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85634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99.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经济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经济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经济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经济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经济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经济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经济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经济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经济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经济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经济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经济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经济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经济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经济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经济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经济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经济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经济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学.docx

《经济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经济学.docx

经济学

经济学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的规律的学科。

经济学核心思想是物质稀缺性和有效利用资源,可分为两大主要分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经济学起源希腊色诺芬、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早期经济学,经过亚当·斯密、马克思、凯恩斯等经济学家的发展,经济学衍生出了演化证券学、行为经济学等交叉边缘学科。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经济学研究和应用受到国家和民众的关注越来越高,理论体系和应用不断完善和发展。

经济学家给出定义:

经济学研究的是一个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他们在不同的个体之间进行分配。

——保罗·萨缪尔森《经济学》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财富的学问,同时也是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马歇尔《经济学原理》

一般学者会把研究范围归纳入“微观”或“宏观”层面。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个体或个体与其他个体间的决策问题,这些问题包括了经济物品的消费、生产过程中稀缺资源的投入、资源的分配、分配机制上的选择等等。

“宏观经济学”则以地区、国家层面作为研究对象,常见的分析包括收入与生产、货币、物价、就业、国际贸易等问题。

基于宏观分析只是微观层面的整合,部分经济学者认为这种分类并不存在学术价值,但大多数学校仍然沿用这种分类法。

一般情况下,经济学理论建基在理性的“极大化”这假设之上,每个人都会在局限下选取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

在经济学理论中的假设真假并不重要,只要假设推论出来的可被验证含意,能够解释及推测现实世界,我们就接受这个理论。

但是奥地利经济学的理论是建立在人是有目的的行动的行动公理基础之上。

其学派旗帜鲜明的反对把理性状态和极大化作为经济学的逻辑前提。

凡是有解释能力的理论,都一定有被事实推翻的可能性(refutablebyfacts),但未被事实推翻。

我们永远不能证明一个理论,因为下一次的事件总会有机会推翻该理论。

日常中经济问题主要分为两点:

1.研究人预期在不同的选择下“将会怎样”;

2.探讨人在选择下“该要怎样”。

前者称为“实证经济学”,后者称为“规范经济学”,而日常在学校教授的经济学课程属于“实证经济学”。

经济学家给出定义:

经济学研究的是一个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他们在不同的个体之间进行分配。

——保罗·萨缪尔森《经济学》[1]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财富的学问,同时也是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马歇尔《经济学原理》[2]

一般学者会把研究范围归纳入“微观”或“宏观”层面。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个体或个体与其他个体间的决策问题,这些问题包括了经济物品的消费、生产过程中稀缺资源的投入、资源的分配、分配机制上的选择等等。

“宏观经济学”则以地区、国家层面作为研究对象,常见的分析包括收入与生产、货币、物价、就业、国际贸易等问题。

基于宏观分析只是微观层面的整合,部分经济学者认为这种分类并不存在学术价值,但大多数学校仍然沿用这种分类法。

一般情况下,经济学理论建基在理性的“极大化”这假设之上,每个人都会在局限下选取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

在经济学理论中的假设真假并不重要,只要假设推论出来的可被验证含意,能够解释及推测现实世界,我们就接受这个理论。

但是奥地利经济学的理论是建立在人是有目的的行动的行动公理基础之上。

其学派旗帜鲜明的反对把理性状态和极大化作为经济学的逻辑前提。

凡是有解释能力的理论,都一定有被事实推翻的可能性(refutablebyfacts),但未被事实推翻。

我们永远不能证明一个理论,因为下一次的事件总会有机会推翻该理论。

日常中经济问题主要分为两点:

1.研究人预期在不同的选择下“将会怎样”;

2.探讨人在选择下“该要怎样”。

前者称为“实证经济学”,后者称为“规范经济学”,而日常在学校教授的经济学课程属于“实证经济学”。

学术派系

重商主义学派

重商主义(Mercantilism)学派是产生于15世纪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和地理大发现时期,认为财富的直接源泉是流通领域和坚持国际贸易、保护国内市场的经济学派。

[5-6]

重商主义学派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历史时期,大约从15世纪下半期到17世纪上半期为早期重商主义,从17世纪上半期到18世纪下半期为晚期重商主义。

早期主张严禁金银出口,对外贸易奉行绝对的“少买多卖”的原则,[7]代表人物为意大利的安东里奥·塞拉,英国的约翰·黑尔斯和法国的安·德·蒙克莱田。

晚期则重视扶植工厂手工业的发展和扩大商品出口,并允许货币出口和发展殖民地转运贸易,主张降低物价和外国竞争,但要求对外贸易出超,获得贸易顺差,[5]代表人物有英国的托马斯·孟,詹姆斯·斯图亚特和德国的菲利普·威廉·冯·霍尼克。

[8]

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运用无产阶级世界观和历史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阐明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上支配物质资料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规律的科学。

[7]

边际效用学派

这是19世纪70年代初出现在西欧几个国家的一个庸俗学派,以倡导边际效用价值论和边际分析为共同特点,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两大支派:

一是以心理分析为基础的心理学派或称奥地利学派,其主要代表为奥国的C.门格尔、F.von维塞尔和E.von柏姆-巴维克等;一是以数学为分析工具的数理学派或称洛桑学派,其主要代表有英国的杰文斯、法国的L.瓦尔拉斯和V.帕累托。

边际效用学派在美国的主要代表是J.B.克拉克,他在边际效用论的基础上提出边际生产力分配论。

这个学派的主旨是宣扬主观唯心主义,否定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为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辩护。

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把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出现称为“边际主义革命”,即对古典经济学的革命。

这个学派运用的边际分析方法,后来成为资产阶级经济学发展的重要基础。

·新古典经济学

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剑桥大学的马歇尔,他在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一书中,继承19世纪以来英国庸俗经济学的传统,兼收并蓄,以折衷主义手法把供求论、生产费用论、边际效用论、边际生产力论等融合在一起,建立了一个以完全竞争为前提、以“均衡价格论”为核心的相当完整的经济学体系,这是继J.S.密尔之后庸俗经济学观点的第二次大调和、大综合。

他用渐进的观点分析经济现象;用力学的均衡概念和数学的增量概念分析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供求均衡及其价格的决定;用主观心理动机解释人类的经济行为;在静态、局部均衡分析的框框内引进时间因素等。

他用均衡价格论代替价值论,并在这个核心的基础上建立各生产要素均衡价格决定其在国民收入中所占份额的分配论。

他颂扬自由竞争,主张自由放任,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可以通过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

这个理论体系的实质是在掩盖资本主义的剥削,抹煞资本主义的无政府状态及其他许多矛盾。

新古典经济学从19世纪末起至20世纪30年代,一直被西方经济学界奉为典范。

·制度学派

这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出现的历史学派变种。

它的主要代表有T.凡勃伦、J.R.康蒙斯、W.C.米切尔等。

他们把历史学派的方法具体化为制度演进的研究,否认经济理论的意义,以批判资本主义的姿态出现,提倡改良主义政策。

·瑞典学派

此外,在北欧出现了以K·维克塞尔(1851~1926)为代表的瑞典学派,提出与马歇尔不同的理论体系,强调投资与储蓄的均衡,提出自己的利息理论,在这一时期的资产阶级经济学说中,占有特殊地位。

·演化经济学

与主流经济学理论的研究范式不同,演化经济学主要研究竞争中变化发展的市场过程,对应于静态均衡的新古典经济学。

它以历史的不可逆视角观察经济现象。

它研究开放的系统,关注变革、学习、创造。

竞争过程是非均衡的,具有路径的依赖性的,被视为一种甄别的机制。

实际上,早在1898年,凡伯伦就向经济学家们提出了,“经济学为什么不是一门进化的科学?

”马歇尔也在《经济学原理》的序言中明确指出,“经济学家的麦加应当在于经济生物学,而非经济力学”。

当前演化经济学的热门研究领域有演化金融学和演化证券学等。

19世纪上半叶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还远远落后于英法。

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出现了以国家主义F.李斯特为先驱的德国历史学派。

历史学派分为旧历史学派和新历史学派两个阶段。

以W.罗雪尔为创始人的旧历史学派活动于19世纪40~70年代。

他们反对19世纪中叶以前的英法传统经济学,以历史归纳法反对抽象演绎法;以历史反对理论,否认经济规律的客观存在;以国家主义反对世界主义;以生产力的培植反对交换价值的追求;以国家干预经济反对自由放任。

随着70年代德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工人运动的蓬勃兴起,出现了以G.von施穆勒、A.瓦格纳(1835~1917)、L.布伦塔诺(1844~1931)等为主要代表的新历史学派,他们在上述基本观点的基础上,提出改良主义的“社会经济政策”,因而被称为“讲坛社会主义者”。

亚当·斯密

亚当·斯密(1723~1790)是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

亚当·斯密(AdamSmith):

经济学鼻祖

逝世:

(苏格兰爱丁堡)

主要领域:

政治哲学、伦理学、经济学

著名思想:

古典经济学、现代自由市场、劳动分工

受影响于:

亚里士多德、霍布斯、洛克、哈奇森、休谟、孟德斯鸠

英镑图

施影响于:

马尔萨斯、李嘉图、密尔、凯恩斯、马克思、恩格斯、米尔顿·弗里德曼

亚当·斯密常想事情想得出神、丝毫不受外物干扰;有时也因此发生糗事。

人物生平

1723~1740年间,亚当·斯密在家乡苏格兰求学,在格拉斯哥大学(UniversityofGlasgow)时期,亚当·斯密完成拉丁语、希腊语、数学和伦理学等课程;1740~1746年间,赴牛津学院(TheOxfordAcademy)求学,但在牛津并未获得良好的教育,唯一收获是大量阅读许多格拉斯哥大学缺乏的书籍。

1750年后,亚当·斯密在格拉斯哥大学不仅担任过逻辑学和道德哲学教授,还兼负责学校行政事务,一直到1764年离开为止;这时期,亚当·斯密于1759年出版的《道德情操论》获得学术界极高评价。

而后于1768年开始着手著述《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

1773年,《国富论》已基本完成,但亚当·斯密多花三年时间润色此书,1776年3月此书出版后引起大众广泛的讨论,影响所及除了英国本地,连欧洲大陆和美洲也为之疯狂,因此世人尊称亚当·斯密为“现代经济学之父”和“自由企业的守护神”。

1778~1790年间亚当·斯密与母亲和阿姨在爱丁堡定居,1787年被选为格拉斯哥大学荣誉校长,也被任命为苏格兰的海关和盐税专员。

1784年斯密出席格拉斯哥大学校长任命仪式,因亚当·斯密之母于1784年5月去世所以迟未上任;直到1787年才担任校长职位至1789年。

亚当·斯密在去世前将自己的手稿全数销毁,于1790年7月17日与世长辞,享年67岁。

亚当·斯密并不是经济学说的最早开拓者,他最著名的思想中有许多也并非新颖独特,但是他首次提出了全面系统的经济学说,为该领域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因此完全可以说《国富论》是现代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

但是如果自由竞争受到阻障,那只“无形的手”就不会把工作做得恰到好处。

因而亚当·斯密相信自由贸易,为坚决反对高关税而申辩。

事实上他坚决反对政府对商业和自由市场的干涉。

他声言这样的干涉几乎总要降低经济效率,最终使公众付出较高的代价。

亚当·斯密虽然没有发明“放任政策”这个术语,但是他为建立这个概念所做的工作比任何其他人都多。

有些人认为亚当·斯密只不过是一位商业利益的辩护士,但是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

他经常反复用最强烈的言辞痛斥垄断商的活动,坚决要求将其消灭。

亚当·斯密对现实的商业活动的认识也并非天真幼稚。

《国富论》中记有这样一个典型观察:

“同行人很少聚会,但是他们会谈不是策划出一个对付公众的阴谋就是炮制出一个掩人耳目提高物价的计划。

亚当·斯密的经济思想体系结构严密,论证有力,使经济思想学派在几十年内就被抛弃了。

实际上亚当·斯密把他们所有的优点都吸入进了自己的体系,同时也系统地披露了他们的缺点。

亚当·斯密的接班人,包括象托马斯·马尔萨斯和大卫·李嘉图这样著名的经济学家对他的体系进行了精心的充实和修正(没有改变基本纲要),今天被称为经典经济学体系。

虽然现代经济学说又增加了新的概念和方法,但这些大体说来是经典经济学的自然产物。

在一定意义上来说,甚至卡尔·马克思的经济学说(自然不是他的政治学说)都可以看作是经典经济学说的继续。

著作背景

社会背景

1723年亚当斯密出生在苏格兰法夫郡(CountyFife)的寇克卡迪(Kirkcaldy)。

当时的英国可以说是欧洲的先进资本主义国家。

不仅是世界贸易的中心国,尚且是领先其它国家的工业国。

18世纪前期欧陆的法国和的德国,尚停留在幼稚的封建的家内工业,或独立手工业的阶段,仍然以这种方式来支配生产。

但英国却不然,已经走入资本主义初级阶段,所谓工场手工业已在国内各大都市筑下根柢。

中世纪的家内工业或独立手工业,工人是分散在各家各户,个人在全体作业过程中不过是一个孤立的劳动者。

工厂制手工业却是许多的工人在一个工厂劳动,在一个资本家的指挥命令下,使用简单的工具,从事分工的作业。

一直到1760年以降发生了产业革命,使用机械的大工业出现为止,在产业革命前英国各国各地所实行的,仍然是这种资本主义前期的工厂制手工业。

这位举世闻名的古典派经济学的巨匠亚当斯密,生当工厂制手工业和机械制大工业的过渡时期。

他的功绩就是把当时零星片断的经济学学说,经过有体系的整理,使之成为一门分门别类独立于哲学的大学问。

在斯密死后不久,他遗留的手稿几乎全都销毁了。

在他生前最后一年里他似乎计划撰写两篇主要的论文,一篇是有关法律的理论和历史,一篇则是和艺术与科学有关。

在死后才出版的《哲学论文集》所收录的可能是后一篇论文的部分。

《国富论》一书是斯密最具影响力的著作,这本书对于经济学领域的创立有极大贡献,使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在西方世界,这本书甚至可以说是经济学所发行过最具影响力的著作。

《国富论》一书成为针对重商主义(认为大量储备贵金属是经济成功所不可或缺的理论)最经典的反驳,在这本书于1776年出版后,英国和美国都出现了许多要求自由贸易的声浪。

这些声浪还认为当时经济的艰难和贫穷是因为美国独立战争所造成的。

不过,并非所有人都被说服相信了自由贸易的优点:

英国政府和议会依然继续维持重商主义多年。

《国富论》一书也否定了重农主义学派对于土地的重视,相反的,斯密认为劳动才是最重要的,而劳动分工将能大量的提升生产效率。

《国富论》一书非常成功,事实上还导致许多早期学派的理论被抛弃,而经济学家如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和大卫·李嘉图则专注于将斯密的理论整合为21世纪所称的古典经济学(现代经济学由此衍生)。

马尔萨斯将斯密的理论进一步延伸至人口过剩上,而李嘉图则提出了工资铁律(Ironlawofwages)—认为人口过剩将导致工资连勉强糊口的层次都无法达成。

斯密假设工资的增长会伴随着生产的增长,这个观点在今天看来则较为准确。

《国富论》一书的重点之一便是自由市场,自由市场表面看似混乱而毫无拘束,实际上却是由一双被称为“看不见的手”(invisiblehand无形之手)所指引,将会引导市场生产出正确的产品数量和种类。

举例而言,如果产品发生短缺,产品的价格便会高涨,生产这种产品所能得到的利润便会刺激其他人也加入生产,最后便消除了短缺。

如果许多产品进入了市场,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将会增加,供给的增加会将产品的价格降低至接近产品的生产成本。

即使产品的利润接近于零,生产产品和服务的利润刺激也不会消失,因为产品的所有成本也包括了生产者的薪水在内。

如果价格降低至零利润后仍继续下跌,生产者将会脱离市场;如果价格高于零利润,生产者将会进入市场。

斯密认为人的动机都是自私而贪婪的,自由市场的竞争将能利用这样的人性来降低价格,进而造福整个社会,而提供更多产品和服务仍具有利润的刺激。

不过,斯密也对商人保持戒心,并且反对垄断的形成。

思想背景

一.哲学家

1、曼德费尔(Mandeville,Bernardde,1670-1731)

2、哈启生(Hutcheson,Francis,1694-1746)

3、休谟(Hume,David1711-1776)

二.经济学家

1、、樊特林(VanderlintJ.生年不明,死于1740年)

2、勃格雷(Berkeley,George1685-1753)

主要理论

分工理论

一、分工理论

亚当斯密认为,分工的起源是由人的才能具有自然差异,那是起因于人类独有的交换与易货倾向,交换及易货系属私利行为,其利益决定于分工,假定个人乐于专业化及提高生产力,经由剩余产品之交换行为,促使个人增加财富,此等过程将扩大社会生产,促进社会繁荣,并达私利与公益之调和。

他列举制针业来说明。

“如果他们各自独立工作,不专习一种特殊业务,那么他们不论是谁,绝对不能一日制造二十枚针,说不定一天连一枚也制造不出来。

他们不但不能制出今日由适当分工合作而制成的数量的二百四十分之一,就连这数量的四千八百分之一,恐怕也制造不出来。

分工促进劳动生产力的原因有三:

第一,劳动者的技巧因专业而日进;第二,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通常需损失不少时间,有了分工,就可以免除这种损失;第三,许多简化劳动和缩减劳动的机械发明,只有在分工的基础上方才可能。

货币理论

二、货币理论

货币的首要功能是流通手段,持有人持有货币是为了购买其它物品。

当物物交换发展到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后,商品的价值就用货币来衡量。

这时,便产生了货币的另一功能-价值尺度。

亚当斯密也谈到货币的储藏功能、支付功能。

但是,他特别强调货币的流通功能。

价值论

三、价值论

提及价值问题,亚当斯密指出,价值涵盖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前者表示特定财货之效用,后者表示拥有此一财货取另一财货的购买力。

进一步指出,具有最大使用价值之财货,往往不具交换价值,水及钻石是其著名的例子。

不过水与钻石价值之比较是百年之后边际效用学派才圆满解决此一问题。

分配理论

四、分配理论

亚当斯密的分配论,是即劳动工资、资本利润及土地地租自然率之决定理论。

亚当斯密指出,尽管雇主拥有抑低工资的力量,工资仍有其最低水平,此一最低水平是劳动者必须能够维持基本生活,假定社会工人需求增加或工资基金提高,工资将高于最低水平。

就另一角度言之,一国国富、资本或所得增加,将促使工资上涨,工资上涨则促进人口增加。

资本利润之高低如同劳动工资,决定于社会财富之增减,资本增加固可促使工资上涨,却使利润为之下降。

亚当斯密指出,假定商人投资同一事业,因为彼此相互竞争,自然致使利润率降低。

地租系指对土地使用所支付的价格。

亚当斯密认为,地租高低与土地肥沃程度及市场远近有关。

资本积累理论

五、资本积累理论

资本累积是大量进行分工必备的另一要素。

分工的扩张与生产效率的提高跟资本的总额成正比。

资本的累积必须在分工之前进行,因为分工需要使用许多特殊的设备与机械料,在在都需要以资本来购取。

分工愈细,工具的需要愈多,资本愈显得重要。

透过分工过程,可增加劳动生产量,提高国民所得,增强国民储蓄意愿与能力。

赋税理论

六、赋税理论

亚当斯密提出四大赋税原则,即公平、确定、便利、经济。

公平:

一国国民应尽可能按其能力以支持政府,亦即国民应按其在政府保护下所享有的利得比例纳税。

确定:

各国民应当缴纳的税捐,须确定并不得随意变更,缴纳时期、缴纳方法、应付税额,都应对纳税人清楚宣示。

便利:

一切税捐,都应在最适合于纳税人的时间与方法收之。

经济:

每一税捐都应善加设计,务使公民缴付国库以外,在他的财力上受到最少可能的激动。

主要著作

道德情操论

一、道德情操论(1759)

在亚当斯密生活的那个时代,“道德情操”这一短语,是用来说明人(被设想为在本能上是自私的动物)的令人难以理解的能力,即能判断克制私利的能力。

因此,亚当私密竭力要证明的是:

具有利己主义本性的个人﹝主要是追逐利润的资本家﹞是如何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中控制自己的感情和行为,尤其是自私的感情和行为,从未而建立一个有必要确立行为准则的社会而有规律的活动。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所建立的经济理论体系,就是以他在《道德情操论》的这些论述为前提的。

道德情操论

《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不仅是亚当斯密进行交替创作、修订再版的两部著作,而且是其整个写作计划和学术思想体系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

《道德情操论》所阐述的主要是伦理道德问题,《国富论》所阐述的主要是经济发展问题,到21世纪的观点看来,这是两门不同的学科,前者属于伦理学,后者属于经济学。

亚当斯密把《国富论》看做是自己在《道德情操论》论述的思想的继续发挥。

《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这两部著作,在论述的语气、论及范围的宽窄、细目的制定和着重点上虽有不同,如对利己主义行为的控制上,《道德情操论》寄重托于同情心和正义感,而在《国富论》中则寄希望于竞争机制;但对自利行为的动机的论述,在本质上却是一致的。

在《道德情操论》中,亚当斯密室把“同情”作为判断核心的,而其作为行为的动机则完全是另一回事。

国富论

二、国富论(1776)

《国富论》系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的巨著。

英文版国富论

第一篇论劳动生产力改善的原因及其生产物在各阶级的人们间之自然的分配顺序。

第一篇开始说明:

各种生产力的最大改善,起因于分工。

有分工,才有货币。

因为,有了分工,必有交换;有了交换,就要货币;所以,货币是助长分工所必须的。

这样的议论,自然进展到交换的条件;那就是价值论及价格论。

关于价格的研究,谓价格被分为工资、利润及地租;因此,为了说明价格取决于工资、利润及地租的比率这一事实,必须讲到这些比率的变动。

第二篇论资产的性质、积蓄及用途。

第二篇有五大论点:

一论资产的性质及分类;

二论社会总资产中的一种特别部门(即货币)及银行的各种操作以节约货币的方法;

三论资本的积蓄及生产与不生产的劳动;

四论利息的升降;

五论资本的各种用途,并予以比较。

第三篇论各国富裕进步的不同。

第三篇说明:

国富的自然进步,资本是最初用于农业,而后用于各种制造业,最后用于国外贸易。

《国富论》封面图片

第四篇论经济政策与经济学说之诸体系。

即商业体系与农业体系。

第五篇论元首或国家的收入。

并具体说明下列三点:

一,哪些是君主或政府的必要费用;在这些费用当中,哪些该由社会一般人民的奉献来支应;哪些则该由特别的社会团体或个人来承担。

二,有哪些不同的方法,可以让一般社会成员为整个社会应该承担的费用作出奉献;这些方法分别有哪些重要的优缺点。

三,最后一点则说明,究竟是什么理由,使得几乎所有现代政府都举债度日;而那种债务,对整个社会的真实财富,亦即,对整个社会土地与劳动每年的产出,会造成什么影响。

《国富论》中他有下列重要主张:

1个人主义:

经济体制之建构,应以保障个人之生存及发展为原则。

因为每个人若能充分发展自我,则社会整体也将获得进步。

2财产私有制:

就是主张私人有权拥有及支配自己的财富。

因为如此才能使个人充分发展,同时促进文明的发展。

3追求利润具有正当性:

企业家投资工商业虽然为了追求利润,但是在过程中往往产生服务人群、贡献社会的效果,促进社会进步。

4经济自由:

主张政治中立,不随便干预经济活动,使每个人得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地进行其经济活动,如此才能有效率。

5价格机能:

商品的价格,由市场来决定,如此价格自然会调整恰当,而且资源也会配置得当,结果将始社会效益达到最佳的状态。

他认为人类有自私利己的天性,因此追求自利并非不道德之事。

倘若放任个人自由竞争,人人在此竞争的环境中,不但会凭着自己理性判断,追求个人最大的利益,同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指市场)”使社会资源分配达到最佳状态。

个人其它信息

相关书籍

《真实的亚当·斯密》

新版的20英镑纸币上印上了现代经济学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