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练习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8388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7.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阳楼记》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岳阳楼记》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岳阳楼记》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岳阳楼记》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岳阳楼记》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岳阳楼记》练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岳阳楼记》练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岳阳楼记》练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岳阳楼记》练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岳阳楼记》练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岳阳楼记》练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岳阳楼记》练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岳阳楼记》练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岳阳楼记》练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岳阳楼记》练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岳阳楼记》练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岳阳楼记》练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岳阳楼记》练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岳阳楼记》练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岳阳楼记》练习题.docx

《《岳阳楼记》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阳楼记》练习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岳阳楼记》练习题.docx

《岳阳楼记》练习题

5 岳阳楼记

1.【读准字音】给下列加点字和多音字注音。

潇湘(  )  霪雨(  )  霏霏(  )

怒号(  )  潜行(  )  汀兰(  )

属______(属望)汤______(汤汤)

______(属于) ______(汤面)

2.【辨清字形】根据拼音写汉字。

朝huī(  )夕阴 薄暮míngmíng(   )

心旷神yí(  )  宠辱xié(  )忘

zhé(  )守舟jí(  )

zhāi(  )取 jí(  )录

chán(  )言bì(  )玉

chān(  )扶  墙bì(  )

3.【把握节奏】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2)前人之述备矣。

(3)然则何时而乐耶?

(1)百废具兴(“具”同“俱”,皆,全)

(2)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委托,嘱咐)

(1)谪守巴陵郡(名词用作动词,任州郡长官)

(2)北通巫峡(名词作状语,向北)

(1)之属予作文以记之(代词,指重修岳阳楼这件事)

前人之述备矣(结构助词,的)

南极潇湘(尽,直到)

极感极而悲者矣(极点)

此乐何极(穷尽)

(3)观予观夫巴陵胜状(动词,观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名词,景象)

(4)或而或长烟一空(有时)

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也许)

(5)一而或长烟一空(全)

一碧万顷(一片)

(6)空而或长烟一空(消散)

浊浪排空(天空)

(1)国古义:

国都。

例:

去国怀乡。

今义:

国家。

   

(2)景古义:

阳光。

例:

春和景明。

今义:

景色。

倒装句

微斯人,吾谁与归!

(宾语前置,应为“微斯人,吾与谁归!

”)

4.本文是如何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

 

5.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

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6.文章开头交代滕子京的政绩有什么作用?

 

7.你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

 

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8.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姑俟异日观”云尔

B.予观夫巴陵胜状

京师最胜地也

C.微斯人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D.南极潇湘

此乐何极

9.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骈死于槽枥之间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然则何时而乐耶

C.前人之述备矣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D.然则何时而乐耶

旦旦而学之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何哉?

 

11.写出你对文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理解,并谈谈在现实生活中如何才能

做到。

 

课下作业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谪守(zhé)  诗赋(fù)  衔接(xián)

B.怒号(háo)霪雨(yín)岸芷汀兰(tīng)

C.樯倾(qiáng)潜行(qiǎn)薄暮冥冥(bó)

D.舟楫(jí)皓月(hào)心旷神怡(yí)

2.下列词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朝晖夕阴  波澜不惊  静影沉壁

B.忧谗畏讥  浩浩汤汤  虎啸猿啼

C.迁客骚人  锦鳞游泳  一碧万倾

D.增其旧制  皓月千里  宠辱携忘

3.下列句子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B.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C.先/天下之忧/而忧

D.前人之述/备矣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予观夫巴陵胜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B.政通人和北通巫峡

C.前人之述备矣或异二者之为

D.不以物喜属予作文以记之

5.下列对有关句子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运用对比、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洞庭湖湖光山色变化无穷,为下文具体写洞庭湖一阴一晴的景象埋下伏笔。

B.“衔远山,吞长江”运用比拟、对偶的修辞手法,赋予洞庭湖以生命、以气势,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构成一幅动的画面。

C.“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运用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把一动一静时的光影色态写得十分生动形象,给人以美感。

D.“薄暮冥冥,虎啸猿啼”是实写之景,渲染出一种悲凉凄惨的氛围,烘托了登楼者的伤感之情。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文中表现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退”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某市新市长上任两年,全市面貌大变,官民同心,社会安定,各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岳阳楼记》中两个相连的四字短语填写)

(4)课文中出现的成语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列举三个即可)

7.文学常识填空。

(1)范仲淹,字________,苏州吴县人,________(朝代)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死后谥“__________”,世称“____________”,著有《______________》。

(2)“记”是古代的一种________,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等,故又称“杂记”。

在表达方式上大多以________为主,兼有________、________成分。

除了本课的这篇“记”之外,请再列举两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综合性学习。

(1)《岳阳楼记》中先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后又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种说法是否矛盾?

为什么?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析。

 

(2)班上要举行一次以“我的忧乐观”为话题的演讲活动,请你用一句话概括出你的“忧乐观”。

(不能用《岳阳楼记》中的原句,不超过30字)

 

阅读下列古诗文,回答问题。

[甲]观沧海

曹 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乙]岳阳楼记(节选)

范仲淹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丙]泥古者愚(节选)

纪 昀

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

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①,全队溃覆,几为所擒。

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

绘图列说②干③州官。

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

沟洫④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

“古人岂欺我哉!

”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

不久发病死。

泥古者愚,何愚乃至是欤?

何文勤公尝教昀曰:

“满腹皆书能害事,腹中竟无一卷书亦能害事。

国弈不费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

[注]①角:

较量。

②列说:

游说。

③干:

求见。

④洫(xù):

田间水道。

9.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沙鸥翔集(集中,集合)

B.去国怀乡(离开)

C.微斯人(没有)

D.幸甚至哉(极点)

10.下列句子中“其”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  )

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B.其必曰

C.其真无马耶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1.下面对《观沧海》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开篇点题,交代观察的方位、地点及观察对象。

B.诗中对海洋摹其形,绘其神,力求表现海洋包容万物、波涛汹涌的特征。

C.全诗虚写、实写结合,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胸怀的是实写大海的句子。

D.诗人借景抒情,把大海的壮阔景象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12.下面对《岳阳楼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语言骈散交替,音韵和谐,凝练,畅达,极具感染力。

B.选文采用对比手法,一阴一晴,一悲一喜,有诗一般的意境。

C.选文融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情景交融,议论精辟。

D.本文倡导“古仁人”寄情山水的君子之风和独善其身的人生态度。

13.下面对《泥古者愚》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刘羽冲刻苦攻读古代兵书和水利书,成了军事和水利专家。

B.刘羽冲以自己的实践经验证明了大胆怀疑是非常宝贵的品质。

C.刘羽冲以失去生命为代价,证明了“读书可以治愚”的道理。

D.刘羽冲读古书却不知在实际运用中灵活变通,以致一事无成。

14.用“/”给《泥古者愚》中画线句子断句。

(限三处)(3分)

国弈不费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6.《岳阳楼记》一文中,作者融情入景,描绘出了洞庭湖不同的景色。

请你也选一处景物,运用融情入景的方法写一个片段。

不超过300字。

 

详解详析

1.xiāo yín fēi háo qián tīng zhǔ shǔshāng tāng

2.晖 冥冥 怡 偕 谪 摘 楫 辑 谗 搀璧 壁

3.

(1)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2)前人之述/备矣。

(3)然则/何时而乐耶?

4.[解析]依据文章的结构思路,抓住关键词句概括。

[答案]文章开头叙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一年,就做到“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已暗含“不以己悲”的意思,说明他不同于一般的“迁客”,为写下文的“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作铺垫。

接着写“岳阳楼之大观”,至“然则北通巫峡……得无异乎”一转,描写了两幅画面,极力渲染“迁客骚人”们的悲和喜,每一个画面都是先写景,后写情,他们的情态虽有别,但实质却相同,都是“以物喜”“以己悲”。

由此再转入议论,将文势推向高潮,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

5.[解析]根据文中总结性的语句来回答第一问;根据全文内容,结合文章结构回答第二问。

[答案]“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喜”。

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与“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景转入议论,突出文章主旨。

6.谪守巴陵郡的滕子京仅用了一年时间就做到了“政通人和,百废具兴”,重修岳阳楼,由此引出了请作者作记一事,也点出了作者作记的意图,从而引出下文。

7.[解析]结合作者的政治抱负和今天的借鉴意义来分析。

[答案]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

孟子说: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这里说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就来源于民本思想。

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发展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仕途进退的态度,表现了他旷达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

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借鉴和教育意义。

8.[解析]B 本题考查文言文词语的一词多义。

A项中的“观”,前者意思是“景象”,后者意思是“看”;B项中的“胜”,意思都是“美好的”;C项中的“微”,前者意思是“没有”,后者意思是“微微,稍微”;D项中的“极”,前者意思是“尽,直到”,后者意思是“穷尽”。

9.B

10.[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的句子翻译。

初中阶段的翻译,一般要采用直译的方式,注意抓住关键词语,不能出错,可以采用添字法和换字法的方式进行翻译,如“予”翻译为“我”,“求”翻译为“探求”等。

[答案]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它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

为什么呢?

11.[解析]本题考查句意理解和阅读拓展能力。

这个句子是一个省略句,翻译的时候,要把省略掉的内容补充完整。

联系生活谈在现实中如何实践这句话,就要抓住这句话的本质,联系上下文,弄清楚作者说这句话的用意。

[答案]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在现实生活中,必须要有坚定的意志才能做到。

【作业】

1.[解析]C “潜”应读“qián”。

2.[解析]B A项,“壁”应为“璧”;C项,“倾”应为“顷”;D项,“携”应为“偕”。

3.[解析]A A项正确的划分应为: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4.[解析]C A项,第一个“观”是动词,“观看”的意思;第二个“观”是名词,“景观”的意思。

B项,第一个“通”是“顺通”的意思;第二个“通”是“通往”的意思。

D项,第一个“以”是“因为”的意思;第二个“以”是“来”的意思。

5.[解析]D 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要注意把握结构、主旨、修辞、用词等方面的知识。

“薄暮冥冥,虎啸猿啼”是虚写之景,并非实写。

6.

(1)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2)居庙堂之高 处江湖之远

(3)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4)政通人和 气象万千 百废具兴 心旷神怡(任选三个)

7.

(1)希文 北宋 文正 范文正公 范文正公集

(2)文体 记叙 议论 抒情 示例:

满井游记

小石潭记

8.

(1)不矛盾。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就个人的荣辱得失而言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则是就国家(天下、君主)、人民的命运和前途而言的。

(2)示例:

乐如夏花之绚烂,忧如秋叶之静美。

9.[解析]A “集”的意思是群鸟栖止在树上。

10.[解析]C 本题考查文言文虚词“其”的用法。

解答本题,先要把握“其”的一般用法:

(1)代词,如,A项,“其”代指岳阳楼;B项,“其”代指他们;D项,“其”代指千里马。

(2)副词,难道,如,C项,“其”是副词,可译为“难道”。

由此可知C为正确答案。

11.C

12.[解析]D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作品主题的理解与把握。

《岳阳楼记》一文,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产生的不同感情,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作者的忧乐观是以天下为基础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绝不是以自己的得失和外物的好坏为前提的,“寄情山水的君子之风和独善其身的人生态度”说法错误。

13.D

14.[解析]此题考查给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文言语句节奏的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依据。

从结构上来看,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一般要作停顿,以使句意明显。

句首语助词、关联词与所属内容间应有停顿。

本题,首先可根据文句表达的意思划分为两句:

“国弈不费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然后,抓住有转折意味的“而”把两个分句一分为二。

[答案]国弈不费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

15.在朝廷上做官,则为百姓忧虑;离开朝廷身处僻远的地方,则替君主担忧。

[参考译文]

[丙]刘羽冲偶然得到一部古代的兵书,伏案读了整整一年,自己认为可以统领十万人马。

这时,恰逢有土匪强盗出没,他自己训练乡兵跟土匪强盗较量,结果全队溃败覆没,乡兵差不多都被擒获。

(有一次,刘羽冲)又得到了一部古代有关水利建设的书,伏案读了整整一年,自认为可以使千里之地变成沃土。

他绘了水利图向州官游说。

州官也喜欢多事,就让(刘羽冲)在一个村子试行。

沟渠才挖成,大水流到,顺着沟渠灌入村子,村民几乎都被淹死了。

由于这件事,(他)抑郁失落,常常独自在庭院散步,摇头自言自语说:

“古人怎会骗我!

”像这样一天就说千百遍,只说这六个字。

不久,得重病死了。

拘泥于古代成规或古人说法的人是愚蠢的,可怎么愚蠢到这种地步呢?

何文勤先生曾经教导我说:

“满腹都是书会妨害做事,腹中没有一卷书也会妨害做事。

国手不会废弃旧的棋谱,而不偏执于旧的棋谱;国医不会拘泥于古代的药方,却不背离古代的药方。

16.略。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驳论文的特点,学习驳论文的写法。

(教学重点)

2、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

(教学重点)

3、体会鲁迅先生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民主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疏通课文,弄清写作背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人说,新世纪的第一年──2001年是“中国年”,申奥成功,加入WTO,国足出线等等,喜事不断,中国人感到从未有过的幸福,自豪;然而,70多年前的中国是怎样的面貌呢?

那时的中国人又是怎样的精神状态呢?

当时,有一位思想的巨人,顽强的战士,以犀利的目光洞悉着这一切,一次次振臂呐喊,一次次冲锋陷阵──他,就是鲁迅先生。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篇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板书课题),看看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新的启发,学到怎样的做人,作文的方法。

二、解题

本文是一篇驳论文。

这种文体一般是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或直接批驳(驳论点),或间接批驳(驳论据,驳论证);继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

从广义上来看,这又是一篇杂文,短小精悍,写法灵活。

其杂文有“匕首”,“投枪”之喻。

本文属鲁迅后期杂文,鲁迅写这篇文章之前的一个月,肺病已相当严重。

文章写完之后的两个多月,写了《病后杂谈》,还致信杨霁云,自称是在敌人和“战友”的夹攻下的“横战”。

可是,健康的恶化和精神的压力,并没有影响他对世事的热忱关注。

课题《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聚焦当时社会的热点问题,把要谈的对象──“中国人”和事件──“失掉自信力了吗”直接放在标题上,能引起读者的思考和阅读欲望。

三、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后。

中国近代本来就国运积弱,屡遭欺侮,“九一八”事变又在许多中国人心中投下失败的阴影,国内悲观论调一时甚嚣尘上,然而鲁迅却凭着对社会现状的洞悉,发出中国人当自信自强的呐喊,实在难能可贵。

四、疏通课文

1、弄清字词障碍:

搽(chá)玄(xuán)虚省(xǐng)悟自欺欺人 

脊(jǐ)梁渺(miǎo)茫诓(kuāng)骗怀古伤今为民请命

2、朗读全文。

3、思考问题:

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什么?

作者为什么认为它是错误的?

作者正面提出的观点是什么?

作者提出观点的依据是什么?

明确:

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因为信“地”信“物”信“国联”,从来就没有相信过自己:

而现在的求神拜佛,则是在自欺了。

作者正面提出的观点是“中国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因为有过去和现在的事实为证。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弄清文章的论证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二、驳论文简介

议论文从论证方式看,一般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

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明自己的见解或主张。

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

一般说来,批驳对方的论点主要有三种方式。

一是直接批驳对方的论点。

二是驳论据。

三是驳论证。

三、分析课文

1、一二段中,揭示了对方什么谬误论点?

什么论据?

哪些语句最富于讽刺意味?

明确:

谬误论点: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谬误论据:

两年以前,……却也是事实。

语句:

“总自夸”,“只希望”,“也是事实”,“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2、作者既然认为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为什么还要一再承认对方说的都是“事实”?

明确:

首先承认对方说的是事实,但通过分析事实后,发现对方要说的其实不是自信力的问题,这样,对方的观点就不存在了。

这是驳论的一种方式,由真实存在的依据推导出错误的结论,从而证明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

指出对方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不成立,这是驳论证。

  3、第五段有一段加点的文字,国民党检察官曾删掉这段文字,这说明什么?

明确:

“求神拜佛”恐怕是国民党在山穷水尽时自欺和欺人的最后一招。

鲁迅是个现实感很强的人,他一针见血地指出“求神拜佛”的危害和严重后果,这自然触到了国民党的痛处。

所以被删去。

从加点文字也可以看到鲁迅的境况,但鲁迅却不惮于在枪林弹雨中为民奔走呼号,其无私无畏的精神令人敬佩。

4、文章在批驳对方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什么样的观点?

 明确:

作者指出“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5、作者指出应如何评价中国人?

明确:

“要论中国人,……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6、“中国的脊梁”指什么人?

为什么他们的牺牲不能为“大家”所知道?

明确:

指的是脚踏实地地为民族进步而奋斗的人们,他们是使中国挺立起来的“脊梁”,他们往往来自下层或代表着广大民众的利益。

但由于中国长期的专制奴役统治,许多事情自然无权知道真相。

另外,近代以来的许多社会变革多缺乏对广大民众的宣传发动。

7、“状元宰相”,“地底下”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明确:

前者指统治阶级的御用文人,后者指变革社会的积极力量。

四、布置作业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欣赏品味杂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二、品味语句

1、揣摩第一段话,三个副词“总”,“只”,“一味”能否互换位置?

为什么?

明确:

不能。

“总”让人看到国民党政府夸耀“地大物博”时的洋洋自得及夸耀者的底气不足。

“只”是抓救命稻草时的“执著”,“一味”则是深陷而不能自拔。

它们准确的写出国民党政府在自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的“事实‘,极富讽刺性。

2、揣摩下列有下划线的字词的表达效果:

……不过一面总是在被摧残,被抹杀,……那简直就是诬蔑。

明确:

“总”写出当时社会的黑暗程度,并间接讴歌“中国的脊梁”屡挫屡战的精神。

“简直”表达了作者的激愤之情。

三、总结全文

四、布置作业

  分小组搜集资料,写一份调查报告《中学生阅读鲁迅作品的现状调查》。

附:

主体板书

   谬论论据:

自夸──只希望国联──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

1、摆谬论

  谬论论点: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2、自夸(信“地”信“物”)

  只能说有过“他信力”   都不能证

  驳论证:

只希望国联(信“国联”) 明“失掉自信力”

  (直接反驳)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