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83067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8.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议论文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议论文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议论文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议论文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议论文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议论文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议论文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议论文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议论文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议论文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议论文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议论文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议论文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议论文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议论文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议论文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议论文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议论文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议论文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议论文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议论文含答案.docx

《议论文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议论文含答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议论文含答案.docx

议论文含答案

【说明文答题方法补充】

1)开头叙事的作用。

说明文开头概括叙述事例,有什么作用呢?

不外乎三种:

一是用这个事例引出文章说明的对象;二是用这个事例具体说明文章说明的事物或道理;三是用这个事例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各种说明方法的作用及答题的思路。

下定义:

说明科学、准确、严密、精练。

答题思路是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科学准确地解释了……的内涵,使说明很严密。

举例子:

说明具体形象,便于读者理解。

答题思路是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形象地说了……,让读者很容易理解。

列数字:

说明科学、准确、具体,让读者信服。

答题思路是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科学、准确、具体的说明了……。

打比方:

说明生动、形象。

答题思路是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

分类别:

说明条理清晰。

答题思路是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条理清晰地说明了……。

作比较:

突出强调被说明对象的特点。

答题思路是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

3)语言准确性的答题套路。

这个考点有几种不同的考查形式:

1)在句子中标注出体现语言准确的词语。

如:

2003年中考14题:

请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句子写在下面,并用着重号标出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的词语

答案示例:

在如此高盐度中,几乎不能有任何生物生存

2)把“××”句子中“××”词语删去可以不可以?

为什么?

如:

2005年非实验区中考11题:

文章第③段中(小麦抽穗时连续3天以上的大雾,就容易引起赤霉病)加着重号的“容易”能否去掉?

请说出理由。

答案示例:

不能去掉。

因为“容易”起限制作用,表示可能性大,“容易”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如果去掉,所说内容就绝对化了,与实际不符。

(意思对即可)

3)把“××”词换成“××”词可以不可以?

为什么?

如:

2004年非实验区12题:

第⑦段画线句子中的“缓解”改成“消除”可以吗?

为什么?

(⑦森林能够有效地缓解“温室效应”)难度又增加了一些。

答案示例:

不可以(1分)。

森林只是吸收部分二氧化碳,降低温室气体浓度,减轻温室效应(1分);不能吸收所有温室气体,使温室效应消失(1分)。

(意思对即可)

 

议论文

一、议论文有论点、论据、论证三大要素。

论点:

(1)大多数文章,标题只是提出了一个论题,中心论点隐含在文章的论述中。

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地阅读分析,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出中心论点。

(2)有的文章,标题就是中心论点。

那么,作为论点的标题,一般是个表判断、表肯定的句子或短语。

(3)也有的文章,在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其实,开门见山,亮出观点,先声夺人,表明立场,是议论文的为文之道。

(4)还有的文章,在行文当中或篇末提出中心论点。

这样的文章,往往是层层议论,抽丝剥笋一般地亮出观点。

论据:

论据一般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

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

论证方式即立论和驳论。

立论就是针对事物或问题直接阐明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驳论就是通过反对错误或反动观点,从而树立起自己的正确观点。

二、议论文的语言特点。

议论文的语言特点总的来说是概括、精练、严密和准确。

如:

《怀疑与学问》这是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

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分析:

“一切”“基本”二词用的十分准确。

“一切”强调了所有的学问,无一例外;“基本”是突出其代表性,但并不排斥其他条件。

结论:

品味议论文的语言也需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和内在联系仔细琢磨。

特别提醒:

议论文的语言不象记叙文那样含蓄,因而理解上的难度要小一点。

但议论文为了论证的严密,语言很有分寸感,有时正面说了,反面也说,要能辨清主要方面,不要主次不分。

三、议论文的结构

议论文的结构一般分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个部分,也就是引论、本论和结论。

议论文的常见结构形式有:

并列式,段落层次间是平行并列的关系;层进式,各部分之间是层进关系即层层深入,步步推进;总分式,论证的层次间是总论和分论的关系,或先总后分,或先分后总,或总分总。

驳论文的一般结构方式是:

摆错误论点、分析错误论点的实质及危害、得出正确的观点。

四、关于议论文阅读能力的考查

【考查要点及考查形式】

①论点的提取或概括能力

②论据的补充能力

③论证方法的判断及论证方法作用的分析能力

考论证方法,也考论证方法的作用。

这是一个议论文的重要考点。

④重要信息的筛选、提取和概括能力

⑤文章重点词语、重点句子含义的理解能力

如:

2005年实验区卷有这么一个题:

你怎样理解“诚实更是一个人一生中必须不断进修的课程”这句话的含义

答案:

诚实在人的一生中非常重要,人应该不断追求诚实,保持诚实的品质。

解题思路:

就是概括的话具体地说出来,深奥的话浅显的说出来,用比喻等修辞方法的用大白话说出来。

⑥重点句子、重点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

如:

2004年非实验区卷18题:

如果将第⑨段(我们提倡谅解,但是谅解也不是无原则的一味迁就、退让。

对于那些有损民族、国家和集体利益的行为,还需要勇敢的站出来,与之做坚决的斗争)删去,对文章的论证会产生什么影响?

答案:

这个段落强调了谅解是有原则的,如果删去的话,将会使论证不严密。

考查的就是重点段落的作用。

再如:

文章第⑤段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答案: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考查的也是重点段落的作用。

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⑧句子的仿写能力

⑨文章内容、语言、技巧等方面的欣赏评价等能力

如:

将“想像的翅膀就这样被‘喀嚓’一声剪断了”改成了“想像力就这样被扼杀了”,你同意这样修改吗?

为什么?

答案:

不能这样修改,因为原句很生动形象,而改句不生动形象。

议论文的语言特点

五、了解答题方法,形成答题能力:

议论文有很多东西也是很有规律的,复习中也一定要把这些规律性的内容教给学生,让学生形成阅读议论文的能力。

如:

1)议论文开头叙述故事的作用。

不外乎三种:

结构上,引出论题或论点;内容上,充当事实论据,论证论点;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各种议论方法的作用及答题思路。

事实论证(或举例论证):

论证具体,真实可信,说服力强。

答题思路是运用……事例,具体的论述了……,说服力很强,让人信服。

道理论证:

论证有力,说服力强。

答题思路是引用……的话(或名言),有力的论证了……,很有说服力。

比喻论证:

论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容易被人接受。

答题思路是把……比喻成……,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让读者容易理解。

对比论证:

论证使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给人印象深刻。

答题思路是把……和……进行对比,突出强调了……,给人深刻的印象。

4)仿写的方法。

怎么仿写?

最好的方法就是换词,把主要词语换掉。

如:

给出一句话:

挫折是什么?

挫折就是手指上扎了一根刺,拔出来就是了。

解题思路:

用“头顶”、“脚底”、“眼睛”、“衣服”等词语替换“手指”,顺着换上的这个词语再换一些相应的词写下来就可以了。

答案示例:

①挫折是什么?

挫折就是头顶上撞了一个包,揉一揉就是了。

②挫折是什么?

挫折就是脚底下打了一个泡,挑破了就是了。

③挫折是什么?

挫折就是眼睛进了一粒沙,找人吹出来就是了。

④挫折是什么?

挫折就是衣服不小心淋湿了,脱下来晾干就是了。

再如:

仿照“谅解是一股和煦的春风,能消除凝结在人们心头的坚冰”写句子.

解题思路:

用“阳光”、“春雨”、“花香”、“良药”等词语替换“春风”,顺着这些词语再换一些相应的词写下来就可以了。

答案示例:

①谅解是一束明媚的阳光,能照亮笼罩在人们心头的阴霾;②谅解是一阵细细的春雨,能滋润久居在人们心头的干涸;③谅解是一袭沁人的花香,能祛除长埋在人们心头的苦涩;④谅解是一剂神奇的良药,能医治盘结在人们心头的创伤。

其他如概括论点的方法,提取信息的方法,理解句子意思的方法,概括内容的方法等等都应一一进行概括。

 

(一)心系一处

  ①我的书房里悬挂着一个条幅,上面是我自己书写的四个字——“心系一处”。

最初知道这句话,是在作家贾平凹的一篇文章里:

“一个和尚曾给我传授过成就大事的秘诀:

心系一处,守口如瓶。

”我之所以单取“心系一处”为座右铭,是因为我觉得,对我而言,“守口如瓶”并不重要,能做到“心系一处”才难能可贵。

  ②做到“心系一处”需要有坚强的毅力、持久地韧性。

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仅用五年多时间就获得了物理、数学双学士和物理学博士学位,并在40岁时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有人问他成功的原因,丁先生说:

“与物理无关的事情我从来不参与。

”事实的确如此,他是麻省理工学院咨询委员会成员,但几十年来他仅参加过三次咨询会议,他把精力主要集中在科学上,集中在探索宇宙的奥秘上。

他在实验室里做实验,有时候连续四五天不睡觉,他的专心致志使得他的实验获得成功。

很多人都认为他是一个天才,但丁先生却说:

“绝对不是,我的最大特点是比较专心。

  ③做到“心系一处”需要守住内心的一片宁静。

在这个越来越繁华的世界,我们的目光能够不被五光十色的景色所吸引,的确不易。

作家苏童自他的作品《妻妾成群》被改编成电影后名声大振,上门的采访者、崇拜者络绎不绝,但是苏童很冷静,他对记者说:

“门外的繁华不是我的繁华,我是过室内生活的人,一直很安静,现在更安静。

”另一个作家张炜则奉行“三不主义”——不看热闹的书,不去热闹的地方,不交热闹的朋友。

对于许许多多的成功者而言,其实没有多少秘诀,无非就是他们比平常人更能“心系一处”而已。

  ④“心系一处”是一种智慧。

这种智慧不是一意孤行的固执,而是繁华过获得觉醒;不是缺乏思想的单纯,而是一种去繁就简的境界。

倘若一个人懂得了“心系一处”,那么,可以说他已经找到了通向成功的大门。

  ⑤愚公移山,终得天帝相助;达摩参禅,石壁为之感化。

在这里,“心系一处”变为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任何艰难困苦,在它面前都会变得微不足道。

是的,当你处在人生的低谷,“心系一处”会让你学会坚持,带给你重振雄风的希望;当你处在人生的峰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文有改动)

1、“心系一处”这个词语的含义是什么?

2、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做到“心系一处”?

3、文章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简要分析它的作用。

4、仿照文章第⑤段画线部分,将后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并写在下面。

当你处在人生的峰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再举出一个“心系一处”并获得事业成功的例子。

 

(二)学会欣赏

  生活中常常见到这样的事:

两个妈妈聊天,都希望对方能欣赏自己的孩子,都忘了应该去欣赏对方的孩子;同学取得了进步,期待你的赞许,你却漠然以对——人们总是太吝啬对别人的欣赏。

  其实,欣赏的力量是神奇的。

你所付出的只是几句赞誉,几下掌声,甚至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但别人会从你的欣赏中得到欢乐、鼓励和信心。

有了欣赏,即使平凡山水、野花小草,也可悦人目;简单言行、淡淡情意,也能暖人心。

  欣赏,需要一颗正直善良的心。

心正眼才正,才能分清真、善、美与假、恶、丑;心善行才善,才能在与人为善中给人快乐,给己快乐。

  欣赏,需要真诚与宽容。

抛弃虚伪,拒绝冷漠,远离邪恶,才能真实地接纳一切真、善、美。

有人赏物易,赏人难;有人赏远离自己生活之人易,赏身边之人难;有人乐于自我欣赏而不屑于欣赏别人——这些病态的欣赏,皆因心灵的本质失去了固有的洁净明澈。

  欣赏,需要一种宏伟的气度,非品格磊落之人不能为。

以赏花为喻:

有不惜掏钱买花却疏于培育以至花儿香消玉殒者,有见花美而心动继而动手折之者,还有徒羡美艳外表而心仪于罂粟者——种种变味的欣赏或源于狂热冲动,或源于自私浅薄。

使人获益不多,受累遭害不少。

  欣赏,需要智慧。

透过欣赏之物,可以窥见欣赏者的品位及情趣超凡脱俗的纷扰,以小见大,于细微中窥见生命的真谛,观一花即观一世界,见小草可见大精神。

与常见之美面对,便享有故知重逢的欣慰;与罕见之美面对,则拥有相见恨晚的惊喜。

即使身处荒漠绝城,亦能欣赏到常景常物中难得体味的孤独苍凉之美。

  学会欣赏,欣赏才会成为一块成色极好的宝石,为你折射出大千世界的绚丽。

  (选自《时文精粹》,佚名/文)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窥见()②真谛()③吝啬()④罂粟()

  2.根据句意写出文中的成语。

  ①泛指广大无边的世界。

()

  ②形容一见如故,意气极其相投。

()

  ③形容人品超出一般,不同凡俗。

()

  ④原本比喻美丽的女子死亡。

在文中指花儿凋零枯萎。

()

3.从全文来看,作者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原因(用文中语句回答):

 

4.从全文来看,真正的欣赏者应该具备的素质是(归纳文中的相关词句回答):

 

5.从第四段看,加点的“固有的洁净明澈”指的是,要想保持这“固有的洁净明澈”具体应该(用文中语句回答):

 

  6.梳理第五段的论证思路,在括号里填空。

  亮明观点——()——()——()

  7.阅读下面的两段文字材料,然后联系文章的第二段,用简洁精练的语言谈谈你对“欣赏”的理解。

(不得超过80字)

  材料:

我感到庆幸——我从孩提时代起,就既有爱说“真美”的母亲,又有爱说“真糟”的父亲!

是他们教会了我如何对待形形色色的“肯定”和“否定”——首先我得不惧怕批评,不管这些否定意见来自何方,也不管这些“宣判”多么令人心碎,我决不能因为别人的否定而丧失勇往直前的勇气;而另一方面,我又得在一片赞扬声中克服内心深处的自我淘醉!

  “真美”“真糟”——这些似乎完全对立又相辅相成的成语,一直伴随着我在人生的道路上跋涉。

它们就像两股方向相反的风——我得竭尽全力在这两股强风中驾稳我的风帆。

  理解:

 

(三)坚持是成功前的状态

①有学生问哲学家苏格拉底,怎样才能学到他那博大精深的学问。

苏格拉底听了并未直接作答,只是说:

“今天我们只学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的事,每个人尽量把胳膊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

”苏格拉底示范了一遍说“从今天起,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

”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有什么做不到的?

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们:

“哪些人坚持了?

”有九成的学生骄傲地举起了手。

一年后,苏格拉底再一次问大家:

“请告诉我最简单的甩手动作还有谁坚持了?

”这时,只有一人举起了手。

他就是后来的古希腊另一位大哲学家柏拉图!

②是啊,即使最简单的事情你能一直坚持做下去吗?

想想自己吧,每到年初我们总喜欢制定计划,那时踌躇满志,有着许多美好的设想;每到年末总结,清点自己的收获时,往往更多的是遗憾和悔意。

③有人说,成功与失败最终取决于意志的较量。

心理学研究也表明:

凡有惊人成就的人,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意志品质主要有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制性。

由于完成目标一般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所以这其中对我们考验最多的就是坚持性。

④目标有时遥遥无期,总也望不到头。

你也许正在艰难中坚持却疲倦不已,如果这时放弃,以前的努力都将白费,所花的心血都是徒劳;而只要再坚持一会儿,再加一把劲儿,眼前就有可能是别有洞天,豁然开朗。

当你拨开迷雾重见阳光的一刹那,你会觉得所做的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坚持不是忍耐,它不是原地踏步,它是在逆流中向前,是顶着压力向上,它是积极地争取,而不是无奈地等待……你也许正在黑暗的夜色中摸索,但紧接着到来的不就是光明的早晨吗?

⑤英国有一位叫约翰·克里西的作家,年轻时勤奋写作,但受到了接二连三的沉重打击,共收到七百四十三封退稿信。

他说:

“不错,我正在承受人们所不敢相信的大量失败的考验。

如果我就此罢休,所有的退稿信都将变得毫无意义。

但我一旦获得成功,每封退稿信的价值都将重新计算。

”到他逝世时为止,约翰·克里西一共出版了五百六十四本书,无数的挫折因他坚持不辍而变成了惊人的成功。

⑥成就大事固然离不开坚持,点滴小事也需要坚持。

长跑、练书法、打扫房间、早起念英语,看起来都是小事一桩,不做关系也不大,但若你试着督促自己每天去做,日积月累,你得到的就可能是健康的身体、漂亮的字迹、整洁的环境、地道的英语口语。

每天坚持一点点,收获会让你欣喜不已。

坚持是成功前的一种状态。

⑦马丁·路德·金说:

“可以接受有限的失望,但是一定不要放弃无限的希望。

”为了把希望变成现实,朋友,你坚持了没有?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用作家约翰克里西的例子意在说明什么?

请你再举一个这样的事例。

(4分)

3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一下第六段的论证过程。

(2分)

 

4请谈谈你对第四段“你也许正在黑暗的夜色里摸索,但紧接着到来的不就是光明的早晨吗”一句的理解。

(2分)

 

5文中提到:

“每到年初我们总喜欢制订计划,那时踌躇满志,有着许多美好的设想;每到年末总结,清点自己的收获时,往往更多的是遗憾和悔意。

”请结合自己的事迹谈谈读了本文之后获得的启示。

(2分)

 

(四)毅力

英国作家狄更斯有句话说:

“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此言虽属夸张,但也不无道理。

1111古往今来,大凡在事业上做出优导成绩的人,无一不有着巨大的毅力。

外国的不必说,单就中国的而论,要想一个个罗列出来,恐怕也很难。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众所周知。

试想,一国之君,先前是花天酒地,貂裘锦袍,现在忽然要让他独居陋室甜食苦胆,没有大的毅力是决不可能做到的。

但是勾践做到了,而且是连续三年。

假如他没有那么大的毅力,不能持之以恒的励精图治,就不会有三年以后“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壮观一幕。

毅力,是成功的保证。

如果曹雪芹没有“批阅十载,曾删五次”的毅力,就不会有浩卷《红楼梦》的问世。

相反,没有毅力的人只能碌碌无为,一事无成。

身处逆境的人没有惊人的毅力怎能战胜困境,微笑着走向人生?

对于身处顺境界的人,毅力是毫无作用。

我们总希望自己做个清白正直的人,做个受人尊敬的人,最好名垂青史、万古留芳。

但是要做到这些极不容易,除了在事业上取得显著的成绩外,在生活上也要严格要求自己。

只有毅力才能帮助你在事业上的成功。

毅力之于事业和生活,犹如水之于沙漠里的行客,万物之于阳光的生长。

诚如狄所言:

“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每一座高峰。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请用文中原句回答)

2第三段和第四段主要运用的是什么论证方法?

其好处是什么?

3英国作家狄更斯的名言在文章开头和结尾反复出现,这样安排好在哪里?

4请为第五段补写一个事实论据。

 

(五)把愤怒变成葡萄园

人在现实生活中,一旦遇到挫折、不平和屈辱是很容易动怒的。

就连那些胸襟开阔,修养极高的人,也常常会为一件微不足道的区区小事而怒从心起,从而招来祸患,酿成悲剧。

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林则徐先生就是一个动不动就发怒的人,为了提醒自己,他干脆把“息怒”二字镂刻在自己的宝剑上。

鲁迅先生就曾感慨地说:

“悲剧就是把生命中有价值的东西撕毁给人看。

愤怒本身有一种可怕的破坏力,天庭之怒,则黑云密布、雷鸣电击;大地之怒,则演绎出山崩海哮,怒潮翻滚;至于人,李卓吾有言:

“大丈夫喜则清风朗月,怒则迅雷呼风。

”其实作为人,为了捍卫正义、尊严而“拔剑而起”,抱着“刺破青天锷未残”的豪情倒不失为大英雄本色。

至于吴三桂的“为红颜一怒”和楚霸王激怒之下把一个气势恢宏华美富丽的阿房宫“付之一炬,只留下一片可怜焦土”的举动,只能给后世人留下笑柄和一声幽幽浩叹。

想要成就一件事情,需要付出巨大的耐心和努力。

而易于动怒的人,往往在事情的关键环节处,遇到棘手和麻烦,就变得束手无策,焦头烂额,结果把好好的一桩事情搞得一塌糊涂,就像蜜蜂一样为了一点小小的冲撞竟然把自己整个生命付之于最后的一蜇。

我有个远房舅舅,在修理家里一个疏漏破损的木盆,当他把木条一片一片对接好,几番试验后发现木盆仍在漏水,于是盛怒之下,便取来一把斧头把木盆砸碎。

后来无论在考试中失败,或者遇到不顺心的烦恼苦闷的事情时,母亲总会给我讲起舅舅的这一段往事。

我由衷地欣赏那些谦逊达观、心境平和的人,他们即使身处最险恶、最苦难、最无奈的境域,仍能保持“宠辱不惊,临危不怒”的平常心。

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凯恩斯在财政部供职期间,为了扭转金融危机而竭尽全力,但他的金融方面的许多精辟的见解却遭到非议,连人格尊严也受到凌辱,最后他客客气气地呈上辞职信。

然后回到宁静的、能够充分施展他才华的剑桥去,回到书房去,跟他的藏书和藏画在一起,以坚强的意志写下了《和平的经济后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成为当代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

作为美国的开国元勋华盛顿将军在总统任职期满后,在新旧总统接交的晚宴上,他明确地提出了从此“回归农庄,做一名农夫”的心愿。

其实面对人生的厄运、不幸和磨难,与其怨天尤人,悲观沉沦,我更仰慕的是———“通过自己的辛勤耕耘,把诅咒变为葡萄园”。

他们才是真正的强者。

因为:

“人生苦短,譬如朝露”,有限的精力,有限的光阴,是一个人生命中最为珍贵的资源。

生命的价值只有两种,要么熊熊燃烧,释放出巨大的光和热,要么窝成一团黑烟,到头来一无所获。

只有那些不明智的人才会把自己的智慧才华消磨在无谓的悔恨、诅咒和愤怒上。

有人把晚年的托尔斯泰无穷无尽的创造力比喻为一个“气势磅礴气象博大的生命大瀑布”,把歌德视为一个“生命的常青树”。

生命本身就是一个蕴藏着巨大能量的“瀑布”和“大树”。

如果我们善于利用它,就会变成一种“造福人类”的巨大能量和资源,去滋润养育万物生灵,为人间播洒出一片蔼蔼绿阴,可一旦它肆意咆哮暴怒起来,也同样会酿造泛滥成一场人间的祸患灾难。

1细读全文,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的观点。

2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试举例说明。

3请补写一个事实论据证明第五段中作者的观点。

4本文的语言很有特色,试举一例并作简要赏析。

 

(六)①每个人对于自己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都应该有一个自我设计。

但这种设计应该是相对模糊的,是不完美的和有待修正的。

可生活中偏偏就有人跟自己较劲,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好,觉得实际中的自己距离设计中的自己相差太多,并因而痛苦不堪。

其实这些人往往忽视了一个最基本的现实,就是人人都有缺陷。

“玉,有点瑕疵才是美的。

②有一位腿有残疾的私营企业主,经过自己十几年的奋斗拼搏,终于成了遐迩闻名的雕刻家和经营雕刻精品的大老板。

有人对他说:

“你如果不是有残疾,恐怕会更有成就。

”他却淡然一笑说:

“你说得也许有道理,但我并不感到遗憾。

因为如果没得小儿麻痹症,我肯定早下地当了农民,哪有时间坚持学习,掌握一枝之长?

我应该感谢上帝给了我一个残缺的身体。

”还有罗斯福和丘吉尔,罗斯福曾连任四届美国总统,但很少有人知道他曾经是一个信奉巫医、酗酒成癖的人;丘吉尔是英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首相,1953年获诺贝尔奖,但他也曾是一个贪睡、贪酒的人,还曾因吸食鸦片两次被赶出办公室。

但他们都痛苦地改掉了自己年轻时的不良嗜好,经过不懈的努力,成就了伟大的事业。

                  

③完美欲是人类的天性之一,有了它,人类才会永不满足地向前发展。

我们要努力追求完美,但同时我们必须学会接纳我们的不完美。

④不能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源自我们常常拿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进行比较而产生的焦虑感。

必须明白,理想的自我是要经过若干年或一生的不懈努力才能接近而始终不能百分之百达到的一个终极目标,只要每天进步一点,快乐一点,我们离目标也就近了一点。

倘若因为不能接纳自己的缺陷而生出健忘失眠等痛苦,只能使我们离目标越来越远。

不能接纳自己的不完美,还源自和别人不正确的比较而产生的自卑感。

拿自己与高过自己一大截的人比,拿自己的缺点与别人的优点比,拿自己的各个方面分别与不同人的优点比,比较的结果是事事不如人,谁都比自己好。

⑤其实,每个人都有足以让自己确立自信的优于别人的长处。

“一棵树,如果花不鲜艳,也许叶子会绿得青翠欲滴;如果花和叶子都不漂亮,也许枝干会长得错落有致;如果花、叶子和枝干都不漂亮,也许它处的位置很好,在蓝天的映衬下绰约多姿。

⑥席勒曾经给成年人写过一篇童话;一个圆的一部分被切去了,它希望自己是一个完美的圆,因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