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理州古城三中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78693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37.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大理州古城三中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云南省大理州古城三中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云南省大理州古城三中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云南省大理州古城三中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云南省大理州古城三中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云南省大理州古城三中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云南省大理州古城三中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云南省大理州古城三中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云南省大理州古城三中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云南省大理州古城三中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云南省大理州古城三中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云南省大理州古城三中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云南省大理州古城三中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云南省大理州古城三中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云南省大理州古城三中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云南省大理州古城三中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云南省大理州古城三中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云南省大理州古城三中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云南省大理州古城三中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云南省大理州古城三中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大理州古城三中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docx

《云南省大理州古城三中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大理州古城三中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云南省大理州古城三中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docx

云南省大理州古城三中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

云南省大理州古城三中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共30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1.鸦片战争的最终结局从根本上取决于()

A.交战双方的指导方针

B.军事装备的优劣

C.国民素质的优劣

D.社会制度的进步与落后

2.日本史学家稻叶君山指出:

“林则徐对于输入鸦片之外人及买卖鸦片之中国人,使陷于穷窘之地。

复排挤英人国法判决之要求,最后停止英国船舶于广东港外,以不肯署名盖印于证书为口实。

其态度如此,战争之来终不能免。

”这表明作者()

A.站在全球化的角度批判林则徐

B.认为林则徐处理鸦片问题的方式有误

C.准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真实的起因

D.没有看到战争爆发前中英双方的矛盾

3.古代雅典形成民主制度和罗马共和国早期开始形成法律制度的共同原因是()

A.城邦是公民的政治共同体

B.城邦经济以手工业商业为主

C.奴隶主集团控制奴隶的需要

D.对外战争和扩张势力的结果

4.2011年我国两会的主题是“民生”,人大代表提出了“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

孙中山在中国近代最早关注并提出“民生”,他的这一主张是()

A.驱除鞑虏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D.平均地权

5.同学在网上看到这样一段文字:

“1937年9月,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声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

”但不知材料的真伪。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应该是假,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期间的目标是反对日本侵略者

B.应该是假,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与三民主义格格不入

C.应该是真,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国共再次合作而作出努力

D.应该是真,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始终坚持三民主义

6.公民法与万民法最主要的不同是()

A.内容的不同B.制定者的不同

C.适用的范围不同D.制定依据的不同

7.2000年5月,保利集团在香港拍卖会上花费3000多万港币购回在火烧圆明园时流失的国宝:

铜铸的牛首、猴首、虎首。

这批国宝被劫是在()

A.第一次鸦片战争中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C.甲午中日战争中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

8.读图中两幅图片,对其解读不正确的是()

A.柏林墙阻止了东西柏林之间市民的来往

B.柏林墙成为二战后德国分裂的象征

C.柏林墙是西德修筑的,防止东德人逃入西德

D.柏林墙是冷战的标志性建筑

9.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

有关秋收起义的说法错误的是()

A.1927年“八七会议”决定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B.这是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C.起义军进攻中心城市长沙受挫

D.起义中毛泽东决定进军山区

10.连环画以连续的图画叙述故事、刻画人物,是老少皆宜的一种通俗读物。

下图为某连环画中的一页,其中文字“就这样,杜聿明集团被围困在陈官庄一带方圆10余里的地区,打不出去,走不了。

然而,30余万国民党军和随军而来的家属,吃饭成了大问题。

撤出徐州时,只带了几天的粮弹。

于是,30余万人的生命全系在飘飘忽忽的降落伞上了。

”图中所示的战役的是()

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D.徐州会战

11.《史记》载:

(楚庄王)遂至洛,观兵于周郊。

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

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

“在德不在鼎。

”楚王曰:

“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

”上述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

A.鼎是王权的象征B.周天子对王国控制松弛

C.西周诸侯国强盛D.分封制逐步走向瓦解

12.毛泽东在致宋庆龄的亲笔信中写道:

“重庆违教,忽近四年。

……兹全国革命胜利在即,建设大计,亟待商筹,特派邓颖超同志趋前致候,专诚欢迎先生北上。

敬希命驾莅平,以便就近请教,至祈勿却为盼!

”据此推断毛泽东“专诚欢迎先生北上”是要她()

A.参加七届二中全会

B.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

C.参加中共八大会议

D.参加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不同于两次鸦片战争的是()

A.威胁清朝统治中心京津地区

B.以镇压中国人民革命斗争为直接目的

C.遭到中国军民的英勇抵抗

D.试图以武力实现其侵略目标

14.1913年在第一届国会选举中,广大群众茫然不知国会为何物,就连精英、乡绅也不明白,他们都让票。

但是那些留学的、跟革命党沾边的人都投了,所以第一届选举国民党大胜,获得参众两院多数席位。

上述现象的出现反映了()

A.中国数千年旧传统并未发生改变

B.薄弱的经济带来脆弱的民主政治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无法推行

D.西方思想推动了中国民主化进程

15.《十二铜表法》第五表规定:

“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具有法律上的效力。

”这反映出罗马法(  )

A.保障司法独立B.体现民主原则

C.体现公共意志D.保护私有财产

16.对下图漫图关于当前国际关系的解读,最准确的是()

A.冷战结束后开始出现多极化趋

B.动荡紧张成为当今世界形势的主流

C.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日趋严重

D.民族、宗教、领土争端等矛盾及大国插手使世界局势动荡

17.1999年,中美关系因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用导弹袭击中国驻南大使馆而处于低点。

1999年11月,中美两国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达成协议。

2001年4月1日,南海撞机事件又给中美关系蒙上阴影。

200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布什访华,2002年10月江泽民总书记访美,中美关系再现曙光。

两国关系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波折,是因为()

A.中美两国既有共同利益又有分歧

B.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两国既相互斗争又相互合作

C.中美两国人民热爱和平,渴望合作,从根本上推动了中美关系的发展

D.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文化背景决定的

18.2012年9月17日,中国金融40人论坛指出:

“今天的世界需要新的‘马歇尔计划’促进全球范围对基础设施的投资,以打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瓶颈,并给高收入国家的结构性改革提供空间。

”这里的新“马歇尔计划”与1947年马歇尔计划的主要不同之处是(  )

A.以推动世界经济整体发展为目的

B.以全球基础设施为主要投资范围

C.以扩大资本在全球的流动为手段

D.对促进高收入国家的发展更有利

19.下列有关西周政治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A.分封制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B.宗法制有利于维护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C.礼乐制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制度

D.王位世袭制开始取代禅让制,“家天下”局面形成

20.2004年,陈水扁在就职演说中说:

“台海的民主发展与台海的和平稳定,一直备受国际关注,个人要代表我国政府及人民再一次表达由衷的感谢。

面对海峡对岸持续增加的武力威胁,盼望国际社会继续关注并协助维护台海的和平与亚太地区的稳定。

”这一演说()

A.取得了国际势力对台湾独立的支持

B.是对大陆“一国两制”的歪曲和误解

C.逐步地改变了海峡两岸的力量对比

D.严重违背了两岸达成的“九二共识”

21.2016年1月1日《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7周年。

它的发表在当时引起了巨大反响并被看成是海峡两岸由对立走向对话的第一步。

这主要是因为它()

A.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

B.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C.重申“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

D.倡议两党之间进行对等谈判

22.毛泽东曾明确指出,我们的民主革命“从林则徐算起,一直革了一百多年”。

但毛泽东也曾说过,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

毛泽东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

A.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C.林则徐、孙中山都是反对封建统治的革命领袖

D.他们都是主张向西方学习政治制度的先进代表

23.两极格局终结的标志是()

A.中国重返联合国B.东欧剧变

C.苏联解体D.欧盟成立

24.美国学者亨廷顿在《孤独的超级大国》中说:

“当前我们处于一种奇特的混合格局,即一个超级大国与若干大国并存的‘单极+多极’的世界格局中。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当前,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经定型

B.业已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它是向多极化推进的过渡形式

C.由于多极化趋势的日益增强,美国最终放弃了建立单极世界的计划

D.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构筑了单极世界

25.“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侵略干涉内政的恐惧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文中的“原则”应是()

A.“一边倒”B.“另起炉灶”

C.不结盟原则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6.美国1787年宪法最初没有规定人民的言论自由等权利,到1791年才通过修正案补充进去。

对此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

A.充分说明了美国民主的阶级性和局限性

B.当初制定该宪法主要是为了加强中央政府权力

C.是为了防止出现“多数暴政”

D.严重违背了《独立宣言》的精神

27.2009年5月20日,美国国会参议院以90票对6票的压倒性表决结果,否决了奥巴马政府用于关闭关塔那摩监狱的拨款提案。

这是民主党占据绝对优势的新一届国会首次与奥巴马政府出现重大政治分歧。

材料表明美国()

A.总统对国会负责

B.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C.国会对总统有制约作用

D.总统由国会中的多数党领袖担任

28.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地方管理政策(如下表),其体现的共同政治理念是()

A.搁置分歧,民族利益至上

B.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促发展

C.独立自主,主权毋庸置疑

D.因地制宜,民族平等共同繁荣

29.古罗马有正义女神像,它体现了罗马法的诸多原则:

如高擎的称体现的裁量公平,手握利剑体现的是法律的强制力。

据此,双眼蒙布所体现的原则是,法官审案应()

A.主要依据道德良知

B.不受表象迷惑洞察事实真相

C.取证人证言

D.排除一切干扰遵从民众意愿

30.民法意即“各民族共有的法律”,是继公民法之后,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罗马私法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用来调整罗马公民和异邦人之间以及异邦人和异邦人之间民事法律关系的罗马法律。

在罗马私法体系中,万民法是比较成熟和发达的部分,也是后期罗马法的基本内容。

据上述观点,下列选项表述不正确的是()

A.罗马允许平民和贵族通婚的规定是对万民法的完善

B.《查士丁尼法典》属于万民法范畴

C.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境内的自由人

D.万民法主要解决帝国境内自由人间的经济纠纷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8.0分,共40分)

31.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苏联……领导集团正准备……就建立一支镇压世界人民革命斗争的国际宪兵——“联合国部队”的问题,同帝国主义加紧进行交易。

……多年来,联合国一直被美国利用来推行它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美苏控制联合国,通过了一个又一个的干涉和侵略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的决议。

——《人民日报》1967年6月14日

材料二1981年11月,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在一次会议上发言时明确表示,“出于对联合国组织、对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责任感,中国政府准备对今后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采取区别对待的灵活立场。

——《我国代表团出席联合国有关会议文件集1981.7—12》

材料三1992年,中国第一支“蓝盔部队”建立。

2001年,中国正式成立国防部维和事务办公室,统一协调和管理中国军队和警察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工作。

2002年,中国政府决定提升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待命安排的级别,更积极地参加维和行动。

——赵磊《建构和平》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政府对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影响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我国对联合国维和行动态度的因素有哪些?

(3)材料三中中国的态度转变体现了中国怎样的外交思想?

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三,客观上反映了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什么变化?

这种趋势对世界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回顾《联合国宪章》的原则,考虑到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权利对于维护《联合国宪章》和联合国组织根据宪章所必须从事的事业都是必不可少的,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代表是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决定:

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承认她的政府的代表为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并立即把蒋介石的代表从他在联合国组织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所非法占据的席位上驱逐出去。

材料二当提案通过时,会场一片沸腾,许多人离开座位,非洲国家代表在过道上兴奋起舞,还有人振臂高呼;而西方一些代表却在一起交头接耳,有人愁眉苦脸,有人强打精神,有人故作镇静……当时的美国代表布什也被迫承认:

“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国家(包括共产党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

”他哀叹,那些表决后欢声雷动、在联合国会议大厅里跳起舞来的代表们“就是要踢山姆大叔一脚”。

请回答: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一是何时何组织通过的决议?

决议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提案通过时,非洲国家的代表兴奋起舞而西方一些代表却愁眉苦脸?

为什么美国代表哀叹“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

33.“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

”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中期写下了这句名言,创立了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

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列宁晚年在总结十月革命的意义的时候说:

“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

材料三

(1)材料一中图1、图2、图3分别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体现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怎样的发展趋势?

(2)材料二中列宁所说的“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指的是什么?

俄国为什么能够成功地选择这条道路?

(3)材料三中两国选择的革命道路有何差异?

简要说明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

对此你有什么认识?

34.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中华民族的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试从上图关键词中,任选三个,提炼一个主题,并对该主题进行论述。

(要求:

主题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35.阅读下列材料:

欧洲一体化大事记(1951~1995)

1951年,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建立煤钢共同体。

1958年,上述六国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决定建立关税同盟,实施共同农业政策,组成农产品共同市场。

1967年,上述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1973年,英国、爱尔兰、丹麦加入共同体。

其后,希腊、葡萄牙和西班牙相继加入。

1975年,欧共体首脑会议正式定名为“欧洲理事会”。

1979年,欧共体各国成立欧洲议会,加强各国的政治联系,协调彼此的对外政策。

1991年,欧共体通过了欧洲联盟条约。

两年后,欧洲联盟正式成立,成为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

1993年,欧洲统一大市场正式启动,实现了人员、货物、资本和服务的自由流动。

1995年,奥地利、芬兰、瑞典加入欧洲联盟。

请完成:

(1)概括欧共体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规模的变化,指出其经济一体化的演进趋势。

(2)欧洲理事会和欧洲议会的成立,表明欧共体出现了什么新的发展趋向,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出现这一趋向的内部和外部原因。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落后的封建主义抵挡不了先进资本主义的进攻,中国的落后是制度落后,所以D正确。

2.【答案】B

【解析】材料是说林则徐对待输入鸦片的外国人“使陷于穷窘之地”“排挤英人国法判决之要求”“停止英国船舶于广东港外”,即对待输入鸦片的外国人态度恶劣,导致了鸦片战争的发生。

所以选B。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古希腊民主与古罗马法律形成制度的共同原因。

雅典民主制度源于梭伦改革,其背景就是雅典平民急欲推翻贵族政权;罗马法形成于罗马共和国时期,其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的形成就是罗马公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

因此雅典民主制与罗马法律制度都建立在以公民为主体的城邦制度之上。

城邦经济虽然工商业较为发达,但主体经济仍是农业,B项错误;雅典民主制与罗马法的形成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C项错误;对外战争与扩张与题干中时间不符,D项错误。

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査课本中的基础知识

5.【答案】C

【解析】材料信息中国共产党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与1937年9月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进而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史实是相互印证的,可知中共为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努力。

所以C正确。

D错在“始终”,中共还有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

A、B判断错误。

6.【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考查的是罗马法的划分形式。

因为公民法主要是为了调整公民内部之间矛盾,而万民法是为了适应罗马帝国的统治而产生的。

所以两者最主要的不同是适用的范围不同。

C符合题意。

而内容方面万民法只是充实了公民法,制定者都为法学家,制定依据上,都是为了巩固统治。

综上,本题选C。

7.【答案】B

【解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并抢劫焚烧了圆明园,圆明园国宝开始流入国外。

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8.【答案】C

【解析】由材料图片信息,考查的是二战后,美苏冷战期间德国的“柏林墙”。

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可知:

C项,明显错误,柏林墙是东德(即民主德国)修筑的。

而ABD三项的表述均符合史实,均正确。

综上,本题答案选C。

9.【答案】B

【解析】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斗争的标志性事件是八一南昌起义,不是秋收起义,故答案选择B项。

10.【答案】C

【解析】结合题意可知题目叙述的是国共内战的情景,由“撤出徐州时,只带了几天的粮弹”可判断为淮海战役。

徐州会战是抗战期间中日之间的会战,不符合题意,故选C。

11.【答案】D

【解析】在分封制之下,周王是天下共主,鼎是王权的象征。

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并表示楚国有能力铸造九鼎,显示出对王权的轻视和威胁,从本质上反映了分封制走向瓦解,故D项符合题意。

12.【答案】B

【解析】由材料“兹全国革命胜利在即,建设大计,亟待商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应该是毛泽东邀请宋庆龄参加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商筹新中国的成立,因此选B。

A、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

13.【答案】B

【解析】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目的是镇压斗争矛头直指列强的义和团爱国运动,由此可见,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不同于两次鸦片战争的是以镇压中国人民革命斗争为直接目的,故选B。

14.【答案】B

【解析】材料“1913年在第一届国会选举中,广大群众茫然不知国会为何物”“第一届选举国民党大胜,获得参众两院多数席位”这反映了当时群众民主意识的淡薄和民主政治的脆弱性。

所以答案选B。

15.【答案】D

【解析】解题时要抓住关键词“财产”、“具有法律上的效力”,结合已学知识,综合分析可知材料所叙述的是为了保护私有财产而采取的种种措施具有法律效力,从而体现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故选D。

16.【答案】D

【解析】漫画中美国左手准备随时点燃巴以冲突,右手握着伊拉克地雷,说明美国美国插手中东,导致中东局势动荡。

中东地区民族、宗教、领土争端等矛盾错综复杂,也是该地区动荡的重要原因。

故D项符合题意。

17.【答案】A

【解析】中美两国关系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波折,是因为中美两国既有共同利益又有分歧,所以答案选A。

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18.【答案】A

【解析】据材料信息“新的‘马歇尔计划’促进全球范围对基础设施的投资”“打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瓶颈”“给高收入国家的结构性改革提供空间”可判断A正确。

19.【答案】B

【解析】A项表述错误;西周实行的宗法制解决了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故B项正确;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级序列的是分封制,不是礼乐制,C项错误;夏朝形成“家天下”局面,D项错误。

20.【答案】D

【解析】A与题意无关,排除;题干没有涉及“一国两制”,排除B;“逐步地改变了海峡两岸的力量对比”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排除C;陈水扁只强调台海的民主发展与台海的和平稳定,这是在搞“两个中国”,背了两岸达成的“九二共识”,故D正确。

21.【答案】A

【解析】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这“被看成海峡两岸由对立走向对话的第一步”,A项正确。

B、C、D三项均发生在《告台湾同胞书》之后。

22.【答案】B

【解析】民主革命是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中国的民主革命由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先后领导,只有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主革命,维新变法属于改良,故辛亥革命是中国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革命。

23.【答案】C

【解析】A出现于1971年,此时两极格局尚未瓦解。

B只是两极格局瓦解的一大因素,它加速了苏联解体和两极格局的瓦解。

D出现于1993年,此时苏联已经解体,两极格局已经瓦解。

而C正确,随着苏联解体,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故本题选C。

24.【答案】B

【解析】美国是当今唯一的超级大国,但其霸权遭到多种力量的抵制。

所以,“单极+多极”的混合格局实际上就是向多极化推进的过渡形式。

故选B。

两极格局瓦解后,多极化趋势增强,但并未形成稳定的多极化格局,排除A、C,D项说法明显错误。

25.【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中“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可知,材料中表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积极意义。

所以答案选D。

26.【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错误,因为材料未体现阶级局限性。

C明显解释错误,它并非直接民主。

D显然违背史实。

因为该宪法诞生时主要为了解决中央集权问题,因此忽视了人们的权力,因此B符合题意。

综上,本题选B。

27.【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可看出美国国会有否定美国总统提案的权力,这体现了国会对总统有制约作用,答案选C,A、B、D三项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

28.【答案】B

【解析】搁置分歧,民族利益至上、因地制宜,民族平等共同繁荣只适合民族自治区;独立自主,主权毋庸置疑只适合特别行政区;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促发展才是共同的政治理念。

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

29.【答案】B

【解析】“正义女神双眼蒙布”,这体现了法官在审案时要抵御各种利益或情感的诱惑来作出公正的判决。

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A、C、D不符合材料主旨。

本题实际上在考查罗马法的精神,要注意法律至上、公平公正等原则。

30.【答案】A

【解析】万民法是用来调整罗马公民和外邦人及外邦人之间的矛盾的,不是调整平民和贵族的矛盾,所以A项不正确。

《查士丁尼法典》颁布于6世纪,属于万民法范畴。

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境内一切自由民,主要解决境内自由人之间的经济纠纷。

B、C、D项都是正确的。

31.【答案】

(1)变化:

强烈敌视——有限合作(灵活对待)——积极参与;

(2)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