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88583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3.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1章绪论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对象、范围和意义

1.对象:

学校情境中的学与教;

2.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

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

科学的总结教学经验;

提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历史、发展与现状

1.1903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著《教育心理学》标志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2.1903年——20世纪30年代——50年代——20世纪80年代

(初创阶段)(过渡)(发展阶段)

3.早期人物、观点与著作:

(1)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掌握学习理论;《教育目标分类》《人类的特征与学习》

(2)加涅——学习结果分类、指导学习理论;《学习的条件》

(3)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教育过程》

(4)奥苏贝尔——有意义接受(言语)学习理论;《教育心理学》

(5)安德森——现代行为主义;《教育心理学:

教和学的科学》

第三节研究方法

观察法: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调查法:

通过有关材料,间接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的方法;

教育经验总结法:

自然实验法:

在学校教育实际情况下,按照研究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

实验室实验法:

针对临床个案;

实验法:

有目的的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的引起或改变某种心理现象并加以记录心理学方法;

 

第二章现代心理学的教育观

第一节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

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1)影响个体社会化

(2)个体心理发展

*个体社会化:

指个人逐渐接受一定社会或群体所要求的知识经验、行为规范、价值观体系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的过程。

第二节学生和教师

1.班集体分类:

团结、散聚、离散

2.

学生群体分类:

正式

非正式:

(1)情感依赖性;

(2)较突出的领袖人物

3.优秀班集体形成过程:

组建、形核、形成、发展

4.教师角色的心理特征:

热爱学生,期望学生健康成长;

意志坚定,善于支配感情;

学习兴趣浓,提高自己的愿望强烈

思维灵活,主义客观分析;

观察敏锐,善于了解学生

 

第3章教育目标和教师发展的心理学分析

1.

布鲁纳的教育目标观:

鼓励学生发现自己猜测的价值和改进的可能性

发展学生运用思想解答问题的信心

培养自我推进力

培养学生经济的使用思想

发展学生理智上的忠诚

2.学习目标:

即“行为目标”,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区别于教学计划。

3.教学目标:

其是一个多层的目标体系。

根据社会政治和经济的需要,为各级各类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制定一般的教育目标。

4.教学目标选择的一般标准:

价值性、可能性、低耗性、丰富性、就高性

认知(布鲁姆)——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5.教学目标分类情感(柯拉斯沃)——接受、反应、评价、组织、价值的性格化

心因动作(齐卜勒)——整个身体的运动、协调细致的动作、非语言交流、言语行为

6.教学目标的心理功能:

启动、导向、激励、聚合

备注:

1.学与教活动的主体是学生

2.从课堂中学与教的角度,教学应包括“三重四面”——珍妮特.沃斯

3.学习(行为)目标之父——泰勒

4.布鲁姆提出的学习理论——掌握学习

5.社会测量法的提出者——莫雷若

6.教师的中心角色是教员,现代教师的发展方向是专业化和人性化。

7.讲台效应:

学生课堂上,台上教师台下学生虽然处于同一客观环境中,但其心理感受却各不相同。

8.罗森塔尔效应:

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可以起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有助于学生学习的进步。

 

第四章认知和社会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原理

1.发展:

随着生理年龄的推移,作为经验和内部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在个体的整个体系内产生的技能构造上的变化过程。

2.发展最本质的倾向表现为分化与整合的过程。

头—尾梯度从控制靠近头部的运动向着控制更远的脚部

3.发展、方向、顺序近末梢梯度从身体中心部向末梢部进行

综合的分化

平衡化

4.发展的一般趋势概念化

社会化

个性化

5.制约儿童发展的因素:

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社会环境、学校教育、主观能动性。

6.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并不经常发生根本性变化,不可能完全不相同,具有稳定性。

7.布鲁纳提出儿童思维发展的三个阶段:

动作性、印象性、象征性阶段

第二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论及教育意义

1.皮亚杰认为,人从他过去的生物方面继承了两种基本行为倾向——组织与适应

2.

组织+适应+平衡同/顺化

(1)同化:

儿童使新的感知事物或刺激事件与现有行为模式图式一体化的过程(学习活动的归宿);

(2)顺化:

儿童改造原有的某种图式,使新遇见的事物或事件得以在某种程度上适合于这个图式;

(3)区别:

同化说明成长,是“量”的变化;顺化说明发展,是“质”的变化。

3.认知发展分期:

出生————2岁————7岁————11岁————15岁

感觉运动阶段——思维准备——思维——抽象思维阶段

第三节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期理论及教育意义

核心——“新生论原理”

最早明确强调内部心理结构的心理学流派——格式塔学派

第四节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认为道德发展依赖个人的认知能力

水平A:

前习俗阶段第1期惩罚——服从倾向

第2期操作——关系倾向

水平B;习俗阶段第3期人际关系与补同定向

第4期权威和社会权利控制定向

水平C:

后习俗阶段第5期社会契约方向定向

第6期普遍道德原则倾向

 

第五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概述

1.学习:

(广义)学习者在某一特定情境中由重复经验而引起的关于那个情境的行为变化,而这种行为变化是不能根据先天的反应倾向、成熟或学习者的暂时状态来解释的。

(狭义)人类的学习在社会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2.学习现象:

学习要有变化

变化相对持久

与成长成熟的变化分开

变化不具备价值意义

变化与结果无关(学习是行为变化的过程,而非指学习后所表现出的结果)

3.人与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

内容有本质区别

学习机制或方式不同

动能与动力有本质区别

4.学生学习特点:

间接性为主,直接为辅

组织计划性

有效性

年龄差异性

面向未来特征

第二节刺激——反应联结学习理论

【(最初代表人物)桑代克——行为主义学派(华生、斯金纳)——巴甫洛夫】

准备律

应用律

1.桑代克练习律

失用律

效果律

2.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学习理论(关键因素—刺激)

消退恢复类化分化高级条件反射

3.操作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斯金纳提出)有机体行为:

应答性行为、操作性行为

4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最突出的特点)

观察式或替代强化学习“上行下效”“耳濡目染”

符号强化

自我强化

5.(斯金纳)程序教学基本原则:

小步子逻辑序列

要求学生做出积极反应

及时反馈

学生自定步调

低的错误率

 

第三节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1.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发现学习条件:

(1)学生——要有相当知识和经验储备;

(2)教师——具有较高的知识和教学指导水平;

(3)必须把原发现过程转变为适合学生再发现的过程。

学习是一个主动认知过程——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检查知识是否恰当充实

对儿童心理发展实质的看法——语言学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

重视学习过程

强调形成学习结构

直觉思维重要性

内部动机

基础学科的早期学习

信息提取

提倡发现学习

2.奥苏贝尔——认知接受学习理论

【有意义学习:

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知识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的过程。

简言之,就是符号或符号组合获得心理意义的过程。

(1)有意义接受学习——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儿童认知发展成熟的标志

(2)有意义学习标准:

建立实质性联系;新旧观念之间联系是非人为的

(3)有意义学习条件:

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意义

学习者认知结构——知识基础

学习者——有意义学习心向

(4)类型:

代表性、概念、命题学习

(5)概念与命题的同化模式

下位学习(类属学习,包括相关/派生类属)——当所学的知识相对于原有的认知结构为下位关系时,新旧知识的同化作用就表现为新知识被吸收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充实原有的认知结构,新知识本身也获得了再吸收新材料的力量。

【或新的材料属于原有的具有较高概括性的观念中,原有的观念得到扩展、精确化、限制或修饰新的观念或命题获得意义。

上位学习(总括学习)——当所学的新知识相对于原有认知结构为上位关系时,新知识就要由原有认知结构组织起来,原有认知结构就成为进行归纳推理的一整套观念。

并列结合学习

 

第4节掌握学习和指导学习理论

1.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及掌握学习理论

认知(布鲁姆)——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情感(柯拉斯沃)——接受、反应、评价、组织、价值的性格化

心因动作(齐卜勒)——整个身体的运动、协调细致的动作、非语言

2.加涅——学习结果分类和指导学习理论

【加涅认为学习是人类倾向或才能的一种变化。

这种变化要持续一段时间,而且不能把这种变化简单的归之于成长的过程】

(1)学习的八种阶段类型:

(从低到高)

信号学习、刺激反应联结学习、连锁、言语联想

多重识别学习、概念学习、原则、问题解决学习

(2)五阶段学习分类:

智慧(心智)、技能、言语信息、态度、动作技能

(3)指导学习理论:

引起动机、理解、获得、保持、回忆、慨括、作业、反馈

(4)指导学习理论内容:

教学要交大量有组织、系统化的知识;

必须通过大量有组织的知识学习才能培养能力;

教学必须给学生充分指导,沿规定程序走。

第五节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1.罗杰斯关于人格与行为的部分观点

强调个人与个人的主观经验;

有机体有努力实现、保持并提高自己的倾向;

自我结构不断发展是人与环境尤其是与人交往的结果;

关于教育的部分观点

2.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教学原则:

教学更注重情感发展、强调自我观念、强调交往、强调发展价值观

备注:

1.心理学中,最早明确强调内部心理结构并以此来解释学习过程的心理学派——格式塔学派

2.在我国,根据学习的内容和结果,把学习划分为——知识、技能、道德品质的学习

3.强化:

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反复结合。

 

第6章学习的迁移、保持和遗忘

第一节学习的迁移

1.定义:

(桑代克)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推广类化等。

2.分类:

(1)性质:

正迁移——前/倒摄易化

负迁移——前/倒摄抑制

(2)难易:

垂直迁移——难易不同的两种学习之间互相影响

水平迁移

3.理论解释:

形式训练说——(心理学基础)官能心理学

共同要素论

概括化理论、关系理论

4.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

学习情境的相似性

学习材料的性质

学习活动的多样性

原学习的熟练和理解程度

年龄特征

智力水平

5.学习迁移的促进:

(1)合理的安排课程与组织教材;

(2)提高概括水平,强调理解;

(3)课内外配合,提高应用水平;

(4)提供学习方法的指导;

(5)具备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

第二节学习的保持与遗忘

1.

(1)艾宾浩斯——第一个保持/遗忘曲线,先快后慢;

(2)保持内容的质变或歪曲;

(3)记忆恢复

2.

(1)遗忘产生的原因:

生理、记忆痕迹衰退、干扰的产生

(2)克服遗忘的传统策略:

防止大脑创伤和心理障碍

提供愉快的学习经验

合理的记忆方法

复习

过度学习

记忆术(环境联结法、连锁法、数字—文字变换法)

(3)动机性遗忘理论——弗洛伊德“压抑理论”

第三节认知结构与迁移和保持

1.认知结构:

头脑里的知识结构

2.认知结构变量:

可利用性;原有其固定作用观念的稳定、清晰性;新旧观念的辨别性

 

第七章不同类型的学习

第一节知识的掌握

知识的实质。

第二节技能的形成

1.分类:

动作技能——机体外部动作,运动占主导;

智力技能——抽象思维,内部言语;

2.影响因素:

起点行为;学习动机;技能性质;教师示范、说明状况;与实践结合程度;强化状况

3.动作技能形成阶段:

认知定向阶段

初步掌握完整动作阶段

动作协调、完善阶段

4.智力活动阶段:

活动定向

物质与物质化活动

有声的外部言语

无声的外部言语

内部言语

5.练习过程规律:

逐步提高

高原现象(复杂技能形成中出现的进步暂时停顿的现象)

起伏

 

第三节解决问题和思维能力培养

1.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主动解决问题的内在动机

问题难易适中

创设必要问题情境

给予时间充裕,适当自由

提供解决问题的机会

2.逻辑思维能力培养:

教学内容和过程要有逻辑性(前提)

学生思维积极性(重要条件)

创设适当情境(关键)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方法进行逻辑思维

指导学生发现和克服思维障碍

加强语言训练

3.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定义:

创造性思维是应用新方案或程序,并创造新的思维产品的思维活动;

(2)发散思维特征:

变通性、独创性、流畅性;

4.态度和行为方式的学习

 

第八章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

第一节学习动机

1.定义:

激励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它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

学习动机强弱的标志主要是活动水平和指向性。

2.学习积极性核心内容——学习动机

注意、情绪、意志状态

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第2节学习的注意和感知状态

第三节疲劳和焦虑

(以上章节为常考内容,请认真复习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