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认知心理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88643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45 大小:129.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认知心理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5页
自考认知心理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5页
自考认知心理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5页
自考认知心理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5页
自考认知心理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5页
自考认知心理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5页
自考认知心理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5页
自考认知心理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5页
自考认知心理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5页
自考认知心理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5页
自考认知心理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5页
自考认知心理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5页
自考认知心理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5页
自考认知心理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5页
自考认知心理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45页
自考认知心理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45页
自考认知心理复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45页
自考认知心理复习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45页
自考认知心理复习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45页
自考认知心理复习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45页
亲,该文档总共1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考认知心理复习资料.docx

《自考认知心理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认知心理复习资料.docx(1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自考认知心理复习资料.docx

自考认知心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总论

1、[识记]简述认知心理的范围及层次?

认知心理的范围:

它是由感觉、知觉、注意、记忆、表象、想象、思维、言语等诸多心理能力综合起来,去获得外部世界的知识,并应用这些知识结构去指导自己行为的总体。

认知心理的层次:

(1)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反映事物的整体,它们都是关于事物的表面认识,属于认知的低级形式;

(2)记忆为想象和思维提供知识、经验,使其能揭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它们是认知的高级形式。

(3)注意贯穿在各个认知过程之中,保证它们有成效地进行活动。

认知的高级形式依赖于认知的低级形式,它又反过来调节和影响着低级形式。

2、[领会]认知心理对教育工作者的作用有哪些?

(1)有助于建立科学的世界观;

(2)按照认知心理的规律组织教育和教学,提高工作质量;

(3)学习认知心理有助于掌握教育学科的知识。

3、认知心理的实质是什么?

(1)人的认知采源于客观现实

人的认知所以能产生,是由于存在着影响人的客观事物。

客观世界的事物不断地影响人的各种感觉器官,并通过人脑,产生诸如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现象。

没有客观事物作用,认知活动便不能产生。

在头脑中的事物映象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因此事物的映象和事物本身是相似的,但又不是事物本身。

心理的源泉和内容来自客观事物,但心理又不能等同于客观事物。

(2)认知的能动性

人反映客观现实是通过实践活动在主客观联系中进行反映,是客观的东西通过人的知识经验、个性特点的折射,并以此去改造现实,这就是人的心理反映的能动性和主观性。

4、[识记]如何理解脑是心理的器官?

随着生活经验积累和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包括认知心理)。

认知心理和其他心理现象一样都是脑活动的结果,但是单独由脑本身不可能产生心理,只是在客观现实作用下,脑才能产生心理。

因此说,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脑中的反映。

5、[识记]简述个性倾向性的含义特点及成分?

[200904单选][201004填空]

个性倾向性是指决定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动力系统,它以积极性和选择性为特征。

其中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等各种成分,这些不同成分还可以划分为不同层次。

6、[领会]如何理解个性倾向性对认知活动的推动作用?

人并不是社会环境的消极产物,而是积极活动者。

人在掌握社会经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中,总是通过活动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等内部世界实现的。

这些内部世界系统使人以不同的态度和不同程度的积极性组织自己的行动,有目的、有选择地对客观现实进行反应。

7、[记]简述构造心理学的基本内容?

[200904单选]

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冯特创立的“构造心理学”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他把意识叫做“直接经验”。

他分解意识为元素,又试图把它们组合起来。

这也就是他所提倡的“构造主义”的基本内容。

人的心理、意识是存在的,人的行为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外化,人的心理、意识是通过行为表现出来的,只有结合人的行为,才能了解人的心理活动规律。

因此,在考虑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时,必须对心理、意识和行为给予同样的重视。

8、行为主义的含义是什么?

答:

本世纪20年代,美国的行为主义学派兴起,其创始人华生认为,意识是不能观察到的,因此,他反对研究意识。

提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人和动物的行为,其任务在于揭露S——R(刺激——反应),通过已知刺激,能够预断即将发生什么样的反应;已知反应,能够指出有效刺激的性质。

9、简述心理、意识和行为的关系?

答:

人的心理、意识是存在的,人的行为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外化,人的心理、意识是通过行为表现出来的,只有结合人的行为,才能了解人的心理活动规律。

因此,在考虑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时,必须对心理、意识和行为给予同样的重视。

10、如何理解心理的意识性?

答:

听到莺歌,看到燕舞,嗅到花香,回忆起历历在目的往事,考虑用什么方洁能提高学习效率,为教学改革出谋划策等等,从这里可以看到,认知的内容和结果都可以被意识到。

人的认知过程也是可以在意识之中的。

认知心理的某些成分是可能没意识到,但这并不是说这些心理现象是不存在的,它们也是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有些部分在必要时,也可以进入意识领域。

11、[识记]认知和意识的关系是什么?

答案:

人的认知包含意识和无意识的成分。

12、个体认知发展的特点及其含义是什么?

答:

(1)阶段性

所谓阶段性是指年龄阶段,它是从许多具体的、个别儿童认知发展的事实中,概括出来的、典型的、一般的、本质的东西。

②连续性

所谓连续性是指个体从出世时起是在一个矛盾统一、由量变到质变,由一个特定发展阶段,过渡到较为成熟的下一阶段。

随后,又有一个新的过渡,每个阶段的产生都是建立在前一个阶段之上,如此不断地发展。

每个人都经历一系列性质不同的阶段。

13、[识记]我国学者通常把儿童心理发展分成哪六个阶段?

简答]

答:

依据我国长期教育实践经验和心理学研究资料,大多把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以下几个主要阶段

(1)乳儿期(出生到一周岁)

(2)婴儿期(一岁到三岁)

(3)幼儿期或学前期(三岁到六七岁)

(4)童年期或学前期(六七岁到十-=岁)

(5)少年期或学龄中期(十一二岁到十四五岁)

(6)青年初期或学龄晚期(十四五岁到十七儿岁)

14、让?

皮阿杰对儿童认知阶段的阶段有哪些?

[200807单选][201007单选]

答:

让?

皮阿杰对人的认知及其发展作了详实的观察,并作了较为有说服力的描述和分析其对年龄阶段的划分概要地作些介绍。

(1)感觉运动阶段(出生一2岁)

(2)运算阶段(2—7岁)

(3)具体运算阶段(7-ll岁)

(4形式运算阶段(11-17岁以上)

15、[领会]如何理解7—11岁的儿童已能使用具体运算?

答:

儿童到了7岁时,已具有了守恒概念,往往不为与事物无关的重要变化引起改变事物外表所迷惑,仍能认知该事物的性质或特征没有改变的事实。

让?

皮阿杰称这一阶段为具体运算阶段。

现在还以泥球和泥棒以物理概念评定为倒,说明儿童已能使用具体运算。

有如下三点解释:

(1)第一,能够考虑事物的补偿性。

泥棒虽然细了,但却是长了,这可以相互抵消;

(2)第二,逆转运算。

能认识到,把泥棒再搓成球形,最终还是原来的那只小球;

(3)第三,同一-性运算。

在泥球和泥棒中的泥土都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故此,泥球和泥棒中所舍的泥土是相同的。

16、[领会]根据思维的年龄特征谈谈如何对学生进行教育与教学?

[200907简答]

答:

儿童认知心理发展有其特点,也有一定规律。

这对确定学制,安排教育教学内容,选择教育教学方洁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教育工作者掌握了儿童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便能有效地进行教育和教学。

(1)对低年级学生的教学,就要依据他们思维具体、形象性特点,尽可能运用生动的、形象的材料进行教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对学生的理想和性格的培养,也必须考虑儿童的认知年龄特点。

对具体形象认知占优势年龄阶段的儿童,榜样的作用是很大的,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常常是模仿榜样的外表方面。

教育工作者在引导他们模仿榜样的外表行为时,也应该着眼于榜样的优良品质的模仿。

(3)中学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有选择地去接受外界的各种影响。

但如何引导他们进一步克服在他们身上还存在的幼稚性和盲目性,为自己建构一个更符合实际的理想和性格,当然是应该重视的问题。

17、[识记]神经元由什么构成?

答:

每个神经元都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按形状和功能又分为树突和轴突两种。

18、记]神经系统由什么构成?

[200807填空][201107填空]

答:

神经元的复杂连接构成神经系统,神经冲动的传播和神经元之间的冲动传递是整个神经活动的基本形式。

神经系统包括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两大部分。

(1)周围神经系统是由中枢神经系统发出的43对神经构成的,它包括着大量的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分布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具有传导作用。

(2)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脑又分为小脑、延脑、桥脑、中脑和大脑等部分。

大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部位.也称高级中枢。

大脑以下各部位称为皮下中枢。

19、脑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答:

在同一时间内,大脑只有某些区域的神经细胞处在积极活动状态;而另一些区域的神经细胞却处在安静状态。

前者称为兴奋,后者称为抑制,它们是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

20、识记]简述兴奋和抑制的关系?

[200907单选]

答:

兴奋和抑制这两个神经过程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如果兴奋和抑制失调就会导致一些疾病发生。

兴奋和抑制处在复杂的相互关系中。

(1)它们可以从一点向四周扩散,也能集中到一定区域,由于兴奋集中的加强,又会使周围区域的抑制得到加强这称之为负诱导。

例如,我们聚精会神地读书时,对周围发生的事情就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了相反。

(2)由于抑制集中的加强,也会引起周围区的兴奋加深,这称之为正诱导。

21、记]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什么?

[200904空][201104单选]

答:

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这也是心理现象产生的基本方式。

22、[识记]反射的含义是什么?

答:

反射是动物和人的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内外刺激所作的有规律的反应。

23、识记)简述反射弧的含义及其构成。

答:

反射活动是通过神经系统来实现的,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叫反射福。

它包括:

(1)感受器

(2)传入神经(3)神经中枢(4)传出神经(5)效应器

前三个环节是接受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的机构,也称它们为分析器。

24、[识记]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201004单选]

答:

动物和人生下来就有的、不经学习而会的动作叫无条件反射。

后天经过学习获得的反射称之为条件反射。

25、[领会]简述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关系?

[201007单选]

答:

条件反射是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1)任何一只刚出生的小狗,看见灯光都不会出现食物反应,如舐唇、分泌唾液。

这时的灯光对食物的无条件反射来说是无关刺激物。

(2)假如把灯光与喂食结合数次,灯光就很容易成为引起食物反应的刺激物了。

这时狗一见到灯光,虽然没有喂食,它也会作出吃食的反应,如舐唇、分泌唾液,灯光对狗来说,已成为食物的信号了。

也就是说,狗在食物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了灯光食物性条件反射。

这时由灯光引起狗的唾液分泌,是一种心理分泌。

26、[领会]如何理解条件反射是生理现象也是心理现象?

答:

巴甫洛夫认为条件反射是生理现象又是心理现象。

它形成的机制是条件刺激和非条件刺激在大脑皮层内形成的两个兴奋灶的联系,根据两个兴奋灶产生的时间、空间和强度的特点,强兴奋灶对弱兴奋灶有吸引作用而形成两者的接通。

从这两个兴奋灶的接通来看是生理现象。

但同时无关刺激变成了非条件刺激的信号,从揭露刺激物的意义和作用来看是心理现象。

27、[领会]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关系及意义是什么?

[201007填空][201007名词解释]

答:

人不但通过具体事物引起条件反射,也可以通过语言、词汇形成条件反射。

巴甫洛夫把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建立的各种各样的条件反射叫做第一信号系统。

把用语言、词汇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建立的各种各样的条件反射,叫做第二信号系统。

由于人有第二信号系统,人在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统协同活动下,不仅能感知,而且能进行抽象思维,从而使人的心理活动极其复杂化。

人能够认识事物发展规律,既可以推知过去,也能预删未来,使自然界为人类造福。

28、记]简述工具性条件反射的研究?

[200907填空]

答:

工具性条件反射也叫操作性条件反射,这是让动物自身改变环境和控制环境以满足个体需要而形成的条件反射。

由于动物的行为可以起工具的作用从而获得一定效果,如获得食物,因而叫工具性条件反射或操作性条件反射。

这种研究是由美国咭佛大学教授斯金纳开创的。

29、[应用]如何合理的使用大脑?

答:

(1)不能无休止地使用脑,脑神经细胞还有脆弱性,大脑长时间I作会产生疲劳。

因此,在工作、学习一段时间之后适当地休息是必要的。

(2)脑还有一种自我保护功能,当疲劳时,它就要转入自我抑制状态。

睡眠就是一种保护性抑制。

通过睡眠使脑神经细胞消除疲劳,功能得到恢复,从而增强了工作和学习效率。

必须有充足的睡眠时间。

(3)脑的运转和健康身体的血液循环,提供充足氧气和营养也是分不开的。

因此,有健康的身体,经常进行体育锻炼,也是提高脑工作效率的重要条件。

30、认知心理的思辨研究阶段出现的哲学有哪些?

答:

(1)柏拉图最早提出理念问题。

他认为理念是世界的本源,灵魂来自理念世界,人体死亡,灵魂又回归理念世界。

提出“灵魂回忆说”,主张“认知就是回忆”。

(2)亚里斯多德分心理功能为认识功能和动求功能。

动求功能包括感情、欲望、意志和动作等过程。

亚里斯多德把特殊感觉以上抽象思维以下的许多功能归于“共同感官”把记忆看成是保持和被动的再生,回想则是主动的再生。

(3)笛卡尔站在唯理论的立场上,贬低感性知识,认为认识是靠“理性的直观”去发现“清楚明白”的天赋观念,并以此为出发点,推演出全部知识。

(4)经验论的代表人物之一霍布斯强调感觉经验的重要性,他说“一切观念最初都来自食物本身的作用,观念就是事物的观念”,“一切知识都是从感觉或得的”。

(5)康德具体地分析了人的认知能力,他把人的认知能力分成感性、知性和理性三个环节。

(6)以詹姆士?

穆勒为代表的英国联想主义学派把人的复杂心理看成是由感觉这种简单元素构成的。

他认为人的复杂心理是通过联想力量把感觉元素结合起来构成的。

感觉的联合是由于引起这些感觉的外物所决定。

31、认知心理的实验室研究阶段的研究成果有哪些?

[2005307单选][201004单选]

答:

(1)1879年,冯德在德国的莱比锡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这标志心理学从哲学中独立出来,有了自己的科学史。

(2)艾宾浩斯是最早把实验洁应用于高级心理过程的研究,从中得到了关于记忆数量的结果,从此打破了以为实验洁只能用于简单心理过程研究的成见。

(3)德国的穆勒把客观洁和内省洁结合起来,对记忆进行了研究。

他对费希纳所用的心理物理洁进行了改进和补充,成为后来认知心理学常用的方洁。

(4)曲勒佩开创了思维的实验研究,认为存在有“无意象思维”。

32、[领会]信息论和计算机科学对认知心理研究的影响有哪些?

答:

(1)许多心理学家认为,可以把人看成是接受信息并加工信息的信息传送装置,试图借用信息论中“编码”这个概念去说明人的内部心理过程。

(2)试图借助计算机语言系统考虑认知问题。

一些心理学家把计算机和人进行对比,认为计算机的硬件虽然和人脑结构完全不同,但计算机的程序所表现的功能和人的认知过程的功能是类似的,二者都是信息加工系统,都包含着用符号表示事件和表示对事件的操纵;包含着在各种情景中把有限的基本能力结合成潜在的无限量的“行为”。

(3)一些心理学家认为人和计算机的信息加工原则的一致性,因此可以把计算机作为实验工具,对认知过程的设想进行模拟。

第二章注意

1、简述注意的两个特点及其含义?

答:

(1)指向性

指向就是从众多事物中选择人要反映的对象。

(2)集中性

集中指人在选择对象的同时,对别的事物的影响加以抑制而不予理会,以保证对选择的对象有鲜明的清晰的反映。

2、[应用]简述注意时的外部表现及其与内部状态的关系?

答:

外部表现:

当有机体的周围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身体各部分器官也要发生调整性变化,以便适应环境。

注意是一种意识状态,它保证人能及时地集中心理活动,清晰而正确地反映外界事物。

注意是意识的指向和集中,总是伴随有外部表现。

一个人试图听清一个轻微的声音,往往把脖子向前伸,把手弄成凹形放在耳朵后面,甚至眯缝着眼睛,以消除视刺激的干扰。

当注视某种事物时,他的身体转向事物的方向,转动眼睛,直到物体影像落在中央窝,晶状体的肌肉进行调节以便影像处在最清楚的焦点。

关系:

注意的外部表现可以作为了解注意的指标,但注意的外部表现和它的内心状态并不总是相对应的。

如貌似注意一件事物,而实际的心理活动却集中于另一件事物上。

可见,除了注意和不注意之外,还有似注意和似不注意现象存在。

3、[会]掌握注意的外部表现的特点对教育工作的实践意义是什么?

答:

有经验的教师能够根据儿童注意的外部表现,了解学生上课时注意集中的情况,判断学生对教材的理解程度,从而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洁,提高教学质量。

4、识记]注意选择性功能的含义是什么?

[901104单选]

答:

为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在每一时刻人都必须选择有重要意义的信息,避免无关事物的干扰。

在每一瞬间只是把意识集中反映一切事物中的某些事物,而对其余的事物不加意识或意识得比较模糊,这就是注意的选择性功能所致。

5、[领会]简述注意的过滤器理论?

答:

布罗德本特。

根据大量研究,提出注意选择的过滤器理论。

(1)他认为,头脑在信息加工系统容量方面是有限的,因而神经系统的某个部位设有过滤器装置,致使信息通过各种感觉通道进入神经系统时,产生着对信息的过滤或阻断作用。

(2)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内只能允许部分信息输入,并接受进一步加工达到意识水平,有些就被过滤掉了。

(3)神经系统的“过滤器”是按“全或无”的加工原则进行的,通过的信息完全通过,没有通过的信息就完全排斥在外了。

6、[领会]简述注意的衰减器理论?

答:

特瑞斯曼提出的衰减器理论认为,当信息通过衰减器时,有重要意义的信息能够通过并反映在人的意识中,而不被注意或不被追随的信息,并不是完全被阻断,只是其强度减弱而出现衰减。

7、[领会]简述注意的主动加工模型理论?

答:

(1)主动加工模型论认为,在记忆中储存的信息构成一个加工模型的“主动整合器”,由感觉活动所获得的全部信息,都要受到这个模型检验。

由这个模型决定哪些信息被选中,哪些不被接受。

(2)除“主动整合器”外,还存在被动的自主装置。

它对所有输入的信息进行连续不断的分析,如果没有信息进一步证明它们是主动综合所期待的特征,它们就被减弱;如果当未被注意的通道出现了重要的或显著的信息时,这个系统就会打开通道放行。

8、[识记]简述注意的生理基础?

[201107填空]

答:

(1)定向反射与注意

定向反射是指由于周围环境发生变化,引起有机体有关器官朝向该种刺激物,以便有效地应付变化着的环境的反应过程。

定向反射是与生俱来的无条件反射。

在新异刺激物出现时,有机体不由自主地就朝向刺激物出现的方向,它构成了注意的初级生理基础。

它可以使有机体趋向活动目标,也可以逃离不利于机体的生存情境。

(2)大脑皮层活动与注意

产生注意的最高生理部位是大脑皮层,巴甫洛夫曾经用兴奋和抑制两种神经过程及其相互诱导来说明注意问题。

人在注意客观事物时,在大脑皮层的一定区域内就产生一个优势兴奋中心,它是大脑皮层对当前注意对象进行分析综合的主要区域。

在这里具有高度兴奋性,旧的暂时神经联系容易恢复,新的暂时神经联系容易形成,因而它能充分揭露注意对象的意义和作用,对客观事物产生清晰、完善的反映。

9、识记]大脑皮层额叶的作用是什么?

答:

大脑皮层的额叶部分是脑活动的主要策划者,它起控制和协调脑的其余部分的活动。

抑制脑的不需要部位的活动,使注意集中到重要的事物和行动上。

10、记]心理学把注意分成哪些类型?

答:

(1)不随意注意

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2)随意注意

随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在必要时还需要加以意志努力的注意。

(3)随意后注意

随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有目的的注意,但它不需要意志努力,是由随意注意转化而来。

11、引起不随意注意的原因有那些?

答:

一、刺激物本身的特点

(1)、刺激物的强度

刺激物在一定限度内强度越大,它所引起的兴奋性越强,越容易对这种刺激物引起注意分化。

对不随意注意来说,有重要意义的不是刺激物的绝对强度,而是其相对强度,是与周围事物强度对比有关。

(2)、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

刺激物之间的任何一种显著差异都会引起无意注意。

(3)、刺激物的运动变化

夜空中的流星,眼前飞过的一只小乌,飘落的一片树叶,闪烁的霓虹灯光,忽高忽低的声音,都很容易把人们的注意吸引过去。

(4)、事物的新异性

变化着的新事物很容易成为注意的对象,如熟悉人的外貌上突然有显著变化,就会引起你的注意。

刻板的、千篇一律的、多次重复的东西,就不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二、人的自身状态

1、知识经验

人的已有知识经验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着人的注意。

新异事物的出现是否成为注意的对象,要看它是否在已有知识经验中找到支柱。

2、需要

需要既是人们主动探索环境的动力,也是引起和维持不随意注意的重要条件。

凡是符合人的需要的事物,都容易吸引人的注意。

3、兴趣

我们对某种事物本身和活动过程有兴趣,它就容易吸引我们的注意。

4、期待

人们总期望对他所经历的事物的结局有所了解,这种预删性认知,也是引起不随意注意的重要条件。

5、身心的健康状态

精神饱满时,容易引起对新事物的注意。

在疲劳状态下,往往不能觉察到在精神旺盛时很容易吸引注意的事物。

12、引起和维持随意注意的条件有哪些?

答:

(1)随意注意依从于活动的目的与任务

因为随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服从于活动任务的注意,所以人对工作任务意义的理解,是引起随意注意的首要条件。

(2)随意注意对兴趣的依从性

稳固的兴趣对保持注意有很大作用。

保持随意注意的兴趣和引起不随意注意的兴趣不同。

它是依从于间接兴趣,即对活动本身和活动的最近结果没有兴趣,但对活动最后获得的结果有很大兴趣。

(3)对智力活动与操作行动结合的依从性

在进行智力活动时,把智力活动和实际行动结合起来,对保持随意注意有很大作用。

(4)与干扰做斗争

人在劳动、工作、学习活动中常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干扰。

如无关的声音或光线;机体的疲倦或疾病;无关的思想、感情,都足以分散注意。

为此,就要善于把握注意,不断地提醒自己把注意贯注在当前所要进行的活动上,只有这样才能维持注意。

13、[领会]随意后注意与随意注意的关系是什么?

答:

当一个人开始做着相当困难的工作时,他凭借意志努力使自己的注意保持在活动的对象上,这是随意注意现象。

随着工作逐渐深^,一个人往往沉谜在工作之中,这时不需要什么意志努力就能继续保持注意于工作之中。

这种注意就是由随意注意转化而来的,把它叫做随意后注意。

14、[领会]简述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以及随意后注意的比较?

答:

三种注意的比较

目的性意志努力程度

无意注意无目的自然而然

随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意志努力

随意后注意保有所提目的不需意志努力

15、[领会]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有哪些?

答: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随意注意和不随意注意的交替。

(1)上课时,在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的基础上,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以加强随意注意。

然后逐步使他们对学习内容本身发生兴趣,引起不随意注意。

(2)在讲到重点、难点时,还要提醒他们去注意。

(3)在一段紧张努力学习之后,再适当地变换教学方洁,吸引学生自然而然地去注意。

(4)在一节课将结束时,为了避免由于长时间学习疲劳而引起注意分散,教师要向学生提出要求,把学生的注意引导到应该完成的任务上。

教师在课堂上善于组织学生的注意,既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习惯。

16、简述注意的品质及其含义?

答:

(1)注意的广度

注意的广度是指在一个注视点来不及移动的短暂时间内把握对象的数量。

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

(2)注意的稳定性

依据任务在一定时间内把注意保持在某种事物或活动上的程度叫注意的稳定性。

(3)注意的紧张性

注意的紧张性是指心理活动对某些客体的高度专注,而同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