是千人一面,令读者生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