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毕业会考所有单元复习导学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8041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336.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毕业会考所有单元复习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初中物理毕业会考所有单元复习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初中物理毕业会考所有单元复习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初中物理毕业会考所有单元复习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初中物理毕业会考所有单元复习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初中物理毕业会考所有单元复习导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8页
初中物理毕业会考所有单元复习导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8页
初中物理毕业会考所有单元复习导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8页
初中物理毕业会考所有单元复习导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8页
初中物理毕业会考所有单元复习导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8页
初中物理毕业会考所有单元复习导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8页
初中物理毕业会考所有单元复习导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8页
初中物理毕业会考所有单元复习导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8页
初中物理毕业会考所有单元复习导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8页
初中物理毕业会考所有单元复习导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8页
初中物理毕业会考所有单元复习导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8页
初中物理毕业会考所有单元复习导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8页
初中物理毕业会考所有单元复习导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8页
初中物理毕业会考所有单元复习导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8页
初中物理毕业会考所有单元复习导学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8页
亲,该文档总共5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毕业会考所有单元复习导学案.docx

《初中物理毕业会考所有单元复习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毕业会考所有单元复习导学案.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物理毕业会考所有单元复习导学案.docx

初中物理毕业会考所有单元复习导学案

初中物理单元复习导学案一、机械运动

【考点聚焦】声现象涉及到的考点有:

1.长度的测量2.参照物的选取3.平均速度及有关计算

【呈现形式】上述考点常以填空和选择题型出现。

偶然出现在计算题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概念规律的记忆和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的能力。

1、长度的测量---国际单位:

米(m);常用的工具是。

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测量时视线应与尺面。

读:

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分度值:

刻度尺里面最小的刻度值)记:

记下数值和单位

例:

图中测出的该物长度是cm.

2、长度单位换算

1Km=103m1m=10dm=100cm=103mm=106

m=109nm

例:

45

m=m0.23dm=nm

手掌宽度10cm,门高大约2m,课桌高大约0.7m=70cm,教室内高大约3.5米;指甲宽度1cm

3、时间的测量----单位:

秒(S)

测量工具:

古代:

日晷(gui)、沙漏、滴漏、脉搏等;现代:

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实验室的秒表等

4、误差:

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产生原因:

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

例如:

两人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其结果可能。

(相同/不相同)减小误差的方法:

,用更精密的仪器。

5、运动的相对性:

①一切物体都在运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②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③一个物体对参照物的位置如果发生改变则称该物体运动,若对参照物的位置没有改变,则称该物体静止。

④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例:

教室相对于行走的人是的。

龙舟相对于河岸是的。

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是的。

龙舟相对于舟上的人是的。

6、速度的物理意义:

人步行速度约1.1m/s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自行车速度5m/s,大型喷气客机速度900km/h客运火车速度140km/h,光速和无线电波3×108m/s

7、速度的计算---公式:

v=s/t

其中:

(1)计算时将s和t的单位化成m/s或者km/h;速度换算:

1m/s=km/h

(2)式中三个物理量应对应于同一个物体

(3)懂得将题中的物理情景画成简图,找出相应的方程

例1:

某同学乘坐的汽艇遥对一座高崖,他向高崖大喊一声,历时5秒他听到了回声。

若汽艇以100m/s的速度正对高崖驶去,他喊时离高崖是多远?

 

8、平均速度---路程测量刻度尺,时间的测量:

秒表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

严格按公式v=

来计算,切勿利用V=

来计算。

例2:

汽车在长100m的公路上行驶,前50m的速度为20m/s,后50m的速度为10m/s,汽车在这100m公路上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m/s。

[应用练习]

1.小明同学坐在行驶的公共汽车内:

(选填“运动”、“静止”)

(1)以地面为参照物,小明是_______的;以行驶的公共汽车为参照物,小明是______的。

(2)小明对公共汽车的驾驶员来说是_____的,这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

(3)小明对马路上的行人来说是________的,这是以_______为参照物。

2人步行速度1.1m/s,自行车速度5m/s,大型喷气客机速度900km/h客运火车速度140km/h高速小汽车速度108km/h光速和无线电波3×108m/s

3、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原理为

4、一只小球在水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它在2s内通过的路程是5m,则它通过20m路程后的速度是________m/s。

5.作直线运动的某物体,在开始5s内通过的路程是20m,接下来的15s时间内作速度为5m/s的匀速直线运动,那么物体在这20s时间内作的是_______运动,整个路程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合___________km/h。

6、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全程24m,前一半路程需时4s,中点停留2s,后一半路程需时6s,那么物体通过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7、甲、乙、丙三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分别是V甲=750m/min,V乙=15m/s,V丙=3.6km/h,则它们速度的大小关系是。

8、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过程中,前2/3的路程内平均速度是30km/h,后1/3的路程内平均速度是60km/h,则在全程内物体的平均速度。

9、一列火车以15m/s的速度完全通过1.6km的大桥所需的时间为2min,求:

(1)这列火车的长度;

(2)这列火车全部在桥上行驶的时间。

 

10、向前传播的声音遇到障碍物能反射回来,称为回声。

一个同学向一口枯井的井底大喊一声,2秒后听到回声,那么这口枯井的深度大约是米.

 

11.一架喷气式飞机的速度是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的1.5倍,飞行高度为3060m,沿水平方向飞行。

当你听到飞机在你头顶上方的轰鸣声时,抬头观看(不记抬头时间),飞机已飞到你前方多远(水平距离)的地方?

12、2004年12月26日上午8时30分,印尼附近海域发生8.9级大地震,引起强烈海啸,地震发生时,距震中1500km的马尔代夫海边,有一群孩子在玩耍。

如果他们及时接到警报,并立即奔向离海岸3000m的高地,便可不被巨浪卷走。

倘若如此,它们最晚在什么时间接到警报,方可死里逃生?

(海啸在大洋中传播速度高达500km/h,孩子们逃往高地的速度为100m/min)

初中物理单元复习导学案二、声现象

【考点聚焦】声现象涉及到的考点有: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2.声音的传播3.声速及有关计算

4.乐音的三要素5.噪声的危害与控制、6、声的利用

【呈现形式】上述考点常以填空和选择题型出现。

主要考查学生对概念规律的记忆和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的能力。

【知识结构】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产生原因:

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振动的物体并不一定发出声音。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声音并没有立即消失。

2.传播需要介质:

固体、液体、气体都是介质,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声波来传播,

3.声速:

340m/s(没有特别提示的情况下都视为该速度),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

4.回声现象及其利用:

(1)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形成的声音;

(2)回声的区分与加强;(3)回声测距离及其它应用。

二、乐音的三要素

1.音调:

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

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就高。

声分为次声波、声音、超声波。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

频率在20~20000Hz之间。

次 声波:

频率低于20Hz。

大象发出的声音,地震,台风

超 声波:

频率高于20000Hz。

蝙蝠发出的声音

2.响度:

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它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距离远近有关。

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

减小声音的发散。

3.音色:

发声体的声音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

人们根据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三、乐音和噪声

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区别:

(1)从物理学角度看;

(2)从环境保护角度看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3、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dB。

4.减小噪声的途径:

(1)在声源处减弱――消声;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吸声;(3)在耳朵处减弱――隔声

例如:

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处减弱噪声。

“掩耳盗铃”是在处减弱噪声。

四、声的利用-----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举例说明:

①声可传递信息的例子:

a.。

b.。

C。

d、。

②.声可传递能量的例子:

a.。

b.。

C.,d、

五、实验、为了验证“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小华设计了一套巧妙的实验装置:

在广口瓶内用细线吊起爸爸的手机,线的末端固定在瓶口的软木塞上,瓶内的空气可由瓶口的玻璃管抽出,如图19所示。

(1)在没有抽气时,小华用家里的电话拨打手机,他    (选填“能”

或“不能”)听见手机铃声。

(2)当小华尽量抽尽瓶中的空气后,再拨打手机,他听到的手机铃声

的情况是:

      。

(3)通过以上两次实验的对比,小华得出的结论是         。

【对应训练】

1.遇到大风的天气,路旁架设的电线会“嗡嗡”地响,这种声音是由于电线而产生的。

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声现象.例如:

笑树能发出笑声是因为果实的外壳上面有许多小孔,经风一吹,壳里的籽撞击壳壁,使其发声;广场音乐喷泉的优美旋律是通过传入我们耳中的.

2.乐音有三个特征,音调是反映声音的,响度是反映声音的,我们通过声音区分不同乐器是靠。

汇演上,小明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蜜蜂声高,牛声大。

使用随身听MP3时,调节音量按钮实质是改变声音的

3.将手表放在枕头下面,隔着枕头能够清楚第听到手表“滴答”声,这说明枕头的传声能力比空气。

邵阳市区主要道口设有噪声监测设备.某时刻该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49.20的数字,这个数字的单位是,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dB.

4.拿一张硬纸片,让它从一木梳上很快地划过去,再让它慢一点从同一木梳上划过去,两次用力大小一样,则两次发出的声音〔〕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前三项都不同

5.声音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诗句中“不敢高声语,惊恐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B、有些高科技产品,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

C、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城区禁止鸣笛---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6.为了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小实验现象。

〔〕

A.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B.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C.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D.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

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曲线。

7、下列图中,主要描述声音

能够传递能量的是 ()

 

8、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是()

A.关闭房间的门窗B.会场内把手机调到无声状态

C.高速公路旁的房屋装隔音窗D.机场跑道工作人员使用防噪声耳罩

9、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俗话说“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B、“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确定。

D、外科医生用超声波把结石击成细小的粉末,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11.科学家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深度是多少m?

(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是1500m/s)科学家发现这种方法是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的距离的,其原因是什么?

 

12、小明和小刚想测一段铁路的长,但没有刻度尺。

于是他们查表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在钢铁中传播的速度为5200m/s,小明站在预测铁路的一段用锤子敲击一下铁轨,小刚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响声,两次响声的时间间隔为0.5s,问这段铁路有多长?

初中物理单元复习导学案三、物态变化

【考点聚焦】本部分涉及到的考点有:

1.温度和温度计的使用。

2.物质三态间相互转化及吸热、放热的情况。

3.晶体的熔点,并会查熔点表。

4.液体的蒸发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5.液体的沸腾和沸点与压强的关系。

6.升华、凝华现象同其它物态变化的比较

7.应用物态变化知识解释简单的热现象。

【呈现形式】上述考点常以填空和选择题型出现。

主要考查学生对概念规律的记忆和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的能力。

【知识结构】

一、温度

1.温度的意义:

2.摄氏温度单位和有关规定:

3.温度计:

(1)液体温度计的原理:

(2)日常生活中温度计如何正确使用:

❶❷❸

(3)体温计:

量程:

35℃~42℃;分度值:

0.1℃;使用前要将水银甩下去。

二、物态变化

1.熔化和凝固:

【例子】:

—冬天冰封谷底。

雪水在屋檐下形成冰锥。

水结冰。

都是是水的凝固现象

(1)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凝固条件:

(2)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凝固特点:

2.汽化和液化:

(1)汽化:

(a)蒸发:

蒸发的特点及条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b)沸腾:

沸腾的特点及条件;沸点与压强的关系。

【例】:

医生在发烧的病人身上擦些酒精溶液,来降低体温,他的依据是:

酒精蒸发(汽化)时吸热。

蒸发

沸腾

发生部位

剧烈程度

温度条件

温度变化

影响因素

相同点

 

(2)液化:

【液化例子:

露的形成。

雨的形成。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液化成小水滴。

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3.升华和凝华:

升华: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易升华的物质有:

碘、冰、干冰、樟脑、钨。

例子:

灯泡用久了,灯丝变细。

放在衣柜的樟脑丸变小了。

凝华: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例子:

霜的形成,雪的形成。

☆:

解释“霜前冷雪后寒”?

霜前冷:

只有外界气温足够低,空气中水蒸气才能放热凝华成霜所以“霜前冷”。

雪后寒:

化雪是熔化过程,吸热所以“雪后寒”。

【方法提示】对于液化,看得到雾、露、白气、都是液化成的小水珠而非水蒸气。

【对应训练】

1.雨、云、雾、雪、霜、露、雹、冰中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是,由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是;由水凝固形成的是。

霜是由水蒸气形成的(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在这个过程中水蒸气会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

2.吹气和哈气都是从人口出来的气。

用口“吹气”能使开水变凉,这是因为,使水温降低;冬天对着手“哈气”使手变暖,这是因为水蒸气遇冷,使手表面温度升高。

3.如图2所示,表示晶体的熔化图象的是()

 

A.甲图B.乙图C.丙图D.丁图

4.甲、乙两盆水里都有冰块,甲盆里比乙盆里冰块多些;甲盆放在阳光下,乙盆放在背阴处。

在两盆里的冰块都还未完全熔化时,那么〔〕

A.甲盆水的温度比乙盆高B.乙盆水的温度比甲盆水的温度高

C.两盆水的温度相同D.不用温度计测量无法比较两盆水的温度

5.下面哪项措施的目的是为了减慢水的蒸发〔〕

A.用电热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  B.用扫帚把地面的积水向周围扫开

C.将湿衣服撑开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 D.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再放入冰箱的冷藏室内

6.严寒的冬天,两位小朋友站在雪地上讲话,嘴巴边冒出的“烟”的形成是物态变化中的()

A.汽化B.熔化C.升华D.液化

7、下列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A.凝固B.熔化C.凝华D.液化

8、夏天,人站在吊扇下吹风有凉爽的感觉,如果把一只表面带湿的温度计也放在吊扇下吹风,温度计的示数会()如果是干燥的呢?

()

A.升高B.降低C.不变D.无法确定

9.下列各自然现象的形成过程,属于凝华的是()

A.春天里冰雪消融B、夏天的早晨花草上的露水

C、深秋的早晨大雾弥漫D、初冬的早晨霜打枝头

10.如图1所示是萘的熔化图象,从图中可以知道该物体是一种,(晶体/非晶体)萘的熔点是;在点物体开始融化呈态,固、液共存状态在段,此阶段物体需继续热,温度。

在点物体全部融化呈态。

11.

设计一个简易实验,验证“蒸发的快增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将设计思路及观察到的现象写出来)

12、如图19,从温度与室温(24℃)相同的酒精里取出温度计。

请你分析为什么温度计取出后,它的示数会先减少,过了一段时间又升回24℃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90

92

94

96

97

98

99

99

99

99

13、为了研究水的沸腾,张怡然同学观察了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情况,并记录有关数据如下表:

⑴请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图中先描点,再用平滑的曲线画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⑵由实验结果可以年出水的沸点不到100℃,你认为原因是:

________。

⑶由实验结果可以年出水沸腾进的规律是:

_______________。

⑷水沸腾时,可以看到水面上不停的冒“白气”,此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

初中物理单元复习导学案四、光现象

【考点聚焦】本部分知识涉及到的考点有:

1.光的直线传播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3.光的反射定律,会完成反射光路图4.平面镜成像及其特点

【呈现形式】常以填空题、选择题、作图题、实验题的形式出现,例如:

对反射定律的实验验证可以通过实验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对反射现象和反射光路可以通过作图题进行考查。

平面镜的成像的特点可以通过实验或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折射现象是填空题和简答题的最好物理模型。

【知识结构】

一、光的产生:

光源----

自然光源,如、、;

人造光源,如篝火、蜡烛、油灯、电灯。

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二、光的直线传播

1.条件:

光在中沿直线传播2.真空中的光速:

c=

3.现象:

①。

②射击瞄准三点一线。

③小孔成像;④影子的形成;⑤日、月食的形成;

⑥坐井观天⑦一叶障目⑧排纵队看齐⑨阳光透过树叶间隙射到地面上所形成的圆形光斑(太阳的像)

三、光的反射1、我们能看到的大多数物体是由于物体反射光进入我们眼睛。

2.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即“三线共面,两角相等,法线居中。

当光线垂直射入镜面时,三线重合,反射角=入射角=00。

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例:

在不同位置,我能通过镜子看到你时,你也能通过镜子看到我。

光的反射类型:

(1)镜面反射---镜面反射的反射光只射向一个方向(刺眼);例子:

黑板的字“反光”,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都是发生镜面反射。

(2)漫反射--由于物体表面凹凸不平使物体反射的光射向四面八方。

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每条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3、平面镜成像特点:

(1)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像;

(2)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3)像和物大小相等;(4)像和物的连线跟镜面垂直。

注:

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镜花水月都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四、光的折射规律

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反之,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4.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

在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5、日常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游泳者看岸边的灯“变高”等。

①池水变“浅”了②玻璃砖后钢笔“错位”了③斜插入盛水玻璃杯中的铅笔“折断”了④海市蜃楼⑤加水后盘中的硬币看起来“升高”了⑥早晨我们能看到地平线以下的太阳⑦水中的鱼,只有瞄准鱼的下方才能插到

五、光的色散

1、白光的组成:

依次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称为光谱。

色散:

一束太阳光通过玻璃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七种色光的现象。

例如:

雨后彩虹是由于太阳光在传播中被空中水滴色散形成的。

色光的三原色:

红,绿,蓝.

2、看不见的光:

红外线,紫外线

3.①红外线热作用强,穿透云雾的能力强,可以用来烘烤、遥控、拍照等。

②红外线辐射到物体上,可使被照的物体发热;一般物体都会向外辐射红外线,物体温度越高,辐射红外线的本领越强。

③红外线夜视仪是根据夜间人的体温比周围草木或建筑物的温度高,人体辐射的红外线比它们强的原理制成的。

 

【方法提示】判断平面镜的成像图是否正确:

利用正立、等大、对称、虚像。

物用实线,像及物像连线用虚线,镜面要打斜线;观察各像点是否用虚线连接。

因成的是虚像,应当用虚线表示。

【对应训练】

1.下列物体中,都是光源的一组是〔〕

A.太阳、月亮B.月亮、恒星

C.太阳、点燃的蜡烛D.闪光的水晶、开亮的电灯

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A.海市蜃楼B.小孔成像C.手影游戏D.穿过森林的阳光

3、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A.湖中倒影B.日食C.插入水中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了D.大厦的玻璃外墙造成的光污染

4.下列事实或现象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

A.太阳未出地平线时,人已看到太阳  B.雨后彩虹

C.在隐蔽处用潜望镜观察外面的情况  D.注满清水的池底,看起来象变浅了

5.一束光线垂直射到平面镜上,则入射角为,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若平面镜沿顺时针方向转动30度,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为.

6.一竖直水井深10m,月球到地球间的距离是3.8×105m,则月亮在井中的像离水面m.在猴子捞月的故事中,猴子始终捞不到月亮,原来是因为.

7、完成以下光路

 

8.如图1所示,请作出三角形的像。

9.如图2所示中,作出S点发出的一条入射光,经反射面反射后经过P点

 

10.小明从平面镜里看到镜子对面的电子钟示数的像如图3所示,这时的时刻应该是多少?

请简述的判断方法,并请动手试一下

11、请在下图中标出入射线,反射线,折射线

 

12.如图7-4所示硬纸板是由E、F两块粘接起来的,可以绕ON转动,ON垂直于镜面,让入射光线沿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

(1)先使E、F两块纸板在同一平面内,纸板与镜面,这时从E点射入_______(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2)把纸板F向前或向后折,这时____(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3)由

(1)

(2)可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光从N点垂直射入,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入射角=反射角=。

(5)如果光从E点射入后从F点射出;把光从F点射入从E点射出,这说明

13.下雨后,马路上的小水潭有积水,迎着月亮走你能分辨水潭和路面吗?

如果背着月亮走呢?

初中物理单元复习导学案五、透镜及其应用

【考点聚焦】本部分知识涉及到的考点有:

1.凸透镜的焦点、焦距和主光轴2.通过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画光路图

3.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4.凸透镜成放大、缩小的实像和成虚像的条件

5.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的原理

【呈现形式】凸透镜对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