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蓟州区马伸桥中学学年高一历史联考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86799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57.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蓟州区马伸桥中学学年高一历史联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天津市蓟州区马伸桥中学学年高一历史联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天津市蓟州区马伸桥中学学年高一历史联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天津市蓟州区马伸桥中学学年高一历史联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天津市蓟州区马伸桥中学学年高一历史联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天津市蓟州区马伸桥中学学年高一历史联考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天津市蓟州区马伸桥中学学年高一历史联考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天津市蓟州区马伸桥中学学年高一历史联考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天津市蓟州区马伸桥中学学年高一历史联考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天津市蓟州区马伸桥中学学年高一历史联考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天津市蓟州区马伸桥中学学年高一历史联考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天津市蓟州区马伸桥中学学年高一历史联考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天津市蓟州区马伸桥中学学年高一历史联考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天津市蓟州区马伸桥中学学年高一历史联考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天津市蓟州区马伸桥中学学年高一历史联考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天津市蓟州区马伸桥中学学年高一历史联考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津市蓟州区马伸桥中学学年高一历史联考试题.docx

《天津市蓟州区马伸桥中学学年高一历史联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蓟州区马伸桥中学学年高一历史联考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天津市蓟州区马伸桥中学学年高一历史联考试题.docx

天津市蓟州区马伸桥中学学年高一历史联考试题

天津市蓟州区马伸桥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12月联考试题

温馨提示: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75分)

一、单项选择题Ⅰ(本大题共36小题,每题1.5分,共54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时期,为进行有效统治实行了分封制,其分封的对象包括

①王族  ②功臣  ③平民  ④古代帝王的后代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在过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的民俗中,除夕夜要“迎家堂”,家中要供奉祖先牌位或家谱。

与这一民俗有关的制度是

A.分封制B.九品中正制C.三省六部制D.宗法制

3.《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

这表明秦朝实行了

A.郡县制B.分封制C.井田制D.宗法制

4.中央集权是指地方在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

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西周时诸侯要服从周王的命令,所以分封制的实质就是中央集权制

B.中央集权制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

C.秦王嬴政统一中国后建立中央集权制,从此中国历史进入黑暗时代

D.中央集权制是自然经济的产物,不可能存在于发达的资本上义国家

5.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

钱,作为法定货币。

这一举措

A.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B.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

C.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6.伴随我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历程的两对基本矛盾是

①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    ②皇权专制与相权制约的矛盾

③皇位世袭与外戚、宦官干政的矛盾   ④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矛盾   

A.②④B.①②C.①③D.③④

7.美国历史学家包弼德在《唐宋转型的反思--以思想的变化为主》中认为宋代标志了

中国历史现代性的开端,但同时也出现了逆现代性的因素。

以下属于宋代“逆现代

性”的是

A.社会流动更趋频繁B.世俗文化蓬勃发展

C.皇室权威更趋强化D.货币经济地位提高

8.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

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共

同点是

A.独立处理政务B.直接管理地方政务

C.拥有官吏任免权D.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9.清代军机处有官无吏,因此其洒扫庭院、勤杂送水等工作皆由15岁以下不识字的儿

童充任。

这说明清代军机处

A.独掌政务决策大权B.职官简练,事物清闲

C.重视保密,较为封闭D.理政人员素质低下

10.“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汉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耕地。

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

”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C.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D.政治文明完全自由地理环境左右

11.下列古代雅典政治制度的有关内容中,对政治文明发展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A.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

B.召开公民大会,让公民参与城邦事务

C.建立陪审法庭制度

D.向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

12.罗马帝国皇帝高度重视法律制定,许多法学家纷纷前来献策。

下列四人的主张不可能被采纳的是

A.甲倡导自由民平等、法律公正

B.乙建议政府保护帝国境内一切自由民的财产不可侵犯

C.丙主张废除原法中基于身份等级的不平等条款

D.丁提出增加处理经济纠纷条款

13.下列关于罗马法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既是罗马繁荣的基础,也是罗马衰落的根源

B.欧洲历史上最早的一套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

C.构成了现代欧洲大陆法系的基础

D.维系和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14.关于英国首相地位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国家元首②政府首脑③上议院的首脑④下议院多数党领袖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②④

15.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

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

”这里“转

折点”指的是

A.通过《权利法案》结束了国王的权力B.国家权力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D.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16.华盛顿将1783年的美利坚合众国比喻为“沙粒扭成的绳子”,下列解释符合这个比喻的是

A.联邦政府是十三州的协调机构B.总统是美利坚合众国的国家元首

C.美利坚合众国实行三权分立D.当时的美利坚合众国是个松散的联盟

17.《世界文明史》指出:

“《联邦宪法》(即1787年宪法)的制定者们在殷切希望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同时,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于一切形式的专制政治的警惕。

”“警惕”专制政治,“制定者们”采取的措施有

①国家权力分为行政、立法、司法三部分

②国会可以随时对总统提出弹劾

③总统任命的官员须经国会的批准

④最高法院拥有对法律的司法解释权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8.法国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认为:

美国联邦制是“为了把因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和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结合起来”。

对作者观点理解最全面的是

A.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结合B.三权分立实现了分权制衡

C.地方各州自治权力不断增强D.联邦制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力

19.近代某国被称为“各种政体的实验场“,其最后确立的共和政体被称为“一票共和”。

这个国家是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20.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表现。

法国与美对比,相同之处是

A.国会议员都是由总统任命B.总统都是由参众两院选举产生

C.国会议员的任期都是四年D.总统的权力都受到一定的制约

21.在英国、美国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代议制在欧洲大陆继续得到发展。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英国国王可以不经议会停止法律实施

B.美国参议员有权与外国缔结条约

C.法国总统任命内阁不需要经过议会同意

D.法国有众议院、参议院、内阁和总统

22.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说: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材料中的“这场战争”指

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3.第一次鸦片战争被英国称为“通商战争”,是为了

A.肯定战争的正义性B.强调战争爆发的原因

C.粉饰侵略战争性质D.纪念这次战争的影响

24.某条约中有这样的条款:

“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大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这一条款应该出自

A.《北京条约》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25.某条约中规定: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它的主要影响是

A.扰乱了地方的社会秩序B.控制清政府的财政

C.压制中国民族工业发展D.限制中国商品出口

26.光绪帝曾赐予邓世昌“壮节公”谥号,邓世昌英勇杀敌、壮烈殉国是在

A.三元里抗英中B.黄海战役中

C.威海卫战役中D.丰岛海战中

27.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规定,“各国应分自主,当驻兵队护卫使馆,并各将使馆所在境界自行防守”。

该不平等条约是

A.《北京条约》B.《马关条约》

C.《南京条约》D.《辛丑条约》

28.1905年成立的中国同盟会,被誉为“中国革命之母”,这主要是因为

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了统一领导中心

B.首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目标

C.革命党人着手发动起义推翻清朝统治

D.孙中山共和革命思想为民众广泛接受

29.《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实质是

A.确立民主共和国的法规B.实现国民一律平等

C.否定君主专制政体D.结束封建统治秩序

30.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近代化的闸门”,使20世纪的中国历史发生了第一次巨变。

这主要表现在

A.它推翻了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B.它创立了民主共和制度

C.它动摇了封建制度的根基   D.它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1.有学者认为“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这里“补课”、“起点”的含义分别是

A.明确反对帝国主义,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B.彻底反帝反封建,无产阶级政党开始领导革命

C.明确反封建,实现各革命阶级的联合斗争

D.开始宣传民主科学,大力宣扬马克思主义

32.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其中“新”不能体现在

A.中国革命开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B.中国革命开始了社会主义革命

C.中国革命在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进行,

D.中国革命开始以共产主义为远大目标

33.某大会在广州隆重开幕。

开幕式那天,165位代表和6位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出席大会。

代表们对号入座,第39号席上,坐着湖南代表毛泽东。

蒋介石也坐在会场里......材料反映的会议

A.明确中共的奋斗目标B.确定开展土地革命的方针

C.决定领导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D.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兴起

34.91年浴血荣光,91年红旗漫卷。

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人民军队不断走向胜利,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卓著功勋。

它纪念的历史大事是

A.南昌起义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秋收起义D.井冈山会师

35.第四套人民币100元背面的风景是地处江西省西南部湘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的

中段。

近代中国革命史上在此地区

A.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B.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C.开创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D.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

36.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革》一书中写道:

“十余万共产党人于1934年10月逃出他们在江西的防御阵地……用一年时间步行约6000英里,这是人类耐久力的伟绩,至今仍具有传奇性。

”他说的“具有传奇性”的“伟绩”出发地是

A.南昌B.瑞金C.遵义D.延安

二、单项选择题Ⅱ(本大题共14小题,每题1.5分,共21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37.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

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

该制度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嫡长子世袭特权

38.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

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

科举制更有利于

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B.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D.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39.“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

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

”材料中的“它”是指

A.秦朝郡县制B.西汉的中朝制度

C.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度D.明朝裁撤中书省和丞相

40.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礼仪政治”到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

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

材料中“现代化”内涵理解准确的是

A.郡县制取代分封制B.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B.C.由古代人治到现代法治D.由君主专制到君民共享

41.梭伦改革和克里斯提尼改革的相同之处是

A.都发生于公元前8世纪

B.都设十个地域部落取代四个血缘部落

C.都设立了五百人会议和十将军委员会

D.都打击了氏族制度,有利于民主政治

42.据史料记载,古罗马时期一高利贷者对一欠债人的儿子(作为抵押品的债务奴隶)滥施暴行,愤怒的群众汇聚起来,跑进元老院,促使罗马元老院通过了废除债务奴隶的法案:

“除犯有罪行等待交付罚款者外,不得拘留任何人或施以镣铐枷锁;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以人身作为借款之抵押品。

”下列有关这段材料的表述正确的是

A.罗马法的发展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B.奴隶地位有所改善

C.材料体现了公民法的内容D.奴隶的斗争推动了罗马法的完善

43.钱秉旦、陈晓律在《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中写道:

“大贵族的所有利益已经在下院得到很好的代理……工业和商业的利益却几乎全无代表!

他们是国家最重要的利益所在,是国家财富和力量的源泉。

相比之下他们的代表不足……”由这种状况而引发的运动最终结果是

A.无产阶级赢得被选举权B.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

C.工业资本家逐渐进入政权中心D.垄断资本家控制了国家政权

44.1787年宪法使美国发展为联邦制共和政体,其重要作用是

①结束了松散状态,维护了国家统一②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权益的要求

③确立了美国的责任内阁制④促进了美国两党政治的形成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5.近代以来法国产生了16部宪法,其中在1789~1875年的近90年内,法国平均每7年更换一部宪法,基本表现了法国君主立宪制和共和制的更替,直到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这主要反映了

A.启蒙运动使法国思想极其活跃B.经济发展导致政治力量多元

C.法兰西共和国之路历程非常艰难D.外国干涉频繁打断民主化进程

46.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英国在市场扩张的驱动下发动了鸦片战争。

下列条款出自《南京条约》并能反映上述动机的是

A.中英协定关税B.赔款2100万银元

C.允许在通商口岸设厂D.派兵保护各国使馆

47.(这场战争)“是作为欧美近代立宪国家而发展的日本与中华帝国的决战……战争的结果是列强诸国群聚清朝,马上获得了各自的租借地(借用他国领土的土地),构筑了进入中国的立脚点。

”这场战争

A.使中英矛盾成为最主要矛盾

B.引发了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探索

C.成为八国联军侵华的导火索

D.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48.“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

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种神圣……为人民所抛弃是毫无意义的。

”这评价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D.中共建立

49.《中国青年报》指出,从思想启蒙、思想解放的角度来审视“五四”,可以说,“五四”并不是历史的回声,它依然“活”在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奋斗中。

这主要是指五四运动

A.是一场伟大的反帝爱国的政治运动

B.是一场传播民主与科学的文化运动

C.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初步胜利

D.是激励中华民族奋进的不竭精神动力

50.毛泽东曾说:

“《水浒传》里有个水泊梁山,朝廷的千军万马拿他们没得办法。

我们到了井冈山这样的地方,反动派也奈何不了我们,我们就是到那儿去当红色‘山大王’!

”这实际反映了共产党要走

A.城市中心道路B.“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C.统一战线道路D.国共合作道路

第Ⅱ卷(非选择题,51小题12分﹔52小题13分。

共25分)

5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图一、图二形象展示的是中国古代哪两个制度?

(2分)与图一相比,图二所示制度最主要的不同点是什么?

(2分)

 

材料二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是古代中国哪一朝代的行政区图?

(2分)分别写出图中直接管辖A、B两地区的中央机构名称。

(2分)

 

材料三

国会有下列各权:

1.赋课并征收直接税、间接税、输入税与国产税,偿付国债、并计划合众国之国防与公共福利。

但所征各种税收、输入税与国产税应全国划一……

5.铸造货币,厘定国币及外币之价格,并规定度量衡之标准……

12.招募陆军并供给陆军军需……

——美国1787年宪法

(3)据材料三指出,美国联邦政府拥有哪些权力?

(3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些规定否定了哪一制度?

(1分)

 

52.(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英国派公使驻北京,并在通商各口设领事馆;增开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台湾(台南)、潮州(后改汕头)、琼州、汉口、九江、镇江、南京为通商口岸;

(2)耶稣教、天主教教士得自由传教;(3)英国人可往内地游历、通商,并可在各通商口岸租地盖房、设立教堂、医院、仓库等;(4)英商船可在长江通商各口往来……

(1)材料一是中国近代哪一条约的内容?

(2分)请写出这一条约签订的时间及其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4分)

 

材料二

 

(2)材料二图片发生在哪次列强侵华战争中?

(1分)这次侵华战争签订了哪一丧权

辱国的条约?

(1分)其签订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如何?

(2分)

 

材料三

《五四运动回忆录》收录了五四运动的亲历者吴玉章、邓颖超、许德珩等人撰写的回忆录,共41篇……具体生动地反映了伟大的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过程。

(3)阅读材料三,你认为《五四运动回忆录》的作者应该把哪一事件作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1分)这些五四运动的亲历者们在运动中喊出了许多代表中国人民心声的口号,请举出两例。

(2分)

 

2018-2019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一学期12月考历史答案

选择题:

每小题1.5分,50小题共75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D

A

B

D

B

C

D

C

A

B

C

A

D

B

D

B

A

C

D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D

A

C

B

C

B

D

A

C

B

A

B

D

A

C

B

A

B

C

B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D

A

C

A

C

A

B

B

D

B

主观题:

共25分

51.(12分)

(1)图一:

分封制;(1分)

图二:

中央集权制度(1分)

不同:

中央和地方主要官员由皇帝任免(2分)

(2)朝代:

元朝(2分)

名称:

A宣政院(1分)

B中书省(1分)

(3)权力:

征税权﹔统一钱币和度量衡﹔募兵权(3分)

制度:

邦联制(1分)

52.(13分)

(1)条约:

中英《天津条约》或《天津条约》(2分)

时间:

1858年(2分)

影响: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2分)

(2)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分)

条约:

《辛丑条约》(1分)

影响:

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2分)

(3)导火线: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1分)

口号: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废除二十一条”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2分,三选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