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87348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1.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规划原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城市规划原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城市规划原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城市规划原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城市规划原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城市规划原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城市规划原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城市规划原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城市规划原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城市规划原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城市规划原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城市规划原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城市规划原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城市规划原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城市规划原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城市规划原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城市规划原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城市规划原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城市规划原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城市规划原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规划原理.docx

《城市规划原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规划原理.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城市规划原理.docx

城市规划原理

第一部分一道路与交通

1、影响城市道路系统布局的因素主要有三个:

城市在区域中的位置(考虑城市外部交通联系和自然地理条件);

城市用地布局结构与形态(城市骨架关系);

城市交通运输系统(市内交通联系)。

2、城市道路的规划分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

(1)满足组织城市用地的骨架要求

(2)满足城市交通运输的要求(3)满足各种工程管线布置的要求给水管、雨水管、污水管、电力电缆、照明电缆通讯电缆、供热管道、煤气管道及地上架空线杆;应与城市人防工程规划结合

(4)满足城市环境的要求城市的通风道;减少车辆噪声影响;历史文化价值的街道与名胜古迹要加以保护

3、城市道路系统的空间布置

(1)城市干路网类型

从形式上,常见的城市道路网可归纳为四种类型:

方格网式、放射式、自由式和混合式

1)道路的功能必须同毗邻道路的用地的性质相协调。

2)城市道路系统完整、交通均衡分布。

3)要有适当的道路网密度和道路用地面积率。

4)城市道路系统要有利于实现交通分流。

5)城市道路系统要为交通组织和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

6)城市道路系统应与城市对外交通有方便的联系。

4、城市道路系统的技术空间布置

(1)交叉口距离

道路类型

快速路

主干路

次干路

支路

设计车速(km/h)

80

40-60

40

30

交叉口间距(m)

1500-2500

700-1200

350-500

150-250

(2)道路网密度

城市干路网密度=城市干路总长度/城市用地总面积(km/k㎡)

建议大城市选用4--6km/k㎡,中小城市选用5-6km/k㎡。

城市道路网密度=城市道路总长度/城市用地总面积(km/k㎡)

城市道路总长度包括所有城市道路的总长度。

建议选用7--8km/k㎡左右。

(3)道路红线宽度

道路红线是道路用地和两侧建设用地的分界线,即道路横断面中各种用地总宽度的边界线,道路红线宽度又成为路幅宽度.

一般情况下,道路红线就是建筑红线,即为建筑不可逾越线,.但许多城市在道路红线外侧另行划定建筑红线,增加绿化用地,并为将来道路红线向外扩展留有发展余地.

项目

快速路

主干路

次干路

支路

红线宽度(米)

60-100

40-70

30-50

20-30

道路红线内的用地包括车行道、步行道、绿化带、分隔带等四部分,车行道又可以分为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公交专用道、停车道、避车道等;步行道又称为人行道;分割带又有中央分隔带、车道隔离带、绿化分隔带之分。

(4)道路横断面类型(车行道划分为标准)

1)一块板道路横断面:

一块板道路的车行道可以用机动车专用道、自行车专用道以及大量作为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合行驶的次干路及支路。

2)两块板道路横断面:

两块板道路用中央分隔带(可布置低矮绿化)将车行道分成两部分。

3)三块板道路横断面:

三块板道路通常利用两条分隔带将机动车流和自行车流(非机动车)分开,一般三块板横断面适用于机动车交通量不十分大,而有一定的车速和车流通畅要求,自行车交通量又较大的生活性道路或客运交通干路。

4)四块板道路横断面:

就是在三块板道路横断面的基础上,增加中央分隔带,解决对向机动车相互干扰的问题。

(5)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

一条车道的宽度

快速路:

3.75米,一般道路:

3.5米,路缘:

0.5米

自行车道宽度1.0--1.1米/条一般4条以上可以设独立车道

人行道的宽度3—6米或6—8米

分车带(绿化隔离带)3—6米

(6)城市道路横断面选择与组合

城市快速路应该是封闭的汽车专用路,其横断面应采用分向通行的两块板形式;

城市交通性干路的横断面应该是机动车快车道与机非混行的慢车道的组合形式;

城市生活性主干路宜布置为机、非分行的三块板或分向通行的两块板横断面;

次干路和支路宜布置为一块板横断面。

6、根据城市交通的停车要求,可以将停车设施分为六种类型:

城市出入口停车设施。

交通枢纽停车设施。

生活居住区停车设施。

城市各级商业、文化娱乐中心附近的公共停车设施。

城市外围大型公共活动场所停车设施。

道路停车设施

第一部分二城市对外交通规划

1、城市对外交通的概念:

以城市为基点,与城市外部空间(其他城市、乡村)进行联系的各种交通运输的总称。

交通方式主要包括铁路、公路、航空、水运(内河和海洋)。

城市与对外交通的紧密联系

1城市对外交通运输是城市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条件。

2.城市对外交通线路和设施的布局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发展方向、城市布局、城市干路走向以及城市景观等。

3城市对外交通的线路和设施要与城市道路交通系统形成有机的衔接和转换。

一、铁路交通规划

4.1中间站选址原则:

客货合一的小车站,多设在中小城市,采用横列式布置,间距约20----40KM。

铁路客货站在城市同侧,货站在城市同侧,客站在成市对侧或客站在城市同侧,货站在成市对侧。

4.2客运站选址原则:

在中、小城市,可位于市区边缘,大城市则深入城市,位于市中心区(或边缘),距离中心城区2~3km。

(p299)

客运站与城市道路:

应与城市的主要干路相衔接,以方便联系市各部分及其他联运对外交通设施(车站、码头),同时要协调铁路与市内公交、长途汽车和商业服务的关系,方便出行。

4.3货运站的位置选择原则:

原则:

一方面要尽量满足货物运输的经济合理性;另一方面也要尽量减少对城市的干扰。

货运站按其性质分别设于服务区内,以到发为主的综合性货运站,一般应深入市区,接近货源和消费地区;

以某种大宗货物为主的专业性货运站,一般应在市区外围;

不为本市服务的中转货物装卸站则应设在郊区,接近编组站和水路联运码头;

危险品和有碍卫生的货运站,应设在市郊,并有一定安全隔离地带。

4.4编组站的位置选择一般考虑原则:

1.妥善处理与城市的关系,避免与城市相互交叉。

一般安排在城市郊区(远期规划市区界限以外)

2.编组站位置应便利集纳车辆。

3.密切结合地形\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来建设。

三、公路交通规划

2、公路的分类和分级

1)按性质分类:

国道省道县道乡道专用道路

2)按任务、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级

高速公路:

封闭的多车道专用汽车路,是国家级和省级的干线公路一二级公路:

一、二级公路常用作联系高速公路和中等以上城市的干线公路

三级公路:

作联系县和城镇的集散公路四级公路:

作沟通乡、村的地方公路

4.公路规划注意的问题

1)要有利于城市与市域内各乡、镇镇之间的联系,适应城镇体系发展的规划要求;

2)干线公路要与城市道路网有合理的联系;

3)要逐步改变公路直接穿过小城镇的状况,并注意防止新的沿公路进行建设的现象。

公路与城市的几种基本联接方式

1)沿城市外围切线通过2)利用入城道路引导3)部分城市交通干道与公路对外交通联结的方式4)环路相连5)通过外环与内环联结6)公路与城市道路各自成系统,互不干扰7)高速公路通过互通式立交控制

2)货运站、技术站

供应城市日常生活用品的货运站应布置在城市中心区边缘;

以工业产品、原料和中转货物为主的货运站应布置在工业区、仓库区或货物较为集中的地区,亦可设在铁路货运站、码头附近,便于组织水路联运;

货运站结合城市物流中心的规划布局进行布置,并要与城市交通干道有好的联系。

技术站主要负责清洗、检修(保养)汽车的工作,要求的用地面积较大,且对居民有一定的干扰。

技术站一般设在市区外围靠近公路线附近,与客、货站都能有方便的联系,要避免对居住区的干扰。

3)公路过境车辆服务站可在对外公路交会的地点或城市入口处设置公路过境车辆服务设施。

这些设施可与城市边缘的小城镇结合设置,亦有利于小城镇的发展。

四、航空港在城市中的布局

1、航空港位置的选择

1)用地条件:

用地平坦5‰—3%;工程地质:

要特别注意尽量避开滑坡、溶洞、湿陷量较大的黄土等不良土壤、地质条件差的地段及淹没区。

少占农田

2)净空限制、防止噪声干扰

对于机场的位置以在城市的沿主导风向两侧为宜,即机场跑道轴线方向宜于城市市区平行或者城市边缘相切,而不宜穿越市区。

3)气象条件不能有烟雾、阴霾、暴风雨等气候,跑道方向与主导风向相平行4)满足通讯导航要求

5)生态学影响:

避免鸟祸问题;6)服务范围大、特大城市可设置数个航空港;

7)公用设施条件的支撑(水电及燃料供应);8)发展余地

6、航空港与城市的联系

与城市的距离:

据统计,10—20公里居多数,在30公里以内合适。

与城市的联系高速公路、轨道交通、直升机。

减少地面交通时间,30分钟为宜。

五、港口在城市中的布局

4、港口的规划原则

1)港口选址应与城市总体规划布局相协调;2)港口建设应与区域交通综合考虑;3)港口建设与工业布置要紧密结合;4)合理进行岸线分配与作业区布置:

5)加强集疏运(水陆联运)的组织。

第二部分城市基础设施规划

城市基础设施分工程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

“七通一平”指供水、排水、供电、电信、供热、供燃气、道路通,土地平整。

“三通一平”:

指供水、供电、道路通,土地平整。

一城市供水工程规划

总的步骤:

预测用量---找源头---布置管网

城市供水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

①预测城市用水量;②进行水资源的供需平衡分析;③确定城市水厂的布局和供水能力;

④布置输水管(渠)、配水干管和其他配水设施;⑤划定城市水源保护区范围,提出水源保护措施。

二、水源的保护:

按时常年监视,防止污染水源;设立水源保护区,可为一级、二级和准保护区;取水点100m半径内要禁止捕捞、泊船、游泳等;取水点上游1000m以内至下游100m不得有工业及生活污水排入.

(2)配水管网分类:

干管、支管、接户管。

干管:

管径200mm以上;

支管:

管径至少100mm,大城市100-200mm,同时供给消防用水的管径>150mm;

接户管:

视用户水量而定,管径≥20mm。

供水系统布置形式统一给水系统分质给水系统分区供水系统并联分区和串联分区

主要管网形式:

树枝状网和环状网

 

二城市排水工程规划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

①确定排水体制;②提出雨水、污水利用原则、划分排水分区、布置雨水干管和其他雨水设施;③估算污水量,确定污水处理率和处理深度;④确定污水处理厂布局,布置污水干管和其他污水设施。

体制分类:

(掌握)合流制包括直排式合流制和截流式合流制;分流制包括完全分流制和不完全分流制

3、污水处理厂选址原则:

(掌握)

①应设在地势较低处,便于城市污水自流入厂内,同时考虑不受洪水的威胁。

②宜设在水体附近,尽量无提升,合理布置出水口。

③必须位于集中给水水源的下游,并设在城镇、工厂厂区及居住区的下游和夏季主导风向的下方。

④宜设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段,便于施工、降低造价。

⑤要考虑污泥的运输和处置,宜靠近公路和河流。

⑥要有良好的水电供应,保证运转。

⑦注意近远期结合,考虑扩建的可能。

排水工程系统布置形式:

截留,扇形,分区,分散布置

一般新建的排水系统宜采用分流制。

在附近有水量充沛的河流或近海,发展又受到限制的小城镇地区可以采用合流制。

三城市供电工程规划

1、电源分类:

城市发电厂和电源变电所(站)。

大中型城市,电源变电所电压为220kv~550kv;小城市为110kv~35kv。

2、火电厂选址要点

1)应位于城市的边缘或外围,布置在城市主导风向下风向,与城市生活区保持有一定距离;2)应有便利的运输条件,大中型火电厂应靠近铁路、公路或港口,尽可能设置铁路专用线。

应可能接近燃料产地,靠近煤源,减少运输负担;3)大型电厂应首先考虑靠近水源,应满足地质\防震\防洪等要求;4)厂址标高应高于百年一遇的水位;5)厂址选择应充分考虑出线条件,留有适当的出线走廊宽度。

3、电源变电站选址要点

①位于城市外围和边缘,便于进出线②避开易燃易爆设施,避开大气严重污染及严重盐雾区③满足防洪、抗震要求④不得布置在国家重点保护的文物用地上,协调与风景名胜区军事设施、通信设施机场等的关系。

4、电压等级

电力线路电压等级有:

500kv、330kv、220kv(城市送电)、110kv、66kv、35kv(高压配电)、10kv(中压配电)、380v/220v(低压配电)共八类。

5、供电半径

变电的电压等级(kv)变电所二次电压(kv)合理供电半径(km)

500220200-300

330220、110100-200

220110、66、35、1050-100

1101015-50

66105-15

35105-10

100.25-8

 

市内35---500kv架空电力线路规划走廊宽度(掌握)

线路电压等级kv

高压线走廊宽度(m)

500

60---75

330

35—45

220

30—40

66,110

15—25

35

15--20

6、供电线路和布置原则

电力线路分为架空线路和地下电缆线路两类。

1)架空电力线路规划

①应根据城市地形、地貌特点和城市道路网规划。

②沿道路、河渠、绿化带架设。

③路径做到短接、顺直,减少同道路、河流、铁路等的交叉,避免跨越建筑物;

④35kv及以上高压架空电力线路应规划专用通道,并加以保护;

⑤规划新建的66kv及以上高压架空线路,不应穿越城市中心区或重要风景旅游区;

⑥宜避开空气严重污染区或有爆炸危险品的建筑物、堆场、仓库等。

2)电力电缆线路的规划

①市区送电线路和高、中压配电线路有下列情况的地段应采用电缆线路:

架空线路走廊技术上难以解决时;狭窄街道,繁华市区高层建筑地区及市容环境有特殊要求的;重点风景旅游地区的某些地段;对架空线严重腐蚀的地段。

②低压线路有下列情况的地段应采用电缆线路

负荷密度较高的市中心区;建筑面积较大的新建居民楼群、高层住宅区;不宜通过架空线的主要街道或重要地区;其他经济技术比较,采用电缆线路比较合适时。

四城市燃气工程规划

1、燃气种类

燃气按来源分类,可分为四大类:

天然气、人工煤气、液化石油气、生物气。

2、液化石油气供应基地的选址(掌握)

①液化石油气储配站属于甲类火灾危险性企业,站址应选择在城市边缘,与服务站之间的平均距离不超过10km;与相邻建筑物应遵守有关规范所规定的安全防火距离;②站址应选择在所处地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夏季风的下风侧;③应远离名胜古迹、游览地区和油库、桥梁、铁路枢纽站、飞机场、导航站等重要设施;④站址应是平坦开阔,不宜积存液化石油气的地段,并避开地震带、地基沉陷和雷击地区。

3、输配管道的压力可分为四级,高压、次高压、中压、低压。

4、管网分为地下管网和架空管网

1)输气管网的一般布置原则

①应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有关专业规划进行;②应减少跨、穿越河流、水域、铁路等工程,以减少投资;③为确保供气可靠,一般各级管网沿道路布置;④避免与高压电缆平行敷设。

二、城市供热系统分类

1.集中供热2.分散供热

1)热源:

实际建设中最广泛应用的热源形式基本上为区域锅炉房和热电厂。

(工业余热、地然、太阳能)

2)热源布局原则

A、热电厂选址:

①尽量靠近热负荷中心,一般的输送距离为3—4km②热电厂要有方便的交通条件③要有一定的防护距离,减少对城市人口稠密环境区的影响,厂区附近要留出一定宽度的卫生防护带;④满足地质建设条件要求

B、锅炉房选址:

①靠近热负荷比较集中的地区;②利于自然通风,全年运行的锅炉房宜位于居住区和主要环境保护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向;③位置应根据远期规划在扩建端留有余地。

3)供热管网规划

(1)供热管网的平面布置原则

1)主要干管应该靠近大型用户和热负荷集中的地区;2)通常敷设在道路一边,或者人行道下面,尽量减少埋深;3)穿越河流或大型渠道时,可架设单独管桥

城市供热管网的敷设、:

地下敷设和架空敷设两类

六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三、城市环境卫生公共设施规划

1、公共厕所公共厕所的密度、间距、建筑面积、用地根据用地类型确定:

1)居住用地:

密度3—5座/k㎡,间距500-800米,建筑面积30--60㎡座,独立式公厕面积在60--100㎡座。

旧城区取高限,新区宜取中低限。

2)公共设施用地:

密度4--11座/k㎡,间距300-500米,建筑面积50--120㎡座,独立式公厕面积在80--170㎡座.

3)工业和仓储用地:

密度1-2座/k㎡,间距800-1000米,建筑面积30㎡座,独立式用地面积为60㎡座。

4)在城市下范围内设置公共厕所:

商业区、市场、客运交通枢纽、体育文化场馆、游乐场所、广场、大型社会停车场、公园等人流集散场所。

2、废物箱布置在道路两侧及各类交通客运设施、公共设施、广场、社会停车场的出入口附近。

设置在道路两侧的废物箱,其间距按道路功能划分:

1)商业、金融业街道:

50—100米2)主干路、次干路、有辅路的快速路:

100-200米;3)有人行道的快速路:

200-400米

3、垃圾收集点:

服务半径不超过70米

4、生活垃圾转运站

尽量靠近服务区域中心或垃圾产生量最多且交通运输方便的地方,不宜设在公共设施集中区域和靠近人流、车流集中的地方。

生活垃圾转运站用地面积与转运量有关,150-450吨/天,用地面积在2500-10000㎡之间;50—150吨/天,用地面积在800-3000㎡之间。

5、生活垃圾及卫生填埋场

原则上应在城市建成区外选址建设。

不能在水源保护区内设垃圾填埋场。

生活垃圾填埋场距大、中城市规划建成区应大于5km,距小城市规划建成区应大于2km,距居民点应大于0.5km。

场内应设置宽度不小于20米的绿化隔离带,场地四周设置宽度不小于100米的防护绿地或生态绿地。

6、生活垃圾焚烧厂

布置在城市规划建成区以外或边缘,厂区周围绿化隔离带宽度不小于10米并沿周边设置。

七城市通信工程规划

1、通信种类:

包括邮政通信和电信通信

2、邮政局所,较多设置在城市中心区。

《城市邮电支局所工程暂行技术规定》查阅其建筑面积、设置标准,网点服务半径。

3、邮政局所选址原则

1)在闹市区,居民集聚区、文化游览区、公共活动场所、大型工矿企业、大专院校等地;2)交通便利,良好的出入;3)符合总规要求。

邮政处理中心选址原则

遵循以上原则外,优先考虑布置在客运火车站附近。

4、邮政服务网点:

报刊亭,15—8㎡;邮亭8-12㎡,城市内分散灵活布置。

5、电信局所

1)局所选址原则:

①接近计算的线路网中心;②避开靠近110kv以上变电站和线路的地点;③兼营业服务的局所一般宜在城市中心选址;④单局制,通常将电信局设置在区域中心或者靠近中心处或用户交换机处;⑤多局制,则将电信局所设置在各个中心位置。

2)电信局规模

特大城市、大城市:

20—30万门,多个枢纽局;中等城市:

20万门一下,1—2个枢纽局;小城市:

10万门一下,1个。

电信局规划参考指标:

局所容量

2万

3万

4万

5万

6万

8万

10万

占地面积

2000

2500

3000

3500

4000

4500

5000

服务人口(万)

2.8—3.1

 

4.1—4.6

5.7—6.2

7.1—7.7

8.6—9.2

11.4--12

14.3----15.4

10万门以上可着实际情况增加用地面积。

八城市防灾规划

城市防灾规划的主要内容

1)确定防洪和抗震设防标准2)提出防灾对策措施3)布置防灾设施4)提出防灾设计规划建设标准

2)消防站辖区(掌握)城区内辖区面积不大于7k㎡,5分钟内到达辖区边缘;水上消防站至辖区水域边缘距离不大于30k㎡,30分钟内可以到达辖区边缘。

辖区划分要结合地形、水系、城市道路网结构,不宜跨越大的河流、城市快速路、铁路干线和高速公路。

消防站选址要求1)陆上消防站选址

①布置在辖区适中位置便于车辆迅速出动的主、次干路的临界地段,距道路交叉口不宜小于30米。

②距道路红线不小于15米;③若辖区内有危险品,则消防站应布置在常年主导风向的上风,距离大于200米。

2)水上消防站选址

①宜布置在城市港口、码头等设施的上游,不应布置在河道转弯处级电站、大坝附近;

②若辖区内有危险品,则消防站应布置在上游,距离大于200米

4、消防基础设施规划:

消防通信、消防供水、消防车通道

消防供水:

供水管网宜成环状,结合城市供水系统布置。

消火栓沿道路布置,间距120米为宜,服务半径为150米;当道路宽度大于60米时,宜双侧布置。

消防车通道:

1)当建筑物边界部分长度超过150米或总长度超过220米时,应设置穿过建筑物的消防车通道;

2)高层建筑宜设环形消防车道,或沿两长边设消防车道;超过3000座的体育馆、会堂、占地面积大于3000㎡的展览馆等公共建筑,宜设置环形消防车道;3)尽端式消防车道的回车场面积大于12m*12m;

4)消防车道的净宽和净高大于4m;5)按中心线计消防车通道间距不宜超过160米。

三城市防洪排涝规划

1、防洪标准

大城市按100年一遇洪水位标准,以200年一遇特大值校核;一般城镇按20-50年一遇洪水频率考虑。

2、城市防洪排涝设施

防洪安全布局、防洪排涝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三方面

1)防洪安全布局基本原则:

①城市建设用地应避开洪涝、泥石流灾害高风险区;

②应根据洪涝风险差异,合理布局;(用地性质不同,人员集聚度不同,受灾后损失和影响不同)

③为行洪和雨水调蓄留出足够的空间;尤其江河沿岸城市,上游汇水面积内的洪水需要有足够的行洪通道,在城市布局中河道两岸必须留出用地,不能无控制的挤占行洪空间。

2)防洪排涝设施

挡洪:

堤坝、防洪闸;泄洪:

河道整治、新建排洪河道和截洪沟等;蓄滞洪:

分蓄洪区、调洪水等;排洪:

排涝泵站,通过动力强排低洼区积水;山区和丘陵城市,防洪重点是河道整治和山洪防治;平原地区:

加强堤防建设。

3)非工程设施

行洪通道管理、蓄滞洪区管理、洪水预警预报、超标洪水应急措施、防洪排涝设施保护等;行洪通道管理---城市蓝线保护规划;防洪排涝设施应纳入城市黄线管理办法保护。

3、防护排涝设施规划在城市规划中,常见的防洪排涝工程设施有防护堤、截洪沟、排涝泵站等

1)防护堤:

确定堤防走向、堤型、堤距和堤顶标高。

堤顶标高不应低于设计洪水位标高0.5米。

2)截洪沟:

适宜于沿江地面标高低于一定洪水位,市区全部或部分雨水需要强排的城市。

截洪沟应在地势较高的地段,基本上平行于等高线布置。

3)排涝泵站:

应根据排水分区、雨水灌渠布置、城市水系格局等因素确定,排水分区内的自然水体应尽可能的保留,以增加调蓄能力。

四抗震减灾规划

3、抗震减灾基础设施(掌握)----避震疏散场地、疏散通道和生命线工程。

1)避震疏散场地:

广场、学校操场、小区绿地等(临时),疏散半径为500m;市、区级公共绿地,体育场等空间,可作为灾后人员安置,疏散半径1000m以上。

2)疏散通道:

与城市主要道路相结合,与疏散场地相连;一般不应小于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